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華為長鑫存儲代工公司
⑴ 晶元大基金又有3人被查,多家上市公司緊急公告,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嚴查各晶元半導體公司是好事,因為就目前而言,我們自己的晶元確實不行,也稱不上高端,包括我們製造電車需要的晶元也都是要進口的。而不論是新能源車製造,還是晶元半導體行業,我們都有大量的公司用垃圾項目欺上瞞下騙去高額的國家補貼。拿著國家的錢不好好搞研發卻拿去炒股割韭菜,確實應該好好整頓一下了,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在後續的國際競爭中獲勝。這就是為啥今年晶元跌跌不休的原因吧,說白了,脖子都是自己人卡的,基金股票集資了那麼多,你們套利去外面瀟酒。如果你在房間里看見了一隻老鼠,那麼在看不見的角落,肯定已經滿了。希望國家能嚴厲出手,把這些碩鼠抓出來。
我不是半導體行業從業人員,但是我在某乎多次被人私信問一些半導體相關的事情。其中有一次,一個應屆生被領導要求給一個半導體項目提意見,她不知道怎麼辦,在知乎上求助。可能是只有我回復她了,她就讓我加她微信私聊。我看了項目書,那真的是文檔格式沒問題,話術也寫的沒問題。但是粗看應用層面,這使用場景壓根沒戲啊,最重要的資源被別的行業占據著呢,別的行業那就是政企合一啊,別的行業壓根不會把那麼賺錢的資源讓出去給那麼不賺錢的使用場景,最重要的還是賺錢就跟別的行業沒關系了。
項目書裡面也沒有考慮半導體代工廠的事情,那個時候半導體產能緊張多嚴重啊,也沒有考慮流片成本的問題。還有人才招聘問題,不是在四個一線城市,也不是在幾個強二線城市,上哪裡去招聘那麼多技術人員,也完全沒有考慮。寫的不是PPT演示文稿,是word文檔,格式和話術真不錯。我都想將來創業,照著那個模板來了。至於可行性,把錢騙到手不就完了嘛,投資人的投資和政府補貼花完了再說。有很多答友認為晶元產業是騙局,我認為不是。如果是騙局,收網太早了些。
⑵ 2022華為晶元誰代工
華為沒有自己的半導體生產線,只負責海思麒麟處理器的研發設計,之前是找的台積電代工,目前沒有代工的,所以麒麟晶元暫時用不上了,現在都是買的驍龍晶元。
⑶ 華為正式發布問界M7;長鑫存儲15項發明專利曝光
消費電子IC封裝需求將疲軟至2023Q1
據業內消息人士透露,由於消費電子設備銷售低迷,消費MCU、MOSFET、低端邏輯 IC和電源管理 IC (PMIC)等消費電子IC的封裝需求已顯著下降,並可能持續至2023 年第一季度末。
消息人士稱,俄烏戰爭引發的高通貨膨脹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和意願,消費電子晶元供應商和下游系統製造商繼續消化過多的庫存。
「封測廠商下半年3C及IT應用晶元封裝需求較上半年下降幅度超預期,而那些在 汽車 和工業應用領域表現較弱的廠商將經歷更艱難的下半年。」消息人士說道。
據了解,從目前的市況來看,消費電子封測需求疲軟,車用封測訂單大增,以封測龍頭日月光為例,該公司CFO董宏思表示,車用電子相關業務將同步押注封測(ATM)、電子代工服務(EMS),預期今年車用晶元封測業務將占集團比重逾7%。業內人士預期日月光今年車用晶元封測營收貢獻有望達10億美元新高。
網曝余承東現場考察友商理想L9
AITO 汽車 此前已經宣布,旗下第二款車型問界M7將於7月4日正式發布。定位於中大型SUV,採用了三排六座布局,競爭對手鎖定了當下大火的理想ONE。在問界M7發布的前一天,有 汽車 博主爆料稱,余承東前往理想 汽車 深圳前海卓悅店體驗理想第二款車型——理想L9了,據說在現場研究了四十多分鍾,每個位置、每個特點都看得很仔細,最後笑嘻嘻的走了。
對此,有網友調侃:「李想說理想L9是500萬以內沒對手,那問界M7怎麼的也得是800萬內沒對手了吧?」據此前爆料,問界M7搭載由1.5T四缸渦輪增壓增程器與華為雙電機所組成的增程式混動系統。1.5T增程器最大功率92kW,前後驅動電機最大功率為130kW/200kW,綜合最大功率330kW。此外,新車配備40.06kWh電池組,純電模式下WLTC續航里程150km。
美光 科技 三季度營收86.4億美元
7月1日,美光 科技 公司公布了其截至2022年6月2日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
根據報告,美光 科技 的營業收入為86.4億美元,上一季度為77.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74.2億美元,該公司毛利率為46.7%。GAAP凈收入為26.3億美元,或攤薄後每股2.34美元。非GAAP凈收入為29.4億美元,或每股攤薄收益2.59美元。營業現金流為38.4億美元,上一季度為36.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35.6億美元。
蘋果供應鏈台灣廠商:未接獲砍單通知
