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扁平化設計
① Android 和 iOS的設計區別(筆記)
1、 從Flat Design 到Material Design 的轉變,總體都是簡約扁平化的設計理念了。
2、從設計思路來說,Android 的設計風格應該是開放的,比如自定義的控制項可以帶來多樣化的設計,但是也同時帶來了「雜亂無章」的感覺和不統一的用戶界面;iOS 的人機交互規范讓界面整體會使用系統原生的控制項,設計師對於控制項的修改非常局限,但是這樣可以具有一定的統一性,用戶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
3、從動效展現方面來看,我沒有了解太多,但是可以拿日歷的例子來說一下,比如三星、小米手機的日歷操作,當用戶點擊一個觸點後就會泛起「漣漪」或者波紋一樣的效果作為一個交互響應;iOS 的話好像有一種鏡頭感,或者說遠景近景的切換,用戶去點擊,鏡頭就會切近。 總之他們本質上都是為了幫用戶更好的理解界面切換和時間線之間的關系。
4、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解析度了, iOS的解析度相對固定,設計效果更容易被還原。但Android屏幕尺寸很多,雖然做設計稿子只做一套來適配,但同時要考慮是否符合不同解析度尺寸下的屏幕顯示效果。
其他可能就是字體、Tab bar 設計、編輯模式等方面了
② Android與iOS:應用程序用戶界面設計的差異和比較
移動領域的兩大風向標--Android和iOS,也是移動應用設計時最大的兩個競爭對手。Android與iOS在市場份額、受歡迎程度、使用人口統計方面數據不相上下,在這里,我們對比了Android和iOS之間的簡單設計差異,這將幫助我們弄清一個與另一個有何不同。
由於碎片化的原因,安卓系統的應用設計會有細微的差異。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Android與iOS UI應用設計在扁平化設計和材質設計方面的對比。
人機界面指南主要基於三個原則。清晰、尊重和深度。簡單來說,該方法支持極簡主義,使用簡潔的元素,注重排版和扁平化色彩。
簡而言之,Android Material Design被認為是Flat設計的升級版,帶有擬態性(一種流行的設計概念,即讓所代表的物品與現實世界中的對應物相似)。
用Google設計副總裁 MatíasDuarte 的話來說,它是–
有了這些基礎知識,讓我們從7個方面研究兩個平台之間的差異。
目錄
1. 導航
2. 按鈕
3. 圖標和屏幕解析度
4. 字體
5. 控制項
6. 卡片
7. 警報
對於iOS應用程序,總是在「後退」按鈕旁邊提示上一個選項卡的名稱。在中間,顯示當前選項卡的名稱,而在右上角則顯示「編輯」或「完成」(控制按鈕)。
說到Android的設計規則,應用程序通常在抽屜菜單或後退按鈕(可選)之後的左上角顯示標題。移至右上方,總是有一個操作項,例如搜索圖標(也可以是多個,例如「收藏夾」圖標),其後是溢出菜單。
在iOS中,主導航始終顯示在底部,功能菜單專門用於存儲一次性功能。而在Android中,通常會在功能菜單中看到主要導航,或者以搜索欄,浮動操作按鈕等形式在整個界面中存在。
ios界面指南中,沒有類似抽屜導航菜單的標准控制項。iOS的全局導航被放置在應用屏幕的底部,一般位於最末位的 "更多"標簽下找到二級導航。
Android中,二次導航是一個抽屜,一旦按下功能菜單圖標,就會從左到右打開,同時產生一個深色的遮罩層。
有四種方法可以在iOS應用中實現「後退」操作:
在某些情況下,Android應用程序中給出了類似後退的操作,您可以通過該操作進入前一個標簽。但是,最常見和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導航欄中的後退按鈕(Android 10中現在是可選的)。
iOS和Android中的按鈕風格最主要的設計區別在於,iOS中的按鈕遵循扁平化的設計模式,不帶陰影、支持標題大小寫。Android遵循Material Design,帶陰影且字母大寫。
另一個比較重要的按鈕是Floating action button(FAB行動呼籲按鈕)。例如安卓系統中Gmail的compose按鈕,iOS系統中社交媒體應用的新建文章按鈕。
兩種系統都使用8dp的網格來構建屏幕結構,而最常見的邊框是16dp。
在開發移動應用程序時,以預定義的尺寸設計圖標是非常關鍵的。這里有一個表,描述了所有的測量。
這些表格一開始可能會讓人有點不知所措,但是如果你知道基本尺寸,並且能夠使用倍數進行檢查和導出,會發現這並不復雜。
多年來,蘋果一直是Helvetica Neue字體的粉絲,然而在2015年,蘋果開始使用San Francisco,它更節省空間,非常適合手機、台式機和iOS Watch使用。
