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存儲過程分區
㈠ Oracle的存儲過程、觸發器怎麼描述
1:什麼叫存儲過程?
在oracle中,可以在資料庫中定義子程序,這種程序塊叫存儲過程(procere),它存放在數據字典中,可以在不同用戶和應用程序中共享,並可以實現程序的優化和重用。
2:存儲過程的優點?
過程運行在伺服器端,執行速度快
過程執行一次後代碼就駐留在高速緩存中,在以後的操作中,直接調用緩存數據。
確保資料庫的安全性,可以不授權用戶直接訪問應用程序中的一些表,而是授權用戶執行訪問資料庫的過程。
自動完成需要預先執行的任務,過程可以在系統啟動時自動運行。、
3:存儲過程的創建和執行
用戶存儲過程只能定義在當前資料庫中,可以使用sql語句或OEM創建。
默認情況下,用戶創建的存儲過程歸登錄資料庫的用戶所擁有,DBA可以把許可授權給其他用戶。
Sql命令創建存儲過程
CREATE procere 過程名
【(parameter parameter_mode date_type,….n)】
IS| AS
BEGIN
SQL_STATEMENT
END 過程名
其中
Parameter表示過程的參數。
parameter_mode:參數的類型,過程參數和函數參數一樣,有三種類型IN,OUT,IN OUT
IN 表示參數是輸入給過程的。
OUT表示採納數載過程中被賦值,可以傳給過程的外部。
IN OUT表示可以傳內,可以傳外。
調用存儲過程
直接輸入存儲過程的名字可以執行一個已經定義的存儲過程。
存儲過程的編輯修改
修改存儲過程雖然可以和修改視圖一樣,用ALTER procere,但是他是用來重新編譯和驗證用的,如果要修改過程定義,建議還是用create or replace。
存儲過程的刪除
當某個過程不再需要的時候,應該將其從內存中刪除,以釋放它佔用的資源。
Drop procere 存儲過程名。
Drop procere update_info.
觸發器
觸發器(trigger)是一些過程,與表聯系緊密,用於保護表中的數據,當一個基表被修改時,觸發器自動就會執行。例如出入其可以實現多個表間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一般情況下,對表數據的操作有增刪查改,維護數據的觸發器也可以分為多種,每張基表最多可以建立12個觸發器。
1:Before insert 2:before insert fo each row; 3:after inert
4:after insert for each row 5:before update 6:before update for each row
7:after update 8:after update for each row; 9:before delete;
10:before delete for each row 11:after delete 12:after delete for each row.
利用sql語句創建觸發器
語法規則
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觸發器名
{before| after| instead of}
{delete 【or insert】【or update】【of column ….n 】}
On 表名|視圖名
【for each row 】[]where condition]]
Sql_statement[,,,n]
參數說明
Instead of :指定在創建替代觸發器。
Of column 指定在哪些列上進行觸發。。。
創建觸發器的限制
1:觸發器中有效的語句可以包括DML語句,但是不能包括DDL,rollback,commit
,savepoint都不適用。
㈡ Oracle存儲過程及舉例(幾種參數情況的存儲
create table TESTTABLE
(
id1 VARCHAR2(12),
name VARCHAR2(32)
)
select t.id1,t.name from TESTTABLE t
insert into TESTTABLE (ID1, NAME)
values ('1', 'zhangsan');
insert into TESTTABLE (ID1, NAME)
values ('2', 'lisi');
insert into TESTTABLE (ID1, NAME)
values ('3', 'wangwu');
insert into TESTTABLE (ID1, NAME)
values ('4', 'xiaoliu');
insert into TESTTABLE (ID1, NAME)
values ('5', 'laowu');
---創建存儲過程
create or replace procere test_count
as
v_total number(1);
begin
select count(*) into v_total from TESTTABLE;
DBMS_OUTPUT.put_line('總人數:'||v_total);
end;
--准備
--線對scott解鎖:alter user scott account unlock;
