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卓系統 » android生態

android生態

發布時間: 2023-01-19 06:11:28

㈠ 華為鴻蒙為何讓谷歌的安卓如鯁在喉

谷歌最近因華為「鴻蒙」系統而「如鯁在喉」,我覺得原因有兩點:

美國「禁售令」之後,谷歌終止了與華為的業務往來,撤銷了華為的安卓許可,華為將不能使用包含谷歌移動服務(GSM服務)的安卓版本,並且第一時間將華為從android Q的測試名單中移除。 華為「鴻蒙」系統曝光,並且在海外注冊了ARK OS,谷歌又重新將華為手機列入了Android Q的測試名單。

最近,谷歌試圖向美國政府表明: 如果從美國國家安全的角度考慮,希望可以繼續向華為提供新技術。


1)鴻蒙系統的壯大

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兼容所有的安卓應用,支持手機、電腦、平板、智能穿戴設備,形成統一的操作系統。


以前三星、微軟、亞馬遜都推出過自家的操作系統,但是並沒有影響到的android的地位和市場份額。然後,華為的情況有些不同, 華為的「鴻蒙」系統已經經過7年的研發,華為有一個龐大的國內市場作為依附,而且國內有完整的自給自足的軟體生態 ,並不依賴google的GSM服務。


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擁有操作系統壯大的兩個必要條件: 龐大的用戶量、自給自足的軟體生態。

2)安卓系統的佔有率

安卓系統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與手機廠商的廣泛支持有很大的關系。在全球華為有3億多的手機用戶,2019年第一季度,華為智能手機銷量為5840萬部,市場份額超過蘋果,位居世界第二(第一是三星)。


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的增長,可觀帶動了谷歌全家桶的裝機量,對於谷歌來說,營收入主要依賴廣告,而廣告的份額與谷歌全家桶裝機量和覆蓋度有關。 google停止授權華為手機使用GMS服務,那麼也同樣削弱了谷歌全家桶的全球覆蓋率。

3)對標Funchsia系統

谷歌正在研發FUnchsia系統,用於替代android系統,而這套系統同樣兼容安卓應用,同時支持電腦、平板、手機、智能穿戴設備,與華為「鴻蒙」系統的設計思路有高度的一致性, 華為的」鴻蒙「系統提前推出,將對谷歌Funchsia系統的發布和推廣造成嚴重的影響,完全打亂了谷歌的節奏。

總之,谷歌當前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華為的mate 20 Pro重回谷歌的android Q名單,並且與美國政府溝通希望「繼續向華為提供新技術」,種種行為表明,谷歌仍然希望與華為合作共同維護android生態系統,避免華為「另起爐灶」。

任正非大方承認:華為海外手機銷量下降40%!確實谷歌的切斷GMS服務的行徑,對於華為的海外市場影響深遠。但是,華為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卻迅猛增長。 谷歌影響的是華為的海外銷售,對於中國銷量,谷歌卻無能為力!

更令谷歌感覺到害怕和擔憂的事情是:華為系統即將發布! 不論華為系統到底表現如何,它的兩點內容卻讓谷歌難以招架:

自然,我們看到的是華為系統對於安卓系統的影響,我們也要看到安卓系統的好日子本身就不長了。除了這一次華為的離開,更為主要的是:安卓系統的碎片化。

我一直覺得安卓系統的碎片化是嚴重影響安卓系統發展的,因為安卓系統的開源性,讓各家廠商都有自己定製的系統,開發者必須要一個一個的適配,增加了手機開發的難度,而且不同版本的安卓系統,因為不同手機的存在,碎片化越來越嚴重,等開發者感覺到長篇累牘難以支持的時候,也就是安卓系統可能走向衰落的時候!

因此,安卓系統的未來本身就是渺茫的;國產系統必須要有一個標桿性的存在,華為系統如果可以,很可能成為第一面旗幟。

原因很簡單。

俗話說,做事情都講究一個:

五年前,甚至三年前,如果他們說:

你們說,國人的反應會是怎麼樣的?

