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目录分区
① linux根目录分区大小调整教程
1、备份 home
查看未调整前的根目录容量,可以看到默认是分配 50G,但大都数的软件安装都默认在根目录
所以这里将home的容量分给根目录。
[root@localhost ~]#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mapper/centos-root 50G 18G 33G 36% /
devtmpfs 16G 0 16G 0% /dev
tmpfs 16G 200K 16G 1% /dev/shm
tmpfs 16G 106M 16G 1% /run
tmpfs 16G 0 16G 0% /sys/fs/cgroup
/dev/mapper/centos-home 434G 33M 433G 1% /home
/dev/sda1 1014M 179M 836M 18% /boot
tmpfs 3.2G 52K 3.2G 1% /run/user/0
tmpfs 3.2G 4.0K 3.2G 1% /run/user/42
/dev/sr0 4.3G 4.3G 0 100% /media
备份home
tar cvf /tmp/home.tar /home
2、拆分
卸载home分区,释放容量
unmount /dev/mapper/home
移除home卷
lvremove /dev/mapper/centos-home
给根目录增加容量
lvextend -L +420gG /dev/mapper/centos-root
3、复原home目录
创建home分区
lvcreate -L 14G -n /dev/mapper/centos-home
新增home卷,并格式化为xfs格式
mkfs.xfs /dev/mapper/centos-home
挂载
mount /dev/centos-home
还原文件
tar -xvf /tmp/home.tar -C /
查看调整后的容量,可以看到根目录容量已经增加了!
[root@localhost ~]#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mapper/centos-root 470G 18G 453G 4% /
devtmpfs 16G 0 16G 0% /dev
tmpfs 16G 200K 16G 1% /dev/shm
tmpfs 16G 106M 16G 1% /run
tmpfs 16G 0 16G 0% /sys/fs/cgroup
/dev/sda1 1014M 179M 836M 18% /boot
tmpfs 3.2G 52K 3.2G 1% /run/user/0
tmpfs 3.2G 4.0K 3.2G 1% /run/user/42
/dev/sr0 4.3G 4.3G 0 100% /media
② linux如何分区合适
那看你用做什么了。
linux分区一般没有定数,
只要空间够用怎么分都行。
一般三个分区
跟目录/, 引导分区/boot,交换分区swap
一般/boot分区100M就够了,swap没有定数,说是1.5到2倍内存大小,不过一般和内存一样大就行了。
剩下的都给/分区。
如果是多个用户的话,为了保护用户的数据,给/home单独一个分区。
10G应该就够了。
如果是单用户做桌面版的话,
分区最简单,一个swap分区,一个/就够了,最多加一个/boot
这样好处就是不用考虑具体分区的分配空间,所有东西都弄一起。
如果是服务器,/boot分区100M,其他分区大小不好给出来。总之/usr,/var,/opt这三个分区最占空间,给这三个分区尽量分配更大的空间。其他的分区自己斟酌。
③ 安装linux系统,硬盘如何分区
一般分这四个区就可以了:
1、/swap 逻辑分区 swap分区 大小为内存为8G(挂载点:交换空间,相当于windows中的内存条)
2、/ 主分区 ext4格式 大小为120~150G(挂载点:EXT4日志文件系统,根目录,相当于windows中的c盘)
3、/boot 逻辑分区 大小为500M~1G(挂载点:EXT4日志文件系统,启动引导项,存放系统启动时所需的文件)
4、/home 逻辑分区 相当于我的文档 大小为剩余大小(挂载点:EXT4日志文件系统,用户工作目录,相当于windows下除c盘的其它盘) 更多Linux介绍可查看《Linux就该这么学》。
④ LINUX的各分区作用是什么比如/、/home、/boot、/root等…
其实叫分区有些牵强,应该叫文件系统。
/根文件系统:内核启动后要加载的第一个文件系统。
/home:存储受感染用户的文件。
/boot:Linux内核。
/root:根用户的用户文件夹。
/etc:保存配置文件。
/TMP:存储临时文件。通常文件系统在内存中,所以关闭后TMP中的文件会消失。
/usr:用户程序通常存储在/usr/bin中,用户安装的程序默认安装在/usr/local/bin中。
(4)linux目录分区扩展阅读:
LINUX系统优点:
1.Linux由许多微内核组成,其源代码是完全开源的;
2.Linux继承了Unix的特点,具有非常强大的网络功能。它支持所有的互联网协议,包括TCP/IPv4,TCP/IPv6和链路层拓扑程序。
3.Linux系统工具链完整,简单的操作可以配置出合适的开发环境,可以简化开发过程,减少开发仿真工具的障碍,使系统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
⑤ linux分区类型有哪几种
linux的常见的分区类型:
1、引导分区:挂载点/boot,分区格式ext4,500M以内即可。
2、交换分区:无挂载点,分区格式选择交换分区(swap)最大不建议超过真实内存大小,除非内存小于2G,内存大于4G,推荐2G即可。
3、主目录:挂载点/,分区格式ext4,大小大约20-40G。
4、家目录:挂载点/home,分区格式ext4,剩下的所有空间。
(5)linux目录分区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实际上,不建议用户将硬盘分为4个主分区。这是因为,假如一个20GB的硬盘,若4个主分区占据了15GB的空间,则剩下的5GB空间完全不能使用,因为已经没有多余的分区表可以记录这些空间了。
2、考虑到磁盘的连续性,一般建议将扩展分区放在最后面的柱面内。
3、理论上允许一个硬盘只有1个主分区,其它空间都分配给扩展分区。
⑥ linux怎么分区
Linux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分成一个盘一个盘的。Linux是树形目录,最上层是根目录。根目录下挂载各个子目录。子目录又可以挂载下级子目录。每一个目录可以分成一个区。一般情况下最简单的分区,我是下面这样弄的。
