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boot分區在哪個位置
Ⅰ 安卓hboot分區是什麼radio分區是什麼recovery分區是什麼boot分區是
特別行政區……等於現實我們中國開放特殊的地區!深圳珠海
Ⅱ 如何調整安卓data,system和cache分區
讓我們開始在Android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標準的內部存儲器分區的列表。這些是: / boot目錄 /系統 = /system /恢復 = /recovery /數據 = /data /緩存 =/cache /雜項 =/misc 此外,還有的SD卡分區。 / SD卡 =/sdcard / SD-EXT /boot 需要注意的是/ SD卡被發現在所有的Android設備,其餘的是目前只有在選擇設備。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在每個分區的目的和內容。 / boot目錄 這是分區,使手機開機,正如其名稱所暗示的。它包括引導程序和內核。如果沒有這個分區,該設備將根本就沒有能夠啟動。擦拭從恢復分區只應在絕對必要時,一旦完成,該設備必須重新啟動,然後再安裝一個新的,它可以通過安裝ROM,其中包括一個/ boot分區。 /系統 此分區基本上包含了整個操作系統的內核和引導以外。這包括了Android用戶界面,以及所有的系統預安裝在設備上的應用程序來。擦這個分區將刪除從設備的Android不使其無法啟動的情況下,你仍然可以把手機恢復或bootloader模式,安裝一個新的ROM。 /恢復 恢復分區可以被視為一個可供選擇的引導分區,讓你進入恢復控制台啟動設備,進行先進的恢復和維護操作。要了解更多有關這個分區及其內容,請參閱「關於Android的恢復我們的指南,ClockworkMod恢復」部分。 /數據 也稱為用戶數據,數據分區包含用戶的數據 - 這是在您的聯系人,郵件,設置和已安裝的應用程序,你去。擦這個分區基本上是在您的設備上執行出廠重設,恢復它的方式是當你第一次啟動時,它的方式,這是最後一次正式的或自定義ROM安裝後的。當您執行擦除數據/工廠復位恢復,這是分區,你是擦。 /緩存 這是Android的存儲經常訪問的數據和應用程序組件所在的分區。擦拭緩存不會影響你的個人資料,但根本擺脫現有的數據,這將會自動重建,如您繼續使用該設備。 /雜項 此分區包含各種系統設置,在形式的ON / OFF開關。 USB配置和某些硬體設置等,這些設置可能包括CID(承運人或地區ID),這是一個重要的分區,如果是損壞或丟失的,一些設備的功能將無法正常工作。 / SD卡 這是不是內部存儲器的設備,而是在SD卡上的分區。在使用方面,這是您的存儲空間,使用您認為合適的存儲媒體,文件,光碟等就可以了。擦拭它是完全安全的,只要你備份所有的數據,你需要它,你的電腦。盡管一些用戶安裝的應用程序保存在SD卡上的數據和設置,抹這個分區將讓你失去所有的數據。 在內部和外部SD卡 - 三星Galaxy S和幾片 - 總是用來指到內部SD卡/ SD卡分區的設備,如設備。對於外部SD卡 - 如果有的話 - 替代分區時,器件的不同。在三星的Galaxy S系列設備的情況下,它是/ SD卡/ SD,而在許多其他設備,它是/ sdcard2,。 / SD卡不同,沒有系統或應用程序的任何數據自動存儲在這個外部SD卡,一切都存在於它已添加的用戶。您可以放心地擦拭後,你需要保存的任何數據備份。 / SD-EXT 這不是一個標準的Android分區,但已成為流行的自定義ROM的場景。它基本上是你的SD卡/ data分區時使用的ROM中有特殊的功能,稱為APP2SD +或data2ext啟用的,作為一個附加的分區上。這是特別有用的設備上很少有內部內存分配的/ data分區。因此,用戶要安裝更多的程序比內存允許,可以使這個分區,並使用一個自定義的ROM支持此功能,安裝自己的應用程序,以獲得額外的存儲。 ,擦這個分區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擦/ data分區 - 你失去你的聯系人,簡訊,市場應用和設置。
Ⅲ Boot分區和root分區是什麼
boot分區概述:
/boot分區就是操作系統的內核及在引導過程中使用的文件,一般是幾年前的版本要求劃分的一個區,大小為100MB左右,但現在的新版本都不需要對這個分區進行單獨劃分,也就是說你完全可以不分/boot。
安裝linux只要求兩個基本分區,即根分區及交換分區,如果你的磁碟空間足夠大,可以多劃分空間給根分區,你也可以把常用的目錄新建到桌面,如下載的軟體包,放到桌面不影響你進入Linux系統的速度,當然這要求你有足夠大的根分區。
BOOT目錄下的文件:
vmlinuz
vmlinuz是可引導的、壓縮的內核。「vm」代表「Virtual Memory」。Linux 支持虛擬內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統比如DOS有640KB內存的限制。Linux能夠使用硬碟空間作為虛擬內存,因此得名「vm」。vmlinuz是可執行的Linux內核,它位於/boot/vmlinuz。
vmlinuz的建立有兩種方式。一是編譯內核時通過「make zImage」創建,然後通過:「cp /usr/src/linux-2.4/arch/i386/linux/boot/zImage/boot/vmlinuz」產生。zImage適用於小內核的情況,它的存在是為了向後的兼容性。
二是內核編譯時通過命令make bzImage創建,然後通過:「cp/usr/src/linux-2.4/arch/i386/linux/boot/bzImage /boot/vmlinuz」產生。bzImage是壓縮的內核映像,需要注意,bzImage不是用bzip2壓縮的,bzImage中的bz容易引起誤解,bz表示「big zImage」。 bzImage中的b是「big」意思。 zImage(vmlinuz)和bzImage(vmlinuz)都是用gzip壓縮的。它們不僅是一個壓縮文件,而且在這兩個文件的開頭部分內嵌有gzip解壓縮代碼。所以你不能用gunzip 或 gzip –dc解包vmlinuz。 內核文件中包含一個微型的gzip用於解壓縮內核並引導它。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老的zImage解壓縮內核到低端內存(第一個640K),bzImage解壓縮內核到高端內存(1M以上)。如果內核比較小,那麼可以採用zImage或bzImage之一,兩種方式引導的系統運行時是相同的。大的內核採用bzImage,不能採用zImage。vmlinux是未壓縮的內核,vmlinuz是vmlinux的壓縮文件。
initrd-x.x.x.img
initrd是「initial ramdisk」的簡寫。initrd一般被用來臨時的引導硬體到實際內核vmlinuz能夠接管並繼續引導的狀態。initrd-2.4.7-10.img主要是用於載入ext3等文件系統及scsi設備的驅動。比如,使用的是scsi硬碟,而內核vmlinuz中並沒有這個scsi硬體的驅動,那麼在裝入scsi模塊之前,內核不能載入根文件系統,但scsi模塊存儲在根文件系統的/lib/moles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引導一個能夠讀實際內核的initrd內核並用initrd修正scsi引導問題。initrd-2.4.7-10.img是用gzip壓縮的文件,initrd實現載入一些模塊和安裝文件系統等功能。
initrd映象文件是使用mkinitrd創建的。mkinitrd實用程序能夠創建initrd映象文件。這個命令是RedHat專有的。其它Linux發行版或許有相應的命令,:man mkinitrd下面的命令創建initrd映象文件[1] 。
System.map
System.map是一個特定內核的內核符號表。它是你當前運行的內核的System.map的鏈接。內核符號表是怎麼創建的呢? System.map是由「nm vmlinux」產生並且不相關的符號被濾出。
編譯內核時,System.map創建在/usr/src/linux-2.4/System.map。像下面這樣:
nm /boot/vmlinux-2.4.7-10 > System.map
nm vmlinux | grep -v '\(compiled\)\|\(\.o$$\)\|\( [aUw] \)\|\(\.\.ng$$\)\|\(LASH[RL]DI\)' | sort > System.map
