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雲存儲的發展史

雲存儲的發展史

發布時間: 2023-02-13 14:08:23

存儲技術發展史:從磁帶到硬體液化

信息是人類認知外界的方式,最初的信息都會對應到現實世界的一個客體或者相關描述。人類是通過不斷增加、完善信息來接觸、認知並改變世界的。

最初人類依靠大腦中的神經突觸來存儲信息,但有些信息是如此重要,所以人們想出一切辦法來使這些信息能保存下來。於是人類發明了一種描述信息的信息,這種信息就是數據。

數據是可以保存在一種物理介質上的,其實, 在「說話」的過程中,空氣可以被視為一種短暫的物理介質。人類通過振動聲帶在空氣中產生波動,聲波在空氣中可以短暫保留並擴散,不同波形攜帶了不同數據,這種波動被鼓膜接收到,達到了數據傳遞的效果。

但是,空氣只能將信息保存一瞬間,之後就要靠大腦了。人是會生老病死的,除了口耳相傳,人類需要更可靠的數據存儲方法與更長久的物理介質。在過去,人類將數據保存在石板、竹簡上,後來人類將數據保存在紙上,配合印刷術,使得信息可以大范圍長久傳播保存。

人類學會以電磁波的方式承載信息後,距離不再是信息傳輸的限制,但電話無非是遠距離說話,電報無非是快速郵寄的信件,最終所有的信息還要回歸到大自然構造的眼睛、耳朵和大腦。直到計算機問世後,人類終於可以突破自己處理信息的生理學極限,讓程序和電路代替自己處理信息。

1928年,可存儲模擬信號的錄音磁帶問世,每段磁帶隨著音頻信號電流的強弱不同而被不同程度的磁化,從而使得聲音被記錄到磁帶上。1951年,磁帶開始應用於計算機中,最早的磁帶機可以每秒鍾傳輸7200個字元。20世紀70年代後期出現的小型磁帶盒,可記錄約660KB的數據。

1956年,世界上第一個硬碟驅動器出現,應用 在IBM的RAMAC305計算機中,該驅動器能存儲5M的數據,傳輸速度為10K/S,標志著磁碟存儲時代的開始。1962年,IBM發布了第一個可移動硬碟驅動器,它有六個14英寸的碟片,可存儲2.6MB數據。1973年,IBM發明了溫氏硬碟,其特點是工作時磁頭懸浮在高速轉動的碟片上方,而不與碟片直接接觸,這便是現代硬碟的原型。

1967年,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張軟盤。隨後三十年,軟盤盛極一時,成為個人計算機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質。這個最初有8英寸的大傢伙,可以保存80K的只讀數據。四年後,可讀寫軟盤誕生。至上世紀九十年代,軟盤尺寸逐漸精簡至3.5英寸,存儲容量也逐步增長到250M。截止1996年,全球有多達50億只軟盤被使用。直到CD-ROM(只讀光碟,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USB存儲設備出現後,軟盤銷量才開始下滑。

進入21世紀,信息爆炸導致數據量成倍增長,硬碟容量也在飆升,單盤容量已可達到TB級別。即便如此,單塊磁碟所能提供的存儲容量和速度已經遠遠無法滿足實際業務需求,磁碟陣列應運而生。磁碟陣列使用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技術(RAID)把相同的數據存儲在多個硬碟,輸入輸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疊進行,改善了磁碟性能,增加了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和容錯能力。RAID作為高性能、高可靠的存儲技術,已經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

21世紀以來,計算機存儲技術飛速發展,如何快速高效的為計算機提供數據以輔助其完成運算成為存儲技術新的突破口。在RAID技術實現高速大容量存儲的基礎上,網路存儲技術的出現弱化了空間限制,使得數據的使用更加自由。

網路存儲將存儲系統擴展到網路上,存儲設備作為整個網路的一個節點存在,為其他節點提供數據訪問服務。即使計算主機本身沒有硬碟,仍可通過網路來存取其他存儲設備上的數據。基於網路存儲技術,分布式雲存儲、容災備份、虛擬化和雲計算等技術得以廣泛應用。其中,「硬體液化」與「存儲資源盤活系統」是其中最新的技術方向。

