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推荐算法
1. 儿童鞋10c是多大码
现在的条件好了,很多条件好的家长会给孩子买大品牌的衣服和鞋子。有的爸爸妈妈在国外出差的时候会给宝宝选双鞋子。可是外国的尺码和中国的是不一样的。国际上常见的鞋子尺码有以下:中国、标法、国际、欧洲、美国和英国。可是妈妈们又不会换算。那么儿童鞋10c是多大码?
儿童鞋10c是多大码?
10c长的鞋子欧洲尺码是27,英国尺码是9.5,脚长是16.5cm,一般适合4-6岁的孩子穿。
给宝宝挑选鞋子时,请务必量下宝宝净脚长,加上合适放量,选的鞋宝宝穿了一定舒服。
放量说明:
穿薄袜子季节,净脚长+0.5~1.0CM=鞋内长
穿厚袜子季节,净脚长+1.0~1.5CM=鞋内长
鞋背帮低的(穿薄袜季节),净脚长+0.5CM=鞋内长
鞋背帮高的,净脚长+1.0CM(最少加量)=鞋内长
一般我们推荐宝宝穿合适的鞋子宝宝脚的净长加大1CM就为比较合适的尺码了当然也会有一些宝宝如脚较肥脚背很高,或者您想
选购比较大或者想穿的更久一些,这个详细需要多大还是由您决定的我们的意见供您参考。一般我们所说的鞋子的内长也一般指的是鞋垫的长度的了。 童鞋尺码表一般都有内长的说明,内长都是店主亲自用软尺测量,由于每个人的测量手法不同,答应有0.5CM的误差,请见谅!
一般情况下,鞋子的鞋底外长要比内长大1到2CM,当然这也要看不同的款式,供您 选购的时候参考
1、量宝宝现在所穿合适的运动鞋或休闲鞋的鞋垫长,就是我们所说的鞋内长,再找到对应的号码就搞定啦!
2、正确测量脚长。
脚长的测量方法:
1、地上放张纸,脚踩纸上,用笔在脚的前端顺脚指头划轮廓线,再顺后跟轮廓划线(注重笔直径不能过大,划线时笔要垂直,一定要把脚后跟突出端画出,画好后要减去笔的直径),量出两端最长的距离就是脚长。最后再根据脚的肥厚、鞋的头部空间大小和柔软舒展性加1到2厘米为鞋的内长。2、脚后跟轻靠墙,量脚指头的最优点与墙的距离。
3、伸展脚掌,平行量出脚后跟最突出处至脚指头的最长处的距离。
童鞋尺码表给妈妈们作为一个参考,希望对妈妈们购买 童鞋可以有所帮助。
童鞋鞋码10c是多大?
童鞋10c是27码,鞋子内长是16mm,7c内长是13厘米。
童鞋尺码换算方法
1、外销中童鞋的尺码换算
可能外国小孩的脚偏大,因此相应同样中童鞋码数的鞋子外销鞋的内长偏大。鞋子内长的算法公式是这样的:
(码数+10)/2 厘米。
比如:一双外销童鞋的码数为26码,按照公式 (26+10)/2=18 厘米 ,因此,这双外销中童鞋的内长尺寸应该为18厘米。
2、国内中童鞋的尺码换算
国内中童鞋的算法就比较简单了,鞋子内长的算法公式是这样的:
通常为 码数-10 厘米。
比如:一双国内童鞋的码数为26码,按照公式 26-10=16 厘米 ,因此,这双外销中童鞋的内长尺寸应该为16厘米。
有家长之所以在给孩子购买童鞋时非常喜欢带着孩子直接去购买,原因就是这样的话孩子可以直接试穿,这样可以提高购买效率,也能快速找到真正让孩子穿着很舒服的鞋子。童鞋鞋码换算虽然很重要,不过家长也不要忽视了舒适度在其中的影响,原因就是鞋子舒适度和尺码有一定的影响,却并不能说全部都是靠鞋子尺码来决定。有时候虽然尺码合适,但是设计的不合理,鞋子舒适度也同样不会多高。
2. 刷抖音刷到小鞋子是啥意思
说明抖音发现你之前搜索过小鞋子,所以根据你喜好推给你。
抖音平台会根据你经常关注或者经常收索的东西,推相应的视频给你。使用的是推荐算法。
推荐算法就是利用用户的一些行为,通过一定步骤和数学计算,推测出用户可能感兴趣或需要的东西,然后推荐给用户。推荐系统本质上是一个信息过滤系统,从海量信息中选择对用户有用的信息。
3. 推荐系统产品和算法概述丨产品杂谈系列
本文主要是对最近所学的推荐系统的总结,将会简单概述非个性化范式、群组个性化范式、完全个性化范式、标的物关联标的物范式、笛卡尔积范式等5种常用的推荐范式的设计思路。
许多产品的推荐算法都依赖于三类数据:标的物相关的描述信息(如推荐鞋子,则包括鞋子的版型、适用对象、材质等信息、用户画像数据(指的是用户相关数据,如性别、年龄、收入等)、用户行为数据(例如用户在淘宝上的浏览、收藏、购买等)。这三类数据是推荐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一些人工标注的数据(例如为商品人工打上标签)、第三方数据也能够用于补充上述的三类数据。
服务端在有以上数据的基础上,就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推荐:
