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suv哪些配置是沒用的

suv哪些配置是沒用的

發布時間: 2023-05-09 23:39:50

1. 這些SUV買頂配也「減配」,想要配置滿意就得額外加錢

雖然說買車直奔頂配的人很少,但我們在咱們消費者的認知中,頂配車型可以算得上是什麼配置都齊全了,而很多廠家也願意將自家獨創的「黑科技」賦予到頂配或次頂配上,來提高該車型的整體形象與競爭力。殊不知,部分車企的策略則比較讓人捉摸不透,即便來到頂配車型,卻還是只能通過選裝的方式來獲得。那麼今天,大咖就給各位看看,究竟是哪些車型是連頂配都不一定能擁有的「高貴」配置。

哪吒汽車–U

指導價:13.98-19.98萬

了解WEY品牌的消費者都知道,標配豐富是這個品牌的一大特色,大咖也經常說到買最低配就已經完全夠用了。不過,為了進一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VV6推出了激光大燈這一配置,至此也是SUV陣營中最便宜擁有激光大燈這項配置的車型。由WEY自主研發的激光大燈照射距離可達600m,且要比常規LED大燈節省60%的能耗,只不過這項配置均需通過加裝來實現,費用為1萬元,且只在Collie智行+這一版本才有資格進行選裝。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SUV車型哪些配置是需要的

首先,我們要說的第一個非常重要的配置就是制動防抱死系統(ABS)
制動防抱死系統作用就是在汽車制動時,自動控制制動器制動力的大小,使車輪不被抱死,處於邊滾邊滑(滑移率在20%左右)的狀態,以保證車輪與地面的附著力在最大值。,能夠有效的降低危險情況的發生,因此這個配置對於一輛汽車來說必不可少。
第二個配置是車身電子穩定系統(ESP)
車身電子穩定系統(ESP),它能夠提升車輛的安全性和操控性。可以有效糾正駕駛員的駕駛錯誤,防止車輛側滑、甩尾等情況的發生,保證車輛行駛的安全性。所以一款合格的SUV必須配置這樣的系統,否則可能會給我們的行車帶來隱患。
第三個必不可少的配置是牽引力控制系統(TCS)
牽引力控制系統作用就是在汽車處於各種行駛狀況下,都能獲得最 佳的牽引力。牽引力控制系統利用計算機檢測4個車輪的速度和方向盤轉向角,當汽車加速時,如果檢測到驅動輪和非驅動輪轉速差過大,計算機立即判斷驅動力過大,發出指令信號減少發動機的供油量,降低驅動力,從而減小驅動輪的滑轉率。從而能夠為我們的行車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第四個重要的配置是陡坡緩降系統(HDC)
陡坡緩降系統能夠使駕駛員在不踩制動踏板的完全控制情況下,平穩的通過陡峭的下坡坡段。它會根據行車的需要,制動裝置自動控制各車輪,以略快於行走速度向前移動,此時駕駛員可完全專注於控制方向盤。
第五個重要的配置就是胎壓監測裝置
胎壓監測的作用是在汽車行駛過程中對輪胎氣壓進行實時自動監測,並對輪胎漏氣和低氣壓進行報警,以確保行車安全。在現實生活中由爆胎引起的車禍的比例非常高,而所有會造成爆胎的因素中,胎壓不足首當其沖。所以配備了胎壓監測的車輛可在輪胎出現危險徵兆時及時報警,降低事故發生的幾率。
第六個重要的配置就是上坡輔助系統
車輛在陡峭或光滑坡面上起步時,駕駛員從制動踏板切換至油門踏板車輛將向後下滑,從而導致起步困難。為防止此情況發生,上坡起步輔助控制暫時(最長約2秒)對四個車輪施加制動以阻止車輛下滑。
第七個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EBD)
汽車在制動時,因為四隻輪胎所附著的地面條件不同,其與地面的摩擦力也不同,制動時就容易產生打滑、傾斜和側翻等現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車輛上必須安裝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它的作用就是在汽車制動的瞬間,通過對四隻輪胎附著的不同地面情況進行感應、計算,得出不同的摩擦力數值,使四隻輪胎的制動裝置根據不同的情況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動,並在運動中不斷高速調整,從而保證車輛的平穩、安全。
第八個就是兒童座椅固定裝置
ISO FIX兒童安全座椅固定裝置會讓安裝兒童座椅變得輕松簡單。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有18萬以上的15歲以下青少年死於交通事故,10萬的青少年致殘,可見安全座椅的重要性。所以家裡有小孩的家庭,在購買SUV是一定要注意察看是否有這樣的配置。
第九個前排雙安全氣囊
安全氣囊系統與座椅安全帶配合使用,可以為乘員提供有效的防撞保護。在汽車相撞時,汽車安全氣囊可使頭部受傷率減少25%,面部受傷率減少8 0%左右。安全氣囊包含正副駕駛座安全氣囊、兩側安全氣囊和側氣簾將乘員環抱其中,當意外發生時能夠為車內人員瞬間築起安全屏障,減少事故對我們造成的傷害。但是有些車企為了節省成本,只安裝一個駕駛員的安裝氣囊,副駕駛沒有安裝安全氣囊。這樣的車雖然售價便宜,但是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買車是一定要注意安全氣囊的數目以及布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駕車中多一份安全保障。
第十倒車雷達
倒車雷達是汽車駐車或者倒車時的安全輔助裝置,它能以聲音或者更為直觀的顯示告知駕駛員周圍障礙物的情況,解除了駕駛員駐車、倒車和起動車輛時前後左右探視所引起的困擾,並幫助駕駛員掃除了視野死角和視線模糊的缺陷。倒車雷達對於駕駛員來說絕 對是個好助手,它能夠有效避免車輛的磕碰,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另外在人員嘈雜的環境下,也起到對路人的偵查作用。

3. 高配車型的高配置,哪些基本用不到

高配車型的配置里,使用率很低的或者說用處並不是很大的一些配置,個人認為有:

1、大燈清洗

這個配置確實比較雞肋,除非是在非鋪裝鋪面塵土飛揚的時候可能會用的到,然而配備這種「高級貨」的基本是中高端轎車或者SUV,走非鋪裝道路的機會真的不多。

2、自動剎車系統和車道偏離預警

對於老司機來說這個配置大多數時間不僅沒用,而且挺煩人。尤其是跑山路或者玩車的時候,開著這個功能會讓人崩潰的,也許對新手會有些作用吧。

3、HUD抬頭顯示

習慣傳統駕駛方式的老駕駛員表示不太能適應這個高 科技 配置,某些特殊的時間段抬頭顯示感覺有些影響視線,容易造成誤判,當然這是個人感受,也有很多朋友喜歡這個功能。

4、自動啟停功能

開過某幾款車的自動啟停功能是不能關閉的,然而在長時間堵車的時候問題就來了,頻繁的點火啟動多少還是有些尷尬的,除非是停車就推入空擋或者L擋,要不就一直開著空調……

5、自動泊車

這個功能實際使用效果並不是很好,很多車位還是需要人工干預才能停好,然而自己能停好的話,要這個功能還有什麼意義呢。

至於其他的配置感覺還都是很有些作用的,只有這幾個配置個人不太喜歡,供參考。

趕緊上車」,與老司機一起飆車。

關於 汽車 配置,我有一句話總結, 每個 汽車 配置都有它的作用,只是作用有大有小。 本著作用大小的原則,咱們今天來盤點下那些作用較小或者使用頻率較小的 汽車 配置。盤點完這項,咱們再來說一說哪些 汽車 配置必不可少。

我一共想到了4個作用不大的 汽車 配置,如果您有更好的意見,歡迎指出。

大燈清洗

首先,大燈清洗可以洗掉大燈外罩的灰塵,但是外罩的泥點等污漬大燈清洗這一配置是洗不幹凈的。

而且使用大燈清洗還會有副作用,如果您的愛車表面有一層灰塵但是還不顯臟,這個時候使用大燈清洗,會在前杠位置留下水漬痕跡。

現在的大燈清洗多出現在豪車身上,我認為大燈清洗這一配置更多的功能則是身份的象徵。


自動啟停

自動啟停的設計之初是為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煙油經濟型。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自動啟停很難起到環保的作用而且,而且在行車過程中頻繁的停止和啟動,啟動時的噪音和抖動對駕駛者來說也是不好的體驗,所以很多車主會主動關閉自動啟停動能。

但是 在雨天積水的道路,強烈建議關閉自動啟停。 在積水路段行車,難免會剎車,如果當時開著自動啟停功能,剎車力度大了,會直接導致車輛熄火。有些 汽車 知識的朋友都知道,在積水路段熄火意味著什麼。


電動天窗

在春秋兩季,天氣稍微有些熱但是還不用開空調的時候,打開天窗能降低車內溫度。除了這個場景,天窗基本上都處於關閉狀態,不要總想著 汽車 廣告里的通過天窗看繁星滿天。


真皮座椅

座椅的舒適程度很大部分是由座椅填充物決定的,跟座椅是針織包裹還是真皮包裹關系不大,而且80%的車主買新車後都會加座椅套,即使是真皮座椅,也會被包起來。

在這里給大家提個建議, 帶有側氣囊的座椅盡量不要加裝座套 ,因為座套會影響側氣囊的彈出,如果發生交通事故,側氣囊很難保護司乘安全。


哪些 汽車 配置必不可少-安全配置方面

1、 汽車 安全配置,比如ESP、安全氣囊等被動安全配置。

2、車載藍牙、車載電話。我現在上車第一件事就是連接車里的藍牙,這樣在開車中如果來電話,我就可以直接用藍牙接電話,避免了分身去拿手機。

3、ACC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主動剎車等主動安全配置在經濟條件允許范圍內,當然是越全越好。

封閉的天窗沒有用

有些車型配備天窗但是不能打開,比如日產的逍客,配了一個不能打開的天窗增加了車內的光照強度,提升溫度以外,基本上沒有任何用處而且還會降低 汽車 頂棚的結構強度。

雙區空調沒 有 用:

汽車 的雙區空調,聽起來是一個高大上的東西,通過設置不同的溫度位正副駕駛提供不一樣的體驗,實際上這個功能的實現僅僅是通過控制出風口的風量來進行的,在 汽車 這么小的空間內,你會發現,即使溫度調整不一樣,但是車內溫度是差不多的,這就是一個雞肋的配置,關鍵是雙區空調的價格還比較貴。

大燈自動清洗沒有用:

大燈自動清洗最近在抖音上比較火,很多人不會使用,但是即使你會使用作用也極其有限,我自己就有一次晚上雨加雪天氣開車回來,以為終於可以試試這個大燈清洗功能,結果基本上沒有作用,凝結在大燈上的泥根本是沖不掉的,只能乖乖的用抹布擦掉。關鍵是這個大燈清洗的蓋子還很容易丟,配上還很麻煩。

自動泊車不靠譜:

很多車型都配備了自動泊車功能,聽起來這個功能很好,行車電腦可以自動的控制 汽車 泊入停車位,但是這個功能還不能做到全自動,還需要手動的控制檔位和油門、剎車,弄得手忙腳亂,還不如自己倒車入庫,另外,關鍵的是這功能還不靠譜,有時候計算錯誤,我身邊的好幾個朋友都因為自動泊車功能撞了旁邊的車。

真皮座椅:

真皮座椅深受世界人民所喜愛,提高檔次、易打理,但是從環保角度來說真皮座椅是 汽車 最大的污染源,特別是國產車的真皮座椅,熱天增加了甲醛緩釋功能、桑拿功能,冬天多了個涼墊功能,真心銷魂!關鍵是這東西還比較脆弱,屁股上有個鑰匙鏈什麼的都會弄出痕跡,不得不又買了坐墊。

如果你有錢,又喜歡高配車,誰管它有用沒用,要的是面子。

如果你沒錢,又喜歡高配車,誰管它有用沒用,充的是面子。

不管有錢沒錢,選擇適合自己的車,那是行家裡手聰明人。

1、大燈清洗

感覺用不上,因為連大燈都那麼臟了,車身肯定也臟了,到時候肯定要全車都要洗。

2、電動座椅

車這個東西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在開,要電動座椅幹啥,誰的車會讓幾個人或者更多的人開?

3、天窗

我們西北這邊,天窗確實沒必要,天氣環境就把天窗定位死了,一年到頭也不開,就是個擺設。壞了還賊難修。

一般買車我會買標配就行,其他用不到的功能,我不會要的

先說一下高配置車的自動啟停功能,我認為自動啟停不僅不能起來省油的效果,長時間可能會帶來發動機異常,我們在城市行駛的時候,遇到紅綠燈的時候,我們最多也就等1分多鍾,在這1分多鍾當中,我熄火,再自動打火,那就是重新發動發動機的功能。雖然說自動啟停說的是發動機暫時休眠什麼的,說發動機並沒有熄火,其實不然,聽到打著火的聲音,那就是啟動車的聲音了。我認為這個功能沒必要,我日常生活中肯定也用不到。

再來說一下全景天窗,試問一下,買車之後,大家開天窗開過幾次,如果開之後,有誰經常忘記關閉的,也許只有在車內抽煙的時候,或者在透風的時候會開一會兒,其他時間根本沒用,所以我建議買車不要買全景天窗就好,買半景的最好。我認為這個功能不太實用,因為用的地方太少了。