--應為存儲過程是在scott用戶下。還要給scott賦予密碼
---alter user scott identified by tiger;
---去命令下執行
EXECUTE test_count;
----在ql/spl中的sql中執行
begin
-- Call the procere
test_count;
end;
create or replace procere TEST_LIST
AS
---是用游標
CURSOR test_cursor IS select t.id1,t.name from TESTTABLE t;
begin
for Test_record IN test_cursor loop---遍歷游標,在列印出來
DBMS_OUTPUT.put_line(Test_record.id1||Test_record.name);
END LOOP;
test_count;--同時執行另外一個存儲過程(TEST_LIST中包含存儲過程test_count)
end;
-----執行存儲過程TEST_LIST
begin
TEST_LIST;
END;
---存儲過程的參數
---IN 定義一個輸入參數變數,用於傳遞參數給存儲過程
--OUT 定義一個輸出參數變數,用於從存儲過程獲取數據
---IN OUT 定義一個輸入、輸出參數變數,兼有以上兩者的功能
--這三種參數只能說明類型,不需要說明具體長度 比如 varchar2(12),defaul 可以不寫,但是作為一個程序員最好還是寫上。
---創建有參數的存儲過程
create or replace procere test_param(p_id1 in VARCHAR2 default '0')
as v_name varchar2(32);
begin
select t.name into v_name from TESTTABLE t where t.id1=p_id1;
DBMS_OUTPUT.put_line('name:'||v_name);
end;
----執行存儲過程
begin
test_param('1');
end;
default '0'
---創建有參數的存儲過程
create or replace procere test_paramout(v_name OUT VARCHAR2 )
as
begin
select name into v_name from TESTTABLE where id1='1';
DBMS_OUTPUT.put_line('name:'||v_name);
end;
----執行存儲過程
DECLARE
v_name VARCHAR2(32);
BEGIN
test_paramout(v_name);
DBMS_OUTPUT.PUT_LINE('name:'||v_name);
END;
-------IN OUT
---創建存儲過程
create or replace procere test_paramINOUT(p_phonenumber in out varchar2)
as
begin
p_phonenumber:='0571-'||p_phonenumber;
end;
----
DECLARE
p_phonenumber VARCHAR2(32);
BEGIN
p_phonenumber:='26731092';
test_paramINOUT(p_phonenumber);
DBMS_OUTPUT.PUT_LINE('新的電話號碼:'||p_phonenumber);
END;
-----sql命令下,查詢當前用戶的存儲過程或函數的源代碼,
-----可以通過對USER_SOURCE數據字典視圖的查詢得到。USER_SOURCE的結構如下:
SQL> DESCRIBE USER_SOURCE ;
Name Type Nullable Default Comments
---- -------------- -------- -------
-------------------------------------------------------------------------------------------------------------
NAME VARCHAR2(30) Y Name of the object
TYPE VARCHAR2(12) Y Type of the object: "TYPE", "TYPE BODY", "PROCEDURE", "FUNCTION",
"PACKAGE", "PACKAGE BODY" or "JAVA SOURCE"
LINE NUMBER Y Line number of this line of
source
TEXT VARCHAR2(4000) Y Source text
SQL>
---查詢出存儲過程的定義語句
select text from user_source WHERE NAME='TEST_COUNT';
----查詢存儲過程test_paramINOUT的參數
SQL> DESCRIBE test_paramINOUT;
Parameter Type Mode Default?