根据个性化推荐的颗粒度,我们可以将基于用户维度的推荐分为非个性化推荐、群组个性化推荐及完全个性化推荐三种类型。
非个性化推荐指的是每个用户看到的推荐内容都是一样的 在互联网产品中,我们最常见的非个性化推荐的例子是各种排行榜,如下图是酷狗音乐的排行榜推荐,通过各个维度计算各类榜单,不管是谁看到这个榜单,上面的排序和内容都是一致的。
群组个性化推荐指的是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用户聚合成一组,同一组用户在某些方面具备相似性,系统将为这一组用户推荐一样的内容 。这种推荐方式是很多产品进行用户精细化运营时会采用的方式,通过用户画像系统圈定一批批用户,并对这批用户做统一的运营。例如音乐软件的推荐播放,若以摇滚乐为基准将一批用户聚合成组,则为这些用户提供的每日推荐歌单是相同的内容和顺序,但与另一组爱听民谣的用户相比,两组用户看到的每日推荐内容将是不同的。
完全个性化指的是为每个用户推荐的内容都不一样,是根据每一位用户的行为及兴趣来为用户做推荐,是当今互联网产品中最常用的一种推荐方式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推荐就是指这种形式的推荐,例如淘宝首页的“猜你喜欢”就是一个完全个性化的推荐,千人千面,每个人看到的推荐尚品都不一样。
完全个性化可以只基于用户行为进行推荐,在构建推荐算法时只考虑到用户个人的特征和行为 ,不需要考虑其他用户,这也是最常见的内容推荐方式。除此之外, 还可以基于群组行为进行完全个性化推荐,除了利用用户自身的行为外,还依赖于其他用户的行为构建推荐算法模型 。例如,用户属性和行为相似的一群用户,其中90%的用户买了A商品后也买了B商品,则当剩下的10%用户单独购买B商品时,我们可以为该用户推荐商品A。
基于群组行为进行的完全个性化推荐可以认为是全体用户的协同进化,常见的协同过滤、基于模型的推荐等都属于这类推荐形式。
基于标的物的推荐指的是用户在访问标的物详情页或者退出标的物详情页时,可以根据标的物的描述信息为用户推荐一批相似的或者相关的标的物,对应的是最开始提到的“标的物关联标的物范式” 。如下图酷狗的相似歌曲推荐,
除了音乐产品外,视频网站、电商、短视频等APP都大量使用基于标的物维度的推荐。如下图便是YouTube基于标的物关联标的物的推荐。在YouTube上我观看一个周杰伦的音乐视频时,YouTube在该页面下方为我推荐更多与周杰伦有关的视频。
基于用户和标的物交叉维度的推荐指的是将用户维度和标的物维度结合起来,不同用户访问同一标的物的详情页时看到的推荐内容也不一样,对应的是开头提到的笛卡尔积推荐范式。 拿酷狗音乐对相似歌曲的推荐来举例,如果该推荐采用的是用户和标的物交叉维度的推荐的话,不同用户看到的“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这首歌曲,下面的相似歌曲是不一样的。拿淘宝举例的话,一样是搜索“裤子”这一关键词,不同的人搜索得到的搜索结果和排序是不同的,可能用户A搜索出来优先展示的是牛仔裤,而用户B优先展示的是休闲裤,淘宝将结合搜索关键词与用户个人的历史行为特征展示对应的搜索结果和排序。
对于基于笛卡尔积推荐范式设计的推荐系统来说,由于每个用户在每个标的物上的推荐列表都不一样,我们是没办法是先将所有组合计算出来并储存(组合过多,数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对于系统来说,能否在用户请求的过程中快速地为用户计算个性化推荐的标的物列表将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对于整个推荐系统的架构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该种推荐方式用的比较少。
非个性化范式指的是为所有用户推荐一样的标的物列表,常见的各种榜单就是基于此类推荐规则,如电商APP中的新品榜、畅销榜等。排行榜就是基于某个规则来对标的物进行排序,将排序后的部分标的物推荐给用户。例如新品榜是按照商品上架的时间顺序来倒序排列,并将排序在前列的产品推荐给用户。而畅销榜则是按照商品销量顺序降序排列,为用户推荐销量靠前的商品。
根据具体的产品和业务场景,即使同样是非个性化范式推荐,在具体实施时也可能会比较复杂。例如在电商APP中畅销榜的推荐可能还会将地域、时间、价格等多个维度纳入考虑范围内,基于每个维度及其权重进行最终的排序推荐。
