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表徵存儲方式有
❶ 知識是如何存儲到大腦中的又採用了什麼技術和方法越詳細越好。。。。
記憶是人類生活之所以如此豐富多彩的基石,與我們的一系列能力存在密切聯系,例如學習、講故事甚至於能否認識對方。記憶力的好壞完全取決於我們的大腦。最近幾年,科研人員將有關記憶的研究上升到結構與分子層面。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記憶存儲於神經元連接內的很多大腦結構,其長期穩定性甚至依賴於一個單一的分子。
大腦以兩種方式存儲記憶。根據麥吉爾大學和加拿大神經系統科學及心理健康和成癮研究院的研究,一步棋、客房門牌號等短期記憶由大腦內高度發達的額葉前部負責處理。在大腦深處的海馬狀突起,短期記憶被轉換成長期記憶。麥吉爾大學表示,海馬狀突起同時從大腦不同感覺區域獲取記憶並將它們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記憶集。舉個例子來說,你可能記得整場晚餐派對而不是多個有關派對場面、聲音和味道的單個記憶。
麥吉爾大學指出,隨著海馬狀突起對記憶進行處理,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與記憶結合,最終形成一個穩固的聯合體。例如,如果聽到一段音樂,你可能回想起其他一系列與聽到這段音樂時的場景有關的記憶。科學家在對大腦進行掃描時發現,當人們回想起一個記憶集時,大腦不同區域均處於活躍狀態,說明記憶充當了一個索引,將大腦記錄的不同感覺和想法聯系在一起。
根據麥吉爾大學和紐約大學的研究,海馬狀突起幫助鞏固形成記憶的神經連接的模式,但記憶本身取決於大腦細胞連接的穩定性。大腦細胞則依賴於蛋白質以及其他負責維持它們的連接並彼此間進行通訊的化學物質。紐約大學、喬治亞州醫學院以及其他研究機構的科學家通過動物實驗發現,移除或改變一個化學物質或者分子便可阻止記憶形成,甚至破壞已經存在的記憶。
許多神經科學家認為,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被轉化成記憶臨時保存到人腦的海馬體中,再由海馬體將記憶轉移到新大腦皮層儲存為長期記憶。這個轉移發生在人睡覺的時候,特別是深度、少夢的睡眠過程中。
這種關於記憶儲存轉移的理論目前受到了挑戰。美國布朗大學神經科學家馬雅克?梅達和諾貝爾獎獲得者、生理學家伯特?薩克曼共同主持了一項新的研究,找到了睡眠過程中海馬體和新大腦皮層進行「對話」的最好證據,表明了記憶儲存是通過一種驚人的「互動」來實現的。梅達發現,並不是海馬體以一種「腦細胞暴發」的方式向新大腦皮層上傳信息,相反,應該是新大腦皮層操控著它和海馬體之間的「對話」。
這一發現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新的途徑來了解大腦在人類健康和痴呆的不同情況下是如何處理記憶的,而且對阿爾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的病因和治療的研究具有啟發意義。
「長期記憶的形成過程可能與我們以前想的大不一樣。」布朗大學神經科學系的助理教授梅達說:「有兩種可能:或者這種對話在某種程度上是信息儲存的一部分,或者由海馬體向新大腦皮層的信息轉移並不發生在睡眠過程中。不管結果怎樣,都對通常認為的新大腦皮層和海馬體在睡眠過程中進行信息交流的理論提出了質疑。」
為了研究海馬體與新大腦皮層的「對話」,梅達記錄了老鼠大腦的電波活動。研究發現,在深度睡眠過程中,當新大腦皮層中處於興奮狀態的細胞有節奏地活動時,海馬體中興奮狀態的神經的活動卻是無規律的。梅達和他的團隊後來發現,如果將關注的焦點由處於興奮狀態的細胞轉到抑制性細胞,那麼大腦兩個部分就確實是在進行相同語言的對話了,而且細胞之間的活動也確實是相關聯的。活動或「對話」的時間,在大腦的兩個區域是一致的,海馬體會有短暫的滯後,就像是其中的細胞在回應新大腦皮層的「講話」一樣。海馬體和新大腦皮層之間進行同步交流的發現有兩個關鍵性的意義:首先,在深度睡眠過程中,是新大腦皮層而不是海馬體主持著大腦系統的對話。其次,是抑制性神經控制著對話。
科學家首次解答人大腦如何存儲和恢復陳舊記憶
http://news.QQ.com 2004年05月10日11:02 新華網 評論(0)
來自多倫多病童醫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首次查明了大腦中負責儲存和恢復陳舊記憶的一塊區域。該研究發現發表在5月7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記憶其實就是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結形態。不過要儲存或拋掉某些信息,卻不是有意識的行為,而是由人腦中一個細小的構造——海馬體(hippocampus)來處理。海馬體在記憶的過程中,充當轉換站的功能。當大腦皮質(cortex)中的神經元接收到各種感官或知覺訊息時,它們會把訊息傳遞給海馬體。如果海馬體有反應,神經元就會開始形成持久的網路,但如果沒有通過這種認可的模式,那麼腦部接收到的經驗就會自動消逝。
多倫多病童醫院研究所科學家、多倫多大學生理學助理教授保羅-弗蘭克蘭博士說,「眾所周知,大腦中的海馬體,其機能是處理近期記憶,但並不永久地存儲記憶。我們經過研究發現,那些陳舊的、或者永久性記憶是在前扣帶腦皮質(anteriorcingulatecortex,ACC)中得到存儲和恢復。」
新記憶的形成過程包含著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連接加固的過程,回憶的過程則包含了同樣的神經細胞或者神經細胞網路被重新激化的過程。隨著記憶的老化,神經細胞網路也逐漸改變。剛開始時,日常事件的記憶似乎主要依靠大腦中海馬體的神經細胞網路來完成,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記憶日益變得依靠大腦皮質來進行。
弗蘭克蘭博士說,「我們認為海馬體和大腦皮質之間存在著活躍的交互作用,在這兩個大腦區域中所進行的記憶傳遞處理過程可以一直持續數周,甚至在人睡覺的時候也在進行。」
研究學者是以老鼠為實驗對象進行研究,其中有一隻樣品是轉基因老鼠,已經被除去了回憶陳舊記憶的能力,以此來確定老鼠大腦前扣帶腦皮質在記憶處理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生物學教授阿辛諾-斯里瓦說,「大多數人認為記憶是他們一生體驗的積累,但一直以來我們對大腦如何儲存和恢復記憶的問題卻是迷惑不解。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該從哪裡入手,這有助於我們進一步開發出有效的葯物來治療與記憶混亂有關的大腦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