然後復制到/boot:
cp /usr/src/linux/System.map /boot/System.map-2.4.7-10
是System.map文件的一部分:
在進行程序設計時,會命名一些變數名或函數名之類的符號。Linux內核是一個很復雜的代碼塊,有許許多多的全局符號。
Linux內核不使用符號名,而是通過變數或函數的地址來識別變數或函數名。比如不是使用size_t BytesRead這樣的符號,而是像c0343f20這樣引用這個變數。
對於使用計算機的人來說,更喜歡使用那些像size_t BytesRead這樣的名字,而不喜歡像c0343f20這樣的名字。內核主要是用c寫的,所以編譯器/連接器允許我們編碼時使用符號名,當內核運行時使用地址。
然而,在有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知道符號的地址,或者需要知道地址對應的符號。這由符號表來完成,符號表是所有符號連同它們的地址的列表。就是一個內核符號表,可知變數名checkCPUtype在內核地址c01000a5。
Linux 符號表使用到2個文件:
/proc/ksyms
System.map
/proc/ksyms是一個「proc file」,在內核引導時創建。實際上,它並不真正的是一個文件,它只不過是內核數據的表示,卻給人們是一個磁碟文件的假象,這從它的文件大小是0可以看出來。然而,System.map是存在於你的文件系統上的實際文件[1] 。
當你編譯一個新內核時,各個符號名的地址要發生變化,你的老的System.map具有的是錯誤的符號信息。每次內核編譯時產生一個新的System.map,你應當用新的System.map來取代老的System.map。
雖然內核本身並不真正使用System.map,但其它程序比如klogd,lsof和ps等軟體需要一個正確的System.map。如果你使用錯誤的或沒有System.map,klogd的輸出將是不可靠的,這對於排除程序故障會帶來困難。沒有System.map,你可能會面臨一些令人煩惱的提示信息。
另外少數驅動需要System.map來解析符號,沒有為你當前運行的特定內核創建的System.map它們就不能正常工作。
Linux的內核日誌守護進程klogd為了執行名稱-地址解析,klogd需要使用System.map。System.map應當放在使用它的軟體能夠找到它的地方。執行:man klogd可知,如果沒有將System.map作為一個變數的位置給klogd,那麼它將按照下面的順序,在三個地方查找System.map:
/boot/System.map
/System.map
/usr/src/linux/System.map
System.map也有版本信息,klogd能夠智能地查找正確的映象(map)文件。
root是管理員的配置信息目錄
root在linux和unix里是最高許可權
Ⅳ 安卓手機系統分區解釋詳細介紹是怎樣的
Android系統中的分區:
hboot:
這個分區是最基本的引導分區也類似電腦中的BIOS,這個區壞了,差不多就變磚了,所以我們刷SPL時才要如此小心啊。
boot:
這個分區應該是linux操作系統的引導分區。
radio:
這個分區是手機的一些底層設備相關的驅動或功能程序吧,如打電話和發簡訊等,不同的系統版本會有不同的radio配套,我們平時刷了高版本的ROM後,如果不刷高版本的Radio就有可能導致打電話不正常之類的。
recovery:
這個分區裝的就是前面提到的recovery程序了,這個刷不同的recovery版本可以帶來不同的功能,一般來說,刷recovery最主要的就是提Root許可權。
system:
是一般發布的ROM的主要功能程序分區了,我們說的ROM功能和自帶程序的定製應該就是基於這個分區的修改和編譯了。
userdata:
用戶數據。
cache:
緩存,一般是用來OTA升級時的緩存。
Ⅳ 怎麼查看android手機的分區
安卓系統一般把rom晶元分成7個區,如果再加上內置sd卡這個分區,就是8個:
hboot分區----------負責啟動。
radio分區----------負責驅動。
recovery分區-------負責恢復。
boot分區-----------系統內核。