大部分情况下,非个性化范式推荐可以基于简单的计数统计来生成推荐,不会用到比较复杂的机器学习算法,是一种实施门槛较低的推荐方式。基于此,非个性化范式推荐算法可以作为产品冷启动或者默认的推荐算法。
完全个性化范式是目前的互联网产品中最常用的推荐模式,可用的推荐方法非常多。下面对常用的算法进行简单梳理。
该推荐算法只需要考虑到用户自己的历史行为而不需要考虑其他用户的行为,其核心思想是:标的物是有描述属性的,用户对标的物的操作行为为用户打上了相关属性的烙印,这些属性就是用户的兴趣标签,那么我们就可以基于用户的兴趣来为用户生成推荐列表。还是拿音乐推荐来举例子,如果用户过去听了摇滚和民谣两种类型的音乐,那么摇滚和民谣就是这个用户听歌时的偏好标签,此时我们就可以为该用户推荐更多的摇滚类、民谣类歌曲。
基于内容的个性化推荐在实操中有以下两类方式。
第一种是基于用户特征标识的推荐。
标的物是有很多文本特征的,例如标签、描述信息等,我们可以将这些文本信息基于某种算法转化为特征向量。有了标的物的特征向量后,我们可以将用户所有操作过的标的物的特征向量基于时间加权平均作为用户的特征向量,并根据用户特征向量与标的物特征向量的乘积来计算用户与标的物的相似度,从而计算出该用户的标的物推荐列表。
第二种是基于倒排索引查询的推荐。
如果我们基于标的物的文本特征(如标签)来表示标的物属性,那么基于用户对该标的物的历史行为,我们可以构建用户画像,该画像即是用户对于各个标签的偏好,并且对各个标签都有相应的偏好权重。
在构建完用户画像后,我们可以基于标签与标的物的倒排索引查询表,以标签为关键词,为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
举个粗暴的例子,有歌曲A、B、C分别对应摇滚、民谣、古风三个音乐标签,我听了歌曲A、B,则在我身上打了摇滚和民谣的标签,又基于我听这两个歌曲的频率,计算了我对“摇滚”和“民谣”的偏好权重。
在倒排索引查询表中,摇滚和民谣又会分别对应一部分歌曲,所以,可以根据我对摇滚和民谣的偏好权重从查询表中筛选一部分歌曲并推荐给我。
基于倒排索引查询的推荐方式是非常自然直观的,只要用户有一次行为,我们就可以据此为用户进行推荐。但反过来,基于用户兴趣给用户推荐内容,容易局限推荐范围,难以为用户推荐新颖的内容。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核心思想是很朴素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思想。所谓物以类聚,就是计算出每个标的物最相似的标的物列表,我们就可以为用户推荐用户喜欢的标的物相似的标的物,这就是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所谓人以群分,就是我们可以将与该用户相似的用户喜欢过的标的物(而该用户未曾操作过)的标的物推荐给该用户,这就是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
常见的互联网产品中,很多会采用基于标的物的协同过滤,因为相比之下用户的变动概率更大,增长速度可能较快,这种情况下,基于标的物的协同过滤算法将会更加的稳定。
协同过滤算法思路非常简单直观,也易于实现,在当今的互联网产品中应用广泛。但协同过滤算法也有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例如产品的冷启动阶段,在没有用户数据的情况下,没办法很好的利用协同过滤为用户推荐内容。例如新商品上架时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没有收集到任何一个用户对其的浏览、点击或者购买行为,也就无从基于人以群分的概念进行商品推荐。
基于模型的推荐算法种类非常多,我了解到的比较常见的有迁移学习算法、强化学习算法、矩阵分解算法等,且随着近几年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的进展,很多研究者和实践者也将其融入到推荐模型的设计当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由于该算法涉及到比较多的技术知识,在下也处于初步学习阶段,就不班门弄斧做过多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进行学习。
群组个性化推荐的第一步是将用户分组,因此,采用什么样的分组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常见的分组方式有两种。