絕大多數人只會呵呵。

這並不表示,國人不願意出現這么一個系統。而是那時……

國人根本就沒有信心。

大家也不願意做出改變。

最後是,這還存在一個信任與否的問題。

但現在,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不是我們想推出一個系統,而是特朗普先生不打算再讓我們用他們的安卓系統。

雖然安卓系統不是他老人家折騰出來的,但他利用美國大棒,就是不打算讓我們用。

除非你向他屈服,否則,你們的手機不能再用這個系統。

誰能用?這得看他老人家的心情。

於是,所有的條件,瞬間就成熟了。

經過這次事件以後,人們會對鴻蒙系統抱有很大的期望,人們希望她成功。

只有她成功了,我們才不用跪下。

數十年來,推出自有系統,沒有那一次的條件有現在好,這是真的。

我們看到了這種人心向背,谷歌當然也看到了。

他們不希望分裂,他們希望,世界上也就三大操作系統,分別是:

話說,我們之前也是默認的。

話說,我們之前也是信任他們的。

但架不住特朗普先生超級厲害呀。

他不斷地揮舞大棒,到現在,他把美國的牌快打完了。

墨西哥招架不住,投降了。

於是他發推特說:瞧,我多厲害!

他怎麼能不厲害呢,「炸彈」得在關鍵時刻才出。

可他早早就把「炸彈」扔出來了,你說厲害不?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王炸,以前的奧巴馬怎麼不扔?

因為他知道王炸的珍貴。

王炸使用一時爽,但後患無窮。

最後,題目說谷歌如鯁在喉,這可能有點誇張了。

也許,他們也是無所謂的,畢竟,此事不是由谷歌主動挑起,而是他們的總統,他們也是極其無奈。

畢竟,鴻蒙還沒有出來。

出來了,也不知道怎麼樣。

但我們希望,她能出來,並逐漸發展壯大。

如此,我們又多了一個選擇。

這是好事。

鴻蒙系統的推廣,給谷歌微軟和蘋果迎頭痛擊。。

受美國禁令影響,蘋果和谷歌微軟只能放棄北斗和鴻蒙,同時中國市場范圍方向基於鴻蒙系統開發的諸多APP也會自然的優先服務鴻蒙,是不是也要有蘋果版就是個問題。。

在市場有兩套體系的時候,哪怕蘋果是第二名,也會有APP照顧蘋果的用戶。。但是一旦華為的鴻蒙開發出來,基於華為手機的市場佔有率以及基於國家安全中國整個黨政銀行信息體系都要升級為鴻蒙系統之後,美國的系統就面臨被邊緣化,蘋果手機版也自然的落到第三名更加邊緣化。。

中國的手機和電子設備是有特定市場掌控力的,鴻蒙系統會隨著這些特定市場逐步走向全世界,鴻蒙在努力兼容,但是美國的系統在對華搞技術壁壘。。

系統被區隔之後美國的晶元也會被廣泛備份,在與別的產品備份化的進程中,美國晶元價格高的問題就會凸顯,會被進一步邊緣化。。

大飛機法國友好中國俄羅斯合作的919-929,晶元和系統再邊緣化,歐亞非大市場在一步步整合成型,美國貨還有什麼能貨賣全球就是個問題了,製成品就剩下武器是不行的。。

首先華為的鴻蒙系統還沒有正式發布,這個時候盲目的吹捧或者惡意的貶低都是不合適的。只有等鴻蒙系統正式亮相,並且實裝到華為手機和其它終端產品上後,我們才能更加可觀的回答這個問題。

其次,華為和谷歌的關系其實還不錯,作為谷歌安卓系統的使用者,華為一直以來為谷歌提供了不少非常有價值的建議。谷歌本身並不希望與華為反目,只是作為一家美國企業,它無法拒絕來自美國政府的禁令。雖然谷歌曾經一度將華為Mate 20 Pro從最新的Android Q系統支持列表中刪除,但後來又重新將它恢復到列表當中。只是未來的華為新機能否繼續升級到Android Q目前還不確定。

第三,在谷歌宣布可能會禁止華為未來的手機使用安卓系統之後,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跌。任正非在一次采訪中表示華為手機的海外銷量一度下跌了40%,後來才收窄到20%。這是因為海外用戶對安卓系統和谷歌服務非常地依賴,失去了谷歌的支持,對華為在海外市場的打擊很大。

