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配置好了需要買什麼
㈠ 組裝一台電腦需要買哪些配件
電腦在我們生活中已經非常普及了,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就連休閑娛樂也承包了,購買一台電腦往往是需要花費很多的資金,以及時間去選擇自己想要的配置。
當你需要一台台式電腦時,要麼直接購買整機,要麼「DIY」組裝機,組裝機不僅性價比高而且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用戶可以個人自由的選擇不同硬體、不同品牌,自由度更高。
那麼一台完整的台式電腦,需要哪些部件呢?
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組裝一台電腦需要哪些配件!
目錄:
一、主機
1、CPU
2、散熱器
3、主板
4、內存
5、硬碟
6、顯卡
7、機箱
8、電源
二、其他
USB介面
顯示屏
外設設備
1、顯示器鍵盤
2、滑鼠
3、U盤
4、麥克風
5、攝像頭
一台完整的電腦是由主機、顯示器、滑鼠、鍵盤等組成,其中主機是重中之重。
一、主機由CPU、散熱器、主板、內存、硬碟、獨立顯卡、機箱、電源等這些配件組成,主板是其他部件的載體,大部分配件都是安裝在主板插槽上。
1、CPU
CPU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文名稱為「中央處理器」,是電腦中最核心的硬體之一,相當於電腦的心臟。
是信息處理、程序運行的最終執行單元,它的性能好壞影響了整個電腦的運行速度。
CPU的主要參數數據:工藝、架構、頻率、核心、線程。
工藝:也就是製程,代表了晶元的精細程度,主要影響晶元的功耗,理論上是越低越好。
架構:代表晶元內部的規劃,由多個核心、緩存等晶元組合而成,為了能達到最大性能而將這些單一晶元合理的布局就是架構。
頻率:晶元能力強弱是最直觀的參數,頻率和功耗熱量基本掛鉤,頻率越高,功耗越高,發熱量越大,性能也越強。
核心:代表晶元能力強弱的一個參數,在其他條件沒法優化的情況下,將更多的核心塞到CPU里是能有效提升性能的手段。
多線程(SMT):通過復制處理器上的結構狀態,讓同一個處理器上的多個線程同步執行並共享處理器的執行資源的線程數量。
常見品牌:英特爾(Intel)、AMD。
2、散熱器
散熱器
是為機箱提升散熱方案的,也是缺一不可的,少了散熱器,CPU自身無法正常工作。
一般CPU散熱器都是風冷散熱器,最常見也是最簡單的散熱方式,價位也比較便宜,適合家用。
更高的散熱環境還可以選擇水冷散熱器,與風冷相比具有安靜、降溫穩定、對環境依賴小等優點,缺點是價格貴,安裝困難,漏水風險大,水路需要清理等問題,這個就看個人選擇了。
常見品牌:九州風神(DEEPCOOL)、超頻三(PCCOOLER)、酷冷至尊(Cooler Master)、愛國者(Aigo)、航嘉(Huntkey)、鑫谷(Segotep)。
3、主板
主板
是硬體的載體,連接著CPU、內存、硬碟、顯卡等核心硬體。
主板是根據CPU進行匹配挑選的。
主要參考有四個方向:廠家、版型、針腳、拓展性。
廠家:主板的廠家有很多,新手還是多考慮一線品牌的暢銷款,或二線品牌的口碑款,沒必要追求用料特別豪華的板子,也要看自己的需求來選購。
版型:常見的就兩種ATX(標准板)、M-ATX(小板)。
針腳:英特爾和AMD的主板是不通用的,英特爾的不同代CPU對應的針腳也不一樣,9代酷睿採用LGA1151介面,10代變成了LGA1200,而AMD的銳龍系列則都是AM4介面。
英特爾主板的級別可以看開頭字母,從低到高分別為H/B/Z,AMD為A/B/X。
總結:AMD的價格比英特爾便宜,但兼容性還是英特爾更勝一籌。對於DIY的朋友們來說,AMD可能會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來調試。
常見品牌:華碩(ASUS)、技嘉(GIGABYTE)、影馳、銘瑄(MAXSUN)、昂達(ONDA)、微星(MSI)、七彩虹(Colorful)。
4、內存
內存條
也叫內存條,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內存的運行決定計算機整體運行快慢。
大小:理論上越大越好,但家用的話8GB或16GB已經足夠使用,也要看個人的需求,如果是設計行業目前普遍16G起步。
頻率:內存的頻率決定其功耗和性能,按照不同頻率可以分為不同型號,如DDR2、DDR3、DDR4、DDR5、每一代的都會比上一代更節能,也更高效。
常見品牌:金士頓(Kingston)、威剛(ADATA)、美商海盜船(USCORSAIR)、三星(SAMSUNG)、英睿達(Crucial)光威(Gloway)、鎂光、七彩虹(Colorful)、先鋒(Pioneer)、。