Android系統,一直使用Roboto作為標准系統字體。在可預見的未來,谷歌也沒有計劃改變這一深受喜愛的元素。
控制項設計包含搜索、CTA按鈕、選擇控制項和標簽等元素。每一個都滿足了這樣或那樣的目的,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位置。
搜索功能對於兩個平台來說都非常重要,蘋果最近還在iMessage中加入了 "搜索欄 "。
在蘋果中,搜索選項有兩種類型--突出和隱藏。通常情況下,搜索圖標會顯示在上邊的選項卡上,而有時需要從上到下拖動屏幕才能顯示搜索欄。此外,如果要取消搜索查詢,可以按 "取消",如果要清除,可以用 "X"。
在安卓系統中,沒有隱藏的搜索欄,你總能在上層標簽中找到一個。如果要取消搜索,只需點擊"←"圖標即可,如果要清除查詢,則和iOS中的一樣。
浮動的動作按鈕(FAB)在Android中充當主要行動按鈕,可以出現在頂部應用欄或一些組件的邊緣。而iOS應用中的主要行動按鈕總是出現在頁面的右上角。
不過也有一些例外,少數iOS會在底部工具欄顯示CTA,而Android則在上部工具欄顯示。
如果需要顯示一些選項,可以在iOS平台上使用選取器控制項,選取器一般出現在底部。
對於在Android平台上顯示很少的選項,通常使用一個出現在原地的下拉菜單,或者一個出現在中心的模態對話框,使用模態框時應用背景變暗。
據觀察,iOS系統並沒有一個視覺上類似於 "標簽"的控制項。它使用的是一個分段的按鈕。Android使用了"扁平化設計的tab"來實現同樣的效果。
卡片是圖片、文字、視頻的集合,還包括按鈕和評論。
在iOS中,卡片的特點是無陰影、全寬、無圓角。而在安卓系統中,卡片的設計有陰影、溝槽、圓角等功能。
安卓系統的提醒採用的是扁平化的按鈕樣式,具體尺寸可以在材質設計指南中找到。操作按鈕被放置在提醒的右下角。這些 "按鈕 "完全以文字為主(全大寫),讓用戶更容易理解。
至於iOS系統的提醒,則是用分割線隔開。它們基本採用句子或標題的形式,在獨立的區塊中呈現。它們被放置在彈出窗口的中心。
本文涵蓋了iOS和Android所有的初步差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而設計一個iOS或Android的移動應用,總是有迭代的准則,所以,一定要保持信息的更新,及時調整自己的產品設計。
Q. 為什麼iOS和Android上的應用看起來不一樣?
品牌和意識形態的不同,已經波及到他們的操作系統的運作方式。兩個平台的UI設計已經成為品牌的符號化。
Q. 如何設計一個原生應用?
在設計原生應用時,必須始終遵守iOS UI應用設計指南和Material設計指南。這樣才能使應用與它所要針對的平台同步。另外,這些平台有不同的要求,所以你的應用必須滿足它們才能在應用商店上發布。
Q. iOS比Android更方便用戶使用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純主觀的。它是基於用戶的個人偏好。有些人可能會覺得iOS更實用,而有些人則在各方面都偏愛Android。
③ Android 5.0、6.0、7.0、8.0、9.0、10.0特性
1.扁平化,設計理念(Material Design);
2.新設計風格(Material Design材料設計,參考文檔: https://materialdoc.cn/ );
3.全新的通知中心設計,優先顯示對用戶來說比較重要的信息,把不太緊要的隱藏起來,向下滑動就可以查看所有通知。通知功能的另一個炫酷新功能是在鎖屏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查看通知消息,還可以在鎖屏下直接回復或進入應用。另外在操作手機的過程中有電話進入,也不會進行全畫面切換,而是同樣以彈出的當時告知用戶;
4.開始支持多種設備(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電視、汽車等);
5.性能上放棄Dalvik虛擬機,改用ART模式,實現跨平台編譯,程序載入時間大幅度提升,未來Android智能手機支持4GB以上的內存;
6.增加了Battery Saver模式進行省電處理;
7.全新的最近應用程序;
8.改進安全性,當用戶的藍牙耳機連接到手機或平板電腦時,設備可以基於當前的位置和用戶的聲音自動解鎖,繞過鎖屏界面;
9.不同數據獨立保存;
10.改進搜索
11.支持藍牙4.1、USB audio、多人分享等其他特性。
1.為用戶提供了兩套相互獨立的解決方案,即數據存儲方案(1.一套存儲工作資料,2.存儲個人信息);
2.Android M系統層面加入了指紋識別(廠商自行開發的改為原生的,提升了指紋支付安全性);
3.APP關聯(APP links),在微信打開京東鏈接,會提醒跳轉到京東APP;
4.Android pay,Android支付唯一標准,簡潔、安全、可選性;
5..運行時許可權(危險許可權和正常許可權);