不過如果華為順利推出鴻蒙系統,並且能夠讓其擁有和普通安卓系統類似的使用體驗,那麼也很有可能會對谷歌的安卓造成很大的威脅。

雖然華為手機的銷量在海外市場持續下跌,但在國內市場卻高歌猛進。在剛剛過去的618電商節期間,華為旗下的子品牌榮耀就連續第五次奪得了京東單品牌手機銷量第一。月初上市的榮耀20僅14天銷量就突破百萬台。可以說由於華為在國際市場的不公正對待,反而激起了國內消費者的購買熱情,讓華為手機的銷量節節攀升。在京東公布的手機銷量排行榜中,華為和榮耀手機占據了20名中的9名,幾乎是「半壁江山」。

而中國又是僅次於美國第二大消費市場,一旦在中國銷售的華為手機全部更換為鴻蒙系統,那麼安卓系統的市場份額就會出現較大的下滑。而如果鴻蒙系統進一步得到了用戶的認可,甚至吸引小米、OPPO、vivo等其它中國品牌也使用該系統,那麼鴻蒙遲早有一點會在中國市場徹底替代安卓。

即使是在海外市場,谷歌的安卓也並非具有絕對的統治力。要知道谷歌Play商店和蘋果Appstore一樣,是需要從用戶的付費中抽成的。一些應用開發者也非常希望能夠通過第三方平台來發布應用。普通用戶也早已厭倦了安全問題頻出的安卓系統。所以如果未來華為在海外市場推出一款新的手機系統,同樣也會受到一部分用戶的歡迎。

再就是隨著5G的到來,華為作為5G通信設備的提供商,本身就有先天的優勢。如果華為手機的5G網路信號更好,網速更快更穩定,那麼也會有一部分海外用戶願意嘗試華為的鴻蒙系統。

所以最終華為的鴻蒙肯定會從谷歌的安卓手中搶下一部分市場份額,這對於谷歌肯定不是一個好消息。 而且有了這一次的教訓,即使未來中美關系緩和,谷歌重新選擇與華為合作,華為肯定還是會繼續鴻蒙系統的研發。因為操作系統的核心技術只有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是最妥當的!

我們知道,目前手機端的操作系統基本已被蘋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瓜分完畢。在智能手機發軔之初,操作系統也曾出現過群雄並起的局面。曾經的手機之王諾基亞也有自己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塞班;而桌面系統的霸主微軟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押注移動操作系統,而WP系統還是最終退出了擂台;當諾基亞退出智能手機賽場後,三星這個新霸主也想學蘋果,聯合桌面CPU巨頭英特爾搞自己的移動操作系統Tizen,結果只敢在自己的低端機上用,最終用著用著就消失了。可見移動端操作系統是多麼的難搞。

1.操作系統為什麼難搞

手機移動端操作系統,這么多家牛逼的企業去搞,都沒有撼動IOS和Android,其實並不是系統本身多難搞,而是系統搞出來以後的生態怎麼培養。Android在智能手機發軔之初以免費共享的方式迅速佔領市場份額,而應用程序的開發企業也跟在Android的後面亦步亦趨的迭代升級。而IOS是憑借著蘋果硬體產品的超強能力,硬推自己的系統,受於蘋果的強大號召力,應用程序的開發企業同一個應用軟體,不得不基於IOS重新開發一個版本。本身每個應用軟體開發兩個版本就夠繁瑣的了,其他想推出新操作系統的企業發現,系統推出了,沒有應用軟體公司願意適配這個系統,而沒有應用層序的系統只能是一片無垠的荒漠。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2.華為的機會

