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配置蜂王養殖
① 如何貯備蜂王
人造蜂育王包括八大要素:時間和條件,做好准備工作,轉向昆蟲不育王的工具,昆蟲移動的方法,昆蟲後管理的轉變,用大雞蛋培育女王,切脾禹王,交替王台使用。
1。時間和條件
蜂群在整個冬天在新的一年充滿更換培育老蜜蜂,進入發展壯大期後,你可以准備人工生育王。北至初夏白天氣溫高於20穩定,NE有花蜜,尤其是當有一個豐富來源粉末。這是為了確保女王的質量,也採取了新的女王盡早更換老化女王的優勢,蜂王不會有天然蜂的發生的年份。早期使用人工栽培的蜜蜂實施的新女王,一個半月的增殖後,它可以發展成一個強大的集團,聚集在晚花蜜。初秋,在重大早在去年蜂王培育,王群可以培育了一大批新蜂越冬,以及冬季蜜蜂的安全性是至次年殖民地的發展是有益的。沿長江到無菌紫雲英開花王為好。培養高素質女王的條件是:
(1)溫暖的天氣氣候穩定
交配時處女王,白天溫度應高於20℃,並盡量避免連陰雨天氣。
(2)應該有天然花蜜和花粉敗育
國王在一個良好的花蜜和花粉,充足的粉源更重要。每天晚上蜜蜂和王群宇獎勵不間斷喂養的物種。
2。
開展前的准備工作人工生育國王,你需要認真做好以下准備工作:
(1)選擇父組
通過考察,選擇蜂蜜或果凍產量比平均收益率超過觀眾蜂弱的,健壯的一群蜜蜂潛在的疾病,免費為家長群的快速發展。義父組雄蜂,與幼蟲培養太後組。當人工栽培的女王,父組可以提供成千上萬的女性幼蟲;同樣父組也可以喂幾千無人機。如果您使用的是兩個組的人口,每年培育的處女王和雄蜂,觀眾將形成生產力和生存能力的殖民地近交衰退。因此,要選擇和使用多個殖民地家長團體和家長團體,並定期從種蜂場引進不同品種的女王(或蜜蜂)的一脈相承的。
(2)促進養殖
無人駕駛靶機的數量和質量無處不在蜂王交配成功率,而且還關繫到施肥效應之間的直接關系,進而影響蜜蜂的後代的質量優劣。因此,我們必須開始培育雄蜂開始在人工生育的第20王。一種用於無人機的培養,雄蜂脾需要提前做好准備,同時也削減了蜂窩狀的下部,插上的維修無人機事業脾強勢群體。為了保證交配質量,根據處女王比50無人機靶機種植比例。女王的發展從卵到成蟲羽化需要16天左右才能達到性成熟大約需要五天,共計21天。從卵到成蟲羽化無人機為24,出了房間到性成熟大約在12日,共36天。因此,我們必須開始於20日在王面前圍繞發展人工生育無人機,使無人機和處女王的性成熟度相適應。通常用於無人機開始時開始移位昆蟲不育王大量物種的走出了房間。而其他場地雄蜂和雄蜂蛹全部消滅。
(3)准備李群玉於區嗯
是用來喂蜂王幼蟲和蛹強大的殖民地。應選擇無病,無蜂蟎,潛在的強勢群體,至少有15多箱蜂群繁殖王群。在國王和他的蜂王一日以前昆蟲不育移位,並不能覆蓋所有的子帶投入健脾新蜂箱,放在旁邊的原組,68脾前組(包括封面的子脾和蜂蜜脾,粉紅色脾)組成無大禹群,做蜜蜂密集,更抖落蜜蜂蜂巢,已經添加到王群的分離。谷區嗯晚上喂0.5 1千克糖漿。您還可以使用18至20加幀中繼箱蜜蜂有蜂王培育老王群,在巢箱和箱子下面的王板,在巢框限制產卵蜂王之間加隔,繼箱中把一箱小幼蟲脾,把花粉脾的一側,把該子塊脾休息,脾之外放蜂蜜。有沒有非群群幼蟲錄取率進行移植,但是對於封蓋王台照顧好。
3。按住Shift鍵的昆蟲不育王的工具
轉移無菌蟲害王工具已經移動了針,王宇框,蠟碗。將針是小昆蟲幼蟲遷移到王台碗工具,銅或原油自製的鵝毛筆,一個呈扁薄鋒利的舌頭,另一端是彎勺形。隨著春天移蟲針,使用方便。王宇盒放在心中的王台框架。可用標准巢框改制,其上下側梁寬度等於約13毫米。專欄3側面安裝等距10mm寬板條。蠟棒蘸蠟碗碗棒,長100毫米,一端在蠟碗里蘸很順利,從一個直徑為10毫米的89毫米兩端。蠟碗是培育皇後國王平台,蘸融化的蠟碗由蜂蠟製成一根棍子。蠟棒成一碗的時間用冷水泡發期,垂直取出甩去水進入熔蠟,約10毫米深,取出暫停,如此反復浸泡23倍,一旦某些蘸了比淺最後一次。然後放入冷水中取出後冷卻。博迪大小的蠟製成厚,光滑,內無氣泡。您還可以使用塑料王台。此外,你應該准備一條毛巾,面盆,蜂王漿等。蜂王漿可以暫時王台從天然製成,也可存放在冰箱中預先收集,加用溫水稀釋蜂王漿時升次。
4。移動的昆蟲,昆蟲不育的方法
王可移動的品種需求有計劃的數量,成熟度一致的處女王。首先,上膠框板條德望23層在一個小三角形的薄鐵片膠的距離相等的間隔或熔化的蠟,把它貼在蠟碗7至10日,三名為20至30蠟碗。谷區嗯發布,讓蜜蜂清理兩到三個小時,取出用蜜蜂蜂掃,砸在每碗一滴稀釋的蜂王漿或蜂蜜蠟可以轉移昆蟲。最好在一個干凈,明亮的室內移蟲,室內溫度保持在2530℃,80%90%的相對濕度。如果濕度不夠,澆水地面。當溫度高於25,NE沒有偷蜜蜂可以在戶外樹蔭下的昆蟲移動。建議由小幼蟲脾父組幀,掃蜜蜂採取移蟲。第一碗的粘粘的蠟板條和排放在桌子上,用圓薄玻璃棒或竹簽清理,清理後蜂蠟一碗稀果凍滴上米粒大小,然後移動的昆蟲。從背面的針(凸)側昆蟲幼蟲的舉動,將針插入幼蟲和房底,幼蟲挑起,蠟碗涼粉之間。非常微妙的幼蟲,蟲轉向時動作要輕穩,快速,昆蟲的幼蟲只允許針挑時移。動後蓋上濕毛巾昆蟲板條,然後第二個轉變。後移固定在框架王宇,俞驅嗯加拿大和脾和花粉脾幼蟲的蟲板條。
