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硬盘时间
㈠ linux下面查看硬盘使用了多少小时用什么命令
命令在这里 http://www.hostloc.com/thread-172234-1-1.html
㈡ Linux 查看硬盘序列号 命令
linux下怎样查看硬盘型号和硬盘序列号
hdparm
-i
/dev/hda
这个命令更多的参数
解释
如下
(以下内容来自互联网)
-a
获取/设置硬盘每个簇的大小,默认值是8(即每个簇大小为4kb)。
-a
禁用/开启ide驱动器的
read-lookahead(不懂)
特性(默认是打开的)。
-b
获取/设置
bus
state(不懂)。
-b
设置高级电源管理特性(apm),如果驱动器支持。一个较小的值意味着更省电?一个较大的值意味着更好的性能,将它设置为255将在指定驱动器上关闭apm。
-c
查询/开启
(e)ide
32位
i/o
支持。加上一个数值可以开启或关闭它。一般设置为0,即禁用32位数据传输,为1则开启32位数据传输,为3则开启32位数据传输和一个特别传输序列,但会消耗一些系统资源。
-c
检查当前ide电源模式,可以使用-s/-y/-y/-z等参数控制ide电源模式。
-d
禁用/开启dma。这个参加目前只能在并行ide和pci界面上,适当使用-x和-d1参数是个好主意,打开dma可以获得最好的磁盘性能和降低cpu占用率。
-d
禁用/开启坏扇区管理特性。
-e
设置光驱速度,这不是必需的,因为光驱会自动调速,但是你如果想用它,可以设置一个数值,通常设置为2或4。
-f
为设备退出时同步和填满缓冲区,这个参数也会做-t和-t所做的事。
-g
显示驱动器几何值(柱面,磁头,扇区)和开始扇区。
-h
简要显示此命令的帮助信息。
-i
显示驱动器的基本信息。
-i
显示驱动器的详细信息。
-k
获取/设置“在重启后保持设置”,使用这个参数将使驱动器在软重启后保持-dmu选项(后面还有一大堆,不懂)
-k
获取/设置“在重启后保持设置”,使用这个参数将使驱动器在软重启后保持-apswxz选项,不是所有驱动器都支持这样做。
-l
锁住驱动器?(不懂)
-m
获取/设置在驱动器上为多扇区i/o计算扇区,开启这个参数将减少cpu开支30-50%,在大多数系统上它也能增加数据生产量?5-50%,使用这个参数会使某些型号的驱动器(如wd鱼子酱系列)减慢速度,大多数驱动器支持的最小数值可以是2,4,8,或16,更大也可以,视情况而定,大多数系统设置为16或32比较理想,wd的硬盘推荐设置为4到8,用-i参数可以看到当前硬盘的设置,某些驱动器要求支持复合模式,但在某些设置下会丢失数据。
-m
获取/设置自动噪音管理。很多驱动器支持使用磁盘降速的方法降噪,这个数值可以设置为从0至254,设置为128最为静音(速度最低),设置为254速度最快(噪音最大),某些驱动器自己规定两个级别(静音/快速),虽然你使用128至254之间的数值。
-n
获取或设置“忽略写错误”,最好不要使用在...(不懂)
-p
尝试重新调整ide界面芯片指定的pio模式,或自动设置为驱动器支持的最佳pio模式,这个特性在内核中仅支持少数芯片,某些ide芯片在单驱动器时不允许调整pio模式,大多数ide芯片或多或少地支持0到5的pio模式。
-p
为驱动器的内部预读装置设置最大扇区,不是所有的驱动器都支持。
-q
(不懂)。在使用-i
或-v或-t或-t时无效。
-q
设置标记队列深度(1或更大),或关闭标记队列深度。这只能在2.5.xx或更新的内核中使用,目前还只有很少的驱动器支持它。
-r
获取/设置设备为只读模式,设置之后设备将不能允许写入。
-r
注册一个ide界面,危险。要获得更多信息,看一下-u选项。
-s
设置驱动器等待超时,这个参数决定硬盘在多久未响应之后关闭主轴电机以省电,这个数值设置为0则关闭这个功能,设置为1至240时,时间将为5秒的倍数,即5秒至20分钟,设置为241至251时,时间将为30分钟的1-11倍,即30分钟到5.5小时,设置为252象征着21分钟,253为?(不懂),255即为21分15秒。
-t
测试读缓存的速度。
-t
也是测速度的。
-u
获取/设置???(不懂,晕)
-u
注销一个ide界面,危险!