------------- -------- ------ --------
P_PHONENUMBER VARCHAR2 IN OUT
SQL>
---查看當前的存儲過程的狀態是否正確,
---VALID為正確,INVALID表示存儲過程無效或需要重新編譯
SELECT STATUS FROM USER_OBJECTS WHERE OBJECT_NAME='TEST_COUNT';
-----如果要檢查存儲過程或函數的依賴性,可以通過查詢數據字典USER_DENPENDENCIES來確定,該表結構如下:
SQL> DESCRIBE USER_DEPENDENCIES;
Name Type Nullable Default Comments
-------------------- ------------- -------- ------- ----------------------------------------------------------
NAME VARCHAR2(30) Name of the object
TYPE VARCHAR2(17) Y Type of the object
REFERENCED_OWNER VARCHAR2(30) Y Owner of referenced object (remote owner if remote object)
REFERENCED_NAME VARCHAR2(64) Y Name of referenced object
REFERENCED_TYPE VARCHAR2(17) Y Type of referenced object
REFERENCED_LINK_NAME VARCHAR2(128) Y Name of dblink if this is a remote object
SCHEMAID NUMBER Y
DEPENDENCY_TYPE VARCHAR2(4) Y
SQL>
---查詢存儲過程TEST_COUNT的依賴關系
SELECT REFERENCED_NAME,REFERENCED_TYPE FROM USER_DEPENDENCIES WHERE NAME='TEST_COUNT';
㈢ oracle的存儲過程
第一步:找到proceres,右鍵新建
第二步:在name中輸入存儲過程名字(這里輸入的就是你以後需要調用的名字),parameters後是參數,在裡面定義參數的類型。
第三步:編寫存儲過程語句。
4 第四步: 存儲過程調用
CallableStatement
cs=conn.divpareCall("{call
mymd_gis_pro(?,?,?,?,?)}"); //1代表第一個參數,setint表示參數類型是int型 cs.setInt(1,188);
cs.setInt(2,12); cs.setInt(3,12);
...... //執行Oracle存儲過程
cs.execute();
㈣ oracle 存儲過程
說的是 oracle 存儲過程 用的是 SQL server 的語法!
㈤ oracle存儲過程執行三條sql語句都是不需要提交的比如創建表,或者表分區,如果執行到第三條出錯
不能的。
建表和分區屬於DDL語句,DDL語句是自動COMMIT的。不能回滾。
㈥ oracle 存儲過程
create or replace procere sp_add_emp2( --創建名為sp_add_emp2存儲過程
v_empno emp.empno%type, --------- 傳入存儲過程中的參數
v_ename emp.ename%type,
v_deptno dept.deptno%type,
v_dname dept.dname%type,
num out number ----------存儲過程執行完畢後返回的值
)as
num1 number; ------自定義變數
num2 number;
begin
--查詢dept表中的數據總共有多少行,賦值給num1,
--條件是欄位deptno等於v_deptno(傳進來的參數)
select count(*) into num1 from dept where deptno=v_deptno;
if(num1=0) then --如果沒數據
--則給dept表的deptno 和dname列插入一條數據,值為v_deptno,v_dname
insert into dept(deptno,dname) values(v_deptno,v_dname);
end if; --If語句結束語
---同上。
select count(*) into num2 from emp where empno=v_empno;
if(num2=0)then
insert into emp(empno,ename,deptno) values(v_empno,v_ename,v_deptno);
else --如果查詢到有數據則提示錯誤信息,員工ID重復,不插入數據
raise_application_error(-202021,'員工id 重復!!!');
end if;
num:=num1; --定義的輸出參數等於num1。
commit; --結束存儲過程。
㈦ oracle分區表如何每月自動增加分區
在oracle中如果涉及到自動的任務一般採用job的方法。
1 自己寫一個存儲過程。這個存儲過程的目的就是給分區表增加一個分區。
2 新建一個Job,設定每個月某個時刻調用你寫的存儲過程
這樣就能達到你每月自動增加分區的需求。
㈧ oracle的存儲過程
1.存儲過程可以使得程序執行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因為過程建立之後 已經編譯並且儲存到資料庫,直接寫sql就需要先分析再執行因此過程效率更高,直接寫sql語句會帶來安全性問題,如:sql注入
2.建立過程不會很耗系統資源,因為過程只是在調用才執行。
3.存儲過程可以用於降低網路流量,存儲過程代碼直接存儲於資料庫中,所以不會產生大量T-sql語句的代碼流量。
4.使用存儲過程使您能夠增強對執行計劃的重復使用,由此可以通過使用遠程過程調用 (RPC) 處理伺服器上的存儲過程而提高性能。RPC 封裝參數和調用伺服器端過程的方式使引擎能夠輕松地找到匹配的執行計劃,並只需插入更新的參數值。
5.可維護性高,更新存儲過程通常比更改、測試以及重新部署程序集需要較少的時間和精力。
6.代碼精簡一致,一個存儲過程可以用於應用程序代碼的不同位置。
7.增強安全性:
a、通過向用戶授予對存儲過程(而不是基於表)的訪問許可權,它們可以提供對特定數據的訪問;
b、提高代碼安全,防止 SQL注入(但未徹底解決,例如,將數據操作語言--DML,附加到輸入參數);
c、SqlParameter 類指定存儲過程參數的數據類型,作為深層次防禦性策略的一部分,可以驗證用戶提供的值類型(但也不是萬無一失,還是應該傳遞至資料庫前得到附加驗證)。
缺點就是:
1、大量的利用過程,會對伺服器壓力比較大。
㈨ oracle 存儲過程
create [or replace] procere procere_name (varible {IN|OUT|IN OUT} type) {IS|AS}
[varible { in | out | in out }] type;
[varible { in | out | in out }] type;
......
