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卓系統 » 為什麼安卓不用蘋果芯

為什麼安卓不用蘋果芯

發布時間: 2023-03-08 13:01:23

㈠ 為什麼高通和蘋果A系晶元都是基於arm的晶元,性能差別卻這么大

嚴格地來說,高通驍龍和蘋果A系列晶元採用的是ARM的架構/指令集層級授權,而並非簡單地使用了ARM的IP核心。


這個級別的授權可以對ARM架構進行大幅度改造,甚至可以對ARM指令集進行擴展或縮減,蘋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使用ARMv7-A架構基礎上,擴展出了自己的蘋果swift架構。


那既然都是架構/指令集層級授權,為什麼高通驍龍和蘋果A系列晶元的性能差異那麼大?


其實單純從跑分的角度來看,驍龍的多核性能和A系列晶元不相上下。但蘋果採用的了「少核心,多性能」的策略,不計成本地增大核心面積和效率,用來換取功耗和性能。


不僅如此,蘋果設計的晶元在流水線效率、通道、帶寬和L2/L3上從不吝嗇,目的就是為了把單核的性能提高。



這樣的設計對於日常應用和 游戲 來說很占優勢,因為這些場景下CPU更多的是單核(或雙核)工作。


另外一個讓我們覺得A系列晶元性能更好的原因是iOS對於蘋果晶元的優化,正是因為蘋果不僅有自研晶元的能力,更是在操作系統上形成了閉環,使得iOS配+蘋果晶元的體驗要超過安卓+高通晶元。


從底層一點的技術上來看,由於安卓採用的java虛擬機導致了安卓系統對資源的佔用要比蘋果iOS要多,一直以來就使得安卓手機在體驗上沒有蘋果手機流暢。


不過這兩年隨著晶元性能和內存容量的不斷提高,安卓手機的體驗已經越來越接近蘋果手機。而驍龍的GPU性能要比A系列晶元更勝一籌,所以兩者的差距事實上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巨大。


題主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偽問題。

單從處理器角度而言,高通的高端處理器(8XX系列)和蘋果A系列處理器綜合比較,性能差不多。

下面是我在網上找的驍龍835和A10的性能評測數據

在單核性能方面蘋果占優 ,主要是因為蘋果A10單核面積要比驍龍大,集成的晶體管數量占優。

蘋果A10是四核心,驍龍是8核心(最新的蘋果A11是六核心)。在多核性能對比中, 驍龍占優 。實際上,我們應用程序大部分場景下都是單核運行,所以蘋果的A10在用戶實際體驗中還是占優的。

GPU部分驍龍占優。

綜合比較而言,驍龍還稍稍有點優勢。


但為什麼,我們實際體驗中,蘋果手機比安卓手機要明顯流暢呢?這其實和操作系統架構有很大關系。



谷歌的Android系統,是以linux為核心,在此基礎上增加了Java虛擬機,所有的應用實際上是在這個虛擬機上運行的。這保證了應用程序的跨平台性。同時使用JAVA語言作為開發語言的程序員是全球數量最多的。谷歌也充分利用了這部分資源,使Android平台迅速聚集了最多開發者為其開發應用。

問題也就出在這個Java虛擬機,了解java虛擬機的朋友們都知道。虛擬機的好處是,程序員在開發程序的過程中,程序員不必關心內存資源回收的問題,虛擬機的內存回收機制會幫你處理這些問題,這樣極大的減輕了程序員的開發負擔。但缺點也同時存在,那就是虛擬機再運行過程中,佔用系統資源很大。

這也就是為什麼安卓旗艦手機內存比蘋果手機內存大,但運行效果遠不如蘋果手機的主要原因。

蘋果IOS系統是在其私有的UNIX基礎上演變過來的,它不存在虛擬機機制,同時ios是一個閉源系統,蘋果對其硬體和ios系統做了大量的優化和適配。保證了IOS應用高效的運行。而Android系統是一個開源系統,系統版本碎片化,導致硬體和軟體都有很多兼容性問題,最終使得運行效率降低。

所以,典型的以三星為代表,就用堆硬體來解決android的運行效率問題。

長此以往,使人們認為,安卓手機性能不如蘋果手機,進而認為高通不如蘋果A處理器。


對了,多說一下,蘋果IOS系統響應優先順序中,屏幕響應為最高級別。這也是人們認為蘋果運行快的一個原因。

題主說的沒錯,高通驍龍系列晶元和蘋果A系列晶元都是用的ARM的指令集,但由於設計思路的不同,兩者的CPU性能有著天壤之別。

我們知道,蘋果是第一個用上64位處理器的手機廠商,為了發掘最強大的性能,蘋果把自己的CPU做的非常強悍。於是,在當年令人無法想像的A7處理器就誕生了。

A7 Cyclone是一個很寬的架構,每個時鍾周期最多可以同時解碼、發射、執行、收回6個指令/微操作,作為比較,上一代的A6 Swift則最多不超過3個。另一方面,A7的重排序緩沖達到了驚人的192,是上代的四倍多,同時巧合的是正好與Intel Haswell架構一樣。分支預測錯誤懲罰也增加了,但幅度不大,而且又正好與Intel Sandy Bridge及其後的架構在同樣范圍內。也就是說,A7的規模幾乎已經能和桌面版的core處理器相比較了。