交换分区,当内存为2G及以下情况时,分4G,如果你内存为4G,分4G也没有问题。
根目录一个分区即可。
这样分区比较简单,问题也比较明显,比如说根目录分区需要格式化,那么所有的文件都没有了。类似于windows下所有东西都装在了C盘。
还有就是,你要理解Linux装程序的时候,除非你配置好,一般用默认的路径,也就是说你的可执行文件,库文件都放在了系统默认的路径下,这样你用起来比较方便,新手一般都是这样做的。有QQ for Linux的,你不用担心。
⑦ linux下怎么查看目录所在的分区
Linux下没有盘符的概念,而是将各分区通过挂载到目录(挂载点)来访问实际的磁盘分区,有时候我们想知道某个文件或目录是在哪个分区上,
有如下几种方法:
1、最简单的,直接 df -h 目录名
比如我要查看工作目录下的pan目录在哪个分区
# df -h pan
可以看到,pan在vda1分区下
1.设备管理
在Linux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一个系统的文件,对于硬盘、光驱等IDE或SCSI设备也不例外。Linux把各种IDE设备分配了一个由hd前缀组成的文件;而对于各种SCSI设备,则分配了一个由sd前缀组成的文件。
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例,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不在多说。
例如,第一个IDE设备,Linux就定义为hda;第二个IDE设备就定义为hdb;下面以此类推。而SCSI设备就应该是sda、sdb、sdc等。
2.分区数量
要进行分区就必须针对每一个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这就有可能是一块IDE硬盘或是一块SCSI硬盘。对于每一个硬盘(IDE或SCSI)设备,Linux分配了一个1到16的序列号码,这就代表了这块硬盘上面的分区号码。
例如,第一个IDE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Linux下面映射的就是hda1,第二个分区就称作是hda2。对于SCSI硬盘则是sda1、sdb1等。
3.各分区的作用
在Linux中规定,每一个硬盘设备最多能有4个主分区(其中包含扩展分区)构成,任何一个扩展分区都要占用一个主分区号码,也就是在一个硬盘中,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一共最多是4个。
对于早期的DOS和Windows(Windows 2000以前的版本),系统只承认一个主分区,可以通过在扩展分区上增加逻辑盘符(逻辑分区)的方法,进一步地细化分区。
主分区的作用就是计算机用来进行启动操作系统的,因此每一个操作系统的启动,或者称作是引导程序,都应该存放在主分区上。
这就是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及逻辑分区的最大区别。
我们在指定安装引导Linux的bootloader的时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区上,就是最好的例证。
Linux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1至16号码中的前4个号码。以第一个IDE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hda5到hda16等12个号码。
因此,Linux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16个分区。
对于逻辑分区,Linux规定它们必须建立在扩展分区上(在DOS和Windows系统上也是如此规定),而不是主分区上。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扩展分区能够提供更加灵活的分区模式,但不能用来作为操作系统的引导。除去上面这些各种分区的差别,我们就可以简单地把它们一视同仁了。
4.分区指标
对于每一个Linux分区来讲,分区的大小和分区的类型是最主要的指标。容量的大小读者很容易理解,但是分区的类型就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了。分区的类型规定了这个分区上面的文件系统的格式。
Linux支持多种的文件系统格式,其中包含了我们熟悉的FAT32、FAT16、NTFS、HP-UX,以及各种Linux特有的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分区类型。
在Linux系统中,可以通过分区类型号码来区别这些不同类型的分区。各种类型号码在介绍Fdisk的使用方式的时候将会介绍。
⑧ linux下怎么查看目录所在的分区
1、用df
命令查看查看目录所在分区,例如查看/var目录所在分区
2、如果还想看磁盘分区情况,用fdisk
-l命令查看
3、语法:df
[选项]
说明:linux中df命令可显示所有文件系统对i节点和磁盘块的使用情况。
该命令各个选项的含义如下:
-a
显示所有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包括0块(block)的文件系统,如/proc文件系统。
-k
以k字节为单位显示。
-i
显示i节点信息,而不是磁盘块。
-t
显示各指定类型的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x
列出不是某一指定类型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与t选项相反)。
-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功能:检查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如果你想了解更详细内容,建议看看刘遄老师的另外就是刘遄老师的《linux就该这么学》,书籍当中有详细的描述;
⑨ 在安装linux分区时,哪些目录最好和根目录同分区,哪些目录最好不和+根目录同
linux分区主要有有三个必须要分的区,分别为:boot、swap、/根分区,其它的根据自己的需求分配即可。
⑩ 安装linux系统时怎么手动分区
1、首先打开linux系统。再用fdisk -l查询磁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