最後來說一下高配車型當中的換檔撥片,哈哈,我看到這個撥片我就笑了,買自動車就是讓人省心的,我為什麼會用換檔撥片,是用來撥著玩的嗎,這個在我看來,最沒用了,我一定不會用的哈。


隨著造車技術的不斷改善,現在 汽車 上的配置越來越高,每個配置都有它的作用,就看作用大小。有些豪車為了彰顯品質,會在 汽車 上安裝一些高檔配置,這些配置價格不便宜,用處卻微乎其微。

第一,大燈清洗功能。

大燈清洗功能是許多豪車標配的配置,車主只需要在車內按動按鈕,大燈前方就會升起一個裝置往車燈上噴水。大燈清洗裝置理論上來說可以清潔車燈,讓車燈變得更亮,可是使用過後車主才發現車燈根本洗不幹凈。

噴灑裝置只是往車燈上噴水,卻並不提供擦洗功能。 噴出的玻璃水只能清洗掉車燈表面附著的塵土,洗不掉頑固的污漬, 與其使用大燈清洗功能,還不如用濕抹布擦。

第二,全景天窗。

很多車企都把營造豪華感當成了主要目標,豪車的天窗尺寸越來越大,看起來非常高檔。其實全景天窗也是一個華而不實的功能, 天窗雖然可以增加車內照明面積,但是車窗一年也開不了幾次,功能形同虛設。

第三,雙區空調。

雙區空調聽起來功能高大上,使用過程中就是在收智商稅 雙區空調理論上可以改變不同區域的溫度,這個功能僅僅是改變出風口的風量以及溫度,車內空間狹小,用不了多久車內的溫度就會趨於一致。

第四,自動泊車。

新手司機駕駛技術不好,每次停車的時候都停不到車位上,很多車主過度依賴自動泊車功能。自動泊車功能聽起來很高級真實,使用過程中車主會發現這個功能並不智能。車主需要把車開到車位旁邊,再按自動泊車功能,有些 汽車 上帶的自動泊車功能還不是全自動。

車主使用自動泊車功能的時候,需要手動控制檔位,油門和剎車,操作過一次後車主發現還不如自己停車方便。 有些車上自帶的自動泊車功能雖然是全自動,但是雷達並不靈敏,車輛無法停在狹小的停車位上。

第五,車道偏離預警。

很多豪車上都會帶車道偏離預警功能,打開這一功能使車輛偏離原來的車道,系統就會報警。理論上來說,跑高速的時候打開車道偏離預警功能,車輛可以自動修正方向,不用車主一直扶著方向盤。

實際使用過程中車主發現這個功能一點作用都沒有, 跑高速的時候誰也不敢徹底放開方向盤,任由車輛行駛。 預期花費幾千元安裝車道偏離預警功能,還不如安裝一個360全景影像。

編輯點評:

豪車上的配置更高端,有些配置確實為車主帶來了良好的駕乘體驗,但是有些配置華而不實,完全是在收智商稅。買車之前車主一定要試駕,體驗 汽車 上的各個功能,不要盲選。

買車的時候銷售會推薦車主安裝一些華而不實的配置,車主不要被銷售牽著鼻子走,一定要真實體驗後再選擇。建議北方車主安裝座椅通風加熱等功能,這些配置能為車主帶來舒適的體驗。

買車最好就不要買高配頂配的。你買一個中配的就行了,該有的功能都有了。你反而買個高配,頂配的很多功能都是用不上的。

4. 千萬不要買的suv有哪些

在越來越多的准車主心目當中,緊湊級SUV車型成為了滿足家用、日常出行的首選級別,它們在迎合絕大多數消費者們所需要的空間、動力和品質感的同時,在顏值方面也逐漸趨於年輕化。如果你剛好在2018年准備購入一款緊湊級家用SUV的話,接下來這幾款車一定不容錯過!
斯柯達柯珞克
將於第一季度正式上市

繼柯迪亞克在國內市場獲得成功之後,斯柯達品牌有意對SUV市場發起猛攻。2018年,斯柯達將會在SUV領域「大做文章」,而瞄準緊湊級SUV「新藍海」的柯珞克將「首當其沖」。柯珞克作為斯柯達品牌引入國內生產的第三款SUV車型,柯珞克的出現,對於細分市場的格局將會引起不小的撼動。對於斯柯達品牌來說,定位於緊湊級SUV的柯珞克,無疑將是個「上下通吃」的狠角色。
從產品定位、品牌布局來看,柯珞克顯然是「有備而來」,將對緊湊級SUV市場發起沖擊。相比柯迪亞克,柯珞克從體型、細節設計方面都顯得更加年輕、時尚,姿態也更加動感!它要吸引的,自然也是更加年輕化的消費人群。

柯珞克在整體外形上更加註重年輕化、時尚感,車身線條充滿張力,一幅剛毅的外表下,同時擁有了分體式大燈、雙五輻鋁合金輪圈、C型尾燈等一些優美的細節設計。放眼於整個緊湊級SUV市場中,柯珞克都稱得上是一款高顏值車型,細節線條與工藝品質上的搭配,則讓這幅造型更經得起推敲。

全黑色內飾設計突顯了柯珞克的年輕定位,相比柯迪亞克,它採用了更多的銀色飾條、黑色高亮飾板來強調自己的年輕屬性。功能布局和配置水平方面,它也基本向著柯迪亞克看齊。最大的亮點則是它搭載的超大尺寸全景天窗,採光面積和通風面積都足夠大,一定會吸引到更多的潛在用戶。

配置方面,柯珞克配備了LED大燈、ACC自適應巡航、後視鏡折疊、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MIB多媒體系統、自動泊車等等能夠為日常用車錦上添花的豐富功能。與同級競品車型相比,柯珞克在配置水平上也顯示出了足夠強的優勢。此外,它還具有大尺寸全景天窗、前排座椅加熱、後排雙USB介面等一系列國內消費者們更加喜愛的實用型功能配置,在貼心程度上可見一斑。

柯珞克在前排儲物空間方面顯得非常豐富,細節處理則展示出了精緻、細膩的一面。整體乘坐空間超出預期,加長的50mm車身尺寸幾乎全部轉化為了後排空間的提升,這同樣是潛在用戶們非常關注的地方。行李廂擴展空間相當靈活,行李廂常備容積也足夠大,日常裝載大件行李物品時會格外輕松。

