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生態配置注意哪些要點

生態配置注意哪些要點

發布時間: 2023-02-01 05:56:04

A. 園林植物配置的注意事項

首先,園林植物配置應遵循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確立生態園林的概念。
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園林「擬自然」探索,中國上世紀80年代中葉開始生態園林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和經驗。因為人類對環境破壞加劇,嘗盡自身帶來的惡果。於是,保護地球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呼聲,生態學應運而生,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應時而出。園林作為自然科學的組成部分,本身又是一項創造環境、改造環境的工作。首先園林植物配置就要遵循植物生長的自身規律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學配置,使各類植物喜陽耐陰,喜濕耐旱,各重其所。喬木、灌木、地被、攀援、岩生、水生,以及常綠、落葉、草本等植物共生共存。簡而言之,就是人們常說的「師法自然」,具體到園林植物生態配置,筆者認為應該重視以下幾點:
⒈因地制宜,科學設計,適地適生。
根據立地條件,結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點和對環境要求來安排,使各種植物都能生長並生長得好。不能盲目引進推廣外地園林植物,而應注重開發和應用鄉土植物。廣場色塊風、木蘭科植物風,一定程度上違背自然規律,應謹慎對待。
⒉重視生物多樣性。
地球上多數自然群落不是由單一的植物區系所組成的,而是多種植物與其他生物的組合。符合自然規律和風貌的園林建設,必須重視生物多樣性。從某種意義上講,重視園林植物多樣性是一個模擬和創建自然生態系統的過程。如果植物種群單一,在生態上是貧乏的,在景觀上也是單調的。園林植物配置注意喬、灌、草結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穩定性,也有利於珍稀植物的保存。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間,葉面積指數增加,也能提高生態效益,有利於提高環境質量。
另外,園林植物配置應遵循美學原理,重視園林的景觀功能。在遵循生態的基礎上,根據美學要求,進行融合創造。不僅要講求園林植物的現時景觀,更要重視園林植物的季相變化及生長的景觀效果,從而達到步移景異,時移景異,創造「勝於自然」的優美景觀。具體到園林植物景觀配置,筆者認為應掌握以下幾點:
⒈重視植物多樣性。
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態,豐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
⒉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單群結合。
自然界植物並不都是群生的,也有孤生的。園林植物配置就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多種方式。這樣不僅欣賞孤植樹的風姿,也可欣賞到群植樹的華美。
⒊注意不同園林植物形態和色彩的合理搭配。
園林植物的配置應根據地形地貌配植不同形態色彩的植物,而且相互之間不能造成視角上的抵觸,也不能與其他園林建築及園林小品在視角上相抵觸。
⒋注意園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與周圍環境相融合。
如歲寒三友松、竹、梅在許多文人雅士私家園林中很得益。但松、柏則多栽於陵園中。總之,園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態學原理為基礎的同時,還應結合遵循美學原理。但應先生態,後景觀的原則,換句話,師法自然是前提,勝於自然是從屬。
另外園林植物配置還可以根據需要結合經濟性、文化性、知識性等內容,擴大園林植物功能的內涵和外延,充分發揮其綜合功能,服務於人類。

B. 園林中植物的配置原則有哪些

園林中植物的配置原則有,生態化原則,垂直化原則,鄉土化原則,生物多樣化原則,層次化原則,經濟化原則,適地適性化原則。

生物多樣性。在植物配置時,應該尊重自然中所具有的生物多樣性,提高城市景觀生態系統穩定性減少護養成本和化學葯劑的使用,盡量不要出現單個種群的成群形式,應該多種植物相互融合在一起來種植,要促進種群和植物之間的拮抗作用,使它們相互作用,相互生長。