這種情況下,A7展現出了巨大的單核性能提升,高通方面直到驍龍652處理器發布才能夠與之相比。

高通驍龍處理器一直以來都是魔改ARM公版架構,公版架構的規模相當小,同主頻的時候公版架構性能只有蘋果A系列的一半。因此高通處理器的單核性能相對較弱,但較小規模的架構可以堆更多的核心,因此,高通處理器的多核心性能還是不錯的。我們能夠看到,驍龍845的單核性能依然不如A9,但多核性能已經接近A11了。

說起來很諷刺,雖然高通扼著中國絕大多數手機廠商的命門,但是單從利潤上來講,高通卻不及蘋果...

其實 iPhone的利潤高出我們的想像 。現在的蘋果公司,是打算不賣晶元的,他們主要賣手機,要知道,IOS性能吊打安卓可是一個重要的賣點,在高利潤的支持下,蘋果有能力做 高性能高成本大晶元面積大核心晶元 ,並且還可以很快收回成本。


反觀高通,核心技術和商品都是晶元,這種情況下晶元業務收益最大化才是關鍵。那麼同樣大的晶圓,怎麼能實現做出更多的晶元和更少的廢品率呢?那就只能 晶元面積盡量小,核心架構盡量接近公版。


當然另一層原因,就是高通現在也是吃「老本」, 沒有,或者說不需要一個能與蘋果比肩的CPU架構研發團隊。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經過代代開發, ARM公版完善程度已經非常高了,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有相當高的實力,巨量的金錢,才可能砸出一個比公版更好的架構,既然高通已經做到了晶元老大地位,就沒必要再砸大錢研究新架構。

反正對於高通來說,在安卓晶元領域,他的地位有目共睹,更何況他還有我們國內這個對他不離不棄的巨大市場做保障呢。


而蘋果呢,自家有設計能力,也有從工廠到提供商、工程團隊、消費者的完備體系,簡單說就是任性,反正不管投入多少,都能收回來,那麼,就放手干吧~

高通和蘋果均使用ARM公司的ARM架構,為何性能差距這么大?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何蘋果處理器要遠遠領先其他廠家呢。

設計能力

ARM公司已經將基礎框架搭建完成,如何進一步設計則看各家公司的研發實力。

所有的一切,同蘋果高額的利潤模式同樣密不可分。

大核設計

蘋果處理器晶元面積較大,並且沒有集成基帶晶元,節省了一定空間。

系統原因

一個使用安卓系統,一個使用iOS系統。

還有那些情況,能夠造成蘋果處理器要遠遠優於高通?

文/小伊評 科技

關於SOC架構設計是一個非常深奧的學問,其中包括譬如匯流排帶寬,緩存,晶體管數量,結構等等,這些東西很深奧,就算是我也只是略懂皮毛,所以本文我們不探討這些深奧的東西,我們從其他幾個方面來說明一下蘋果A系列處理器為什麼這么厲害,我直接來羅列幾個因素,大家一看就知道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為什麼強悍了。

01 堅持自研架構

放眼目前的手機市場,能夠有能力生產高端移動SOC的一共就只有五個,分別是蘋果,高通,華為海思,聯發科以及三星。

在這五家企業中,目前只有蘋果的A 系列處理器在CPU方面還在堅持使用自家研發的微架構,而其他幾家包括高通和三星在內目前基本上都已經放棄了自主研發架構轉而採用ARM公版的Cortex架構,譬如驍龍865這一次就用上了CortexA77的核心。

另外筆者還要再說一句,其實在安卓陣營當中,除了三星的貓鼬架構算是名副其實的自研架構之外(表現很差勁,早早就被放棄了),高通的Kryo架構其實就是對Cortex魔改,至於華為和聯發科則是一開始就是用的公版的Cortex微架構。

並且在架構執行效率方面,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一直是公認強於ARM的公版架構的,ARM直到最新發布的A78/X1之後才在核心執行效率方面勉強追上了蘋果的腳步。

可以這么說,強大的核心架構是保證蘋果A系列處理器性能的基石。

02 強悍的人才儲備

Jim Keller曾經任職過諸多頂級的半導體公司,譬如英特爾,AMD,蘋果等等,他曾經帶領團隊設計出了大名鼎鼎的K7系列,把AMD從破產邊緣拉回來,然後做了K8系列,在消費市場把英特爾打的抬不起頭來。 而最近被很多PC發燒友津津樂道的AMD Ryzen系列的Zen架構其實也是出自Jim Keller之手 ,就是這樣的靈魂級的人物被蘋果挖過來設計了蘋果的A4和A5處理器,為蘋果A系列晶元夯實了基礎。

