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存儲評測
❶ 人人會用的數據管理大師——群暉DS218+NAS評測
作為一款雙盤位NAS,群暉DS218+是一款面向個人及家庭用戶、以及IT愛好者的設備,除了滿足存儲這些用戶的存儲需求外,還為這款設備提供了加密功能及全新的文件系統,不僅能守護用戶的數據安全,也因採用全新的文件系統,為用戶帶來高效易用的備份功能。目前這款NAS的DSM系統版本為6.2.2,群暉也為這款設備提供了豐富的功能。接下來就來體驗一下這款產品。
群暉DS218+產品圖賞
群暉DS218+為牛皮紙盒包裝,非常簡約。在盒子正面左下方有群暉logo和產品所屬系列「DISK STATION」字樣。在右上方為一張貼紙,指明產品型號以及正面外觀,下方黑色部分還有產品特性。
包裝背面主要就是右上方和下方的兩張貼紙,都標注了產品的具體參數等信息。雖然是雙盤位設計,但是DS218+採用的是英特爾賽揚雙核處理器,標注的基礎頻率為2.0GHz,最大睿頻為2.5GHz。
群暉DS218+只包含基礎的附件,一根電源線及外置電源,一根網線、一包螺絲、一根網線以及中英文兩本快速上手指南。
DS218+的正面設計非常簡潔。正面是一塊蓋板,打開後就可看到硬碟托架和插槽。在右上方有四個指示燈。右下方有一個USB 3.0介面,一個開關鍵。左下方為型號。
四個指示燈為狀態、有線網路、硬碟1及硬碟2指示燈
下方有一個USB 3.0介面以及開關鍵
右側有鏤空設計的「Synology」logo,可以增強散熱
在左側同樣有鏤空設計的「Synology」字樣
後側有一個直徑為9厘米的風扇,在下方有一些介面
後側介面為雙USB 3.0介面、RJ45千兆網路介面。下方一個e-SATA介面,同時有一個防盜鎖孔。供電為12V DC輸入
群暉附送了一根網線,規格為CAT.5e
外置電源為台灣僑威 科技 出品,100V~240V寬幅電壓設計,保證全球通用。輸出規格為12V 5A,功率60W
初始安裝配置體驗
雖然NAS為我們的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在此之前安裝配置一台NAS還略顯麻煩,如安裝NAS系統。群暉雖然在之前推出了Synology Assistant電腦端軟體,用戶只需點擊「下一步」以及填寫必要的登錄賬號密碼即可完成設置,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平板逐漸成為個人、家庭等用戶的主要設備,所以如果能通過手機這種隨身設備實現快速安裝設置,那會極大地提升使用體驗。
所以在新版的群暉管家App中,我們就可以通過手機等設備便捷地安裝設置群暉系統了。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體驗一下整個設置過程。
首先將硬碟裝入,然後將電源及網線插到NAS上,並保證手機和NAS處於同一區域網下。按下前面板的開機鍵後等待一會兒,DS218+就開機了,不過此時可以看到NAS的狀態指示燈處於黃色狀態,所以這時打開手機上的群暉管家App,就可以進行NAS系統的安裝和設置了。
群暉管家App很簡潔,在首頁無過多按鈕,如果是新用戶,用戶點擊「設置新 NAS」即可。群暉現在推薦創建「Synology 賬戶」,初次使用之後就可以設置NAS了。
初始界面及Synology賬戶創建
在設置過程中會有很多提示,輔助用戶設置安裝NAS
相比此前需要電腦安裝Synology Assistant配置NAS,現在可以通過App安裝NAS系統了,而且只需要用戶「下一步」即可完成。在搜索到設備後,點擊即可看到NAS信息,接下來就可以進行安裝。實際安裝速度與網速、硬碟速率有關,但實際等待時間不長,所以整個安裝體驗還是非常出色的。
在同一區域網下就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搜索到NAS了
搜索到NAS後可以看到NAS的信息,在安裝時需要格式化硬碟
實際安裝過程和設置過程比較順利,但是系統下載需要看所在網路速率如何
需要設置DSM賬號,這個賬號不同於之前注冊的Synology賬戶,是NAS登錄賬號
QuickConnect設置可以延伸NAS的體驗,讓用戶在外網也可以方便的訪問NAS中的數據。設置好QuickConnect ID後,就可以基礎設置就完成了。
QuickConnect設置比想像要簡單方便
iOS端群暉管家的界面,可以方便的管理NAS
安裝後就需要設置「DSM賬號」,在設置好伺服器名稱、賬號、密碼後即可完成設置。
這種只需少量填寫的「下一步」配置方法,好的一點是沒有令人疑惑的選項,在使用體驗過程中確實讓我感到了便利,降低了初期使用門檻。