經濟化原則,植物布局作為觀賞物,還應該充分發揮它的效果。以植被的效果來增加經濟效益。


C. 植物配植應注意幾點

2.1園林植物 指綠化效果好,具有觀賞價值或經濟價值的植物。園林植物一般具有形體美、色彩美等的形態特 征,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在一般管理條件下能表現上述功能。 2.2植物造景 運用植物素材,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要素(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 剪成一定形體)來創作植物景觀。 2. 3園林植物配置 按植物生態習性、生物學特性和園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園林中各種植物(喬木、灌木、花卉、 草皮和地被植物等) ,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它們的園林功能和觀賞特性。 3園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則 3.1綠地規劃配置設計基礎 各類型綠地的規劃配置應在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和綠地系統規劃的基礎上進行。 3.2滿足綠地的性質及用途 應結合周邊環境,發揮園林植物的綜合功能。 3.3滿足生態習性 a)喬木、亞喬木、灌木、地被相結合,組成科學合理的復層結構植物群落。 b)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重視生物多樣性:喬木、灌木、常綠、落葉、速生、慢生植物合理配置。 c)常綠、落葉種類配置比例應為3: 7,喬木、灌木種類配置比例應為(1-1.5) : 1 。 d)忌栽純林,應多種植物混栽,營造種類豐富的植物群落。 3.4明確主題 明確主題性,滿足立意要求。 3.5遵循美學原理,講求藝術性。 a)遵循統一、協調、均衡、韻律四大原則。 b)構圖合理,整體與局部關系處理得當。 c)運用園林植物色彩美、季相美、芳香美、姿態美、群體美等的美化作用。 d)挖掘園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知識性。 3.6突出和保持地方園林特色。 3. 7配置密度合適,近期與遠期效果兼顧。 3.8遵循經濟性原則。 3.9各園林要素的關系處理得當 與園林建築及小品、山體、水體、園路等園林要素的關系處理得當。 3.10生態效益 形成的植物群落應能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不能因配置不當而產生病蟲害及環境污染。 4園林植物選擇要求 4. 1園林植物選擇基本原則 a)以"鄉土或鄉士化樹種、鄉土草種"為主,適地適種的原則。紀念性廣場、重要區域或不宜 栽植樹木的地段可適當選用常綠草種。 b)遵循"物種多樣化"的生態性原則。以喬木為主,喬、灌、藤、花、革結合,速生與慢生、 常綠與落葉科學合理配比。 c)突出季相變化的景觀性原則。 d)應選用大規格茵木。落葉喬木胸徑應不低於Ber,常綠喬木高度應不低於2.5m。市屬及區屬重 點工程建設項目,樹木選擇規格落葉喬木胸徑應不低於15em,分枝點應不低於2. 7m。 4.2公園綠地 4.2. 1公園綠地植物選擇 公園綠地植物應選擇: a)一生長表現好,如:易生長、病蟲害少、易管理,管理粗放等。 b)具有一定的抗逆性,適應栽植地立地條件。 c)適應栽植地養護管理條件。 d)不宜成片栽植刺槐、黃金槐、香花槐、火炬樹、側柏等綠化先鋒樹種。 e)應以大規格喬木為主。重點地段及重要景觀樹落葉喬木規格不應低於胸徑15em、分校點2. 7m; 一般地段喬木胸徑不應低於10em。 4.2.2公園綠地植物推薦種類 銀杏、揪樹、懸鈴木、白蠟、臭椿、合歡、馬褂木、苦楝、奕樹、樺樹、制樹、三角楓、毛白楊、 大葉女貞、朴樹、鍛樹、五角楓、櫻花、燈台樹、國槐、水杉、柳樹、流蘇、廣玉蘭、黑松、白皮鬆、 雪松、冷杉、龍柏等,以及碧挑、天目瓊花、海桐、錦帶、耐冬、紫荊、紫薇、木棒、日本女貞、海 棠、法國冬青、石楠、榆葉梅等花灌木。 4. 3道路綠地 4.3.1道路綠地植物選擇 結合城市特點及景觀要求,優先選擇具有本地特色的樹種。綠地植物應選擇: a)無毒、無臭、無刺、無飛絮等;落果對行人不造成危害(砸傷行人、污染行人衣物)。 b)病蟲害少或易於防治。 c)花灌木應選擇花繁葉茂、花期長、生長健壯和便於管理的種類。 d)綠籬和觀葉灌木應選用萌芽力強、枝繁葉密、耐修剪的種類。如:日本女貞、小檗等。 e)應選擇莖葉茂密、生長勢強、病蟲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觀葉、觀花種類作地被:應以 萌費力強、覆蓋率高、耐修剪的冷季型草種為主。