5。後轉移管理
蟲後移昆蟲不育添加王群王宇中,在頒獎晚會連續輸送。接下來檢查幼蟲是否接受。已被接受的幼蟲,其王台加高,增加台中王蜂王漿,幼蟲浮在蜂王漿;沒有被接受,王台被咬壞王台中沒有幼蟲。如果沒有王的SSD王,然後轉移到無菌箱國王曾繼箱,而對非汪郁區嗯組與原王宇王群合並。如果有叫王禹王固態硬碟與王,第六天王台檢查蓋王台情況已經覆蓋了,出了一個小的,傾斜王台。可用統計王台數量,以便組織交配組所需的數量。
6。福斯特採用大蛋
證明後,王童女出生體重超過200毫克的大皇後,卵巢管的數目之一,卵巢多,具有較強的能力產卵。並證明,使用較大的蜂卵,大重量會滋生女王。該組選舉太後皇後產卵控制器關閉,或保持35盒小團體的父組中,限制其產卵,你可以一個星期後得到大黃蜂卵。其他大蜂卵孵化成幼蟲,幼蟲在24小時內與人工栽培的女王。蜜蜂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研製的女王產卵器是由塑料製成,內圍尺寸:長457毫米,寬度54毫米,高度244毫米,只是把一個標準的蜂窩。使用方法:在12日王面前昆蟲不育的轉變,女王產卵控制器進入一個房間幾乎涵蓋近蛹脾的空巢,和太後對脾胃,蓋上蓋子控制器板,把它放在中間巢箱蜜蜂。女王產卵禁區內的房間在繼承一個新的蜂後,女王逐漸產卵。禹王在建議的子脾控制器,放在蜜蜂撫育的殖民地內的前四天,第二天就可以拿到大單日齡卵孵化成幼蟲。在生產蜂王漿,在蜂窩控制提供合適的產卵年齡蜂王,而對於移動昆蟲幼蟲。該控制器還可以用於生產王後產卵雄性蛹。
7。王宇切脾
如果視力不良,難以移動的昆蟲,不能覆蓋使用切割方法養子脾女王。當蜜蜂從發展提出了23盒,蜂王塊一起放入一個子脾的新蜂箱強烈的父組,另外12幀蜜脾,把原來的組備用。父組,成為一個非群王宇,從一個大箱子做升種蛋和兒童早期幼蟲脾,切矩形蜂窩200毫米X 35毫米從蜂窩的中心部分,使巢房的切割邊緣在暴露於允許在頂部切口構造王台蜜蜂的卵和幼蟲。到了第三天檢查,選留1020幼蟲發育良好,適當王台的狀態。建立和拒食條件王台早期緊迫性使王台的關閉和切斷了所有多餘的王台。留在日齡幼蟲王台記錄,以掌握家日女王。否王於驅嗯王台取下蓋子,結合原有的組之後。
8。
使用替代王台很好的選擇,為殖民地與老蜂王的人群。當他們建造的王台交替,應選留。交替的優良性狀女王的自然種群能更穩定地繼承了下來。交替出現時,這種自然現象,蜜蜂一般只打了幾個王台,育成女王質量更好。交替王台蜂窩提議,下面跟隨板限制女王在巢框下面的框中框成團,產蛋箱和箱子加上國王之間的時間間隔。您可以交替從本組法老做王台自然演替。
② 中蜂怎樣養殖才發展快,附養殖注意事項
1、需要准備適宜的環境,在溫度過高時給蜂群降溫,四周的環境也需滿足蜂群的生長需求。2、需要優質的蜂王,蜂王是蜂群唯一的繁殖者,且對維持蜂群的秩序起到重要作用。3、需根據實際情況添加或抽調巢脾,在蜂多餘脾的情況下,蜂群才有護脾的能力。4、飼料短缺會引起一系列缺蜜反應,所以需要保證巢內飼料充足。
一、中蜂怎樣養殖才發展快
1、適宜的環境
中蜂快速發展需要適宜的環境,夏天溫度過高時需要給蜂群降溫,不然的話,蜂群會消耗大量的資源來調節養殖箱里的溫度,除此之外,四周的環境也滿足蜂群的需求。
2、優質的蜂王
中蜂快速發展需要優質的蜂王,蜂王是蜂群唯一的繁殖者,更是維持蜂群秩序的關鍵成員,所以蜂王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蜂群的發展速度。
3、蜂多餘脾
一般來說,在蜂多餘脾的情況下,蜂群才有足夠的護脾能力,蜂群長期處於蜂少余脾的情況下勢必會垮,需根據蜂群的實際情況添加或抽調巢脾。
4、飼料充足
巢內飼料短缺會引起一系列缺蜜反應,短缺時,蜂群無法安定的繁殖、蜂王停止產卵,甚至還可能引發盜蜂和蜂群棄巢遷飛的情況。
5、嚴防病害
爆發蟲病害時,輕則影響本蜂群發展,重則導致蜂場全部覆滅,例如中蜂囊狀幼蟲病可以簡單的摧毀一整個養蜂場,所以要想中蜂養殖發展快需要嚴防病害。
二、中蜂養殖注意事項
1、養殖時一般選擇活框蜂箱,活框蜂箱不但便於管理蜂群,而且在取蜜時可以做到完全不傷蜂。
2、中蜂的分蜂性相對比較強,所以在養殖時需要注意蜂群的狀態,有分蜂徵兆時要及時處理或提前人工分蜂。
3、中蜂在養殖時一般是定點養殖,所以養蜂場要建在豐富蜜源、少敵害、安靜且水源清澈的地方。
4、中蜂每年一般只取1-2次蜜,要注意每次取蜜的數量,需給蜂群留足口糧,防止蜂群因缺少食物而棄巢飛逃。
③ 土蜂養殖方法
五、密集
1、土蜂喜愛密集的環境,一定要經常保持蜂脾相稱,這樣有利於蜜蜂護脾,防禦巢蟲等敵害侵犯,也有保溫保濕的作用。
2、冬季群勢密集,就有利於蜂群安全越冬;流蜜期群勢密集,可使貯蜜快、成熟早、產量高;越夏期群勢密集,可使群勢退縮少,敵害難以侵入。
④ 蜜蜂沒有蜂王了!如何人工培養蜂王呀!
