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拣货算法
A. 对于仓库拣货,有单人拣货和分区拣货,需要用什么算法分析它们各自的效率吗改进分区拣货要用到什么算法
单人拣货法的优点:一般来讲,单一拣取的准确度较高,很少发生货差,并且机动灵活。这种方法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调整拣货的先后次序;对于紧急需求,可以集中力量快速拣取;对机械化、自动化没有严格要求;一张货单拣取完毕后,货物便配置齐备,配货作业与拣货作业同时完成,简化了作业程序,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
缺点:单人拣货法的主要适用范围方面:1. 用户不稳定,波动较大。2.用户需求种类不多。3.用户之间需求差异较大,配送时间要求不一。
分区拣货法的优点:按拣货单位分区。如将拣货区分为箱装拣货区、单品拣货区等,基本上这一分区与存储单位分区是相对应的,其目的在于将存储与拣货单位分类统一,以便拣取与搬运单元化。
按物流量分区。这种方法是按各种货物出货量的大小以及拣取次数的多少进行分类,再根据各组群的特征,决定合适的拣货设备及拣货方式。这种分区方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行走,提高拣货效率。
按工作分区。这种方法是指将拣货场地划分为几个区域,由专人负责各个区域的货物拣选。这种分区方法有利于拣货人员记忆货物存放的位置,熟悉各个区域的货物拣选。这种分区方法有利于拣货人员记忆货物存放的位置,熟悉货物品种,缩短拣货所需时间。
缺点:由于无法预测下一张订单究竟是哪个区的商品比较多,所以人手很难调配,每张订单所包括的类目都比例是不一样的,造成不同分区的工作量分配变化很大,很难根据时刻变化的工作量来在各地分区之间进行调度,在旺季时会导致不能按时发货。
B. 仓库管理方法是什么
仓库管理方法:
一、仓储管理规范化
爆仓,是历年双十一活动中最让电商和快递企业担忧的问题,然而避免爆仓的关键并不仅在于快递的配送能力,也有赖于仓库的发货能力。商刻认为,电商仓储作业复杂而繁重,高效仓储管理和快速准确发货都离不开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
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整个电商仓储行业的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具体到仓库内的各个作业环节则需要进一步的标准化操作。
二、仓储作业信息化
全程信息化管理。依托电商仓库管理系统,对仓库内每个作业环节和人员操作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和可视化管控,所有作业流程和人员操作均在信息系统的规划指导下进行,对每一步骤和动作都进行分解、计算,并合理规划,提高人员操作的效率和可执行性。
1、设计多重防错措施
通过唯一标准条码、数量比对、重量比对、视频监控等方式,依靠管理系统对人员操作进行防错、纠错,人员在系统的管理和提示下进行操作,即使面对大批量订单,仍能有效避免误操作,降低错发漏发率。
2、预分配策略
采用管理系统根据整仓任务量和不同岗位的需求量提前进行规划安排,使资源与人力配置最优化,人员开始工作前便可获悉一天的工作安排和工作量,便可自主进行工作安排,增强灵活性和人本精神。这种策略的优势在双十一等订单高峰期间尤其明显。
3、有效工时考核法
根据各岗位工作强度和特性,依照合理算法将人员工作转化为有效工时,进行公平合理的绩效考评,并通过电子看板实时展现工作状态,有效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彻底解决仓库员工/临时工考核困难等问题。
三、标准化作业,管理更柔性
1、 一人多岗,一岗多能
库内的各个岗位均采用标准化模式,降低人员操作的复杂度,使一人可兼任多岗,一岗可实现多能,系统根据仓库内作业情况可随时进行人员岗位调配。
如包装任务量大时,可随时增设包装作业台,并调拨其他较空闲岗位的人员进行包装,从而避免因某一作业岗位工作量巨大而导致的整体效率降低。
2、建立标准化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
针对电商企业自有仓库,能够提供仓储管理系统软件输出和改进、仓库内部硬件升级、仓库内部流程优化、团队管理经验共享、管理人员培训等一系列标准服务,运用成熟高效的仓储管理软件和系统支持服务以及先进的仓内管理流程方案复制高效准确的智能仓库。
四、可视化监控,货物信息都安全
