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sklinux分区
Ⅰ linux如何利用fdisk工具建立分区
fdisk磁盘分区工具
1.首先查看硬盘信息
fdisk -l 如果有硬盘有剩余空间就可以对其进行分区
[root@bogon 桌面]# fdisk -l
Disk /dev/sda: 85.9 GB, 8589934592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10443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471ad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26 204800 83 Linux
Partition 1 does not end on cylinder boundary.
/dev/sda2 26 3851 30720000 83 Linux
/dev/sda3 3851 4106 2048000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sda4 4106 10444 50912256 5 Extended
/dev/sda5 4106 10444 50911232 83 Linux
Disk /dev/sdb: 21.5 GB, 2147483648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0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从上面看出/dev/sda空间已经用完了,/dev/sdb没有使用。
下面我们对/dev/sdb 进行分区
[root@bogon 桌面]# fdisk /dev/sdb
Device contains neither a valid DOS partition table, nor Sun, SGI or OSF disklabel
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with disk identifier 0xfaa2aa49.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After that, of course, the previous content won't be recoverable.
Warning: invalid flag 0x0000 of partition table 4 will be corrected by w(rite)
WARNING: DOS-compatible mode is deprecated. It's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switch off the mode (command 'c') and change display units to
sectors (command 'u').
Command (m for help): m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m print this menu
n add a new partition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fdisk选中/dev/sdb 输入m所有基本选项都出现,输入n新建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有扩展分区和主分区,逻辑分区在扩展分区中建立。注意到括号中的1-4,最多只能建四个主分区(包括扩展分区)。先建一个主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p #建主分区
Partition number (1-4): 1 #分区号为1
First cylinder (1-2610, default 1): #直接回车默认从第一个柱面开始划分
Using default value 1
Last cylinder, +cylinders or +size{K,M,G} (1-2610, default 2610): +2G #加空间大小,这里有很多种选择:+后面单位可以接M,G,K(记得要大写)表示划分你所加的空间,也可以是柱面数。不管怎样都不能超过该磁盘剩余的空间否则无效。
Command (m for help): p #分好后查看分区信息,刚所做的所有一目了然。
Disk /dev/sdb: 21.5 GB, 2147483648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0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faa2aa49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1 262 2104483+ 83 Linux
同上所述建立扩展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e #建立扩展分区
Partition number (1-4): 4
First cylinder (263-2610, default 263):
Using default value 263
Last cylinder, +cylinders or +size{K,M,G} (263-2610, default 2610): +4G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1.5 GB, 2147483648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0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faa2aa49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1 262 2104483+ 83 Linux
/dev/sdb4 263 785 4200997+ 5 Extended
扩展分区建好我们就可以在扩展分区建立逻辑分区了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l logical (5 or over)
p primary partition (1-4)
l #建逻辑分区
First cylinder (263-785, default 263):
Using default value 263
Last cylinder, +cylinders or +size{K,M,G} (263-785, default 785): +2G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1.5 GB, 2147483648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0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faa2aa49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1 262 2104483+ 83 Linux
/dev/sdb4 263 785 4200997+ 5 Extended
/dev/sdb5 263 524 2104483+ 83 Linux
上面显示已经建好一个主分区,一个逻辑分区,但是这些现在还没有生效我们需要保存退出。
Command (m for help): w #保存退出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Syncing disks.
[root@bogon 桌面]# fdisk -l
Disk /dev/sda: 85.9 GB, 8589934592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10443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471ad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26 204800 83 Linux
Partition 1 does not end on cylinder boundary.
/dev/sda2 26 3851 30720000 83 Linux
/dev/sda3 3851 4106 2048000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sda4 4106 10444 50912256 5 Extended
/dev/sda5 4106 10444 50911232 83 Linux
Disk /dev/sdb: 21.5 GB, 2147483648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0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faa2aa49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1 262 2104483+ 83 Linux
/dev/sdb4 263 785 4200997+ 5 Extended
/dev/sdb5 263 524 2104483+ 83 Linux
再次查看就看到了/dev/sdb的分区信息,虽然现在我们看到进行分区了,但是内核kenel还没有识别为了不要重启将分区表写入kenel我们要用到partprobe工具:使kenel重新读取分区表。
[root@bogon 桌面]# partprobe
Warning: WARNING: the kernel failed to re-read the partition table on /dev/sda (设备或资源忙). As a result, it may not reflect all of your changes until after reboot.
