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存儲器
1、內部存儲:內置在設備內的存儲器,區別於外置存儲,外置存儲是在外部通過數據線、卡槽、網線等其他方式連接至設備的存儲器。內部存儲是硬體,是實體存儲設備。
2、系統存儲:用於存放系統文件的存儲空間。只得是實體存儲設備內存放系統的那部分空間。
3、系統緩存:用於存放系統運行時需要使用或產生的臨時文件的存放空間,為了提高系統調取文件的速度,每次都會將該文件相鄰的文件的一塊調取到系統緩存,以便系統下次調取到該相鄰文件時可以加快調取速度。這個存放相鄰調取文件的地方叫做緩存。顧名思義,臨時文件在該處做個緩沖存儲。存放緩存的存儲器是實體存儲器,是硬體,但是緩存本身是一個空間概念,只是個大小。
4、內存,由於普通存儲器的存取速度不足以滿足CPU的處理速度,我們需要一個速度非常高的存儲設備來連接CPU和普通存儲器。緩存是一種方式,但是還不夠,所以需要在中間在放置個內存。它的空間比緩存大,比外部存儲器小,速度比緩存慢但是比外部存儲器快。是實體存儲器,是硬體。
2. 請問FIFO是什麼意思
FIFO( First Input First Output)簡單說就是指先進先出。由於微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新一代FIFO晶元容量越來越大,體積越來越小,價格越來越便宜。作為一種新型大規模集成電路,FIFO晶元以其靈
活、方便、高效的特性,逐漸在高速數據採集、高速數據處理、高速數據傳輸以及多機處理系統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在系統設計中,以增加數據傳輸率、處理大量數據流、匹配具有不同傳輸率的系統為目的而廣泛使用FIFO存儲器,從而提高了系統性能。FIFO存儲器是一個先入先出的雙口緩沖器,即第一個進入其
內的數據第一個被移出,其中一個存儲器的輸入口,另一個口是存儲器的輸出口。對於單片FIFO來說,主要有兩種結構:觸發導向結構和零導向傳輸結構。觸發導向傳輸結構的FIFO是由寄存器陣列
構成的,零導向傳輸結構的FIFO是由具有讀和寫地址指針的雙口RAM構成。
(2)普通存儲器擴展閱讀:
FIFO存儲器是系統的緩沖環節,如果沒有FIFO存儲器,整個系統就不可能正常工作,它主要有幾方面的功能:
1、對連續的數據流進行緩存,防止在進機和存儲操作時丟失數據;
2、數據集中起來進行進機和存儲,可避免頻繁的匯流排操作,減輕CPU的負擔;
3、允許系統進行DMA操作,提高數據的傳輸速度。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如果不採用DMA操作,數據傳輸將達不到傳輸要求,而且大大增加CPU的負擔,無法同時完成數據的存儲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FIFO存儲器
3. 計算機中的內存儲器包括什麼
微型計算機的內存儲器是由半導體器件構成的。從使用功能上分,有隨機存儲器 (Random Access Memory,簡稱 RAM),又稱讀寫存儲器;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簡稱為ROM)。
1.隨機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AM有以下特點:可以讀出,也可以寫入。讀出時並不損壞原來存儲的內容,只有寫入時才修改原來所存儲的內容。斷電後,存儲內容立即消失,即具有易失性。 RAM可分為動態( Dynamic RAM)和靜態(Static RAM)兩大類。DRAM的特點是集成度高,主要用於大容量內存儲器;SRAM的特點是存取速度快,主要用於高速緩沖存儲器。
2.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
ROM是只讀存儲器。顧名思義,它的特點是只能讀出原有的內容,不能由用戶再寫入新內容。原來存儲的內容是採用掩膜技術由廠家一次性寫入的,並永久保存下來。它一般 用來存放專用的固定的程序和數據。不會因斷電而丟失。
3.CMOS存儲器(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ctor Memory,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內存)
COMS內存是一種只需要極少電量就能存放數據的晶元。由於耗能極低,CMOS內存可以由集成到主板上的一個小電池供電,這種電池在計算機通電時還能自動充電。因為CMOS晶元可以持續獲得電量,所以幾十在關機後,他也能保存有關計算機系統配置的重要數據。
4. verilog 普通存儲器怎麼由地址線決定寫入或讀取任意指定的地址
首先你這個地址肯定對應的一個寄存器或者存儲器單元了,讀取的話直接將其賦值給一個變數就好了比如一個256x8bit的RAM,你取地址為128的內容的話,就直接這樣寫:variable=ram[128];如果是非阻塞賦值的話,variable
5. 計算機存儲器的分類