如果把所有分散硬體都看做一個整體,所有數據統一定義並存儲,盡可能充分發揮其中所有硬體的效率,不光會消除數據孤島,還會提升整體硬體利用率,變相「創造」出新的資源,節省購置新設備與其配套軟體、服務設施的成本。這種將所有硬體視為一個整體的概念就是「硬體液化」,即,將原本以各個伺服器為單位的硬體資源進行打散、重組,使之像液體一樣可以流到任何需要的地方,將數據孤島溶解在硬體液化的海洋中。

存儲資源盤活系統是貫徹硬體液化思想的產品之一,它是純軟體的存儲控制器,能夠安裝在任意Linux伺服器上,可以把各伺服器中分散的磁碟整合成高性能的存儲資源池,通過分布式雙控制器架構保證了低延遲、高可用、易拓展的特性;通過完善的控制台、命令行與API來統一調度管理所有存儲設備;通過強大的兼容性和獨特的硬體異構特性充分利用全部存儲資源。

存儲資源盤活系統不獨占硬體資源,可與現有應用混合部署在同一套硬體設備上,不影響現有業務的運行的同時將閑置存儲資源予以整合,幫用戶把現有伺服器集群中存儲資源利用率不高的設備進行統一管理,形成統一存儲資源池。可基於異構硬體進行部署,兼容x86、ARM、龍芯等平台設備。可以通過標准 iSCSI 協議為上層應用提供虛擬 Target 和邏輯卷,提供分布式塊存儲服務並可被靈活調度、分配、使用。

參考資料:

存儲小白-為什麼需要存儲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下一代數據存儲技術研究報告

維基網路-計算機存儲技術

IDC-《IDC FutureScape: 全球雲計算 2020 年預測——中國啟示》.

㈡ 百度網盤有什麼發展歷史

網路網盤(原網路雲)是網路推出的一項雲存儲服務,已覆蓋主流PC和手機操作系統,包含Web版、Windows版、Mac版、Android版、iPhone版和Windows Phone版。那麼網路網盤有什麼發展歷史呢?

1、 2012年9月份的網路世界大會上,網路發布了面向開發者的「七種武器」,包括個人雲存儲PCS、多屏幕Screen X技術、雲應用生成服務Site App、LBS·雲、移動雲測試MTC、網路應用引擎BAE和瀏覽內核Engine。

2、 2012年10月,網路宣布推出僅兩個月的網路雲個人用戶量已突破1000萬。

3、 2013年9月,網路宣布網路雲用戶破億,並推出主題活動,宣布提供2T永久免費容量和無限制離線下載服務。只要登錄網路雲移動端,就能立即領取2048G永久免費容量。

4、 2014年11月,網路雲總用戶數突破2億,移動端的發展全面超越PC端。

5、 2015年9月17日,網路宣告雲加速3.0上線。網路雲加速還邀請中國電信、CloudFlare以及樂視雲一起,現場進行了迄今為止史上最大流量的DDoS攻防演練,成功抵禦了峰值超過1Tbps的超高流量攻擊,刷新了世界記錄,成為當日發布會現場的最大亮點之一。

6、 2016年10月11日,網路雲改名為網路網盤,此後會更加專注發展個人存儲、備份功能。

7、 2018年12月25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未登錄過網路網盤帳號的用戶,已獲得的2T免費存儲空間將從2020年1月1日開始調整為100G;若存儲文件超過100G,將僅支持下載和訪問已存儲文件,無法存入新文件。

8、 2019年10月23日,網路網盤官方宣布,單次/單日下載加速服務正式上線,PC/手機端均可使用。

9、 2019年12月,網路網盤通過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關於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和ISO/IEC 27018(個人可識別信息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兩項信息安全認證,在用戶的安全隱私保護方面更進一步。

