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作曲招聘
Ⅰ 人工智能来了,未来的音乐将是什么样
纵观世界艺术 历史 , 科技 的发展和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农耕时代中世纪的教堂圣咏,到工业革命冶炼技术出现后成就的交响乐,随着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出现,电子音乐、MIDI、计算机音乐、音乐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未来音乐会是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有关吗?这是很有可能的。我们并不知道未来音乐是怎样的,但未来音乐值得我们 探索 。
音乐与人工智能的发展
国外音乐与 科技 相关学科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工程师和科学家开始合作 探索 音乐的数字处理技术,逐渐形成了音乐 科技 /计算机音乐(Music Technology/Computer Music)这一交叉学科。上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相继建立了多个大型计算机音乐研究机构。2000年后,音乐 科技 在世界各地如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地都逐渐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各个综合类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中的一些教授开始了关于计算机与音乐的研究。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内一批一流艺术院校先后成立了艺术 科技 交叉学科,对音乐或其他艺术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开展了初步 探索 。
中央音乐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展音乐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的艺术院校:1993年成立了电子音乐中心,2012年成立音乐 科技 部,2018年组建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 科技 学科方向和实体系,下设音乐人工智能、电子音乐作曲、电子音乐制作、音响艺术指导、音乐治疗、艺术嗓音等专业方向。前一段时间在京举办的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就是由音乐人工智能系承办的,主办单位是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团结了全世界最顶尖的一线人工智能音乐专家。明年将继续举办,希望它成为世界音乐人工智能的风向标和重要的学术交流场所,成为产业化交流的平台与服务 社会 的纽带。
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圆桌讨论
今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艺术分会相继成立,团结了全国八大艺术门类的所有跟 科技 相关的人员,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艺术院校艺术与 科技 的相关人才,一起来探讨未来艺术。
音乐人工智能先乐后药
音乐与人工智能发展有三个过程:创作、呈现、接受。我们研究音乐、人和人工智能三者如何协同发展的关系。在创作、呈现、接受以外,还有哲学、音乐人工智能的美学以及它的伦理,都有待我们跟进研究。
音乐创作方面,有作曲技术的研究,也有智能作曲和新创作的方式。智能作曲是按照人既有的规律创作;而新创作的方式,是以人还没有的规律(由AI)自觉创作的一个过程。我们现在做AI作曲,会发现它模拟人的创作挺有趣,而它模拟的自主创作会让人瞠目结舌,希望未来也会为这个世界创作一些惊喜。
音乐呈现、传播等方面,有机器人的演奏,中央音乐学院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还搞了一个自动伴奏系统。原来的伴奏系统是人跟着乐队、伴奏带学习,但现在的AI伴奏系统,会像人一样配合你的演奏。未来我们也会自动生成为一些伴奏音乐。
音乐接受方面,我们已经在认知、音乐治疗、欣赏过程方面进行了研究和 探索 。音乐治疗是我们人工智能系重要的部门之一,下设音乐治疗教研室中心,已经有了接近30年的 历史 。目前,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治疗除了传统的音乐治疗以外,还有音乐人脑科学,科学地研究、构建一个更大的音乐治疗范围,不仅仅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还从脑科学进行研究。目前,大家已经找到了音乐记忆在脑部的某个位置的反应,是很小的一个记忆点。我们希望搞清楚音乐的频率、音乐如何形成人的情绪,它对人脑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实,音乐对人的情绪影响是巨大的,有的时候甚至超过了药物,你吃药得反应半天才会有效果,可是听音乐的一瞬间情绪就会发生变化,所以音乐的频率特别神奇。
中国古代音乐的“乐”字繁体字“乐”,加个草字头就是“药”(药)字。《黄帝内经》不断说了先乐后药,治病的时候还有声音治病。我们希望通过脑科学验证声音的频率到底对人有多大的反应,反应在哪儿,它的机理是什么。我们未来想做抑郁症、自闭症、临终关怀,可是现在我们想第一步解决睡眠的问题,研究音乐对睡眠的影响。
智能作曲已经开始了
央音的AI自动作曲系统,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作曲、编曲、歌唱、混音,并最终生成完整歌曲作品的系统。智能作曲能够在23秒快速地创作出一首歌曲,可以达到一般作曲家写作水平。23秒,配器、演唱都可以出来,在全世界都比较前沿。
