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溢價戰輸在哪裡
❶ 安卓系統和蘋果系統哪個好哪個好用
其實這個問題從市場的佔有程度上來講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安卓系統佔有現在手機操作市場70~80%的市場份額,蘋果手機佔有10%~20%之間的市場份額。因為蘋果選擇的是一個閉環的生態體系,所以說沒有別的廠商可以用蘋果的操作系統,所以蘋果的操作系統完全是靠他內生性的成長,也就是說蘋果公司每次系統的更新升級所帶來的改變,才會使蘋果系統有一個比較大的改變,如果蘋果自己不發生改變的話,整個系統好聽點,說是趨於穩定,不好聽點說的話就是墨守成規。當然了,蘋果的缺點也很多,由於系統的封閉,全線控制嚴格用戶數限制多不適合,喜歡去鑽研手機的這種發燒友,這樣也就限制了很多人玩機的慾望。而安卓系統的優點就是最大的是它的系統開源,是不是原來原代碼都可以自我創造,二次加工。資源比蘋果要多很多,在他的基礎上,二次開發的開發者有很多,是否不斷的去嘗試創新的用戶。功能也越來越豐富和完善,界面由於是開源的系統,所以可以做到千人千面,操作體驗可以在此基礎上不斷的自我調整和修正。如果你面對的是未來的趨勢,我覺得開源比閉環要好,因為整個社會的體系就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對應於科技來說的話,無所謂,融合的科技越容易得到發展!
❷ 基金溢價率在在哪裡可以看到
基金的溢價率可以通過基金公司的官網查詢,也可以通過其他基金交易平台查詢,比如天天基金網、新浪基金網、金融界網站等。
證券交易軟體也能查詢:輸入基金代碼,調出K線圖,右側盤口賣五下方、每一筆成交欄上方的右側,就是基金的動態溢價率。
溢價率:
溢價率,就是在權證到期前,正股價格需要變動多少百分比才可讓權證投資者在到期日實現打和。溢價率是度量權證風險高低的其中一個數據,溢價率愈高,打和愈不容易。
拓展資料:
基金,英文是fund,廣義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
從會計角度透析,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我們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根據不同標准,可以將證券投資基金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1)根據基金單位是否可增加或贖回,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這要看情況),通過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購和贖回,基金規模不固定;封閉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續期,一般在證券交易場所上市交易,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基金單位。
(2)根據組織形態的不同,可分為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基金通過發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資基金公司的形式設立,通常稱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和投資人三方通過基金契約設立,通常稱為契約型基金。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均為契約型基金。
(3)根據投資風險與收益的不同,可分為成長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4)根據投資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期貨基金等。
❸ 為什麼很多用戶覺得蘋果機比安卓機好
我認為很多人覺得蘋果手機比安卓手機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論。蘋果手機價格貴由於消費電子產品的製造成本幾乎是透明的,所以我們買手機時講的就是「一分錢一分貨」,通常價格越高的手機越好。而蘋果手機的上市價格都在5000元以上,貴的甚至接近萬元。
與之相比大部分安卓手機都在三、四千元甚至一千元以內。所以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蘋果手機買那麼貴肯定就是好東西。但是需要考慮的是:蘋果手機的品牌溢價很高,如果只考慮產品本身的成本,iPhone是不應該賣那麼貴的。