kenel识别分区表后,我们还不能使用它要对其进行格式化。mkfs.加文件系统格式,扩展分区是不能格式化的。
[root@bogon 桌面]# mkfs.ext4 /dev/sdb1 #格式化成ext4文件格式(要分区格式化,不能将整个硬盘格式化)
mke2fs 1.41.12 (17-May-2010)
文件系统标签=
操作系统:Linux
块大小=4096 (log=2)
分块大小=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31648 inodes, 20 blocks
26306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一个数据块=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541065216
17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7744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正在写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16384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30 mounts or
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 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
[root@bogon 桌面]# mkfs.ext4 /dev/sdb5 #格式化逻辑分区
mke2fs 1.41.12 (17-May-2010)
文件系统标签=
操作系统:Linux
块大小=4096 (log=2)
分块大小=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31648 inodes, 20 blocks
26306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一个数据块=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541065216
17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7744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正在写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16384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39 mounts or
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 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
格式化后就可以使用了
[root@bogon 桌面]# mkdir /bak
[root@bogon 桌面]# mount -o loop /dev/sdb1 /bak #挂载该分区到/bak
[root@bogon 桌面]# df -TH #查看当前硬盘挂载信息
文件系统 类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5 ext4 52G 3.9G 45G 8% /
tmpfs tmpfs 528M 279k 528M 1% /dev/shm
/dev/sda1 ext4 204M 28M 166M 15% /boot
/dev/sda2 ext4 31G 2.9G 27G 10% /usr
.host:/ vmhgfs 144G 41G 104G 29% /mnt/hgfs
/ios/RHEL6.3.iso
iso9660 3.2G 3.2G 0 100% /guazai
/dev/sdb1 ext4 2.2G 71M 2.0G 4% /bak
Ⅱ linux用fdisk怎么分区
分区是将一个硬盘驱动器分成若干个逻辑驱动器,分区是把硬盘连续的区块当做一个独立的磁硬使用。分区表是一个硬盘分区的索引,分区的信息都会写进分区表。
分区工具fdisk用法介绍:
p、打印分区表。
n、新建一个新分区。
d、删除一个分区。
q、退出不保存。
w、把分区写进分区表,保存并退出。
Ⅲ linux 用fdisk 怎么分区
在虚拟硬盘中使用Fdisk命令。
Ⅳ Linux下的分区工具和Fdisk使用方法
现在发行版本的linux已经提供了图形交互界面,很多的人还是感觉无从下手。原因主要是不清楚linux的分区规定,及linux分区工具—Fdisk的使用方法。下面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来讲解这个困扰大家的问题。
linux的分区规定
1.linux分区工具—Fdisk设备管理
在linux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一个系统的文件,对于硬盘、光驱等IDE或SCSI设备也不例外。
linux把各种IDE设备分配了一个由hd前缀组成的文件;而对于各种SCSI设备,则分配了一个由sd前缀组成的文件。例如,第一个IDE设备,linux就定义为hda;第二个IDE设备就定义为hdb;下面以此类推。而SCSI设备就应该是sda、sdb、sdc等。
2.linux分区工具—Fdisk分区数量