如:平校苟子、沙地柏、鋪地柏等。 f)行道樹應以落葉、深根性、開展型樹冠、耐修剪、壽命長的樹種為主,並適應城市道路環境 條件,如耐早、耐癖薄士壤、抗海潮海霧、抗污染等。 g)主幹道苗木規格應達到胸徑15cm、分枝點2. 7m以上;次幹道苗木應達到胸徑8cm、分枝點2. 2m 以上。 4. 3. 2道路綠地植物推薦種類 銀杏(雄株)、楸樹、懸鈴木(少球或無球的)、白蠟、臭椿(雌株)、合歡、馬褂木、苦楝、 朴樹、樺樹、黑松、奕樹、廣玉蘭、五角楓、椴樹、黃連木、垂柳、七葉樹等。不宜栽植黃金槐、香花槐、火炬樹、側柏等綠化先鋒樹種。 4.4居住綠地 4.4.1居住綠地植物應選擇 居住綠地植物應選擇: a)生長健壯,病蟲害較少,適應栽植地環境條件及養護管理條件。 b)應無毒、無臭、無刺、無飛毛、少花粉、落葉整齊等,不致產生污染及造成人傷害。 c)應多選擇能觀花、觀果及文化品位高的植物。 4.4.2推薦種類 銀杏、香椿、合歡、欒樹、五角楓、紅楓、黃連木、玉蘭、龍柏、黑松、廣玉蘭、耐冬、山植、 石榴、泡桐、垂柳、碧桃、櫻花、紫葉李、無花果、石楠、木槿、紫薇、海桐等。 4.5廠區綠地 4.5.1廠區綠地植物選擇 廠前區應選用冠大蔭濃、生長快、耐修剪的喬木作遮蔭樹。產區綠地植物應選擇: a)生產區應有針對性地選擇對有害氣體抗性較強及吸附作用、隔音效果較好的樹種。化工車間, 應選擇抗性強、生長快、低矮的樹木;高溫車間,應選擇高大的闊葉喬木及色濃味香的花灌木;雜訊強烈的車間,應選擇校葉茂密、樹冠矮、分校點低的喬灌木,密集栽植形成隔音帶;紡織、食品、光 學、精密儀器製造車間,應選擇無飛絮、無花粉、落葉整齊的樹種,結合營建低矮地被和草坪。 b)倉儲區應選擇樹干通直、分枝點高的樹種,不應種植針葉樹及含油質較多的樹種。 c)廠內行道樹應選擇生長健壯、樹冠整齊、抗性強的喬木。行道樹分枝點不宜低於4m。 4.5.2推薦種類 刺槐、榆樹、欒樹、臭椿、毛白楊、合歡、泡桐、構樹、君遷子、黃連木、銀杏、懸鈴木、側柏、 自皮鬆、龍柏、苦楝、三角楓、刺楸、青朴、水杉、桑樹、紫穗槐、胡枝子、木槿、爬山虎等。 在適當地段應考慮栽植一些對污染源敏感的植物以監測環境污染狀況。如:雪松對S02、HF最敏感, 櫻花、唐菖蒲對HF較敏感,懸鈴木對C02敏感,月季、杜仲對S02敏感等。 4. 6濱海綠地 4.6.1濱海綠地植物選擇 濱海綠地植物應選擇: a)抗海風、抗海霧、耐瘠薄、耐鹽鹼並有較強觀賞價值的種類,以常綠樹為主,適當選用闊葉、 落葉喬木。喬木胸徑不應小於10cm,灌木冠幅不應小於80cm。 b)堤壩護坡應以固土性強的鄉土草種及矮生木本植物為主。如:結縷草。 c)近海處應選用低矮小喬木和灌木,岩土應選用攀緣植物。 4.6.2推薦種類 黑松、龍柏、短葉羅漢松、女貞、紅楠、青朴、黃連木、楓楊、構樹、麻析、、鹽膚木、合歡、白蠟、桑樹、旱柳、苦楝、胡頹子、木棒、大葉黃楊、大葉胡頹子、錦帶花、枸杞、千首蘭、膠東衛矛、 海州常山、扶芳藤、爬山虎等。 4. 7山林綠地 4.7.1山林綠地植物選擇 山林綠地植物應選擇: a)深根性、樹冠較窄,不易風倒、風折。 b)耐瘠薄、抗乾旱、適應栽植地環境條件。 c)可適當選用山地綠化先鋒樹種。喬木地徑不應小於0.5cm,灌木冠幅不應小於30cm。 4.7.2推薦種類 國槐、臭椿、黃連木、鹽膚木、杜梨、苦楝、黑松、香花槐、黃櫨、衛矛、君遷子、麻櫟、構樹、核桃、板栗、山楂、棗樹、柿樹等,以及紫穗槐、扁擔木、鼠李、荊條、胡頹子、金銀木、綉線菊等灌木和木本地被。 4.8防護綠地 4.8.1防護綠地植物選擇 防護綠地植物應選擇: a)深根性、萌芽力強、抗倒伏、速生尤其高生長快、干直的鄉土樹種。 b)耐瘠薄、抗乾旱、抗煙塵、抗有害氣體等抗逆性強,並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 c)物種之間及與防護生物協調共生關系好,不得有共同病蟲害或是其中間的寄生樹種。 d)可適當選用綠化先鋒樹種。喬木胸徑不應小於6cm,灌木冠幅不應小於50cm。 4.8.2推薦種類 國槐、刺槐、臭椿、刺楸、加楊、垂柳、青朴、苦楝、桑樹、構樹、榆樹、側柏、君遷子、泡桐、 核挑、紫穗槐、胡枝子、木槿、丁香、紫藤、爬山虎等。 5園林植物配置要求 5. 1公園綠地 公園綠地植物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a)應以喬木為骨架,復層配置,栽植密度合理。各類型喬木栽植密度應符合表1規定。 表1開展型(寬冠) 胸徑(cm)<1010- 20> 20最小栽植間距(m) 456直立型(窄冠)胸徑(cm)<1010- 20> 20最小栽植間距(m) 345b)注重物種多樣性,豐富綠地景觀。每1000m2綠地,喬木栽植種類不應少於5種;灌木不應少於5 種;常綠樹不應少於3種;落葉樹不應少於7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不應少於3種,栽植面積不應少於 總栽植面積的10%。 