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培養基配置要求有哪些
❶ 配置培養基的原則有哪些
還是很多的。
培養基配製應遵循的原則
1、 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營養需要配製不同的培養基。
2、 注意各種營養物質的濃度及合適配比,保持合適滲透壓 。
3、 將培養基的 pH 控制在適宜的范圍之內,以利於不同類型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或代謝產物的積累。
4、 經濟節約的原則。在所選培養基成分能滿足微生物培養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選用價格低廉,資源豐富的材料作培養基成分。
5、控制氧化還原電位。對厭氧的微生物尤其重要。
6、培養基應無菌。故在培養基配製後應徹底殺死培養基中的雜菌 。
❷ 配置培養基的基本步驟有哪些應注意什麼問題
培養基的配置應該注意的幾大步驟:
1、常用玻璃儀器的准備制備培養基所用的吸管、錐形瓶、毛細吸管、平皿等玻璃儀器用前要用肥皂水洗刷後用清水沖洗干凈,晾乾後備用。
(1)平皿用紙或布包好,或裝在金屬盒內,於121℃高壓蒸汽菌3min後烘乾,備用。
(2)試管管口用棉花塞或硅氟塑料試管塞塞好,再用布或報紙包紮好,121℃高壓蒸汽滅菌20℃後烘乾,備用。
(3)吸管及滴管先用少許棉花塞於吸口端(防止污染物吸出,或橡皮帽內的氣體污染),然後用紙包後或裝入金屬吸管筒內,於121℃高壓蒸汽滅菌20min後烘乾,備用。其他玻璃器皿均應按上法處理,也應裝金屬筒內160℃乾熱滅菌2h後,備用。
2、培養基的制備及儲存
(1)溶化:一般應放在玻璃器皿或搪瓷齊內。加入蒸餾水,隔水加熱以促其溶解,加熱時應經常攪拌,防止焦結,待其溶解後補足水分。
在使用乾燥培養基時,先將蒸餾水按定量加入容器中,然後稱取一定量培養基乾粉放入水中,靜置10—15min,攪拌,振盪,或延長時間以促進溶解,一般不要熱,必要時加熱,但時間不宜過長,溫度不宜過高,避免某些營養成分被破壞。
(2)校正酸鹼度(調節pH):培養基必須有適當的pH。因此測定pH是培養基配製過程中的重要步驟之一,測定pH的標准溫度為25士2℃。調節pH可用無菌的1mol/l氫氧化鈉溶液或10%碳酸鈉溶液、1mol/l鹽酸溶液。當調節緩沖液的pH時,宜用6mol/l磷酸或10mol/l氫氧化鉀溶液。滅菌後的pH會比滅菌前的pH升高或降低,一般高壓滅菌前培養基的pH會比最終pH調高0.2左右,滅菌後基本合適。因此對培養基、緩沖液、試劑在滅菌前後的pH均進行測定,並記下每次pH的測定結果,有助於積累數據考察每種培養基、緩沖液、試劑對滅菌程序的耐受性,從而指導滅菌前pH的調節。乾燥培養基一般已校正過pH,用時也必須再驗證。測定時,一般用指示劑滴入培養基觀察其顏色的變化,或用pH計校正,如與所需pH不符,可用以上的酸或鹼液加以校正。調整pH後要加熱過濾,使培養基澄清。( 更多質量檢測、分析測試、化學計量、標准物質相關技術資料請參考中國標准物質 www.rmhot.com)
(3)培養基的分裝:大批量配製時使用的自動分配器須經校準和確認。每次使用前後,均要對分配器的管道系統進行沖洗,在分裝無菌培養基前,則要採用無菌硅膠管。
固體培養基一般分裝在250ml、500ml錐形瓶中,高壓滅菌後根據需要分裝平皿或試管。
平皿:傾注平皿,應在無菌室中放置3—4h,如用塑料平皿須在35℃培養箱 中倒置30—60min。讓水蒸汽自然蒸發。
