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高檔存儲晶元
『壹』 三星bdie是什麼時候出貨的
您好,三星bdie是三星電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內存晶元,它是在2021年2月份正式發布的。三星bdie內存晶元採用了最新的1y nm製程技術,擁有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耗,更高的容量,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更高的效率。三星bdie內存晶元可以支持更高的主頻,更高的容量,更低的功耗,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更高的效率。它可以支持更多的應用,更好的性能,更低的功耗,更高的容量,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更高的效率。三星bdie內存晶元可以支持更多的應用,更好的性能,更低的功耗,更高的容量,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更高的效率。三星bdie內存晶元可以用於游戲,虛擬現實,機器學習,自動駕駛,數據中心,以及其他高性能應用。
『貳』 三星宣布量產容量最大LPDDR5內存晶元:6400MHz、首次採用EUV工藝
今日(8月30日),三星電子宣布,其位於韓國平澤市的第二代產線,已經開始大規模量 產業內首批16Gb(2GB)容量的LPDD5內存晶元,並導入EUV極紫外光刻工藝 。
晶元基於三星第三代10nm級(1z)工藝打造,16Gb也達成了業內最高容量和最佳性能。
據悉, 該LPDDR5內存晶元的帶寬速度為6400Mbp s(等價6400MHz),比現款12Gb LPDDR5-5500快了16%。在16GB的總容量下,允許一秒內傳輸10部5GB高清電影(51.2GB)。
三星還表示,得益於先進的1z nm EUV工藝, 單晶元比上代薄了30%。從封裝上講,10片就能湊成16GB容量 ,上一代1ynm則需要12片(單晶元12Gb)。如此以來節省的空間可以為5G手機創造更大的可能,比如更強的AP處理器、更大的電池、更充沛的天線布局等。
按照三星的預估,第一批搭載自家1z nm 16GB LPDDR5封裝內存的旗艦機將在2021年批量上市,恐怕明年初的Galaxy S21/30上就能見到了。
『叄』 美國行動失效韓國三星首次在華發布5nm晶元,欲打入中企供應鏈
據新浪 財經 最新報道, 11月12日當天,韓國電子巨頭三星正式面向中國市場發布了其 旗艦級晶元Exynos1080 。據悉,這款晶元製程 工藝 為 5nm 級別,也是三星首次選擇在中國發布晶元產品。 日前三星已經與我國智能手機生產商vivo達成了合作意向,vivo旗下X60型號手機(未發布)將成為首發搭載該款晶元的新品。
報道指出,這款 晶元 還是三星專門針對中國市場設計的。按照三星的計劃,該司已經打算憑借Exynos系列晶元(AP),進一步打入中國企業的智能手機零部件供應鏈。 11月3日當天,三星系統LSI 業務部正式宣布,2021年該司的Exynos系列晶元將供貨我國智能手機生產商小米、OPPO和vivo。
曾幾何時,三星智能手機銷量曾在我國市場占據了數一數二的份額。但是自從2016年的爆炸門事件後,三星在華的地位便急轉直下(僅剩下約1%的份額),到現在三星也很難在我國智能手機市場「翻身」。
不過,這家韓國巨頭卻遲遲不肯放棄,並試圖重新「立足」中國。 其中,晶元、圖像處理器等零部件就是三星的重要武器。當前,三星的晶元製程已經發展至5nm,代工水平全球第二,僅僅落後於台積電一家。
為了進一步搶佔中國市場,三星還在去年12月宣布對我國西安追加80億美元(摺合約529億元人民幣)的投資,以促進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的生產。 日前,還有供應鏈消息人士曝出消息,三星打算在我國西安增設一座8英寸晶圓工廠。後來三星也對此事進行辟謠,稱該司在西安主要投建的是高端存儲晶元項目,相關消息不屬實,目前公司並無相關建廠計劃。
考慮到三星品牌的智能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未能好轉,而美國的干預又使得三星沒法在晶元業務與華為維持原有的合作, 因此, 對於三星來說,通過向其他中企供應Exynos系列晶元(AP),也算是為自己 在 中國市場 實現「逆風翻盤」找到重要轉機 。