柯珞克將會搭載1.2TSI、1.4TSI這兩款不同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馬力分別達到116Ps、150Ps,峰值扭矩分別為200Nm、250Nm,兩款發動機都將會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器。動力系統的匹配效果相當成熟、高效,「T動力」在滿足日常所需的動力指標和操控需求之外,還具備良好的燃油經濟性,更加適合它所面向的家庭用戶。
小結:柯珞克顯然已經具備了許多能夠吸引年輕用戶的實力,設計方面足夠年輕化、內部空間及裝載能力也都超出預期、配置豐富性方面也符合用戶們對這一級別車型的實際需求。1.4T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器的動力組合我們並不陌生,它對於家用SUV車主來說則顯得成熟、可靠。而柯珞克的最終定價將會怎樣,想必會是不少人正在無限期待的!
日產奇駿(17.98-26.88萬元)
月銷量:2萬輛左右

奇駿是家用SUV市場上的一名老牌戰將,它並未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但在用戶群中依然保有足夠強的口碑,足以反映出它在其它方面的實力。奇駿在外形上擁有流暢的車身線條和高聳的整體姿態,它雖然在尺寸上並不是最突出的,卻能給人帶來大塊頭的整體印象,更易於塑造空間感。

奇駿在頂配車型中配有LED大燈和自動大燈功能,科技感突出。全系絕大多數車型都搭載了後視鏡電動折疊/加熱功能,檔次感和便利性方面都表現不俗。奇駿全系搭載了17/18/19英寸這3種不同尺寸輪胎,顯得很豐富。雙色鋁合金輪圈的造型相對簡潔有力,不過全系當中僅2款車型搭載胎壓監測。

奇駿搭載的雙色內飾在整體配色方面顯得更加符合家用氛圍,中控區採用高亮面板增添了一些精緻感,內飾工藝水平讓人滿意,細節處理較為細膩。平底式方向盤在造型、握感方面表現優異。多功能按鍵區域集成了多媒體控制、定速巡航等功能,日常操作非常便利。

奇駿搭載了7英寸多媒體屏,在尺寸上不具備太多優勢,在反應速度和界面美觀度方面也有值得提升的空間,系統也並未搭載原廠導航功能。奇駿除2款低配車型外都搭載了全景天窗,在尺寸、開啟面積上能滿足用戶的日常使用需求,採光/通風效果良好。

奇駿的前/後排座椅尺寸足夠寬大、舒適,棕色或是淺色真皮座椅具備更強的家用氛圍。最大的缺憾就是第二排座椅無法調節,靈活度方面稍差了一點。行李箱常備容積為700L,裝載能力很強,第二排座椅可滿足4/6比例翻倒,提供了更多的擴展空間。翻倒後排座椅後,空間平整度非常優異。

動力方面,奇駿獨樹一幟,直列四缸2.0L/2.5L自然吸氣發動機在如今看來並不算主流,但在平順性、加速特性方面,它則具備更多自吸發動機的優勢。2.5L車型搭載了適時四驅系統,CVT無級變速器是日產旗下家用車型的「標准配置」,雖然犧牲了一些駕駛方面的樂趣,但它在平順性、燃油經濟性方面的表現依然可圈可點!
小結:與不少「新銳勢力」相比,日產奇駿顯然是一名「老將」,而它依然具備不少的自身特色,在渦輪增壓發動機唱主導地位的今天,它依然堅持全系搭載自然吸氣發動。在配置方面,奇駿更加註重日常使用的便利性與檔次感。而在高級配置方面,奇駿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太多亮點,在用戶們普遍關注的科技型配置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豐田RAV4(17.98-26.98萬元)
月銷量:1.3萬輛左右

豐田RAV4榮放可算是豐田旗下最親民、也是最暢銷的SUV車型了,新款RAV4在獲得「榮放」這一中文名後,也被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所熟知。在此之前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提起豐田SUV還是會首先想到普拉多、蘭德酷路澤這樣的硬漢SUV,而RAV4榮放的出現,則讓豐田的SUV走入了更多家庭的日常生活。

RAV4在前臉部分採用Keen Look家族式設計風格,造型方面更加強調年情感。高配車型中配有LED大燈與日間行車燈,除最低配車型之外全都配有自動大燈、後視鏡電動加熱/電動折疊功能,便利性和檔次感都有所照顧。全系車型搭載了17/18英寸這2種不同尺寸輪胎,全系都搭載了全尺寸備胎,值得稱贊。

RAV4在內飾部分尤為強調立體層次感,模塊化的功能布局不僅示意清晰,更增強了日常操作的便利性。內飾細節做工方面,RAV4表現可圈可點,處理相當細膩,滿足家用消費者們的需求。方向盤造型採用豐田家族樣式,握感中規中矩,儀表盤液晶屏集成了大量實用的行車電腦信息。

RAV4搭載了7英寸中控屏,屏幕顯示效果和系統界面的美觀程度並不算領先水平,功能性方面較為常規,能夠滿足日常所需。除最低配之外,其餘車型具配有雙溫區自動空調,操作更加便利。RAV4僅在3款高配車型上配備了全景天窗,國內消費者對這一配置尤為熱衷,希望在後期改款時能夠加強普及。

在座椅尺寸、填充柔軟度方面,RAV4的表現讓人滿意,前後排乘坐舒適度很高。全系車型的後排座椅都支持靠背角度調節,顯得更加靈活,舒適度也由此進一步提升。行李廂最大可擴展容積達到了1142L,後排座椅支持4/6比例翻倒,能夠形成極為平整的大空間,日常實用性尤為突出。

RAV4搭載了2.0L/2.5L自然吸氣發動機,雖然不太符合眼下消費者們的主流消費習慣,但依然在平順性、燃油經濟性方面具備不俗的優勢。其中,2.0L發動機匹配CVT變速器,2.5L發動機匹配6AT手自一體變速器,4款高配車型搭載了適時四驅系統,整體調校水平更偏向日常舒適性。
小結:RAV4榮放相比於老款,不論外觀還是內在都更年輕化了,這樣的改變符合市場潮流,關注度的提升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細節處理上,RAV4榮放依舊表現出細膩用心的一面,豐富實用的儲物空間以及舒適的乘坐表現,都能夠給人很好的實際體驗。如果說RAV4榮放的表現依舊穩定而均衡的話,在這均衡下我們也能看到它多了一份年輕的態度。
Jeep指南者(15.98-24.18萬元)
月銷量:9000輛左右

在Jeep的3款國產車型當中,指南者顯然受到了更多消費者們的青睞。指南者採用Jeep最新的家族式設計,造型上除了有SUV的硬朗外表之外,還有同級SUV當中難得一見的個性化特質,對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極強。雖然在車身尺寸方面不佔優勢,但指南者憑借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方正的造型,顯示出了更多的力量感,細節上的層次感也要比其它幾款車更突出。

指南者的高配車型上採用氙氣大燈、低配車則採用鹵素光源,全系標配了LED日間行車燈,保證了優異的視覺效果。後視鏡加熱、折疊只在頂配上才有。全系搭載了17/18英寸這2種不同尺寸輪胎,五輻鋁合金輪圈的造型顯得簡潔、干練,與它整體外形更加匹配,4款高配車型中配有胎壓監測。