自动作曲系统架构
智能自动作曲系统主要分为自动作曲模块、自动编曲模块、歌声合成模块和自动混音模块。在系统建立过程当中,首先要对歌曲旋律、曲风、 情感 、歌词等歌曲信息进行整理和统计,建立给信息大数据库,然后用深度学习算法训练对应的模型,最后由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参数和歌词进行歌曲作品的制作。这个项目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一个基于网页-服务器架构的、可供用户操作使用的网页端产品。
未来的音乐一定会是一个多维的音乐空间。传统的一对音箱的立体声,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从前面传过来。但是现在很多全景式的收音、录音技术,是可以收到四面八方的声音的,效果就好了很多。3D音乐将比立体声音乐有着更动人的音乐魅力,是传统的立体声音乐听觉的升级,是目前电视、立体声录音等没办法体验的、全新概念的音乐体现方式。这种“跑动起来、流动的”3D全息音乐将是未来音乐的一部分,是一个这个时代的创新工程,值得我们 探索 。
除了传统的交响乐队产生三维立体声效,我们还有新创造的音乐,比如电子音乐创作,不拘泥于前面发声,也可以通过后面发声、上面发声,各个维度所有方向参与音乐的创作表达当中。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3D音乐的出现,可能会对我们传统的和声、配器产生影响。
3D音乐肯定会改变原来的模式,2019年中央音乐学院做了一场3D音乐《中国十二生肖》。现在全世界很多的音乐家都在做,包括杜比公司、DTS公司已经发布自己的编码解码系统,这就给了创造者更多的空间,他们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做3D音乐了。3D音乐除了音箱以外,还可以下降到耳机的算法,我们戴耳机也可以听出三维的空间。
未来,音乐机器人、虚拟机器人对于我们音乐表演、交互、音乐 娱乐 将会有重要的好处,我们目前正在做一个音乐教育方面的音乐机器人。大家知道,全世界的音乐教育师资缺乏,特别是偏远地区专业的音乐老师非常缺乏,甚至有些地方都是 体育 老师、语文老师兼职。我们希望在“数字人”方面做一些努力,让“数字人”能作为一个音乐老师跟你交互。如果音乐教育的虚拟人物能为全国的边远山区做一些事,对我们中国的美育教育将会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我们还有一个AI歌词辅助写作系统,辅助作曲家创作歌词。我们做了一个作诗系统,80%的人都写不过它。我们现在在做音乐数据以及计算中心,教育部和发改委都非常重视,特别希望我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音乐数据中心。
音乐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全世界没有专门研究人工智能的学校,大家都是从声音转过来的。中央音乐学院这个学科研究的就是未来音乐,我们有人工智能创作、人工智能的表演与交互、智能音乐教育、音乐与脑科学四个研究方向。我们的毕业生特别抢手,音乐人工智能的毕业生还没有毕业,各个大公司都抢着要我们的人。
未来的音乐是什么?可能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纵观音乐 历史 的发展、 科技 的发展来看到一些线索。 科技 的发展对我们的音乐创作、音乐呈现、音乐接受、音乐哲学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认为未来音乐的发展将会在下面三个维度上展开:
第一、传统意义的音乐(包括现代音乐)将会继续发展;第二、 科技 赋能传统意义的音乐创新发展; 第三、新 科技 产生新的音乐形态独立发展。
总之,音乐人工智能是帮助人类、赋能人类的,不是代替人类的,人类的艺术因为音乐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弥足珍贵。希望我们一起携手为未来音乐做一些事情。
文/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 科技 系系主任、教授 李小兵
编辑/弓立芳
Ⅱ 一般作曲人都是怎么作曲的啊
要学会作曲首先要解决四大点:
第一. 基本音乐知识。
第二. 识谱记谱
第三. 会写歌词。
第四. 最少掌握一种乐器。
基本的音乐知识。
我以最简洁的方式把这些工具都列出来意求让你能以最快的速度明了。
一:1234567=CDEFGAB.这个叫七声音阶,或者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标准音阶”。哥们,这世上所有的音乐都是从这来的,给我缠着它,死死地。
二:1,#1,2,#2,3,#3,4,#4,5,#6,7,#7=1(高8度)。
这个叫12平均律,跟七声音阶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多了6个“不规则音”(你暂时把它理解为“不好听的音”)
三,高低8度,以1234567为例从1开始:
1-2-3-4-5-6-7-到这个音为止高8度。(在简谱中音符的上方有一个点的。)
1-7-6-5-4-3-2-到这里就为低8度。(在简谱中音符的下方有一个点。)
从作曲的角度来看8度的区分就在于区分一个歌手的音域。
以吉它为例,黄种人-男人:大概就是从第5弦的空弦到第一弦的第5品。这个就为止“大众音域”。(正常人都能唱到。)
同样的道理再低一点就是男低音再高点就是男高音。国内的歌手中许巍是男中低音。轮回的吴桐与超载的高旗是男高音。
女人:从第4弦的空弦音到第一弦的15品为“大众音域”。
四:音程
音程指的就是一个音与另一个音之间的度数。
1-2为全音(1度)在吉它上你可以理解为两个品的距离。
3-4为半音(半度或/二分一度)在吉它上是一品的距离。
小常识:在七声音阶中“7-1与3-4”是为和协的半音,而其它的有升号#与降号b的音都是不和协音。对于作曲来说简单理解为“不好听的音或怪怪的音”你就会更好的理解了。(你要写好听的歌你肯定要找好听的音吧?)