此前,曾有分析師做出預測,因美國升級的禁令,包括三星、索尼等在內的零部件供應商每年有264億美元(摺合約1747億元人民幣)的業務將受到影響。眼下看來,在三星不捨得放棄中國市場的情況下,美國想要順利實現自己的計劃,恐怕也有一定難度。
文 |廖力思 題 |曾藝 圖 |饒建寧 盧文祥 審 |陸爍宜
『肆』 全球首款3nm晶元!三星放大招了
2020年漂亮國從晶元製造層面出發,對華為進行全面打壓,使華為陷入晶元危機之中,核心業務智能手機遭遇重大挑戰。 這時人們才發現雖然「中國製造」已經在世界舞台上大放異彩,中國也被稱之為是「世界工廠」,但是在高端領域製造方面,與漂亮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 不過幸運的是,當下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開始集中一切力量進行全面攻克。如果這次能夠徹底沉下心來搞科研,那麼中國芯工程將極具希望。自我國宣布全面攻克半導體製造技術以來,就捷報頻傳。
雖然中國芯好消息不斷,但與先進工藝相比,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目前5nm工藝製程晶元已經成功量產,並成功應用到了各大智能手機中。 但是我國半導體行業中有著最強實力的中芯國際目前連7nm工藝尚未攻破,未來在晶元上的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 但就在剛剛過去不久的IEEE ISSCC國際固態電路大會上,三星成功引燃了全世界范圍內的晶元之爭。 在大會上,三星首發應用3nm工藝製造的SRAM存儲晶元,將半導體工藝再度推上一個進程,台積電與其的紛爭徹底點燃。 全球首款3nm晶元!三星放大招了,而這也給我國半導體研發工作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3nm晶元!三星放大招了, 據悉,來自三星的3nm工藝SRAM存儲晶元,其容量為256GB,面積僅為56平方毫米,性能提升30%,功耗降低50%,預計在2022年正式量產。台積電雖然沒有首發3nm工藝晶元,不過就目前透露的消息來看,明年也將實現3nm晶元的量產。 半導體領域再上一個台階。
就目前半導體領域知名公司而言,以高通、聯發科、台積電、三星、英特爾以及華為等公司為例。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高通、聯發科和華為這些企業,其工藝主要體現在晶元設計上,但是在晶元製造上卻有著極大的缺陷。 任正非曾經就明確表明,華為海思在晶元設計上,絕對處於世界領先位置。但是在製造方面,此前幾乎沒有涉及,從而陷入危機。
與華為不同的是,英特爾和三星不僅掌握了晶元設計工藝,更掌握了相應的先進晶元製造工藝,是全球IDM雙傑。 而台積電的定位則是只聚焦於晶元加工方面,也就是只管製造,而不管設計,但這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所以在晶元工藝上,真正的爭論主要集中在英特爾、三星和台積電三家身上。 但就目前而言,英特爾在技術上已經明顯落後,晶元製造先進工藝的爭奪主要在三星和台積電兩家。
在台積電尚未興起之前,世界半導體發展主要在於英特爾和三星兩家。 直至2010年之後,三星進軍智能手機行業,與蘋果產生直接沖突,蘋果晶元訂單轉交給只從事晶元製造的台積電,從而使得全球半導體行業發生改變。 台積電自此以後,開始接到越來越多的訂單,僅沉浸在製造上的它技術也突飛猛進,成為目前晶元製造技術最成熟的企業。。 只不過就2020年整體營收來看,英特爾為700多億美元,增速3.7%;三星為560億美元,增速7.7%;台積電為474億美元,增速50%。
從營收來看,目前的台積電還是三家最少的存在,但從增速來看,卻是最快的。那麼也就說明,超越他們是遲早的事情 。更不要說英特爾當下還停留在7nm工藝水平,而三星和台積電已經相繼成功量產5nm晶元,並且在3nm上展開爭奪。
只不過就當下的5nm工藝晶元來看,三星的效果不如台積電所生產的5nm晶元。其發熱、功耗等各種問題均比台積電更為嚴重。 台積電也順利坐上了最強晶元製造廠商的寶座。不過從本次三星首發3nm晶元來看,它似乎先發奪人。
為了成功超越台積電晶元製造技術,三星於2019年啟動了「半導體2030計劃」。該計劃中表明,未來10年內三星會投資133萬億韓元(大約7900億人民幣)用來發展半導體技術,其中以先進製程為規劃重點,令自己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防止台積電趕超自己。那麼就當下來看,三星有機會在明年實現技術上的稱霸,從而完成目標嗎?