加强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对所有货物情况和作业环节的监管,使货物的存储、发货、运输等情况可以随时通过系统进行查看,仓库内员工的作业情况通过系统和PDA等进行记录和管理,使客户实时掌握自己商品的动态,包装等作业环节通过视频全程记录,并永久保存,保证每一环节的可追溯性,确保货物安全性。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仓库内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与电商/平台的管理系统和快递公司管理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全程采用无纸化作业,对所有与客户相关信息进行严格保密,确保客户信息安全。
(2)仓库拣货算法扩展阅读:
仓库管理的五点含义:
1、仓储首先是一项物流活动
仓储首先是一项物流活动,或者说物流活动是仓储的本质属性。仓储不是生产、不是交易,而是为生产与交易服务的物流活动中的一项。这表明仓储只是物流活动之一,物流还有其它活动,仓储应该融于整个物流系统之中,应该与其它物流活动相联系、相配合。
2、仓储的基本功能
仓储活动、或者说仓储的基本功能包括了物品的进出、库存、分拣、包装、配送及其信息处理等六个方面,其中,物品的出入库与在库管理可以说是仓储的最基本的活动,也是传统仓储的基本功能,只不过管理手段与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
3、仓储的目的
仓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供应链上下游的需求。这与过去仅仅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深度与广度方面都有重大区别。谁委托、谁提出需求,谁就是客户。
客户可能是上游的生产者、可能是下游的零售业者,也可能是企业内部,但仓储不能仅仅满足直接“客户”的需求,也应满足“间接”客户即客户的客户需求;仓储应该融入到供应链上下游之中,根据供应链的整体需求确立仓储的角色定位与服务功能。
4、仓储的条件
仓储的条件是特定的有形或无形的场所与现代技术。说“特定”,是因为各个企业的供应链是特定的,仓储的场所当然也是特定的;有形的场所当然就是指仓库、货场或储罐等,现代经济背景下,仓储也可以在虚拟的空间进行,也需要许多现代技术的支撑,离开了现代仓储设施设备及信息化技术,也就没有现代仓储。
5、仓储的方法与水平
仓储的方法与水平体现在有效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等方面。计划、执行和控制是现代管理的基本内涵,科学、合理、精细的仓储当然离不开有效的计划、执行和控制。
C. 美团优选要分拣计件怎么算钱
美团优选计件工资是每件八分。
美团优选分拣技巧:根据客户下单明细,分列名单,将相关的物品找齐放一齐,然后放进收货点的胶框里。
美团优选是美团旗下的社区团购业务,采取“预购+自提”的模式,进入社区团购赛道,进一步探索社区生鲜零售业态,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推动生鲜零售线上线下加速融合。
D. 库位分配的分配原则
存储策略是货区规划的大原则,还必须配合货位指派原则才能决定存储作业实际运作的模式。而随机存储策略产生的货位指派原则,可归纳出以下几项:
(一)与随机存储相配合的货位指派原则
靠近出口原则:将刚到达的商品指派到离出口最近的空货位上。
(二)与定位存储相配合的原则
1.产品相关性原则
产品相关性大的被同时订购的几率较大,应尽可能放在相邻的位置,以缩短提取路程,减少工作人员疲劳,同时也能简化清点工作。产品相关性大小可以利用历史订单数据做分析。
2.产品类似性原则
3.产品相容性原则
相容性低的产品决不可放置在一起,以免损害品质,如烟、香皂、茶不可放在一起。
4.先进先出的原则
所谓先进先出(FIFO: First In, First Out),是指先入库的物品先出库的意思,此原则通常适应与寿命周期短的商品,如食品。作为库存管理的手段,先进先出是必需的,但若产品形式变化少、产品寿命周期长、保管时的减耗与破损不易产生等情况是,则需要考虑先进先出的管理费用及所得到的利益。
5.产品尺寸原则
6.重量特性原则
7.位置标示原则
8.明了性原则
9.平衡不同区域拣货员的任务量原则
10.提高拣货效率原则
储位指派审核算法研究
仓储作业管理和库存管理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因素,他们对供应链成本有很大的影响。在仓储作业中,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改善货物的存入和取出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实现自动化,减少成本。储位指派几乎影响了所有关键的仓储作业过程,包括拣货、生产效率、货物定位、库容利用和装箱打包等。
