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糖算法
1.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如下:
检验还原糖的原理是:还原糖中的醛基(-CHO)在加热条件下能将Cu(OH)2中的铜离子还原成亚铜离子,从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物。
化学反应式:CH2OH(CHOH)4CHO+2Cu(OH)2--加热→CH2OH(CHOH)4COOH+Cu2O↓+2H2O。
单糖和双糖中,除了蔗糖(二糖)外,都是还原性糖.三糖以上一般都是非还原性糖。
高中化学糖类很多,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等,高考常考的还原性有葡萄糖和麦芽糖,可以连在一起读:葡萄牙糖!葡萄牙糖!葡萄牙糖!就是葡萄糖和麦芽糖。
有机物鉴定中颜色变化
苏丹Ⅲ遇脂肪,颜色变化为橘黄。
砖红沉淀何时显?斐林试剂把糖①验。
蛋白质类双缩脲,紫色络合无处藏。
二苯胺DNA,染成蓝色才正常。
(注:①糖指可溶性还原糖)
2. 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的还原糖是如何进行定量的
通过利用标准葡萄糖溶液对所用酒石酸铜溶液进行标定,计算出还原糖系数,再用公式
X=[m1/(m2*V*1000)/250]*100
计算出试样中还原糖的含量。其中
m1
就是还原糖系数。
用标准葡萄糖溶液标定的原因是因为葡萄糖本身就是还原糖,
且其他糖类物质最后还是
疏解为最简单的葡萄糖参与各种反应
3. 总糖与还原糖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A1-A2)代表去除空白,除m代表将重量折算为每克,v/500实际上就是指稀释倍,因为从500mL中取出VmL滴定,计算时要折算回去。
1000多数是转换系数,比如1升=1000毫升,1克=1000毫克。100是百分数,0.9代表折算系数。
按下式计算糖果中还原糖的含量: 100100025021×××=VmmX。
式中:X—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以葡萄糖计),%;m1—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甲、乙液各5mL)相当于还原糖(以葡萄糖计)的质量,mg;m2—样品质量,g;V—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溶液体积,mL。
(3)还原糖算法扩展阅读:
一般情况下,单糖的还原能力主要来自它的醛基,如葡萄糖,而多糖则大多因为半缩醛羟基的存在。还原后,自己会变成糖酸。如葡萄糖就会变成葡萄糖酸。
如该糖是酮糖,羰基就会断裂,分解成两个较小的分子,如果糖。
所有单糖(除二羟丙酮)及大部分二糖(除蔗糖等)在本尼迪克特试验中呈阳性反应,所以大部分单糖及二糖都具有还原性。
4. 实验指导中,还原糖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实验指导中,还原糖的计算公式是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推导出来的。
例如,碘量法测定葡萄糖含量,碘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总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根据反应方程式,很容易就能推导出计算还原糖的公式。
5. 还原糖测定原理
含有醛基或酮基的糖,在碱性条件下可转变成非常活泼的烯二醇结构,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被弱氧化剂氧化成相应的糖酸。这类糖称为还原糖。单糖均是还原糖,双糖中的乳糖、麦芽糖也具有还原性。还原糖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直接滴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和比色法。
直接滴定法
原理
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为指示剂,以已除去蛋白质的被测样品溶液,直接滴定已标定过的费林氏液,样品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中的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氧化亚铜再与试剂中的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可溶性化合物,到达终点时,稍过量的还原糖立即将次甲基蓝还原,使蓝色褪色,呈现出原样品溶液的颜色,即为终点。根据样品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本方法测定的是一大类具有还原性的糖,包括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只是结果用葡萄糖或其他转化糖表示而已。
本法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适用于所有食品中还原糖的快速测定。检出限0.1mg。
高锰酸钾滴定法
原理
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其中还原糖在碱性环境下将铜盐还原为氧化亚铜,加硫酸铁后,氧化亚铜被氧化为铜盐,以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氧化作用后生成的亚铁盐,根据高锰酸钾消耗量计算氧化亚同含量,再查表得还原糖量。
本法为国家标准方法(GB5009.7-85),适用于所有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以及通过酸水解或酶水解转化成还原糖的非还原性糖类物质的测定。准确度和重现性均优于直接滴定法。
6. 还原糖测定方法
糖果—还原糖的测定—直接滴定法
2 原理
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直接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液,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3 试剂
3.1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
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3.2 碱性酒石酸铜乙液
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3.3 乙酸锌溶液
称取21.9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3.4 亚铁氰化钾溶液(10.6+89.4)
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3.5 葡萄糖标准溶液(1mg/mL)
精密称取1.000g经过98~100℃干燥至恒量的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盐酸,并以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mg葡萄糖。
3.6 盐酸
4 仪器
4.1 实验室常规仪器和设备
4.2 古氏坩埚或G4垂融坩埚
5 操作步骤
5.1 样品处理
将样品捣碎混匀待用,样品应避免暴露在空气和阳光下,并尽可能迅速地进行分析。
称取约2.5~5g样品,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50 mL水,摇匀后慢慢加入乙酸锌溶液5mL及亚铁氰化钾溶液(10.6+89.4)5mL,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滤液备用。
5.2 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mL葡萄糖标准溶液,控制在2m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同时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计算每10mL(甲、乙液各5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
5.3 样品溶液预测
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m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
5.4 样品溶液测定 1
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滴加比预测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使在2min内加热至沸,趁沸继续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同法平行操作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6 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糖果中还原糖的含量: 100100025021×××=VmmX
式中:X—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以葡萄糖计),%;
m1—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甲、乙液各5mL)相当于还原糖(以葡萄糖计)的质量,mg;
m2—样品质量,g;
V—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溶液体积,mL。
7 精密度
同一样品两次平行测定值相对差不得超过15%。
7.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有哪几种
总糖:主要指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的单糖的蔗糖(水解后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淀粉(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 还原糖: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是还原糖。还原性糖包括所有单糖(除二羟丙酮)、乳糖、麦芽糖等。非还原性糖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水解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法则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常用的波长范围为:(1)200,400nm的紫外光区(2)400,760nm的可见光区,(3)2.5,25μm(按波数计为4000cm<-1>,400cm<-1>)的红外光区。所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保证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所有仪器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本附录规定,定期进行校正检定。分光光度计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源透过测试的样品后,部分光源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被该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光路长度)成正比。糖含量的检测方法
8.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