我們前面提過,雖然本次三星首發了3nm工藝晶元,但台積電在技術上也已經獲得了重大突破,同樣在2022年可以實現量產。 而台積電之所以沒有發布相關工藝晶元,可能是因為相關設計公司尚未提供方案,也有可能是台積電聚焦的是技術要求更高的中央處理器,這也是它所擅長的地方。所以三星是否能夠在技術上超越台積電,當下還不好說。
但是根據當下透露出的消息來看,三星在3nm工藝晶元上採用了全新的晶體管技術,利用GAA技術來解決此前在5nm工藝遇到的發熱、功耗過大等一系列問題。而台積電在3nm上則是繼續應用傳統的FinFET工藝。 兩者相較而言的話,GAAFET技術在排列上更為緊密,可容納的晶體管數量更多,因此相應的晶元面積會進一步縮小,加上其對跨通道電流更為精準的控制,進而有望實現技術上的領先。當然了,新技術也缺乏相應的經驗,成熟度不夠可能導致良品率下降。
同時從規模上來看的話,三星應該可以繼續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台積電的產能畢竟有限,而且屬於代工,與三星的IDM有著本質區別。並且就目前的消息來看,僅蘋果一家的訂單,就占據了台積電四分之一的5nm產能。而3nm作為更高級的工藝,雖然會實現量產,但產能也會隨之下降,蘋果將會占據更多。那麼也就意味著三星有更多的機會超越。
當然了,歸根到底主要還是在於技術如何。要知道,當下的5nm工藝雖然台積電的表現要優於三星,但總體評價不是很好存在極大的弊端。升級後的3nm究竟能否達到人們預期的水平,令所有人期待。 同時,也告誡我國,必須進一步加快半導體技術的研發攻克,決不能因為獲得了一些成就便洋洋自得,距離真正的突破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還有許多困難等待著我們的攻克。
『伍』 三星突襲,全球首款3nm晶元殺到
舉世矚目的高端晶元之戰,再度點燃!
最近在IEEE ISSCC國際固態電路大會上, 三星亮出全球首款採用3nm工藝製造的SRAM存儲晶元。
這款晶元容量可達256GB,面積僅56平方毫米,性能比上一代提升30%,功耗最多可降低50%,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即可量產。
三星首秀3nm晶元精準卡位台積電,這背後意義重大。
在晶元製造領域,台積電向來一家獨大,最先進的5nm工藝橫掃天下,三星也只是勉強追平,前浪英特爾則完全被甩開。
作為舊時代IDM雙傑之一,三星對此一直無法接受,所以在2019年啟動「半導體2030計劃」,計劃10年內投資133萬億韓元(約790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先進製程為規劃重點,目標就是趕超台積電。
如今3nm晶元一觸即發,三星能否超越台積電重登王座,坎坷的中國半導體又將走向何方?