指南者的內飾設計和它的外形一樣充滿了新潮元素,從方向盤到中控區,各個細節都顯得極為活潑。這種個性化的搭配風格,正是為了吸引年輕用戶。三輻式方向盤的直徑較小、握環相當粗壯,手感很棒,握上去會讓人充滿駕駛慾望。全系車型都配備了多功能按鍵,可以便捷地去操作多媒體系統。

指南者在3款高配車型上搭載了8.4英寸觸控屏,尺寸足夠大,系統內部界面的排列風格獨樹一幟,使用起來需稍加習慣。導航、藍牙、Uconnect Live等功能一應俱全,滿足了日常便利性。全系標配電子手剎功能,自動大燈、自動空調則要到2款高配車型上才會出現。3款高配車型同時搭載了全景天窗,可打開的前半部分面積相當可觀,日常使用時能夠保證更好的通風效果,這一配置對國內用戶的吸引力相當強。

指南者的座椅造型顯得很運動,整體尺寸足夠寬大,填充較為柔軟,乘坐舒適度有保障。後排座椅雖然不能調節角度,但也具備良好的乘坐體驗。行李廂空間相當規整,翻倒第二排座椅後的擴展空間也足夠平整、實用,能滿足日常家用。車內儲物方面,指南者具備不少隱藏式設計,顯得很巧妙。

指南者搭載了200T(1.4T)、200TS(2.4L)這兩款不同動力,能夠分別滿足不同用戶對動力輸出特性的需求。就目前來看,1.4T動力顯然是主力。3款高配車型中配備了適時四驅系統,具備更好的行駛穩定性、兼具一些脫困能力。從動力匹配特性來看,1.4T車型搭載雙離合變速器更加符合年輕用戶的日常使用習慣,2.4L車型匹配9AT手自一體變速器,則具備更高的科技感(最新上市的1.4T四驅車型同樣匹配了9AT變速器)。
小結:Jeep在SUV車型陣營中有著特殊的品牌定位,從創立至今堅持只生產SUV,這本就成為了能夠吸引用戶們的一種「情懷」。所謂「專業級SUV 」,正是在這種長久的堅持之中所積累出來的技術成果展示。由此看來,指南者的確是本文推薦車型當中最特立獨行的!

5. SUV哪些配置必不可少 選購SUV時需謹慎

10W的只能考慮自主的,我建議你上瑞虎,這個車技術成熟,軸距不大,而且CVT在城市裡開很輕松。

H6 S6雖然看著很氣派,但是上市時間不上,毛病不少,購買需謹慎。

15W的市面上能賣的也就是 韓系的四款和日系的一款逍客了,鑒於中日關系,我個人不推薦現在上逍客。

那麼就剩獅跑 智跑 途勝 IX35了。

這四款車都很皮實,棒子車這些年發展的不錯,技術有了些沉澱,大有趕日超美的趨勢。

智跑 IX35同平台,發動機 變速器比較先進,價格略高

獅跑 途勝同平台,三大件相對比上兩款老,但比國產還是有優勢,況且優惠很大,保有量維修都沒問題。

6. 買車之後,發現哪些配置是用不到的,甚至是雞肋

現在的車子配置可算是豐富多彩,五花八門,特別在一些高端車上面,各種功能更是眼花繚亂,不管是有用的沒用的,常用的或者是平常很少用到的都會安排上。

至於說哪些配置是雞肋,這個得因人而異,有的功能配置自己可能不常用,但別人可能經常用的到,甚至還非常喜歡用,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只能綜合來看,大部分人用的比較少的或者是根本沒什麼用的列舉一下。

1.大燈自動清洗

大燈自動清洗這個功能我個人感覺是最沒用也是最雞肋的,平時大家可能基本都用不上,有的新車買回來幾年可能都沒用過一次,這個功能有沒有真的無所謂。

2.自動啟停

發動機自動啟停也沒什麼用,一路上紅綠燈多總是頻繁啟停真讓人受不了,所以很多人平時都是選擇關閉的。

3.車載導航

車載導航也是一個多餘的配置,反應遲鈍,播報延時還卡頓,用一次就不想用了,現在的智能手機比它強一百倍。

4.天窗

天窗平時基本上沒用過,如果讓我選可以忽略不要,但無奈現在的車除了最低配置一般都帶天窗,所以沒的選,這個不常用但還要經常維護保養的玩意著實雞肋。

5.自動泊車

自動泊車功能可能大部分人就覺得個新鮮,用的時候並不多,作為一個司機經常要開車上路,所以平時得盡可能地提高自己的駕車水平,包括倒車、停車等,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可見開車技術不咋地,基本也是個馬路殺手。

6.分區空調

分區空調不用多說這絕對是個最扯淡的功能,車內總共就巴掌大的空間,裡面搞個分區空調有用嗎?溫度能差的了多少呢?所以完全雞肋!

日常生活買東西的時候,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噱頭」,譬如說最近麥當勞新推出的肉夾饃,就因為裡面的肉量太少而招致網友們的集體吐槽,被網友戲稱為「最差買家秀」。

其實像這樣的噱頭,在 汽車 圈裡也比比皆是。很多聽上去很「高大上」的 汽車 功能或者新技術,都是有些「名過其實」的。消費者不明覺厲,直到新車上手了才會感覺到自己被「坑」了一把。

雖然如今很多新車型,在車載系統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不但整合了多媒體、在線音樂、藍牙、電話、導航等多種功能,還有五花八門的語音控制功能,甚至有一些新車還能實現在車上看電視劇、電影的「奢華體驗」。然而也有很多車型,直到如今,在這方面的設計也完全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尤其是一些中低端車型、經典車型,或合資車型的中低配車型,在車載系統方面的配置相當落後。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盤點下,一些「噱頭」大於實用的新技術、新功能,以幫助大家少踩一些「雷」。

01原車導航

譬如說導航,一些車型沒有當下流行的「OTA」(空中升級)功能,致使導航的信息十分落後,而且地圖的樣式陳舊粗糙,讓人看起來十分費勁。另外,導航的操作也很困難。老式車載導航輸入地址有多麼困難,相信很多用過的司機都知道。更重要的是,這些所謂的「原廠導航」往往價格不菲,動輒數千元的價格,讓很多人寧願用自己的手機導航也不願意用它。

02中控大屏

譬如說中控大屏,它可以說是如今新一代車載系統里,普及率最高的一個配置了。當下有不少車型,直接去掉了中控台上的大量實體按鍵,換成了一塊尺寸巨大無比的觸控屏。這種中控大屏,不但看起來很拉風,操作上也給人十分新穎的感覺。但是這些觸控屏的質量往往參差不齊,有的反應很靈敏、操作起來如絲一般順滑;有的卻反應卡頓、遲滯,讓人越用越煩躁。而且一些系統設計過於復雜,菜單過多,有時候連空調這樣常用的功能都需要跨越多個頁面才能找到,讓人無所適從。

