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卓系統 » 安卓手機什麼時候被淘汰

安卓手機什麼時候被淘汰

發布時間: 2023-05-05 13:02:03

A. 安卓手機發展歷史

一、手機的發展史

手機的發展史不只代表著科技的進步,也證明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從模擬到GSM、從GSM到GPRS等等,每樣新技術的發明都對手機的發展起著很大的推動力。

手機的發展史大致上可分為這幾代:

第一代 (1G)

第二代 (2G)

第三代 (3G)

第一代手機(1G)---模擬行動電話在70年代末誕生了。

模擬行動電話系統主要採用模擬和頻分多址(FDMA)技術。

AMPS(北美蜂窩系統)、NMT(北歐行動電話)和TACS(全向通信系統)是主要的模擬標准。

只能進行語音通信,收訊效果和保密性不足,無線帶寬利用也不充分。

第一代無線網路技術的最大成就是去掉了將電話連接到網路的用戶線,用戶可以在任何地方無線接收和撥打電話。

第二代 (2G)

目前全球使用最廣泛的手機是GSM手機,CDMA手機和小靈通(PHS)手機,這些都稱為第二代手機(2G)。

第二代系統引入了數碼無線電技術,它提供更高的網路容量,改善了語音質量和保密性,還引入了無縫的國際漫遊。

第二代系統除了可以進行語音通信以外,還可以收發簡訊(短消息、SMS)、彩信(MMS、多媒體簡訊)、WAP等。

如今全世界第二代手機的市場標注,包括GSM、D-AMPS、PDC和IS-95CDMA等。

第三代 (3G)

第三代移動系統,即IMT-2000,是寬頻多媒體系統,能提供高質量寬頻綜合業務。

第三代手機的主要目標是開發全球通用的無線通訊系統,但結果出現了多種不同制式,包括了WCDMA、CDMA2000和TD-SCDMA。

這些新的制式都基於CDMA(碼分多址)技術,在帶寬利用和數據通信方面都有進一步發展。

二、手機發展史

手機發展史

1844年5月24日。莫爾斯的電報機從華盛頓向巴爾的摩發出人類歷史的第一份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

1875年6月2日,貝爾做實驗的時候,不小心把硫酸濺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得對另一個房間的同事喊到"活,快來幫我啊!"而這句話通過實驗中的電話傳到了在另一個房間接聽電話的活特耳里,成為人類通過電話傳送的第一句話。

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麥克斯韋進一步用數學公式闡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並把電磁感應理論推廣到了空間。而60多年後赫茲在實驗中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電磁波的發現,成為"有線電通信"向"無線電通信"的轉折點,也成為整個移動通信的發源點。正如一位科學家說的那樣"手機是踩著電報和電話等的肩膀降生的,沒有前人的努力,無線通信無從談起。"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開始通話。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泊。當時他還是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這是當時世界上第一部行動電話。

1975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確定了陸地行動電話通信和大容量蜂窩行動電話的頻譜。為行動電話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備。

1979年,日本開放了世界上第一個蜂窩行動電話網。

1982年歐洲成立了GSM(移動通信特別組)

1985年,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可以商用的行動電話誕生。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例子里,重量達3公斤。

與現代形狀接近的手機,則誕生於1987年。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象一塊大磚頭。

此後,手機的"瘦身"越來越迅速。1991年,手機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為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

三、手機的發展史

如果追溯我們會發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現了。

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制的。1940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

但是,由於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1973年4月,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機。

當庫帕打世界第一通行動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事實上,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用戶的不同手機。

第二代手機——GSM系統則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分用戶。到了今天,頻率資源已明顯不足,手機用戶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

於是,更新的、靠編碼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的機的CDMA技術應運而生。應用這種技術的手機不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還能減少輻射,可稱得上是「綠色手機」。

1831年 ,英國的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麥克斯韋進一步用數學公式闡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並把電磁感應理論推廣到了空間。而60多年後赫茲在實驗中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電磁波的發現,成為有線電通信向無線電通信的轉折點,也成為整個移動通信的發源點。正如一位科學家說的那樣手機是踩著電報和電話等的肩膀降生的,沒有前人的努力,無線通信無從談起 。