5、硬碟
硬碟
電腦中儲存數據的地方,又分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固態硬碟由於速度的優勢,打破傳統機械硬碟的性能瓶頸,目前裝機都是首選固態硬碟,當然固態硬碟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容量偏小,建議搭配固態 機械雙硬碟方案,兼顧速度與大存儲。
硬碟知識就不多做介紹了,有想了解硬碟知識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
電腦硬碟怎麼選,一次讓你看明白(建議收藏)
常見品牌:希捷(Seagate)、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日立(HITACHI)、東芝(TOSHIBA)、三星(Samsung)、閃迪(San Disk)、金士頓(Kingston)。
6、顯卡
顯卡
愛好打游戲的朋友和設計師比較在意的參數,決定游戲和生產力的關鍵點。
顯卡承擔著顯示圖形的輸出,重要性僅次於CPU。
卡又分集成顯卡和獨立顯卡。
早期的集成顯卡板載在主板上的顯示晶元,而目前集成顯卡都是集成在CPU中,又稱核心顯卡。
獨立顯卡是一個獨立的硬體,獨立顯卡的好壞決定了游戲、設計等圖形性能,目前獨立顯卡晶元以NVIDIA和AMD為主,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N卡和A卡。
可以把顯卡和CPU比作為一個工人和工頭的關系,能力強的工頭配能力強的工人,才能發揮出工人最強的實力,如果二者不匹配,工人太強,性能浪費,工頭太強,工人不給勁,相互匹配才是真正的把錢花在刀刃上。
常見品牌:NVIDIA(英偉達)、影馳、AMD、微星(MSI)、藍寶石(Sapphire)、耕升(GAINWARD)、麗台(LEADTEK)、七彩虹(Colorful)、技嘉(GIGABYTE)、華碩(ASUS)。
7、電源
電源
為各個硬體供電,穩定電流與電壓的作用。
電源分為:AT電源、ATX電源、MicroATX電源。
AT電源:功率為150W~220w,共有四路輸出(士5V、士12V),另向主板提供P.G.信號,採用切斷交流電網的方式關機,如今漸漸淡出市場。
ATX電源:和AT電源一樣,外形尺寸沒有變化,增加了 3.3V、 5V StandBy兩路輸出和一個PS---ON信號,輸出線改用一個20芯線給主板供電。
MicroATX電源:是英特爾(Intel)在ATX電源之後推出的標准,目的是降低成本,和ATX的區別是體積和功率減小。
常用電源功率:180w,200w,300w——1000w——2000w不等。普通辦公家用的300上下就可以了,但是有獨立顯卡的最少要400w或以上會比較穩定。【特別重要】
電源的好壞決定了電腦的穩定性,因此我們在選購電源的時候不但需要考慮瓦數,更重要的是品牌與做工用料。
常見品牌:長城(Great Wall)、鑫谷(segotep)、航嘉(Huntkey)、安鈦克(Antec)、愛國者(aigo)、先馬(SAMA)、酷冷至尊(CoolerMaster)、大水牛(BUBALUS)、金河田(Golden field)。
8、機箱
機箱
機箱:主要作用是放置與固定各個電腦硬體,起著一個承托和保護作用。
我們選擇機箱時,主要看兩點:外觀、兼容性。
1、外觀:目前主流機箱都是側透機箱,區別在於大小形狀,看自己喜好挑選。
2、兼容性:須考慮主板的版型,大小板的區別,顯卡的長度,硬碟位夠不夠用,是否能加裝冷排,散熱器最高是多少等等。
不過標准尺寸機箱一般沒有這種兼容性的問題,小機箱就要提前進行溝通了。
常見品牌:先馬(Sama)、鑫谷(Segotep)、航嘉(Huntkey)、酷冷至尊(Cooler Master)。
9、其他
1、USB介面
USB-A介面(又稱Type-A):電腦上最常見到的USB大介面,滑鼠、鍵盤、U盤,移動硬碟、畫板都需要連接到這個介面,體積大,不支持正反插。這個介面有兩種類型,一種是USB2.0,一種是USB3.2,它們的形狀相同,下面我仔細介紹一下。
USB2.0:僅支持480Mbps帶寬,傳輸速度為60MB/s,建議滑鼠、鍵盤等設備連接在這種介面上。
USB3.2:筆記本電腦上的USB3.2介面一般都是USB3.2 Gen1協議,最大支持5Gbps帶寬。
USB3.2 Gen1 = USB3.1 Gen1 =USB3.0,通稱為USB3.2。
建議傳輸文件時使用USB3.2介面。
USB 3.0與USB 2.0最大的差別就是:3.0的介面部分為藍色,而2.0的介面部分為黑色。
2、顯示器介面
介面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有:VGA、DVI、HDMI,下面小編來給大家普及下它們的區別。