-v
显示使用-i未显示出的所有设置。
-w
执行设备重启(危险),一般不要用这个参数。
-w
禁用/开启ide驱动器的写缓冲特性,默认设置为设备制造商指定的值。
-x
(看不懂,危险)。
-x
为较新的(e)ide/ata驱动器设置ide传输模式,与-d1参数一起使用,使用-x
mdma2将开启多字dma模式2传输,使用-x
sdma1将开启单字dma模式1传输,使用-x
udma2将开启ultradma模式传输(需要芯片组支持)。现在很多ide设备在启动时就已经自动调整到最佳的pio模式,要使用此参数应该调整好-p参数,严重警告!这个数据是pio模式值+8,即设置为09代表传输模式为pio模式1,10即pio模式2,11即pio模式3,设置为00则恢复默认pio模式,01代表禁用iordy(什么是iordy啊,晕),要开启mdma,这个数值是mdma模式值+32,要开启udma,这个数值是udma模式值+64,即66为udma2(ata33),68为udma4(ata66),69为udma5(ata100,那么70应该是udma6即ata133了?我猜测的)
-y
使ide驱动器立即进入低耗电等待模式,用-c参数可以检查当前的耗电模式。
-y
使ide驱动器立即进入低耗电睡眠模式,用-c参数可以检查当前的耗电模式。
-z
让内核重新读取指定设备上的分区表。
-z
禁用segate驱动器的自动省电功能(st3xxx型号),防止它们在一定时间后闲置。
㈢ linux怎么查看硬盘通电时间
你是什么理由说是被黑心商家换了?你的笔记本原装系统是linux,你第一次开机是linux?还是windows?开机第一时间有没有用检测软件看看硬盘的通电时间?开箱时封条是否完好?以上这些问题足以说明是不是被换了
㈣ linux系统在硬盘休眠情况下,通电时间会增加吗
Linux系统下如何使硬盘进入休眠状态?
1条回答
A九尾妖姬
来自网络知道认证团队 2018-04-12
在linux下,我喜欢用命令让系统进入休眠:
$ echo mem | sudo tee /sys/power/state
当然,不用每次都要敲这么一长串,可以把它加入到一个脚本中。 再将该脚本命令加入到/etc/sudoers文件,就可以避免每次都需要输入用户密码了。
man hdparm
hdparm -Y /dev/hd*:使硬盘进入睡眠模式;
hdparm -y /dev/hd*:使硬盘进入省电模式;
hdparm -S[num] /dev/hd*:设置超时值使硬盘进入睡眠模式;
唤醒硬盘hdparm好像没有相应参数,实际上你去操作硬盘就会自动唤醒硬盘,使用ioctl有个参数可以唤醒硬盘,你可以查看硬盘操作的相应头文件。
具体看hdparm的源代码,实际是使用ioctl操作硬盘相应寄存器。
㈤ linux系统硬盘对硬盘拷贝2000g数据大概要多长时间拜托各位了 3Q
这要看硬件配置怎样了,2T数据我估计得2个小时。 查看更多答案>>
㈥ linux硬盘缓存大小应该怎么查看
Linux中要查看硬盘缓存大小,可以使用hdparm命令。
1、在终端中执行如下命令。
sudohdparm-I/dev/sdb
2、执行效果如下图所示,其中cache/buffer
size行即为缓存大小。
说明:-I:直接读取硬盘所提供的硬件规格信息,/dev/sdb指的电脑中的第二块硬盘。
3、hdparm常用参数及说明如下:
-a<快取分区>:设定读取文件时,预先存入块区的分区数,若不加上<快取分区>选项,则显示目前的设定;
-A<0或1>:启动或关闭读取文件时的快取功能;
-c<I/O模式>:设定IDE32位I/O模式;
-C:检测IDE硬盘的电源管理模式;
-d<0或1>:设定磁盘的DMA模式;
-f:将内存缓冲区的数据写入硬盘,并清楚缓冲区;
-g:显示硬盘的磁轨,磁头,磁区等参数;
-h:显示帮助;
-i:显示硬盘的硬件规格信息,这些信息是在开机时由硬盘本身所提供;
-I:直接读取硬盘所提供的硬件规格信息;
-k<0或1>:重设硬盘时,保留-dmu参数的设定;