c)新建綠地喬木應占總栽植面積的60%以上,大規格苗木應占總栽植數量的80%以上;林下不得裸露地表,應配置地被或草坪;喬、灌、草配置面積比例不低於6: 3: 1。 d)公共活動廣場應控制綠地率35%-40%,綠化覆蓋率45%-60%,成片綠地喬木應佔80%以上,喬、灌、草配置面積比例不低於5: 3: 2;集散廣場應控制綠地率25%-30%,綠化覆蓋率35%-45%,喬、灌、草配置面積比例不低於7: 2: 1。 e)已建成以大面積鋪裝和草坪為主的廣場,應補栽大規格喬、灌木,達到植物配置面積比例要求。 5.2道路綠地 道路綠地植物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a)應以喬木為主。大規格喬木占總栽植數量的90%以上。栽植密度同5.1.1表規定。 b)自然式綠帶應以常綠喬木為主,分層配置喬木、灌木、草坪,配置面積比例為5: 3: 2。配置種類數同5.1.2的規定。 c)互通立交橋綠地喬、灌木栽植面積應達到綠地面積的60%-70%以上。環橋綠地應配置不影響交通視野的低矮花灌木、點綴樹叢、孤植大樹等:橋下應栽植攀緣植物,垂直綠化橋柱、橋體;沿橋體兩側綠地應栽植高大速生喬木。 d)車行道分隔綠帶,寬度小於2.5m應栽低矮的灌木及草皮,寬度2. 5m-3. 5m可種枝下高較高的喬木,寬度大於3.5m應栽植喬木,多選常綠、色葉樹種;道路人行橫道、拐彎處綠地不應栽植喬木及亞喬木;喬木、灌木種植面積應占綠地面積的80%。 e)規劃綠地面積較大的高速路及立交橋兩側應配置喬、灌、草復層混交綠帶;高速路及一般公路 立體交叉處在彎道外側應植數行喬木;兩條道交匯到一條道的交接處及中央隔離帶,應栽植低矮灌木及草坪;立體交叉面積較大的,按公園綠地配置;坡度較大處應以草坪式護坡綠化為主。 f)與上方架空線,地下電纜、管道的關系應處理得當。 5.3居住綠地 居住綠地植物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a)應充分考慮綠地功能,運用混合式方法復層配置,建設人工生態植物群落。 b)應以觀賞亞喬木為主,占苗木總栽植數量的50%,高大喬木佔20%。喬木量達到70%。 c)栽植密度合理,空間相對開敞。栽植密度同5. 1 .1表規定。 d)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豐富,配置種類數同5.1.2的規定。 e)建築南面綠地小氣候條件好,植物種類可豐富,但不得影響屋內採光和通風;東、西面應種落葉大喬木夏季遮陽,西、北面應配置耐風耐寒樹種,北面應選擇耐蔭亞喬木、灌木及地被;種植喬木距離建築不得小於5m,窗下不得種植喬木及大灌木。 5.4廠區綠地 廠區綠地植物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a)喬木、灌木配置數量比例不低於1.5: 1其中常綠樹數量應占該區域總栽植數量的1/2。 b)廠前區宜用規則式和混合式相結合的配置方法。遠離大樓的地方可根據地形變化採用自然式布局。 c)生產區大喬木距離建築不應小於4m,距離地上、下管網不小於2. 5m。植物栽植應處理好與車間通風透光的關系。 d)倉儲區應以疏植喬木或配置低矮的花池、綠化分隔帶為主,地下倉庫上面宜鋪設草皮和配置灌木、地被或攀緣植物。 e)廠內道路綠化配置應簡潔、明快。綠籬距離道路不宜小於0.8m,灌木不宜小於2m,喬木不宜小於1.2m。 f)防護林帶應以喬、灌木混交的緊密結構和半透風結構為主。栽植密度同5. 1. 1表規定,但間距 均下調1m。 5. 5濱海綠地 a)應以抗海霧、海風的常綠樹種為主,適當配置觀賞亞喬木、灌木和觀花地被,豐富綠地景觀。配置種類數同5.1.2的規定,但常綠、落葉種類比例應為2: 3。 b)樹木不宜配置過密,林冠線應富於變化,留出透景線。栽植密度同5. 1. 1表規定,但間距均上調1.5m。 5.6山林綠地 a)植被覆蓋率應達到80%以上,以喬木為主,合理配置灌木、地被,防止水土流失。喬木應占總栽植數量的60%以上,配置種類喬木、灌木比例為1.5: 1,針葉、闊葉比例為1: 4,色葉植物不應低於總栽植數量的30%。每公傾山林樹木配置種類不應少於3種。 b)栽植密度合理。各類型喬木栽植密度應符合表2規定。 表2直立型(窄冠)胸徑(cm)3~44~5>5栽植間距(m) 0.811.2 c)園林景觀應結合園林生產,適當配置或片植經濟林。根據山地環境條件及社會需要營造風景林、 經濟林及防護林。 5. 7防護綠地 a)應以喬木為主,喬灌結合。配置種類喬木、灌木比例為15: 1。 b)各類苗木配置合理,配置種類數同5.1.2關於喬木種類數的規定,但喬木不應少於6種,灌木不應少於4種;栽植密度同5.1 .1表規定,但間距均下調1m。 c)園林景觀應結合園林生產,防護林與用材林、果桑花經濟林結合,合理配置。 d)有污染的工業區,外圍應設置寬度30米以上的喬、灌木混交的緊密結構和半透風結構為主的防護林帶。