VGA接頭:主要用於老式的電腦輸出,針數為15針的視頻介面,輸出和傳遞模擬信號。
DVI介面:數字信號的傳輸,有兩個標准,25針和29針,這兩種介面沒有分別,可以傳輸大辨別率的視頻信號,連接計算機顯卡和顯示器時不用發生轉換,所以信號沒有損失。
HDMI:傳輸的也是數字信號,和DVI介面傳輸的視頻質量效果基本相同。
還能夠傳送音頻信號,假如顯示器還帶有音響時,HDMI介面可以同時將電腦視頻和音頻的信號傳遞給顯示器。
3、外設設備
電腦除了主機外的大部分硬體設備都稱為電腦外設,比如:顯示器、鍵盤、滑鼠、U盤、麥克風、攝像頭等。
(1)顯示器
通常被稱為電腦監視器或電腦屏幕,是一種將一定的電子文件通過特定傳輸設備顯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顯示工具,也是除了CPU、主板、內存、電源、鍵盤、滑鼠之外最重要的一個電腦部件。
分為LED顯示屏和液晶顯示屏(LCD顯示器)兩大類。
LED顯示屏:通過控制半導體發光二極體的顯示方式,用來顯示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行情、視頻、錄像信號等各種信息的顯示屏幕。
優點:色彩鮮艷、動態范圍廣、亮度高、壽命長、工作穩定可靠,已逐漸擴展到數碼相機、PDA以及手機領域。
液晶顯示屏:機身薄,佔地小,輻射小。
常見的顯示器的大小從18.5寸到24寸不等。
常見品牌:戴爾(DELL)、飛利浦(PHILIPS)、三星(SAMSUNG)、惠普(HP)。
(2)鍵盤
給計算機輸入指令和操作計算機的主要設備之一,屬於計算機硬體的一部分。
它的功能和鍵位排列都分為:功能鍵區、打字鍵區、編輯鍵區、數字鍵盤。
(3)滑鼠
由於Windows具有的圖形特性需要用滑鼠指定並在屏幕上移動點擊決定的,是Windows的基本控制輸入設備。
(4)U盤
USB(Universal Serial Bus)盤的簡稱,與硬碟的最大不同是,它不需物理驅動器,即插即用,且其存儲容量遠超過軟盤,極便於攜帶。
這里就大概講解一下,之後我會出一篇詳細的U盤知識講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收藏起來,需要的時候可以用到哦。
(5)麥克風
又稱話筒,一種電聲器材,屬傳聲器,是聲電轉換的換能器,通過聲波作用到電聲元件上產生電壓,再轉為電能,用於各種擴音設備中。
(6)攝像頭
攝像頭(Camera或Webcam)又稱為電腦相機,是一種視頻輸入設備,可以彼此通過攝像頭在網路進行有影像、有聲音的交談和溝通,廣泛的運用於視頻會議、上網課、遠程醫療及實時監控等方面。
每種電腦外設選購要點都不一樣,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就可以了。
以上給大家詳細介紹了組裝一台台式電腦需要哪些配件的基本知識,希望大家通過這篇文章能夠更好的了解電腦知識,覺得有學到新知識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收藏起來哦!
下期內容大家想了解哪些產品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
㈡ 我想買台台式電腦,請問除了主機和顯示屏還要買些什麼啊
組裝電腦基本配件:處理器 主板 內存 顯卡 硬碟 電源 機箱 顯示器 鍵鼠 音響 耳機(麥克風)。
除了主機和顯示器還需要購買,滑鼠鍵盤,還有耳機或者音響,還有網線,這些都是基本的東西,如果有老顯示器,用的時候注意看有沒有能插顯卡上的接頭,沒有就買個轉接線,滑鼠鍵盤現在基本都是usb了,不存在什麼問題。
買電腦我們首先要確定一下自己的電腦用途,如果你是家用呢,可以選擇台式機,雖然台式機相對來說比較笨拙,但是放在家裡面基本上是很久都不移動地方的,所以選擇台式機性價比比較高的,並且台式機擁有顯示器大,擴展性強,並且性能強等優點,所以你要是為了能夠家用的電腦的話,這邊還是比較推薦購買台式機的。
台式機又分為組裝機和品牌機,如果你對電腦一竅不通的話,那麼老程推薦你去購買品牌機,畢竟花一台電腦一半的錢到售後服務上面能保證你電腦的正常運行也是挺好的,但是如果你對電腦稍微懂一點的話,那麼請不要繳納這筆高昂的智商稅,直接上組裝的,畢竟全新的組裝機基本上和品牌機都是差不多的,有的店鋪也是送三年質保一年免費上門的,這里要說一下組裝機一定要確定好配置,找靠譜的商家進行購買,否則還不如直接買品牌機。
買什麼樣的電腦首先就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定,然後在根據自己錢包的重量來確定電腦的配置,錢包厚的可以考慮機箱酷炫,然後硬體性能,錢包薄的那麼就考慮性價比最好了,總而言之就是懂電腦的不要去買品牌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