壹
談及高端晶元之爭,必須先理清三星、台積電以及英特爾的關系。
半導體行業經過幾十年發展,產業鏈各環節已非常成熟,上游材料設備,中游設計、製造,下游封測等環節分工明確,強者輩出。
唯獨三星、英特爾不同,這兩是全球僅存的IDM巨頭(集設計、製造、封測三大環節於一體),基本不用依賴別人。
在很長時間里,全球晶元鐵王座就是這兩來回爭,直到台積電異軍突起,兩極格局徹底被打破。
相比兩大巨頭,台積電出道晚成名也晚,當年還是靠接英特爾的低端訂單成長起來的。其逆襲關鍵,在於張忠謀給公司定的鐵律:作為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只干製造,絕不插足上游設計,從而避免和客戶競爭。
2010年iPhone 4 發布那會,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還是三星負責代工,後來三星手機不是越做越大嘛,和蘋果成對手了,台積電趁機拿下A系列晶元的訂單, 從此和蘋果深度綁定。
蘋果之後,台積電相繼拿下高通、華為等一系列大客戶,營收連年新高,工藝也越來越先進,直到10nm製程開始全面領先三星,成為全球最強晶元代工廠。
到今天,全球只有台積電、三星掌握了5nm晶元工藝,英特爾則止步7nm退居二線。 而且三星的高端晶元良品率向來被詬病,蘋果、華為的5nm訂單基本全是台積電代工,實在來不及才考慮三星代工。
如果僅從營收規模來看,目前全球晶元雙雄還是英特爾三星。根據Gartner發布的2020年半導體廠商營收預測,受益於疫情催化,去年伺服器、PC等需求強勁,導致CPU、NAND快閃記憶體和DRAM市場表現亮眼。
整體來看,2020年全球半導體收入預計反彈到4498億美元,同比增長7.3%。
在其預測的全球半導體十大廠商中,英特爾和三星繼續稱霸。 其中,英特爾去年營收可突破700億美元,同比增長3.7%;三星為560億美元,同比增長7.7%。
台積電2020年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為1.34萬億台幣(約474億美元),同比增長25%,凈利潤為5178億台幣(約183.3億美元),同比增長50%。
從數據可以看出,雙雄規模依舊,但營收增速比起台積電差的不是一點,這意味著未來很快被超越。 正是因為台積電未來預期更好,所以全球機構已提前站隊:
目前英特爾市值為2556億美元,台積電為6135億美元,約為2.4個英特爾,問鼎全球市值最大半導體公司,新舊交替早已開始。
貳
高端晶元之戰中,台積電技術、規模全面領先三星,但三星也不是完全沒機會。
去年蘋果將自研A14和M1晶元全給台積電代工,僅它一家就吃掉台積電25%的5nm產能,搞得台積電滿負荷運轉。
如果台積電產能短期內無法快速提升,那蘋果將部分高端晶元訂單交給三星再正常不過,而且高通的5nm就是三星代工的。
所以台積電再強產能也有極限,這就是三星潛在的趕超機會。
2020年5nm晶元落敗於台積電後,三星曾設想在2年內量產3nm工藝,提前超越台積電。如今3nm來了,但提前超越可能言之尚早。
首先從產品來看,三星這次3nm首秀是用的SRAM存儲晶元 ,也就是大家手機里的存儲空間,這和台積電擅長的中央處理器無法相提並論。一個只負責手機里的存儲,一個負責全方位的性能輸出,哪個技術含量更高不言而喻。
從時間來看,三星其實也沒真正超越,因為明年台積電的3nm也安排上了。
據報道,台積電3nm晶元預計2022年開始量產,其中蘋果繼續首批訂貨,3nm也會最先使用在iPhone、iPad和Mac晶元上。
去年5nm量產後,台積電和三星代工的高端晶元均有翻車跡象,比如發熱、功耗高等,其中三星代工的問題更明顯。
3nm大戰時,三星也沒法保證不再翻車,一切還是未知數。
結語:
我曾提過,晶元生產各大環節中,中國最薄弱的就是製造領域。
當台積電、三星已邁入3nm時代,我們的「全村希望」中芯國際連7nm都懸而未決,這意味著大陸在晶元製造領域的差距再次被拉大。
如果非要說中國半導體差在哪,應該是時間和決心。
過去10年,中國處於「茅房時代」,茅台股價和房價一飛沖天,大家習慣了賺快錢。
所幸一切在糾正:去年7月,國務院出台一個鼓勵晶元行業發展的重磅政策,大意是:未來1—2年,國家鼓勵的晶元設計、製造、封裝等各個環節企業均可減免所得稅。最高的,直接免稅10年....