不知到你有沒有那個條件,也不知道你那失王多久了,你先觀擦裡面有沒有自生王台,如果有的而且多,你就留兩個長的很大很粗的,等他自然發育。你自己要有育王台,移蟲針,發育不多過三天的子脾,在干竟明亮的房子里,用移蟲針把發育不超過三天的幼子移到育王台里,不要把幼子挫亂了,每台一個子,你失去有多王就移多少,最好多移幾個,然後放到蜂群里育王,育王群要強大,最好在大流蜜期,這樣容已接受,每群可放1/300個王台。最好獎歷性喂糖水。
⑤ 蜂王怎麼養 如何養殖蜂王
1、蜂場選擇:可以從別人的蜂場進行引進,改良蜜蜂基因,使種群變得更優秀;當然,如果無法購買種王,則可以從自己的蜂場選擇優質蜂王,這樣養蜂人了解自己養殖的蜜蜂情況,知道哪群蜜蜂是最優質的,最有潛力的,可放心育種。
2、種群選擇:可擇優選擇繁殖能力強的蜂群作為培育蜂王的種群,待老蜂王產下新幼蟲後,可選擇性移蟲,然後將刻意保留部分種群的雄蜂,以便與新的處女蜂王交尾;同時,選擇蜂群時,要注意選擇蜜蜂個體稍大的蜂群,結合自己當地的氣候、養殖條件、育種要求等來擇優選擇。
⑥ 花葫蘆蜂蜂王養殖技術是什麼
蜂王也叫「母蜂」、「蜂後」,是生殖器官發育完全的雌蜂,由受精卵發育而成,其生產的蜂王漿具有極高的營養功效。
蜂王的養殖技術
1、培育新王:為了提高產量,首先要改良種。引進高產種王,買高產母,利用其高產良種基因。向高產場訂購成熟王台,要為育王群創造條件。
①育王群群勢一定要強,不強的用出房子補強。
②營養不但要足,而且要好,缺蜜少粉的群育不出優良王。
③要除盡蜻。有瞞的群,往往新王營養不良,甚至斷翅殘足。
④每夜獎飼,提高群積極性,促使工峰吐漿多,幼峰營養好。
⑤育王王台數量不能太多(應在30個左右),因為王台多了,營養分散,新王一質量差。
⑥採用復式移蟲。先移較大的蟲,24小時後鉗出再移入幼蟲,這樣台內存漿多,新王質量好。
⑦王台封口後應仔細檢驗,封口過早、過遲、彎曲不正、短小的王台要剔除,僅留優良的卜台。
2、考察品質:對上述方法育出的新王,經過1個半月考察,選擇王漿產量高、遺傳性能好、繁殖力強、抗病抗逆性好的王作為母本,再進行雜交育王。在育王過程中,也要十分重視雄的培育。
3、提早春繁:適時提早春繁,以免繁殖趕不上花期由於油菜品種更新,尤其是冬季氣候變暖,促使油菜開花提早,出現了群繁殖趕不上花期的情況。將春繁從原來立春前後提早到大寒以前,這樣可使群繁殖與花期同步。然而提早春繁會使春繁處於全年最冷時期,因此要求群勢一定要強,飼料一定要優,管理一定要勤,保暖一定要好。
4、提高蜂王產卵力:將傳統只育春王改為全年各季都育新王,及時淘汰老劣王。由於新王生命力強,體態豐滿,產卵積極性高,卵圈大,抗寒力強,停產也遲,可使秋繁培育出更多的越冬適齡。據試驗,同樣群勢,新王可比老王多培育出越冬80
%-120%,可為次年強群春繁打下基礎。
蜂王被圍的六種情況
沒有分蜂意念的蜂群內出現新王,發生這種情況時,蜂王往往被咬死拉出箱外。
小群或中等群勢的雙王群隔王柵安裝不嚴,蜂王串箱,多數會被圍死。
雙王箱蜂王交尾伴蜂較少,護理不好蜂王, 蜂王交尾回巢時則易誤入他群,容易被工蜂圍死。
向失王6小時以內的無王群內導人蜂王,多數會被圍死。
新老王在同箱內快速調換,蜂王往往被圍死,特別是未開產的新王。
開春放王氣溫不合適,放出蜂王,工蜂容易圍王。
蜂王的壽命
蜂後也可稱為蜂王,蜂王的壽命可長達3到5年,由於年老的蜂王生殖率逐漸下降,在養蜂業中常被人工淘汰。而雄蜂只能活幾個月,工蜂的平均壽命(在采蜜季節)只有45天左右。所以蜂後通常是蜂群中其它成員的母親,故有人也把蜂後稱為母蜂。
蜂王是蜜蜂群體中唯一能正常產卵的雌性蜂,工蜂會產卵,因為都是未受精卵,而只能發育成雄蜂,蜂後死後,蜂群會哺育新的蜂王。
在蜂群的繁殖季節,蜂群會修築多個王台哺育新的蜂王,一般老蜂王在新蜂王出台前會帶領一部分蜜蜂離開原巢,並且第一個出台的新王會殺死未出台的新王繼承老王的蜂巢成為新王。
蜂王漿
蜂王漿又叫王漿、蜂皇漿、蜂乳、蜂王乳。
蜂王漿是蜜蜂分泌的漿狀體,不是從花里採的,是蜜蜂巢中培育幼蟲的青年工蜂營養腺分泌的乳白色漿液,專用來喂飼蜂王幼蟲的食物。
蜂王漿是一類組分相當復雜的蜂產品,它隨著蜜蜂品種、年齡、季節、花粉植物的不同,其化學成份也有所不同。主要有效成分是激素、酶、氨基酸、維生素等。醫葯上常用作營養劑。對人體具有增進食慾、恢復體力、刺激性腺活動和加強機體抵抗力的功效。
蜂王漿是工蜂的舌腺(通稱王漿腺)和上齶腺等腺體的分泌物,是3日齡以內的工蜂、雄蜂幼蟲和蜂王的食物,很有趣的是在蜜蜂世界裡,就終生有蜂王漿食用,就會變成蜂王,可見,如何變成蜂王,關鍵就一個條件——食用蜂王漿,蜂王的壽命有4—6年,而普通蜜蜂的壽命一般才60天,蜂王漿就是造成這一事實差距的根本原因。所以,蜂王漿也被全球公認為是「長壽因子」。
⑦ 捉蜂王怎麼養殖
1、間接誘入
間接誘入蜂王是使用器具誘入,蜂王安全,蜜蜂容易接受,尤其誘入種用蜂王和給失去較久的蜂群誘入新蜂王,安全可靠。用全框誘入器誘入蜂王,既安全不影響被誘入蜂王的產卵。把蜂王和蜜蜂的巢脾裝入全框誘入器,脾上要有一些貯蜜,關上上面的蓋板,放進無王群里,經過3-4日,撤去全框誘入器即可。由於蜂王在蜂群里生活了一段時間,產卵正常,容易被蜂群接受。通常是使用安全誘入器(扣脾籠),把蜂王裝入器內,選一個幼蜂多,有少量蜜的子脾,把安全誘入器的底板抽出,把它扣在有數只幼蜂和一些蜜房的地方。經過一兩天,如果有一些蜜蜂圍在鐵紗外面,甚至有的蜜蜂咬鐵紗,說明蜜蜂沒有接受,需要繼續將蜂王囚禁幾日。鐵紗外面沒有蜜蜂包圍,有蜜蜂飼喂蜂王時,就可以把蜂王釋放。用薄紙捲成的小紙筒也可作誘入器用。把蜂王裝入紙筒,封上兩口,紙筒外塗少許蜜,掛在無王群的兩個巢脾之間。
2、直接誘入
把蜂王直接放入無王的蜂群。通常在大流蜜期,或者即時換王時採用,這主要憑個人經驗試行,方法有各種各樣。傍晚,朝蜂王噴少許蜜水,把它放於無王群巢門前或巢脾的框樑上,讓它爬入巢內。也可從無王群提出兩框蜂抖落在巢前,把蜂王放入蜜蜂中,讓蜂王和蜜蜂一道爬進蜂箱。更換蜂王時把要淘汰蜂王的巢脾提出,將蜂王取走,立刻把換入的蜂王放在該巢脾上,放入蜂群。也可向誘入群中噴灑蜜水或煙。
准備一隻新蜂箱,把需要誘入蜂王群的巢脾逐脾提出,除去蜂王,削凈王台,然後把帶蜂脾放入新蜂箱,放到原址一旁,原箱留下外側的邊脾和幾個空脾,收容返回的蜜蜂。這樣把蜂群的飛翔蜂分離出去,巢內只留下幼蜂,然後直接誘入蜂王。誘入成功後,再與原箱的蜜蜂合並。
3、圍王的解救
直接誘入的蜂王、間接誘入的蜂王釋放後,或者發生盜蜂,或者新蜂王交配返巢誤入它巢時,都有可能被蜜蜂包圍、咬殺。從箱外觀察,如蜜蜂秩序混亂,則立刻開箱檢查,在巢脾間或箱底看到有蜂球,就是蜂王被圍,可將蜂球放入水中,迫使蜜蜂散去,捉蜂王查看。如果蜂王沒有傷殘,用安全誘入器扣在巢脾上重新誘入,否則將蜂王淘汰,糾正蜂群中存在的問題,重新誘入蜂王。
4、蜂王飛逃的處理
直接誘入或者間接誘入釋放蜂王時,有時蜂王會飛走。此時如果箱蓋是打開著的,要保持原樣,不久蜂王就會飛回。倘若蓋上箱蓋,改變了原樣,蜂王飛回時,常誤入它群而被殺。
⑧ 花葫蘆蜂蜂王養殖技術有哪些
胡蜂飼養技術
一、許多蜂友都渴望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防胡蜂的裝備,目前購買防蜂服的方法主要有郵購和網夠,自己幾乎沒有挑選的餘地,很是被動,甚至有些商家以次充好,坑騙蜂友,一般而言,蜂友購買的防蜂服,不是太薄,就是太重,有些是重型防化服,基本不實用,薄的用兩年就風化無法使用.我們完全可以自己製作,利用當地市場上賣的各種材料自己設計和製作,質量自己可以掌控,用起來也比較安心.現在我介紹幾類不同用途的防蜂服製作方法,希望有需要的蜂友參考,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和用途靈活設計製作.