[cursor curor_name IS select subclause]
begin
body
end [procere_name];
for example:
create or replace procere sp_login_error_count(user_name_var varchar2) IS
--創建名為sp_login_error_count的存儲過程,並定義傳參
--informix的語法(drop procere sp_login_error_count;create procere sp_login_error_count(user_name_var varchar(50)))
error_count_var integer;
--變數定義
--informix語法(define error_count_var integer;)
begin
--程序開始
--informix語法不用begin,直接開始
select error_count into error_count_var from users where user_name=user_name_var;
--select語句,找到的值放到變數中
--informix語法一樣
error_count_var :=error_count_var+1;
--變數加1,這是pl/sql的變數賦值運算。
--informix語法(let error_count_var=error_count_var+1;)
update users set error_count= error_count_var where user_name =user_name_var ;
--更新統計數
--informix語法一樣
commit;
--提交
--informix不需要提交
end sp_login_error_count;
--結束存儲過程
--informix語法(end procere;)
ORACLE存儲過程執行為execute procere_name或exec procere_name
INFORMIX存儲過程執行為execute procere procere_name
pl/sql程序由三個塊組成:聲明部分、執行部分、異常處理部分
declare
/* 聲明部分: 在此聲明PL/SQL用到的變數,類型及游標 */
begin
/* 執行部分: 過程及SQL語句 , 即程序的主要部分 */
Exception
/* 執行異常部分: 錯誤處理 */
End;
其中 執行部分是必須的。
㈩ ORACLE 存儲過程是什麼 它的用處,好處是什麼概念性的東西多點。。
定義:存儲過程(Stored Procere )是一組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 語句集,經編譯後存儲在資料庫中。用戶通過指定存儲過程的名字並給出參數(如果該存儲過程帶有參數)來執行它。存儲過程是資料庫中的一個重要對象,任何一個設計良好的資料庫應用程序都應該用到存儲過程。
存儲過程是由流控制和SQL 語句書寫的過程,這個過程經編譯和優化後存儲在資料庫伺服器中,應用程序使用時只要調用即可。在ORACLE 中,若干個有聯系的過程可以組合在一起構成程序包。
優點:
1.存儲過程只在創造時進行編譯,以後每次執行存儲過程都不需再重新編譯,而一般SQL語句每執行一次就編譯一次,所以使用存儲過程可提高資料庫執行速度。
2.當對資料庫進行復雜操作時(如對多個表進行Update、Insert、Query、Delete時),可將此復雜操作用存儲過程封裝起來與資料庫提供的事務處理結合一起使用。
3.存儲過程可以重復使用,可減少資料庫開發人員的工作量。
4.安全性高,可設定只有某用戶才具有對指定存儲過程的使用權。
簡單說,你在你的機器上寫了個存儲過程,這個存儲過程像那些表裡的數據一樣被放在遙遠的資料庫伺服器當中,但是它又是可執行的代碼,其他能連到資料庫伺服器的用戶,可以調用你寫的存儲過程
它的作用是隱藏細節,就是說,你寫的存儲過程代碼可能很復雜,但是其他人調用它卻很簡單,不用具體知道它是如何做的,且一次能完成多個指令
oracle有系統存儲過程和自定義存儲過程2種存儲過程。
系統存儲過程就是由oracle預先提供的一組完成特定功能的存儲過程,安裝完oracle就有了。
自定義存儲過程就是存在oracle資料庫里由一組plsql語句組成的自定義過程(procere)。它可以供其它oracle自定義存儲過程、自定義函數和job調用或者由客戶端程序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