D. 生態園林植物配置要點

生態園林植物配置要點

導語:生態園林至少應包含3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具有觀賞性和藝術美,能夠美化環境,創造宜人自然景觀,為城市人們提供游覽、休憩的娛樂場所;二是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作用,通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調節小氣候,防風降塵,減輕噪音,吸收並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生態環境;三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具備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

生態園林植物配置應以綠地的自然狀況為前提,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生態習性合理選擇搭配樹種,配置成喬、灌、草、藤復層植物群落,並遵循植物群落生長規律,進行良性人工干擾,形成一個合理、穩定、能進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續發展的植物群落系統。

園林綠化樹種可選擇以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鄉土植物為主,大大減少由引種、遷移、運輸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損失,不選擇有飛絮、有毒、有異味、易過敏的植物,還要防止惡性雜草入侵。

植物配置應考慮一年四季營造不同的優美的生態園林景觀,對於冬季寒冷時,闊葉樹要進行落葉休眠,在植物配置時要注意闊葉樹與針葉樹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發揮生態效益。

在園林綠地中營建開放性耐踐踏草坪,以提供避災避難場地,同時可以讓人們近距離感觸到綠地,從而達到人與生態園林綠地的和諧共生,滿是人們對綠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對生態園林植物群落中爆發的病蟲害,避免或盡量不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葯劑,避免對土壤造成污染,可以採用生物學方法對綠地進行生態維護。

在設計前必須要行實地准確的勘查測量,充分掌握實地的氣候條件,許根據不同的綠地功能需要,突出設計特色,本著適地適樹、經濟合理的原則進行;在植物材料的配置上不能過分追求自我、新鮮、奇特,應做到植被的比例搭配,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效益,創造舒適自然的生態環境。

;

E. 邊坡生態防護植物配置的技術原則是什麼

邊坡生態防護植物配置的技術原則是:選擇植物種類時,要注意保持生物多樣性,營建喬、灌、草結合的多樹種、多結構、多功能的復層生態景觀群落,有效增加綠量和綠葉面積,挖掘單位面積上的潛在生態力,提高葉面積指數。整個綠化沿線應注意立體空間上的線條變化和節奏感。挖掘單位面積潛在生態力,應在考慮氣候、土壤、立地類型的基礎上,優先選擇耐乾旱、耐瘠薄、抗污染、觀賞性強的樹種及草坪地被植物,既能適應當地土地條件,又能滿足公路綠化的要求,達到功能、藝術、科學的統一。

F. 園林植物的配置應考慮哪些方面

一適地適樹

各種園林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照、溫度、水分、空氣等環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配置時,首先要滿足植物的生態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長,並保持一定的穩定性,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適地適樹。即根據立地條件選擇合適的樹種,或者通過引種馴化或改變立地生長條件,達到適地適樹的目的。其次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種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夠的營養空間和生長空間,從而形成較為穩定的群體結構。一般應根據成年樹木的冠幅來確定種植點的距離,為了在短期內達到配置效果,可適當加大密度。在豎向設計上也要考慮植物的生物特性,注意將喜光與耐蔭、速生與慢生、深根性與淺根性等不同類型的植物合理的搭配,在滿足植物生態條件下創造穩定的植物景觀。如香港海洋公園內高大的散尾葵與低矮、耐蔭的合果芋、彩葉草相配置,形成一種穩定的熱帶植物景觀。

二功能要求

不同的園林綠地有不同的功能要求,植物的配置應考慮到綠地的功能,起到強化和襯托的作用。如對於紀念性的公園、陵園,要突出它的庄嚴肅穆的氣氛,在植物選擇上可用松柏類等常綠、外形整齊的樹種以喻流芳百世、萬古長青。對於有遮陽、吸塵、隔音、美化功能的行道樹則要求選擇樹冠高大、葉密蔭濃、生長健壯、抗性強的樹種。對於兒童樂園、小游園性質的綠地,可選用姿態優美、花繁葉茂、無毒無刺的花灌木,採用自然式配置方式,生動活潑。因此,對於不同的綠地,選擇植物時首先要考慮其性質,盡可能滿足綠地的功能要求。

三景觀需求

園林綠地不僅有實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觀,給人以視覺、聽覺、嗅覺上的美感,屬於藝術美的范疇,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藝術美的規律,合理地進行搭配,最大程度地發揮園林植物「美」的魅力。如香港海洋公園一景中,水、霧、植物組成一幅動態畫面。