而且蘋果晶元的核心團隊還遠不止如此,包括著名計算機領域領軍人物Yale Patt(計算機系統概論的作者),Tse-Yu Yeh等等,這些無一例外都是晶元設計領域的頂尖選手。

在擁有全世界頂級的人才支持的情況下,蘋果A系列處理器擁有強悍的性能余額就不足為奇了。

03 無需內置基帶

蘋果A系列處理器之所以能夠擁有遠超其他SOC的強大性能,除了在技術層面有領先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放棄了內置基帶,歷代的蘋果A系列處理器都是採用了外掛基帶的形式,既然不需要內置基帶,那麼在其他條件基本相近的前提下,蘋果A系列處理器就可以把更多的資源留給CPU以及GPU,畢竟一款SOC性能的強弱和晶體管數量是成正比的。


蘋果之所以無法內置基帶,和他在通信領域經驗缺失是有一定的關系的,畢竟通信領域的入門門檻是很高的,可不是砸錢就能短時間堆出來的。
而反觀其他幾家半導體設計企業,旗下的SOC全部都內置了基帶晶元,華為甚至還是第一個將5G基帶集成在SOC中的企業,這些企業無一例外都是在通信行業有一定沉澱的。

也就是說,蘋果A系列處理器的集成度其實是不如高通,華為的,這可能是蘋果A系列處理器在性能方面大放異彩的核心原因。

蘋果A系列晶元性能強於高通晶元,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蘋果A系列晶元沒有集成基帶,只由CPU和GPU兩個部分組成,甚至連WiFi晶元也沒有。因此在相同的體積和工藝製程下,蘋果A系晶元CPU的面積更大,上面可以集成的晶體管數量也就越多。

而高通本來是通信行業的,和手機處理器比起來,基帶晶元才是它最拿手的地方。所以高通晶元一個主要特色就是將基帶晶元也集成到了處理器當中。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基帶晶元也和CPU、GPU一樣使用最先進的工藝製程,從而減少功耗,降低發熱量。但是手機晶元的體積那麼小,高通處理器再繼承了基帶、WiFi等模塊之後,留給CPU、GPU的空間就比較小了。因此同一時期的高通晶元在性能上是不如蘋果A系晶元的。

但是手機不是 游戲 機,決定手機使用體驗的除了性能之外還有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基帶的信號和功耗。高通擁有自己的基帶技術,基帶與處理器之間的兼容性更好,因此網路信號質量更佳,且功耗比較低,手機發熱量小。更重要的是,由於集成了基帶,其它手機廠商購買了高通處理器之後,就相當於得到了一套完整的移動平台解決方案,基帶、WiFi、藍牙之類的都包括進去了。

相對的,蘋果A系處理器由於沒有基帶晶元,只能尋求第三方的外掛基帶。而使用外掛基帶就存在與處理器的兼容性問題,而且功耗比較高,手機發熱量大。比如iPhone XS Max使用的英特爾基帶就是基於14nm的,而同期高通晶元集成的基帶只有7nm,兩者的功耗就差了許多。更早的iPhone X由於CPU和基帶的功耗都比較高,一玩 游戲 就發熱卡頓。

比較下來,蘋果A系處理器的性能好,但是信號質量稍弱一些。而通驍龍處理器的性能不如蘋果,但信號質量更好。所以一般對手機性能要求比較高的用戶會選擇蘋果手機,但如果對信號網路質量比較高的用戶則會選擇高通手機。

高通驍龍和蘋果A系晶元性能差別大,原因主要是,蘋果是購買ARM的指令集授權,自行開發微架構,高通驍龍是購買ARM的IP核授權(省了開發微架構),然後魔改一下(其實往往是增加或減少緩存,優化內存控制器等),性能會比公版內核強一些,也就是一些而已,比不上能獨立開發微架構的。


打個簡單的比方,同樣是做麻辣小龍蝦,蘋果是自製調料、自購食材、自己烹制。

由於是自製調料,需要什麼味道,自己配就是了;也因為是自購食材,想要哪兒的小龍蝦,下單就是了。簡單說,菜的味道可以自己做主,自由發揮空間最大。

高通是購買現成麻小調味包,小龍蝦也由ARM提供,調料和食材沒得選(只能接受ARM標准化產品),回家倒鍋里一煮,想味道重一點,少加小龍蝦,想味道淡一點,多加小龍蝦,麻辣的味道,他是沒法調制的,發揮的空間沒有蘋果那麼大。

公版內核?相當於買現成全套已經煮熟的小龍蝦,放鍋里加熱後食用,完全沒有自由發揮空間。

所以,看一家晶元設計公司能力的大小,能否獨立設計微架構是一個重要指標。 像桌面CPU領域,英特爾和AMD是能獨立設計微架構的,所以桌面CPU領域成為兩家的後花園。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自己設計微架構,對團隊的設計能力要求非常高,尤其團隊帶頭人,往往能決定晶元的競爭力。