以上就是對於網路網盤有什麼發展歷史的相關內容。

㈢ 百度雲的歷史

網路雲 - 發展歷史
在2012年3月份的網路開發者大會上,網路正式發布網路雲戰略,推出網路開發者中心網站,並建立開發服務、運營服務、渠道推廣以及變現四大服務體系,為開發者構建平等、開放、共贏的生態系統。
在2012年9月份的網路世界大會上,網路發布了面向開發者的「七種武器」,包括個人雲存儲PCS、多屏幕Screen X技術、雲應用生成服務Site App、LBS·雲、移動雲測試MTC、網路應用引擎BAE和瀏覽內核Engine。
2012年10月,網路宣布推出僅兩個月的網路雲個人用戶量已突破1000萬。
2012年11月,網路宣布將與美國高通公司合作,實現並推廣針對由高通驍龍處理器支持的Android終端的網路雲服務。
網路雲 - 網路雲產品
網路雲個人版是網路面向個人用戶的雲服務,滿足用戶工作生活各類需求,已上線的產品包括網盤、個人主頁、通訊錄、相冊、文章、記事本、簡訊、手機找回。

㈣ 雲存儲的發展歷程

雲存儲是在雲計算(cloud puting)概念上延伸和衍生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

雲計算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puting)、並行處理(Parallel 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puting)的發展,是透過網路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序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伺服器所組成的龐大系統經計算分析之後將處理結果回傳給用戶。

通過雲計算技術,網路服務提供者可以在數秒之內,處理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信息,達到和」超級計算機」同樣強大的網路服務。

各類雲存儲圖冊(2張)

雲存儲的概念與雲計算類似,它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將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 *** 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保證數據的安全性,並節約存儲空間[1]。

如果這樣解釋還是難以理解,那我們可以借用廣域網和互聯網的結構來解釋雲存儲。

雲狀的網路結構

相信大家對區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都已經非常了解了。

在常見的區域網系統中,我們為了能更好地使用區域網,一般來講,使用者需要非常清楚地知道網路中每一個軟硬體的型號和配置,比如採用什麼型號交換機,有多少個埠,採用了什麼路由器和防火牆,分別是如何設置的。

系統中有多少個伺服器,分別安裝了什麼操作系統和軟體。

各設備之間採用什麼類型的連接線纜,分配了什麼 xml:lang=IP地址和子網掩碼。

但當我們使用廣域網和互聯網時,我們只需要知道是什麼樣的接入網和用戶名、密碼就可以連接到廣域網和互聯網,並不需要知道廣域網和互聯網中到底有多少台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和伺服器,不需要知道數據是通過什麼樣的路由到達我們的電腦,也不需要知道網路中的伺服器分別安裝了什麼軟體,更不需要知道網路中各設備之間採用了什麼樣的連接線纜和埠。

廣域網和互聯網對於具體的使用者是完全透明的,我們經常用一個雲狀的圖形來表示廣域網和互聯網,如下圖:

雖然這個雲圖中包含了許許多多的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和伺服器,但對具體的廣域網、互聯網用戶來講,這些都是不需要知道的。

這個雲狀圖形代表的是廣域網和互聯網帶給大家的互聯互通的網路服務,無論我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一個網路接入線纜和一個用戶、密碼,就可以接入廣域網和互聯網,享受網路帶給我們的服務。

參考雲狀的網路結構,創建一個新型的雲狀結構的存儲系統系統,這個存儲系統由多個存儲設備組成,通過集群功能、分布式文件系統或類似網格計算等功能聯合起來協同工作,並通過一定的應用軟體或應用介面,對用戶提供一定類型的存儲服務和訪問服務。

當我們使用某一個獨立的存儲設備時,我們必須非常清楚這個存儲設備是什麼型號,什麼介面和傳輸協議,必須清楚地知道存儲系統中有多少塊磁碟,分別是什麼型號、多大容量,必須清楚存儲設備和伺服器之間採用什麼樣的連接線纜。

為了保證數據安全和業務的連續性,我們還需要建立相應的數據備份系統和容災系統。

除此之外,對存儲設備進行定期地狀態監控、維護、軟硬體更新和升級也是必須的。

如果採用雲存儲,那麼上面所提到的一切對使用者來講都不需要了。

雲狀存儲系統中的所有設備對使用者來講都是完全透明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個經過授權的使用者都可以通過一根接入線纜與雲存儲連接,對雲存儲進行數據訪問。

希望對您有用

㈤ "雲計算"概念最早為誰提出

亞馬遜推出的計算雲服務,1983年,太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提出「網路是電腦」(「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2006年3月,亞馬遜(Amazon)推出彈性計算雲(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務。

雲計算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伺服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與互聯網更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