1844年5月24日 。莫爾斯的電報機從華盛頓向巴爾的摩發出人類歷史的第一份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1875年6月2日,貝爾做實驗的時候,不小心把硫酸濺到了自己的腿上。

他疼得對另一個房間的同事喊到活,快來幫我啊!而這句話通過實驗中的電話傳到了在另一個房間接聽電話的活特耳里,成為人類通過電話傳送的第一句話 。1902年 ,一位叫做「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的美國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鄉下住宅內製成了第一個無線電話裝置,這部可無線移動通訊的電話就是人類對「手機」技術最早的探索研究 。

1940年,美國貝爾實驗室製造出戰地行動電話機 。1946年,世界上從聖路易斯的一輛行進的汽車中打出了第一個電話用行動電話所撥打電話 。

1957年,蘇聯傑出的工程師列昂尼德。庫普里揚諾維奇發明了ЛК-1型行動電話。

1958年,他已對自己的行動電話做了進一步改進。設備重 量從3公斤減輕至500克(含電池重量),外形精簡至兩個香煙盒大小,可向城市裡的任何地方進行撥打,可接通任意一個固定電話。

到60年中期,庫普里揚諾 維奇的行動電話已能夠在200公里范圍內有效工作 。1958年,蘇聯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動行動電話通訊系統「阿爾泰」(Алтай) 。

1959年,性能傑出的「阿爾泰」系統在布魯塞爾世博會上獲得金獎 。1973年,一名男子站在紐約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開始通話。

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他還是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是當時世界上第一部行動電話 。1975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確定了陸地行動電話通信和大容量蜂窩行動電話的頻譜。

為行動電話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備 。1979年,日本開放了世界上第一個蜂窩行動電話網 。

1982年,歐洲成立了GSM(移動通信特別組) 。1985年,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可以商用的行動電話誕生。

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例子里,重量達3公斤。與現代形狀接近的手機,則誕生於1987年。

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象一塊大磚頭。此後,手機的瘦身越來越迅速。

1991年 ,手機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 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為100克的手機。

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 就輕到了60克以下。 現在發展在全球范圍內使用最廣是所謂的第三代手機(3G),以歐洲的GSM制式和美國的CDMA為主,它們都是數字制式的,除了可以進行語音通信以外,還可以收發簡訊、無線應用協議等。

在中國大陸及台灣以GSM最為普及,CDMA手機也很流行,整個行業正在向第四代手機(4G)遷移過程中。電話鍵盤部分手機除了典型的電話功能外,還包含了PDA、游戲機、MP3、照相機、攝影、錄音、GPS、上網等多種的功能,有向帶有手機功能的PDA發展的趨勢。

電話的口承、耳承和相應的話筒、聽筒都裝在單個把手上。舊稱為手提電話、手提、大哥大、傳真,是便攜的,可以在較大范圍內移動的電話終端 。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雖然距今的手機安全產品基礎防護功能比較完備,但在防騷擾、隱私保護和數據保護方面仍有欠缺,未來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QQ手機管家、安全管家、網秦等安全廠商紛紛宣布進軍雲安全領域,2013年將是移動雲安全加速落地的關鍵年,各大安全廠商必將繼續加大對移動雲安全解決方案的投入力度。1G第一代手機(1G)是指模擬的行動電話,也就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香港、美國等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大哥大。

最先研製出手機的是美國的 Cooper博士。由於當時的電池容量限制和模擬調制技術需要碩大的天線和集成電路的發展狀況等等制約,這種手機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為可移動算不上便攜。

很多人稱呼這種手機為「磚頭」或是黑金剛等。這種手機有多種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

四、智能手機發展史

1844年5月24日。莫爾斯的電報機從華盛頓向巴爾的摩發出人類歷史的第一份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

1875年6月2日,貝爾做實驗的時候,不小心把硫酸濺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得對另一個房間的同事喊到"活,快來幫我啊!"而這句話通過實驗中的電話傳到了在另一個房間接聽電話的活特耳里,成為人類通過電話傳送的第一句話。