先基于用户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如年龄、性别等)或者用户行为数据(例如对各种不同类型音乐的播放频率)构建用户画像。用户画像一般用于做精准的运营,通过显示特征将一批人圈起来形成同一组,对这批人做针对性的运营。因为前头已经提到此算法,这里不再重复介绍。
聚类是非常直观的一种分组思路,将行为偏好相似的用户聚在一起成为一个组,他们有相似的兴趣。常用的聚类策略有如下两类。
标的物关联标的物就是为每个标的物推荐一组标的物。该推荐算法的核心是怎么从一个标的物关联到其他的标的物。这种关联关系可以是相似的(例如嘉士伯啤酒和喜力啤酒),也可以是基于其他维度的关联(例如互补品,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常用的推荐策略是相似推荐。下面给出3种常用的生成关联推荐的策略。
这类推荐方式一般是利用已知的数据和标的物信息来描述一个标的物,通过算法的方式将其向量化,从而根据不同标的物向量之间的相似度来急速标的物之间的相似度,从而实现相识标的物的推荐。
在一个成熟的产品中,我们可以采集到的非常多的用户行为,例如在电商平台中,我们可以手机用户搜索、浏览、收藏、点赞等行为,这些行为就代表了用户对某个标的物的某种偏好,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这些行为来进行关联推荐。
例如,可以将用户的行为矩阵分解为用户特征矩阵和物品特征矩阵,物品特征矩阵可以看成是衡量物品的一个向量,利用该向量我们就可以计算两个标的物之间的相似度了,从而为该用户推荐相似度高的其他产品。
再例如, 采用购物篮的思路做推荐,这种思路非常适合图书、电商等的推荐 。 以电商为例,我们可以把用户经常一起浏览(或者购买)的商品形成一个列表,将过去一段时间所有的列表收集起来。对于任何一个商品,我们都可以找到与它一起被浏览或者购买的其他商品及其次数,并根据次数来判断其关联性,从而进行关联推荐。
我们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组,同样,我们也能够对标的物进行聚类分组。通过某位参考维度,我们将一些列具有相似性的标的物分成一组,当我们为用户进行推荐的时候,便可以将同一组内的其他标的物作为推荐对象,推荐给用户。
笛卡尔积范式的推荐算法一般是先采用标的物关联标的物范式计算出待推荐的标的物列表。再根据用户的兴趣来对该推荐列表做调整(例如根据不同兴趣的权重重新调整推荐列表的排序)、增加(例如基于个性化增加推荐对象)、删除(例如过滤掉已经看过的),由于其复杂程度较高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应用较少,这边不再详细介绍。
好了,本次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本次主要是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推荐算法概述,在实际的业务场景中,还经常需要与产品形态或者更多的未读(如时间、地点等)相结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领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了解。
4. 怎么计算鞋子的尺码
首先,我们要测量自己脚长和脚宽,就跟平时看到的鞋子尺码测量图是一样的方法。脚长的测量方法是选择最长脚趾的端点与后跟突点所接触的两个垂直线之间水平距离,这样就能准确的知道自己的脚长。脚宽的测量方法是脚围在水平面的投影就可以了。每次在购买的鞋子看到的中国鞋码标准就是脚实际长度的标示。实例,大家就知道鞋码测量方法,例如:脚是250mm则对应的鞋码250,但是脚长并不是统一的,假如实际脚长254mm或者256mm即选鞋码255;假如实际脚长248mm或者252mm 即选鞋码 250。
脚长:最长脚趾的端点所接触的垂直线与后跟突点所接触的垂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脚宽:脚围在水平面的投影。代表与拇指和尾趾的根部关节接触的两条垂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测量条件与脚长测量相同。
脚的实际长度既是中国鞋码的标示。例如:脚长250mm 对应 鞋码 250 假如实际脚长253mm或者257mm即选鞋码255;假如实际脚长248mm或者252mm 即选鞋码 250。
