织毛衣算法
⑴ 手摇横机羊毛衫工艺算法公式
旧平膊吓数纸的计算公式
一:后幅计算法(后膊不收花)
(1)胸活×组织支数+缝口=后幅胸活支数
(2)身长领边度(膊度)-衫脚高×组织转数+缝口=身长总转数
(3)袖夹-1.5CM缝耗×组织转数+缝口=袖夹转数(上身位转数)
(4)领活-1.5CM缝耗×组织支数=领活支数,(后领收花,12G,
9G,7G,一般用,1-2-3,5G,3G一般用1-2-2或1-1-2.最主要
是看后领深尺寸大小来确定怎样收花.)
(5)膊活(肩活)×组织支数-领活总支数÷2=后幅一边剩针.
(6)后幅胸活支数-膊活总支数÷2=后幅一边收夹支数,(收
夹一般用5--7CM转数收).
(7)身长总转数-上身位转数=下身位转数,若有膊斜则用身长
总转数-膊斜转数(膊斜尺寸若没规定,一般用3CM计算)-上身
位转数(袖夹转数)=下身位转数.
(8)旧平膊前幅收花:先快后慢,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二:前幅计算公式
(1)前幅开针比后幅多2CM支数,多出的支数由收夹时收完.
(2)前幅剩针和后幅一样,全长转数一样,下身位转数与后幅一样.
(3)前幅收领圆领一般用收完领直位要剩多些,
最少要有2--3CM,收花个数视乎领位转数而定,圆领要尽量收圆.
领则最好一个转数收完要够V.
(4)圆领用后领总支数-前领两边收领支数=前领落领支数.V
领则用后领总支数÷2=前领每边收领支数.
(5)袖夹(上身位转数,若有落膊,要加膊斜转数)-收夹转数(收夹转
数与后幅一样)-收领转数=收完夹至收领直位转数.
(6)前幅开针支数-膊活(肩活)总支数÷2=前幅每边收夹支数
(7)旧平膊前幅收花:先快后慢,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三:袖计算方法
(1)袖夹总转数-收夹转数(若有落膊则要减膊斜转数)×2-2
÷组织转数×组织支数×1.05+缝耗=袖尾剩针.
(2)袖长膊度-袖咀长×组织转数×0.95=袖全长转数.
若袖长是后中度则要减膊活一半 = 袖长膊度
(3)袖活夹底度×2×组织支数×1.05+缝耗=袖活总支数.
如无袖活,旧平膊袖活比袖夹细2--3CM.
(4)袖活总支数-袖尾剩针÷2=袖每边收夹支数.
(袖收夹转数比前后幅多2转)
(5)袖活总支数-袖咀开针支数(各种袖咀开针计算方法看附
页)÷2=袖每边加针支数.
(6)袖加完针至收夹直位一般 2.5cm-3.5cm.
(7)袖全长转数-收夹转数-直位转数=袖加针转数.
(8)袖加针算法:例如: 212转加39支
212转÷39支=5.43589… 5.43589…-5=0.43589… 0.43589…×39支=16.99…
把个位数减去第1个加针的转数 6+1+17 后1次加针的次数 5+1+22
(9)旧平膊前幅收花:先慢后快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第二节:新平膊吓数纸的计算公式
一:后幅计算公式(后膊收花)
(1)胸活夹底度×组织支数=后幅胸活支数.
(2)身长领边度(膊度)-衫脚高×组织转数+缝口=身长总转数
(3)领活外度-1.5CM缝耗×组织支数=后领活总支数(领活内度要加两边领贴活)(后幅剩针5--7支由领针减出)
(4)膊活边至边度-领活(领活内度要减两边领贴活,外度不用)÷2×组织支数=后幅每边膊活支数(即收膊支数)
(5)后幅一边收膊支数÷组织支数×组织转数×0.727+缝耗=后幅收膊转数.
(6)后幅胸活支数-膊活总支数÷2=后幅一边收夹支数,(收夹一般用5--7CM转数收).
(7)袖夹斜度-1.5CM缝耗(若有落夹则不用减缝耗)×组织转数+收膊一半转数=后幅上半身总转数.(即袖夹总转数)
(8)上身位转数-收膊转数-收夹转数=收完夹至收膊直位转数
(9)身长总转数-上身位总转数=下身位转数.