政策里還有兩點很重要,一是新型「舉國體制」,二是明確推進集成電路一級學科。就是要舉國之力搞晶元,徹底突破封鎖。
這次舉國之力攻關,若能像日韓當年一樣堅持5年、10年,未來高端晶元之爭終將有中國一席!
『陸』 好消息:中企長江存儲128層快閃記憶體晶元量產出貨!正式打破韓企壟斷
我國晶元製造領域傳來了一個重大好消息。
我國晶元代工商「嘉合勁威」日前官宣,該司已經通過旗下品牌——阿斯加特發布新品AN4 PCle4.0 SSD,這款內存晶元的基於長江存儲128層技藝。7月29日當天,觀察者網聯系長江存儲代表人士確認了這個消息。 而這樣就意味著,長江存儲128層快閃記憶體晶元,順利實現量產並完成出貨,填補了我國高端存儲市場的空白。
一直以來,高端存儲晶元市場都是SK海力士、三星這2家韓國巨頭的天下。 當前市面上的存儲晶元主要分為DRAM和NAND兩大類,而在DRAM領域,三星和SK海力士就占據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NAND的市佔率也高達45%。
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季度,三星一家企業就佔領了將近41%的內存晶元市場,SK海力士則分走了約29%的份額。 而在韓國幾乎壟斷了全球內存晶元市場之際,2020年10月,SK海力士還決定,斥資90億美元(摺合約582億元人民幣)買下美國巨頭英特爾的快閃記憶體(NAND)業務。
SK海力士此舉的意圖也很簡單,就是想擴大自身的內存晶元版圖,從而對三星世界第一的位置發起沖擊。 截至今年7月22日,已有新加坡、美國、韓國、巴西、英國等在內的7個國家和地區同意了SK海力士和英特爾的這筆生意,目前還剩下中國的監管機構沒有「點頭」。
要知道,靠著發展半導體產業,韓國的貿易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韓國貿易出口規模達到549億美元,同比大增了近40%,創下有史以來6月最高的出口增幅;而這個已是韓國連續8月實現出口增長。
其中,半導體在5-6月已經連續兩個月,實現100億美元以上的出口業績。 據韓國有關部門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該國在信息通信技術(ICT)領域突破了1030億美元(摺合約6657億元人民幣),為有史以來第二高的出口水平。
就6月的表現而言,韓國總計賣出了111.6億美元半導體,存儲晶元的出口佔比接近70%,約達75.4 億美元。 而中國還是韓國半導體的重要出口市場,6月自韓國手裡購買了近70億美元晶元(摺合約4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超過37%,在我國自韓國進口的商品總額佔比約達75%。
雖然目前韓國沒有在晶元領域追加出口限制,我國還可以自韓國市場進口晶元,但是美國那邊卻不好說。 就在7月上旬,有美國官員發出呼籲,希望美國商務部將我國企業長江存儲列入觀察的「黑名單」中。隨後,在7月16日,長江存儲也對此事官方回應稱,該司的晶元產品均應用在民用領域,同時嚴格遵守WTO等國際組織的貿易規則,美國方面的說法失實。
要知道,長江存儲於2020年4月成功研發的這款128層存儲晶元,具備業界最高的IO速度,工藝水平在全球領先。 而據有關機構公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的存儲晶元規模已經達到183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迎來500億美元的里程碑。
文 |廖力思 題 | 曾藝 圖 |盧文祥 審 |呂佳敏
『柒』 首批三星A-Die存儲晶元出貨 帶來更低成本的DDR4內存