據報道,市場傳出蘋果考量通膨導致消費緊縮,下修iPhone 14新機初期備貨量,由原定9000萬支減少10%。台灣供應鏈廠商表示,並未收到蘋果砍單通知,iPhone 14首批9000萬的出貨目標保持不變。鴻海iPhone最大組裝基地預計8月下旬開始大規模生產iPhone 14。
消息稱華為在俄羅斯大舉招聘員工
7月3日消息,據俄羅斯《生意人報》援引求職服務平台hh.ru的消息報道,華為公司在俄羅斯積極招聘新員工。今年上半年,華為公司空缺職位數量814個,較去年同期增長49%,去年為545個。
華為公司在銷售領域的職位空缺數量是此前的4倍多,如果2021年該公司招聘27名員工,今年已經是117名。此外,華為俄羅斯分公司積極招聘以下領域專業水平高的專家,包括信息技術和通信領域(職位空缺數增加了33%)、設備維護和安裝專家(增加了186%),以及大學生和實習生(增加了132%)。該公司還將電子產品生產和維護專家的空缺職位數量增加了233%。
據悉自從俄烏戰爭以來,已經有許多大型 科技 公司宣布停止向俄羅斯供貨,其中,蘋果宣布在俄羅斯停售產品;微軟宣布暫停在俄羅斯銷售所有新的產品和服務;英特爾和AMD也已暫停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供貨。
長鑫存儲15項發明專利曝光
7月4日消息,據天眼查資料顯示,近日,國產內存晶元廠商——長鑫存儲技術有限公司公開了名為「磁性存儲器及其讀寫方法」、「存儲節點接觸結構的形成方法及半導體結構」、「半導體結構的制備方法、半導體結構和半導體存儲器」等15項發明專利。
晶元短缺致使國外 汽車 銷量暴跌
7月3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在過去幾個月里,特斯拉、福特、通用 汽車 、Rivian 和 Lucid 紛紛提高了其電動車的定價,部分原因是為了抵消電池原材料的成本飆升。
除此之外,晶元短缺以及供應鏈中斷也是拖累 汽車 供應的一個主要因素。外媒調查發現,今年上半年美國 汽車 平均漲價幅度達 13%,而不斷上漲的標價往往會使消費者望而生畏,進一步導致美國 汽車 銷量下滑。
據介紹,今年晶元短缺主要影響了包括通用 汽車 在內的大多數 汽車 製造商,但豐田 汽車 和日產 汽車 等亞洲品牌受到的影響最大。一些車企對全球晶元短缺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此次缺芯危機將很快消退,而另一些車企則對下半年的供應能力表示懷疑。
特斯拉歐洲工廠關閉兩周改革生產流程
據報道,特斯拉將從7月初開始關閉歐洲超級工廠兩周。由於生產緩慢,這家位於柏林附近的工廠預計將在開業三個月後關閉。為期兩周的停工將用於實施生產流程改革,該工廠的目標是將電動 汽車 年產量從5.2萬輛提高到約50萬輛。目前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採用的是兩班倒的方式,預計將改為三班倒。
華為正式發布問界M7
7月4日,華為正式發布AITO品牌第二款車問界M7,去年12月,華為發布AITO問界M5,今年3月問界M5開始批量交付,華為透露,M5上市第87天累計銷量破萬。
寒武紀擬定增募資近 26.5 億元
近日,寒武紀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特定對象發行 A 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 265,000.00 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實際募集資金將用於先進工藝平台晶元項目、穩定工藝平台晶元項目、面向新興應用場景的通用智能處理器技術研發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先進工藝平台晶元項目擬使用 80,965.22 萬元募集資金投資,本項目內容包括建設先進工藝平台,基於先進工藝研發一款高算力、高訪存帶寬的智能晶元,並研發晶元配套的軟體支撐系統。
⑷ 國產晶元龍頭股有哪些
1、兆易創新
兆易創新位列全球Nor flash市場前三位,且隨著日美公司的退出,市場份額不斷提高;存儲價格不斷高漲,公司的盈利能力亮眼。
公司產品線覆蓋刻蝕機、PVD、CVD、氧化爐、清洗機、擴散爐、MFC等七大核心品類,下遊客戶以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華力微電子等國內一線晶圓廠為主。
⑸ 拓荊科技登陸科創板,系河南資產參投的第二家半導體上市公司
招股書披露,拓荊 科技 成立於2010年,主要從事高端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該公司聚焦的半導體薄膜沉積設備與光刻機、刻蝕機共同構成晶元製造三大主設備。拓荊 科技 是國內唯一一家能夠產業化應用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設備、次常壓化學氣相沉積(SACVD)設備的廠商,也是國內領先的原子層沉積(ALD)設備廠商。