Drive 2.0 Beta體驗
除了傳統的存儲功能外,同步盤的出現讓日常工作越加便捷。無需使用U盤等來回拷貝。群暉現在將旗下的Drive應用進行更新,推出了2.0版。雖然目前還是Beta版本,但是只需開啟允許Beta測試後安裝「Synology Drive Server」 Beta版即可開啟。
安裝過程並不繁瑣,首先在套件中心開啟體驗Beta版軟體選項。之後在「Beta套件」選項中安裝「Synology Drive Server」。一路下一步即可完成安裝。
需要在套件中心開啟Beta體驗
可以看到目前Synology Drive Server還是Beta版,但是這個版本的功能更加強大
接下來就與多數同步盤類似,需要在電腦上安裝最新的Synology Drive軟體。首次打開軟體後點擊「立即開始」後即可進入設置選項,這里選擇「同步任務」選項。選擇「按需同步」後就可以完成電腦端配置了。
這里選擇同步任務
在安裝過程中設置的QuickConnect ID及DSM賬號派上了用場,在這里輸入就可以登錄到NAS了
選擇將文件同步到NAS中的哪個目錄
選擇本地同步文件夾
最終確認一下
選擇按需同步,這樣雖然在本地可以看見這個文件/文件夾,但是並不佔用空間,當用戶需要時可以將這個文件/文件夾下載到本機
配置完成後我們就可以看到方便之處了,在電腦的同步文件夾中,會有「狀態」一欄,可以看到目前本機文件是否被同步進NAS中。「對勾」表示文件既在本機中,也在NAS中。而「雲朵」表示目前該文件夾中有文件只存在於NAS中,而沒有在本機中。
在本地同步文件夾有狀態一欄,可以看到當前文件同步情況
單擊滑鼠右鍵可以選擇該文件/文件夾的同步狀況,選擇「釋放空間」會將本地文件刪除,但是NAS中還會存在。獲取鏈接也是一個相當方便的功能,類似於網盤,這個功能可以將文件/文件夾分享給家人/朋友等,而無需擔心其他文件的隱私。
右鍵文件可以看到Synology Drive選項
可以方便的獲取鏈接進行分享
在手機上也有Synology Drive應用,也可以通過輸入QuickConnect ID以及DSM賬號登錄,方便在手機上獲取NAS中的文件。
登錄與PC端相同
iOS客戶端登錄後的情況
這一系列設置依舊比較輕松,整體都是「下一步」。但是正還是存在賬號略顯混亂的問題,比如群暉賬號及NAS許可權賬號的區分對於一般用戶來說還是有存在弄混的可能。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體驗
群暉為了方便用戶推出的另一個備份功能就是「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ABB)」了。雖然已經有「Synology Drive」備份了,但是後者主要是針對某個文件夾的,而「ABB」主要是針對計算機全盤備份的。這種一體化備份方案可以讓用戶方便的完成備份任務而無需考慮設置文件夾等問題。
首先打開DSM面板,在套件中心下載「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安裝後在套件托盤中點擊「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圖標在NAS端進行設置。在激活後就可以進行設置了。在「計算機」標簽下進行設置,將「須備份的電腦」添加到NAS備份列表中。在選擇備份位置後,可以設置「計劃備份」時間以及「備份文件保留策略」,點擊完成創建了備份模板。隨後在就可在添加設備中使用新創建的備份模板了。
在NAS中安裝後需要激活應用
添加需要備份的電腦
不過在添加「需備份電腦」之前需要先設置備份模板
在模板中選擇備份文件在NAS中的位置
設置備份計劃,這樣就不用每次手動備份了
保留策略,設置每過多久刪除備份,雖然是增量備份,但是架不住次數多了後佔用NAS過多的空間
在需備份電腦上安裝Synology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填寫NAS的內網IP(如果需備份電腦也在同一內網中),用戶名和密碼填寫DSM賬號即可登錄
設置完後的摘要
正在備份的信息
在備份時NAS的CPU和內存佔用都不高,在進行其他操作時並不會產生卡頓現象
開始備份後會在手機端的群暉管家上顯示通知
Synology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是增量備份,這個可以網頁顯示該電腦的備份時間戳,可以從某一時間節點恢復
Synology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恢復介質創建程序可以自動在U盤中創建備份或將備份創建為ISO文件
實際上恢復介質創建工具依賴Windows ADK,不過整個安裝比較方便