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麥克斯韋進一步用數學公式闡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並把電磁感應理論推廣到了空間。而60多年後赫茲在實驗中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電磁波的發現,成為"有線電通信"向"無線電通信"的轉折點,也成為整個移動通信的發源點。正如一位科學家說的那樣"手機是踩著電報和電話等的肩膀降生的,沒有前人的努力,無線通信無從談起。"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開始通話。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泊。當時他還是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這是當時世界上第一部行動電話。

1975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確定了陸地行動電話通信和大容量蜂窩行動電話的頻譜。為行動電話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備。

1979年,日本開放了世界上第一個蜂窩行動電話網。

1982年歐洲成立了GSM(移動通信特別組)

1985年,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可以商用的行動電話誕生。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例子里,重量達3公斤。

與現代形狀接近的手機,則誕生於1987年。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象一塊大磚頭。

此後,手機的"瘦身"越來越迅速。1991年,手機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為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

五、安卓手機的特點和發展歷史

結合網路資料,現在為你總結如下:

安卓Android是以Linux為基礎的開放源碼操作系統。其公司於2003年在美國加州成立。2005年由Google收購注資,並組建開放手機聯盟。2007年11月12日,Android Beta操作系統SDK正式發布。

Android 1.0

2008年9月23日發布,這也是Android系統最早的版本。

伴隨1.0的發布,首款搭載Android 1.0 OS的Android手機誕生。因為1.0不支持觸摸輸入,因此G1配置了實體鍵盤。

2009年4月30日發布。從這時起,Android系統版本都是以糕點進行命名,並以字母排序。

Android 1.6

2009年9月15日發布。Android1.6首次支持了CDMA網路,為諸如Verizon和Sprint這樣的CDMA運營商打開了一扇大門。

Android2.0

2009年11月——G1面世後1年左右——Android2.0降臨了。無論從哪個方面說,它都是Android發展歷史上第二個重要的里程碑時刻(第一個是Android1.5)。

2010年5月20日發布。直到Android2.2發布時,谷歌似乎才開始認真考慮Android的企業級功能。

2010年12月7日發布。該版本開始對NFC的支持。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FC功能作用也僅限於掃描景點的NFC便簽,從而獲得URL網址等更多的信息——其實和二維碼沒什麼區別,但是谷歌隨後在Sprint版本的Nexus S中引入了谷歌電子錢包——一個重要的移動支付創舉。許多公司現在開始注意到NFC和移動支付的前景,而毫無疑問,Android2.3是這方面的先驅者。

2011年2月2日發布。「蜂巢」更像是Android系統發展歷程上向分岔路的一次嘗試,與智能手機無關,正式進軍平板電腦。

2011年10月19日在香港發布。Android4.0是Android發展歷史上最重大的而一次升級。

2012年6月28日發布。Android4.1是谷歌繼蜂巢之後,一次全新的平板策略嘗試。

關於 Android 的故事,未完待續……

六、手機發展歷史

1902年,一個叫做「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的美國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鄉下住宅內製成了第一個無線電話裝 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置,這部可無線移動通訊的電話就是人類對「手機」技術最早的探索研究。

193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為美國軍方製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行動電話」手機

1973年4月,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機,「馬丁·庫帕」從此也被稱為現代「手機之父」。

1G

第一代手機(1G)是指模擬的行動電話,也就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香港、美國等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大哥大。最先研製出大哥大的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 Cooper博士。由於當時的電池容量限制和模擬調制技術需要碩大的天線和集成電路的發展狀況等等制約,這種手機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為可移動算不上便攜。很多人稱呼這種手機為「磚頭」或是黑金剛等。

這種手機有多種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頻分復用方式只能進行語音通信,收訊效果不穩定,且保密性不足,無線帶寬利用不充分。此種手機類似於簡單的無線電雙工電台,通話是鎖定在一定頻率,所以使用可調頻電台就可以竊聽通話。

2G

第二代手機(2G)也是最常見的手機。通常這些手機使用PHS,GSM或者CDMA這些十分成熟的標准,具有穩定的通話質量和合適的待機時間。在第二代中為了適應數據通訊的需求,一些中間標准也在手機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業務的GPRS和上網業務的WAP服務,以及各式各樣的Java程序等。