目前拓荊 科技 的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國內晶圓廠14nm及以上製程集成電路製造產線,並已展開10nm及以下製程產品驗證測試,主要客戶包括中芯國際、華虹集團、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等國內主流晶圓廠。2019年以來,拓荊 科技 前五大客戶主營業務銷售金額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超過90%,大客戶較為集中。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4月,河南資產通過設立嘉興君鵬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投資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簡稱中微半導體),持有其408.77萬股股份。2019年6月20日,中微半導體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通過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審核。
為推動產業升級,河南資產通過旗下基金公司聚焦高精尖的半導體行業,先後聯合國內投資機構布局中微半導體、拓荊 科技 等國內龍頭企業,以及麥斯克電子、中科慧遠等河南優質企業共16家,並與部分省轄市合作推動相關產業在河南省內落地。
截至目前,河南資產參與投資的半導體企業中已有2家上市、1家通過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審核、1家創業板IPO獲受理。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⑹ 兆易創新的晶元是誰代工的
兆易創新實現量產DRAM晶元,是由長鑫存儲代工。
此前,兆易創新已經從長鑫存儲采購產品。根據兆易創新於2020年11月發布的公告,過去12個月內,公司從長鑫存儲采購DRAM產品約1.80億元,雙方產品聯合開發平台合作約1966萬元。
2020年5月,搭載長鑫DDR4顆粒的內存條正式上市,標志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DRAM晶元終於投入市場。隨後長鑫存儲的DDR4顆粒就在產能爬坡階段,兆易創新也同時銷售合肥長鑫的DRAM產品。
此前,兆易創新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李紅在2020年業績會上表示,今年開始貢獻營收。對於DRAM研發的進展,李紅表示,2021年上半年推出首顆19nm的DDR4產品,17nm的DDR3計劃會晚一些推出,後續仍然按照既定規劃投入新產品研發,持續推出新產品。
⑺ 中芯國際可以給華為代工嗎
中芯國際不可以給華為代工。
如果中芯國際強行給華為代工只會得不償失,給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帶來更大損失。中芯國際全稱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是世界領先的晶元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元製造企業。
目前第一大股東是大唐電信佔19.14%股權,第二大股東是中投佔11.6%股權,依次上海實業占股8.2%,台積電占股6.543%。2019年位列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第26位,2019年位列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企業第253名,2020年位列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第1931位。
華為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由任正非於1987年創立,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產品和服務。
曾獲「2019中國品牌強國盛典年度榮耀品牌」。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領域,圍繞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能源、電力和交通等客戶需求持續創新,提供可被合作夥伴集成的ICT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通信、辦公和生產系統的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⑻ 「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我們做了什麼