03語言助手

語音助手也是一個槽點滿滿的新功能。它是伴隨著觸控屏的普及、系統菜單日漸冗雜的狀況下誕生的。它的出現可以說是觸控屏系統很重要的一個補充。有了語言助手,司機們可以完全不需要動手,動動嘴巴就可以實現切歌、調音量、導航、調節空調等功能,有的甚至可以查閱天氣、股票等信息。

但是,語言助手往往要在網路信號良好的條件下才能使用,在一些網路信號不好的地方,語音助手就不能用了。另外,這些語音助手的智能化程度也不盡相同,有一些連「聽懂人話」都費勁,而且能實現的功能也寥寥無幾,光是控制個車窗、空調都得試好幾遍才成功,還不如自己手動調節。

04自動泊車

如今自動駕駛技術已經在越來越多的量產車上普及開來了,其中最為常用的一種功能,莫過於自動泊車功能了。很多新車都把自己的自動泊車功能包裝成了無所不能的「新手救星」,無論是什麼樣式的停車位都能輕松搞定,讓不少新手都對其抱有很高的期望。然而現實卻往往讓人失落。

譬如說,很多自動泊車功能,只能識別出帶有劃線的車位,這使得它們往往只能順利停進那些垂直、側方位等一般司機都能停進去的車位。而且,車輛自行停靠過程中,需要的空間往往過大,一旦遇上相對比較狹窄、復雜的地形,自動泊車系統就直接「撒手」。在這樣的狀況下,這類自動泊車功能就顯得十分雞肋了。

總結

以上的一些配置,聽起來十分高端大氣上檔次,實際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用、實用。並且,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這些華而不實的功能最終還是由消費者買單。因此在購車時,大家一定要結合自身所需去選擇不同的配置,切記盲目選擇高配或者那些帶有噱頭功能的車型。

買車之後,覺得除了一些安全配置,其他絕大多數配置都是用不到的

個人覺得,在高 科技 配置裡面,就自動泊車比較好用,其他幾乎用不到,尤其是 娛樂 配置,有了智能手機,車上的配置都是多餘

像全景天窗這樣的配置,一年也用不了兩回,完全就是浪費

最後,給一點經驗之談,買車的時候除了動力,其他標配就行了,後期需要什麼自己去裝,別花冤枉錢!

我現在在這韓系車做售的,我覺得,全景天窗排在 第一位,平時不開天窗,一開天窗就關不上,導軌那裡很多灰塵,時間久了,膠條老化,漏水問題,換出來的天窗玻璃有二十幾塊。

第二是 換擋撥片 ,要把波棍打手動模式才能用,用的頻率不多,要是有這個高配配置,本身車的動力不會差的。

第三是 大燈清洗功能 ,在南方用不到。用處不大,要晚上開車頭大燈才會噴水,不開燈就不會噴。北方可能用的幾率多些。

第四, 車載導航 ,這個是浪費錢的,多數只是放歌聽,導航還是手機好用。

第五, 自動啟停 ,這個功能是不夠智能,也是浪費錢,但國家在出車型上強制安裝,為的是環保,等紅綠燈時發動機可以停,減少排放。

還有什麼遠程啟動,後排帶車載電視冰箱的,用過幾次後,激情一過,還不是晾在那裡的。

本文系統給大家梳理一下 汽車 上那些看似猛如虎,實則沒卵用的配置。不為別的,只為條友理性買車,不被忽悠....

1、自動泊車功能

這個功能感覺是女司機的福音!事實上,自動泊車讓人崩潰。

第一步,不厭其煩找車位。打開車上的尋車位按鈕,不斷在一個顯而易見的空車位旁邊反復的摩擦調整前進後退,絕望的等待這個系統能識別此車位之後才可以下一部

第二步,半自動的入車位,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你的一直盯著屏幕,按提示操作掛擋,刷車,油門來回切換,急性子會瘋掉的,還不如好好練練倒車技術。

很多合資車的高配才配這個功能,只能說明目張膽的欺負不懂車的人....

2、上車踏板

很多 汽車 品牌把上車踏板作為選裝件,足以說明的確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配置。

大部分車並沒有很高,根本不需要一個踏板來進入車廂,這玩意彷彿是suv的標准配置,你上車真的不需要踏板踏一腳。

上車踏板容易破壞車的整體造型,很多suv配上上車踏板變得不倫不類。另外上車踏板會增加車子與馬路牙子親密接觸的幾率,還有一點是非常容易蹭臟褲腿。

3、雙邊四齣猛如虎

這種配置出現在大馬力的性能車上無可厚非,現在出現在1.5的小排量車上就顯得很尷尬了。要知道,四個鍍鉻排氣尾喉的成本可是不低的哦,有錢可以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

4、尾翼

尾翼是性能車和賽車的象徵,是 汽車 空氣動力學套件一部分,目的是為了減少 汽車 尾部的升力。然而,大部分家用車裝尾翼只是用來裝逼的吧...

5、自動駐車Autohold

Autohold這個功能是為了避免短暫停車時腳一直必須踩在剎車上,降低疲勞。實現剎停即可移開腳,前進時直接踩油門,這個功能做的好時確實可以大大減輕重復性的操作。

但是做的不好的Autohold在剎停抬腳後。離合器仍然處於半離合狀態,不斷地摩擦再摩擦導致整個車抖動再抖動。時間稍長離合器還會過熱。這個功能90%以上車主都不會用。

6、大燈清洗裝置

實話說這玩意只對大燈經常弄臟的人有點用,比喻爛路愛好者。到大燈弄臟,整個車不知道臟到什麼程度?

你好 我是石門車談~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專注日系德系車型,有問必答!!給您最專業的的購車指導~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令您滿意,解決了您的問題,點贊加關注,就是對我最好的支持!謝謝!!


買車之後有哪些配置是用不到的,甚至是雞肋?我來說幾項配置,在我看來是無用的。




以上內容是我對於這個問題個人的見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不同意見的朋友們在下方留言點贊關注,說說你對這個問題的見解!