後來,吉姆又從AMD離開,進了馬斯克的特斯拉,幹了一陣(在一家公司呆的時間平均不超過3年),又去了英特爾,直到現在離職。


最後總結一下:優秀的設計師帶來好的微架構,好的微架構帶來性能超猛的晶元。晶元業的規則就是這么簡單,而且直白。

如果從晶元的角度來說,高通和蘋果的產品不完全基於ARM,不過,總體的印象來說,蘋果的A系列晶元確實會好過高通。下邊先列舉幾個整體性的原因,後邊說一些關於CPU的內容。

1、時間差。

高通的旗艦晶元大多出現在年初,而蘋果的產品是在秋天,兩款晶元之間是有著半年多的時間差。比如高通驍龍845表現非常不錯,結果到了秋天,蘋果弄出來一個A12。第二年高通的855出來了,但是產品上市,鋪貨,七七八八的事情處理完成,855這樣的晶元大范圍輸送到用戶手裡可能要到年中,然而蘋果下一代又要快來了。

一般來說事情有個先後,而年份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整體概念和劃分依據,即使兩方的設計能力相當,並且都意圖設計最好的晶元,但這種時間上的差就會造成晚出來的那個會有更好的表現,也更容易使用最新的一些技術。另外,蘋果的運營效率不得不佩服,A系列晶元可以瞬間觸及用戶,技術的傳到也會帶來技術感知上的時間差。

2、產品擋位。

晶元的表現是一個綜合的概念,也要通過產品來實現。由於蘋果品牌和價格上的優勢,產品屬於高端的原因,蘋果手機的整體定位傾向於市場上最好的那類,如果產品表現好,也會去部分帶動晶元的表現。

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在價格,依託iPhone高端上比較大的銷量,蘋果可以在晶元上大量投入,可以把高性能的晶元更好的賣出去。這種更為良性的循環可以推動蘋果設計出更好的晶元。安卓這邊由於產品擋位鋪的比較大,中低端的產品不再少數,其中一些晶元並沒有使用那麼先進的技術,而國內一些性價比的機型在突出性能的同時,在整體素質方面也會多少有些不足,這些在產品端的不足會對晶元的表現帶來不利的影響,甚至可能不能發揮晶元性能的極致。當然,這里說的不光光是跑分,晶元是一個非常綜合的東西。

3、不同的平台。

這個方面其實很好理解了,也就是經常提到的優化問題。

喬布斯提到一個類似這樣的觀點,好的軟體公司都要有自己的硬體。軟體是我們接觸最直接的部分,系統相應, 游戲 表現等都是軟體的圖像帶來的直接反饋。蘋果的A系列晶元是為IOS專門定製,整體表現會占優勢。反過來說,IOS就像是一個優化器,可以把A系列的性能更好的展現出來。

手機畢竟是多功能集成的產品,IOS的規則可以更好的實現資源調度。最常見的例子:安卓的後台問題直到現在還是會多多少少拖累整機的表現。

總體上來說,由於時間差,產品定位,不同平台的問題,蘋果和高通的晶元在最終表現上確實會有差距。

不過從目前的表現來看,兩者之間的差距其實並沒那樣巨大,一則是晶元技術的發展,另外一個原因在於手機這個品類的成熟。當中檔產品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需求的時候,高端晶元差距的感知也會變少。

問題中提到了ARM,這里簡要說幾個關於CPU的部分,也應該是熟知的部分了。

1、指令集

提到ARM,最直接的關聯是指令集。ARM定了很多規范,不過蘋果和高通如何使用這些規范則是另外一回事兒。而規范的使用和規范的制定存在相互影響,很難說蘋果的晶元就是完完全全的按照ARM的規范來,也有可能是蘋果和高通在一些地方用的好進而影響規范的制定。總之,ARM作為晶元行業中重要的一員,但並不是說萬物就基於ARM。另外,現在手機晶元集成的功能很多,ARM也並不能完全覆蓋,比如常說的人工智慧晶元,GPU,ISP,網路模塊等。

2、架構

蘋果和高通的晶元架構差別,比如A12,六核心,兩個Vorex核心,四個tempest核心。

高通驍龍855,八核心,一個prime核心,三個performance核心,四個efficiency核心。兩者在緩存,內存控制,調度極致方面肯定有很多不同。不過究竟哪個好還是會回到前邊的內容,最終的產品和平台如何使用。另外,在宣傳策略上也會有差異,蘋果經常是丟出一句,非常強,參考對象變成了英特爾。而高通這邊,除了和蘋果晶元競爭,還要面對華為,三星等晶元的競爭,總體思路上也會有一些變化。

以上還只是CPU這一個部分,整個晶元的架構和最終表現的差異最終會更大。總體來說,把蘋果和高通的晶元直接對比很難說的清楚。

㈡ 為什麼蘋果主板上晶元多,安卓主板上晶元少

安卓集成度高
比如安卓的CPU包括基帶
蘋果是有獨立的基帶CPU加碼片

集成度高的優點也很多比如大大減少元件數量及更好的可靠性也省錢……
但缺點也不是沒有,最討厭的就是若其中一個功能壞了,那麼就只能更換整個晶元

㈢ 為什麼部分Android用戶不喜歡用iOS系統

為什麼部分Android用戶不喜歡用iOS系統?