在安裝ADK時只需要裝部署工具和Windows預安裝工具(Windows PE)即可
整個過程還算迅速,因為所有的備份文件還是在NAS中
恢復備份需要進入系統引導
填寫NAS的IP地址及DSM賬號登錄,這樣就可以從NAS恢復文件了
搜索到本機後就可以恢復備份了
在設置完畢後,確實能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完成備份任務。打開電腦中安裝的Agent軟體就可以看到備份情況了。首次因為需要全盤備份所以需要較長時間,但是此後都是增量備份,所以就不會用更長的時間了。
同時在實際備份過程中,DS218+的CPU和內存佔用都比較合理,在這時操作NAS也沒有出現卡頓的情況。同時在創建安裝鏡像也比較簡單,可以由軟體自動搞定,而且針對技術好的用戶,也可以通過手動創建。在還原過程中的流程也很簡單,僅需填寫賬號密碼登錄即可,基本不會讓用戶產生疑惑。
Moments體驗
在新版的DSM系統中,Moments已經默認安裝了,而且已經看不見此前的DS Photo了。作為目前默認的群暉NAS照片管理軟體,現在的Moments也非常稱職了。
從DSM網頁端打開Moments,跳轉後就能看到上傳的照片了。
在DSM 6.2.2版系統中,Moments已經默認安裝
照片頁是以時間線順序整理的
相冊可以方便的以某一主題進行分類
智能助手可以幫助用戶選擇照片並應用自動校色以及歸類相似照片進行照片管理,而這一切都不需要我們手動完成,它會通過AI智能識別照片類型,將照片進行自動分類,拯救「懶癌患者」
在手機端,Moments也可以實現相同的功能。不過在外網訪問依舊需要QuickConnect ID才能實現。再完成賬號密碼的輸入後,首先就是選擇是否備份手機中的照片。
軟體下方的選項與網頁版相同,都有照片、相冊以及智能助手
智能助手、更多
Cloud Sync體驗
公有雲存儲有時會幫助我們很多,但是當我們將公有雲存儲空間中的資料轉移到NAS中時需要很多步驟,很影響體驗,所以群暉開發了Cloud Sync功能,通過將公有雲存儲登錄到NAS中,我們只需要簡單地輸入密碼後登錄即可完成將公有雲上的資料同步到自己的NAS中,打通了整個操作。
有眾多的雲服務商選項,國內常見的就是網路雲等雲存儲服務
同步設置
選擇將雲存儲上的文件同步到NAS的位置
保證安全,可以設置密碼加密
設置完畢後就可以同步了
功耗與傳輸測試
功耗測試
群暉官方稱DS218+的電源消耗數據為5.4W-17.23W,不過還是要看其中裝的是什麼硬碟。在測試過程過分為雙盤和單盤測試。在單盤測試中使用的是希捷的Barracuda 7200.12(ST3500418AS),而雙盤測試使用的是一個希捷的Barracuda 7200.12(ST3500418AS)以及西數1.5TB綠盤(WD15EARS)。用於DS218+支持硬碟休眠所以可以看其休眠功耗為多少。
在單盤測試中,DS218+的休眠功耗為6W左右,靜置無操作功耗為11W左右,大文件寫入時功耗為15W左右,與官方給出的數據相差無幾。而在雙盤測試中,休眠狀態下功耗也為6W左右,原因是此時兩塊硬碟是停轉的。而靜置無操作時功耗為17W左右,而大文件讀寫時功耗為22W左右。表現不錯。
傳輸速率測試
我們在兩種測試,分別是單SSD傳輸性能測試以及雙HDD組成SHR陣列傳輸性能測試,測試網路為千兆連接,單個大文件讀寫測試的文件大小為4.47GB,而大量小文件測試大小為0.97GB,由1000個1MB大小的文件組成。使用FastCopy來進行測試。
除此之外我們還進行了加密後的讀寫性能測試。在雙盤測試中我們使用了希捷的Barracuda 7200.12(ST3500418AS)以及西數1.5TB綠盤(WD15EARS),組成群暉SHR陣列進行測試。
由於使用的機械硬碟屬於較早前推出的產品,所以性能可能差一些,不過從測試中可以看出,群暉DS218+的性能是很不錯的,在單個大文件讀寫傳輸速率能接近100MB/s。在加密傳輸測試中,由於DS218+採用的Intel賽揚J3355支持AES-IN,所以在進行加密大文件讀寫時,影響很小,而在大量小文件讀寫中,會有一些影響,不過差距不算大。總體在傳輸性能上表現優秀。
群暉DS218+ NAS拆解
作為成品NAS在用戶安裝配置時已經足夠方便,僅需將硬碟放入硬碟托架即可。而且由於此次DS218+已經可以方便的擴充內存了,實際上用戶不再需要拆機擴充內存升級了。不過我們還是將DS218+進行拆解,看看其內部構造。
將前面板取下可安裝或取下硬碟
硬碟托架,實際為免工具安裝
將兩個硬碟托架拿下後就可以看到擴充內存的地方了,群暉稱可以在擴充4GB內存,而本身是2GB,所以擴充後可以有6GB內存容量,不過需要注意的是,DS218+使用的是DDR3L內存