1、 1)地面工作型:主要針對金環胡蜂(雲南大黑蜂)和黑尾虎頭蜂等.這套防蜂服不能在樹上或高空操作時使用,完全是為地面操作而設計的,如果有蜂友硬要在樹上使用,出了問題,自己後悔也來不及.具體製作方法:購買優質下水褲一條(就是養魚的人或在河裡撈沙的人穿的膠皮褲),成本在170元左右,購買的時候應該當面試穿,注意檢查褲襠等部位有沒有裂縫,有問題的及時重挑;普通老款雨衣兩件(沒有褲子的),50元左右一件;有拉鏈有按扣的塑料雨衣一件,60元左右;全封閉式摩托頭盔一個,130元左右,也可以用普通安全帽,30元左右;皮手套一雙,16元左右,也可以用35元一雙的加厚塑料手套;輔助的材料有鐵紗網和粗線,總成本在400元左右,表面看不劃算,實際上可以使用8年以上,值不值想必不用多言.使用方法:先穿好下水褲,調好松緊帶,可以靈活蹲下和站起,然後穿上一件或兩件普通老款雨衣,再在外面穿上塑料雨衣,拉好拉鏈扣緊按扣,用粗線扎緊腰部,這樣胡蜂無法鑽進去蟄人,戴好防護頭盔(脖子和臉等部位的連接處應該用鐵紗網縫好,不要大意了),最後戴好手套,手套口和雨衣袖口處也用粗線勒緊.這樣,胡蜂是對人無可奈何的,咬不通,蟄不到,鑽不進去.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最好兩個人配合,有個照應,防止滑倒弄破防護裝備,十分昌盛的金環胡蜂不宜白天捕捉,最好夜裡搞,安全第一!
2)樹上操作型:軟雨鞋一雙或長筒鞋一雙;普通塑料雨衣兩套(包括褲子),必須有拉鏈和按扣,60元左右一套;安全帽一個(脖子和面部應該自己精心縫制);皮手套一雙或普通乳膠手套一雙;布手套一雙,爬樹時使用;粗線若干.使用方法:雨鞋和雨褲連接處用粗線扎緊,手套和袖口處也要扎緊,戴好防護帽,為了防止塑料手套被樹皮劃破,爬樹之前應該戴上布手套.總成本200元左右,輕巧實用.這款主要針對馬蜂(葫蘆蜂)和黑馬蜂(樹上的各種黑色胡蜂),對付黑馬蜂最好在夜裡,因為擬金環(牛b蜂)也有大型種類,不排除會蟄穿雨衣。一般的老馬蜂,普通乳膠手套就足夠了,注意不能用在各種土洞里的胡蜂上(金環等),否則有好受的,罵天也活該!
2、捕捉金環胡蜂的廉價蜂籠製作:取個金龍魚油瓶,充分的清洗干凈,把瓶口的那圈白色塑料拿除;鋸一節約30厘米的竹子,兩頭要通的,大小剛好可以放入油瓶口部,直徑約5厘米,竹子內部應該用抹布抹光滑;竹子的外圍的中部用布或塑料袋纏繞緊,再用塑料絕緣膠帶裹緊,形成中間大兩頭小漏斗狀,這節竹子的一半可以放到油瓶里,又不會完全掉入或滑出,布的作用如同塞墊,如果再不放心,還可以用線把竹子綁在瓶口下部,無論怎麼弄,這節竹子都不會脫落。這節竹子如同倒須,胡蜂只能進去出不來;記得油瓶的周圍和底部用鐵線烙幾十個孔,牙簽大小,供透氣。竹段的上端,應該做個大小適合的木塞,蜂進去後便
於堵塞。優點:製作簡單,材料易找,必要時可以劃破瓶子抖出胡蜂,也沒有損失。
二、1)建交配大棚,規格:長620厘米,寬270厘米,高220厘米(德宏某專家的各尺寸比我的少20厘米)。技術要求:一半全部遮陽遮光;一半要完全可以讓陽光照射,通風透氣。越冬大棚、築巢大棚和交配大棚可以共用,只是築巢大棚不能遮陽光,不能遮陰,要求全棚可以讓陽光照射。
2)越冬室:選取自然枯死的冬瓜樹,楚雄州叫水冬瓜樹,有無樹皮均可,直徑25厘米,鋸成30厘米一截,用電鑽打孔,孔口直徑4厘米,洞深25厘米,洞內直徑15厘米,在用腐爛的松樹樁木塊封堵嚴實(火把節時舂耍火把的松香灰的那種),最後離封堵孔口處5厘米高處打個直徑3厘米的孔供越冬蜂王自由進出。必需曬乾燥,不可潮濕。
3)築巢大棚及內部:它的功能只是為了防止蜂王從築巢箱逃出飛丟失而已。關鍵是擺放在裡面的幾十個築巢箱,築巢箱分活動區和築巢區。築巢區可以用啤酒箱,箱底側面一角處開個直徑4厘米的孔供蜂王進出。箱子頂端橫擔一根寬5厘米,長可以穿出箱子兩頭,剛好可以擔在箱子上的木條,不能太光滑。築巢箱內部應該是遮光黑暗的。外面覆蓋塑料布防止雨淋。活動區大小跟啤酒箱一樣,用鐵紗網製作,只是底部應該用木版,防止掛傷蜂王的腳。活動區一側留個小門,方便餵食物,用兩個不同顏色的瓶子蓋,一個裝糖蜜水,一個裝水,一天清理干凈一次。一邊放入腐爛的樹及樹皮供做窩用。一個蜂王關養在一個築巢箱里,築巢箱擺放應該有7厘米以上的距離,防止相互影響。
三、具體管理:1)楚雄祿豐縣范圍內葫蘆蜂在農歷十月初移蜂窩進入交配大棚,即11月5日至15之間;大黑土蜂、黃土甲在農歷十月中旬至農歷十一月初拿入大棚。所有蜂不分公母,一律拿入,但是要同一個種類養一個大棚。雄蜂屁股沒有刺,像螞蚱的屁股,屁股尖短圓。因為要把雄蜂、處女蜂王、工作蜂(幹活的職蜂)分別挑選出,會無意的傷害到處女蜂王,如夾傷等。全部放進去,只是增加些食物成本,完全值得,多活一個蜂王,明一年多一點效益。
2)放入交配大棚後,應該用盤子盛放糖蜜水、干凈的水和甜蘋果在裡面供所有蜂自由取食。陽光明媚,天氣晴朗時,從太陽出來到太陽落山時,都有蜂在交配,天陰下雨沒有。
3)越冬室擺放在交配大棚的遮陽那端,防止雨淋。天氣涼、有霜後蜂王會自己進入越冬,耐心等待,不要人為捕捉進去。越冬期間防止螞蟻、老鼠危害,也不要頻繁打開看。
4)越冬蘇醒後,有個生理恢復期,約一周時間,應該集中飼喂。當肚子變大,開始相互咬架,應該立即抓入築巢箱,單獨關養做窩。