內存市場又迎來新的「攪局者」,首批三星A-Die內存晶元確認開始出貨。三星B-Die內存晶元被認為是硬體愛好者和超頻玩家的聖杯。你可以想像,當有消息稱三星正在退出其B-Die產品以主推該公司最近的A-Die存儲晶元時,硬體社區的失望。 三星曾經在20納米製造工藝上生產知名的B-Die存儲晶元,而A-Die存儲器則正在轉向更新後的10nm製程。
不幸的是,A-Die的內存產品目前仍然非常稀缺。沒有足夠的樣本來確定A-Die是否比其前身更好或更差。
三星A-Die DDR4模塊的部件號為M378A4G43AB2-CVF,是一組容量為32GB的雙排結構。A-Die的承諾之一是為每個模塊提供更高的密度。三星模塊的額定運行頻率為2933 MHz,CL 21-21-21時序和1.2V工作電壓。
MemoryCow是一家英國內存和存儲零售商,它們率先以128.33英鎊的價格上架了三星M378A4G43AB2-CVF模塊(不含稅價)。因此,我們可以預期該模塊的成本約為157.77美元,這將是市場上最便宜的DDR4-2933 32GB模塊。
『捌』 三星搞出3nm晶元,我們7nm晶元試產成功,卡脖子即將解決
全球晶元大戰,不斷燃起戰火,真是奪人眼球,舉世矚目,最近,三星就突然宣布,自己搞出來了3nm晶元,這個消息,猶如晴空中的一個驚雷,三星正是以此,來震懾自己的老對手台積電和英特爾。
俗話說:兵不厭詐。激烈的市場競爭,讓各大公司,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來打壓競爭對手。
那三星說的,自己已搞出來了3nm晶元,到底是真是假呢?
首先說,這個事,是真的。就在最近的國際固態電路大會上,三星亮出來了全球首款3nm的SRAM存儲晶元。
這個晶元,的確厲害,容量高達256GB,性能提升30%,功耗降低50%,計劃明年量產。
三星這么做,就是一直在精準卡位台積電,終於搞出來了3nm晶元,以此碾壓台積電。
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個台灣的晶元製造企業,台積電,的確是晶元製造領域的「一哥」,那向來是一家獨大,特別是在全球最先進的5nm晶元上,更是橫掃天下,打遍天下無對手。華為的麒麟9000晶元,絕大多數,都是台積電生產的,這家公司,的確牛。
那半導體領域的另一大巨頭,三星呢,一直就不服氣,在台積電的屁股後面,拚命努力,窮追不舍。這就形成了世界高端晶元領域的競爭格局。
你看,晶元製造,如今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領域了,大家分工明確,相互依存,從上游的各種材料設備,到中游的設計與製造,再到下游的封測,各個環節,有條不紊,形成了各大產業鏈。
比如說,華為,那在晶元設計的領域,全球首屈一指,技術非常厲害,所以,才不斷的推出了自己的各種高端晶元。
縱觀全球的半導體領域,有的公司擅長設計,比如華為。有的公司擅長製造,台積電,就是在晶元製造上,有絕對的領先優勢。
但是,三星和英特爾,這兩個巨頭,卻與眾不同,這兩個公司,不僅能設計,還能製造,同時也能封測,集三大技術於一身,可以說是,萬事不求人,自己都搞定。
其實,華為吃虧就在自己設計能力極強,但缺乏製造能力,一直在讓台積電給自己代工。結果,被卡了脖子以後,晶元就徹底被斷供。
曾經,世界的晶元市場,就是被三星和英特爾,這兩大巨頭所佔領,這哥倆,那是你爭我奪,輪流坐莊,依次成為世界第一,別人呢,只有看的份,誰也打不過他倆。
而這個時候的台積電,也是非常弱小,因為出道晚,所以,沒多大競爭力,英特爾公司呢,就把自己的一些低端訂單,分給台積電做。
雖然起步晚、底子薄,但台積電的野心可不小, 創始人 張忠謀,卻一心想著如何去逆襲,從而,擠進世界最強的晶元公司行列。
這個24歲,這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碩士的張忠謀,非常的聰明,他認准,只要解決一個定位問題,聚集所有兵力,集中優勢打殲滅戰,就可以一招致勝。
於是,張忠謀就決定,我台積電,只做晶元製造,別的啥也不做,你像晶元的設計,台積電絕不進入,你先設計好了,方案拿給我就ok,我保證把晶元給你做得特棒。
一招鮮,吃遍天!