(5)雲存儲的發展史擴展閱讀

雲計算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雲是網路、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過去在圖中往往用雲來表示電信網,後來也用來表示互聯網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

因此,雲計算甚至可以讓你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擁有這么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用戶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數據中心,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運算。

雲計算的普及和應用,還有很長的道路,社會認可、人們習慣、技術能力,甚至是社會管理制度等都應做出相應的改變,方能使雲計算真正普及。

㈥ 雲存儲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雲儲存是什麼意思 雲存儲是在雲計算(cloud 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一種新興的網路存儲技術,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路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將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 *** 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當雲計算系統運算和處理的核心是大量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時,雲計算系統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儲設備,那麼雲計算系統就轉變成為一個雲存儲系統,所以雲存儲是一個以數據存儲和管理為核心的雲計算系統。簡單來說,雲存儲就是將儲存資源放到雲上供人存取的一種新興方案。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透過任何可連網的裝置連接到雲上方便地存取數據
-----------------------------------
如有疑問歡迎追問!
滿意請點擊右上方【選為滿意回答】按鈕

問題二:雲存儲和網盤有什麼區別嗎? 1、什麼是網盤?
網盤,又叫網路U盤、網路硬碟,是互聯網公司的在線存儲服務,給用戶提供如文件的存儲、訪問、備份、共享等文件管理等功能。用戶可以把網盤看成一個放在網路上的硬碟或U盤,不管你是在家中、單位或其它任何地方,只要你連接到互聯網,你就可以管理、編輯網盤里的文件。不需要隨身攜帶,更不怕丟失。
企業網盤,是基於雲計算理念推出的企業數據網路存儲和管理解決方案,利用互聯網後台數據中心的海量計算和存儲能力為企業提供數據匯總分發、存儲備份和管理等服務。
實用意義來說:企業網盤是一個企業專用網盤系統,具有強大和簡單易用的文檔在線編輯預覽、協同辦公、文件共享、自動備份、歷史資料歸檔等豐富功能。
前段時間個人網盤關閉風波鬧的紛紛揚揚,很多企業用戶都將目光轉向了企業級網盤應用。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國外有老牌廠商box,國內有夠快雲庫等一些新興企業。
就中國國情來講,企業網盤無疑是將來網盤廠商的不二選擇。企業網盤是基於雲計算理念推出的企業數據網路存儲和管理解決方案,利用互聯網後台數據中心的海量計算和存儲能力為企業提供數據匯總分發、存儲備份和管理等服務。
由於個人網盤中的內容都是用戶自發上傳,網盤運營商在內容監管方面乏力,網盤中違法違規的內容不可控,加之個人網盤在文件存儲安全性、文件分發便捷性、辦公協作易用性等方面無法與企業網盤相比,可以預見,將來會有更多的企業與組織在選擇文件管理軟體的時候偏向於企業級網盤。
但是我們還是要將網盤和雲存儲做一個比較。而從底層構架上以及應用上,兩者的區別就非常明顯。
2、從底層架構來看
雲存儲應用了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統、用戶管理與身份驗證、虛擬化等諸多技術手段。
網盤的技術構架則相對簡單,以用戶管理為例,網路硬碟僅僅只是依靠資料庫管理進行用戶區分,而並沒有實現單一賬戶下多許可權的劃分、多賬戶間協作等管控內容。
3、從應用角度來看
網盤的作用更多是存儲數據,但是雲存儲的功能卻要包含更多內容。目前來看,雲存儲服務提供商更願意圍繞服務打造出一個包含文件同步、工作協同、多應用匯聚的平台,而不僅僅是放個數據那麼簡單。
總結
所以兩者最本質的區別是在於,網盤僅是針對一部分用戶所提供的一種服務模式。但是雲存儲則是在更高的層面上建立一系列服務體系。可以說,網盤的功能僅是雲存儲的一部分。

問題三:什麼叫雲計算,雲存儲? 雲計算涉及好幾個層次,目前市場上熱炒的概念基本是指IT基礎架構雲計算,即所謂IaaS。
簡單說,它首先運用新的技術把原有的底層硬體資源(如CPU、內存、硬碟、網路介面等)匯集成資源池,然後根據用戶的具體需要抽取資源、打包組合一整套滿足要求的虛擬服務環境,用戶使用該虛擬機環境與真實環境的感受完全一樣,而且資源可按需靈活擴充或縮減。
好處之一,隔離了軟體與硬體,減少了軟體對於某台具體設備的依賴。
好處之二,整合了硬體資源,提高了整體效能,大幅簡化了IT系統維護的復雜度。
問題之一,如果搭建的雲計算規模太小,節能性、投資收益率等經濟指標並不顯著。