后幅后膊不收花计算公式
(1)胸活夹底度×组织支数=后幅开针支数.
(2)身长领边度(膊度)-衫脚高×组织转数+缝口=身长总转数
(3)领活外度-1.5CM缝耗×组织支数=后领活总支数(领活内度要加两边领贴活)
(4)膊活边至边度-领活(领活内度要减两边领贴活,外度不用)÷2×组织支数=后幅每边膊活支数(即落膊支数)
(5)后幅膊斜尺寸×组织转数=后幅落膊转数(若没膊斜尺寸,一般用3CM左右计
(6)后幅开针支数-膊活总支数÷2=后幅一边收夹支数,(收夹一般用5--7CM转数收).
(7)袖夹斜度-1.5CM缝耗(若有落夹则不用减缝耗)×组织转数+落膊转数=后幅上半身总转数.(即袖夹总转数)
(8)上身位转数-落膊转数-收夹转数-收完夹至套纱转数=套完纱至落膊直位转数(此直位转数用来缝袖尾一般用3.5 cm-5cm)
(9)身长总转数-上身位总转数=下身位转数.
(8)新平膊后幅收花:先快后慢,夹型要弯,收花最好分3级花以上收
二:前幅吓数计算公式(后膊收花)
(1)前幅开针比后幅多2CM支数,多出的支数由收夹时收完.
(2)前幅膊针比后幅多1CM,总转数一样,下身位转数与后幅一样.收夹转数与后幅一样.
(3)前幅收领圆领一般收三级花,收完领直位要剩多些,最少要有2--3CM,
收花个数视乎领位转数而定,圆领要尽量收圆. V领则最好一个转数收完要够V.
(4)圆领用后领总支数-前领两边收领支数=前领落领支数.V领则用后领总支数÷2=前领每边收领支数.
(后膊收花,前膊位每边要比后幅多1CM支数,此支数由领支数减出)后膊不收花则不用减.
(5)前幅收完夹后,织直位转数到后幅收膊位置时,要做记号给缝盘上袖.
(6)上身位总转数-收领转数-收夹转数-收完夹至做记号所拉直位转数=做完记号至收领所拉转数.
(此计法针对领深尺寸较浅的款式所定,若领深尺寸比较深则另计)
前幅吓数计算公式(后膊不收花)
(1)前幅开针比后幅多2CM支数,多出的支数由收夹时收完.
(2)前幅膊针比后幅多1CM,总转数一样,下身位转数与后幅一样.收夹转数与后幅一样.
(3)前幅收领圆领一般用三级花收收完领直位要剩多些,最少要有2--3CM,收花个数视乎领位转数而定,圆领要尽量收圆.V领则最好一个转数收完要够V.
(4)圆领用后领总支数-前领两边收领支数=前领落领支数.V领则用后领总支数÷2=前领每边收领支数.
(5)前幅收完夹至套纱位转数与后幅一样,
(6)上身位总转数-收领转数-收夹转数-收完夹至套纱所拉直位转数=套完纱至收领所拉转数.(此计法针对领深尺寸较浅的款式所定,若领深尺寸比较深则另计)
(7)新平膊前幅收花:先快后慢,夹型要弯,收花最好分3级花以上收
三:袖吓数的计算公式(后膊收花)
(1)收膊位转数-1÷组织转数×组织支数×1.05+缝耗=袖尾 剩针.(第一种做法)
(2)收膊支数×80%+缝耗=袖尾剩针(第二种做法)
(3)袖活夹底度×2×组织支数×1.05+缝耗=袖活总支数.
(4)用后幅收夹转数+收完夹至收膊直位转数-1cm至1.5CM左右转数=袖收夹转数
(5)袖活总支数-袖咀开针支数(各种袖咀开针计算方法看附图)
(6)袖活总支数-袖尾剩针÷2=袖每边收夹支数.
(7)袖长膊度-袖咀长×组织转数×0.95缝耗=袖全长转数.(若袖长是后中度则要减膊活一半 = 袖长膊度)
(8)袖全长转数-收夹转数-直位转数=袖加针转数.
后膊不收花袖尾剩针计算公式
(1)后幅套完纱至落膊直位转数-1÷组织转数×2×组织支数 ×1.05+2=袖尾剩针
(3)袖活夹底度×2×组织支数×1.05+缝耗=袖活总支数.
