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存儲介質
㈠ 想要長期保存備份大量重要數據,是選擇U盤好還是移動硬碟好
LZ可以考慮光碟,按容量來計算的話,DVD光碟是最經濟實惠的儲存器,一個好點的光刻2-300大米,最常用的DVD-R,一張4.7G,桶裝的50張賣50-80大米不等,按50的那種,相當於1元 4.7GB啊!就算頻繁讀寫也能保存2-3年,就是不能重寫。 U盤屬於快閃記憶體,理論上可以保存數據30年不變,但這只是理論數據,因為U盤才誕生不到15年。個人認為短時間的數據儲存用U盤比較合適。但個人認為U盤算不上是很可靠的儲存器。 移動硬碟(機械盤)適合長時間儲存,在很多方面都有優勢,就是怕震怕摔,其是讀寫數據的時候,在家裡用用還可以,外帶的確不方便。固態移動硬碟雖然不怕真不怕摔,但壽命相對較短,本質上就是個放大版的U盤。 個人建議LZ把上述的設備都買了。外出就帶U盤,而且要多帶幾個,保存的時候多存幾份。 回到家把數據移到電腦上,在移動到移動硬碟上,如果不是常用的東東,就不要存在電腦裡面,免得影響速度。特別重要的數據直接刻盤。 老實說,我就是用上述的方法保存數據的,U盤 儲存卡 光刻 移動硬碟我都有,不要單獨依賴某種儲存器,應該多種儲存器搭配使用,畢竟有些數據是無價的。㈡ 數據長期保存,使用什麼介質
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的存儲介質分為兩種,一種是採用快閃記憶體(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另外一種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
前者就像高速、大容量U盤一樣,可用於移動存儲,後者主要固定於計算機中,作為高速存儲數據之用,它是一種高性能的存儲器,而且使用壽命很長,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獨立電源來保護數據安全。
DRAM固態硬碟屬於非主流的設備,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常用SSD用於第一存儲硬碟,將操作系統安裝於此,以便開機啟動快速且可靠性高。
(2)長期存儲介質擴展閱讀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具有擦寫次數限制的問題快閃記憶體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快閃記憶體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34nm的快閃記憶體晶元壽命約是5000次P/E,而25nm的壽命約是3000次P/E。
隨著SSD固件演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寫入量。一款120G的固態硬碟,要寫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
普通用戶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寫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3000個P/E能用20年。
另外,雖然固態硬碟的每個扇區可以重復擦寫100000次(SLC),但某些應用,如操作系統的LOG記錄等,可能會對某一扇區進行多次反復讀寫,而這種情況下,固態硬碟的實際壽命還未經考驗。
㈢ 儲存介質和方法哪種較好保存時間最長
1、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是目前高端電腦主要配備的存儲介質,雖然價格昂貴,但存儲速度更快、沒有機械部件的設計理論上也更適合長時間保存數據。不過,實際的應用體驗似乎並非如此,由於快閃記憶體的記憶細胞會因為限制而會失去電荷,最終導致數據丟失,所以固態硬碟並非完美。
2、雲存儲
雲存儲是21世紀科技廠商的新發明,包括微軟、谷歌、蘋果等巨頭都擁有自己的雲服務,各種其他互聯網廠商也都涉足雲技術領域。顯然,將資料上傳至雲端,可以在任何地方下載到設備中,這種存儲機制聽上去是很完美的,無需擔心天災人禍導致數據丟失。
㈣ 什麼介質保存數據的時間最長
在目前來說,磁帶還是時間最長的存儲介質。不過保存大量的文件卻成本高不說,還佔用大量的空間和時間。硬碟一般有10年左右的保存時間。
廠家宣傳CD、DVD可以保存一百年,那隻是實驗室里的理論數據。實際上,如果保護得好,比如注意防潮,高溫,變形等等,一般碟片可以的話,五年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光碟備份有其優點,刻完後一般不可再寫,也就是一般不用再擔心別人用你光碟時再更改你所寫的數據,也不用擔心文件會受病毒的影響。體積小,便於保存。方便傳遞。