1.因地制宜

不同的綠地、景點、建築物性質不同,功能不同,在植物配置時要體現不同的風格。公園、風景點要求四季美觀,繁花似錦,活潑明快,樹種要多樣,色彩要豐富。寺院、碑刻、古跡則求其庄嚴、肅穆,配置樹種時必須注意其體形大小、色彩濃淡,要與建築物的性質和體量相適應,輕快的廊、亭、榭、軒,則宜點綴姿態優美、絢麗多彩的花木,使景色明麗動人。

2.因時制宜

植物是有生命的園林構成要素,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形態不斷發生變化,從幼小的樹苗長成蒼天大樹,歷經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在一年之中,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季相特點,從而引起園林景觀的變化。因此,在植物配置時既要注意保持景觀的相對穩定性,又要利用其季相變化的特點,創造四季有景可賞的園林景觀。為了達到植物配置的設計要求,在樹種選擇上就要充分考慮其今後可能形成的景觀效果,通常採用的方法是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結合種植,成形快,並為今後發展留有餘地。首先要根據設計意圖做好統一的季相構圖,先進行分區,分成春、夏、秋、冬四景區,每一景區通過一二種植物的季相變化來突出某一季節的景觀。如揚州個園利用不同季節的觀賞植物,配以四季假山,構成具有季相變化的時序景觀。即在個園中春梅翠竹,配以筍石,寓意春景;夏種槐樹、廣玉蘭,配以太湖石,構成夏景;秋栽楓樹、梧桐,配以黃石,構成秋景;冬植蠟梅、南天竹,配以宣石和冰紋鋪地,構成冬景。並把四景分別布置在游覽路線的四個角落,從而在咫尺庭院中創造了四季變化的景觀序列。在重點景區或景點,既要突出主要的觀賞植物,也要考慮四季變化,配置一些其他的植物,做到四時有景,多方景勝,避免景色單調。

3.因材制宜

園林植物的觀賞特性千差萬別,給人的感受亦有區別。配置時可利用植物的姿態、色彩、芳香、聲響方面的觀賞特性,根據功能需求,合理布置,構成觀形、賞色、聞香、聽聲的景觀。如龍柏、雪松、銀杏等植物,形體整齊、聳立,以觀形為主;櫻花、梅花、紅楓等以賞其色為主;白蘭、桂花、含笑等是聞其香。「萬壑松風」、「雨打芭蕉」等主要是聽其聲。如蘇州掘政園在「聞木樨香榭」景點四周種植桂花,每當花開時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構成觀景、賞花、聞香的極佳景緻。利用植物的觀賞特性,創造園林意境,是我國古典園林中常用的傳統手法。如把松、竹、梅喻為「歲寒三友」,把梅、蘭、竹、菊比為「四君子」,這都是運用園林植物的姿態、氣質、特性給人的不同感受而產生的比擬聯想,即將植物人格化,從而在有限的園林空間中創造出無限的意境。如揚州個園,是因竹之葉形似「個」字而得名。園中遍植竹子,以示主人之虛心有節、剛直不阿的品格。如蘇州拙政園內種植海棠、白玉蘭、桂花等以寓「金玉滿堂春富貴」之意。

四經濟要求

隨著城市園林綠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園林植物的配置要求也相應提高,過去由雪松、龍柏、廣玉蘭一統天下的景觀正逐漸被各類多姿多彩的園林樹種所替代,但也造成綠地建設費用節節上漲,為了解決好此類矛盾,一方面盡量選用鄉樹種,適應性強,苗木易得,又可突出地方特色。如南京梅花山的梅花,棲霞山的紅楓,玄武湖的荷花,都較好地體現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我國是一個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各地區都有獨具特色的鄉土樹種,若能善於利用這些豐富的植物資源,在植物配置方面就會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在重要的景點和建築物的迎面處,可配置一些名貴的樹種,充分發揮植物的觀賞價值。還可種植一些觀果、觀葉的經濟林果,如柿樹、銀杏、枇杷、楊梅、薄殼山核桃等,使觀賞性與經濟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