(4)用后幅收夹转数+收完夹至收膊直位转数-1CM至1.5CM左右转数=袖收夹转数
(5)袖活总支数-袖咀开针支数(各种袖咀开针计算方法看附图)
(6)袖活总支数-袖尾剩针÷2=袖每边收夹支数.
(7)袖长膊度-袖咀长×组织转数×0.95缝耗=袖全长转数.(若袖长是后中度则要减膊活一半 = 袖长膊度)
(8)袖全长转数-收夹转数-直位转数=袖加针转数.
(9)新平膊袖收花:先慢后快,夹型要弯,收花最好分3级花以上收
新平膊袖S型收花样式
第三节:背心吓数计算公式
一:后幅吓数计算公式
(1)胸活×组织支数+缝耗=后幅胸活支数
(2)身长领边度(膊度)-衫脚高×组织转数+缝口=身长总转数
(3)领活-1.5CM缝耗×组织支数=领活支数,(后领收花,12G, 9G,7G,一般用,1-2-3,5G,3G一般用1-2-2或1-1-2.最主要是看后领深尺寸大小来确定怎样收花.)
(4)肩活(膊活)边至边度-袖咀长(两边夹贴活)×组织支数-领活总支数÷2=每边膊针
(5)袖夹口度(内度)+夹贴活(袖夹外度不用加)×组织转数+缝耗+膊斜转数(后膊收花+收膊一半转数)=袖夹(上身位)总转数.
(6)膊斜尺寸×组织转数=膊斜转数,(若后膊收花则用一边膊针÷组织支数×组织转数×0.727+2转缝耗=后幅收膊转数)
(7)袖咀长(即夹贴活)×组织支数=落夹支数.
(8)后幅开针支数-膊活总支数-两边落夹支数÷2=每边收夹支数.
(9)袖夹总转数-膊斜转数-收夹转数(背心收夹转数一般用袖夹总转数-膊斜或收膊转数后的3/5作为收夹转数)=收完夹至落(收)夹直位转数.
(10)身长总转数-袖夹总转数=下身位转数.
(1)前幅开针比后幅多2CM支数,多出的支数加入落夹支数中.
(2)身长与后幅一样,落膊与后幅一样,膊针与后幅一样(若后膊收花,前幅膊针每边要比后幅多1CM支数,由领活支数减出.)
(3)前幅收领圆领一般用收完领直位要剩多些,最少要有2--3CM,收花个数视乎领位转数而定,圆领要尽量收圆. V领则最好一个转数收完要够V.
(4)圆领用后领总支数-前领两边收领支数=前领落领支数.V领则用后领总支数÷2=前领每边收领支数.(后膊收花,前膊位每边要比后幅多1CM支数,此支数由领支数减出)后膊不 收花则不用减.
(5)前幅领深尺寸(领边度)×组织转数+缝耗=前幅收领转数.
(6)袖夹总转数与后幅一样下身位转数与后幅一样.
(7)前幅收夹转数一般比后幅收夹转数少2CM左右转数.
(8)袖夹总转数-收领转数-收夹转数=收完夹至收领直位转数 (若前领深尺寸比较深则另当别计.)
(9)前幅收夹支数与后幅一样.
第四节:尖膊吓数的计算公式.
一:后幅吓数计算公式.
(1)胸活夹下度×组织支数+缝耗=后幅开针支数.
(2)身长领边度-衫脚高-袖尾活2cm-2.5cm×组织转数=后幅总转数
(3)袖夹领边垂直度-袖尾活2cm-2.5cm缝耗×组织转数+缝耗=袖夹总转数.
(4)领活外度-两边袖尾活3.5cm-4cm(一般每边2cm)×组织支数=领活总支数
(5)尖膊后幅一般不做后领深。
(6)用后幅总支数-领活总数÷2=后幅每边收夹支数.
(7)收夹则用袖夹转数收,一般收完夹花留2--4转直位.
(8)身长总转数-袖夹转数=下身位转数.
(9)尖膊后幅收花:先慢后快,例如: 2-2-☆ 3-2-☆
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二:前幅吓数计算公式
(1)胸活加大2CM×组织支数=前幅开针支数.
(2)后幅总转数-2cm转数=前幅全长转数.
(3)前幅袖夹转数比后幅袖夹少2cm转数。
(4)前幅收夹支数与后幅一样,前幅比后幅多开支数全部放在前幅领位,
(5)前幅开针总支数-收夹支数(收夹支数与后幅一样)=前领总支数.