5)有5隻工作蜂以前不要喂肉;有20隻工作蜂時可以移到野外飼養,應該繼續人工喂養15天,當確定工作蜂完全有採集食物能力時可以停止人工飼餵食物。否則,會因為無野外生存能力而餓死整窩蜂。
四、公開技術背後的辛酸。今年8月初,我寫了一封8頁的信去德宏,懇求某專家給予技術指導,是掛號信,也沒有退回。至今,無任何迴音。無奈之下,我連續在網路上收集各種相關信息,4個月後提煉匯總,加上近期實際實驗,基本掌握胡蜂人工育種、築巢技術。想到許多蜂友亦有同感,求路無 門,掌握技術的蜂友因為自己利益考量,不願意無償公開技術,甚至高價炒作,因此,我決定公開技術,反對的蜂友不少,影響到他們的利益。長遠而言,會積極推動胡蜂產業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五、建大棚的材料及用具:選擇河北省產的不銹鐵紗網(不銹鋼紗網有便宜的),孔目最小的那種,很軟,陽光下是銀白色的,我買的一整卷250元,商家說「有50米,最少48米」,我用後估計有48米,建好一個棚還剩一些。如果用純鐵紗網,夜裡有露水,約一周後就生銹了,雖然不會馬上爛,但幾個月後不行了;養葫蘆蜂也可以用白色的尼龍網,咬不斷,大黑土蜂會咬斷,2至3元一米,不貴;支架用竹子,用不銹鐵線捆紮;縫合用普通的縫衣線,黑色的,縫兩層即可,拉緊;塑料大棚專用的塑料布買了10米,6元一米,還有6米剩下;遮陽網買了10 米,由了45元,大棚的一半從地面以上開始遮圍,剛好夠用。一個人3天搭完,包括人工成本共計620元左右。條件較好的朋友可以用鋼架的,普通型幾千,豪華型3萬以上,這是私人權利。我的大棚缺點是半年要換一次支架,怕雪壓。
其實,有大手筆的未必真正懂細節管理,失敗已經可以預料。我在紹興待了幾年,那裡的老闆真的低調,那些穿著樸素干凈的中年男人,腳穿一般的傳統布鞋,可是身家不凡。反之,追求大投資的,如果沒有實際經驗積累,死搬硬套,不會活學活用,永遠不會有起色。我公開的是大體的資料及思路,細小之處只有在行動中得到,築巢箱的築巢區有條件的可以用木版做,膠合板不能用,要普通原生木板,箱體可以縮小些,保溫暖和,只是製作太費力費錢等。最後一點:理論是死的,如果沒有逆向思維去探索和創新,那麼你永遠也無法超越別人,就如同我公布相關資料後,我不用擔心被別人競爭,因為我有足夠的底氣,別人是無法拿走我腦子里的知識的。我斷了許多想高價賣技術的人的財路,他們已經罵娘了。對於,謙虛的蜂友,可以有所吸收運用,是最好的了。那些,想搞胡蜂飼養的朋友,我只是告訴了你們具體思路和探索的方向,只要認真研究實踐,會有所收獲的,希望你們努力,一年不成,兩年不理想,及時總結得失,堅持三年,一定能夠有回報和成功。
六、關於胡蜂人工飼養問題,人工越冬,築巢等已經不是難題,最難的是人工持續育種培育人工品種,我相信那些大神和專家也不敢說他有自己培育出的新品種或品系,如果有?那麼品種特徵與野生的有什麼區別性標志?蜂王繁殖率是否超越野生種?遺傳性狀是否穩定,抗逆性如何?抗病能力如何?適宜惡劣環境的能力怎麼樣?可以工廠化高密度飼養嗎?我想,不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是不可能育種成功的,希望蜂友們努力.可以說,我們目前養的都是野生種,如果能像養畜禽一樣,完全不依賴野生資源,才算胡蜂真正意義上的人工馴養成功.絕大部分人,將會在引種\近親交配\初步雜交選育\提純\衰退\放棄\再引進野生種的路上徘徊反復,能夠突破的人估計很少,這個也是胡蜂馴養之難的核心原因之一.有人會說,可以人工受精,可以用轉基因技術,可以用人工溫室模擬各種氣象環境全年育王和越冬,都可以,但是真正探索的有幾個,有錢也不一定會很順利!應如何解決高密度飼養呢?
我給出一組飼料種類,城市郊區和農村山區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研究:廉價種類有黃粉蟲,可以到花鳥市場賣鳥處買種,它吃米糠菜葉,可以全年大規模飼養,成本低;白螞蟻和腐爛松樹樁上有的一種小黑螞蟻(它的蛋野雞喜歡刨吃),它們吃腐爛的樹;還有種皇竹草和黑麥草養螞蚱;白糖.中下等成本類:5元左右一個的豬肺;4元一個的鵪鶉;豚鼠和仔兔;蘋果.中等成本的:菜場殺雞攤的雞肝雞肺,超市特價雞鴨肉和豬肉;蜂蜜;高成本的:牛羊肉;蜂王漿.如果我們憑棄傳統思維,進行積極探索,用適當的大棚一棚一窩嚴格關養,滿足陽光照射需求,提供充足而又低成本的食物和築巢材料,那麼高密度飼養完全可以解
決,生產效率和抗病能力會提高,各種寄生蟲困擾的問題可以徹底杜絕.關鍵是生產成本與市場價格的效益對比,假如1公斤蛹的生產成本是60元或80元,那麼是有利潤的.我們應該持續探索,把飼料成本降到最低,相應的生產成本也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任憑市場波動,也不會虧本,只是效益的多少而已!應該在條件成熟時,徹底拋棄馬放南山靠天吃飯的僥幸思維.胡蜂產業最終要回歸到高密度全年飼養上,才會有大的突破和質的飛躍,那些高附加值的蛹,毒加工就擁有了產業基礎,胡蜂飼養就完全擺脫靠野生資源支撐的困局,真正實現保護好野生胡蜂種質資源,為永恆開發利用做鋪墊,造福全人類.