提示注意:很多国家所采用的鞋码与中国鞋码标准又有区别,美码与中码的计算公式如下:厘米数-18+0.5=美制,美制+18-0.5=厘米数,就像鞋us6国内相当于中国码男是38码、女是37码。
大家在购买鞋子的时候不仅要看鞋码测量方法以及中国鞋码标准,同时还要注意同样的脚长,但是脚胖的话就要选大一码的;还有就是两个相邻鞋码都适合自己的话,建议选择偏大码的哪款,因为大码的话可以垫个鞋垫或者多穿袜子来解决,但是小了话就不好解决了。
同样的脚长,脚比较胖的要选大一点的(建议选大一码的鞋子),脚比较瘦的不要选大的。
鞋垫或穿袜子解决,太小了穿了就难受了;但平时大部分时间只穿一个码子,建议买正码的。
鞋子尺码计算方法:中国鞋码的计算方法 :脚长×2-10=鞋码 (脚长单位:厘米 鞋码单位:码) 例如25厘米(公分)的脚长对应25×2-10=40码
5. 儿童鞋子尺码换算公式内长脚长
儿童鞋子是在孩子生长发育期间比较重要的,因为鞋子的舒适性会影响儿童脚部的发育,严重的是会影响到儿童的生长发育。所以说这个时候需要儿童鞋子尺码换算公式。这样就可以把孩子的脚长换算成正常的儿童鞋码。就不会影响到孩子的脚了。
儿童鞋子尺码换算公式内长脚长
无论是网购,还是去鞋店里给孩子买儿童健康鞋的时候,妈妈们总会有一个苦恼:“要给孩子买几码的鞋子呢?”据健康鞋专业人员介绍,要知道孩子穿多大的鞋子,妈妈们不仅要知道孩子的脚长,还要知晓各国尺码换算,这样在买其他码数规则的儿童健康鞋时,妈妈们才不会摸不着头脑,给孩子挑选最合适的儿童健康鞋。同时健康鞋专业人员还提醒,宝宝学步鞋的挑选和孩子的儿童健康鞋不同,妈妈们也要注意。
怎么给孩子测脚长,首先,要测量孩子的脚长与脚宽,双脚着地后的尺寸是最准的,要让宝宝站直,不能家长抱着测量,这样的数据不准确。要在左右脚受力平衡时测量,并且注意他的脚趾有没有弯曲。两只脚都要测量,以较长较宽的一组数为准。
除此之外,儿童健康鞋内应有适宜的放余量。脚趾在鞋腔内应有一定的活动余地,鞋的前尖距最长的脚趾有一段空隙,叫做放余量(测量时需要站立),在足尖与鞋头之间应该有一指宽的距离(大约1.3cm)。除了鞋子前端需要约1.3厘米的空隙,儿童健康鞋的鞋宽也应该比脚的宽度多出大约1厘米(左右各5毫米的样子)。
怎么选择合适的儿童健康鞋码数,测量出孩子的脚长之后,要怎么挑选合适的码数呢?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儿童健康鞋码数规则,那么我们在买不同鞋码规则的鞋子时,就需要进行换算。比如宝宝穿国内24码的儿童健康鞋,那么选美制鞋码4码的儿童健康鞋就好。
国内儿童健康鞋的算法比较简单,鞋子内长的算法公式通常为:码数-10 厘米数。国外儿童健康鞋的尺码换算情况也很简单,可能外国小孩的脚偏大,因此相应同样的儿童健康鞋码数的鞋子的内长偏大。其鞋子内长的算法公式为:(码数+10)/2 厘米。不同国家鞋子内长的算法公式是这样的:厘米数×2-10=欧制;厘米数-18+0.5=美制 ;厘米数-18-0.5=英制。比如:一双欧制儿童健康鞋的码数为24码,按照公式 (24+10)/2=17 厘米,这双儿童健康鞋的内长尺寸应该为17厘米。
童鞋选购误区
尺码买大一号:鞋子过大,走路时脚带不起鞋,宝宝容易摔倒,脚在鞋里不稳,会本能地用脚尖或脚后跟去带鞋,容易形成内八、外八或歪歪扭扭的不良走路姿势。
鞋底的弯曲度越大越好:童鞋鞋底要有适当的厚度和软硬度,但过软的鞋底不能支撑脚掌,易使宝宝产生疲劳感。
鞋帮、鞋面越软越好:选择软的鞋底指的是软在前掌弯曲的部位。孩子穿鞋鞋头部就不应该软,太软不能够保护脚趾。还有童鞋的后帮应硬挺、包脚,不过,脚背处的鞋面还是要柔软些,以利于脚部的弯折。
有弓型鞋垫的鞋保健舒适:许多童鞋在鞋垫的脚心部位装有一块凸起的软垫,妈妈们一般认为它能托起足弓,令宝宝感觉舒适,并具有保健作用。其实,这种鞋比较适合成人穿着,对于儿童来说,它却缩小了足弓的伸展空间,使正处于发育期的足弓肌肉得不到必要的锻炼,长此以往可能会令宝宝变成扁平足。
厚底鞋舒适防震:行走时鞋随着脚部的运动需不断地弯曲,鞋底越厚,弯曲就越费力,尤其对于爱跑爱跳的宝宝来说,厚底鞋更容易引起脚的疲劳,并进而影响到膝关节及腰部的健康。
6. 儿童鞋子怎么选择尺码
儿童鞋尺码的选择问题相信大家都有遇到过。不少爸妈会有这样的经验,宝宝的脚成长太快,常常量不准孩子的脚的尺寸,即使以为量准了,还会出现儿童鞋不适合足部的问题。也会有些家长提前给孩子买好儿童鞋了,这个月还适合,但过了下个月又太小了。那么,儿童鞋子怎么选择尺码?儿童运动鞋尺码怎么换算?