-K<0或1>:重设硬盘时,保留-APSWXZ参数的设定;
-m<磁区数>:设定硬盘多重分区存取的分区数;
-n<0或1>:忽略硬盘写入时所发生的错误;
-p<PIO模式>:设定硬盘的PIO模式;
-P<磁区数>:设定硬盘内部快取的分区数;
-q:在执行后续的参数时,不在屏幕上显示任何信息;
-r<0或1>:设定硬盘的读写模式;
-S<时间>:设定硬盘进入省电模式前的等待时间;
-t;评估硬盘的读取效率;
-T:平谷硬盘快取的读取效率;
-u<0或1>:在硬盘存取时,允许其他中断要求同时执行;
-v:显示硬盘的相关设定;
-w<0或1>:设定硬盘的写入快取;
-X<传输模式>:设定硬盘的传输模式;
-y:使IDE硬盘进入省电模式;
-Y:使IDE硬盘进入睡眠模式;
-Z:关闭某些Seagate硬盘的自动省电功能。
㈦ linux 如何查看硬盘大小,内存大小等系统信息及硬件信息
一、linux CPU大小
[root@idc ~]# cat /proc/cpuinfo |grep "model name" && cat /proc/cpuinfo |grep "physical id"
model name: Intel(R) Xeon(TM) CPU 2.80GHz
model name: Intel(R) Xeon(TM) CPU 2.80GHz
model name: Intel(R) Xeon(TM) CPU 2.80GHz
model name: Intel(R) Xeon(TM) CPU 2.80GHz
physical id : 0
physical id : 0
physical id : 3
physical id : 3
[root@idc ~]#
说明:Linux下可以在/proc/cpuinfo中看到每个cpu的详细信息。但是对于双核的cpu,在cpuinfo中会看到两个cpu。常常会让人误以为是两个单核的cpu。
其实应该通过Physical Processor ID来区分单核和双核。而Physical Processor ID可以从cpuinfo或者dmesg中找到. flags 如果有 ht 说明支持超线程技术 判断物理CPU的个数可以查看physical id 的值,相同则为同一个物理CPU
可以看到上面,这台机器有两个双核的CPU,ID分别是0和3,大小是2.8G。
二、内存大小
[root@xbidc ~]# cat /proc/meminfo |grep MemTotal
MemTotal: 1034612 kB
[root@xbidc ~]#
三、硬盘大小
[root@xbidc ~]# fdisk -l |grep Disk
Disk /dev/sda: 300.0 GB, 300000000000 bytes
[root@xbidc ~]#
四、 更多查看linux硬件信息的方法
uname -a # 查看内核/操作系统/CPU信息的linux系统信息命令
head -n 1 /etc/issue # 查看操作系统版本,是数字1不是字母L
cat /proc/cpuinfo # 查看CPU信息的linux系统信息命令
hostname # 查看计算机名的linux系统信息命令
lspci -tv # 列出所有PCI设备
lsusb -tv # 列出所有USB设备的linux系统信息命令
lsmod # 列出加载的内核模块
env # 查看环境变量资源
free -m # 查看内存使用量和交换区使用量
df -h # 查看各分区使用情况
-sh # 查看指定目录的大小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 查看内存总量
grep MemFree /proc/meminfo # 查看空闲内存量
uptime # 查看系统运行时间、用户数、负载
cat /proc/loadavg # 查看系统负载磁盘和分区
mount | column -t # 查看挂接的分区状态
fdisk -l # 查看所有分区
