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存儲hdfs比較
1. hdfs的特點有哪些
hdfs的特點
一、hdfs的優點
1.支持海量數據的存儲:一般來說,HDFS存儲的文件可以支持TB和PB級別的數據。
2.檢測和快速應對硬體故障:在集群環境中,硬體故障是常見性問題。因為有上千台伺服器連在一起,故障率很高,因此故障檢測和自動恢復hdfs文件系統的一個設計目標。假設某一個datanode掛掉之後,因為數據是有備份的,還可以從其他節點里找到。namenode通過心跳機制來檢測datanode是否還存活。
3.流式數據訪問:(HDFS不能做到低延遲的數據訪問,但是HDFS的吞吐量大)=》Hadoop適用於處理離線數據,不適合處理實時數據。HDFS的數據處理規模比較大,應用一次需要大量的數據,同時這些應用一般都是批量處理,而不是用戶互動式處理。應用程序能以流的形式訪問資料庫。主要的是數據的吞吐量,而不是訪問速度。訪問速度最終是要受制於網路和磁碟的速度,機器節點再多,也不能突破物理的局限。
4.簡化的一致性模型:對於外部使用用戶,不需要了解hadoop底層細節,比如文件的切塊,文件的存儲,節點的管理。一個文件存儲在HDFS上後,適合一次寫入,多次讀取的場景。因為存儲在HDFS上的文件都是超大文件,當上傳完這個文件到hadoop集群後,會進行文件切塊,分發,復制等操作。如果文件被修改,會導致重新觸發這個過程,而這個過程耗時是最長的。所以在hadoop里,2.0版本允許數據的追加,單不允許數據的修改。
5.高容錯性:數據自動保存多個副本,副本丟失後自動恢復。可構建在廉價的機器上,實現線性擴展。當集群增加新節點之後,namenode也可以感知,將數據分發和備份到相應的節點上。
6.商用硬體:Hadoop並不需要運行在昂貴且高可靠的硬體上。它是設計運行在商用硬體(在各種零售店都能買到的普通硬體)的集群上的,因此至少對於龐大的集群來說,節點故障的幾率還是非常高的。HDFS遇到上述故障時,被設計成能夠繼續運行且不讓用戶察覺到明顯的中斷。
二、HDFS缺點(局限性)
1、不能做到低延遲數據訪問:由於hadoop針對高數據吞吐量做了優化,犧牲了獲取數據的延遲,所以對於低延遲數據訪問,不適合hadoop。對於低延遲的訪問需求,HBase是更好的選擇。
2、不適合大量的小文件存儲 :由於namenode將文件系統的元數據存儲在內存中,因此該文件系統所能存儲的文件總數受限於namenode的內存容量。根據經驗,每個文件、目錄和數據塊的存儲信息大約佔150位元組。因此,如果有一百萬個小文件,每個小文件都會佔一個數據塊,那至少需要300MB內存。如果是上億級別的,就會超出當前硬體的能力。
3、修改文件:對於上傳到HDFS上的文件,不支持修改文件。Hadoop2.0雖然支持了文件的追加功能,但是還是不建議對HDFS上的文件進行修改。因為效率低下。HDFS適合一次寫入,然後多次讀取的場景。
4、不支持用戶的並行寫:同一時間內,只能有一個用戶執行寫操作。
2. hdfs和mysql有什麼區別大數據離線數據存儲在mysql還是hdfs比較好
這區別可大了,不是一個概念。mysql是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hdfs是nosql hadoop的存儲方式。hdfs是分布式的自帶高可用存儲,文件格式跟mysql的存儲引擎不一樣。大數據離線存儲,當然是hdfs更合適
3. 大數據之HDFS
在現代的企業環境中,單機容量往往無法存儲大量數據,需要跨機器存儲。統一管理分布在集群上的文件系統稱為 分布式文件系統 。
HDFS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是 Hadoop 的核心組件之一, 非常適於存儲大型數據 (比如 TB 和 PB), HDFS 使用多台計算機存儲文件,並且提供統一的訪問介面,像是訪問一個普通文件系統一樣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統。