斜面:制備低層斜面分裝於試管,約占容積1/5,滅菌後趁熱斜放在細玻璃棒和木桿上,使成斜度,分裝使注意管口和瓶塞上勿沾有培養基,如沾有培養基應用布抹去,以避免污染。
高層斜面:制備高層斜面分裝於試管,約占試管容積的1/3,滅菌後趁熱放置成高層短斜面,待其凝固後應用。
分裝好的培養基或緩沖液等及時密封後必須在配製當天(2h內最佳)進行滅菌處理。液體、半固體培養基一般在高壓滅前分裝,約裝試管容積的1/3,在滅菌後還要加其他成分的液體、半固體培養基,滅菌後再分裝於滅菌試管或錐形瓶中。
培養基的滅菌:培養基的滅菌多採用高壓蒸汽滅菌,各種培養基的滅菌時間和壓力,按其成分不同而定。普通培養基採用121℃、103.42kPa滅菌15min,但容器和裝量較大時,應延長至20min。含糖培養基115℃、68.85kPa滅菌30min。含糖、血清、 雞蛋等培養基可用流動蒸汽及血清凝固器80—100℃、30min,連續3d,間歇滅菌。血清或組織液,採用低熱56—58水浴1h,連續5—6d滅菌,一些遇高溫即被破壞的物質如尿素、腹水等,可用細菌過濾器,過濾除菌。高壓滅菌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必須逐漸加熱,徹底排除滅菌器內的空氣,再逐漸升壓保持預定的壓力和時間,達到全部殺滅微生物。以上的滅菌時間和溫度要經過驗證確認,如不同類型培養基混合一起滅菌時宜採用115℃、68.85kPa滅菌30min為好。
通過無菌技術為測試制備的每一批培養基其PH在放冷至室溫(25°)後,都應測定。一個扁平的pH計用於培養基表面pH值的測定,浸入式的pH計用於液體的測定。各供應商提供的培養基的pH應該在規定的±0.2的范圍內,除非通過驗證得到更寬的范圍
注意:按配方計算培養基中各種成分的用量→稱量,(一般動作要迅速一些,因為其中可能有些成分容易吸潮)→溶化(將稱好的各種成分溶解在水中,如果是固體培養基,需要使用凝固劑,如瓊脂等,熔化時,注意攪拌,防止糊底)→調pH→滅菌(高壓蒸汽滅菌)→倒平板
1)確認培養基的成分,並精確稱量;
2)加入各個成分的順序;
3)准確調pH;
4) 適當的滅菌方法;
5)無菌條件下分裝.
❸ 培養基的配製
1.配料:
配方換算→在容器中加入少量水(蒸餾水,自然水)→按照配方稱取各種葯品(依次加入)→加足所需水量。
2.溶解:
澱粉溶解:少量冷水調成糊狀。加熱溶解,邊加熱邊攪拌以防止燒焦。
3.調PH:
用1N的鹽酸或1N的NaOH把培養基調節到所要求的值。
4.過濾:
濾紙或棉花進行過濾。
5.分裝:
一般培養基放在三角瓶或試管中滅菌使用。
6.包紮:
分裝好後,塞上棉塞,在用牛皮紙將棉塞包裹好,防止滅菌時水份進入把棉塞弄濕。
7.滅菌:
按配方上要求的溫度、壓力進行高壓蒸汽滅菌。如果滅菌的溫度太高,營養成分會被破壞。
8.貯存:
培養基在30℃下放置一天,無污染的即可使用。一般用牛皮紙包裹好存放於2-8℃冰箱中備用。
(3)種子培養基配置要求有哪些擴展閱讀
培養基在使用前通過高壓或過濾滅菌。防止污染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確認工作細胞庫是否被污染,確認毒種工作種子批是否被污染,確認所用培養基及其添加成分是否被污染,均可用細菌、真菌及支原體無菌試驗來確認並排除。
同時要對無菌試驗培養基的靈敏度進行驗證。實際生產中,可以從配製好的培養液中取少量加入營養瓊脂於恆溫培養箱內培養,48小時即可觀察有無污染。
將有毒區與無毒區嚴格分開,並有各自獨立的空氣凈化系統及孵室,有毒區對無毒區應保持相對負壓,防止病毒對培養細胞(尤其是細胞庫)的污染。
參考資料
培養基-網路