其實,對於用戶來說,它們兩者之間各有千秋,習慣成自然。為什麼安卓部分用戶不喜歡用蘋果的ios系統,第一蘋果手機充電速度慢,配置的電池容量太刻薄,續航里程短,比起安卓陣營的快充蘋果的18w也配叫快充嗎?在充電在一塊安卓就算是爬也比蘋果跑得快;

第二在屏幕的選擇上安卓可以說是各種各樣的,有水滴屏、打孔屏、全面屏、折疊屏,而蘋果只有劉海屏,相當丑;第三在系統上安卓系統相較於ios系統來說更為開放,給了用戶更多的自我定製;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游戲 數據的不互通,好不容易上個王者榮耀,怎麼能說換就換呢?蘋果系統又讓我從青銅走起。

再者,蘋果手機一直被吐槽的信號問題,同一條件下英特爾基帶的蘋果信號卻不如安卓;

不過,安卓無法超越蘋果的原因,

一、ios生態系統是蘋果自主研發的一款操作系統,系統運行流暢,安全性強,用過蘋果手機的幾乎都有這種感受,蘋果對於用戶的體驗和系統安全方面非常用心;這就導致了用戶一旦使用iPhone就很難適應安卓操作系統。

二、蘋果具有強大的CPU,蘋果A系列處理器號稱單核性能最強大的處理器,從iphone4開始,每一代的處理器都遙遙領先於同期的安卓陣營,蘋果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64位的A7處理器,而高通則在2015年才推出第一代64位處理器驍龍820;2019年A13仿生晶元跑分成績出爐後,使得安卓陣營集體淪陷,今年蘋果又推出A14的5納米處理器。

這個問題說白了就是不喜歡使用iphone,對於習慣了Android系統的用戶,在使用蘋果手機時確實會感到很多的不便之處。下面咱們來聊聊這些事,分享下我的看法。

iOS系統

在全世界的手機中也只有iphone使用,地球人都知道它是蘋果自研的系統,且還是封閉的。在此基礎上蘋果也打造了iphone生態圈,通俗地說建立矩陣,網住用戶。這點華為也是,如它的手機與電腦及其它設備協同辦公、暢連通話。

無可否認,iOS在蘋果手機上的表現極為出色,順滑、流暢,特別跟手。

但它的封閉性也限制了用戶下載APP選擇,可玩性餘地很小。

上圖:剛剛發布的iOS14

Android

開放的手機操作系統,各手機廠商在安卓的基礎架構上可進行自有想法和特色的優化,因此雖說都是安卓系統,但優化後的手機也是各有特色,百花齊放,展現各自的亮點。

同樣,安卓手機的app可隨意下載,不管是商店上還是網頁上,喜歡的APP可自行下載,玩法多樣,海量的軟體可供下載,所以大家比較喜歡。

對於蘋果手機而言,其實它的賣點就是iOS系統, 這個除去蘋果手機與一般安卓手機無異。另外,蘋果手機這幾年的開發與國內廠商的步伐拉大、滯後了。如國內的5G手機都打到千元級了,蘋果手機的5G版還未上市。

其它的不足之處也不少:信號不好、電池小,快充適配器目前上市最大的也就是18W(國內下半年估計要出100W的快充了),不能雙開,不支持NFC、紅外遙控,屏幕指紋解鎖等等。雖說蘋果缺點不少,但是iphone手機也是極少人喜歡炫富的玩具。

話說回來,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不是嗎?

歡迎留言交流。

為什麼部分Android用戶不喜歡用iOS系統?

題主問題的核心是為什麼部分的安卓用戶不喜歡用ios系統?我的朋友一直使用蘋果手機,在最近更換了安卓手機之後,表示太好用了,甚至有點回不去的感覺。實際我們都知道ios系統雖然流暢度很高,但是他採用封閉的方案,所以導致了很多功能的缺失。就像是微信,QQ雙開這些,我們可以用安卓手機同時使用兩個微信,兩個QQ。但是這些是蘋果做不到的,之前安卓系統使用 一段時間就會卡頓,而ios系統確實流暢度可以保持更久的時間,所以人們都會去選擇。不過隨著安卓系統最近兩年的更新和優化,確實速度已經很快了,而且從功能性和可玩性來看確實相比ios也要強很多,所以我覺得安卓用戶不喜歡ios系統確實也是正常的。