儿童鞋子怎么选择尺码
儿童鞋的尺寸并非刚刚好,合适儿童鞋要预留一个手指头的距离家长给孩子选择儿童鞋的时候,常常会陷入尺寸要刚刚好才不会掉的误区。其实恰恰是“刚刚好”的长度有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足部发育。
无论是学步鞋还是儿童鞋,一双适合孩子的鞋子一定要预留足够的距离,通常是脚趾顶到底,脚跟距离鞋后跟还剩一个手指头的距离为宜这样能够给到孩子脚趾舒适的活动空间,以及在运动时有足够的位置让脚掌着地,而不至于夹伤。
另外,家长有所不知的是,孩子的脚丫子其实并不都对称,这就意味着,在测量尺寸的时候不能只测量一只脚就够了。家长可以拿一张白色的纸,然后将孩子的脚丫子沾湿,下压使得脚掌充分与纸张表面接触。
然后分别测量脚掌的纵向和横向最长尺寸,取两脚之中最长的尺寸作为买鞋的标准,可根据江博士健康鞋尺寸对照表去选择合适的儿童鞋。孩子的足部健康,应有一双好的儿童鞋应该有标准:一是要选择有足弓承托功能的鞋垫,可以舒缓走路时的疲劳;二是要选择后跟杯加硬的儿童鞋,可以稳定后跟骨,控制后足外翻幅度。
儿童运动鞋尺码怎么换算
1、外销中童鞋的尺码换算
可能外国小孩的脚偏大,因此相应同样中童鞋码数的鞋子外销鞋的内长偏大。鞋子内长的算法公式是这样的:厘米数×2-10=欧制(码数+10)/2=厘米数,比如:一双外销童鞋的码数为26码,按照公式 (26+10)/2=18 厘米 ,因此,这双外销中童鞋的内长尺寸应该为18厘米。
2、国内中童鞋的尺码换算
国内中童鞋的算法就比较简单了,鞋子内长的算法公式是这样的:通常为 码数-10 厘米数比如:一双国内童鞋的码数为26码,按照公式 26-10=16 厘米 ,因此,这双外销中童鞋的内长尺寸应该为16厘米。
3、其他常见鞋码换算方法
厘米数-18+0.5=美制 美制+18-0.5=厘米数,厘米数-18-0.5=英制 英制+18+0.5=厘米数
但是按照鞋子的实际尺寸量,与上述规格是有些偏差的。现将实际量下来的童鞋码数与鞋子内长告诉大家,提供参考:
码段:25码,内长15.5cm
26码,内长16.0cm
27码,内长16.5cm
28码,内长17.0cm
29码,内长18.0cm
7. 0-3岁儿童鞋子码数
0-3岁的孩子穿鞋子的次数会变得越来越多,一开始婴儿阶段,孩子是不需要穿鞋子的,否则可能会影响到脚丫子的发育,而随着骨骼的发育,孩子一天天长大并且学会了站立,就需要穿鞋子了。那么,0-3岁儿童鞋子码数是多少?
0-3岁儿童鞋子码数
其实很多宝妈奶爸对孩子的鞋码很没有把握,在这方面几乎是没有什么经验,而在给孩子买鞋子的时候就时常感到犯愁,其实孩子的鞋码是很好测量和把握的,像是1岁的孩子脚长为12cm,男孩为12.5cm。而随着年轻没涨半岁就增加0.5cm以此类推下去,而一般12cm对于的码数为16码,12.5cm对应的码数是17码,13.5cm为19码。而婴儿鞋子尺码对照表的计算规律也是按照一下这几个算法来的。穿薄袜子季节,净脚长+0.5~1.0CM=鞋内长;穿厚袜子季节,净脚长+1.0~1.5CM=鞋内长鞋背帮低的(穿薄袜季节),净脚长+0.5CM=鞋内长;鞋背帮高的,净脚长+1.0CM(最少加量)=鞋内长。
我们大概知道了婴儿鞋子的尺码对照,那要如何算出婴儿的尺码,如果是直接带着孩子去买鞋子是最好的,若是大人们是自己去帮孩子买鞋的,那要如何计算孩子的脚大小呢?其实一般是推荐宝宝穿合适的鞋子宝宝脚的净长加大1CM就为比较合适的尺码,当然也会有一些宝宝如脚较肥脚背很高,或者您想选购比较大或者想穿的更久一些,这个详细需要多大还是由自己决定。由于每个人的测量手法不同,答应有0.5CM的误差,所以宝妈们在为孩子测量时也要多加注意,最好是多次测量选择一个较为平均的值。一般情况下,鞋子的鞋底外长要比内长大1到2CM,当然这也要看不同的款式。正确测量脚长的方式为:先准备一张纸、一支笔、一把尺子;把脚平放在纸上,双脚均匀受力站立于地面上;用笔顺着脚的边缘,把脚的形状画出来;最后用尺子把脚宽、脚长量出来就可以了。