就這一招,讓台積電,一下子,脫穎而出了,它的晶元製造能力,成為了世界最強,張忠謀,也被譽為了「晶元大王」、台灣「半導體教父」,他還成為了台灣機械科學院院士。
想當初,那是在2010年,iPhone4剛發布,
蘋果就讓三星代工晶元,可是,三星手機,越做越大,竟然和蘋果,在市場競爭中,成了一對死敵。
就在這個節骨眼,台積電殺了出來,一舉拿下了蘋果的晶元代工業務,同時,又積極地和高通、華為合作,那營業額,就像火箭一樣,嗖嗖的,直線上升,不僅如此,台積電的晶元製造工藝,也大幅提升,當做到10nm晶元時,一舉超過三星,成為了全球最強的晶元製造公司。
科技 無止境,隨著時代的進步,在10nm晶元之後,又發展到了7nm,這個時候,英特爾的技術就不行了,直接止步於7nm這條線了。而如今,已發展到了5nm,你像華為的最新款手機,都是用的5nm晶元。
而在全世界,只有台積電和三星,能夠做出5nm晶元,但是三星的良品率,對比台積電,低了不少,一直被大家所指責。
所以,你看,蘋果和華為的5nm晶元,都交給台積電來做,基本不考慮三星,除非台積電真是趕不出來了,才會去找三星代工。
雖然,英特爾公司,止步於7nm這條線了,但是,很多設備對晶元的要求,7nm就足夠了,只有高端的智能手機,才需要5nm晶元。
所以,從公司的營收上看,英特爾和三星,依然占據著全球晶元市場的最大份額。
根據Gartner發布的2020年,半導體廠商的營收預測,英特爾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能突破700億美元;三星去年營收,同比增長7.7%,能實現560億美元。他們哥倆,繼續稱霸全球。
而台積電呢,2020年全年營收,同比增長25%,約474億美元。凈利潤同比增長了50%,約183.3億美元。
從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台積電的全年營收,比英特爾和三星少,但營收增速,卻比英特爾和三星多了好幾倍,英特爾是3.7%,三星是7.7%,台積電卻是25%,這么一看,台積電超越英特爾和三星,那是指日可待。
另外,從目前的公司市值,更是顯示出,台積電的後生可畏。
你看,英特爾目前的市值是2556億美元,而台積電則高達6135億美元,相當於2.4個英特爾,台積電一舉成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半導體公司。
台積電的創始人,「晶元大王」張忠謀,擔任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顧問和斯坦福大學的顧問,真可謂是名利雙收啊。
那在這種情況下,三星會就此認輸嗎?答案是:絕對不會。
雖然在高端晶元的市場大戰中,不論技術、還是規模,三星都已經被台積電打敗,但三星一直在努力,尋找反敗為勝的機會。
因為現在的市場,晶元需求量太大,甚至出現了求大於供的局面。
你像去年,當蘋果把晶元,交給台積電,代工時,由於要的晶元數量太大,蘋果一家公司,就占據了台積電5nm晶元25%的產能,這給台積電忙的,日夜趕工,滿負荷運轉啊。
一旦當台積電,做不出來的時候,蘋果就會考慮,找三星代工,雖然三星做得不如台積電好,那沒辦法,台積電的產能也是有極限的。目前,高通的5nm晶元,就是找三星代工的。
所以,三星完全有機會,戰勝台積電。雖然去年,三星在5nm晶元上,輸給了台積電,但如今,三星率先搞出來了,全球首款3nm的SRAM存儲晶元。
因為,早在2019年,三星就啟動了「半導體2030計劃」。
