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小區植物如何配置

小區植物如何配置

發布時間: 2023-02-05 08:44:27

① 如何配置綠化苗木

園林苗木的選擇與配植,首先要從園林的性質和主要功能出發 城鄉各類園林綠 地,因其設計目的的不同,主要功能要求也不一樣。例如,以提供綠蔭為主的行道樹地 段,應選擇冠大蔭濃、生長快的苗木,並按列植方式配植在行道兩側,形成林蔭路;以 美化為主的地段則應選擇樹冠、葉、花或果實部分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種類,以叢植或 列植方式在行道兩側形成帶狀花壇;在公園的娛樂區,應該選擇樹冠開展,苗木配植以 孤植樹為主,使各類游樂設施半掩半映在綠蔭中,供遊人在良好的環境下遊玩;在公園 的安靜休息區,應以配植利於遊人休息和野餐的自然式疏林草地、樹叢和孤植樹為主。

② 植物在園林設計中的配置手法

植物在園林設計中的配置手法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通過不同種類、高度、質感的植物以不同的配置方式結合地形設計,對空間進行一定的圍合與劃分,營造出特定景觀或特殊的環境氣氛,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植物在園林設計中的配置手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根據植物不同的圍合方式,所營造出來的植物空間主要分為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覆蓋空間、垂直空間和封閉空間。

1、開敞空間

開敞空間的營造主要是利用低矮的灌木及地被作為空間的限制因素,人們身在其中,視線開敞不受阻,心情較舒暢。這種外向的開敞空間屬於友好型集體活動場所,不需要私密性。該類空間多用於公共活動空間,如公園大草坪、河邊草坡等。

2、半開敞空間

半開敞空間與開敞空間相比,視線一面開敞一面受阻,方向指向性強,障景效果好,給人一定的空間領域感,此類空間在公共綠地中受歡迎程度與利用率都較高。封閉面植物配置宜採用"喬、灌、地被、草"復層搭配的方式,增加空間的圍合感。多用於公園、小區等半開敞空間的營造。

3、覆蓋空間

覆蓋空間一般是指冠大蔭濃的大喬木或攀援植物覆蓋的花架、拱門等,構成頂部覆蓋、四周開敞的下部活動空間。這類空間比較涼爽,視線通透,下部只有樹干,活動空間較大,遮蔭效果好。多用於林蔭道、花架等綠化。

4、垂直空間

利用植物封閉兩側垂直面,放開上部頂平面,具有"夾景"效果的空間即為垂直空間。該類空間的遮蔽性較強,引導性也強,加深了植物的空間感,營造了一種庄嚴、肅穆的景觀氛圍。一般使用分支點較低、樹冠緊湊的中小喬木形成樹陣,或由修剪整齊的高籬圍合。多用於公路、河流兩岸、陵園綠化等。

5、封閉空間

封閉空間指四周、頂面都有植物圍合、遮擋的空間,與覆蓋空間相比,其垂直面用中小型植物進行封閉,圍合感很強烈。這類空間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和隔離性,同時釋放大量的負氧離子,空氣清新,多建於風景游覽區、森林公園、植物園等。

二、植物色彩的搭配

在園林景觀中,色彩是人們對景觀的直接感受,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同的植物色彩營造不同的景觀性格,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冷色系給人一種安靜的感覺,暖色系則喧鬧許多,給人溫暖柔和的感覺,其中橙色給人一種活潑、愉快、興奮的感受。園林植物配置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一般從冷色系、暖色系、互補色系、對比色系四方面來進行色彩的搭配應用。

1、冷色系

冷色系主要是指藍色、青色以及鄰近的色彩,給人寧靜和庄嚴的感覺。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對一些空間較小的環境邊緣,可根據情況採用冷色或傾向冷色的植物,如胡椒木、黃楊、冬青等植物,可增加空間的深遠度和視覺感。

在炎熱的夏季和溫度較高的南方,為了營造出寧靜休閑、宜人停留的氣氛,植物色彩宜選擇冷色調,給人涼爽的感覺。植物宜多選用藍色系的花木,如勿忘我、香雪球、桔梗等。夏季冷色系花卉不足時,可以混植大量的白色花卉,仍然具有清爽宜人的效果。冷色系植物配置主要運用於醫院、小區較幽靜的環境等綠地。

2、暖色系

在色彩學中,暖色系主要指紅色、黃色、橙色以及它們的中間色,帶給人強烈的喜慶感,營造歡樂的氣氛,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植物造景中,暖色系植物的溫暖、明亮色彩,給予人們一種備受歡迎的感覺,使人遊走其中、心情舒暢。

暖色系植物有提高溫度的作用,春秋兩季景觀營造及嚴寒地區植物配置,宜多用暖色系花卉,如扶桑、杜鵑、豐花月季、黃花鳶尾等。在暖色系花卉較少的北方,設計時宜多用銀杏、紅楓、紫葉李等植物。暖色系植物配置主要運用於售樓處、小區主入口、會所主入口、酒店主入口、廣場主入口、公園主入口、重要景觀節點等綠地。

