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差预测算法
‘壹’ 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需要多少颗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2013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1.0版)》和《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2.0版)》两个系统文件。
2014年11月23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
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已获得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中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
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
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6]
卫星定位实施的是“到达时间差”(时延)的概念:利用每一颗卫星的精确位置和连续发送的星上原子钟生成的导航信息获得从卫星至接收机的到达时间差。
卫星在空中连续发送带有时间和位置信息的无线电信号,供接收机接收。由于传输的距离因素,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时刻要比卫星发送信号的时刻延迟,通常称之为时延,因此,也可以通过时延来确定距离。卫星和接收机同时产生同样的伪随机码,一旦两个码实现时间同步,接收机便能测定时延;将时延乘上光速,便能得到距离。
每颗卫星上的计算机和导航信息发生器非常精确地了解其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而全球监测站网保持连续跟踪。
‘贰’ 求[钟表问题计算方法]
一个表盘是360°,有12个小时,因此小时间的刻度是30°;
而每过一分钟,小时针前进30/60=0.5°,而分针前进30/5=6°
因此,算该类题目的思路是:(例如,我们要计算3点10分是的夹角)
首先,算出整点的夹角,对于例子我们计算三点整的夹角=90°
其次,算计经过10分钟后时针,分针导致的角度改变的大小;注意时针取整,分针取负;(原因: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分针不动,只有时针动,我们的角是变大的,因此取正;如果时针不动,只有分针动,我们的角是变小的,因此取负;)在此例中,角度的该变量是(0.5°-6°)*10=-55°
最后,算出最后的角度;|原始角度+改变的角度|,取绝对值的原因是:改变的角度是负值,可能会大于原始角度。例子中的角度是35°
‘叁’ 小芳家的钟1时敲1下,2时敲2下……12时敲12下,每到半时,敲1下,一昼夜24时要敲
(1+12)x12÷2x2+1x12x2
=156+24
=180(下)
答:一昼夜24时要敲180下。
解题思路:每天有两个12小时。也有12x2个半小时。
1时敲1下,2时敲2下……12时敲12下,其实是(等差数列),运用高斯算法:和=(首项+末项)x项数÷2,2个12小时就乘于2.
希望能帮到你!
‘肆’ 时差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时差的计算方法: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2小时。
各国与中国的时差:
荷兰-7
阿根廷-11
新西兰+4
澳大利亚+2
巴基斯坦-3
奥地利-7
挪威-7
巴西-11
巴拉圭-12
文莱0
秘鲁-13
智利-12
菲律宾0
哥伦比亚-13
波兰-6
哥斯达黎加-14
葡萄牙-8
加拿大-16
波多黎各-12
丹麦-7
罗马尼亚-5
埃及-6
卢旺达-6
芬兰-6
沙特阿拉伯-5
法国-7
新加坡0
希腊-6
南非共和国-6
关岛 +2
西班牙-7
夏威夷-18
斯里兰卡-2.5
史瓦济兰-6
印度 -2.5
瑞典 -7
印尼 +1
瑞士 -7
伊朗 -4.5
泰国 -1
以色列-6
土耳其-5
意大利-7
英国 -7
日本 +1
乌拉圭-11
韩国 +1
美国 -16
科威特-4.5
梵蒂冈-7
德国 -7
马来西亚0
墨西哥-15
(4)钟差预测算法扩展阅读
时差的由来:各国的时间使用地方时,没有统一换算方法,给交通和通讯带来不便。(时差的意识在此前就有,只是没有形成完善制度)为了统一,世界采取了时差制度并且遵循此制度,各国时间历法都以此制度为基础。
我们在乘坐飞机到国外旅行时,由于时差的变化,会引起人体内生物钟混乱,使人感到眩晕。医学上叫做“时差综合症”,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头痛,耳鸣,心悸,恶心,腹痛,腹泻,以及判断力和注意力下降等。那么在乘作飞机出国旅行时,减轻这种时差对人体造成影响的方法:
1,在飞机上应当大量喝水,不要喝含酒精的饮料,以避免体内脱水,脱水会加剧时差的影响。
2,宜穿宽松的衣服,以便体内的血液流动。
3,飞行过程中尽量在机舱内多走动,舒展筋骨。