將外殼拆下後看內存擴充插槽
這個就是硬碟介面與主板連接的電路板
硬碟數據和供電介面
台灣元山 科技 出品的風扇,尺寸為9厘米,直流12V供電
這就是主板背面了,可以看到DS218+有兩條內存插槽
在主板正面,這是主板與硬碟連接電路板的插槽PCI-E x1規格
英特爾10/100/1000M自適應乙太網晶元,型號為WG1211AT
華邦電子16M SIP Flash晶元,型號為25Q128FWSQ
DS218+等嗡鳴器
Marvell SATA I/O控制器,型號為88se9170-nnx2
群暉DS218+的2GB DDR3L內存,頻率為1866MHz,時序為13,電壓1.35V
內存顆粒為三星的K4B4G16,單顆DRAM容量為512MB,共4顆組成2GB
群暉DS218+的核心,英特爾賽揚J3355,不過晶元上沒有激游標識,通過英特爾產品規范往網站查詢後可知為14nm工藝製造,雙核雙線程,TDP為10W,內置英特爾核芯顯卡500,SATA 6.0Gb/s的埠數為2個。而且支持虛擬化指令集以及AES指令集,所以可以在DSM系統內使用Docker容器,而在硬體加密後實際對傳輸速度影響也很小,能保持相當的傳輸速度。
總體而言群暉DS218+的拆解並不復雜,但是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沒有必要進行拆解,因為群暉已經提供了可方便擴展內存的方法。而經過拆解後發現群暉DS218+的主板設計的很好,而且其採用的晶元也是大廠設計,所以無需擔心因晶元會影響性能的問題。
總結:一款出色的數據整理專家
現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不僅是平時人們接受的信息,我們也在產生大量數據。身處信息時代,個人數據的重要性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同步,還需要備份,同時還需保證安全。而看似容易實現的需求累加到一起,就成為了一個難上加難的任務。
NAS這種網路設備的出現最初方便了我們對於數據同步、備份的需求,但這些產品給部分用戶看來都有些「陽春白雪」,安裝配置並不簡單,所以除了硬體外,軟體功能更需要打磨。群暉作為專業的NAS設備製造商,早已知曉這個問題。在經歷了這么多代更新的DSM系統,也終於通過各種方式讓用戶方便的管理自己的數據,真正做到簡單方便,條理清晰。
再到具體體驗上,群暉確實做到了「軟硬體合一」。從最初的通過群暉管家手機App安裝設置系統,僅需不停「下一步」和少量填寫信息就可完成整個過程。而到具體同步備份設置,那就更輕鬆了,就如在手機中安裝App一樣,在套件中心搜索安裝即可,即使有設置流程,根據指示也可輕松搞定。而移動端也有很好的體驗,無論是圖片備份,還是文件查看,都與其他網盤應用無異。
所以無論是PC端用戶、還是以移動設備為主的用戶,都能完成安裝設置,不需要讓用戶明白各種深奧的概念和操作,同時又能通過一些功能保證「高玩」的需求。目前這款群暉DS218+在將在接下來的618活動中促銷,價格為2650元。有大量數據存儲整理需求、希望能夠掌控自己數據的用戶可以考慮這款產品。
❷ 2TB存儲!小白家庭雲盤評測:年輕人的第一個私人雲盤
一、前言:網盤還是硬碟?私人NAS才是最佳解決方案
如今這個智能移動、高速網路時代,隨時都會產生大量數據,不斷冗餘,個人數據越來越多,更不要說一個家庭的數據了。
雖說智能手機的存儲空間、傳統硬碟的空間也越來越大,但是傳統硬碟的文件備份需要依靠電腦,並不友好,而大容量固態硬碟又價格昂貴,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代價有點高,更何況快閃記憶體存儲的天然屬性決定了它不適合拿來做數據存儲和備份。
而網盤雖然操作方便、可以隨時隨地訪問,但是一方面傳統網盤已經紛紛關閉,現存的寥寥無幾,而且網盤都是上傳容易下載難,好多都是以限速為由收取會員費。盡管有一些手機廠商也提供免費的網盤,但大小一般都在5G左右,完全不夠用。此外,網盤還存在數據隱私泄露的安全問題,也讓很多用戶擔憂。
這兩年,NAS網路存儲產品逐漸走進了普通用戶的視野。NAS是連接在網路上、具備資料存儲、備份、共享功能的產品,也就是「網路存儲器」。
最初的NAS產品價格昂貴,主要面對的群體是企業用戶,但是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個人或者家庭群體對數據存儲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再加上NAS產品不斷豐富、平民化,家庭私有雲盤便應運而生。