在第一节中,分别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储位指派方式:定位存储、随机存储和分类存储等,这三种方法各有优劣。在具体的入库作业中,需要首先对储位指派方式进行审核。在储位指派审核时,应该进行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定量的计算,以作出科学的评判。
随机储位指派允许货物存放在仓库里的任何地方;专位存储中,每个区域只可以放入一种特定的商品;而基于分类的库位分配方法,首先把货物分为若干类,然后为每一个类别预留一个存储区域进行存储。
在决定使用哪种储位指派方式时,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1.拣货行程和成本。2.仓库空间的利用率。即选择哪种储位指派方式取决于这两个因素。
采用基于分类的储位指派法为货物进行储位指派时,如何分类是关键。一般需参考货物的COI系数。COI系数指的是cube-per-order,即每单位体积中的货物被订单取走的频率。基于COI系数的储位指派方式,优化了货物的存储位置布局,从而减小了拣货成本。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
下面介绍一种储位指派审核算法。在下例中,有三种不同的货品P1, P2和P3。下面将根据不同的储位指派方式,计算存储这三种货品所用的库用占用量和拣货成本等因素。最后在作一个对比,给出审核结果,并由客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三种货品在四个时期中的库存量,以及各个时期的平均出库量(周转量)如表1所示。
表1 储位指派货物信息表
Table 1 The Goods Information of the Storage Location assingment
分别依据各种储位指派方式所采取的储区分配方法,计算出上表中预留储区库位数,如表2和表3所示。在表2中,因为采取的是定位存储方式,所以为P1预留的储区大小以其最大的库存量计算,为15。而在表4-3中,P1和P2分为一类,储区的储位数则按照该分类的物品的最大在库量的总和设计。
表2定位存储策略表
Table 2 The Storage Policy of the Dedicated Storage
表3分类存储策略表
Table 3 The Storage Policy of the Class-Based Storage
以上两种储位指派方式的库位分配结果图如表4和表5所示。在表4中,“1”代表货品P1,“2”代表货品P2,“3”代表货品P3。在表5中,“1”代表货品P1和P2组成的分类,“2”代表货品P3。
表4 定位存储法库位分配结果表5分类存储法库位分配结果
Table 4 The Treasury Allocation Table 5 The Treasury Allocation
of Dedicated Storage of Class-Based Storage
根据所需权重选择权重系数
由以上的库位分配结果,便可以计算出库容占用数量和拣货行程。下表6将两种储位指派方式做一个对比。表中列出了库存占用成本以及拣货成本,并计算出了总成本。在表6中,库存占用成本以库位占用数量来计算;拣货成本是指,对于独立划分储区的每类或每种货物,从拣货的I / O 点算起,到分配给该类或该种货物的储区的距心的距离。I/O点的位置位于整个库区最下方的中央。
此外,还可以使用同种审核算法和过程对其它的储位指派方式进行审核,如:随机存储等,也可以审核在分类方法不同时的各种分类存放方式(例如可以把货品P2和P3分为一类,或把P1和P3分在一类)的利弊,以便作出选择。
表6 库位分配方案审核结果
Table 6 The Comparison of the Storage Location Assignment Results
表6显示了得出的最后比较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总成本最低的是表3所示的分类存储方式,为232.5;其次是随机存储方式,为247.5;分类存放方式在库容占用量和拣货成本方面占有优势,而随机存放的优点是储区设计可以较为紧凑,空间利用率较高,拣货行程也短;定位存放则在对于拣货人员熟悉货物位置以及根据需求来安排货物位置等方面更有优势。
因为各个物流公司的情况不同,有的库容成本高,所以比较重视节省库容;有的时间要求较高,则更侧重于降低拣货成本,方便拣货,提高出库效率。若是两者都考虑,则应使用基于分类的储位指派方法。各种方式各有优劣,如何选择储位指派方式,具体的选择和权衡,则是储位指派审核算法先进行计算,再由用户设定其中具体因素的权重,得出最后的审核结果。
如果仅考虑拣货成本,则定位存储相对可使成本最低;相反,若仅考虑仓储空间利用率,则完全的随机存储相对较好。然而,如果同时考虑以上两个因素,最好的解决方案都不是以上两种,而是分类存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