其實華為操作系統多年前就已經秘密進行了,之所以不發布,只是等待著時機。中國人做事情都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隨著5G技術的商用,萬物互聯的興起,華為的天時已經來臨。從余承東爆料來看,華為的操作系統要打通手機移動端,電視端, 汽車 移動端及桌面系統,說白了,華為就是要打造一個萬物互聯時代的統一系統。當然,這個天時對每個企業都是公平的,就看你在這個天時到來的那一刻,有沒有準備好。目前來看,華為是准備好了。因為太多牛逼的企業搞系統都失敗,其實華為在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上也是十分小心的,在推出系統之前,先推出一個方舟編譯器。通過這個方舟編譯器編譯的Android應用程序,據說流暢度能提升60%,提升流暢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基於Android的應用層序,通過方舟編譯器編譯以後,可以很好的適應華為自己的操作系統鴻蒙,這個就厲害了,這一步妙棋從而繞過了培養自己操作系統生態的珠穆朗瑪峰。生態是Android的生態,也是我鴻蒙的生態,更何況,在我鴻蒙上運行那如絲般順滑的流暢遠超Android系統。果真如此的話,華為的系統基本成功了一大半了。

3.谷歌的煩惱

我們都知道,Android系統的最大問題是碎片化,新手機新系統用起來順爽無比,半年一年後都能卡出翔!另一個方面,很多手機廠家為了能更好的優化,結果把一個Android改的五花八門,每一個手機廠家都有自己的OS.而基於這些,谷歌也一直在研究新的操作系統Fuchsia,還曾經就該系統和華為深度合作。谷歌打算五年內用Fuchsia代替Android,而就在Fuchsia還沒成氣候的時候,中美貿易戰的戰火燒到 科技 領域,美國禁止谷歌等一票美 科技 企業和華為合作,那好,你不跟我合作,我就弄自己的操作系統,也不用遮遮掩掩了,也不用覺得不好意思了,華為直接上方舟編譯器和鴻蒙操作系統!你說氣不氣人,美國 科技 戰沒搞趴下華為,卻把華為越搞越強了,而把自己的 科技 公司搞的人心惶惶!

4.華為的勝算幾何

趕上萬物互聯的物聯網大潮,華為N年前就時刻准備著這一刻的到來,又趕上美國 科技 戰的神助攻,華為這個天時趕的再巧不過了。美國的 科技 戰,對華為手機業務的海外市場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據6月17日,任正非透露影響估計在40%的樣子,同時任正非也透露國內的增長非常迅速,按照大陸這么大的市場來說,應該可以很好的彌補海外市場的下滑,華為置身於大陸14億人的超大市場,華為系統的出世,不僅占據這天時,這個地利是其他外國牛逼公司無法擁有的。同時,在貿易戰, 科技 戰正酣的時候,國人可謂同仇敵愾,歷來國人對一個公司的支持從未如此之高!甚至不僅華為手機,就是華為電腦都出現了400%的增長(這里可以稍稍瞥一眼聯想)!華為真是占據著天時地利人和,鴻蒙系統看樣子不成都難嘍!!!

5.谷歌不是如鯁在喉,而是如劍在頭!

由於谷歌的新系統Fuchsia目前還指望不上,鴻蒙最遲也是明年春(2020年春)推出,更可能今年秋就推出。一旦鴻蒙占據著先機,迅速佔領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市場,無論谷歌多麼的牛逼,到時候的結果都是一樣,只能回頭看看智能手機時代的諾基亞,移動CPU時代的因特爾,移動操作系統的微軟!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操作系統市場就是老大吃肉,老二喝湯,基本上不會有老三了!谷歌現在不是如鯁在喉,而是如劍在頭!

華為與谷歌之間從合作夥伴的關系轉變為競爭關系,這是谷歌最不願接受的情況。

那麼,華為鴻蒙系統為何會讓谷歌的安卓系統如鯁在喉呢?

㈡ 什麼叫安卓生態系統

就是安卓系統的根系統,各家手機廠商都對自己家的手機硬體相匹配的程序進行了優化,使程序更好的與硬體結合。優化的前提就是從根系統出發,各家手機廠商還好給系統里載入些自己家特色插件或者鈴聲,這樣的系統命和根系統版本號一樣,但有些地方是不一樣的。生態系統也就是沒有經過任何修改的系統,即根系統。

㈢ 安卓平板生態不好是什麼意思

適配橫屏的應用多不多。安卓平板生態不好意思是平板電腦與手機的屏幕大小不同,解析度不同,橫豎使用場景不同,適配橫屏的應用不多。Android是一種基於Linux的自由及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主要使用於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Google(谷歌)公司和開放手機聯盟領導及開發。