今天我們要評測的小白家庭雲盤,就是這樣一款性價比極高的NAS存儲設備。它是小米生態鏈企業創米 科技 旗下的產品,主要用來滿足家庭和個人用戶的需求,性價比高,傳輸速度快,可以保證家庭及個人的數據快速備份與安全存儲。
我們快 科技 已經第一時間拿到,並對這款售價僅為699元的小白家庭雲盤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體驗。如果你還在為挑選NAS產品感到無從下手的話,那麼我們今天帶來的評測或許對你有一些幫助。
二、外觀:簡約的機身設計 出色的磨砂手感
小白家庭雲盤的包裝盒和手機盒類似,比一般的手機盒稍大,左上角是「有品」兩個字,表明這款產品是小米生態鏈下的產品。正中心是創米 科技 的logo。
包裝背面詳細介紹了產品的型號、規格以及生產廠商,值得注意的是,這款產品需要外接電源,手機系統支持安卓4.4和iOS9.0以上版本。
包裝盒裡標配電源線、網線、本機。我們拿到的是工程版,零售版還會有說明書。
小白家庭雲盤整體顏色為白色,採用PC+ABS材質,重量為938克,尺寸為205×116×46mm,和普通路由器的大小相似。相比較傳統的NAS伺服器體積更小,更加趨近於主流的數碼產品外觀。
右上角有一個指示燈,連接電源後,無設備連接時是橙色,有設備接入時是藍色,可以直觀的判斷機器是否工作。
左右兩側採用格柵式通風口設計,在外殼一端還有一個圓形的風扇口,並且配有智能調速靜音風扇,在保證散熱功能的同時降低機器本身的噪音。通過幾天的使用來看,小白家庭雲盤在工作的時噪音可以忽略不計。
機器所有的介面都位於產品一端,依次是DC電源介面*1,電源輸入為12V-3A,千兆網口*1,使用時需要連接家中的寬頻。 此外,還有一個USB 3.0介面。
三、體驗:Wi-Fi自動備份 手機APP一鍵上傳
配置方面,小白家庭雲盤採用Marvell雙核處理器,可以滿足多個設備同時傳輸數據,選用3.5英寸2 TB監控級的硬碟,配有原生的STA3介面。
接下來我們用手機來進行體驗。值得注意的是,小白雲盤主要通過手機APP來操作,不支持PC端操作。
——手機端綁定步驟
首先在手機上安裝「小白智家」APP,並不能使用「米家」APP,而且,「小白智家」APP也沒有出現在小米應用商店,需要在手機瀏覽器搜索下載。
通過網線把小白雲盤和家庭寬頻路由器連接起來,再接通電源。
打開APP使用小米賬號登錄,先進行掃描,可能會提示沒有找到設備,這時可以利用「掃碼添加」功能,掃描風扇口處的二維碼,就可以找到設備。
完成綁定,通過APP可以對雲盤的剩餘空間實時查看,也可以手動解綁。
需要注意的是,一個產品只能綁定一個手機設備,其他手機只能掃描主賬號分享的二維碼來使用設備。
——共享功能
打開「我的」,裡面有一個「雲盤共享」,點擊「添加共享」就會出現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添加共享設備。
——主要功能及備份方法
小白智家APP的首頁和網路網盤布局相似,最上面有私密文件和共享文件,可以根據情況來選擇儲存形式。下面還對文件進行分類,方面查找,最下面是一些工具,包括手機備份、攝像頭備份等。
點擊最下面的加號,就可以手動備份,然後選擇你要上傳的文件類型,還可以修改上傳到私密文件或共享文件。
也可以選擇自動備份,打開手機備份,可以選擇對相冊、視頻、通訊錄自動備份,還可以設置成僅在Wi-Fi下工作,避免造成流量損失,畢竟上傳、備份一般都是大數據量。
小白雲盤還具有「離線下載」的功能,不僅可以自動識別BT種子文件進行下載,還可以通過手動添加資源鏈接直接下載。
——小白雲盤支持協議
小白雲盤支持Samba協議和DLNA協議,開通Samba服務後,一些支持Samba協議的智能攝像頭和智能電視就能與小白家庭雲盤進行關聯,可以存儲和查看數據。
四、總結:網盤+硬碟 這才是年輕人的第一個私人雲存儲
很多人習慣把自己喜歡電影、音樂、拍照片等存儲起來,以便日後查看,但是隨著技術的升級,圖像。視頻質量越來越高,尤其是高清照片和視頻動輒幾十GB,數據存儲越來越麻煩,而小白雲盤正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小白家庭雲盤具有2TB的大空間, 可以為16個128GB的手機備份,32個64GB的手機備份,筆者手機里有1GB的高清照片和幾部高清電影,通過WiFi下自動備份,佔用了不到1%的空間。
盡管小白家庭雲盤不能在PC端操作,但其在手機端操作特別方便,可以隨時隨地的上傳和操作數據,還可以添加BT種子和鏈接直接下載,筆者通過手機添加了一些視頻種子和一些資料鏈接,在吃飯的過程中就已經下載完成,再通過共享功能,讓同事也能共用,不必重復下載。
由於小白家庭雲盤可以通過區域網傳輸文件,在Wi-Fi環境下,其下載上傳速度可達數十乃至上百MB/s,這一點是普通網盤無可比擬的,即便出門在外,只要4G網路穩定,下載跑滿5MB/s也是正常表現,而且更重要的是,小白不用買網盤會員哦。