在7声音阶中你可以用音程来理解会更快的掌握。12345671(高音)=全全全半全全全半。
音乐知识这些就应已足够了。你也不要问我它们是怎么来的。这是个愚蠢的问题。
识谱与记谱。
1. 调:
在简谱的左上方第一个1=?。就是指该曲的调。
以C调为例1=C。从吉它上讲就是我们以第2弦的第1品为1,也就是这个调的根音,主属音。
以此类推,1=D的就是以第2弦的第3品为1(根音)。。。
在此,我不得不在中间穿插一个关于“调”的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调。
我只一句话,你不要把调想得太高深了,对于我们做现代音乐的人来说我们只要了解它的一点点就够了
。
调只有两种形式――“固定调”与“首调”。
固定调指的是什么?―――就是C调。
接着上面的例子来印证:
1=C,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也就是7声音阶与12平均律里的音符了。
1=D,在固定调里面是没有这样的概念的,它只会这样理解:
1=D等于1=2。
看得懂吧?我给你列一下。
固定调的形式:1=D的歌曲它的7声音阶就是2-3-#4-5-6-#1-2(高音)
2-3-#4-5-6-#1-2(高音)这个等于什么?
在吉它指板上弹一下,你会惊奇的发现它得出来的音和你在第2弦的第一品开始弹1234567的音是一样的,只是高了一点。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很多,但我认为你只需要理解一个就可以了。
说明了调的变体只是音高上的变化知道了吧?
再到回首调,
在首调上来说:1=D,还是1234567。为什么?
我来问你:“你不觉得看着那些#号与b号看得很头疼吗?而且你还要去推去算你嫌不嫌麻烦”?
既然你已经发现了,调只是音高上的变化而已,那么你又何苦来由要去分辨那些#号与降b。反正你不会理解你总会听吧?你只需要记住一点:
当我告诉你我的这首歌是D调的时候,你就以吉它第2弦的第3品为1,然后你就把它当成是C调来弹、来理解你就会明白。假如我说我的这首歌是E调你就从吉它的第2弦第5品开始弹C调的感觉,你也会明白。它们什么都没变,听起来都一样是1234567,只是音高升高。
如果这个时候你还要问我为什么不用固定调?固定调又有什么不好,那么你不嫌我话多我当然不怕你听。
再举个例,假如是固定调,而我的这首歌是1=B的话,你用固定调的算法去推一下得出“1-2-3-4-5-6-7=7-#1-#2-3-#4-#5-#6”。
够不够麻烦?够不够麻烦?够不够麻烦?够不够麻烦?够不够麻烦?
相反你只要用首调的方法来看,你不管它在固定调上面是变化成怎么怎么样,你只要一确定这首歌是B调你马上在吉它指板上找到B(7)音按C调来弹1234567,全全全半全全全半这样弹,再不好理解你就可以这样做:“你找到那个调的根音后,以它为第1品”你就开始在吉它上像数钱一样数着距离来弹:“1品-3品-5品-6品-8品-10品-12品-13品”。就弹完一个8度了。是不是很准确的听到一个1234567呢?(如果这样你还不明白,我只能说上帝犯了一个更严重的错误――就是造了你出来。哈哈哈哈!你死了这条心吧!我佛慈悲。。。。原谅我。)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心机的告诉你这些?就是为了告诉你首调的好处,也就是用简谱的好处。
2. 歌曲的速度。
在简谱的调的旁边或上方/下方通常都会有一个“小蝌蚪”=数字。这个指的就是歌曲的速度。比如
“小蝌蚪”=120,就是指这首歌的速度是1分钟每一秒就跳两下。
在写给人唱的歌曲中,(不包括器乐曲演奏曲。)我以我的个人经验给大家列出“慢、中、快”的定义。
60-80的歌曲为慢速
80-110为中速。
110以上的都可以理解为快歌。
Ⅲ 2021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招聘启事
一、岗位名称:钢琴演奏专业教师、计算机作曲(音乐制作)专业教师、作曲(复调)专业教师
二、专业教师招聘需求
(一)钢琴演奏专业教师
1.岗位职责
能承担钢琴专业课(主科)和集体课(副科)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2.专业和能力要求
(1)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钢琴演奏专业;
(2)具有扎实的钢琴演奏专业技能;
(3)能够演绎多种形式和风格的钢琴作品(独奏、协奏、双钢琴演奏),能够为声乐或器乐进行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
(4)有较好的科研能力,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5)思维敏捷,表达流畅,热爱教育事业。
(二)计算机作曲(音乐制作)专业教师
1.岗位职责
能承担计算机作曲、录音与制作等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以及乐理、和声、曲式、视唱练耳等学科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工作。
2.专业和能力要求