㈣ 在國外,Android的生態是怎樣的

Android需要運行在不同指令集的CPU上面,也就是"跨硬體平台",要處理"跨硬體平台"的問題,通常有三種方法,一是傳統的Linux軟體發布形式,即軟體以源代碼的方式發布,用戶安裝App的時候,直接下載App源代碼然後用make來編譯;二是以虛擬機來應對不同的硬體平台,軟體只需要編譯為虛擬機的指令集就行了;三是為每一種可能用到的CPU都編譯一個版本,安裝的時候根據CPU的類型來選擇實際使用的版本。第一種方式既不能簡化用戶的使用,又無法保證商業App的利益,所以顯然是不可行的。第二種和第三種版本都是可行的,但第三種版本的成本最高,需要考慮的情況太多,並且打包出來的軟體的體積也是N倍的大小(對於早期的移動網路來說,App的體積很重要),所以Android選擇了第二種方式。在第二種方式裡面,當時使用最廣性能最高的虛擬機語言就是Java,所以最終就選擇了Java為主要的開發語言。相對的,因為iOS就蘋果一家用,硬體設備是統一的,不需要考慮跨硬體平台問題,所以一開始就可以使用ObjC這樣的native語言來開發。

但是Java在性能上確實與native語言有差距,所以一方面Google在不斷的優化Java的執行環境(Java虛擬機和JIT/AOT演算法),在不影響開發者體驗的前提下提高App性能,一方面也推出了C++語言的開發介面NDK,即上文提到的第三種"跨硬體平台"方式,以此來應對一些對性能要求較高的場合(比如多媒體游戲),所以現在,很多App都已經是用C++開發的了。

㈤ 電腦培訓分享android程序員必須要面對的幾個問題

IDC最近一份關於移動應用開發的調查報告顯示,Androdid開發者對谷歌的移動操作系統平台的興趣正在下降。盡管依然有79%的開發者表示對Android「非常感興趣」,但IDC的調查報告顯示,一些跡象表明在2012到2013年間,Android將隨著遇到的問題,市場份額會出現大的變化。解決這些問題,對於谷歌如何維持Android生態系統的活力來說意義重大。同樣,獨立開發者也要意識到這些問題將給自己的商業計劃帶來困難。



1、Android的碎裂化問題


現如今,用戶手中的Android系統版本各異。相信你已經看到過有很多關於開發者如何為最低通用版本編碼的文章(現在可能是2.3版本了)。但是,不止在操作系統方面存在Android版本碎裂化這個問題。在SDK開發工具上,也沒有統一的標准。你可能要為六種尺寸的屏幕編碼,不同的按鈕、鍵盤,有的可能根本就沒有按鈕好吧,你可以在一個代碼分支上為所有的這些設備編碼(這種方案即笨拙又不容易實現),或者開發多個版本(聽起來就很糟糕)。當然,如果回報還不錯的話,這么做也未嘗不可,可事實上並非如此。


2、投資的回報


這似乎是既定的法則:Android應用的利潤一般都比iOS應用的利潤少。這可能是因為人們在買手機時更關注它的功能而不是應用的質量,但是這意味著開發者將獲得較少的利潤。如果開發者擁有的時間和資源有限,在需要選擇平台時,平台已經建立的基礎將變得不再重要,他們更關心的將會只是:「我能否賺到錢?」


3、克隆應用的數量


讓我們先假設你有一款優秀的應用,它能做一些與眾不同的工作,可能是能夠聯機到社交網路上、處理PIM數據,或者能提供一種新的游戲玩法。然後你有辦法讓你的應用從成千上萬個應用里脫穎而出。但是,接下來就會有數不清的開發者開發出克隆版本,從而拉低你的應用的價格,和你展開競爭。Android商店幾乎是一個無法無天的社會。如果不解決這一問題,讓開發者面對不公平的競爭,還有多少開發者願意在裡面做應用推廣呢?


4、選擇哪家商店銷售你的應用?