要进行分区就必须针对每一个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这就有可能是一块IDE硬盘或是一块SCSI硬盘。对于每一个硬盘(IDE或SCSI)设备,linux分配了一个1到16的序列号码,这就代表了这块硬盘上面的分区号码。例如,第一个IDE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linux下面映射的就是hda1,第二个分区就称作是hda2。对于SCSI硬盘则是sda1、sdb1等。
3.linux分区工具—Fdisk各分区的作用
在linux中规定,每一个硬盘设备最多能有4个主分区(其中包含扩展分区)构成,任何一个扩展分区都要占用一个主分区号码,也就是在一个硬盘中,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一共最多是4个。对于早期的DOS和Windows(Windows
2000以前的版本),系统只承认一个主分区,可以通过在扩展分区上增加逻辑盘符(逻辑分区)的方法,进一步地细化分区。
主分区的作用就是计算机用来进行启动操作系统的,因此每一个操作系统的启动,或者称作是引导程序,都应该存放在主分区上。这就是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及逻辑分区的最大区别。我们在指定安装引导linux的bootloader的时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区上,就是最好的例证。
linux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1至16号码中的前4个号码。以第一个IDE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hda5到hda16等12个号码。因此,linux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16个分区。
对于逻辑分区,linux规定它们必须建立在扩展分区上(在DOS和Windows系统上也是如此规定),而不是主分区上。
我们可以看到扩展分区能够提供更加灵活的分区模式,但不能用来作为操作系统的引导。
除去上面这些各种分区的差别,我们就可以简单地把它们一视同仁了。
Ⅳ linux 用fdisk 怎么分区 举例分一个扩展分区
FDISK共有四个选项第三个是删除硬盘分区第四个是显示硬盘分区情况 第二个是激活硬盘分区第一个是建立硬盘分区你自己多操作几次就会熟悉的FDISK程序是DOS和Windows系统自带的分区软件,虽然其功能比不上有些软件,但用它分区是十分安全的。一下就是具体的操作步骤:1)进入DOS方式。在系统引导、出现"Starting Windows..."的时候按下"F8"键,然后再选择"Command Prompt Only"即可进入DOS方式。2)键入"FDISK"后回车即可进入。3)这时软件会问你是否支持FAT32,回答"Y"就可以建立FAT32分区,回答"N"则会使用FAT16,决定以后按回车。4)出现FDISK的主菜单,要建立分区请选择"1"再回车。5)建立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选择"1"后回车。6)这时系统会询问你是否使用最大的可用空间作为主分区,如果回答"Y",那么软件就会将所有的磁盘空间划分成一个分区,回答"N"则可以划分多个分区,对于现在的硬盘来说,一般都比较大,如果划分成一个分区就不太好管理,因此可以选择输入"N"来分成多个分区。7)软件会提示你输入主分区的大小,输入后回车。8)完成后按ESC键回到主菜单。9)对于一个硬盘,必须设置一个活动分区后才可以引导操作系统,所以我们需要进入"2"项。10)这是会提示用户输入活动分区的号码,由于只有一个分区,就输入"1"。 完后会在状态栏中显示一个"A",表示此分区为活动分区。11)一个硬盘只能有一个主分区,因此如果现在要划分剩下的硬盘空间就必须建立扩展分区,回到主菜单后选择"2"。12)程序会提示用户输入扩展分区的大小。13)扩展分区建立完成后,会显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的相关资料,按ESC键。14)这时会提示没有逻辑盘的信息,你可以将整个扩展分区划分成一个逻辑盘,或者分成几个逻辑盘。现在可以输入第一个逻辑盘的大小,然后回车。15)这时会显示第一个逻辑盘的相关信息,并且要求你输入第2个逻辑盘的大小。16)完成后即可按ESC键退回到主菜单。17)这时在按ESC退出FDISK再重新启动,就可以对分区进行格式化了。如果是对已经分好区的硬盘进行重新分区,那么在主菜单时就必须先进入第三项将分区删除后才能进行。
Ⅵ 如何给linux分区
如何给linux分区?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使用ssh远程连接工具登录到系统,使用fdisk-l命令查看磁盘状态。
本文章基于ThinkpadE15品牌、centos7系统撰写的。
Ⅶ 如何使用Fdisk来管理Linux上的分区
fdisk命令参数介绍
p、打印分区表。
n、新建一个新分区。
d、删除一个分区。
q、退出不保存。
w、把分区写进分区表,保存并退出。
实例:
[root@localhost~]#fdisk/dev/hdd
按"p"键打印分区表
这块硬磁尚未分区
按"n"键新建一个分区。
出现两个菜单e表示扩展分区,p表示主分区
按"p"键出现提示:"Partitionnumber(1-4):"选择主分区号
输入"1"表示第一个主分区。
直接按回车表示1柱面开始分区。
提示最后一个柱面或大小。
输入+5620M按回车
表示第一个分区为5G空间。
按"p"查看一下分区
这样一个主分区就分好了。
接下来分第二个主分区,把剩余空间都给第二个主分区。