小白家庭雲盤相比傳統硬碟增加了遠程傳輸數據的功能,克服了手機無法操作的弊端。而和網盤相比,也解決了限速,以及普通會員無法上傳視頻的問題。可以說,小白雲盤兼具傳統硬碟和網盤的優點,在使用中不僅可以本地備份數據,還能遠程操作,隨時下載。
價格方面,小白家庭雲盤售價699元,相比傳統NAS產品,性價比無疑更高一些,非常適合個人和家庭用戶使用。
❸ 聯想個人雲存儲A1評測:容量大不限速,這才是最具性價比的高速「網盤」
如今每個人可能都擁有一個網路雲盤,雲存儲概念的興起方便了我們在不同的設備端共享文件,提升了各行各業的工作效率,但是伴隨方便的同時數據安全卻令人擔憂。時至今日,網路雲盤已經成為家庭或個人不可或缺的工具,為了更好的保護消費者的數據,私有雲存儲產品孕育而生。
個人雲存儲A1是聯想剛剛發布的產品,雖然稱之為「雲」,實際上數據是保存在本地,而文件分享也會通過私有通道在不同平台傳播,相比網路雲存儲來說當然更讓人放心;其次,目前大多數網路雲盤為了盈利都需要花錢開通會員才能滿速進行文件下載/上傳,而聯想個人雲存儲A1的傳輸速度只受你的網路環境影響。
外觀設計:經典的多立克柱典雅大氣
聯想個人雲存儲A1與上一代產品基本保持了相同的設計,A1整體上是橢圓形的柱體,採用立式放置節約了家庭空間。A1的外殼採用了多立克柱設計,垂直的棱條不僅加強了A1外殼的硬度,同時也讓A1顯得更加精緻。
體驗總結
總體上來說聯想個人雲存儲A1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就算是NAS領域的小白用戶也能輕松上手,而且A1的應用與功能也能完全滿足普通用戶的需求。如果你是一位喜歡拍照、拍視頻的用戶,聯想個人雲存儲A1就可以作為你的手機擴展空間,保存你的照片與視頻;如果你是一位電影愛好者,A1也可以成為你的私人影庫,只要網路環境允許本地播放順暢無卡頓。
對於現在的網路雲盤來說,本地的個人雲盤具有太多優勢,不用再花錢購買會員換來下載速度,也不用擔心數據放在網路雲盤上不安全。而在個人雲盤中,聯想個人雲存儲A1就是一款非常不錯的產品,如果你受夠了網盤那些限速、會員收費機制,那麼就換一個聯想個人雲存儲A1吧!
❹ 行貨HTC One X應用評測:社交/雲存儲/導航
四核不重要,看看行貨HTC
One
X的應用/服務
行貨HTC
One
X評測看完之後,是不是還意猶未盡呢?其實行貨的One
X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挖掘的地方的,例如非常深入的社交信息流,例如新浪微盤,例如集成的Evernote筆記本,當然還有必須要說的拍照。下面拋開四核、拋開跑分這些會擾亂我們視線的東西,來實際感受一下HTC
One
X會在各方面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吧!
下面將要介紹到的行貨HTC
One
X的主要功能有:
·社交Friend
Stream信息流
·深度整合的Evernote跨平台筆記功能
·深度整合的雲存儲新浪微盤服務
·HTC位置服務導航功能
·拍照
新浪微博/人人/開心深度集成至Friend
Stream
社交的重要性已經沒有人會去懷疑了。Sense一向對於社交給予了比較大的比重,甚至有專門的社交主題和社交時鍾。行貨HTC
One
X已經將社交服務更換成了本地的新浪微博、人人網、開心網三種,缺少了QQ空間(可能是騰訊自身協議問題)。用過Sense的朋友應該會對Friend
Stream社交流很熟悉了,Sense
4.0即便是在界面上更加華麗,主要的感覺依然還是保留了下來,上手會非常快。
社交流支持人人網、新浪微博以及開心網服務
綁定完之後,好友的最新社交信息就可以按照時間順序顯示在Friend
Stream社交流的APP中去了,我們可以篩選單獨查看其中一種SNS賬號的信息流,也可以合並查看。在行貨HTC
One
X上可以一鍵發布狀態到所有社交網路,非常方便。
社交流界面
❺ 家庭魔術存儲—Magic M2 私有雲盤 開箱與評測
NAS 是 Network-Attached Storage 的縮寫,簡單的說其實和移動硬碟類似給電腦提供了額外的存儲空間。而移動硬碟通常連在一台計算機的 USB 介面上,想用在別處需要先在系統里卸載它,從介面上拔下來,再插到另外的計算機上。這種方式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限制,同一時間只能接在一台計算機上,空間上也需要和使用它的計算機放得足夠近,而且同時存在硬碟損壞的風險。而 NAS 和移動硬碟不一樣,通過網路和各種計算設備相連接。這樣多個設備就能夠同時分享,另一方面也擺脫了空間上的局限——只要網路能連上的地方你都能用,並且NAS 產品多數都可以接上不止一塊硬碟,家用產品中雙盤位和四盤位比較常見,通常配合RAID的方式進行存儲。