(1)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计算机作曲(音乐制作)专业;
(2)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作曲专业技能;
(3)有较好的科研能力,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4)思维敏捷,表达流畅,热爱教育事业。
(三)作曲(复调)专业教师
1.岗位职责
能承担复调课程专业教学工作,以及乐理、和声、曲式、视唱练耳等学科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工作。
2.专业和能力要求
(1)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作曲(复调)专业;
(2)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
(3)有较好的科研能力,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4)思维敏捷,表达流畅,热爱教育事业。
三、考试内容
(一)钢琴演奏专业教师
1.提交本人学位论文一篇。
2.面试:
(1)自选钢琴作品1—2首,总时长不超过15分钟;
(2)新谱视奏(抽签);
(3)歌曲的正谱伴奏(抽签);
(4)歌曲的即兴伴奏(现场指定演唱者和作品);
(5)钢琴课教学演示(20分钟);
(6)随机问答与答辨。
(二)计算机作曲(音乐制作)专业教师
1.提交本人学位论文一篇。
2.提交作品:
(1)三首带有钢琴正谱伴奏的声乐作品乐谱,打印工整,或录制完整的WAVE文件(44.1KH/16bit);
(2)三首含四件乐器以上的器乐作品总谱,至少一首为电声乐器配置,打印工整,或由计算机制作完成的作品,提供分轨干声(不添加任何效果)WAVE文件(44.1KH/16bit)。
3.笔试。
在以下a、b两项中自选一项,三小时内完成,可自带设备。
a. 为指定歌词创作一首声乐作品,使用计算机制作伴奏音乐;
b. 创作一首两分钟以内(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2拍)的器乐曲,并制作;
必选乐器:吉他、贝斯、鼓、键盘、弦乐;
其他乐器自选。
4.面试。
(1)以抽签方式为一首歌曲用钢琴即兴伴奏,提供演唱者;
(2)以抽签方式,分别用20分钟对以下四门课中的两个教学环节进行现场授课(a、b任选一项,c、d任选一项):
a. 和声——为旋律选配和声;
b. 配器——弦乐的织体分类与处理原则;
c. 音乐制作相关软件的使用:Cubase/Logic/Pro Tools(自选);
d. 简单的音频分轨后期合成。
5.随机问答与答辨。
(三)作曲(复调)专业教师
1.提交本人学位论文一篇。
2.笔试。
完成以下题目(提供谱纸,或使用计算机制谱,自带设备):
(1)写作题:四声部赋格曲(呈示部+中部);
(2)分析题:分析一首指定的赋格作品。
3.面试。
(1)钢琴演奏:赋格曲一首(可视谱);
(2)授课试讲:进行20分钟教学环节现场授课(a为必选,b、c为抽签选择)。
a.复调——自选一种复调技法;
b.和声——为旋律选配和声;
c.曲式——复三部曲式;
4.随机问答与答辩。
四、联系方式
1、招聘邮箱:[email protected];
2、应聘者下载并填写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岗位申请表》 ;
3、简历和《岗位申请表》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招聘邮箱,邮件主题和附件同命名为“毕业院校+姓名+应聘岗位”。
Ⅳ 艺术生想向电子音乐制作发展需要学习什么
首先,你得知道你目标的大学要考些什么,你需要具体学什么。比如中传的电音,你需要找专业老师去学习音乐史,音乐常识,音乐鉴赏的一些内容,费用比较高昂。而北电就不太需要这些,只需要你对录音有一些基本了解和扎实的乐理功底以及拿的出手的乐器表演或者才艺展示,还要对自己的文化课有相当的信心……而像九大音乐学院也有电音,但需要比较高的和声知识,你必须现在就得赶快去找老师学斯波所宾和声学的第一部分......这些东西你都得自己去查找去年的各个学院的招生简章然后再赶快确定冲刺院校和保底院校。最后比较重要的提醒: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去找想报考的学校的老师,中国艺考就是这样,如果能找到老师的话成功率能提高很多。要学的东西主要还是乐理和声试唱,器乐演奏这些,专业课是大学才开的,有一定音乐制作基础当然会更好。具体看各个学校的招生资料,高二升高三,你的时间比较紧张了,最好能在当地找到靠谱的老师帮你制定时间计划。而且艺考是一种比较随缘的考试,在结果出来之前没有一个人能把握你是否能被录取,我见到太多很有天赋却和理想学校绝缘的人,也有很多学的一般却奇迹般考上高校的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切记切记。学音乐是一个人孤独的旅行,不要在一片空洞中迷失了自己,谁都会突然很累想放弃,但一定要回归初心,祝你能考上心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