‘伍’ GPS定位原理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是由美国建立的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利用该系统,用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天候、连续、实时的三维导航定位和测速;另外,利用该系统,用户还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时间传递和高精度的精密定位。
现实生活中,GPS定位主要用于对移动的人、宠物、车及设备进行远程实时定位监控的一门技术。GPS定位是结合了GP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GSM/GPRS/CDMA)、图像处理技术及GIS技术的定位技术,主要可实现如下功能:
1.跟踪定位
监控中心能全天侯24小时监控所有被控车辆的实时位置、行驶方向、行驶速度,以便最及时的掌握车辆的状况。
2.轨迹回放
监控中心能随时回放近60天内的自定义时段车辆历史行程、轨迹记录。(根据情况,可选配轨迹DVD刻录服务)
3.报警(报告)
3.1,超速报警:车辆行驶速度超出监控中心预设的速度时,及时上报监控中心
3.2,区域报警(电子围栏):监控中心设定区域范围,车辆超出或驶入预设的区域会向监控调度中心给出相应的报警
3.3,停车报告:调度中心可对车辆的历史停车记录以文字形式生成报表,其中描述车辆的停车地点、时间和开车时间等信息,并可对其进行打印。
3.4,应急报警: 一旦遇有紧急险情(如遭劫等),请马上按动应急报警按钮,向监管中心报警,监管中心即刻会知道您处于紧急状态以及您所在的位置。经核实后,进入警情处置程序,助您脱险。(注:一旦应急报警按钮启动,此设备会立即关闭通话功能,但短信功能正常)
3.5,欠压报警,当汽车电瓶电压过低时,车载主机会自动向监控中心报警,由监控中心值班员提醒用户及时给车辆充电。
3.6,剪线报警,车辆主电瓶被破坏后或不能供电时,内置备用电池可维持产品继续工作,并向监控中心发送剪线报警。
4.地图制作功能
根据查看需要,客户可以添加修改自定义地图线路,以更好服务企业运行
5.里程统计
系统利用GPS车载终端的行驶记录功能和GIS地理系统原理对车辆进行行驶里程统计,并可生成报表且可打印。
6.车辆信息管理
方便易用的管理平台,提供了车辆、驾驶人员、车辆图片等信息的设定,以方便调度人员的工作。
7.短信通知功能
将被控车辆的各种报警或状态信息在必要时发送到管理者手机上,以便随时随地掌握车辆重要状态信息。
8.车辆远程控制
监控中心可随时对车辆进行远程断油断电,锁车功能。
9.车载电话
车载电话可以象普通手机一样拔打电话,调度中心可对此电话进行远程权限设置,即呼入限制、呼出限制、只能呼叫指定的若干电话号码。
10.油耗检测
实时监控车辆的油耗变化,并生成历史时段油量变化报表或油量曲线图,进而直观反映出油量的正常消耗与非正常消耗及加油数量不足等现象,达到油耗高水平管理,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需搭配油量传感器)
11.车辆调度
调度人员确定调度车辆或者在地图上画定调度范围,GPS系统自动向车辆或者画定范围内的所有车辆发出调度命令,被调度车辆及时回应调度中心,以确定调度命令的执行情况。GPS系统还可对每辆车成功调度次数进行月统计。 智能自检 车载终端可以进行自我诊断,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向中心发出故障通知,方便工作人员维修,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GPS计划始于1973年 ,已于1994年进入完全运行状态。GPS的整个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所组成:
空间部分(太空部分)
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GPS工作卫星所组成,这些GPS工作卫星共同组成了GPS卫星星座,其中21颗为可用于导航的卫星,3颗为活动的备用卫星。这24颗卫星分布在6个倾角为55°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卫星的运行周期约为12恒星时。每颗GPS工作卫星都发出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GPS用户正是利用这些信号来进行工作的。
控制部分
GPS的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的由若干个跟踪站所组成的监控系统所构成,根据其作用的不同,这些跟踪站又被分为主控站、监控站和注入站。主控站有一个,位于美国克罗拉多(Colorado)的法尔孔(Falcon)空军基地,它的作用是根据各监控站对GPS的观测数据,计算出卫星的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注入站注入到卫星中去;同时,它还对卫星进行控制,向卫星发布指令,当工作卫星出现故障时,调度备用卫星,替代失效的工作卫星工作;另外,主控站也具有监控站的功能。监控站有五个,除了主控站外,其它四个分别位于夏威夷(Hawaii)、阿松森群岛(Ascencion)、迭哥伽西亚(Diego Garcia)、卡瓦加兰(Kwajalein),监控站的作用是接收卫星信号,监测卫星的工作状态;注入站有三个,它们分别位于阿松森群岛(Ascencion)、迭哥伽西亚(Diego Garcia)、卡瓦加兰(Kwajalein),注入站的作用是将主控站计算出的卫星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数等注入到卫星中去。