為什麼安卓用戶不喜歡用ios系統的原因,我覺得可以分為以下幾點來說。

因為首先我們要明白安卓系統和ios各自的特色和優勢。就拿按照系統來說,之前他存在卡頓的問題,我們不可否認。但是現在呢?卡頓基本上已經消失,而且一款旗艦使用3年左右的時間已經是很常見了,關鍵是系統優化方面,確實各個廠商都做的很好。包括功能性和一些創新方面,安卓確實做的更好,這是我們不可否認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就像我現在使用的vivoX60系列手機,他使用的是基於安卓設定的Origin OS,實際我們單純來看這款手機的系統就會明白,現在的安卓已經今非昔比了。他在圖標方面的設計個性化十足,華容網格的方案確實讓我們眼前一亮,另外圖標的顯示效果我們也可以自己去調整,相對於蘋果來一直 以來的矩形圖標設計來說,確實更有吸引力。




另外在流暢度方面。我們實際可以感受到安卓系統這兩年的變化,因為他們的提升不僅僅是流暢度,而且還有過渡動畫更加自然,穩定性也更高。而vivo的Origin OS也算是一個代表,因為他確實有針對過渡動畫和流暢度方面做出來了提升,比如他提升了觸控率,讓我們在點開APP的時候,直接就打開了,實際有些類似於蘋果,把等待的時間留給了頁面打開的初始狀態,這樣在我們的視覺體驗中就會感覺到很自然。

另外這款系統還有加入了內存融合的功能。就像我用的vivoX60,雖然這是8G運行內存,但是系統加入的內存融合功能進一步提升了運行內存的利用率,直接讓這款手機的運行內存來到了11G,從而可以運行更多的程序也不卡頓。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功能性方面,我們可以發現安卓手機在系統方面的表現更加全面。就像當初的超級夜景優化演算法,這個實際就是安卓手機的獨特之處,而蘋果也有進行了模仿。另外包括在設計方面,安卓手機的設計確實相對於蘋果要漂亮很多,就像vivoX60使用的2.98mm打孔方案,相對於劉海的設計,確實看起來更加舒服,而且也不佔用屏幕很大的空間,包括刷新率方面,確實讓手機整體的幀率有了一個質的提升。包括安卓手機早就有的微信,QQ包括很多應用分身的功能,確實到現在為止蘋果也沒有普及。




再次拿我的vivoX60舉例來說,他加入的vivo微雲台架構鏡頭,防抖效果出色。包括這次他在辦公方面的優化,手機直接支持42種文件格式,以及包括傳輸方面,在線列印的功能和很多列印機品牌合作,確實讓我們在使用手機辦公的時候體驗更加舒服。

包括這兩年我們也可以看到安卓手機的快充能力,目前最快的也是vivo旗下的iQOO系列的120W,包括音質方面也有追上了蘋果,快閃記憶體和內存規格的提升,這些都從側面輔助提升手機的流暢度。



諸如此類的功能很多,我們這里就不在一一贅述了。關鍵在於系統體驗方面,沒有了當初的卡頓之後,人們最在乎的就變成了手機功能性方面的一些優缺點了。

蘋果ios系統方面的特色和優勢在於哪裡?因為我們確實不能說ios系統沒有優點,畢竟很多人喜歡肯定是有自己特色的。比如就拿流暢度來說,ios系統確實在後期也會更加流暢和自然,但是除此之外,我覺得他在其他方面的優勢很小。

因為本身使用ios系統的品牌只有一個,不像是安卓手機廠商這么多,每個廠商都在研發屬於自己的特色,而且很多手機也都是針對其他品牌的缺點而優化和提升的,所以這樣的競爭之下,帶來的就是更好的體驗和更加完善的服務。

而ios只有蘋果一個品牌在使用,雖然流暢度和性能不錯,但是很多功能,確實是本身就沒有搭載的,所以對於習慣了ios系統的用戶來說,蘋果現在依然是有優勢的。不過對於安卓用戶來說,蘋果的缺點不能雙開,沒有快充,信號不穩定,續航一般,這些確實都會讓他們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反而是這些又有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這也是很多人不喜歡或者是接受不了蘋果ios系統的原因。


總結:

同樣的手機不同的系統平台和不同的優化,確實就會導致體驗的差別。而蘋果和ios也不例外,對於蘋果用戶來說,他們確實已經習慣了蘋果的一些缺點。但是對於安卓用戶來說,他們之前擔心的系統卡頓問題不存在了,加上配置方面這兩年提升很大,人們自然是更加願意去選擇的。所以不喜歡ios系統,我覺得也很正常。


回答完畢

ios系統是蘋果手機的操作系統,以流暢、安全、高效聞名,以ios系統為核心的蘋果生態圈更是讓消費者用了就回不去。部分安卓用戶不喜歡ios系統,很有可能是沒有真正用戶蘋果手機,因為大部分iPhone用戶都是沖著系統去的。

ios系統的優勢

ios系統在流暢性上要超過安卓,這點毋庸置疑。雖然安卓手機早已經告別了刷機時代,但由於安卓採用虛擬機的運行機制,在根本上還是不如ios系統,哪怕谷歌已經開始推送安卓11測試版。安卓的流暢更多的是建立在硬體基礎上,通過瘋狂堆料提高手機運行速度,相比之下蘋果手機堪稱「天生流暢」。