❹ 配製培養基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1、為確認工作細胞庫是否受到污染,病毒種子的工作種子批次是否受到污染,培養基及其添加成分(如小牛血清、NaHCO3等)是否受到污染,可通過細菌、真菌、支原體無菌試驗確認和消除。同時,還應驗證無菌試驗介質的靈敏度。
實際生產中,可以從配製好的培養液中取少量加入營養瓊脂於恆溫培養箱內培養,48小時即可觀察有無污染。
2、高壓滅菌設備和過濾滅菌設備應進行驗證,以確保滅菌滅菌效果;高壓滅菌設備調試前後每6個月進行一次驗證,每滅菌前後(滅菌後至少一次)進行驗證。
3、有毒區域應嚴格與無毒區隔離,並應設置獨立的空氣凈化系統和培養箱。毒性區應在無毒區保持相對負壓,防止病毒污染培養細胞(特別是細胞庫)。
4、在基本培養基中加入抗生素,野生型菌株被殺死,營養缺陷型不能在基本培養基中生長而被保留下來。
(4)種子培養基配置要求有哪些擴展閱讀:
配製培養基過程中的其它相關介紹:
培養基各成分完全溶解後,應進行pH的初步調正,因培養基在加熱消毒過程中、pH會有所變化,例如,牛肉浸液約可降低pH0.2。而腸浸液pH卻會有顯著的升高。
因此,對這個步驟,操作者應隨時注意探索經驗、以期能掌握培養基的最終pH,保證培養基的質量。pH調正後,還應將培養基煮沸數分鍾,以利培養基沉澱物的析出。
❺ 配製培養基的步驟
1、配製溶液
向容器內加入所需水量的一部分,按照培養基的配方,稱取各種原料,依次加入使其溶解,最後補足所需水分。對蛋白腖、肉膏等物質,需加熱溶解,加熱過程所蒸發的水分,應在全部原料溶解後加水補足。
配製固體培養基時,先將上述已配好的液體培養基煮沸,再將稱好的瓊脂加入,繼續加熱至完全融化。並不斷攪拌,以免瓊脂糊底燒焦。
2、調節pH值
用pH試紙(或pH電位計、氫離子濃度比色計)測試培養基的pH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10%HCl或10%NaOH進行調節,直到調節到配方要求的pH值為止。
3、過濾
用濾紙、紗布或棉花趁熱將已配好的培養基過濾。用紗布過濾時,最好折疊成六層,用濾紙過濾時,可將濾紙折疊成瓦棱形,鋪在漏鬥上過濾。
4、分裝
已過濾的培養基應進行分裝。如果要製作斜面培養基,須將培養基分裝於試管中。如果要製作平板培養基或液體、半固體培養基,則須將培養基分裝於錐形瓶內。
分裝時,一手捏松彈簧夾,使培養基流出,另一隻手握住幾支試管或錐形瓶,依次接取培養基。分裝時,注意不要使培養基粘附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濕棉塞引起雜菌污染。
裝入試管的培養基量,視試管和錐形瓶的大小及需要而定。一般製作斜面培養基時,每隻15×150毫米的試管,約裝3~4毫升(1/4~1/3試管高度),如製作深層培養基,每隻20×220毫米的試管約裝12~15毫升。每隻錐形瓶裝入的培養基,一般以其容積的一半為宜。
5、加棉塞
分裝完畢後,需要用棉塞堵住管口或瓶口。堵棉塞的主要目的是過濾空氣,避免污染。棉塞應採用普通新鮮、乾燥的棉花製作,不要用脫脂棉,以免因脫脂棉吸水使棉塞無法使用。
製作棉塞時,要根據棉塞大小將棉花鋪展成適當厚度,揪取手掌心大小一塊,鋪在左手拇指與食指圈成的圓孔中,用右手食指插入棉花中部,同時左手食指與姆指稍稍緊握,就會形成1個長棒形的棉塞。
棉塞作成後,應迅速塞入管口或瓶口中,棉塞應緊貼內壁不留縫隙,以防空氣中微生物沿皺折侵入。棉塞不要過緊過松,塞好後,以手提棉塞、管、瓶不下落為合適。棉塞的2/3應在管內或瓶內,上端露出少許棉花便於拔取。塞好棉塞的試管和錐形瓶應蓋上厚紙用繩捆札,准備滅菌。
6、製作斜面培養基和平板培養基
培養基滅菌後,如製作斜面培養基和平板培養基,須趁培養基未凝固時進行。