這個計劃的核心內容是,三星要在10年之內,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超過台積電。
但對於台積電,當前是一家獨大,以最先進的5nm晶元,橫掃天下的局面,三星是奮起直追,所以,搞出來了全球首款3nm晶元。
但是,三星的這個3nm晶元,是SRAM存儲晶元,主要是在手機里用,負責手機里的數據存儲。而台積電的晶元,擅長於中央處理器,負責全方位的性能輸出,工藝技術那是更高一籌。
而且目前,台積電計劃在明年,主打3nm晶元,蘋果已經完成了首批訂貨,當2022年,台積電量產3nm晶元時,將率先用在蘋果的手機等設備之上。
看著半導體領域的巨頭們,這場驚心動魄的晶元大戰,作為一個中國人,最關心的,還是我們自己的晶元製造。
因為製造晶元,那是投資非常巨大、見效卻又緩慢的事情,所以,我們過去,一直習慣於買買買,我需要晶元了,直接花錢就ok了。
根據數據統計,僅2018年,中國晶元的進口總量,就高達3120億美元,佔了全球市場規模的近60%,進口額已經超過了石油,位居國內進口商品的第一位。
可現在,當出現了被卡脖子的狀況時,一下子,喚醒了國人,那就是,在關鍵的晶元 科技 領域,我們得有自己的生產製造能力啊,你看,華為被制裁的多厲害,你有錢,也沒用,我不賣給你,你就傻眼。
好在當前,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開始加大了我們的晶元製造能力。
國家也出台了政策,明確表示,要在2025年,把晶元的自給率,從2019年的30%,提升到70%,以應對不斷惡化的外部環境。
就在去年的7月份,我們國家還出台重磅政策,鼓勵晶元行業的快速發展,就是在未來1到2年,對晶元的設計、製造、封裝等各個環節,企業均可減免所得稅,最高的,直接免稅10年。
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舉全國之力,把高端晶元搞出來,徹底的突破封鎖。
被卡了脖子的華為,更是痛定思痛,在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晶元短缺的問題。
可網上,卻有人這樣噴:晶元這種高 科技 的東西,只有國外才能製造出來,華為,你就在夢里搞吧!
這么講話,真是讓人氣憤。如今,一個好消息傳來,真是讓國人振奮,我們的7nm晶元,在中芯國際,試產成功了。
就在去年的時候,中芯國際的14nm製程工藝,就達到了量產的水準。如今,中芯國際,仍然沒有EUV光刻機,那是怎麼實現7nm的突破呢?
我們都知道,EUV光刻機,那是你有錢,也買不著的。
而中芯國際,通過不斷的技術研發,利用深紫外光DUV光刻機,在多重曝光,和特殊的工藝處理之後,就能達到生產7nm晶元的水準,這一重大突破,真讓我們高興,目前,中芯國際,准備在今年的4月份,嘗試風險生產。
如今,我們不僅在7nm晶元上,實現了突破5nm晶元,也在研發當中,一些相關的技術,正在部署,就差將來,能買到EUV光刻機了。
如果,中芯國際,在沒有EUV光刻機的情況下,也能量產7nm的晶元,那就會成為,全球第3家,掌握10nm以下工藝技術的晶元製造企業,將來,只要ASML阿斯麥,一鬆口,賣給我們一台EUV光刻機,我們就能和台積電,一決高低。
7nm在中芯國際,已經取得重大突破,5nm,還遠嗎?一旦卡脖子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未來在全球的高端晶元競爭當中,必將有我們的一席之地!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