GooglePlay商店、亞馬遜的Android商店、BarnesandNoble』sNookApps有很多地方你可以選擇用來銷售你的應用。這是市場方面的碎裂化問題,而且,有時候它也會讓設備型號變得紛亂繁雜。這就意味著要建立更多的版本、協議等等,這些都會是令你頭痛的工作。與此相反的是,iOS和Windows手機就沒有這么多繁雜的工作要做。


像EA和Ubisoft這樣的公司或許可以應付這些問題,但是那些個人開發者是不可能把他們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應用商店的管理上的。有時候,電腦培訓http://www.kmbdqn.com/認為當平台已經不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時,開放和免費並不是做好的選擇。


㈥ 什麼是安卓原生態系統

原生android是指Google公司發布的最原始純凈的安卓系統,沒有經過手機廠商的任何修改。

Android一種基於Linux的自由及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主要使用於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由Google公司和開放手機聯盟領導及開發。

尚未有統一中文名稱,中國大陸地區較多人使用「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最初由Andy Rubin開發,主要支持手機。2005年8月由Google收購注資。

2007年11月,Google與84家硬體製造商、軟體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組建開放手機聯盟共同研發改良Android系統。隨後Google以Apache開源許可證的授權方式,發布了Android的源代碼。


(6)android生態擴展閱讀

Android本身是一個許可權分立的操作系統。在這類操作系統中,每個應用都以一個系統識別身份運行(Linux用戶ID與群組ID)。系統的各部分也分別使用各自獨立的識別方式。Linux就是這樣將應用與應用,應用與系統隔離開。

系統更多的安全功能通過許可權機制提供。許可權可以限制某個特定進程的特定操作,也可以限制每個URI許可權對特定數據段的訪問

Android安全架構的核心設計思想是,在默認設置下,所有應用都沒有許可權對其他應用、系統或用戶進行較大影響的操作。這其中包括讀寫用戶隱私數據(聯系人或電子郵件),讀寫其他應用文件,訪問網路或阻止設備待機等。

安裝應用時,在檢查程序簽名提及的許可權,且經過用戶確認後,軟體包安裝器會給予應用許可權。從用戶角度看,一款Android應用通常會要求如下的許可權:

撥打電話、發送簡訊或彩信、修改/刪除SD卡上的內容、讀取聯系人的信息、讀取日程信的息,寫入日程數據、讀取電話狀態或識別碼、精確的(基於GPS)地理位置、模糊的(基於網路獲取)地理位置、創建藍牙連接、對互聯網的完全訪問、查看網路狀態;

查看WiFi狀態、避免手機待機、修改系統全局設置、讀取同步設定、開機自啟動、重啟其他應用、終止運行中的應用、設定偏好應用、震動控制、拍攝圖片等。

㈦ 3.圍繞Android系統平台,google打造了哪些技術生態鏈,未來的技術熱點會是什

圍繞信息服務為核心谷歌生態鏈,未來的技術熱點會是可穿戴設備市場。
在近5年中,新谷歌的廣告收入占據了整個公司收入的接近90%。保證其廣告業務持續增長與高頻地為用戶提供高效的個性化信息服務密切相關。而要實現高效與個性化,可以總結為兩個關鍵點:一是貼近用戶,另一個是了解用戶。「貼近用戶」與端的滲透密切相關。谷歌最早以PC終端為切入點,再通過其上建立的包括瀏覽器,操作系統,提供谷歌的系列軟體服務。而隨著硬體終端往移動設備遷移,面對Facebook、亞馬遜等企業在終端入口布局的挑戰,逼迫其向服務鏈與製造鏈一體化方向發展。通過Chromebook筆記本,Pixel手機,GoogleHome智能音箱,Waymo無人駕駛汽車等終端的布局,進一步貼近用戶。
此外,在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增速放緩的行業大背景下,谷歌和蘋果都無一例外將目光投向了被業界稱為「下一個搖錢樹」的可穿戴設備市場。AndroidWear系統的首次發布更是將這一概念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除非有龐大的應用產業鏈條來支持可穿戴設備,否則消費者是不會花錢購買可穿戴設備的。顯然谷歌所創建的安卓系統生態鏈,讓投資者看到了希望。」