3、互補色系

在光學中,兩種色光以適當的比例混合能產生白色感覺時,這兩種顏色就稱為"互為補色", 也是對比最強的色組。 色彩中紅色與綠色互補,藍色與橙色互補,紫色與黃色互補。在兩種顏色互為補色,一種顏色占的面積遠大於另一種顏色的面積的時候,就可以增強畫面的對比,使畫面能夠很顯眼。

為了發揮最少植物的最大藝術效果,花木與花卉裝飾中,應該多用補色的對比組合,相同數量補色對比的花卉較單色花卉在色彩效果上要強烈得多,尤其是在灰色的鋪裝廣場上、灰色建築前,作用更大。如三色堇,黃色的`品種與紫色的品種的對比,鳶尾品種間與品種間黃色與紫色的混合配植。在受光的亮綠色草地上、淺綠色受光落葉樹前面,栽植大紅的花木或花卉,亦能得到鮮明的對比。互補色系主要運用於公園、生態河邊等場地綠化。

4、對比色系

兩種可以明顯區分的色彩,叫對比色。包括色相對比、明度對比、飽和度對比、冷暖對比、補色對比、色彩和消色的對比等。對比是構成明顯色彩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賦予色彩以表現力的重要方法。比如黃和藍、紫和綠、紅和青,任何色彩和黑、白、灰,深色和淺色,冷色和暖色,亮色和暗色都是對比色關系。對比色系主要運用於花山花海等大場地或較具有個性的場地綠化。

三、植物配置手法

按植物生態習性和園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園林中各種植物(喬、灌、地被、草),以發揮它們的園林功能和觀賞特性,叫植物配置。根據不同的場地性質及功能要求,要採取不同的配置手法,營造風格各異、風景優美的的園林景觀。根據種植形式及所呈現的景觀風格,植物配置手法主要分為規則式種植、自然式種植和混合式種植。

1、規則式種植

規則式園林又稱整形式、幾何式、對稱式園林,植物配置主要使用綠籬、模紋花壇、整形樹木、整形草坪等植物品種,採取中軸對稱式、行列等距種植,形狀規整,在構圖上呈幾何形,表現出整齊、嚴謹、莊重和人為控制下的幾何圖案美。

規則式種植主要用於西方景觀風格的園林設計中,主要以平整的草坪、花壇(包括模紋花壇)、綠籬及綠牆、行道樹、樹陣種植來表現。規則式綠化主要運用於公園軸線綠化、人行道綠化、樹陣廣場等。

2、自然式種植

自然式園林又稱風景式、不規則式、山水派園林等。與規則式相比,植物種植不成行列式,無固定的株行距,以孤植、叢植、組團式種植為主,特別是地被以自然生長、無人工造型的形態,展現植物群落的自然之美。

自然式種植主要用於中式景觀風格的園林設計中。中國傳統園林講究步移景異,選擇的植物注重姿態美、色彩美、味香,展現植物的自然風韻之美。在景觀布局上,沒有明顯的軸線,以錯落有致、自然曲折的方式營造寧靜致遠、曲徑通幽、生動活潑的多樣景觀空間。自然式種植主要以自然花境和自然之物組團來表現。自然花境較多運用於公園、溪邊等可親可達之處,自然之物組團較多運用於房前屋後作為遮擋、屏障。

3、混合式種植

混合式種植既有規則式,又有自然式,吸取了規則式和自然式這兩種種植形式的優點。既有整潔大方、色彩明快的整體效果,又有豐富多彩、變化無窮的自然美景,展現出了植物的人工美和自然美。

混合式種植要根據造景效果採取規則式和自然式的不同比重,營造規整端直、自然靈活的景觀。在現代植物造景中,混合式種植可運用於多種場地,包括公園、小區、醫院、道路等。

;

③ 居住區綠化景觀植物配置

居住區綠化景觀植物配置

導語:居住區綠地的植物配置是構成居住區綠化景觀的主題,它不僅起到保持、改善環境,滿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還起到美化環境,滿足人們遊憩的要求。居住區綠化時植物配置還應該以生態園林的理論為依據,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態指標及園林美學原理,進行植物配置,創造復層結構,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間、時間上的穩定與持久。

(1)空間處理:居住區除了中心綠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後,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綠地,狹長空間的感覺非常強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間,形成活潑、和諧的空間。根據植物的生態特性,可分為:

①適合於作上層栽植的植物:落葉喬木:銀杏、白蠟、欒樹、元寶楓、柿樹、杜仲、泡桐、刺槐、懸鈴木。常綠喬木:白皮鬆、雪松、華山松、蜀檜、側柏、油松、灑金柏。

②適合於作中層栽植的植物:適合於林下遮蔭條件下的植物:雞麻、連翹、小花溲疏、天目瓊花、紅瑞木、金銀木、麻葉銹線菊、棣棠。適合於林下半蔭或全光照條件下的植物:紫荊、蝟實、太平花、珍珠梅、紅葉小檗、鋪地柏、紫穗槐。適合於林緣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黃櫨、西府海棠、紫葉李、紫薇、豐花月季、榆葉梅、錦帶花、平枝木旬子、迎春、牡丹。