G. 製作生態缸要注意什麼啊

觀賞魚缸首先應該清澈,分解水中有機物垃圾的細菌也應該不損害魚的健康。
渾濁發臭或黃染多數是因為異養菌種群(礦化細菌)分解不利,殘留的有機物造成的。而硝化細菌只負責化解氨和亞硝氨,對有機物渾濁無能為力。
過去的創缸方法只重視硝化細菌的培養.礦化細菌被忽視.使占很大比例的缸硝化效率不能穩定,水的品質不理想,魚的健康狀態不佳。三菌養水補充了這個技術空缺,人為加入三菌馴化使有益菌占據優勢地位,在促進魚和草健康的措施上有了保障,同時改善了水的清晰度.使觀賞養魚真正成為快樂。
發酵
適合的容器洗凈開水燙過,入涼開水.投入五片酵母片,酸奶兩勺,媽咪愛一隻,味精十克。生化棉一塊,保持25度到三十度,加氣泵充氣一到三天.發酵成功的標志是能感覺到菌液清澈無異味.有令人反感味道的是培養失敗.在清潔魚缸後投入,生化棉一塊置於過濾中。
裸缸建議增設乏氧區,至少用種草的河砂堆在魚缸一角,將發酵的菌液注射到砂下或先投菌後放砂。
消毒
投菌前需要對與魚缸有關的所有器械消毒,全部是新的則自來水沖洗干凈即可,除氯後即可投入發酵液體及生化棉.
消毒是為了使三菌占據優勢.濾材和器械消毒不徹底是創缸失敗的主要原因.高錳酸鉀沒有穿透力,不能用做舊濾材的消毒.
投菌
消毒劑還原結束或除氯後即可將發酵好的菌種液體投到過濾棉上,生化棉置於過濾棉下.
注意:
1)水溫保持在22-30度。水應當在24小時內清澈。
2)投菌種後應該盡可能大量充氧.待水體清澈後可以投入乾粉式硝化細菌,停止充氧三天,並正常運行過濾,以幫助硝化細菌迅速掛膜.然後就可以將充氧重心移向過濾槽.此時可以投入創缸魚,投喂以維持氨濃度,根據魚的體態表現隨時准備換水稀釋氨濃度,緩慢增加魚的數量.每天兩次喂飽少量的創缸魚.每天總投喂量必須按限量要求做.有條件測試no2,no3的朋友可以根據測試指標利用換水保持安全水質.
3)為過濾培養硝化能力,此時絕對不可多投喂.以最小計量投喂幾條小型魚兩次,每兩天加一倍.最好嚴格控制漸進增加投喂量,適時根據投喂量增加魚,三十天內不得投喂過量.期間味道腥臭或者魚體態不適就換水三分之一.新水注意除氯。
4)硝化細菌必須品質可靠,最好是乾粉式的.應該在水基本清澈時投入,並且每天少量重復投,不投只是稍慢而已.也沒有問題.
5)水質尚可的缸可以發酵直接投菌,但成功率不高.多數需要重復投菌維持。
6)有足夠濾材的溶氧良好的過濾很關鍵。本版有幾乎所有過濾形式的討論或實踐的帖子都可參考。
後期維護
正常情況一個月硝化系統已完全穩定,應該注意的有幾項
1)投喂量和品質盡量恆定,避免使用活餌以減少污染物.草入缸前要消毒殺蟲,魚最好檢疫後再入缸.
2)根據水的清晰度調整過濾或減少投喂.
3)有測試條件的根據硝酸鹽酸鹼值的測試數據變化,掌握投喂換水對測試值的變化規律,最後用酸鹼值測試結果指導換水頻率.
消毒參考
我們在建缸開始,需要對魚缸、過濾器材和掛膜填料等進行消毒,(新缸新配置清水洗凈即可,不必消毒)常用的消毒劑包括高錳酸鉀和次氯酸(就是氯水、漂白粉等的有效成分)。高錳酸鉀和次氯酸鈉都有消毒的作用,他們都能在水中放出活性氧,快速殺滅水中的細菌和微生物。高錳酸鉀和次氯酸在消毒使用中有各自的特點:
高錳酸鉀:其氧化性弱於次氯酸,透過性不好,殺滅性弱,且容易在魚缸和其他器材表面附著,使其出現紅色,影響美觀。但高錳酸鉀在被還原後,其生成物會吸附水中的氫氧根離子而沉澱,殘留物少對水質影響小。
次氯酸:其氧化性強,消毒效率高,且透過性強。無色,不會對影響魚缸和過濾器材的顏色。由於次氯酸無色,一般難以判斷其是否被除氯劑完全分解,次氯酸的若未被完全還原,其殘留物對微生物仍有很強的殺滅作用,影響3菌建立速度,並對魚有一定的刺激性。
由於次氯酸的氧化性大於高錳酸鉀,可以考慮採取這樣的消毒方式:
把過濾系統組裝好,按比例加入合適濃度的次氯酸(具體依照說明書)打開過濾泵,連同玻璃環一起消毒30min,然後加入少量高錳酸鉀,以可以看到紅色為准。然後溶解2-3粒維生素c到小杯子里,在打開造流泵的狀況下,緩緩加入維生素c溶液,看到紅色退去後,再投入半粒維生素c,此時次氯酸和高錳酸鉀被完全還原。為了去掉水中的還原雜質,可以在過濾中加入一包活性碳,過濾1-2小時,此時水質可以達到建缸的需要。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如果使用市場上銷售的「84消毒液」,需要在消毒後大量清水沖洗,因為其中含有一定的洗滌劑,這些表面活性劑用還原劑難以去除。
這樣的消毒方式比單獨使用高錳酸鉀徹底,且免去了用高壓鍋消毒過濾環的麻煩,並用高錳酸鉀指示還原劑的使用量,避免還原劑使用過量。此外,用活性碳吸附氧化-還原過程中的反應產物,提高水質。(高錳酸鉀還原會變成渾濁的紅色繼而無色)