總的來說,由於安卓手機的發展歷程是逐漸由弱變強的,並不像蘋果那樣從一開始就引領智能手機市場。早期的安卓手機確實和蘋果手機又巨大的差距,再加上現有的安卓手機也因為價格等因素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這就導致仍有相當一部分用戶認為蘋果手機一定比安卓手機更好。
❹ 安卓手機像素差怎麼辦
現在的智能手機屏幕已經進入2K時代,無論是國際大牌三星的年度旗艦S6,還是國產手機旗艦中的佼佼者小米Note頂配版,都已經用上了解析度2560×1440的超高清屏幕。不過最近又傳出消息,未來一段時間將要發布的中興星星3號和三星Note 5都可能配備逆天的4K屏幕。
【驚艷世界的視網膜屏幕】
在IPhone4發布之前的2010年上半年,手機行業還遠遠沒有形成今日的格局。諾基亞的塞班系列雖然已經現出頹勢,但在2010年第一季度的銷量中依然占據了全世界移動終端35%的市場份額。蘋果手機已經發展到第三代的iPhone3GS,雖然大受歡迎,但其市場份額也不過是2.7%,而安卓手機當時的銷量甚至還不如iPhone。
再看看當時手機市場普遍的屏幕配置,諾基亞已經推出的可觸摸的塞班S6v5操作系統被普遍採用,當時銷售最為火爆的X6,5320,N97mini以及5800 XM等機型採用的都是像素數為640×360的3.2英寸觸摸屏幕,屏幕的PPi(Pixels per inch的簡稱,表示每英寸長度能排列的像素數目,其數值越高,表示顯示效果越好)數達到了223;這樣的屏幕在當時已經是頂級的配置,畫面顯示效果也已經非常細膩了。而當時的最新款蘋果手機iPhone 3GS採用的是480×320的3.5英寸觸摸屏,PPi才不過是165左右,還不如當時的諾基亞。
坦白地說,在當書目時的整個手機行業里,諾基亞的屏幕水準已經是業內最高水平了,223 PPI的像素密度已經可以使手機屏幕的顯示非常細膩出色了;然而,誰也沒有料到對產品之美的追求如此嚴苛的喬布斯竟然石破天驚地在下一代手機產品iPhone4上祭出了驚艷世界的視網膜屏幕。
所謂的視網膜屏幕是喬布斯在iPhone4發布會上提出的一個概念。用喬布斯的原話說:「當你所拿的東西距離你10-12英寸(約25-30厘米)時,它的解析度只要達到300ppi這個『神奇數字』以上,你的視網膜就無法分辨出像素點了。」也就是說,如果如果手機屏幕的解析度超過300PPI,人眼就無法在屏幕上識別出像素點,從而在感覺上達到極為清晰、銳利、細膩的屏幕識別效果。正是為了達到這個效果,iPhone 4配備了一塊960×640解析度的3.5英寸屏幕,像素密度達到了329ppi。
iPhone4甫一亮相,就驚艷了全世界;尤其是它那所謂的視網膜屏幕,讓當時包括諾基亞在內的整個手機圈的屏幕顯得黯淡無光。從此,整個智能手機行業開始在屏幕上傾注心力,急速提升;因此可以說,在整個智能手機屏幕發展的進程中,iPhone4是一個不得不提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安卓陣營的屏幕競賽
2010到2011這兩年應該是整個手機行業最為激烈震盪的兩年。在這兩年裡,手機行業的老大諾基亞在操作系統的固步自封和老態龍鍾中逐漸倒塌,而新生的安卓卻由於其開放性受到眾多廠商的追捧卻急速成長。據Canalys在2011年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當時安卓的份額已經超過48%,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然而相對於iPhone在軟硬體結合上的一枝獨秀,眾多安卓廠商卻面臨著操作系統同質化的問題,所以為了體現自己產品的優勢,就不得不在硬體的配置上下功夫;尤其是體現在手機的屏幕上,眾多廠商的手機不僅早已突破iPhone4的3.5英寸達到4英寸以上,而且在5.3英寸的三星Galaxy Note於2011年9月發布之後,眾廠商也紛紛向5英寸的屏幕跟進。
當然,由於iPhone4在橫空出世之後受到了空前的歡迎,而且它高達329PPI的視網膜屏幕所產生驚艷效果,安卓廠商在為手機配置大尺寸屏幕的同時在屏幕的解析度上也毫不含糊。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800×480,960×540解析度的4.X尺寸的觸摸屏開始在安卓手機中普及開來,PPI值普遍在200到300之間,還是沒能比得上iPhone4。
然而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安卓陣營在手機屏幕上的配置開始急速飆升,安卓各家也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屏幕大賽。