蘋果還有一大特點:動畫+系統優先順序+屏幕采樣率

為什麼安卓手機已經這么快了,和iPhone相比還是顯得有些生硬?這里就不得不表揚一下蘋果的做法了。由於ios系統採用非線性動畫,加上ios對手機屏幕具有優先順序響應,因此蘋果手機的流暢達到了絲滑級別。另外,iPhone X以後蘋果手機就達到了120Hz的屏幕采樣率,更加跟手。

ios優先響應層級:Touch--Media--Service--Core架構。

另外,ios系統是一個封閉的操作系統,在安全性上不是安卓能比的。相信很多人應該都聽過這個新聞:美國中情局想要破解一名恐怖分子的iPhone密碼,卻怎麼也解不開,最後尋求蘋果公司的幫助遭到拒絕,由此可見蘋果對用戶隱私的重視。

ios系統的缺點

當然,ios系統也有缺點,最主要還是太過封閉了,很多人不適應。比如安卓手機可以隨意更換主題、圖標,而蘋果手機不可以,始終是萬年不變的ios風格。安卓手機可以隨便在網路上下載軟體,並且有很多破解版 游戲 ,蘋果不可以。

ios系統也有很多不那麼人性化的設計,比如更新系統必須使用熱點或者wifi等等……說實話ios真的很多逼死人的地方,不如安卓方便是真的,限制太多了。

雖然說蘋果可以越獄,但越獄了就不是原滋原味的蘋果了,喜歡折騰手機的還是建議購買安卓。

這個問題就像是在問,為什麼有人要選擇組裝機電腦,而不是選擇品牌電腦一樣。Android先天的開放性是它迅速崛起的關鍵因素,正好智能手機蓬勃發展,二者結合的天衣無縫,很快在手機OS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很多安卓用戶選擇Android系統的原因就是喜歡折騰刷機,隨便安裝各種app,嘗試不同的玩法,體會其中的樂趣。相反,蘋果os你除了使用,似乎別的都別想了。

就像我文章開頭提到的電腦的比喻一樣。品牌電腦固然有他的優勢,各方面應該有保障,無論價位、穩定性、兼容性等等,對普通用戶足夠用了。但愛好電腦的人卻不以為然,總能找到其中的不足,自己會精心挑選各個部件和品牌,不用說CPU、主板、內存、硬碟、顯卡等等,甚至事無巨細,一個滑鼠鍵盤、一個機箱、一塊滑鼠墊都能有選擇的餘地,這才是真正的「我的電腦「,而不是「此電腦」。無論何時,人們總是喜歡控制權,自己能掌控的事情為什麼要交給別人呢?

實事求是的說,蘋果粉也很多,而且也很自豪,比較想當初蘋果手機代表著身份和品味,很多人能以擁有蘋果手機為驕傲。同事給上大學的孩子買了蘋果手機、蘋果筆記本,就差蘋果牌鋼筆了。開玩笑的。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市場的不斷擴大,安卓手機陣營迅速崛起,高端的安卓機也頻頻沖擊了我們的眼球,蘋果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高端產品了。

但電子產品的一個特點就是使用習慣綁定性,習慣了使用什麼,再換一個馬上就感覺不順手了。不信你換個輸入法試試。所以,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吧!

1、信號

眾所周知iPhone手機的信號基帶是外掛的不是自家的,在同一環境下安卓信號滿格iPhone可能就直接沒有信號,比如電梯里。

2、價格

iPhone每次發新機價格不會低於5500,普遍消費者認為價格過高,花這價錢買個手機沒必要

3、充電

iPhone萬年5V1A是大家經常吐槽的點了,隔壁安卓機都商用65W了,iPhone才上18W,而且還要單獨購買充電頭,相同容量下15分鍾安卓機能充50%,而iPhone可能只能充10%—20%

4、電池

俗話說,iPhone用心做系統,用腳做電池,最近這兩年好像都上3000毫安,而安卓早就4000毫安、4500毫安,你說充電慢就算了續航還差。

5、系統可玩性

iOS系統是封閉的只用在自家產品上,生態完整,但軟體的上架需要蘋果的嚴格審核,下載途徑單一;而安卓不同,安卓是開放的,各式各樣的軟體應用盡有,比如 游戲 外掛、破解軟體、一些系統的個性化軟體等。

相機和屏幕我就不說了,雖然在Dxomark上評分最高的都是安卓機,但實際體驗我並不認為iPhone比安卓差;屏幕雖然沒有曲面屏,但顯示細膩,色彩鮮艷真實。

不習慣

因為iOS app很少[機智][機智]