計算機存儲器可以根據存儲能力與電源的關系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一、易失性存儲器(Volatile memory)是指當電源供應中斷後,存儲器所存儲的數據便會消失的存儲器。主要有以下的類型:
1、動態隨機訪問存儲器,英文縮寫寫作DRAM,一般每個單元由一個晶體管和一個電容組成(後者在集成電路上可以用兩個晶體管模擬)。
特點是單元佔用資源和空間小,速度比SRAM慢,需要刷新。一般計算機內存即由DRAM組成。在PC上,DRAM以內存條的方式出現,DRAM顆粒多為4位或8位位寬,而載有多個顆粒的單根內存條的位寬為64位。
2、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英文縮寫寫作SRAM,一般每個單元由6個晶體管組成,但近來也出現由8個晶體管構成的SRAM單元。特點是速度快,但單元佔用資源比DRAM多。一般CPU和GPU的緩存即由SRAM構成。
二、非易失性存儲器(Non-volatile memory)是指即使電源供應中斷,存儲器所存儲的數據並不會消失,重新供電後,就能夠讀取存儲器中的數據。 主要種類如下:
1、只讀存儲器: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可擦除可規劃式只讀存儲器、電子抹除式可復寫只讀存儲器
2、快閃記憶體
3、磁碟:硬碟、軟盤、磁帶
(5)普通存儲器擴展閱讀:
存儲器以二進制計算容量,基本單位是Byte:
1KiB=1,024B=210B
81MiB=1,024KiB=220B=1,048,576B
1GiB=1,024MiB=230B=1,073,741,824B
根據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1541)和歐洲聯盟(HD 60027-2:2003-03)的標准,二進制乘數詞頭的縮寫為「Ki」、「Mi」、「Gi」,以避免與SI Unit國際單位制混淆。
但二進制乘數詞頭沒有廣泛被製造業和個人採用,標示為4GB的內存實際上已經是4GiB,但標示為4.7GB的DVD實際上是4.37GiB。
對於32位的操作系統,最多可使用232個地址,即是4GiB。物理地址擴展可以讓處理器在32位操作系統訪問超過4GiB存儲器,發展64位處理器則是根本的解決方法,但操作系統、驅動程序和應用程序都會有兼容性問題。
6. 普通存儲器和相聯存儲器基本結構相同嗎
不相同,關聯存儲器(相聯存儲器),是一種不根據地址而是根據存儲內容來進行存取的存儲器,可以實現快速地查找塊表...
7. 存儲設備主要有哪幾種
硬碟:
硬碟是用來存儲數據的倉庫。看到「硬碟」這個名字,有的同學可能會問,硬碟外面看起明明是個盒子為什麼叫個「盤」呢?這是因為傳統的機械硬碟(HDD)盒子般的外表下藏著一張(或者幾張)盤子的「心」。我們存在電腦上的數據都在這些盤子里,這些盤子的學名叫「磁碟」。磁碟上方有一個名叫「磁頭」的部件,當電腦從磁碟上存讀數據的時候,「磁頭」就會與「磁碟」摩擦摩擦,魔鬼般的步伐…當然不是真的「摩擦」,它們之間是通過「心靈(電磁)感應」實現交流的。傳統的機械硬碟容量已經從G時代步入了T時代,它的量價比(存儲容量/價格)是最大的(嗯,給日本大姐姐們安家很合適)。
固態硬碟(SSD)是近幾年漸漸被普及的新產品,相比HDD來說,固態硬碟的這個「盤」字就有點名不副實了。SSD用快閃記憶體替代了HDD的「磁碟」來作為存儲介質,直接通過電流來寫入、讀取數據,摒棄了HDD中的機械操作過程,並且SSD的讀和寫可以將一個完整數據拆成多份,在主控的控制下並行操作,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讀寫的吞吐量。一般來說固態硬碟的隨機存取速度(讀取大量小文件)比HDD快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持續存取速度(一次讀取一個大文件)也比HDD快一倍以上。不過相對HDD來說,SSD還是硬碟界的高富帥,相同容量的SSD的售價可以買十幾塊同容量的HDD。
U盤、SD卡、MiniSD卡和各種卡:
這幾類產品都是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的常用存儲設備,不過相比SSD而言,存儲容量較小(人家身材好嘛),也沒有復雜的主控電路實現數據的並行寫入,所以存取速度上比SSD慢不少。 U盤的英文名是「USB flash disk」,名字中有個「USB」,顧名思義,這種「盤」經常與電腦上的USB介面插來插去,一般用來做數據中轉站。
8. 什麼是FIFO
FIFO是First Input First Output的縮寫,先入先出隊列,這是一種傳統的按序執行方法,先進入的指令先完成並引退,跟著才執行第二條指令。
是一種先進先出的數據緩存器,它與普通存儲器的區別是沒有外部讀寫地址線,這樣使用起來非常簡單。
但缺點就是只能順序寫入數據,順序讀出數據,其數據地址由內部讀寫指針自動加1完成,不能像普通存儲器那樣可以由地址線決定讀取或寫入某個指定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