3G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數字手機(2G),第三代手機一般地講,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為了提供這種服務,無線網路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也就是說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

B. Android還可以走多久

2019年5月8日早晨,當我們三易生活的編輯們圍坐在一起,討論昨晚召開的Google I/O 2019大會時,有一位同事突然說了一句:

「昨晚的會啊,我看了,那麼無聊,簡直就像是黔驢技窮一樣」。

我們瞬間愣了一下——這話從何而來?但很快,我們大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他說得沒有錯,但也正因為如此,谷歌的目的才真的是達到了。

是的,谷歌首先出了款值得一罵的手機

驍龍670主控,4+64GB內存配置,後置大底單攝(這個CMOS客觀來說還行),5.6英寸的1080P普通全面屏而且屏佔比很低……說實在的,雖然它依舊能夠憑借谷歌強悍的拍照演算法在低光環境下秒殺iPhone X(注意,不是XS)、雖然它依舊集成當前最安全的手機加密晶元Titan M,但是當谷歌宣布這樣一套配置的「全新手機」Pixel 3a售價高達399美元(約合人民幣2700元)之後,我們毫不奇怪地看到互聯網上傳來了一片罵聲。

這是什麼概念呢?首先,在美國亞馬遜網上商城中,這個價位已經足夠買三星Galaxy S8(395美元)、LG V35(354.99美元)等老旗艦,而它們不管是在性能、屏幕效果、拍照水準還是本身的做工和各種外圍功能上,都是完全壓倒「全新的」谷歌Pixel 3a的。

不僅如此,實際上如果大家熟悉「谷歌手機」曾經的 歷史 ,還會發現更多問題——比如說,曾經的Nexus系列雖然配置平平、做工一般,但每代都使用著旗艦等級的SoC,而且價格極為便宜;後來的Pixel系列盡管變得高價,但首先配置並不是槽點,更何況此前的三代Pixel旗艦一直都有著「單攝吊打多攝」的優勢拍照演算法,作為面向大眾消費者的「谷歌旗艦」也算是貴得有道理。

相比之下,這一次的Pixel 3a從一開始就被定性為老旗艦Pixel 3的「廉價版」:配置不升反降、功能只有閹割沒有創新這也就罷了,關鍵是價格即使對於老外們來說也並不廉價。如此叫人完全提不起勁的產品發布,被形容為「無聊」也是理所當然。

然而,全新的Android Q卻著實值得好評

說實在的,我們並不認為谷歌真的就是黔驢技窮——盡管昨日的Pixel 3a/3a XL的確吸引力嚴重不足,但大家別忘了,谷歌開的本來就不是「手機發布會」,而是Google I/O,是一次綜合性的年度產品發布和成績匯報。

那麼,除了Pixel 3a,谷歌昨晚還發布了什麼呢?當然是全新的安卓系統啊!具體來說,是全新的Android Q Beta3版本。當然,說是Beta3,其實這一次的更新幅度遠大於前兩次小規模測試的Beta版本,因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它其實才算是Android Q的第一個真正的公開測試亮相。

具體來說,這一次的Android Q可謂是一款完全針對未來移動設備的操作系統:在無線網路方面,它提供了對5G制式的原生支持;在設備形態方面,Android Q終於加入了官方的折疊屏界面適配方案,一舉解決了折疊屏手機APP自動縮放的問題;而在AI解決方案上,Android Q這一次帶來了不需要聯網的本地AI演算法,可以實現離線語音助手、離線自動給視頻添加字幕等既神奇、又保護用戶隱私的功能。

除此之外,Android Q還有更嚴格的APP許可權控制——諸如在後台偷偷給手機定位這樣的操作,從今以後將會無所遁形;當然,為了進一步強化手機安全性、敦促廠商們更及時地給消費者提供更新,谷歌甚至還引入了類似Windows上的「功能補丁」概念,允許操作系統直接通過應用商店更新一部分系統核心組件,無需苦等新版系統或安全補丁推送。