一般推荐宝宝穿合适的鞋子宝宝脚的净长加大1CM就为比较合适的尺码。当然也会有一些宝宝如脚较肥脚背很高,或者您想选购比较大或者想穿的更久一些。一般我们所说的鞋子的内长也一般指的是鞋垫的长度的了。本店的尺码下一般都有内长的说明,内长都是店主亲自用软尺测量,由于每个人的测量手法不同,答应有0.5CM的误差,请见谅!一般情况下,鞋子的鞋底外长要比内长大1到2CM,当然这也要看不同的款式,供您选购的时候参考1、量宝宝现在所穿合适的运动鞋或休闲鞋的鞋垫长,就是我们所说的鞋内长,再找到对应的号码就可以了。2、正确测量脚长。(1)请准备一张纸、一支笔、一把尺子;(2)把脚平放在纸上,双脚均匀受力站立于地面上;(3)用笔顺着脚的边缘,把脚的形状画出来;(4)最后用尺子把脚宽、脚长量出来就可以了
11个月的宝宝脚多大
11个月的宝宝脚的内长应该在11-14cm左右,不过由于每个宝宝发育情况不过,所以有的宝宝脚可能会稍微长点,而有的宝宝脚丫可能会短些。
所以父母想要给宝宝买鞋子可以带着宝宝去试穿,如果宝宝没有在身边可以让家里的人看看宝宝平常穿的鞋子是多大,然后照着鞋子的码数买,不过建议买大一码,因为有些鞋子的码数是偏小的。即使买大了垫一双鞋垫就可以了,再说了宝宝的脚丫长的很快,一双鞋可能穿不了多久就会小的,因此还是给宝宝买大一码的鞋子比较好。
父母在给宝宝买鞋时不仅要看鞋子的尺码是否标准,还要看鞋子的材质,最好是给宝宝买鞋底软些的鞋子,这样宝宝会感到舒服的。如果给宝宝买的鞋子鞋底太硬,就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还有给宝宝买鞋子最好是到母婴店里购买,虽然价格贵些,但是质量好。
8. 儿童鞋子码数对照尺码表
儿童鞋子的尺码是比较特殊的,这个大家都知道。而且儿童鞋子码数和正常人的鞋子码数是有一个对照尺码表的。如果不清楚儿童鞋子的码数的话,是可以通过这个对照尺码表来进行查询的。所以在购买儿童鞋之前,是需要通过这个尺码表来进行购买的。
儿童鞋子码数对照尺码表
童鞋的尺码有很多,其中可分为小童,中童,大童鞋子尺码,所以家长们在给孩子选购童鞋时,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鞋码数来选。大童鞋的市场很大,所以购买大童鞋的人也有很多,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成长迅速,要更加注意地根据大童鞋子尺码对照表来挑选合适的鞋子。
大童鞋主要是为7-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设计的,因此鞋码也比较大,最大的鞋码是37,比一些成年女性的鞋码还要大一点。这个年龄段的大童鞋除了鞋码比较大,在设计上也会更加地新潮和有设计感。
大童鞋的鞋码的范围为23-37码,但是由于不同的孩子的生长条件不同,基因与外界环境也不一样,所以鞋码也会有一些差距。虽然尺码表上的大童鞋最大尺码为37,但是实际上有不少大童的鞋码有38、39码。有一些大童的身高比较高,发育比较好,鞋码会更长,有一些鞋码长达40以上。
大童在挑选鞋子时,7-13岁的大童可以参考一下大童鞋尺码表来挑选鞋子。13-16岁的大童,营养跟得上的话一般都发育得比较好,所以鞋码可能会比大童鞋尺码对照表上的更大一些,所以主要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现场试穿来挑选鞋子。
测量出孩子的脚长之后,要怎么挑选合适的码数呢?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儿童健康鞋码数规则,那么我们在买不同鞋码规则的鞋子时,就需要进行换算。比如宝宝穿国内24码的儿童健康鞋,那么选美制鞋码4码的儿童健康鞋就好。
国内儿童健康鞋的算法比较简单,鞋子内长的算法公式通常为:码数-10 厘米数。国外儿童健康鞋的尺码换算情况也很简单,可能外国小孩的脚偏大,因此相应同样的儿童健康鞋码数的鞋子的内长偏大。其鞋子内长的算法公式为:(码数+10)/2 厘米。不同国家鞋子内长的算法公式是这样的:厘米数×2-10=欧制;厘米数-18+0.5=美制 ;厘米数-18-0.5=英制。比如:一双欧制儿童健康鞋的码数为24码,按照公式 (24+10)/2=17 厘米,这双儿童健康鞋的内长尺寸应该为17厘米。