從2018年以來,在美國的騷操作下,我國的晶元產業鏈就苦不堪言,最近晶元供應危機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問題。我們必須承認關鍵技術永遠是偷不來的,它需要夜以繼日的科研、難言回報的投資和一往無前的沖刺。
「每一筆投資都是對卡脖子的一次進攻」
本篇為 先進製造賽道2020年投融資合集 。
1月投資數據總結: 1. 可查投資事件數19起,總投資金額超過17億。A輪之前的融資佔比達50% 以上,投資階段仍偏早期,投資金額集中在數千萬左右。2. 細分賽道中以晶元(6)、機器視覺(4)、感測器(3)領先。
(註:括弧內數字代表獲投事件數,後文同)
亮點案例:
月評: 相比於教育等已進入中後期競爭的賽道,先進製造/機器人賽道由於進入門檻高技術難度大,在國內的發展仍在初期,目前有爆發趨勢集中在最接近應用端可最快產品化的部分,比如機器視覺技術的相關應用。
2月投資數據總結: 可查投資事件數12起,總投資金額超過35億。投資階段沒有明顯分化,覆蓋各個階段,投資金額浮動差異較大。6家公司實現IPO:斯達半導(603290,IGBT晶元)、瑞芯微(603893,晶元)、博傑股份(002975,工業自動化設備)、英傑電氣(300820,微電子及電力電子控制設備)、華峰測控(688200,半導體自動化測試系統),神工股份(688233,硅材料供應商),主營均圍繞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是一個退出案例高度集中的月份。
亮點案例:
月評: 服務數智化已是必然趨勢,但底層技術仍不算成熟,服務體驗較差。目前文字交互類客服發展較快,語音客服較慢,仍只能作為人工客服的補充替代,語音客服優先應用於金融行業。本月的上市事件極多,先進製造類項目退出路徑較為清晰,退出率數據也比較高。
3月投資數據總結: 3月對於先進製造賽道的投資異常火熱。可查投資事件數49起,總投資金額超過120億。細分賽道中晶元達20起,工業機器人達10起。投資階段主要集中在A、B輪。二級市場中泛晶元供應商紫光展銳獲得國家大基金的加碼。
亮點案例:
月評: 機器視覺已經滲透於各個行業,而針對於工業領域內,除演算法要求外還有行業know-how的要求。國內目前已經是工業機器人年增長最高的國家,最成熟的應用是生產過程中搬運、組裝等較為固定的環節。
4月投資數據總結: 4月對於先進製造賽道的投資依然火熱。可查投資事件數41起,總投資金額近40億。細分賽道中晶元達17起,其它大致平均分布於感測器、材料、無人機、航天等賽道。投資階段主要集中在A輪。
亮點案例:
5月投資數據總結: 1. 5月先進製造賽道的投資數並不多但投資金額巨大。可查投資事件數22起,總投資金額近250億。2.細分賽道中半導體7起,晶元7起,航空航天3起。投資階段主要集中在A輪,A輪共有12起。3. 最大一筆投資出現在中芯國際附屬公司 中芯南方 ,國家大基金二期與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同意分別向注資15億美元、7.5億美元。
亮點案例:
6月投資數據總結: 相比前幾個月6月先進製造賽道的投資熱度略有一點降溫。可查投資事件數30起,總投資金額超70億。細分賽道中半導體和晶元共15起,感測器3起。投資階段以戰略投資為主。
亮點案例:
月評: 近半年在先進製造賽道很少出現百萬級種子天使輪投資,整個賽道基本已經進入A輪,從投資金額來看也是數千萬起步,多數項目可拿到過億投資,大額投資多次出現在半導體晶元創業公司中。該賽道創業對於團隊背景有極高要求。
7月投資數據總結: 7月是目前先進製造賽道熱度最低的一個月。可查投資事件數17起,總投資金額超12億。細分賽道中以晶元半導體占絕對優勢達12起,工業設備4起。投資階段以戰略投資為主,共8起。
亮點案例:
月評: 基礎的自動化設備在晶元類生產製造企業已經發展了較久時間,新的創業項目主要集中在利用機器視覺等先進技術進行進一步升級迭代,向工業機器人升級。
8月投資數據總結: 可查投資事件數21起,總投資金額超25億。細分賽道中以晶元半導體9起起,感測器5起,航空航天3起。投資階段集中在A輪。
亮點案例:
月評: 盡管本月的投資熱度不能稱之為高,但獲投項目方向都很典型。
9月投資數據總結: 經過7、8月投資的相對低迷,9月先進製造賽道的投資熱度恢復。可查投資事件數45起,總投資金額近60億。細分賽道中以晶元半導體投資達一半15起,其餘分布在無人機、機器視覺等細分方向。投資階段集中在A、B輪。
亮點案例:
10月投資數據總結: 可查投資事件數25起,總投資金額過30億。細分賽道中以晶元半導體高達13起。投資階段集中在A輪,投資金額5000w起。本月有多家企業獲得年內第二輪融資。
亮點案例:
月評:
又要說感測器了。對於感測器的投資熱度確實很高,從感測器產品到成像晶元到圖像分析等等,涉及感測器的各個方面。可以清晰的感覺到對於感測器的投資已進入了技術賽跑階段。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本月戰投了兩家晶元公司。晶元的短板什麼時候可以補上呢?