(6)前幅收完夹直位一般3--4转由收夹转数减出.
(7)前领总支数-收领支数-前幅每边5--7支膊剩针=落领支数 前幅前幅每边收领支数.
(8)前幅收领圆领一般用,1-2-*,2-2-*,收完领直位一般2转。
(9)尖膊前幅收花:先慢后快,例如:2-2-☆
3-2-☆ 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三:袖吓数计算公式
(1)袖尾一般做7--9CM X 组织支数+缝耗=袖尾剩针.
(2)袖收夹花用后幅上身位转数+前幅上身位转数÷2+缝耗=袖收夹转数.
(3)袖长后中度-袖咀长-领活一半×组织转数+缝耗×0.95=袖全长总转数.
★袖长领边度-袖咀长×组织转数+缝耗=袖长总转数.
(4)袖活尺寸×2×组织支数×1.05+缝耗=袖活总支数.
(5)袖活总支数-袖尾剩针÷2=袖每边收夹支数.
(6)袖活总支数-袖咀开针支数÷2=袖每边加针支数.
(7)袖全长转数-袖收夹转数-收完夹直位转数. (此直位一般2.5--3.5CM)=袖加针转数.
(8)尖膊袖收花:先快后慢,例如: 3-2-☆
2-2-☆
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第五节:马鞍膊吓数的计算公式
一:后幅吓数计算公式
(1)胸活尺寸×组织支数+缝耗=后幅开针总支数.
(2)身长领边度-衫脚高-马鞍活2cm-2.5cm×组织转数+缝耗=后幅身长总转数.
(3)袖夹垂直度(领边度下夹底)-马鞍活2cm-2.5cm缝耗×组织转数+缝耗=袖夹总转数(上身位总转数)
(4)领活外度-两边马鞍活3.5cm-4cm(一般每边2cm)×组织支数=领活总支数.
(5)马鞍膊后幅一般不做后领深。
(6)膊活边至边度×组织支数-领活总支数÷2=每边收膊支数.
(7)一边收膊支数÷组织支数×组织车数×0.727=后幅收膊转数.
(8)袖夹总转数-收膊转数=收夹转数.
(9)身长总转数-袖夹总转数=下身位转数.
★有袖活无袖夹,算袖夹领边度:用袖活夹底度×0.25+袖活尺寸=袖夹领边垂直度.
(10)马鞍膊后幅收花:先慢后快,例如: 2-2-☆
3-2-☆
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二:前幅吓数计算公式
(1)胸活加大2CM×组织支数+缝耗=前幅开针支数.
(2)后幅总转数-3cm转数=前幅全长转数.
(3)前幅膊活每边剩针要比后幅每边收膊支数多1--2CM(此1--2CM支数由领位减出.
(4)前幅收夹支数与后幅一样,前幅比后幅多开支数全部放在领位.
(5)前幅开针总支数-收夹支数(收夹支数与后幅一样)=前领总支数.
(6)前幅收完夹直位一般3--4转由收夹转数减出.
2-1-*
(3)前幅收领圆领一般用 2-2-*
1-2-*
收完领直位要剩2转完,收花个数
视领位转数而定,圆领要尽量收圆.V领则最好一个转数收完要够V.
(4)圆领用后领总支数-前领两边收领支数=前领落领支数.
V领则用后领总支数÷2=前领每边收领支数.(后膊收花,前膊位每边要比后幅多1CM支数,此支数由领支数减出)
后膊不收花则不用减.
(8)前幅身长总转数-下身位转数(下身位转数与后幅一样)=前幅收夹转数
(9)前领深尺寸-马鞍活2/3CM×组织转数+缝耗=前幅收领转数.
(10)马鞍膊前幅收花:先慢后快,
例如: 2-2-☆
3-2-☆
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三:袖吓数计算公式
(1)用马鞍活(一般7--9CM)×组织支数×1.05+缝耗=袖尾剩针。
(2)用后膊针÷组织支数×组织转数+缝口=马鞍转数
(3)袖活夹底度尺寸×2×组织支数×1.05+缝口=袖活支数
(4)袖活总支数-袖尾剩针÷2=袖每边收夹支数.
(5)袖收夹转数用后幅收夹转数,+前幅收夹转数÷2=袖收夹转数.