文件存取是 NAS 最基礎的功能,在此之上又派生出很多應用。常見的比如說數據備份,計算機和手機可以設置成定期自動在 NAS 上保存備份,不必再擔心哪一天硬碟掛了或者手機丟了就再也找不回重要的文件和照片。雲端同步,可以在家裡和辦公室用不同的計算機,甚至是在路上的時候打開手機隨時編輯同一份文檔,再也不必藉助郵件或者U盤在多個設備之間來回拷貝。再比如說影音 娛樂 ,不在家的時候掏出手機讓 NAS 從 BT 或者迅雷下載高清電影,回到家打開電視就能直接播放。
雖然NAS優勢很多,也不是沒有代價。首先,為了聯網和應對多個設備的訪問,NAS 需要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它自己就是一台計算機或者說伺服器,有自己的 CPU 和內存。移動硬碟相對就簡單多了,硬碟盒裡面主要是把數據流在不同的硬體介面之間進行傳遞。不算上硬碟的成本,現在一個普通家用 NAS 的價格少說也是普通移動硬碟盒的十倍以上。其次,現在多數的移動硬碟用一根 USB 3.0 的數據線接在計算機上就可以快速地讀寫文件,而 NAS 如果想達到與之相當的傳輸速度,要依靠高速網路,這樣就需要千兆交換機、千兆網線、5GHz 高速無線路由器等等。部署這樣一套基礎設施多少需要了解一點網路知識,當然也免不了花費些銀兩。
當一開始看到這個產品的時候還是有些期待的。因為,對於新華三的初步了解,它以路由器、交換機為主,最近幾年也開始涉及了伺服器、雲存儲、雲計算的方面,並且定位目標主要以政府、醫療、教育、交通、軍事部門等為主,家庭及個人消費者的產品,和其他友商(華為、海康、大華等)相對來說少了一點。
隨著各家雲盤廠商的服務關閉,私有雲盤、NAS顯得有些迫切。總不想著某一天自己的資料無法存放而頭痛。這次推出的 H3C Magic M2打上了家庭雲盤,不知道其真正的功能和體驗如何,是否稱得上雲盤或者家用NAS。
一、外包裝
拆開快遞拿出來的時候,感覺還是挺不錯的。現在的 科技 圈開始流行,沒有設計便是最好的設計 ,所以它整體的外觀比較方正,用了比較環保的紙盒,摸上去也挺有質感。正面就簡簡單單的一張照片和「無線私有雲盤」幾個字解決了所有的設計。背面依照慣例,簡單介紹介紹產品型號和主要技術特點。
來個整體的開箱照片,依次為電源適配器、說明書、主機、網線和HDMI線。
二、機身
Magic M2本身介麵包括了:USB 3.0*1;Magic口*1;功能按鍵*1;復位按鍵*1。
魔術家M2的機身側方是插口和按鍵,從左到右依次是「USB 3.0介面」、「Magic介面」、「復位鍵」、「功能鍵」。USB介面可外接優盤、硬碟等存儲設備。復位鍵長按5秒或以上,直到系統指示燈快速閃爍,設置恢復至出廠設置(硬碟中的文件不會丟失)。功能鍵短按1次,導入數據;短按2次,彈出USB設備;長按5秒或以上,設備進入/退出睡眠模式。
三、電源適配器
M2延續了之前Magic極簡設計,採用網口機身分離式設計,利用高清晰度多媒體介面(HDMI)替代傳統的RJ45介面,用一根簡化版HDMI線纜實現了網線與電線的雙重功能,將原本需要插在機身的網線全部通過HDMI線纜轉移到了電源適配器上,同時將原本標示的「WAN」或「LAN」改為了更加容易懂的「互聯網」和「電腦」,非常人性化。
四、關於硬碟的拆裝
安裝硬碟只需四步:1.沿綠色邊線向外打開外殼 2.抽出可拆卸式硬碟盒3.放入硬碟(正面向上,介面向硬碟盒外側)4.裝回外殼。硬碟需自行購買,推薦支持2.5英寸SATA介面硬碟(7mm和9.5mm厚度硬碟)。在說明書中很形象的通過圖片的形式進行可拆分講解,為了更加明顯的體現,加一個GIF動態圖來說明一下把。
M2支持PC端web管理以及移動端APP管控兩種方式,兩種方式既可以本地區域網控制,也能實現遠程管理。M2的APP基於CAPWAP協議的集中控制系統,可以實現無線網路設備的集中管理和自動配置功能,使用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無線網路的操控方法。對於愛折騰的旁友,因為過於簡單,也失去了一些可操作性。
1、PC端
在接通電源並連接至路由器下時,在網頁上輸入192.168.124.1(默認管理IP)即可打開管理頁面。管理頁面在也面的最下方,又分為了簡潔版和專業版,方便不同的人群對其的設置。
通過進一步的在專業版本的設置界面發現,M2也舉具備了普通路由器的功能,2.4G/5GWIFI的設置,用戶管理與升級,整體性能監控,基本的上網控制等。
1.1存儲功能