11月投資數據總結: 這個月先進製造賽道極熱1. 可查投資事件數52起,總投資金額超過90億。細分賽道中以晶元半導體高達11起,新材料7起,航空航天6起。2.投資階段集中在A輪和戰投,戰投事件達16起,投資金額5000w起。最大一筆投資是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獲得多家機構合投的24.64億preIPO輪融資。
亮點事件:
月評: 這個月航空航天的投資熱度讓我很吃驚。航空航天是技術密集但商業化路徑仍不清晰的細分賽道,民營火箭也是近幾年才逐步露頭,雖然賽道出現不久,已經巨頭不少。。行業內有一個觀點是將火箭也看作是出行工具的一種,可參考 汽車 的投資思路。
12月投資數據總結: 這個月先進製造賽道大概是瘋了?!!!1. 可查投資事件數62起,總投資金額近300億。細分賽道基本被晶元產業鏈包圓。2.投資階段集中在A輪和戰投,戰投事件達26起。最大一筆投資是半導體IDM企業長鑫存儲獲得156.5億人民幣投資,投資方來自國開裝備基金、建銀國際、招商證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典型國家背景資金。
亮點事件:
這個月實在不太好說亮點事件,亮點過多事件過多,之後開一個晶元的專題再補作業,說兩個機構的亮點:
月評: 作為2020年最後一個月,這個月的國家風向極度、非常、特別清晰,僅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就有3筆大額投資。其次晶元確實是產業鏈長,下游應用廣的賽道,從晶元底層生產製造技術到封裝檢測再到針對不同場景的應用型晶元等等,不同方向市場空間極大,不得不說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戰國內就一直在晶元研發上被卡脖子。對於晶元的重視程度必然會越來越高。
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1. 2020年先進製造賽道可查投資事件超過500起,總投資金額超過1100億。嘖嘖嘖。不總結真的沒有感覺到。一直以為大熱的賽道是醫療、消費等,卻發現先進製造也是一個隱形冠軍,在近兩年整體投資下滑的環境里,無論是投資數還是投資金額已 連續5年持續升高 。
2. 主力細分賽道當之無愧是晶元,隨後是航空航天、感測器、工業機器人等。
3. 不僅一級市場投資熱,先進製造賽道也是退出表現最好的賽道。本年賽道內上市公司達50家,其中包含首家回歸A股的境外已上市紅籌企業中芯國際等。不過多數為已成立多年,在上市之前並未受到資本青睞的公司,整體來說製造類企業的故事聽上去總是沒有那麼性感,更考驗深耕。
4. 從2020年的投資趨勢來看,前幾個月的熱度相對平穩,越到後期表現越好,到最後一個月時達到峰值。
最後: 科技 強國! 科技 強國! 科技 強國!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⑼ 華為復產蕊片誰代工
當各大晶元廠商紛紛與華為劃清界限時,有一家企業的表態備受關注,這家企業就是台積電。作為晶元代工龍頭,全球主要晶元設計企業的生產都要依賴於台積電的產能,華為海思的麒麟晶元同樣也來自台積電。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台積電先進的生產製程,華為最新的旗艦手機P30,Mate X上市都會大受影響,未來在與三星,蘋果手機的市場競爭中勢必處於不利地位。在高通宣布中止對華為的供貨後,台積電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幾乎成為華為高端手機晶元唯一的供貨來源。最終,台積電的表態讓華為送了一口氣。台積電明確表示不會停止對華為的供貨。根據美國的出口管制條例規定,被管制的貨品,軟體和科技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位於美國;第二類是源自美國(U.S Origin);第三類是外國製造,但是源自美國的內容超過25%的上限。對於台積電是否超過25%的上限,一些台灣業內人士認為,台積電的蝕刻等半導體設備有60%來自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很難不超過25%的上限。不過如果要認真起來,包括研發投入,人工都計算在內的話,25%的上限應該是沒有超過。也就是說,這個標準是一個模糊地帶,主要還是要看企業是否願意為華為冒這個風險。目前台積電在南京建有一個12寸晶圓生產工廠,此外台積電還是中芯國際的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0%,在內地的市場的布局使得台積電近年來在晶元代工市場風生水起,遠遠將三星電子,英特爾等公司甩在身後。就其客戶來說,華為已經是台積電第二大客戶,僅次於蘋果公司,佔台積電訂單總量的11%。今年上半年,華為在台積電的16nm訂單狂漲,在整體市場不景氣之際,避免了銷售收入的下滑,挽救了台積電今年一,二季度的經營業績。台積電的表態對華為來說可謂雪中送炭,除了台積電本身的重要性之外,對於其它晶元企業也有非常及時的示範效應,三星半導體,海力士,索尼,東芝等日韓企業預計也將據此操作,因此來說,占據華為晶元供應半壁江山的亞太供應鏈得到確保,華為晶元的供應不會有太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