H. 園林樹木配置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 植物種類的選擇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園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態和形態特徵。進行植物配置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長,充分發揮其觀賞特性。
首先,我們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配植的樹種,特別是在經濟和技術條件比較薄弱的地區,尤顯重要。以地處亞熱帶地區為例,最新推薦使用的優良落葉樹種,喬木類有無患子、欒樹等。耐寒常綠樹種,喬木類有山杜英等。
其次,要根據當地的土壤環境條件配植的樹種。例如,杜鵑、茶花、紅花繼木等喜酸性土樹種,適於PH值5.5至6.5含鐵鋁成分較多的土質。而黃楊、棕櫚、桃葉珊瑚、夾竹桃、枸杞等喜鹼性土樹種,適於PH植7.5至 8.5、含鈣質較多的土質。
第三,要根據樹種對太陽光照的需求強度,合理安排配植的用地及綠化使用場所。
第四,要根據環保的要求進行配植的樹種。在眾多的樹木之中,有許多不光具有一般綠化、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還具有防風、固沙、防火、殺菌、隔音、吸滯粉塵、阻截有害氣體和抗污染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園林、綠地、工礦區、居民區配置林木時,我們應該根據各個地區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配置適宜的樹木。例如,在柳州市工業污染比較大的城市中,在粉塵較多的工廠附近、道路兩旁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區,應該多配置一些側柏、檜柏、龍柏,懸鈴木等易於吸帶粉塵的樹木;在排放有害氣體的工業區特別是化工區,應該盡量多栽植一些能夠吸收或抵抗有害氣體能力較強的樹木,如廣玉蘭、海桐、棕櫚等樹木。
第五,要根據綠地性質進行配置。各街道綠地、庭園綠化中,根據綠地性質,規劃設計時選擇適當樹種。如設計烈士陵園綠化,樹木選擇常綠樹和柏類樹,表示烈士英雄「堅強不屈」高尚品德。在幼兒園綠化設計,選擇低矮和色彩豐富的樹木,紅花繼木、金葉女貞、十大功勞由紅、黃、綠三色組成,帶來活潑氣氛。還要考慮不能選擇有刺、有毒的樹木。如夾竹桃、構骨等樹木。
2 植物配置方式
2.1自然式的樹木配置方法,多選樹形或樹體部分美觀或奇特的品種,以不規則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種形式。
(1)孤植。單株樹孤立種植,孤植樹在園林中,一是作為園林中獨立的庇蔭樹,也作觀賞用。二是單純為了構圖藝術上需要。主要顯示樹木的個體美,常作為園林空間的主景。常用於大片草坪上、花壇中心、小庭院的一角與山石相互成景之處。
(2)叢植。一個樹叢由三五株同種或異種樹木至八九株樹木不等距離的種植在一起成一整體,是園林中普遍應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離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藝術構圖規律,求得既能表現植物的群體美,也能表現樹種的個體美。
(3)群植。一兩種喬木為主體,與數種喬木和灌木搭配,組成較大面積的樹木群體。樹木的數量較多,以表現群體為主,具有「成林」。
(4)帶植。林帶組合原則與樹群一樣,以帶狀形式栽種數量很多的各種喬木、灌木。多應用於街道、公路的兩旁。如用作園林景物的背景或隔離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樹屏。
2.2規則式配植
(1)行植:在規則式道路、廣場上或圍牆邊沿,呈單行或多行的,株距與行距相等的種植方法,叫作行植。
(2)正方形栽植:按方格網在交叉點種植樹木,株行距相等。
(3)三角形種植:株行距按等邊或等腰三角形排列。
(4)長方形栽植:正方形栽植的一種變型,其特點為行距大於株距。
(5)環植:按一定株距把樹木栽為圓環的一種方式,可有1個圓環、半個圓環或多重圓環。
(6)帶狀種植:用多行樹木種植或帶狀,構成防護林帶。一般採用大喬木與中、小喬木和灌木作帶狀配置。

熱點內容
app什麼情況下找不到伺服器 發布:2025-05-12 15:46:25 瀏覽:714
php跳過if 發布:2025-05-12 15:34:29 瀏覽:467
不定時演算法 發布:2025-05-12 15:30:16 瀏覽:131
c語言延時1ms程序 發布:2025-05-12 15:01:30 瀏覽:166
動物園靈長類動物配置什麼植物 發布:2025-05-12 14:49:59 瀏覽:736
wifi密碼設置什麼好 發布:2025-05-12 14:49:17 瀏覽:148
三位數乘兩位數速演算法 發布:2025-05-12 13:05:48 瀏覽:399
暴風影音緩存在哪裡 發布:2025-05-12 12:42:03 瀏覽:544
access資料庫exe 發布:2025-05-12 12:39:04 瀏覽:632
五開的配置是什麼 發布:2025-05-12 12:36:37 瀏覽: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