㈧ 圈子成敗,雷軍為何痛恨Android生態圈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這是常理。進入職場和商場之後,我們又知道了圈子決定你的人脈,異或者發展機遇。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以後,圈子同樣是如此,就拿iOS和Android的圈子來說何嘗不是如此,包括微軟的Windows Phone也是這樣。這樣的生態鏈孕育了多種結構的圈子。近日,雷軍斥安卓生態圈太貪婪:隱私越軌,惡意扣費。在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雷軍呼籲維護Android這個大家共同的家園。雷軍直接把矛頭指向開發者:曾用小米2S配原生的android系統,裝了最流行的100款應用,把手機放在桌上什麼都不用,12個小時之後就沒電了。雷軍認為,第三方應用過度消耗的不止電量,還有流量、運算能力、內存等資源,而過度消耗流量需要用戶買單,過度消耗運算能力、內存會造成死機。為何會造成這樣?雷軍作為一個製造商在痛斥開發者的時候,是不是也能從開發者的角度去想一想?製造商給開發者帶來了什麼?指責開發者的時候,是不是也需要自省?此外,雷軍還對Android陣營中的兩個問題痛恨不已。一是「隱私越軌」行為,比如獲取智能手機用戶的簡訊記錄、通話記錄、通訊錄,二是惡意扣費。有人說,登陸某社交網路客戶端,會彈出四個窗口,分別顯示「誰@了你,誰回復了你,誰私信了你,誰粉了你」,大部分應用為了提升日活躍度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長駐內存。還有一些應用會頻頻出廣告,導致桌面很亂,過度耗電、佔用內存、CPU資源,造成用戶體驗下降,還導致手機運行速度變慢、死機等現象。用戶隱私的竊取也非常嚴重,不法的APP運營商和開發者,採用重新封包的形式在APP中加入扣費插件,誘騙玩家下載運行。手機廠商認為,一個原因是因為谷歌不作為。谷歌為了追趕蘋果,對應用不加審核,造成應用良莠不齊;手機廠商也一樣,即使推出應用商店,首要任務是豐富應用數量,在與其他運營平台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甚至期望與應用廠商之間進行分成,再造硬體銷售的商業模式。有人把苗頭指向了應用供應商,認為他們貪婪。每個應用都在想自己的用戶是不是實時在線,能不能給用戶發信息,用戶能不能實時聯系自己,沒人關注是不是耗電,是不是耗流量,是不是會造成死機,運行緩慢,是不是損害整體用戶體驗。那麼為何出現這種境況?應用供應商需要生存,他們沒有手機製造商的硬體收入,也沒有平台商的模式收入,更多就是靠應用搭載的廣告收入,在這樣的背景下,只能不斷地釋放著吸引用戶的「干擾」。雷軍說:安卓作為開放平台,給應用的權力太大,每個人都在濫用這些權利,都在毀壞這個生態鏈。但是,移動互聯時代不僅僅是快魚吃慢魚,大魚吃小魚的時代,更是創新難以持續,創新更易遭受克隆的時代,因為各種應用轉換太快,而且空手套白狼的應用頗多,想沉澱的創業者或許根本沉澱不起,就倒下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指望他們自律無異於痴人說夢。那麼把責任推給谷歌可以嗎?原則是可以的,但是谷歌開放是一直不變的策略,也是叫板蘋果iOS的底蘊,指望谷歌收緊開源的監管也有點鞭長莫及,更主要的是,谷歌根本就不願意如此做。那麼還有一點就是手機製造商本身是否可以發揮一些能量?手機製造商是不是可以和內容供應商達成合作,相互之間釋放許可權和利潤,合理共擔產業鏈的責任,而不是把責任和過錯歸咎給內容供應商,好像手機製造商是一個受害者似的。要知道手機利潤的第一道關口是被製造商攫取的。而且內容應用的更迭更會刺激用戶升級換代,如果手機製造商把過錯都甩給內容商,顯然也不厚道。圈子混亂,吸金點少。是現在移動互聯網的亂象之一,不過在發展初期,經歷亂象也會沉澱一些東西,為未來的浴火重生奠定基礎。手機製造商應該增加更多的作為,並且主動濾除更多的惡意內容,給用戶不斷地凈化空間,長期下去,市場自然也會有更多的改觀。另外,就是給開發者多一些生存機會,扶持和幫助他們獲得更加合理的收益也是一種責任。