買車後感覺是雞肋配置的,不管是買什麼車或者是什麼配置版本的都會有一兩個沒什麼用的配置。個人認為大致有以下幾個配置是完全沒必要的

第一個,大燈清洗, 個人認為這個是最沒用的配置了,沒有之一。這個就是在大燈那邊設置一個類似前擋風玻璃噴水的裝置,現在的車燈光亮度都是挺高的,一點點灰的話,請不請洗沒什麼關系,要是真的有臟東西在上面,這個清洗裝置根本沒什麼用,清洗不掉。這大燈清洗就是一個噱頭。

第二個,換擋撥片, 現在基本是自動擋 汽車 比較多,尤其是那些剛拿到駕照就上路的,自動擋能更好的熟悉操作。你突然間給他個換擋撥片,有時候很容易手忙腳亂,容易出現事故,而且現在一般都是在城市或者硬化路,這種地勢平緩的地區行駛,基本用不到換擋撥片。而且你換擋撥片只是微調下,很多人更習慣D檔走天下,很少去掰下撥片之類的。

第三個,車載導航, 現在大部分的車載導航都是更新比較慢的,很多道路的情況沒辦法使用,還不如裝個手機支架,直接使用手機地圖導航,更方便,有些車的中控顯示屏只有三到7寸的那種,你要是想再來個導航還要換顯示屏,價格還高。而且後續你去升級系統更新地圖,基本要去4S店刷,麻煩又費時,用的還不方便,看的時候還會影響行車安全。

第四個,自動泊車系統, 自動泊車的確可以輔助一些人停車倒車之類的問題,但是並不是可以完全的不需要人為手動操作的,現在的很多停車位都是很標准,而且停車環境有時候也是比較復雜的,行車電腦並沒有辦法完全自己停進去。能自己停進去的,基本司機都可以解決,實在擔心自己停不好的,可以升級下倒車影像,把他改外360全景影像。

第五個,全景天窗, 現在很多車都標配全景天窗了,但是能讓你打開的機會真心不多,就拿我自己的crv來說,買車到現在,在行駛車過程中就開過一次,還不到十分鍾就關了。這個配置雖然可以讓車內更明亮一點,但是沒必要自己再去加裝,自己加裝一個要一萬左右。沒必要。有些車型的全景天窗隔熱板還只是一層紗布,夏天要是停在戶外的話,陽光暴曬,還會有點燙頂。

第六個,發動機自動啟停, 發動機自動啟停就是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臨時停車(例如等紅燈)的時候,自動熄火。當需要繼續前進的時候,系統自動重啟發動機的一套系統。發動機自動啟停的技術本來是為了節油而開發的,但是現在很不實用,有時候一個紅綠燈走走停停要兩三次,或者三四百米就有紅綠燈,發動機過於頻繁的起起停停的,容易損壞發動機,所以很多人都是默認關閉這個功能,或者上車關閉。

第七個,後視鏡加熱, 很多車的這個功能是沒辦法單獨開啟的,需要先開啟空調才能開啟這個後視鏡加熱。麻煩不說效果還不好,因為你需要開後視鏡加熱的功能的時候,通常是你需要關上車窗的時候,你的後視鏡是加熱可以看了,但是你車窗玻璃沒辦法加熱啊,上面會有水會有霧啊,還是沒法看清楚啊。你還不如去網上某寶買個那種防水貼,十塊錢解決,效果還不錯。

第八個,空調分區控制, 這個空調分區還不如自動空調,或者智能空調。你一輛車也就一兩平方的大小,你想車內涼爽出了整車車內的溫度下降,溫度和水流一樣,都是高低流動的。你分區控制了,但是最終還是要整體降溫啊,還不如一開始就一起降溫,分區沒意義。

第九個,後排多媒體, 後排多媒體看著很酷,但是用處真心不大除非是商務車,你平常家用的話,完全沒必要。有些人看這個多媒體視頻在行車過程中還會暈車,更累,而且還會影響駕駛人員開車,畢竟不是每輛車都像商務車和後排和四季之間有隔層。

總的來說,基本就這八個配置真的沒什麼用,或者說用處真心不大。

所有的配置都是雞肋,全是沒用的東西。因為我就沒買車。

開玩笑的。

言歸正傳。大多數車子現在都電子化了,機械化的部分肯定是不能少的,因為跟性能 功能安全和有直接關系。所以不能少。

雞肋部分,排名第一大概是車載CD,很多老車子都還有,比如我喜歡聽CD,但是不好買CD,而且老貴。很多新車綁定手機,直接手機播放音樂,雖然效果差點,但是歌曲多啊,選擇性多,類別多,靈活方便,費用低。

排名第二的大概是車載大屏導航軟體,更新太慢,不準。沒有對接實時公路信息,這是硬傷,幾千塊錢的東西,還不如500塊錢的手機裝個高德地圖,嗨准。

現在搭載在 汽車 上的功能配置越來越多,甚至不少人選車都秉持「有,好過沒有」的理念而選擇頂配。然而,多花的這部分錢真的有必要嗎?以下列舉的幾個配置,都屬於看似很有用,但在實際使用場景中很難發揮出本領的配置,看看有戳中你的痛點嗎?

自動啟停

發動機自動啟停系統聽上去好高端、好智能,其主要功能就是在短暫停車時自動熄火,想要繼續行駛時自動啟動。雖然這個功能在歐美已經比較普及了,但是生搬硬套到國內 汽車 上,就完全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國內的城區道路,車多路堵,裝備了這個系統,每天開車上下班就是在熄火、啟動、熄火、啟動中度過。還有很多車主表示,想要發動機停的時候它又不停,不想發動機停了吧它又會自己停下來,自動啟停的邏輯奇怪且復雜,讓有些車主捉摸不透。另外自動啟停功能帶來油耗上的節約,與其帶來的發動機積碳等問題增加的費用,到底誰多誰少,都還是個未知數。

自動泊車

自動泊車存在的意義是為了更方便車主快速泊車的,尤其是部分對倒車不太熟練的司機,這一點毋庸置疑。不過,自動泊車系統依靠的是車身周圍的各種感測器,實時監測車輛周圍的物體,並根據側方或垂直的方式來判斷倒車起點的位置,而且物體之間的距離或角度一旦小於車輛設定的最低值,那麼也是無法倒車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像一些斜向停車位就不支持自動泊車。另外,由於是電腦控制,採用自動泊車,常會有原地打方向盤的情況,對於輪胎來說也是一種損耗。

車載導航

車載導航系統的重要性在手機高度發達的情況下,顯得不再重要,因為手機導航比車載導航更好用。比如網路地圖就有導航功能,比車載導航更實用的是,可以隨時查看路況擁堵信息,設定順暢的路徑,傳統車載導航系統只是按照固定的路線,長時間不升級的話,導錯路也是有可能的。國內加裝的導航一般都是國內第三方自行研發的,早期的導航採用的是wince操作系統。導航常用軟體一般有凱立德、道道通、高德,操作響應差、導航升級不便等問題。

大燈清洗

大燈清洗的初衷是清洗大燈外罩,減少灰塵對 汽車 燈光的阻礙。但是現在的行車環境,市區大多都是柏油馬路,灑水車一會兒一輛的噴水,所以灰塵很少。即使在農村,也很少見到車燈很臟的狀況,所以大燈清洗在現在這個時代,存在的意義不大,而且這項配置價格也不便宜,多出現在豪華車型,普通消費者難以承受。