七、 雲南,目前發現了4種,不具有冬眠習性的胡蜂,分別是小青米蜂\紅米蜂\大青米蜂和小夜馬蜂.它們,都具有連續數年在同一個洞穴或樹上蜂巢內生活繁殖的特性,是有一定開發價值的胡蜂種類,現在我談一下自己的了解情況,以供廣大蜂有借鑒和參考.
青米蜂(蕎面蜂,狗蒼蠅蜂,瞧命蜂),有大型和小型兩類.我曾經聽有些老年人講,有些可以幾十年在一個洞穴內生活,蜂餅有簸箕那麼大,能蟄死人.我見過的,蜂餅有米篩大,在雞縱洞里,有十幾餅.這些青米蜂,蜂毒厲害,特別靈活,鑽進衣服袖口裡比跳蚤快,蟄到人比老馬蜂疼痛,肉會局部壞死,它們是胡蜂界的狼群!幾米外,就會飛來蟄人,特別是農村人割地埂草的時候.如果被蟄,爬,也要爬離,否則在巢穴周圍30米以內蟄昏倒,恐怕性命難保,蜂群會持續攻擊幾個小時,甚至會開始瘋狂的咬人的肉回巢穴內,很恐怖.如果,有人不相信,可以用繩子栓只活雞活兔試驗下,有幾十隻蜂蟄咬的時候,迅速拖到20米以外觀察實驗.如何養好米蜂?
青米蜂的巢,一般在土洞里,尤其喜歡白蟻的洞穴,裡面很光滑,多數洞穴是圓弧型或橢圓的,我們在捕捉青米蜂時,仔細測量下,得出的數據可以指導我們養好米蜂.多數米蜂的洞口通道是轉彎的,防止冷風濕氣直接吹入巢內,長在20厘米之80厘米左右.青米蜂的洞穴是相對乾燥的,橢圓型的洞穴,利於排水到洞底,浸透的水會順洞壁流到底部漏走.我們應該盡力模擬它們的自然巢穴,尊重它們的特殊習性,是可以養好它們的,米蜂洞穴要下功夫研究和修建.有人,也在木桶內養,也許可以的,從長遠來看是有違它們的習性.
分蜂的要點:利用它們的護巢護餅習性和多王共居的特性,是可以像蜜蜂一樣分蜂的,選擇在冬末和 春季.禁止在夏季分蜂和取餅.青米蜂有夏眠的特性,在夏季,有時洞口有蜘蛛網覆蓋了,沒有蜂進出,實際是夏眠.一次可以分2窩,最好1窩.剪下下面的2餅,抓足夠的成年職蜂和蜂王,移養到新的巢穴,記得填土,空間不要比蜂餅太大,蜂餅的塔尖處用鐵絲扎在合適的干木棍上,掛穩掛正.洞口通道設計要稍微轉彎,長在30厘米左右,利於洞穴內部保溫.最保險的分法是在原巢的隔壁,挖個專門的分蜂洞,中間有直徑10厘米長10厘米的洞道,防止兩個洞穴的蜂殼長到一起,這個分蜂洞穴比原巢的洞內頂層矮一些,操作方法一樣.好處是同群蜂可以相互照顧及建外殼.分好的2天後,把那個分蜂洞的洞口打開些,甚至讓陽光照到,加速建造外殼的速度,當殼建好,應該及時堵嚴兩洞中間的通道,觀察幾天後連殼帶蜂移養.25天後,可以判斷是否成功,基本不傷蜂群的元氣,避免了抓蜂的麻煩和傷害.有人會說下面的是王餅,其實它們可以轉化,繁殖時是王餅,過了節氣是普通餅.當新餅做好,上面的就是老餅.女人,懷孕是孕婦,過後還是女人,不可能永遠是孕婦!老巢內的老蜂餅2年左右,要清理掉最上面的老餅,發霉嚴重,會出逃的.
紅米蜂(小細馬蜂),它的洞穴沒有青米蜂的講究和嚴謹,甚至蜂餅在不好
的石縫中,七扭八歪的,分法一樣.無論哪種米蜂,洞穴內部不能太潮濕.每年取2次蛹就可以了,取的次數多,傷蜂,還是細水常流好.也許幾十年後,都還養著,它們依然陪伴著愛蜂的你!
八、我,關注胡蜂吧已經好久了,一直在忙生意和養殖的事,一直沒有太多的空隙時間,幸好這段時期有空,也就出來獻丑了.引起了各位蜂友的激烈爭論,這是好事,有討論才會有進步.無論是任何人,肯定也好,反對也罷,說吹牛也好,贊成也好,哪怕是漫罵和攻擊,我都會樂觀的看待.我道破了許多迷津,無意間也觸犯了許多資深蜂友的發財之路,他們寄希望於壟斷某些業內技術,靠賣胡蜂種等等,不擇手段的斂財,從長遠看,他們是極大的傷害了胡蜂產業的健康發展.至於,蜂友關心的圖片,我一張都不可能傳播出來,如果有緣份加上比較談得來的蜂友,我也歡迎他們實地參觀和交流,有實物為證,公道自在人心.我的許多觀點,不代表是一定正確的,但是它代表一種思路,可以啟發我們探索的方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旁觀者樂呵呵.做人要有,一定的良知,我期望胡蜂產業發展得越強越好,從初級加工到醫學保健領域的精細開發,最終造福全人類.
有蜂友,問我,為什麼不用你的技術去高產地區飼養胡蜂?想法很好,但是當地人並不是憨包傻瓜,他們不會長期容忍你觸犯他們的利於或是勢力范圍,當技術全面學到掌握,誰願意再繼續合作?你一去養,當地的那些蜂友絕對無法再養蜂了,在圈養技術不成熟的現在,可以說是斷了人家的活路,後果可想而知?!!!在這里,我告誡廣大蜂友,不要太天真,凡事提到利字,是扯不清楚的,真可謂是翻起石頭螞蟻多,不要給自己找些不必要的麻煩!認為我寫的資料,有合理有用處及有借鑒意義的,那麼請根據自己的實踐,去思考和理解.認為,是放屁的,那麼就當是笑話,什麼也沒有發生就可以了!不過吹牛也要有水平,能做,能吹,能寫,並不一定能總結歸納和思考!
展望胡蜂產業的未來,這個產業,是具有高利潤和高效益的,具有極大的誘惑力,但是我們不要貿然過多的投入,是有潛在風險的.最好,量力而為,根據自己的能力去發展,並且要有能力抵禦相關的風險,不要給家庭和家人帶來,痛苦和悲劇!我提個問題,胡蜂產業的國家主管機構是哪個?有人會說,林業部門,也有人會說農業部門.其實,這些回答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都不正確.按照我國現在的相關規定,蜜蜂養殖業歸畜牧部門管理,在未來胡蜂養殖業,也應該歸畜牧部門管理,在地方上就是獸醫站和畜牧局進行管理,伴隨胡蜂產業的強勁發展,必定有主管部門來規范指導和監督行業發展.蜜蜂業界有全國性的產業協會,即養蜂協會.那麼,作為新興的胡蜂產業,也應該有自己的行業組織,即胡蜂飼養協會,希望廣大胡蜂愛好者共同努力,早日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行業組織,指導和推進胡蜂產業的良性而健康的發展.至少,應該爭取在蜂業協會下面,成立自己的機構,但是胡蜂和蜜蜂是風牛馬不相關的東西,如果掛靠在蜜蜂協會的大旗下,切實讓人無法接受,我們應該有所思考.目前,胡蜂的飼養技術逐漸完善,技術難關一個個的攻克,未來的重點應該是人工選種育種和對瀕危胡蜂種類的搶救性保種保護,建立胡蜂種質資源基因庫,同時應該建立若干胡蜂博物館.工廠化高密度反季節飼養和蜂毒利用及解葯研究,胡蜂疫病防治等等,都有待胡蜂界的有識之士去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最後,我希望胡蜂產業界能夠建立一個胡蜂愛心基金會,用來幫助那些因為胡蜂攻擊而致殘蟄死人的家庭,幫助他們的孩子和年邁的老人共度難關,朋友,請共同努力!