其實,「谷歌手機」曾經也並沒有這么不堪

同時推出了兩款不太走心的手機和一款滿是未來黑 科技 的新操作系統,谷歌這是什麼騷操作?其實,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就得搞清楚,「谷歌手機」的 歷史 ,以及它和業界的關系。

2010年,谷歌發布了初代的Nexus One手機。值得注意的是,它雖然是當時性能最高的安卓手機,但卻並非是一款「全能旗艦」。這是因為Nexus One本身更多地擔負著演示最新安卓技術的任務,它就像是一款現成的「開發平台」。由此,谷歌一方面為這台手機配備了一個水平非常一般的攝像頭,另一方面也確實給它定了一個可稱得上實惠的價格。

性能旗艦、搭載最新安卓系統、但與此同時拍照一般、多媒體性能平平、價格也不與其他旗艦重疊……再加上谷歌選擇和多家手機廠商保持合作關系,「輪流代工」且產量始終不大的平衡術,可以說,在整個Nexus手機的 歷史 上,「谷歌手機」都很少真正威脅到同期業界主流旗艦們的地位。它僅僅只是極客、開發者圈子裡的一個神話而已。

但是,當幾年前Nexus終結、Pixel接班的時候,大家發現「谷歌手機」變了:它開始重視拍照、開始搭載各種各樣非主流的谷歌自有技術,最重要的是,Pixel逐漸擺脫了合作代工模式,價格也提高到了和其他品牌旗艦相同的水準。

於是,當時許多人開始驚呼:谷歌這是終於要直接「進場」,和其他安卓手機廠商搶飯碗了!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谷歌在下一盤大棋

谷歌能夠和其他手機廠商們直接搶飯碗么?從研發和生產水平上來說,他們確實有這個能力。但從戰略規劃的層面上來說,谷歌其實是萬萬不能這樣做的。

Android Q這一次拉攏的參與測試的廠商

畢竟,對於當前的谷歌來說,有一件事要遠比在自有手機上賺幾個小錢更加重要:那就是進一步解決安卓系統的碎片化、進一步統一安卓生態、進一步把所有的安卓手機都做到比iPhone體驗更好……

為了做到這一點,谷歌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一方面利用自家應用商店在海外市場的強勢地位,強制要求所有的開發者對新系統進行適配,一方面施壓手機廠商,告誡其必須要保證新款手機「一月一安全更新」,保證系統體驗緊跟谷歌的節奏。

但是,這樣一來,手機廠商們自然就有理由不樂意了:系統更新費時費力又不賺錢,給老機型更新新系統還會影響到新型號的銷售。為此,谷歌又不得不在「大棒」之外再額外附送一部分福利,比如說引入更多廠商參與安卓的早期測試,讓大家提早熟悉新系統;又比如說通過「Project Treble」一類的技術簡化系統更新流程,降低廠商們的工作量。當然,還有更加直接的,那就是刻意限制自身「谷歌手機」的市場競爭力,避免與安卓生態的夥伴們形成直接競爭關系。

可以說,本次的Pixel 3a系列智能手機,無異於谷歌的一次「自黑」行為,但它也同時給其他所有的安卓手機廠商吃了一顆定心丸:

「安卓生態我必須縮緊,但智能手機的錢可以讓給大家賺,就這么說好了喔。」

毫無疑問,人工智慧是下個十年要進入的時代,而且現在已經有蓄勢待發的意思,但是人工智慧跟 Android 開發完全不沖突,人工智慧它是一門技術與科學,它可以應用於各行各業,方方面面,同樣,它也可以應用於手機端,這兩年也有不少手機廠商推出了 AI 晶元,以後人工智慧在手機上的應用會有很大潛力。