HDFS是分布式計算中數據存儲管理的基礎,是基於流數據模式訪問和處理超大文件的需求而開發的,可以運行於廉價的商用伺服器上。它所具有的 高容錯、高可靠性、高可擴展性、高獲得性、高吞吐率 等特徵為海量數據提供了不怕故障的存儲,為超大數據集的應用處理帶來了很多便利。
HDFS 具有以下 優點 :
當然 HDFS 也有它的 劣勢 ,並不適合以下場合:
HDFS 採用Master/Slave的架構來存儲數據,這種架構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別為HDFS Client、NameNode、DataNode和Secondary NameNode。
Namenode是整個文件系統的管理節點,負責接收用戶的操作請求。它維護著整個文件系統的目錄樹,文件的元數據信息以及文件到塊的對應關系和塊到節點的對應關系。
Namenode保存了兩個核心的數據結構:
在NameNode啟動的時候,先將fsimage中的文件系統元數據信息載入到內存,然後根據edits中的記錄將內存中的元數據同步到最新狀態;所以,這兩個文件一旦損壞或丟失,將導致整個HDFS文件系統不可用。
為了避免edits文件過大, SecondaryNameNode會按照時間閾值或者大小閾值,周期性的將fsimage和edits合並 ,然後將最新的fsimage推送給NameNode。
並非 NameNode 的熱備。當NameNode 掛掉的時候,它並不能馬上替換 NameNode 並提供服務。其主要任務是輔助 NameNode,定期合並 fsimage和fsedits。
Datanode是實際存儲數據塊的地方,負責執行數據塊的讀/寫操作。
一個數據塊在DataNode以文件存儲在磁碟上,包括兩個文件,一個是數據本身,一個是元數據,包括數據塊的長度,塊數據的校驗和,以及時間戳。
文件劃分成塊,默認大小128M,以快為單位,每個塊有多個副本(默認3個)存儲不同的機器上。
Hadoop2.X默認128M, 小於一個塊的文件,並不會占據整個塊的空間 。Block數據塊大小設置較大的原因:
文件上傳 HDFS 的時候,Client 將文件切分成 一個一個的Block,然後進行存儲。
Client 還提供一些命令來管理 HDFS,比如啟動或者關閉HDFS。
Namenode始終在內存中保存metedata,用於處理「讀請求」,到有「寫請求」到來時,namenode會首 先寫editlog到磁碟,即向edits文件中寫日誌,成功返回後,才會修改內存 ,並且向客戶端返回,Hadoop會維護一個fsimage文件,也就是namenode中metedata的鏡像,但是fsimage不會隨時與namenode內存中的metedata保持一致,而是每隔一段時間通過合並edits文件來更新內容。
HDFS HA(High Availability)是為了解決單點故障問題。
HA集群設置兩個名稱節點,「活躍( Active )」和「待命( Standby )」,兩種名稱節點的狀態同步,可以藉助於一個共享存儲系統來實現,一旦活躍名稱節點出現故障,就可以立即切換到待命名稱節點。
為了保證讀寫數據一致性,HDFS集群設計為只能有一個狀態為Active的NameNode,但這種設計存在單點故障問題,官方提供了兩種解決方案:
通過增加一個Secondary NameNode節點,處於Standby的狀態,與Active的NameNode同時運行。當Active的節點出現故障時,切換到Secondary節點。
為了保證Secondary節點能夠隨時頂替上去,Standby節點需要定時同步Active節點的事務日誌來更新本地的文件系統目錄樹信息,同時DataNode需要配置所有NameNode的位置,並向所有狀態的NameNode發送塊列表信息和心跳。
同步事務日誌來更新目錄樹由JournalNode的守護進程來完成,簡稱為QJM,一個NameNode對應一個QJM進程,當Active節點執行任何命名空間文件目錄樹修改時,它會將修改記錄持久化到大多數QJM中,Standby節點從QJM中監聽並讀取編輯事務日誌內容,並將編輯日誌應用到自己的命名空間。發生故障轉移時,Standby節點將確保在將自身提升為Active狀態之前,從QJM讀取所有編輯內容。