2011年09月14日,LG憑借其在觸摸屏上的生產和研發優勢,發布了全球首款搭配1280×720解析度(後文簡稱720P)屏幕的LG Optimus LTE,屏幕尺寸為4.5英寸,像素密度為326,終於達到了所謂的視網膜屏水準。同月發布的三星Galaxy Note也搭載了一塊1280x800P的同水準屏幕。此後到2012年前三季度有不少旗艦機型如三星Galaxy S3,HTC one X,華為D1等也紛紛搭載了1280x720P的4.5英寸上下不等的屏幕,像素密度也紛紛超過300PPi;連2012年8月發布的小米也不例外。
正當720P屏幕慢慢普及、大家都沉浸在高清屏幕的興奮中的時候,1920X1080解析度(後文簡稱1080P)全高清屏幕卻開始登場了。2012年12月,HTC發布了全球首款搭載解析度為1920x1080P的5英寸大屏智能手機HTC Butterfly,其像素密度達到了驚人的441PPI;這遠遠超出了視網膜屏幕300PPI的標准。於是,安卓陣營在接下來的2013年內又開始新一輪的屏幕跟進大潮,三星S4、HTC M7、小米3等機型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1080P。
手機屏幕分辨全面進入1080P,其像素密度也已經普遍達到了400PPI以上了;這個數值對於人的眼睛來說,已經足以滿足甚至大大超過人們對於手機屏幕在清晰度、細膩程度的需求了。而且由於高解析度的屏幕成本更好,功耗也比較大,為了考慮整個手機在價格和續航等方面的平衡,1080P似乎是手機屏幕的最佳選擇了。
然而習慣了用硬體配置為產品背書的安卓廠商並不這么認為,2013年12月18日,國產手機廠商Vivo發布了Vivo Xplay 3S,它成了全球首款搭配2560x1440P(簡稱2K屏幕)屏幕的智能手機,像素密度高達515PPI。
然而這次,並不是所有的安卓旗艦都像720P和1080P那樣急速跟進。整個2014到現在,安卓陣營中的旗艦機出現了1080P和2K屏幕共存的局面。1080P仍為三星Galaxy S5、華為P7、Moto X、小米4等各家2014年旗艦機的標配。至於2K屏幕,整個2014年只有少數幾款機型跟上,更多的是把它作為旗艦機的升級版如MX4 Pro,Moto X Pro、小米Note頂配版等。從整個手機屏幕的當前發展態勢上來看,有一部分安卓廠商更傾向於把1080P屏幕作為旗艦機的標准配置,而將2K屏幕作為產品溢價的一個重要標簽。換句話說,但1080P也夠用了,但是如果想提高產品的價格品味,2K屏幕也是可以有的。
【極限和平衡】
剛才我們一直在談安卓,回過頭來看看開啟這場屏幕競賽的iPhone,我們卻有些驚愕地發現,從iPhone4一直到今天的iPhone6,時間已經過去整整5年了,盡管有尺寸的增大,但是iPhone屏幕的像素密度一直保持在330PPi左右;當然作為iPhone 6的高配版,iPhone6 Plus也搭載了一款1080P的屏幕,但其5.5英寸的大尺寸使得它的PPI值不過是400上下,仍然低於多數安卓旗艦的屏幕配置。但是iPhone的銷量並沒有因為屏幕的問題而受到絲毫的影響。
這似乎在說明一件事兒,即使沒有那麼好的屏幕,憑借著獨特的軟硬體結合的完美平衡,也依然可以做出好手機。當然這是獨一無二的iPhone,而對於群雄逐鹿的安卓陣營來說,基於同一平台的ROM使得它們不得不在硬體的配置中想方設法體現出自己的優勢。而屏幕就成了它們硬體爭奪戰的一個重要項目。
今年已經有部分旗艦手機如三星S6已經用上2K屏幕,可以想見的是,今年下半年使用2K屏幕的旗艦手機也會逐步增多。不出意外的話,未來的眾多安卓旗艦也會將2K屏幕作為標配。
只是如今,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手機屏幕的尺寸從剛開始的3.5英寸到4英寸,再到6英寸甚至7英寸,最終多數安卓旗艦機最終把安卓旗艦定位在5英寸上下;因為這個尺寸達到了一個平衡點。在這個平衡點下,手機即可以實現單手操作,又能夠呈現更多內容。正如屏幕尺寸需要一個平衡點一樣,屏幕的解析度同樣需要一個平衡點。更高的解析度固然可以提升人們的觀感,但同時也會帶來更高的成本、更大的功耗。當2K屏幕的500多PPi早已超越人們對於像素點的分辨極限的時候,在一塊5到6英寸的屏幕上放置高達4096X2304的像素量,除了能夠提高這塊屏幕的成本、加大這塊屏幕的功耗,在其他能夠提升其觀感方面似乎都顯得有些多餘。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極限,安卓手機屏幕的發展似乎也已經接近了它的極限;在這種情況下,與其盲目地追求更高的突破,不如冷靜下來想想如何在屏幕解析度的維度之外尋求一個更為有效的突破點和平衡點。
【總結】
安卓手機像素差已成事實,遇到的瓶頸還在努力攻克中,單看屏幕目前還是足夠用了,至於自帶鏡頭的解析度,則可以調節具體參數以達到該手機的最高拍攝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