⑨ 如何飼養中蜂雙王群的技術
中蜂雙王 飼養 技術對於的養殖都有一個很好的幫助,那麼中蜂雙王群如何飼養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中蜂雙王群飼養的技術,一起來看看。
中蜂雙王群飼養的技術
中蜂雙王群的組織
1、利用同齡王組織中蜂雙王群
(1)利用提交尾群組織中蜂雙王群
分蜂期不能組織中蜂雙王群。分蜂期組織雙王群容易誘發分蜂。培育優質王台宜在“ 立夏 ”時的主要蜜粉源植物刺槐、狠牙刺、六道木等大流蜜期,麻茹開花粉源極豐富,到分蜂中期,大部分蜂群均有分蜂熱,分蜂期雄蜂多。篩選抗病性能強、能維持強群、蜜粉產量高的優質蜂王群作育王群進行復式移蟲,培育一批優質王台。“ 小滿 ”分蜂期基本結束,王台成熟即可組織雙王群。
利用正方形蜂箱(12框箱),正方形蜂箱適應中蜂的球體特性,可優化蜂巢結構。西蜂雙王群蜂箱內中隔是塊死隔板,工蜂之間互通,蜂王不能見面。中蜂雙王群用中蜂框式隔王板將箱內隔成大小兩區:大區放9張脾,作貯蜜區;小區放3張脾,系繁殖區。工蜂之間互通,蜂王由隔王板隔開。兩區各開活動巢門,小區開後巢門,大區緊靠隔板插入活隔板,使兩區蜜蜂暫時不易往來,處女王交尾易成功。
王台封蓋6天提雙王交尾群,每區1群,提2脾足蜂。從強群內帶蜂提1張正出房的老蛹脾,1張卵蟲脾。老蜂若返回原巢可再抖入一脾蜂。各靠外箱壁,放活隔板。上蓋覆布和小棉被。大區開前巢門,小區開後巢門,使處女王交尾不易錯投。兩區各誘入1隻封蓋7天的王台。
7天檢查處女王產卵情況。若兩區蜂王已產卵,傍晚待蜂群停止活動後,抽出緊靠隔板的活隔板,用小酒盅往大區空間撒半盅白酒,使兩區氣味相同。小區堵後巢門,雙王群即組織成功。
(2)利用分蜂後期自然分出的處女王小群與原有新王弱群組成中蜂雙王群
分蜂後期分出的處女王小群均系1~2脾蜂,可與原有新王弱群組成雙王群。先調整新王弱群,弱群在大區繁殖,從群內脫蜂抽出1張蜜粉脾,讓收捕分蜂小群使用。弱群剩2張脾,靠一側箱壁,放活隔板。
用提出的蜜粉脾收捕分蜂小群,1張巢脾即可收完,放入1個小空箱內。分蜂期最後自然分出的小蜂群處女王均未交尾產卵。如果原有弱群坐北朝南,新收捕小群可坐西朝東,相距半米,處女王交尾不易錯投。調入1張卵蟲脾,增加小群的戀巢性。上蓋覆布和小棉被,晚上進行獎飼。
7天後檢查處女王產卵情況。若處女王已產卵,傍晚蜂群停止活動時,掀開弱群小區棉被和覆布,將收捕小群輕輕放人小區,靠一側箱壁,放活隔板。小箱內剩餘蜜蜂用蜂掃輕輕掃入小區。用小酒盅往空間處撤半盅白酒。第2天盡量縮小大區弱群巢門,使小區飛翔蜂不易入內,保持兩區群勢基本平衡。雙王群即組織成功。
2、利用母女同巢特性組織中蜂雙王群
經多次試驗,有血緣關系的母女蜂王可以同居一巢,同脾產卵,無血緣關系的老少蜂王也可共居一巢,同脾產卵,即老少同巢。根據此特性,3個月的產卵蜂王即可組織老少同巢雙王群。
有計劃地培育雄蜂,雄蜂出房後,選優質蜂王群進行人工育王,每晚對育王群獎勵飼喂,直至王台封蓋。王台封蓋6天,將老蜂王帶2脾蜂調往小區,開小區巢門。大區剩5脾蜂,緊靠隔板插人活隔板,使蜂群感覺巢內無王,易於接受王台。王台封蓋7天,在大區蜂群兩框梁之間誘入1隻成熟王台。第2天下午檢查處女王出台情況。處女王出台後,一般5天交尾,7天產卵。出台2天必須關上小區巢門,讓兩區工蜂暫時從大區巢門出人,使處女王交尾不易誤入小區。7天檢查處女王產卵情況,處女王產卵後,可抽出緊靠隔王板的活隔板,使兩區蜜蜂互通,打開小區巢門,讓工蜂從兩個巢門出入。雙王群即組織成功。
老少同巢雙王群如果兩王在一區產卵,蜂群易遺棄老王,有的7天,有的10天半月,最長2個月,老蜂王即會死於巢前,同巢時間不會長久。要想同巢時間長久,必須分區飼養。新王產卵力強,放於大區,5張巢脾繁殖;老王產卵力弱,放於小區,2張巢脾繁殖。子脾整齊面積大,易養成強群。只要管理得當,兩王可以同巢至翌年春末夏初第一個蜜源前夕。那時除掉劣王,利用單王帶大群采蜜。“立夏”再培育優質王台,“小滿”蜜源已到末期,分蜂期結束,王台成熟再組織雙王群,為下一個蜜源(荊條)培育適齡採集蜂。
中蜂雙王群的管理
1、防止蜜蜂集 飼養雙王群要經常防止蜜蜂偏集,調整好兩區群勢。尤其是老少同巢雙王群,老王區蜜蜂喜歡偏集於新王區。若出現一區蜂量多另一區蜂量少情況,可將蜂多一區的出房子脾和蜂少一區的卵蟲脾對調;把蜂多一區巢門縮小,蜂少一區巢門擴大,讓更多的飛翔蜂進入蜂少的一區,使兩區蜂量相等。
2、及時補充飼料 雙王群內兩只蜂王產卵,經過一段繁殖期,巢內幼蟲多,飼料消耗量大。如果天氣陰雨連綿或外界蜜源不佳,應及時補充蜜粉。飼喂器放於兩區之間。
3、及時擴大蜂巢 當新蜂陸續出房,巢內蜂量不斷增多,隔板外側掛滿蜂鬍子。此時,要及時擴大蜂巢加人空脾或巢礎框。
4、設法控制分蜂 接近“ 夏至 ”,箱內蜜蜂已擁擠不堪。外界有零星荊條開花,有少量流蜜。此時,巢內封蓋子脾多,缺少蜂王產卵空脾。要及時脫蜂提出封蓋子脾,與弱小群的卵蟲脾對換。搖空巢內存蜜,迫使採集蜂提早採集新蜜源。適當添加優質空脾或上巢礎框造脾。