IOS系統的如同蘋果負責收費和管理的高速公路,安卓就相當於城市道路了。由於前期對應用的審核和後期的管理,IOS的封閉對其流暢運行是至關重要的。雖然後台管理及其他方面IOS系統比安卓系統有一定的先天性優勢,但一旦其開源或者任由用戶從其他來源安裝應用,估計也會被一堆未經審核的流氓應用拖得越用越卡的。


我就不太喜歡手機上的IOS系統,大概有幾個原因:

前幾年各種考試,有很多學習的課件,在安卓手機上直接考在文件夾裡面,很方便管理和查看,在等車坐車時可能學習,操作起來方便省事。但這個要在IOS系統手機上就是相對麻煩的一件事。試了很多盤,直接放棄了。

有一些行業應用,一般是先出安卓版再出IOS版的,比如是個人所得稅、電子稅務局這樣一些應用,因為安卓系統類的應用他們上架直接發布在他們的官網上就行了,而IOS系統上架還要去蘋果公司去申請和審核。這些應用我們需要早一些體驗和向同事們介紹,甚至要簡單的培訓,晚了可不行。

我覺得安卓的開放式系統是其和IOS競爭最大的武器,雖然帶來了一定混亂,但對於喜歡折騰的人來說還是值得的。

還有就是可供選擇性要強一些,如果用IOS系統,當然只能選那一兩款Iphone手機了,而用安卓的話,就算全選各品牌的旗艦機,也是不少的。

最後是價格,Iphone的價格在那裡擺著的,最便宜的都要比國產(不包括死貴的某品牌)旗艦貴。

有人說蘋果就是IOS的優勢,其實不然,他們的A系統晶元的性能也是相當強大的,還有其做工也是比較考究的。應該說是軟硬體都嚴苛的要求才達到IPhone現在的體驗。

順帶吐槽一下安卓的「設置」功能,各品牌不知道為什麼喜歡大改這一塊,導致換個品牌的手機,設置某些功能的時候要來回翻好久,這一點搞差異化的必要性應該是沒有的,但廠家們還是閑不住,該改的要改,不該改的也改了。

嗨!大家好,我是瀟灑一哥。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部分安卓用戶為什麼不喜歡蘋果系統。

我分析了有以下幾點

1: 用習慣了安卓系統,有依賴情節,突然換蘋果系統會感動陌生不易上手。

2: 蘋果以前都沒出過雙卡雙待的手機,對這方面有需要的安卓用戶不會去購買蘋果手機,沒有體驗過它的系統和生態更談不上喜歡。

3: 蘋果產品都很貴,對於工薪族來說花半個月或者一個月的工資去購買一個蘋果的產品他會寧願選擇便宜點安卓手機。

4: 好多小夥伴都有愛國情懷,抵制美國貨,就像美國打壓華為一樣,所以也不會去購買蘋果的產品,更不會喜歡它的系統和生態。

個人觀點,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㈣ 為什麼會有人說,把蘋果晶元安到安卓系統上蘋果晶元就廢了二者有關系嗎!

蘋果系統是封閉的,目前都沒授權給其他廠商。系統與硬體晶元有關聯,但不致於損壞晶元,至多不能正常運行

㈤ 安卓在處理器上面為何比不過蘋果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安卓在處理器上面一直以來都是比不過蘋果的,這是因為兩款手機研發的廠家不同。而且蘋果的處理器都是單獨定製的,採取的是A14處理器,5nm工藝的製成,但是安卓手機的處理器都是統一製作的。

三、結語

但是大部分人有這樣一個心理,寧願花上萬塊錢買蘋果,不願花上萬塊錢買安卓,這是因為在他們的心裡有這樣一桿秤,秤的那頭主要是偏向於蘋果手機。不過蘋果手機出現的問題也比較多,像蘋果13出現的粉屏,甚至是綠屏以及卡頓,無緣無故的故障等問題,所以蘋果手機也應該查一查質量方面的問題了,不管怎樣這兩款手機各有各的好處,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前去購買。

熱點內容
配置中心應急流程有哪些 發布:2025-05-15 02:37:31 瀏覽:668
php宏定義 發布:2025-05-15 02:32:54 瀏覽:270
咸魚支付密碼哪裡改 發布:2025-05-15 02:32:53 瀏覽:520
存儲機箱 發布:2025-05-15 02:31:31 瀏覽:836
編程很累嗎 發布:2025-05-15 02:29:25 瀏覽:552
疫情期間訪問國外網路 發布:2025-05-15 02:24:24 瀏覽:247
我的世界網易版游戲伺服器 發布:2025-05-15 02:23:46 瀏覽:221
全球編程網站 發布:2025-05-15 02:22:55 瀏覽:334
編程貓知乎 發布:2025-05-15 02:18:00 瀏覽:631
伺服器轉接搭建 發布:2025-05-15 02:12:50 瀏覽: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