當然光碟刻錄也有其局限性,正版的讀寫光碟,如索尼的刻錄盤,理論壽命是10年,但是實際一般是8年左右,這還得保管的非常好,控制好溫度,濕度,防止暴曬等。用光碟備份的話,推薦買正版的光碟,山寨的有些盤一年使用壽命都不到。
機械硬碟是較傳統的備份方式,機械硬碟也分等級的,分為黑盤,藍盤,綠盤。像一般伺服器上用的都是黑盤,運轉速度快,穩定。一般家庭使用的電腦,都給你用的是綠盤,價格便宜,容量大。
(4)長期存儲介質擴展閱讀
雲存儲和社交媒體:
雲存儲是21世紀科技廠商的新發明,包括微軟、谷歌、蘋果等巨頭都擁有自己的雲服務,各種其他互聯網廠商也都涉足雲技術領域。顯然,將資料上傳至雲端,可以在任何地方下載到設備中,這種存儲機制聽上去是很完美的,無需擔心天災人禍導致數據丟失。
至於成本,是比較昂貴的。比如蘋果iColud,50GB的年存儲價格需要600多元,同時由於系統的顯著,無法使用更便宜的第三方雲服務來備份其系統文件(僅限照片、視頻、文檔等用戶數據)。
即便是價格便宜的第三方雲服務,數據格式可能也會受到限制。當然,還要擔心網路的安全性和被黑客侵入的可能,但總得來說,雲服務在目前來看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與雲服務相似,社交媒體也可以作為一種在線備份的形式,如相冊、消息等,當然社交媒體的文件類型和服務限制更多,另外一些社交媒體也允許用戶通過谷歌等雲服務來備份數據。
㈤ 用於長期保存數據,以下3種存儲方式:U盤、移動硬碟、刻錄光碟哪個最耐久
U盤不要考慮,太水。移動硬碟,個人使用多年多個,感覺3年之內還是靠譜的,超過3年悄悄丟數據,建議更替。刻錄光碟還是最靠譜,但不要老使用它,小心保存好,不能有變形、不能落灰、不能有劃痕,這樣6年內還是靠譜的,超過6年了,建議再復刻一遍。如果不怕花錢,不怕隱私泄密,付費版的雲盤還是值得考慮的。還有個值得考慮的建議,是自己買硬碟,普通硬碟一般5年還是沒問題的,如果是優質硬碟,伺服器級的,6-8年問題也不大,或者搭建個人盤陣,用一備一,萬無一失,又當備份,又當資料庫,但這種一樣需要到年限後統一更替硬碟,或者定期掃描硬碟,如開始發現有壞塊或壞磁軌,及時更換,這個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維護相對麻煩,正常使用期內是使用感覺最方便、最放心、最高速、最安全。
這個事真是麻煩啊,真心希望能有一些實體的公司或實體公司有類似的服務,即數據保全服務,提供相應技術服務和硬體備件。
㈥ 長久保存照片用哪種硬碟最合適
分別看一下這幾種存儲介質的特點,選擇機械硬碟是非常不錯的。
機械硬碟:最好的選擇
價格便宜,容量大。
還有其他諸如雲存儲,靠譜的雲存儲全部需要付費,還有被網路窺視的風險,對於個人隱私的數據不建議存儲到網路上。另外還有刻錄光碟也不推薦,雖然光碟保存的時間也比較長,但是成本比較高,並且播放設備慢慢被淘汰,以後不方便播放。
㈦ 存儲介質有哪些
軟盤、光碟、DVD、硬碟、快閃記憶體、U盤、CF卡、SD卡、MMC卡、SM卡、記憶棒(Memory Stick)、xD卡。
行的存儲介質是基於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的,比如U盤、CF卡、SD卡、SDHC卡、MMC卡、SM卡、記憶棒、xD卡等。
對所保存的數據來說,CF卡比傳統的磁碟驅動器安全性和保護性都更高;比傳統的磁碟驅動器及Ⅲ型PC卡的可靠性高5到10倍,而且CF卡的用電量僅為小型磁碟驅動器的5%。
CF卡使用3.3V到5V之間的電壓工作(包括3.3V或5V)。這些優異的條件使得大多數數碼相機選擇CF卡作為其首選存儲介質。
CF卡缺點:
1、容量有限。雖然容量在成倍提高,但仍趕不上數碼相機的像素發展。5百萬像素以上產品已經是流行的高端產品最低規格,而民用主流市場也達到3百萬像素級別。普通民用的JPEG壓縮格式下,容量尚可,但是專業級的TIFF(RAW)格式文件還是放不下幾張圖像數據。
2、體積較大。與其他種類的存儲卡相比,CF卡的體積略微偏大,這也限制了使用CF卡的數碼相機體積,所以現下流行的超薄數碼相機大多放棄了CF卡,而改用體積更為小巧的SD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存儲介質
㈧ 長期保存數據用什麼好,移動硬碟,u盤,還是光碟
光碟的保存期是有限的,普通的光碟可以保存3-5年,如果好點的可以保存6-10年,u盤也就是flash,閃盤,這只能作為臨時存儲,而且u盤是即插即用,所以使用壽命也是比較短的,再加上u盤比較小,容易不見,如果用於長期保存的話,不建議使用,硬碟是對數據存儲最好的一個介質,因為硬碟是將數據寫入磁軌,這與光碟有點類似,但是光碟的塗層,也就是反光面不能與硬碟的磁碟相比,而且比u盤大,比光碟厚(呵呵,在說廢話),所以相對來說,硬碟是保存文件最安全、耐久的。
另外,光碟與u盤的使用、攜帶方便,是硬碟不能比的。
如果你選擇用光碟,建議每閣1-2年就檢查一下光碟數據,u盤的話,就要小心保管,硬碟,一般都不會動它的,只要你存儲完後,把它放好,就算2、30年後再用也沒問題,這當然要注意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