問題四:雲存儲到底是什麼意思 就是虛擬的一個硬碟一樣。

問題五:雲存儲u盤是什麼意思 U盤是實物,雲盤是虛擬的,雲盤網上挺多的,有360雲盤、網路雲盤等等。雲盤如何上傳文件和視頻,進入雲盤就可以看到「上傳」,點擊後就可以選擇你需要上傳的資料了。

問題六:雲端存儲是什麼意思 所謂雲端只是一種說法 就是知道吧 那也是雲端 就是備份到他們的伺服器 就是他們有專門存儲數據的機房了

問題七:什麼是雲存儲、雲存儲的概念是什麼? 雲存儲解決方案就是把資料放在網路硬碟上,哪家服務最安全就選哪家,如果是企業級別的,果斷選IBM。因為放在網上的話,一旦被人看到就慘了,而且有些企業賬務和信息又不清不楚,選它的雲計算服務,安全性穩定性都極強,能免去不少麻煩。

問題八:什麼叫雲終端和雲儲存 雲終端,,簡而言之就是利用雲計算的模式,通過有線或無線網路和通信協議,共享伺服器或普通PC機上的操作系統,所安裝的軟體以及硬體資源的終端設備,每個終端上配備了豐富的顯示器,鍵盤滑鼠,網路以及U盤等外設介面,從而替代從前貴重繁雜,維護性差的電腦主機使用,每個終端匹配一個用戶,每個用戶之間互相獨立,操作互不影響。目前做的比較好的就是擎聯雲終端,

問題九:蘋果手機上出來的icloud雲備份是什麼意思? 防止照片聯系人等資料丟失,如果有其他蘋果設備還可以共享資料

問題十:雲資料庫和雲存儲有什麼區別 可以存貯的對象不同:》雲資料庫,是指「資料庫放在雲中」,你可以象常規的Database一樣操作、使用。
》而雲存貯,通常是指「文件空間」;--空間中自建資料庫不算。

㈦ 存儲技術發展歷史

最早的外置存儲器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為了解決人口普查的需要,霍列瑞斯首先把穿孔紙帶改造成穿孔卡片。

他把每個人所有的調查項目依次排列於一張卡片,然後根據調查結果在相應項目的位置上打孔。在以後的計算機系統里,用穿孔卡片輸入數據的方法一直沿用到20世紀70年代,數據處理也發展成為電腦的主要功能之一。

2、磁帶

UNIVAC-I第一次採用磁帶機作外存儲器,首先用奇偶校驗方法和雙重運算線路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並最先進行了自動編程的試驗。此時這個磁帶長達1200英寸、包含8個磁軌,每英寸可存儲128bits,每秒可記錄12800個字元,容量也達到史無前例的184KB。從 此之後,磁帶經歷了迅速發展,後來廣泛應用了錄音、影像領域。

3、軟盤(見過這玩意的一定是80後)

1967年 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張「軟盤」,直徑32英寸。隨著技術的發展,軟盤的尺寸一直在減小,容量也在不斷提升,大小從8英寸,減到到5.25英寸軟盤,以及到後來的3.5英寸軟盤,容量卻從最早的81KB到後來的1.44MB。在80-90年代3.5英寸軟盤達到了巔峰。直到CD-ROM、USB存儲設備出現後,軟盤銷量才逐漸下滑。

4、CD

CD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光碟、光碟,誕生於1982年,最早用於數字音頻存儲。1985年,飛利浦和索尼將其引入PC,當時稱之為CD-ROM(只 讀),後來又發展成CD-R(可讀)。因為聲頻CD的巨大成功,今天這種媒體的用途已經擴大到進行數據儲存,目的是數據存檔和傳遞。

5、磁碟

第一台磁碟驅動器是由IBM於1956年生產,可存儲5MB數據,總共使用了50個24英寸碟片。到1973年,IBM推出第一個現代「溫徹斯特」磁碟驅動器3340,使用了密封組件、潤滑主軸和小質量磁頭。此後磁碟的容量一度提升MB到GB再到TB。