system分區---------系統文件。
cache分區----------系統緩存。
userdata分區-------用戶數據。
需要注意的是,前6個區的容量在系統信息裡面是看不出來的,我們看到的rom總容量,其實就是第7個區userdate區的大小,這個區主要裝一些軟體,是用戶可以使用的分區。這個分區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安裝軟體的數量。也就是說userdate區就是我們常說的「可用rom」
在安卓里,雖然軟體可以安裝到卡中,但是一些系統軟體最好還是安裝到userdata分區,否則會出現載入的一些小問題,比如使用的桌面軟體和一些在桌面上顯示插件的軟體。並且就算你把軟體都裝到卡里,userdata分區還是會不斷減小。就像在電腦里,就算你把軟體裝到D盤,仍然會在c盤生成一些系統文件,佔掉c盤空間一樣。
8g的應當是系統分區,內容用re管理器可以查看。
Ⅵ 安卓手機硬碟如何分區
安卓系統一般把rom晶元分成7個區,如果再加上內置sd卡這個分區,就是8個。
1、hboot分區----------負責啟動。
2、radio分區----------負責驅動。
3、recovery分區-------負責恢復。
4、boot分區-----------系統內核。
5、system分區---------系統文件。
6、cache分區----------系統緩存。
7、userdata分區-------用戶數據。
Ⅶ 在android系統中,內核(kernel)被儲存於設備的哪一個分區中
kenel存在於boot分區中,但具體分區不同手機所在的分區就不同,可以通過分區列表獲取。
Android(安卓),是一個以Linux為基礎的開源移動設備操作系統,主要用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由Google成立的Open Handset Alliance(OHA,開放手持設備聯盟)持續領導與開發中。
Android已發布的最新版本為Android 5.0(Lollipop)。
Ⅷ android boot.img在哪個目錄
out/target/proct/你自己的產品(generic)/一般在/dev/mtd/目錄下, PC端運行adb shell,進入命令行模式,輸入cat /proc/mtd查看你的分區表,boot分區一般是mtd2, 那麼輸入cat /dev/mtd/mtd2 > /sdcard/mtd2.img即可備份boot
Ⅸ Android手機的boot.img如何取得
一般在/dev/mtd/目錄下, PC端運行adb shell,進入命令行模式,輸入cat /proc/mtd查看你的分區表,boot分區一般是mtd2, 那麼輸入cat /dev/mtd/mtd2 > /sdcard/mtd2.img即可備份boot
Ⅹ 如何查看自己的android手機各分區的文件系統類型
安卓系統一般把rom晶元分成7個區,如果再加上內置sd卡這個分區,就是8個:
hboot分區----------負責啟動。
radio分區----------負責驅動。
recovery分區-------負責恢復。
boot分區-----------系統內核。
system分區---------系統文件。
cache分區----------系統緩存。
userdata分區-------用戶數據。
需要注意的是,前6個區的容量在系統信息裡面是看不出來的,我們看到的rom總容量,其實就是第7個區userdate區的大小,這個區主要裝一些軟體,是用戶可以使用的分區。這個分區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安裝軟體的數量。也就是說userdate區就是我們常說的「可用rom」
在安卓里,雖然軟體可以安裝到卡中,但是一些系統軟體最好還是安裝到userdata分區,否則會出現載入的一些小問題,比如使用的桌面軟體和一些在桌面上顯示插件的軟體。並且就算你把軟體都裝到卡里,userdata分區還是會不斷減小。就像在電腦里,就算你把軟體裝到D盤,仍然會在c盤生成一些系統文件,佔掉c盤空間一樣。
8g的應當是系統分區,內容用re管理器可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