那有人可能會擔心,未來 Android 會不會如當初的塞班一樣很快就被取代呢?這個擔心是多餘的,正是由於有了諾基亞的前車之鑒,現在各大互聯網公司危機意識都很強,想再出現一例諾基亞這樣的事情是很難了,再說了,Android 和 iPhone 的背後要知道那可是 Google 和 Apple 啊,這兩家富可敵國的 科技 公司,想要被顛覆那基本就是做夢,現在想要出現第三個操作系統那得經過 Google 和 Apple 的允許才行,所以,未來五到十年,甚至更長,手機將永遠會是 Android 和 iPhone 的天下,而隨著 科技 的發展,未來取代手機的絕對不是另外一種手機,而可能會是新的載體,如眼鏡、手錶之類的。

而整個手機市場,Android 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份額都會是主流,那麼就會永遠有 Android 開發的需求,Android 開發因此就不會被淘汰,只不過,當人人都擁有一部智能手機的時候,那麼移動市場增量就沒那麼快了,當你的爺爺奶奶倍都擁有一部智能手機的時候,智能手機的增長也就基本到頭了,現在看看全球智能設備的總量,已經基本是緩慢增長的狀態了,想對應的,一些移動開發的崗位也會逐漸減少,而且對 Android 開發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那些技術不過關,一些靠復制粘貼混日子的開發者,終將被淘汰,而那些有真正技術實力的人,會得到更好的職位與待遇,從這個方面來說,其實會是好事。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對Android有定位,才能知道將來要往哪裡努力。

第一類競爭對手的特點就是取代與否的問題,蘋果和華為都是立足取代對方,或者占據對方更多的市場。以目前Android市場佔有率來看,最壞的情況就是共存。

第二類競爭對手的特點是兼容,就是這類跨平台方案都是想一勞永逸,一套代碼編譯到處運行。目前看他們的解決方案都或多或少存在問題,總是與原生應用差了那麼點意思。

再看應用場景:

APP這類公司,目前的狀態基本是快速發展期已過,目前是存量競爭時代,更多的工作是維護,職位相對穩定,更多的需求是如何讓APP運行的更穩定,所以這方面的人才還會繼續招聘。

這類公司例如小米、vivo、OPPO等公司,這類公司主要是賣手機為主,也就是深度定製,這類需求未來10年還會存在,以我接觸的面試情況看,大多數定製類的公司還會做其他企業的定製需求,所以這塊目前需求還比較旺盛,不用太擔心機會減少。

這塊應該是Android還能繼續存活下去的新概念,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能聯網,這就需要大量的智能硬體設備,那麼放眼看,成本最低的還是Android系統,當然一些特別極端的需求,可能要選別的系統,但是一些常見的智能設備,基本還是用Android的,就算被鴻蒙取代,那麼他們的開發流程也相差不大,可以短時間內平滑過去。

總結,Android的未來相對來說還算明朗,只要Google不瞎嘚瑟,好好維護Android,我相信還可以撐個10-20年。我的依據就是PC,Windows從95年發布窗體交互開始,到今年已經快30年了,並且還在更新,智能手機真正發展起來也就是2008年開始的,到現在也就十幾年的時間,所以我覺得後續隨著一些人年齡增大,會出現很多老程序員轉行,而新程序員會選擇人工智慧方向,那麼手機這塊必然還會有一個小的缺口,所以大家正在做手機研發的還是不要放棄,繼續深挖,最好是把整個手機系統全部吃透,那麼後面就算到50歲、60歲,只要你的身體 健康 ,依然有的是就業機會。

熱點內容
n皇後演算法 發布:2025-05-20 01:49:15 瀏覽:65
如何配置圖形電腦 發布:2025-05-20 01:47:51 瀏覽:391
及解壓 發布:2025-05-20 01:44:49 瀏覽:415
如何用計算器刷安卓 發布:2025-05-20 01:09:29 瀏覽:576
移動寬頻密碼重置後怎麼辦 發布:2025-05-20 01:02:04 瀏覽:808
php不是內部命令 發布:2025-05-20 00:41:09 瀏覽:97
淘寶圖片上傳用什麼軟體 發布:2025-05-20 00:40:55 瀏覽:346
mysql64位forlinux 發布:2025-05-20 00:37:25 瀏覽:345
工傷輔助器如何配置 發布:2025-05-20 00:25:13 瀏覽:602
opencv存儲圖片 發布:2025-05-20 00:16:10 瀏覽: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