按"n"
键新增一个分区
按"p"键设为主分区
输入"2"把主分区编号设为2
按两下回车把剩余空间分给第二个主分区。
按"p"键打印分区表
按"w"键保存退出。
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硬盘大小来划分合适的分区。
4、使用分区
在使用硬盘之前必须对其分区进行格式化,并挂载。
[root@localhost~]#mkfs.ext3/dev/hdd1
[root@localhost~]#mkfs.ext3/dev/hdd2
创建挂载目录
[root@localhost~]#mkdir/hdd1/hdd2
挂载/dev/hdd1/dev/hdd2
[root@localhost~]#mount/dev/hdd1/hdd1
[root@localhost~]#mount/dev/hdd2/hdd2
Ⅷ 如何使用Fdisk来管理Linux上的分区
1、要知道FDISK进行硬盘分区从实质上说就是对硬盘的一种格式化,当我们创建分区时,就已经设置好了硬盘的各项物理参数,指定了硬盘主引导记录和引导记录备份的存放位置
Ⅸ 如何使用Fdisk来管理Linux上的分区
fdisk命令参数介绍
p、打印分区表。
n、新建一个新分区。
d、删除一个分区。
q、退出不保存。
w、把分区写进分区表,保存并退出。
实例: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hdd
按"p"键打印分区表
这块硬磁尚未分区
按"n"键新建一个分区。
出现两个菜单e表示扩展分区,p表示主分区
按"p"键出现提示:"Partition number (1-4): "选择主分区号
输入"1"表示第一个主分区。
直接按回车表示1柱面开始分区。
提示最后一个柱面或大小。
输入+5620M 按回车
表示第一个分区为5G空间。
按"p"查看一下分区
这样一个主分区就分好了。
接下来分第二个主分区,把剩余空间都给第二个主分区。
按"n"
键新增一个分区
按"p"键设为主分区
输入"2"把主分区编号设为2
按两下回车把剩余空间分给第二个主分区。
按"p"键打印分区表
按"w"键保存退出。
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硬盘大小来划分合适的分区。
4、使用分区
在使用硬盘之前必须对其分区进行格式化,并挂载。
[root@localhost ~]#mkfs.ext3 /dev/hdd1
[root@localhost ~]#mkfs.ext3 /dev/hdd2
创建挂载目录
[root@localhost ~]#mkdir /hdd1 /hdd2
挂载/dev/hdd1 /dev/hdd2
[root@localhost ~]#mount /dev/hdd1 /hdd1
[root@localhost ~]#mount /dev/hdd2 /hdd2
查看
[root@localhost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hda3 7.5G 2.8G 4.3G 40% /
/dev/hda1 99M 17M 78M 18% /boot
tmpfs 62M 0 62M 0% /dev/shm
/dev/hdd1 2.5G 68M 2.3G 3% /hdd1
/dev/hdd2 2.5G 68M 2.3G 3% /hdd2
Ⅹ 如何使用Fdisk来管理Linux上的分区
3、分区工具fdisk用法介绍
fdisk命令参数介绍
p、打印分区表。
n、新建一个新分区。
d、删除一个分区。
q、退出不保存。
w、把分区写进分区表,保存并退出。
实例: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hdd
按"p"键打印分区表
这块硬磁尚未分区
按"n"键新建一个分区。
出现两个菜单e表示扩展分区,p表示主分区
按"p"键出现提示:"Partition number (1-4): "选择主分区号
输入"1"表示第一个主分区。
直接按回车表示1柱面开始分区。
提示最后一个柱面或大小。
输入+5620M 按回车
表示第一个分区为5G空间。
按"p"查看一下分区
这样一个主分区就分好了。
接下来分第二个主分区,把剩余空间都给第二个主分区。
按"n"
键新增一个分区
按"p"键设为主分区
输入"2"把主分区编号设为2
按两下回车把剩余空间分给第二个主分区。
按"p"键打印分区表
按"w"键保存退出。
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硬盘大小来划分合适的分区。
4、使用分区
在使用硬盘之前必须对其分区进行格式化,并挂载。
[root@localhost ~]#mkfs.ext3 /dev/hdd1
[root@localhost ~]#mkfs.ext3 /dev/hdd2
创建挂载目录
[root@localhost ~]#mkdir /hdd1 /hdd2
挂载/dev/hdd1 /dev/hdd2
[root@localhost ~]#mount /dev/hdd1 /hdd1
[root@localhost ~]#mount /dev/hdd2 /hdd2
查看
[root@localhost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hda3 7.5G 2.8G 4.3G 40% /
/dev/hda1 99M 17M 78M 18% /boot
tmpfs 62M 0 62M 0% /dev/shm
/dev/hdd1 2.5G 68M 2.3G 3% /hdd1
/dev/hdd2 2.5G 68M 2.3G 3% /hd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