在我的計算機地址欄中輸入192.168.124.1,會跳出登陸界面,默認的賬號為magic,密碼為WIFI密碼。成功登陸後,便可以對內置硬碟進行訪問。(在剛對它設置時,會提示需要格式化硬碟,只有在格式化成功後才可以正常訪問)。在格式化完成後,在硬碟中會自動創建:其他,視頻,圖片,文檔,下載,音樂這幾個文件夾
我配置了一塊INTEL的SSD硬碟,我在視頻文件夾中嘗試放一部260M左右的視頻,實際測試中,上傳速度大約在11MB/S左右,也不能說特別把。
可惜的是,簡單的設置之後硬碟訪問與管理,只支持區域網內進行,也就是說異地電腦無法對其進行訪問和管理。感覺和雲盤有些出入了。。。當然,如果動手能力強的話,通過埠映射或者DDNS等其他方法應該也可以達到雲盤的效果,但上傳速度應該會有點感人。。。
2、APP
它的首頁還是偏向於簡單把,整體色調偏冷。
注冊好之後連接之前設置好的無線,它會提示輸入管理密碼,管理密碼和WIFI密碼一致。
2.1設置界面
設置界面其實更多的和PC端相類似,無非轉移到了APP上。只不過也比PC多了一些應用,比如硬碟備份、手機備份和離線下載。
Wi-Fi管理也很簡便,可以單獨設置2.4G和5G Wi-Fi,也可以開啟雙頻二合一功能,開啟後2.4G和5G將使用相同的配置,終端將自動適配更強的設備,近距離時自動連接到更高速的5G WiFi,遠距離時可以連接穿牆質量更好的2.4G WiFi。高級設置里也可根據個人需求對Wi-Fi一鍵開啟或斷開。
因為Magic M2有一個USB3.0的介面,也增加了可以外接移動硬碟的可能,所以在APP中也增加了硬碟備份的功能。
用戶控制界面,可以查看當前連接雲盤的有哪些設備的存在。
2.2離線設置下載
Magic M2支持離線下載功能,支持磁鏈接,HTTTP等和種子文件。但是在實際測試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鏈接能夠下載,一些鏈接無法下載的情況。當然,這也不是它一家的問題,在國內迅雷基本獨佔下載軟體的市場,再加最近迅雷關閉了第三方的離線下載通道,迫使多家廠商的離線下載功能失效,尋求其他廠商的合作。
為了測試,我隨機找了一部電影進行測試。1.8G的電影大小,算上獲取種子時間和下載時間差不多半天左右的時間。如果平時找到好看的電影,進行遠程離線下載,回家也就可以進行觀看了。前提是,你的保證鏈接的可下載性。
在存儲界面可以在不同的路徑下進行查看文件,需要注意的是,圖片可以在不同的網路環境下(區域網、異地WIFI、4G)進行查看。但是視頻文件在實際測試過程中發現,只能在區域網下觀看,4G和異地無線無法進行在線觀看,只能進行下載後查看。不知道後續是否能夠升級解決。
2.3備份功能
手機用戶只需點擊主頁面按鈕,選擇手機相冊,選擇需要上傳的圖片和視頻(可以勾選刪除源文件),點擊確定,編輯分類標簽即可上傳。照片視頻智能分類,支持標簽、時間、地點多種分類方式。
官方宣稱H3C Magic M2是針對個人數據市場特別定製的家庭私有雲盤,產品將網路存儲、文件管理、安全備份、社交分享、離線下載、無線路由等功能融為一體。採用最新的802.11ac技術,企業級防火牆,無線傳輸速率高達1167Mbps,內置1TB監控級硬碟(選配),是一款集網路存儲、文件管理、安全備份、社交分享、離線下載、無線路由、智能管理等功能為一體的家庭私有雲盤。
從我個人的角度去體驗和感受,取名為家庭私有雲盤,有點對不起這個「雲」字。從整體的框架、構造和功能上去解析:
1、硬體
因為Magic M2從整體的設計思路上來說,其實就是一個路由器,所謂的雲盤與備份,只是相當於在路由器上在硬體上直接增加了SATA的介面。其實和外界的帶有USB介面的路由去性質差不多,例如小米、華碩、360等。
使用網線和電源線合一的HDMI線的方式確實比較創新和方便,同時在電源適配器上以中文的形式註明,使消費者的入門難度降低,更加清楚明白WAN/LAN的區別。(一開始我以為那個HDMI的介面是輸出介面,可以將硬碟中的視頻輸出到電視等設備,當然後續升級可以考慮一下)
2、軟體
M2的軟體其實更偏向於傳統路由器的系統,和真正的雲盤或者家用NAS的Linux系統沒法比較。M2隻能定時更新固件,和nas的LINUX相比可操作性不高,但也因為如此,還是比較適合那些不太喜歡折騰的人們,安安單單的最好。
總結
1、家裡正好想換路由器的朋友們,這個產品還是挺好的,畢竟還帶著存儲功能。老人孩子的照片剛剛好可以存放。後續APP會升級,會增加隱私存放,用戶相對獨立,互不影響,居家旅行必備利器。
2、喜歡折騰或者最近考慮自己搭建家用NAS或者雲盤的,這個產品就不太適合你們了,不要被雲盤兩個字迷惑到了,他們並沒有雲服務,純硬體而已。它就是一個路由器帶了個硬碟槽位而已。
謝謝!多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