用户部分(地面接收)
GPS的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相应的用户设备如计算机气象仪器等所组成。它的作用是接收GPS卫星所发出的信号,利用这些信号进行导航定位等工作。 以上这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GPS系统。 GPS的信号
GPS卫星发射两种频率的载波信号,即频率为1575.42MHz的L1载波和频率为1227.60MHz的L2载波,它们的频率分别是基本频率10.23MHz的154倍和120倍,它们的波长分别为19.03cm和24.42cm。在L1和L2上又分别调制着多种信号,这些信号主要有:
C/A码
C/A码又被称为粗捕获码,它被调制在L1载波上,是1MHz的伪随机噪声码(PRN码),其码长为1023位(周期为1ms)。由于每颗卫星的C/A码都不一样,因此,我们经常用它们的PRN号来区分它们。C/A码是普通用户用以测定测站到卫星间的距离的一种主要的信号。
P码
P码又被称为精码,它被调制在L1和L2载波上,是10MHz的伪随机噪声码,其周期为七天。在实施AS时,P码与W码进行模二相加生成保密的Y码,此时,一般用户无法利用P码来进行导航定位。
Y码
见P码。
导航信息
导航信息被调制在L1载波上,其信号频率为50Hz,包含有GPS卫星的轨道参数、卫星钟改正数和其它一些系统参数。用户一般需要利用此导航信息来计算某一时刻GPS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的位置,导航信息也被称为广播星历。
SPS和PPS是GPS系统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服务。一种是标准定位服务(SPSStandard Positioning Service),另一种是精密定位服务(PPSPrecision Positioning Service)。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分别由两种不同的子系统提供,标准定位服务由标准定位子系统(SPSStandard Positioning System)提供,精密定位服务则由精密定位子系统(PPSPrecision Positioning System)提供。
SPS主要面向全世界的民用用户。
PPS主要面向美国及其盟国的军事部门以及民用的特许用户。
在GPS定位中,经常采用下列观测值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数据处理,以确定出待定点的坐标或待定点之间的基线向量:
L1载波相位观测值
L2载波相位观测值(半波或全波)
调制在L1上的C/A码伪距
调制在L1上的P码伪距
调制在L2上的P码伪距
L1上的多普勒频移
L2上的多普勒频移
实际上,在进行GPS定位时,除了大量地使用上面的观测值进行数据处理以外,还经常使用由上面的观测值通过某些组合而形成的一些特殊观测值,如宽巷观测值(Wide-Lane)、窄巷观测值(Narrow-Lane)、消除电离层延迟的观测值(Ion-Free)来进行数据处理。 GPS的误差
我们在利用GPS进行定位时,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影响GPS定位精度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人为
美国政府从其国家利益出发,通过降低广播星历精度( 技术)、在GPS基准信号中加入高频抖动( 技术)等方法,人为降低普通用户利用GPS进行导航定位时的精度。
卫星星历误差
在进行GPS定位时,计算在某时刻GPS卫星位置所需的卫星轨道参数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星历[7]提供的,但不论采用哪种类型的星历,所计算出的卫星位置都会与其真实位置有所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星历误差。
卫星钟差
卫星钟差是GPS卫星上所安装的原子钟的钟面时与GPS标准时间之间的误差。
卫星信号发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
卫星信号发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是GPS卫星上信号发射天线的标称相位中心与其真实相位中心之间的差异。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假设t时刻在地面待测点上安置GPS接收机,可以测定GPS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t,再加上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星历等其它数据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程式:上述四个方程式中待测点坐标x、 y、 z 和Vto为未知参数,其中di=c△ti (i=1、2、3、4)。