5、利用單王采蜜 “夏至”以後,荊條即將流蜜。蜜源前7天,可將蜂巢進行一次調整。先除去劣王,若群內出現分蜂熱,可將兩王均除掉,換入早育的新產卵王,利用單王帶大群采蜜。將蜂王帶1張正出房的子脾,1張空脾囚在小區繁殖,關上小區巢門,以防分蜂飛逃。大區剩8張脾,到荊條大流蜜有些子脾已出空,此脾不再調往小區產卵,專供採集蜂貯蜜。蜜源期巢內始終保持10張脾。小區2張子脾;大區3張子脾,5張蜜脾,子脾與蜜脾相夾。取蜜時小區巢脾蜂王產滿卵可與大區蜂群造的新脾對調。開大大區巢門,讓採集蜂從大區巢門出入。取蜜時只搖蜜脾,不動子脾。
6、用老劣同巢再組雙王群 同齡王雙王群如果一區失王,可誘人成熟王台,組織老少同巢雙王群。蜂王越老越易成功。
7、重新組織雙王群 “ 大暑 ”培育一批優質王台,准備重新組織雙王群。“大暑”荊條正大流蜜,架樹盛開花粉相當豐富,雄蜂眾多,是培育秋王的良好時機。挑選抗病性強、維持強群、蜜粉產量高的蜂王群作育王群培育一批王台。“ 立秋 ”荊條蜜源基本結束,王台成熟。可根據母女同巢特性,將所有蜂群組織成老少同巢雙王群。.“ 處暑 ”之前,新王均可產卵,為培育越冬強群打好基礎。
8、防老王丟失 “ 寒露 ”以後,外界蜜粉源逐漸減少,氣溫日益降低,老王區蜜蜂喜歡偏集於新王區。蜂量一旦減少,老王易丟失。要及時將新王區的出房子脾帶蜂與老王區的卵蟲脾對調,為老王區增添新蜂。或關閉老王區巢門,讓工蜂通過隔王板相互往來,避免老王丟失。
9、讓兩蜂王在一區內越冬 “ 立冬 ”前夕,當蜂群即將結團,可將小區蜂王連脾帶蜂調往大區,讓兩王在一區內越冬。小區所剩蜜蜂會通過隔王板進入大區。否則,小區蜜蜂會全部偏往大區,最後小區蜂王無工蜂維持。
10、辨清新老蜂王分區飼養 翌年“ 雨水 ”開繁,打掃蜂巢,清除蠟屑,辨清新老蜂王。新王身上絨毛俱在,行動敏捷;老王胸背部絨毛已經磨損,行動遲緩。可將老王帶2脾蜂調往小區,新王留在大區,保持蜂群密集,再分區飼養。
中蜂雙王群飼養的優勢
1.對於的繁殖是非常好的,不但可以增大繁殖的能力,而且還可以有利於維持蜂巢中的穩定。
2.對於蜂群的採集活動也是非常有好處的,使得外勤蜂增多,延長出勤的時間,對經濟收益是非常樂觀的。
3.可以壯大組織強大的生產群,生產能力提高了,那收益自然增多了。
中蜂雙王飼養新技術
1.在春季的時候要組織蜂群,對於保溫方面也要做好,促進繁殖、提前做好防病害的工作。適當地獎勵飼喂和及時加脾,同時也要育強群與控熱。
2.在夏季的期間要加強管理同時也不忘記促進蜂群繁殖,注意控制分蜂熱的產生,在進入高溫期的時候要准備好弱群雙群同箱飼養,中等群勢以上單群飼養等等工作,補充飼料的時候也是准備足量的。
中蜂雙王群飼養注意事項
1.養殖蜜蜂的時候,一定要花多點時間下去細心觀察哦。
2.在蜂蜜出現了異常的時候,要及時的處理好,使得蜜蜂不受影響。
⑩ 中蜂育王絕招,如何養殖發展快
1、中蜂要在適宜的溫度濕度,有豐富蜜源,有大量雄蜂與新蜂王交尾時育王。2、育王時,要挑選好母群和育王群,可採用移蟲育王和割脾育王等方法。3、要及時清理掉多餘的王台,淘汰劣質的王台。4、養殖中蜂時,要創造適宜的環境,挑選優質的蜂王,適量的添加或抽調巢脾。
一、中蜂育王絕招
1、育王時間
(1)中蜂適宜育王的時間由氣候、蜜源和雄蜂來決定,要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且外界有豐富且易採集的蜜源在流蜜時育王。
(2)育王時要有大量的雄蜂與新蜂王交尾,氣候適宜且蜜源豐富的春末夏初,較為適合人工育王。
2、選擇蜂群
(1)中蜂育王時要挑選好母群和育王群,母群是為育王提供適齡工蜂小幼蟲,要求具有繁殖速度快、分蜂性弱、生產效率高等優良遺傳特性。
(2)育王群是將母群提供的幼蟲培育成新蜂王,要求群勢強大且有大量封蓋子脾和新工蜂的無王群。
3、裁脾育王
(1)中蜂育王時,可採用移蟲育王和割脾育王等方法。
(2)割脾育王法操作更簡單且蜂王質量相對更好,方法是從母群中提一脾有受精卵的子脾,將卵脾的下半部分切掉,只露出部分蜂卵,再將切好的子脾放到育王群中讓已失王的育王群沿著卵脾切口處急造王台,來達到重新育王的目的。
4、選留王台
(1)中蜂育王都是用的急造王台的原理,割脾育王時,王台不僅僅只出現在調入的卵脾上,若發現其他部位有急造王台,便要及時清理掉。
(2)可從王台形狀上判斷新蜂王質量,優質的王台外形端正、粗壯且長度適中,畸形、歪斜或過於細長的王台便要及時淘汰。
二、中蜂如何養殖發展快
1、適宜的環境
適宜的環境利於中蜂的快速發展,在夏季氣溫過高時,要及時給蜂群降溫,不然蜂群會消耗大量資源來調節巢內溫度,蜂箱周圍的環境也要滿足蜂群的需要。
2、優質的蜂王
優質的蜂王利於中蜂的快速發展,蜂王是蜂群唯一的繁殖者,且能維持蜂群的正常秩序,蜂王質量也較大的決定了蜂群的發展速度。
3、蜂多餘脾
蜂多餘脾利於中蜂的快速發展,在蜂多餘脾時,蜂群才有足夠的護脾能力,蜂群長期蜂少於脾群勢必垮,所以要根據蜂群實際情況添加或抽調巢脾。
4、飼料充足
充足的飼料利於中蜂的快速發展,巢內飼料會引發一系列的缺蜜反應,蜂群可能無法安定的繁殖、蜂王停止產卵,還可能引發盜蜂和蜂群棄巢遷飛的情況。
5、嚴防病害
想要中蜂快速發展需要嚴防病蟲害,爆發病蟲害會影響本群蜂發展,嚴重時可能導致蜂群覆滅甚至波及全場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