6.電源管理,APP standby(應用待機),Doze(瞌睡),Exemptions(豁免),生命周期等模式來加強電源管理。
提升性能、生產效率和安全性,無縫更新
1.對文件數據加密,更加安全;
2.添加了分屏多任務;
3.全新下拉快捷開關頁,例如WiFi的開關;
4.重新設計了通知,消息歸攏,通知消息快捷回復,如視頻全屏下,屏幕頂部出現兩個按鈕(接聽、掛掉);
5.夜間模式;
6.流量保護;
7.全新設置樣式;
8.改進Doze休眠機制;
9.系統級電話黑名單功能;
10.菜單鍵快速應用切換;
一、Fluid Experiences概念,提高生產力,日常使用中可以使用多個任務工具
1.畫中畫,懸浮小窗口,與分屏不相同;
2.TensorFlow Lite,谷歌將人工智慧應用在應用程序中的嘗試,並進一步將機器學習的優勢擴展到Android生態系統;
3.Notification Dots,桌面程序未讀消息小圖標提示;
4.Smart Text Seletion(智能文本選擇),導航應用,電話號碼,郵件等應用;
5.auto-fill(自動填寫),例如記住密碼;
6.自適應圖標(adapter icons);
7.固定快捷方式和小部件(pinning shortcuts),長按應用桌面圖標彈出提示;
二、Vitals,新概念,對於設備電池續航、安全、應用啟動時間和穩定性的優化
1.Google Play Project,Android應用的病毒掃描程序;
2.系統、應用啟動程序加速,為原來系統的一半時間;
3.Play Console Dashbard,新的開發人員工具,可提供應用在設備上使用情況分析,開發人員 可以深入了解如何調整應用程序,以減少電池消耗並提高在各個設備上的運行速度;
4.其他特性:字體、WiFi感知
1.adaptive battery自適應電池,如果在Android 6中使用了休眠模式,它會讓所有的程序都休眠,而自適應電池功能是它的一個進階版,默認情況下是啟用的;
2.Actions和Slices,為你的手機提供一些建議,如插入耳機會顯示最近播放列表或者建議你打個電話;
3.切片,跳出執行信息對話中列出的操作;
4.shush,屏幕朝下時進入完全勿擾模式;
5,通知欄的多種通知;
6.通過WiFi rtt 進行室內導航;
7.改進dnd模式;
8.所有應用都是用HTTPS;
9.後台程序無法訪問相機和麥克風;
10.wind down,夜間模式;
11.Android Dashboard,應用使用時間提醒;
12.網路還有神經網路,節省流量和網速優化;
13.多攝像頭的更多畫面;
14.全面屏支持。
1.可折疊設備(更改了resizeableActivity) 清單屬性的工作方式);
2.5G網路,提速降延遲;
3.通知中的智能回復(提供建議和操作,並支持自定義回復和操作;使用 setAllowGeneratedReplies()和()即可精確選擇停用);
4.系統級深色主題;
5.全手勢導航;
6.新的設備面板;
7.共享快捷方式;
8.保護用戶隱私,給予用戶更多許可權控制權;
9.安全性等。
④ Android 12系統即將來襲:首批測試機型曝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距離Android 11發布沒過多久,關於下一代手機系統Android 12的參數信息就陸續曝光。
近日,據媒體XDA報道,一份關於總結Android 12變化的早期草案文檔在網上得以曝光。
據悉,全新的Android 12採用了全新的扁平化設計,用戶界面將由淺米色替代當前的透明背景。
在通知欄中快捷設置的圖標從6個減少至4個,並且每個圖標尺寸變得更大。
同時, 谷歌還對界面中的電池與時間的位置進行了調換,並在右上角添加隱私指示器。
據了解,Android 12除了帶來全新的UI界面,似乎還為用戶增加了新的隱私功能。
通過隱私保護器可監控不同應用對攝像頭與麥克風的調用許可權, 當有應用使用這兩個硬體時,隱私指示器便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以此告知用戶,避免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隱私泄露
此外,當用戶點擊隱私指示器圖標時,可知道是哪款應用正在使用攝像頭、麥克風。
相信使用新版蘋果iOS與小米MIUI系統的用戶,對這項功能並不陌生。
新版系統將在今年上半年亮相,谷歌Pixel系列將是首批支持Android 12的機型。
除此之外,還有三星Galaxy S21、摩托羅拉Edge、Edge+、小米11以及一加9、Poco F2、Realme 8等多款安卓機型。
不過,由於距離Android 12正式發布時間還有一段距離,最終發布時是否支持以上機型目前還未知曉,後續相關信息我們將持續跟蹤,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