③適合於作下層栽植的植物:紫花地丁、金銀花、扶芳藤、白三葉、草坪草、鋪地柏、常春藤。

(2)線形變化:由於居住區綠地內平行的直線條較多,如道路、圍牆、居住建築等,因此,植物配置時可以利用植物林緣線的曲折變化,林冠線的起伏變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線條融進曲線。突出林緣曲線變化的手法有

①在灌木邊緣栽植,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葉茂如郁李、金鍾花、火棘、迎春、棣棠、木瓜海棠、貼梗海棠等植物密栽,使之形成一條曲折變化的曲線。

②孤植球類栽植,在綠地邊緣挑出幾個孤植球,增加邊緣線曲折變化。突出林冠線起伏變化的手法有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鉛筆柏、龍柏、檜柏、蜀檜等,此類植物構成林冠線起伏變化較強烈、節奏感較強;利用地形變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也有相應林冠線起伏變化,這種變化較柔和,節奏感較慢。利用不同高度,植物不同樹冠構成的林冠線起伏變化,一般節奏感適中。

③季相變化:居住區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環境,植物配置應該有四季的季相變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規律同步。一個居住區內應該注意一年四季季相變化,使之產生春則繁花似錦,夏則綠蔭暗香,秋則霜葉似火,冬則翠綠常延。如泉景――四季花園的四季園以兩側略起的微地形以及四季花木,形成中軸夾景效果,四季園內以不同季節開花的植物來表現四季植物景觀。春以櫻花為主附以玉蘭;夏以百日紅為主附以棣棠;秋以石榴為主,點綴兩株柿子樹並配以紅楓;冬以臘梅、雲杉為主,並穿插紅瑞木。整體四季園內以雲杉及大葉黃楊相互連接,既滿足了景觀要求,四季皆有景,景景有不同,又緊扣了四季主題。

;

④ 城市居民小區中植物的配置

城市居民小區中植物的配置

在進行小區綠化時,規定了綠化面積的標准,小區綠化應確保 35% 以上的綠化率,而綠地本身的綠化率要大於 70% ,也就是說綠地中的硬質景觀,包括道路、地坪、建築小品、噴水池、雕塑等佔地面積只能控制在 30% 以內。

一個小區綠化質量,雖然不能通過純數字來體現,但是為了有更多綠化的面積是要必須認真思考的。立體垂直綠化從長遠來看也是城市綠化的發展趨勢,但對於住宅區建築規劃設計之時要考慮綠化對屋頂產生的承重、防漏等問題。

這樣設計過的房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屋頂與牆面的綠化,做到空間的六面綠化效果,最大限度地改善人居環境,使居民更貼近自然。

城市居民小區中植物的配置

①植物配置要層次分明、注重色塊。在居住小區中進行植物配置時,也應該注重其層次的搭配。利用喬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層4個層次,使空間更具自然的節奏。合理運用色塊,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現在常見的色塊組合有:紅色塊為紅葉小檗等;綠色塊有水臘、榆樹等;也可用草花搭配成各種色塊。

②掌握季節性觀花觀葉植物相搭配。“春意早臨花爭艷,夏季濃蔭好乘涼,秋季多變看葉果,冬季蒼松配雪景。”這首詩道出了季節變化及對小區設計的最直接要求。另外注意整個小的色相變化,在有色樹種的搭配上,可以採用一些色彩對比度較大的樹種,這樣可以使小區的綠化更加生動活潑。

③以草本花卉彌補木本之不足。雖然草本花卉在應用中的管理比較煩瑣,但是相對來說更容易進行控制,易於成為造景要素。在組合時必須考慮到小區中植物的色澤、花型、樹冠、形狀和高度、植物壽命、生長勢等方面,才能互相協調。對於每個組合的設計時,還應該考慮周圍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幾個組合之間的關系。

;
熱點內容
6s忘了鎖屏密碼怎麼辦 發布:2025-07-16 05:33:30 瀏覽:710
廣州大學編譯原理考試 發布:2025-07-16 05:23:15 瀏覽:809
電視腳本格式 發布:2025-07-16 05:18:39 瀏覽:691
拉桿箱如何修改密碼 發布:2025-07-16 05:07:09 瀏覽:463
電腦安卓軟體哪個好下載 發布:2025-07-16 04:57:08 瀏覽:400
動態磁碟存儲池 發布:2025-07-16 04:46:34 瀏覽:313
php多維數組數組排序 發布:2025-07-16 04:45:19 瀏覽:376
煉妖壺文件夾 發布:2025-07-16 04:43:11 瀏覽:156
phpfile亂碼 發布:2025-07-16 03:57:54 瀏覽:93
手機存儲空間擴容 發布:2025-07-16 03:52:07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