如何为宝宝挑选合适的童鞋
童鞋大致分为皮鞋、凉鞋和运动鞋三类,目前只有儿童皮鞋有国家标准,即QB/T2880-2007《儿童皮鞋》,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拟申报《儿童运动鞋》和《儿童凉鞋》的标准项目计划,童鞋国标越来越规范。
1、学龄前儿童适合穿轻巧柔软性好的鞋子,小学后就不能穿太软底的鞋子。
2、婴儿的皮肤比较嫩,不要选革皮或者有塑料成分制作的鞋子,那样的鞋子很容易损伤婴儿稚嫩的皮肤,使其发红,发痒,严重者溃烂。要选用真皮(碎皮、羊皮)和帆布(棉布)做帮面,猪皮和棉布做里布,树脂底或TPR底和牛筋鞋底的鞋子, 这样的鞋子具有吸汗防臭.柔软.轻巧.透气、舒适等特性,使婴儿的皮肤得到全方面的保护。婴幼儿时期,鞋底太滑,容易摔跤,但过于防滑,又不利行走。
3、鞋子过重,会对脚部产生拉力,容易拉伤孩子脚踝处的韧带。
4、选鞋的长度、宽度要有一定空隙,一般以插入一个手指距离为宜。
5、女孩喜欢模仿成人穿高跟鞋,但穿高跟鞋前脚掌受力过重,会变形。
9. 鞋子尺码的算法
首先,测量脚长和脚宽
1、 脚长:最长脚趾的端点所接触的垂直线与后跟突点所接触的垂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2、 脚宽:脚围在水平面的投影。代表与拇指和尾趾的根部关节接触的两条垂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测量条件与脚长测量相同。
3、 脚的实际长度既是中国鞋码的标示。例如:脚长250mm 对应 鞋码 250 假如实际脚长253mm或者257mm即选鞋码255;假如实际脚长248mm或者252mm 即选鞋码 250。
提示注意:
1、 同样的脚长,脚比较胖的要选大一点的(建议选大一码的鞋子),脚比较瘦的不要选大的。
2、 假如鞋子相邻两个码子都在穿的话,建议选其中较大的鞋码,因为稍微松点的话可以加双鞋垫或穿袜子解决,太小了穿了就难受了;但平时大部分时间只穿一个码子,建议买正码的。
*** 尺码计算方法:
中国鞋码的计算方法如下
脚长×2-10=鞋码 (脚长单位:厘米 鞋码单位:码)
例如25厘米(公分)的脚长对应25×2-10=40码
10. 鞋子的尺码是怎么算的
脚长与鞋码的计算方法
鞋码计算方法(码):鞋码 =脚长×2-10
脚长计算方法(厘米):脚长=(鞋码+10)÷2
(脚长单位:厘米 鞋码单位:码)
例如:你如果脚长25.0cm,那么25.0是多少码,怎么换算。
25.0cm×2-10=40码(25.0)
(40码+10)/2=25.0cm
(10)鞋子推荐算法扩展阅读:
正确选鞋攻略:
第一招:不要因为季末打折或实在喜欢,买一双不合尺寸的鞋。也不要以为尺寸太小的鞋子可以越穿越大,但是,要知道撑大程度也很有限。一时的脚面风光可能造成出现鸡眼、水泡、脚疼、腿疼、后背疼等一系列的病症。
第二招:要知道脚随着季节不同也会有热胀冷缩。如果在冬天买夏天的打折鞋时,试穿合适的尺码跟夏天比可能稍微小一点。
第三招:十个脚趾可以在鞋里自由地活动是理想的尺码,同时,也要有舒服的衬垫和适度的内部空间。而且,鞋底面与脚部凹陷处的弧度十分合脚,踝骨与脚尖触不到鞋。脚后跟部的鞋底上表面要很好地贴住脚后跟,走路不会滑来滑去。
第四招:如果有一双鞋你是否喜欢,但是,材质不好,那么,还是不要买好了。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最好选择皮面、皮内里光滑而没有缝合线、皮底的全皮鞋。其因为真皮透气,吸汗功能和弹性都好,还不会不憋汗,穿起来十分舒服。
第五招:一般来说,鞋跟越高,裤脚越宽;鞋跟越矮,裤脚越窄,才让人穿起来比较舒服。因此,试矮跟或平底鞋时,可以把裤脚用小夹子别窄一些来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