(6)袖长后中度-领活一半-马鞍长-袖咀长×组织转数×.095=袖长总转数.
★袖长领边度-马鞍长-袖咀长×组织转数×0.95=袖长转数
(7)袖长总转数-马鞍转数-收夹转数-直位转数(此直位一般3--4CM)=袖加针转数.
(8)袖活总支数-袖咀开针支数÷2=袖每边加针支数.
⑵ 身高170cm,体重158斤,用细毛线织毛衣,需要多少针
这个必须测算,不一样的线材,不一样的款式,包括每个人手劲不同都不一样。
简单教你个算法:
1、用选择好的线织小样,测算10cm的长度和高度下的针数、行数、以及用线量。
2、根据测算出来的针数、行数,计算这实际要织毛衣的针数、行数(每一部分)。
3、根据2测算出来的结果,对照在1中测算出来的结果(10cm所需长度),整体计算整体毛衣线用长度。
4、根据你选择毛衣的标识(一团的克数、长度)总体计算所需要数量。
如果还不明白,可以继续交流……呵呵
⑶ 求教成人毛衣领子从上往下该如何织
分析如下
从上往下织插肩毛衣的计算方法:袖子:领子(120针)/6=20针,后身:领子(120)-2.5个袖子(50针)/2=35针,其余的为前身。
以套头衫为例:
1、织领子起120针(根据线和要织毛衣领子的大小决定你要织的针数)
2、领子织到合适高度,用线做上4个记号:袖子20针,后片35针,其余为前片。记号两边隔一行加一针(4处共加8针,加针中间留2针)。
3、先从后片织,织35针(正面),然后返回织39针(反面),再返回织43针(每边带4针,也就是比上一行多织4针)别忘了加针(现在这行应该加上4针)。这样反复织直到织完袖子的20针。
4、织到前片时每边带2针(不是带4针了),现在前后片应该一样针数。直到前片中间留1.5寸左右就可以转圈织了,前面一直织的是片。(记号位置一直在加针)
5、织到身和袖子够肥了,就把袖子用线穿起来往下织身,这时就不用加针了.最后再织袖子。
拓展资料
织前须知
1、事前准备
-
先决定编织用品用途及穿着对象
2、选定纸样或编织花样(如元宝针、上下针、罗纹针或是一些花样等……
)
3、购买适合的毛线
及编织针
-
纸样上有列明所需的毛线数量及所需的编织针号,只要跟据纸样上的说明去购买就好了.当然每个人编织的松紧程度不同,所需的毛线数量略有差异,但也是一个半个之差,所以还是跟据纸样上的说明去购买就好了.
4、做一个编织松紧标准
-
根据毛线上标签,
以所需的织针,
编出标准针数,用正面织低针,反面织高针,然后收针。如这一小方块是10厘米x10厘米,那就可以根据纸样开始编织了。
如制成品大于10厘米x10厘米即是较松;若小于于10厘米x10厘米即是较紧。解决方法:过松-用细;至织针编织;过紧-用大至织针编织。
(参考资料:网络:编织毛衣)
⑷ 怎么计算毛衣的公式
你说的是手打的毛衣编织计算公式吧!
我们做毛衣的,一般是按一寸或者一尺来算的,一寸等于10/3厘米,约等于3.33厘米
,一般手打毛衣都是粗针,大概就是六针的样子,也就是一寸等与6只针,(就是织六下),从你上面就可以得出来,你要打毛衣的大小,按上面的公式就可以了,你上面的2厘米就是多出来的,一般领要长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吓栏,是前,后幅长度的110%,多余的可以裁掉.现在我来详细的说一下你上面的公式:
这是抄别人的,你看看
袖山是指袖子收完针后留下来的针数!
袖长高就是袖山高
!
(一)上衣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
上衣后片
1.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
2.
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直密
3.
正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挂肩)×直密
4.
肩宽针数=肩宽×横密缝耗(针)
5.
挂肩总行数=挂肩长×直密
6.
挂肩收针针数=(1\2胸围针数-肩宽针数)÷2
7.
挂肩收针方法:
平收3针~6针后,佘针一般每2行减1针,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内,将应收针数收完。
8.
后领口针数=后领口宽×横密+缝耗(针)
9.
单肩针数=(肩宽针数-后领口宽针数)÷2
10.肩坡每行收针针数=单肩针数÷肩高行数
上衣前片
1.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
2.