di (i=1、2、3、4) 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到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ti (i=1、2、3、4) 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的信号到达接收机所经历的时间。
c为GPS信号的传播速度(即光速)。
四个方程式中各个参数意义如下:
x、y、z 为待测点坐标的空间直角坐标。
xi 、yi 、zi (i=1、2、3、4) 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在t时刻的空间直角坐标,
可由卫星导航电文求得。
Vt i (i=1、2、3、4) 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的卫星钟的钟差,由卫星星历提供。
Vto为接收机的钟差。
由以上四个方程即可解算出待测点的坐标x、y、z 和接收机的钟差Vto 。
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由于卫星运行轨道、卫星时钟存在误差,大气对流层、电离层对信号的影响,以及人为的SA保护政策,使得民用GPS的定位精度只有100米。为提高定位精度,普遍采用差分GPS(DGPS)技术,建立基准站(差分台)进行GPS观测,利用已知的基准站精确坐标,与观测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修正数,并对外发布。接收机收到该修正数后,与自身的观测值进行比较,消去大部分误差,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位置。实验表明,利用差分GPS,定位精度可提高到5米。
车用导航系统主要由导航主机和导航显示终端两部分构成。内置的GPS天线会接收到来自环绕地球的24颗GPS卫星中的至少3颗所传递的数据信息,由此测定汽车当前所处的位置。导航主机通过GPS卫星信号确定的位置坐标与电子地图数据相匹配,便可确定汽车在电子地图中的准确位置。
在此基础上,将会实现行车导航、路线推荐、信息查询、播放AV/TV等多种功能。驾驶者只须通过观看显示器上的画面、收听语音提示,操纵手中的遥控器即可实现上述功能,从而轻松自如地驾车。
‘陆’ 以四分位距和以平均值的标准差检测离散值和极值之间有什么区别
变异程度一般用间距或者方差来描述.
boxplot 箱线图就是显示全距(最大值-最小值)和
四分位间距(把数组分为最小值点,上四分位点,中位数,下四分位点和最大值点) 每两个之间就是四分位间距 .
优点:直观,各组线段是各包括了25%的数据,因此,线段长度实际反映了数据的密度.
你随机输入任意的一组超过30个的数据,做一个箱线图,就会发现,那个箱体不会是总是均匀的.
缺点:没有把样本容量考虑进去
方差标准差是一回事儿,只不过标准差和均值的单位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偏向于用标准差.
标准差把样本容量和离散程度结合考虑,给出变异程度.
优点:类似一个综合指标,大体上结合样本容量告诉你的变异程度.适合初步筛选用
缺点:方差相同的两组数,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要了解细致的东西必须得画boxplot
‘柒’ 差分GPS的算法
GPS定位是利用一组卫星的伪距、星历、卫星发射时间等观测量和用户钟差来实现的。要获得地面的三维坐标,必须对至少4颗卫星进行测量。在这一定位过程中,存在3部分误差:
第一部分误差是由卫星钟误差、星历误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等引起的;
第二部分是由传播延迟导致的误差;
第三部分为各用户接收机固有的误差,由内部噪声、通道延迟、多路径效应等原因造成。
利用差分技术,第一部分误差可以完全消除;第二部分误差大部分可以消除,消除程度主要取决于基准接收机和用户接收机的距离;第三部分误差则无法消除。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消除由于电离层延迟和对流层延迟引起的误差的算法。在算法中使用的时间系统为GPS时,坐标系统为WGS-84坐标系。
1.消除电离层误差的算法
我们主要通过电离层网格延迟算法来获得实际的电离层延迟值,以消除电离层误差。具体过程如下:解算星历,得出卫星位置→求电离层穿透点位置→求对应网格点→求网格4个顶点的电离层延迟改正数→内插获得穿透点垂直延迟改正数→求穿透点的实际延迟值。
2.卫星位置的计算
解算出星历数据后,加入星历修正和差分信息,便可计算出卫星位置。
从GPS OEM板接收到的是二进制编码的星历数据流,必须按照本文前面部分列出的数据结构解算星历数据,再依据IEEE-754标准将其转换为十进制编码的数据。在这里,需要解算的参数有:轨道长半轴的平方根(sqrta)、平近点角改正(dn)、星历表基准时间(toe)、toe时的平近点角(m0)、偏心率(e)、近地点角距(w)、卫星轨道摄动修正参数(cus cuc cis cic crs crc)、轨道倾角(i0)、升交点赤经(omg0)、升交点赤经变化率(o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