6、DVD

數字多功能光碟,簡稱DVD,是一種光碟存儲器。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荷蘭飛利浦公司的研究人員開始使用激光光束進行記錄和重放信息的研究。1972年,他們的研究獲得了成功,1978年投放市場。最初的產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激光視盤(LD,Laser Vision Disc)系統。它們的直徑多是120毫米左右。容量目前最大可到17.08GB。

7、快閃記憶體

淺談存儲器的進化歷程
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是一種長壽命的非易失性(在斷電情況下仍能保持所存儲的數據信+息)的存儲器。包含U盤、SD卡、CF卡、記憶棒等等種類。在1984年,東芝公司的發明人舛岡富士雄首先提出了快速快閃記憶體存儲器(此處簡稱快閃記憶體)的概念。與傳統電腦內存不同,快閃記憶體的特點是非易失性(也就是所存儲的數據在主機掉電後不會丟失),其記錄速度也非常快。Intel是世界上第一個生產快閃記憶體並將其投放市場的公司。到目前為止快閃記憶體形態多樣,存儲容量也不斷擴展到256GB甚至更高。

隨著存儲器的更新換代,存儲容量越來越大,讀寫速度也越來越快,企業級硬碟單盤容量已經達到10TB以上,目前使用的SSD固態硬碟,讀速度達:3000+MB/s,寫速度達:1700MB/s,用起來美滋滋啊。

㈧ 什麼是雲儲存有什麼優點呢

雲存儲是一種網路在線存儲(Onlinestorage)的模式,即把數據存放在通常由第三方託管的多台虛擬伺服器,而非專屬的伺服器上。託管(hosting)公司營運大型的數據中心,需要數據存儲託管的人,則通過向其購買或租賃存儲空間的方式,來滿足數據存儲的需求。數據中心營運商根據客戶的需求,在後端准備存儲虛擬化的資源,並將其以存儲資源池(storagepool)的方式提供,客戶便可自行使用此存儲資源池來存放文件或對象。主要有下面幾點優勢:
1、存儲管理可以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所有的存儲資源被整合到一起,客戶看到的是單一存儲空間。
2、提高了存儲效率,通過虛擬化技術解決了存儲空間的浪費,可以自動重新分配數據,提高了存儲空間的利用率,同時具備負載均衡、故障冗餘功能。
3、雲存儲能夠實現規模效應和彈性擴展,降低運營成本,避免資源浪費。隱患與缺點:1、對於較為機密的數據,雲存儲服務提供商如何保證用戶數據的安全性。2、由於帶寬和其他因素,雲端訪問性能可能比本地端儲存設備的性能低。
3、當用戶有特殊的數據使用記錄追蹤需求時(如公務部門依據規章和條例的要求,而需留存某些電磁記錄時),使用雲計算及雲存儲將使工作復雜度增加。
4、雖然可以一次提供給多人數據,或是傳遞數據給位於不同地方的人,但單人在轉移數據的時候(例如文件由手機發送至電腦,或是由電腦發送至手機)因為需要重新「上傳」與「下載」,會像是在繞遠路一般,不如使用傳輸線的來的快。

熱點內容
法因數控鑽床編程手冊 發布:2025-07-14 00:18:26 瀏覽:490
gcc編譯怎麼知道錯誤的行數 發布:2025-07-14 00:06:21 瀏覽:383
壓強演算法 發布:2025-07-14 00:02:52 瀏覽:552
dns怎麼配置埠 發布:2025-07-13 23:49:16 瀏覽:761
蘋果伺服器為什麼停止響應 發布:2025-07-13 23:49:15 瀏覽:197
車載安卓導航usb介面在哪裡 發布:2025-07-13 23:39:54 瀏覽:932
保定少兒編程培訓班 發布:2025-07-13 23:30:04 瀏覽:82
親緣關系演算法 發布:2025-07-13 23:21:59 瀏覽:580
明明輸對了密碼為什麼充值不了 發布:2025-07-13 23:20:34 瀏覽:331
手機視頻直播視頻源碼 發布:2025-07-13 23:19:07 瀏覽: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