swapon -s # 查看所有交换分区
hdparm -i /dev/hda # 查看磁盘参数(仅适用于IDE设备)
dmesg | grep IDE # 查看启动时IDE设备检测状况网络
ifconfig # 查看所有网络接口的属性
iptables -L # 查看防火墙设置
route -n # 查看路由表
netstat -lntp # 查看所有监听端口
netstat -antp # 查看所有已经建立的连接
netstat -s # 查看网络统计信息进程
ps -ef # 查看所有进程
top # 实时显示进程状态用户
w # 查看活动用户
id # 查看指定用户信息
last # 查看用户登录日志
cut -d: -f1 /etc/passwd # 查看系统所有用户
cut -d: -f1 /etc/group # 查看系统所有组
crontab -l # 查看当前用户的计划任务服务
chkconfig –list # 列出所有系统服务
chkconfig –list | grep on # 列出所有启动的系统服务程序
rpm -qa # 查看所有安装的软件包
cat /proc/cpuinfo :查看CPU相关参数的linux系统命令
cat /proc/partitions :查看linux硬盘和分区信息的系统信息命令
cat /proc/meminfo :查看linux系统内存信息的linux系统命令
cat /proc/version :查看版本,类似uname -r
cat /proc/ioports :查看设备io端口
cat /proc/interrupts :查看中断
cat /proc/pci :查看pci设备的信息
cat /proc/swaps :查看所有swap分区的信息
㈧ 如何在Linux中的crond任务中,执行显示系统的当前时间并查看已挂载磁盘分区的磁盘使用情况,
每5分钟看一下时间,并将结果保存到date.log
*/5 * * * * root date >>/date.log
㈨ 在linux下如何查看u盘最后读写的时间
桌面下正常都是插上就能用,如果没设置自动挂载的话挂载命令是mount具体用法:
先fdisk
-l,然后插上U盘,fdisk
-l
查看是否有新的硬盘添加上来了看
然后执行挂载
mount
-t
vfat
/dev/sdb
/mnt/usb
这里-t
vfat
是指的fat的格式,/dev/sdb指的是U盘,/mnt是挂载的地方
完事
㈩ linux内核中有关将内存中数据刷新回磁盘时间的选项有谁知道吗
bootloader 阶段使用 BIOS 功能,所有的 SATA 默认都有一个简单的 BIOS 读写兼容功能提供支持。也就是说开了 AHCI ,BIOS 依然会提供兼容模式。不过现在的操作系统在内核启动后就会绕过 BIOS 直接操作硬件。这个时候如果开启了 AHCI 模式,那么 IDE 兼容部分的硬件接口模拟就没了,不过 BIOS 自己提供的读写功能虽然继续提供,但系统已然不用了。所以 bootloader 可以读写硬盘并不代表 linux 内核可以读写硬盘。
linux 的驱动有两种存放状态,编入内核或者编成模块。
initrd 里面的就是模块,会被 bootloader 在读取内核时一起读取进入内存。一般内核模块只在需要时载入,可以节省内核的运行体积。但现在新版 linux 内核的 sata 驱动已经高度集成了,所以很多发行版的 SATA 驱动都直接进入内核不需要模块载入方式了。当然这要看系统的设计,有的系统既然 initrd 必然会提供,那么编入内核确实没意义。不过需要另外找驱动的硬件,都是模块方式存在,他们在系统启动时必须存在于 initrd 里面,不然内核自己没法集成,也不能从硬盘里面读取(没驱动没法读盘,没法读盘就没法读驱动)。
BIOS 的 INT13 功能太简单了。限制也特别多,现在都是能不用就不用的。所以这东西现在只有 bootloader 才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