(1)製作斜面培養基。在實驗台上放1支長0.5~1米左右的木條,厚度為1厘米左右。將試管頭部枕在木條上,使管內培養基自然傾斜,凝固後即成斜面培養基。
(2)製作平板培養基。將剛剛滅過菌的盛有培養基的錐形瓶和培養皿放在實驗台上,點燃酒精燈,右手托起錐形瓶瓶底,左手拔下棉塞,將瓶口在酒精燈上稍加灼燒,左手打開培養皿蓋,右手迅速將培養基倒入培養皿中,每皿約倒入10毫升,以鋪滿皿底為度。
鋪放培養基後放置15分鍾左右,待培養基凝固後,再5個培養皿一疊,倒置過來,平放在恆溫箱里,24小時後檢查,如培養基未長雜菌,即可用來培養微生物。
❻ 培養基怎麼配置
(1)配製母液。把培養基m的必需元素按原配方量的50倍/100倍或1000倍稱量後製成一種濃溶液,這種濃溶液叫母液在配製培養基時按比例分別量取母液稀釋到所需的濃度即可母液配好後貼上標簽,放在0~4℃的冰箱中可使用半年到1年,這樣傲可節省許多時間可能產生化學反應的或溶解後產生沉澱的不能放在同一個容器m配製母液要用重蒸餾水葯物要使用分析純或等級較高的化學純葯物的稱量和葯液的定容都要准確。
母液①:硫酸鎂18.5克.硝酸銨82.5克.硝酸鉀95.0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5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20毫升母液
母液②:氯化鈣22.0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③:磷酸二氫鉀8.5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④;乙二胺四乙酸二鈉3.73克硫酸亞鐵2.78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⑤:硼酸620毫克,硫酸錳2230毫克,硫酸鋅860毫克,硫酸銅2.5毫克,碘化鉀83毫克,鉬酸鈉25毫克,氯化鈷2.5毫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信,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⑥:肌醇5克,甘氨酸100毫克,煙酸25毫克,鹽酸吡哆醇25毫克,鹽酸硫胺素5毫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2)配製培養基。配製每1000毫升培養基.稱取6~10克瓊:脂作凝固劑,具體按配方要求稱量,放在水浴鍋上慢慢溶解,先在量筒內放入一定量的水,按照母液順序和規定量,量取母液,當母液加完後,根據需要每升培養基再加入生長調節物質如吲哚乙酸或萘乙酸等,細胞分裂素類0.04~10毫克,細胞分裂素應用最多的是6-苄基腺嘌呤,加完後倒入已熔化的瓊脂中,每1000毫升培養基加入蔗糖30克或根據要求確定,定容到所需的體積,繼續加溫,直到瓊脂完全熔解,用鹽酸或氫氧化鈉對培養基的pH進行調節,多數培養基的pH在5.4~6.0,MS培養基的pH為5.7。
將配好的培養基趁熱倒入培養容器中,培養基占容器體積的1/4~1/3不要將培養基沾到容器壁上,否則容易被雜菌感染,然後及時加蓋,進行高壓滅菌,滅菌時要按高壓滅菌鍋的操作規程使用.在121℃、壓力111千帕下維持15~20分鍾,溫度和時間都要嚴格控制,到時間後立即切斷電源,當高壓鍋內壓力降到常壓後,開啟放氣閥,打開鍋蓋,取出滅菌好的培養基,放在接種室中培養3天,沒被感染後才能用來組織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