注意,QJM只是實現了數據的備份,當Active節點發送故障時,需要手工提升Standby節點為Active節點。如果要實現NameNode故障自動轉移,則需要配套ZKFC組件來實現,ZKFC也是獨立運行的一個守護進程,基於zookeeper來實現選舉和自動故障轉移。
雖然HDFS HA解決了「單點故障」問題,但是在系統擴展性、整體性能和隔離性方面仍然存在問題:
HDFS HA本質上還是單名稱節點。HDFS聯邦可以解決以上三個方面問題。
在HDFS聯邦中,設計了多個相互獨立的NN,使得HDFS的命名服務能夠水平擴展,這些NN分別進行各自命名空間和塊的管理,不需要彼此協調。每個DN要向集群中所有的NN注冊,並周期性的發送心跳信息和塊信息,報告自己的狀態。
HDFS聯邦擁有多個獨立的命名空間,其中,每一個命名空間管理屬於自己的一組塊,這些屬於同一個命名空間的塊組成一個「塊池」。每個DN會為多個塊池提供塊的存儲,塊池中的各個塊實際上是存儲在不同DN中的。
4. 對象存儲、文件存儲和塊存儲有什麼區別
區別如下:
1、速度不同
塊存儲:低延遲(10ms),熱點突出;
文件存儲:不同技術各有不同;
對象存儲:100ms-1s,冷數據;
2、可分步性不同
塊存儲:異地不現實;
文件存儲:可分布式,但有瓶頸;
對象存儲:分步並發能力高;
3、文件大小不同
塊存儲:大小都可以,熱點突出;
文件存儲:適合大文件;
對象存儲:適合各種大小;
4、介面不同
塊存儲:Driver,kernel mole ;
文件存儲:POSIX;
對象存儲:Restful API ;
5、典型技術不同
塊存儲:SAN;
文件存儲:HDFS,GFS;
對象存儲:Swift,Amazon S3;
6、適合場景不同
塊存儲:銀行;
文件存儲:數據中心;
對象存儲:網路媒體文件存儲;
(4)統一存儲hdfs比較擴展閱讀:
文件存儲的優缺點:
優點
(1)、造價低:隨便一台機器就可以,另外普通的乙太網就可以,根本不需要專用的SAN網路,所以造價低。
(2)、方便文件共享。
缺點
(1)、讀寫速率低,傳輸速率慢:乙太網,上傳下載速度較慢,另外所有讀寫都要1台伺服器裡面的硬碟來承受,相比起磁碟陣列動不動就十幾上百塊硬碟同時讀寫,速率慢了許多。
5. HDFS存儲類型與策略
存儲類型表示數據節點支持的多種物理存儲介質的類型,有如下幾類:
* RAM_DISK(transient)
* SSD
* DISK(default)
* ARCHIVE
前三個分別對應內存存儲,固態硬碟存儲,機械磁碟存儲,第4個我認為是壓縮格式的機械存儲
按照RAM_DISK->SSD->DISK->ARCHIVE的順序,存取速度由快到慢,單bit存儲成本由高到低。
通過datanode角色的配置項dfs.datanode.data.dir可以配置存儲介質的位置和類型,比如:
在上表中,前兩列分別是策略編號和策略名;第三列表示在有n個副本的情況下,各個副本都會被存放在什麼類型的存儲上;第四列表示在創建文件(寫入第一個副本)時第三列指定的存儲無法滿足要求時備選的存儲類型;第五列表示在生成副本時第三列指定的存儲無法滿足要求時備選的存儲類型。以One_SSD策略為例,正常情況一個副本放在有SSD標簽的存儲上,其他副本放在DISK標簽的存儲上,在正常情況無法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副本可能會被「強制」放在SSD或者DISK上。
按照All_SSD->One_SSD->Hot->Warm->Cold的順序,面向的數據「越來越冷」,可以根據數據的冷熱程度選擇合理的策略。Lazy_Persist比較特殊,如果一個文件的存儲策略被指定為Lazy_Persist,在寫入時會先寫入內存,再非同步地寫入磁碟,官方文檔中提到「Applications can choose to use Lazy Persist Writes to trade off some rability guarantees in favor of reced latency.」,即主要用來降低小數據量的寫入延遲,代價是在某些情況下會有數據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