身长行数,与后片“2”相同。
3.
正身长行数,与后片“3”相同。
4.
肩宽针数,与后片“4”相同。
5.
挂肩总行数,与后片“5”相同。
6.
挂肩收针针数,与后片“6”相同。
7.
挂肩收针方法:
可比照后片,但前片比后片多出1厘米,收针要比后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时,
收掉这1厘米的针数。
袖片
编织袖片时,它的直密和横密与原密度略有差别:
袖横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愿密度×95%
1.
袖口起针=袖宽×2×袖横密+缝耗(针)
2.
袖长行数=(袖长-袖口罗纹长)×袖直密+缝耗(针)
3.
袖根针数=袖根宽×2×袖横密+缝耗(针)
4.
袖身每边应加针数=(袖根针数-袖口针数)÷2
5.
袖身行数=袖长行数-袖山行数
6.
袖山行数=袖长高×袖直密×+缝耗(针)
7.
袖山单侧收针针数=(袖根针数-袖山宽针数)÷2
领片
1.领片针数=(领深×2+后领宽+2厘米)×罗纹横密
2.领片行数=领高×罗纹直密
其它
在做编织工艺时,有些规律性的尺寸关系及简便计算方法可以借鉴:
1.一般成人袖宽比挂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装袖宽比挂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宽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宽为17厘米~21厘米。
3.编织袖片时,若加针,宜先快后慢,若减针,则先慢后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针行数接近于前、后片挂肩的收针行数。
6.为编织操作简便,一般后领口可不予考虑。
7.后领口宽一般为肩宽的1/3。
⑸ 羊毛衫工艺单算法
上衣后片计算方式:
1.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
2. 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直密
3. 正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挂肩)×直密
4. 肩宽针数=肩宽×横密缝耗(针)
5. 挂肩总行数=挂肩长×直密
6. 挂肩收针针数=(1\2胸围针数-肩宽针数)÷2
7. 挂肩收针方法: 平收3针~6针后,佘针一般每2行减1针,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内,将应收针数收完。
8. 后领口针数=后领口宽×横密+缝耗(针)
9. 单肩针数=(肩宽针数-后领口宽针数)÷2
10.肩坡每行收针针数=单肩针数÷肩高行数
上衣前片计算方式:
1.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
2. 身长行数,与后片“2”相同。
3. 正身长行数,与后片“3”相同。
4. 肩宽针数,与后片“4”相同。
5. 挂肩总行数,与后片“5”相同。
6. 挂肩收针针数,与后片“6”相同。
7. 挂肩收针方法: 可比照后片,但前片比后片多出1厘米,收针要比后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时, 收掉这1厘米的针数。
袖片计算方式:
编织袖片时,它的直密和横密与原密度略有差别:袖横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愿密度×95%
1. 袖口起针=袖宽×2×袖横密+缝耗(针)
2. 袖长行数=(袖长-袖口罗纹长)×袖直密+缝耗(针)
3. 袖根针数=袖根宽×2×袖横密+缝耗(针)
4. 袖身每边应加针数=(袖根针数-袖口针数)÷2
5. 袖身行数=袖长行数-袖山行数
6. 袖山行数=袖长高×袖直密×+缝耗(针)
7. 袖山单侧收针针数=(袖根针数-袖山宽针数)÷2
领片计算方式:
1.领片针数=(领深×2+后领宽+2厘米)×罗纹横密
2.领片行数=领高×罗纹直密 其它 在做编织工艺时,有些规律性的尺寸关系及简便计算方法可以借鉴:
1.一般成人袖宽比挂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装袖宽比挂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宽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宽为17厘米~21厘米。
3.编织袖片时,若加针,宜先快后慢,若减针,则先慢后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针行数接近于前、后片挂肩的收针行数。
6.为编织操作简便,一般后领口可不予考虑。
7.后领口宽一般为肩宽的1/3。