後排液晶屏

後排液晶屏是供後排乘客 娛樂 使用,可以用其播放音頻和視頻等,通常放置在前排座椅的後方或者是前排中央扶手的後方。這個配置看似非常貼心,但實際上不需要掌握方向盤的後排乘客,可以自由自在的玩手機或者是平板,聽歌看視頻之類的功能手機上都有,且不用受液晶屏中內容的限制,自己想看什麼就可以看什麼,液晶屏在第一次見過的新鮮感以後就很容易成為擺設,且液晶屏硬度高,車輛急剎車時後排乘客由於慣性前傾,頭部砸到液晶屏的滋味可不太好受。

這些配置在某些豪華車型上甚至要花不少的錢才能選裝,但實際使用中很少能發揮作用,屬於典型的雞肋配置,你認同我的看法嗎?歡迎交流探討。

說說我的用車感受吧。我覺得有以下幾個配置用不到:

1.天窗,我基本只會翹起一條縫,因為不抽煙,所以幾乎從未打開過,但是有天窗的車,一般都是高配,所以這個價格就花的冤枉了。

2.自動啟停,這個,我一啟動車輛,就會關掉,可能還是不習慣等紅綠燈熄火吧,剎車重一點也會熄火的。

3.藍牙,基本沒用,因為有U盤可以插,沒怎麼連手機放歌。車載電話,我覺得也是不安全的,效果也不好。所以藍牙這個也不怎麼用。導航,就直接用手機導航了。

這是結合自己的用車習慣談的幾點,希望對你有用。

7. 有哪些汽車配置比較「雞肋」肯定少不了這9個!

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為了滿改粗足消費者更豐富且更高的用車需求,汽車上的配置也逐漸變得更加豐富。但是,並不是所有常見的汽車配置都是有用的,還有不少汽車配置實際上挺「雞肋」。

比如下文中的這9個汽車配置,看起來高大上,實際上用處並不多!

1、城市SUV門檻踏板

如果你的愛車是一款尺寸較大的越野車,比如豐田普拉多、日產途樂等等,那麼門檻踏板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上下車。

但如果你的愛車是一款尺寸不大的城市SUV,那門檻踏板的作用就很小了,更多隻是裝飾作用。

2、方向盤換擋撥片

在一些動力性能強勁的運動車型上,方向盤換擋撥片是個很常見的配置,但部分性能不高的家用車也配備了方向盤換擋撥片,而實際上,這些家用車的許多用戶並不追求操控感和強勁的加速性能,這就讓方向盤換擋撥片成了擺設。

3、雙區空調

車企推出雙區空調的初衷,是為了照物殲櫻顧不同乘客的體感溫度需求,但車內空間不大,空氣又是流通的,這就使得雙區空調的實際效果並不明顯。

4、車頂行李架

對於自駕游愛好者來說,車頂行李架可以增加車輛的裝載能力,的確實用;但是大部分車主購買車輛是以日常用車需求為主,車頂行李架的使用次數可以說是屈指可數,基本派不上用場。

5、後排顯示屏

在一些高級的汽車上,我們可能會見到為後排乘客提供影音娛樂功能的後排顯示屏。但是罩叢要知道,現在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iPad也很普遍,有多少人會去看後排顯示屏呢?

6、不帶遮陽簾的全景天幕

全景天幕能提升車輛座艙的通透感,為車內乘客帶來更好的視野感受,但是,如果全景天幕不帶遮陽簾,那在夏季就很曬了。

好在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一情況逐步得到好轉,但消費者買車的時候一定要親自體驗一下,確保全景天幕的隔熱性在接受的范圍內。

7、車載CD

在中控屏已是主流配置的當下,部分入門級的合資車型,依然搭載的是比較低端的車載CD。一般來說,車主拿到新車後,便會將車載CD拆除,直接換裝中控屏,這個配置基本沒啥用了。

8、車載KTV

現在部分新能源汽車,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好的娛樂體驗,而提供了車載KTV配置。但是,很少有用戶會在車內使用車載KTV功能唱歌,一來氛圍不對,二來開車時候也不安全。

9、車內拍照

和車載KTV一樣,也很少人會使用車內拍照功能,畢竟想自拍用手機就可以了,再使用車內拍照功能,豈不是多此一舉。

結束語

雖然汽車配置變得越來越豐富了,也確實能一定程度上解決痛點問題,但上述9個汽車配置確實用處不大,有些配置甚至可以說是「畫蛇添足」。

那麼,你覺得汽車上還有哪些汽車配置比較「雞肋」呢?歡迎留言互動!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二師兄玩車,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8. 購車時,缺了哪些配置你絕對不買原因是什麼

對於年輕人來說,買車並不容易。買車的時候,銷售顧問總會推銷一些附加配置。很多人在買車的時候也是很理性的。銷售顧問總是不賣,但是買了車之後往往後悔沒有選一些配置。現在我們來看看需要哪些配置。很多車在買車的時候太注重性價比了。你要看到沒有大屏導航,沒有天窗,動力很大。其實當然要考慮買車,但其實一輛車很多配置都是可以配置的。

SUV和MPV可以提供很大的載貨空間,但是因為車比較大,油耗和停車都比較麻煩。關鍵是看你怎麼選擇。不管是轎車還是SUV,MPV,另一個要考慮的是適用性。比如攜帶超長物品,貨物裝卸難度等。眾所周知,我們在路上看到的翻車事故大多是小型貨車或者小型車輛。為什麼會這樣?除了重心高之外,還和沒有電子人體穩定系統有關。在很多歐美國家,電子穩定系統,比如我們的ABS,都是必須強制安裝的,但是我們國家是鼓勵這樣的,所以很多汽車公司都在用。

熱點內容
電腦欄目緩存後變成空白頁了 發布:2025-05-14 09:10:30 瀏覽:738
c語言的軟體是什麼 發布:2025-05-14 09:09:13 瀏覽:799
php微信支付教程視頻教程 發布:2025-05-14 08:59:59 瀏覽:202
存儲伺服器分類 發布:2025-05-14 08:39:01 瀏覽:646
xz文件解壓軟體 發布:2025-05-14 08:28:43 瀏覽:970
lua腳本學習 發布:2025-05-14 08:20:55 瀏覽:714
python文件刪除一行 發布:2025-05-14 08:06:58 瀏覽:722
如何下載奧特曼高級化3安卓版 發布:2025-05-14 07:47:31 瀏覽:346
qml文件修改後編譯未生效 發布:2025-05-14 07:31:00 瀏覽:331
內到內演算法 發布:2025-05-14 07:29:11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