㈨ 平行視界——扭轉安卓平板的軟體生態,真正擺脫大號手機的隱喻

安卓平板的軟體生態發展一直都很慢,不像隔壁的水果,安卓幾乎沒有推出HD版的軟體,這讓它成為了一款大型手機。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我們需要等廠家慢慢適配。然而,直到它的出現,一切都變了。

平行視界,扭轉了安卓軟體的生態。華為M6是第一個適應這種技術的,它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右邊顯示下一層操作界面。

使用平行視界,鴻蒙系統已經適應了4000+款軟體,剛剛推出的MIUI13也適應了3000+款軟體,在國產軟體適配方面開始高於iPad。

日常使用中,平行視界的左右分屏讓操作更高效,使用更高效。中間的黑條還可以調節左右介面的大小。

點擊頂部的小橫條,左右兩邊不會有聯系,可以作為軟體雙開使用,可以做購物商品的比較,文章的比較等等。

平行視界使用時很有藝術感,因為它總是保持左選擇右彈出的模式,尤其是下一層出現的時候也會繼承這個模式。當左右互換時,一種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的藝術感開始呈現

在沒有平行視覺技術的iPad上,有些軟體沒有適配,只能垂直使用,有些有黑邊,使用起來不舒服。有了平行視界,體驗立刻上升一個等級。

這么好的平行視界有什麼缺點嗎?其實平行視界現階段也有很多缺點。例如,在通知欄中打開消息的軟體只能在單個屏幕上彈出。

QQ有平板界面,但不能用手機和平板同時登錄。因為本質上是手機版的QQ。

而且平行視界有些軟體也沒那麼好看,只能用橫屏,最重要的是,目前並不是每個軟體都支持雙開和大小調整。所以這項技術目前還不成熟。但它的方向是正確的,因為它為用戶提供了一個更好、更舒適的軟體生態系統,一個比HD版APP更舒適的軟體生態系統。沒有什麼比左邊選商品,右邊比價更有效率了。

當然,這項技術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目前三星和小新只支持很少的軟體平行視界。小米MIUI13直到發布才開始大量支持。但這項技術不僅僅屬於平板電腦,它還有其他應用場景:折疊屏手機。

華為移動應用引擎,可以在電腦上以平行視界的界面運行安卓軟體。

特別的,比如淘寶,甚至在ipad上做了平行視界展示。

有人認為這項技術是一種過渡,是一種應對界面,但我不這么認為,因為它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軟體,廠商不再需要將運行在電腦上的安卓軟體的界面單獨適配為折疊屏和平板。而且在很多軟體下,這種模式更加美觀高效。

而且因為是手機界面,平板上的小窗口也很舒服,屏幕可以輕松拆分,但是平板應用不行。在電腦上使用時,當程序形式縮小到一定程度時,只會出現一列。因此,這項技術可以使一個軟體直接適應四個平台,成本極低,幾乎不需要軟體供應商做任何事情。不要擔心平板軟體更新比手機軟體慢的問題。

我不敢想像這項技術未來會出現多少場景。只是覺得它的未來太廣闊了,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軟體去適應它,去擁抱這項技術。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軟體都適合這種模式,尤其是音樂軟體。可惜的是,互聯網是滯後的,當今的互聯網很少提到這項革命性的設計。但它的前瞻性,將會在未來5年不斷涌現。剩下的就是讓時間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熱點內容
判斷雲伺服器是否誠實的存放數據 發布:2025-05-20 12:11:07 瀏覽:375
c語言基礎書 發布:2025-05-20 12:11:00 瀏覽:779
java小數正則表達式 發布:2025-05-20 11:30:58 瀏覽:136
文件夾加密win7 發布:2025-05-20 11:27:46 瀏覽:837
壓縮文件設置密碼有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20 11:26:37 瀏覽:551
造夢西遊qq登錄如何修改密碼 發布:2025-05-20 11:18:36 瀏覽:382
淘寶緩存清理後還是大 發布:2025-05-20 11:15:39 瀏覽:149
ios雲存儲自動訂購 發布:2025-05-20 11:06:22 瀏覽:110
編程與數學 發布:2025-05-20 11:01:23 瀏覽:444
asp連接遠程資料庫 發布:2025-05-20 10:50:20 瀏覽: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