⑹ 单独织毛衣袖子怎么织,从上往下
工具:毛线、两根毛线针
1、毛衣袖可以从下往上织成,也可以织成圆筒。在这里,谈谈织片的方法。从袖口开始,针织袖口长约1.5英寸,然后加针(约8针)。
⑺ 手工毛衣编织计算方法(挂肩 袖子 领子 要怎么计算)
1、准备材料:棒针两根、直尺一把、毛线一团
⑻ 毛衣织到该分领子了,前片110针,怎样挖领和分针,请高手指教,谢谢。
准备材料:棒针、毛线。
1、起针算法,起10针正面下针、反面上针,编织10行,测量有多少厘米,接着测量领口尺寸,根据领口尺寸计算起针数,如下图所示。
(8)织毛衣算法扩展阅读
编织技法
编织工艺品中丰富多彩的图案大多是在编织过程中形成的;有的编织技法本身就形成图案花纹。常见的编织技法有编织、包缠等。
1、编织。最基本的技法,包括编辫、平纹编织、花纹编织,绞编、编帽、勒编等工艺。编辫是草编中最普遍的技法,它没有经纬之分,将麦秸、玉米皮等原料边编边搓转,编成3 ~ 7股的草辫,通常作为草篮、草帽、地席的半成品原料。平纹编织是草编、柳编、藤编普遍运用的技法。它以经纬为基础,按一定规律互相连续挑上(纬在经上)、压下(纬在经下),构成花纹。花纹编织是在平纹编织的基础上再予以变化,编织出链子扣、十字扣、梅花扣等花纹。
2、包缠。以某一原料为芯条,再以其他原料包、缠于芯条之上 ,编织成所需要的造型和花纹 。主要有缠扣、包缠、棒锤扣等。缠扣是玉米皮编常用的技法。它以麦秸等编织成辫子状的芯条作为经绳,然后在外面以玉米皮缠之。每片玉米皮可在芯条上缠两圈后而结扣,并通过结扣,将上下缠过的芯条连接成形。
⑼ 织好的毛衣怎么算多少针啊
首先毛衣起针的针数和毛线的粗细和要织的宽度都有关系,简单通用的方法:
先用要用的毛线起10针,织7-8公分,然后测量一下拉伸开的宽度是几公分,计算一公分是n针,
测量一下要制成品的围度w公分乘以n就计算出你要起的针数了。
奶奶织的针数,把底边针数,数一圈数就知道了,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反过来测量5厘米有多少针然后计算出一厘米有几针再乘以毛衣的围度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9)织毛衣算法扩展阅读
编织技巧
手工编织艺术,几乎是女人世界,这就更体现出男耕女织,源远流长,源于民间,服务天下。尤其是在新世纪,新科学、新技术、新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丰衣足食的今天,人们更追求和谐与自然之美,舒服与健康之美。
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不难看到:从国家领导人到电视人和民间百姓,几乎每人都有几件甚至几十件毛衣毛裤,就是说,它已在人们生活中,普遍而又普遍,数量是十分巨大的。然而,就其编织方法,全球流行的几乎清一色是右手挂线的传统编织法。
编织尺寸的计算
上衣各部位编织尺寸计算
上衣后片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
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直密。
正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挂肩)×直密。
肩宽针数=肩宽×横密缝耗(针)。
挂肩总行数=挂肩长×直密。
挂肩收针针数=(12胸围针数-肩宽针数)÷2。
挂肩收针方法:平收3针~6针后,佘针一般每2行减1针,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内,将应收针数收完。
后领口针数=后领口宽×横密+缝耗(针)
单肩针数=(肩宽针数-后领口宽针数)÷2。
肩坡每行收针针数=单肩针数÷肩高行数。
上衣前片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
身长行数,与后片“2”相同。
正身长行数,与后片“3”相同。
肩宽针数,与后片“4”相同。
挂肩总行数,与后片“5”相同。
挂肩收针针数,与后片“6”相同。
挂肩收针方法:可比照后片,但前片比后片多出1厘米,收针要比后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时收掉这1厘米的针数。
袖片编织袖片时,它的直密和横密与原密度略有差别:
袖横密=原密度×125%袖直密=愿密度×95%。
袖口起针=袖宽×2×袖横密+缝耗(针)。
袖长行数=(袖长-袖口罗纹长)×袖直密+缝耗(针)。
袖根针数=袖根宽×2×袖横密+缝耗(针)。
袖身每边应加针数=(袖根针数-袖口针数)÷2。
袖身行数=袖长行数-袖山行数。
袖山行数=袖长高×袖直密×+缝耗(针)。
袖山单侧收针针数=(袖根针数-袖山宽针数)÷2。
领片
领片针数=(领深×2+后领宽+2厘米)×罗纹横密。
领片行数=领高×罗纹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