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飛參存儲時間

飛參存儲時間

發布時間: 2022-05-15 02:18:39

① 各位,請問誰知道殲-10的飛行參數

殲-10戰機被外國成為是中國第一種裝備部隊的國產第三代戰機、第一種真正兼有空優/對地雙重作戰能力的國產戰機,
殲-10的項目驗證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當時由成都飛機公司和第811飛機設計所基於流產的殲-9型戰斗機進行設計。原殲-9項目是為設計一種速度達到2.5馬赫帶鴨翼的三角翼空防型戰斗機,其作戰目標是原蘇聯的米格-29和蘇-27。最初的計劃要求,後來發生了重大變化,於是1988年重新將這款新型戰斗機的設計定位在一種採用新技術的中型多用途戰斗機上,以替換中國空軍龐大的殲-6、殲-7和強-5機隊,並有效應對當時同類型的西方戰斗機。

雖然中國和以色列官方都否認雙方在新型戰斗機的研發上進行了合作,但普遍的猜測認為,在美國於1987年向以色列施壓,促其放棄了國產「幼獅」戰斗機項目後,以色列將該項目的先進研究成果轉讓給了中國。並且,非官方的中國媒體也聲稱殲-10/「幼獅」確實從一開始就是中以兩國的共同研究項目。但是,考慮到兩國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殲-10與「幼獅」不同的作戰需求,似乎又不能肯定雙方存在過合作。因為,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空軍追求的是空防型戰斗機,而「幼獅」的設計重點是對地攻擊,空戰能力只是其次要考慮。同時,中國新型戰斗機的設計尺寸要大於並重於「幼獅」,以充分利用其推力為12.5噸的發動機。「幼獅」採用的發動機是推力為9.4噸的普惠1120型發動機。除了以色列的「貢獻」,裝備了F-16A的巴基斯坦空軍也有可能向中國提供了部分先進技術信息。

殲-10的首架原型機可能於1996年中期就首飛了,而中國官方報道的首飛日期是1998年3月23日。但實際上,在後一個日子上天的是經過重大改進的3號原型機。為向項目發展提供樣機,共生產了五架供飛行測試的原型機(機號1003-1007)和兩架地面測試平台(機號1008-1009).兩架預生產型殲-10中的首架於2002年6月28日首飛成功。

從2003年2月開始,至少七架(機號1010-1016),也可能是10架預生產型殲-10(可能沒有裝備雷達)陸續提供給了中國空軍。其中的幾架目前正由中國空軍的作戰部隊進行作戰測試和評估,而其餘的幾架則留在位於陝西閻良的中國空軍試飛訓練中心用於最後的項目發展階段。

據報道,殲-10的飛行測試於2003年12月全面完成,並獲得了生產許可證。首批50架殲-10A可能已經開始生產。首個裝備殲-10的戰斗機團(可能歸駐中國西南、印度當面的第44航空師)將於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估計中國將生產至少300架殲-10,但這一數量仍只能是其空軍裝備的數千架殲-6、殲-7和強-5中的一小部分。據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的殲-10月產量為兩架。

作為單座殲-10A基本型的補充,一種雙座的改型(殲-10B)也於2003年12月進行了首飛。改進機加長了機身,以容納後座艙和增大機內油箱的載油能力。改型機的外觀特徵表明該機並不是教練機,而是意在發展一種新的打擊型戰斗機,或者是殲-10的電子戰和防空壓制型號。

和印度的「光輝」一樣,中國也計劃發展新型戰斗機的海軍型(殲-10C),。據稱,中國海軍更希望裝備一種雙發動機艦載戰斗機。因此,殲-10有可能重新設計,並使用兩台俄羅斯克里莫夫公司的RD-93型發動機。考慮到海軍型戰斗機的采購量有限,因此該方案無疑效費比欠佳。中國海軍為此更傾向於使用俄羅斯的蘇-33。

除了滿足中國空軍自身的需求,殲-10(外銷型)極有可能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從目前來看,中國沒有將殲-10推向國際市場的明顯跡象,該機也沒有在國際航展上露過面。

總體布局

殲-10沿襲了「幼獅」式戰斗機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設計時的氣動布局,但為了滿足中國空軍的要求而進行了修改,採用了中國新型戰斗機最初設計時的大尺寸和大重量。

在對「幼獅」戰斗機的近耦合鴨式布局進行改進之後,殲-10放棄了「幼獅」的水平尾翼,而採用大三角翼加鴨翼布局(翼展比後者長一米多,翼面積增加15~18%)。但同時,殲-10保留了「幼獅」(還有瑞典的「鷹獅」)採用的活動翼面技術:外翼前緣為機動襟翼,固定內翼在全動鴨翼的配合下產生絕佳的氣動性能。常規飛機的水平尾翼位置被三角翼後緣的四塊活動副翼所佔據。翼尖部分沒有設置用於輕型空空導彈的掛架,這一點與「幼獅」和「鷹獅」不同。

殲-10布局最為稱道之處是它的翼身融合。通過精心設計主翼與機身中部結合處的曲面,既增加了機內容積(用於載油、裝備,以及為爾後發展預留空間),也有效利用了它帶來的空氣動力增升效果。主翼後部機身兩側沒有安排其他結構,這再次體現了翼身融合的設計理念,只是在尾噴管前端機腹下加裝了兩片外斜腹鰭。這兩片腹鰭用於戰機大迎角飛行時,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飛機的穩定性。與「幼獅」相同的是,殲-10也設計了四片減速板,其中兩片位於機身上部主翼後方,其餘兩片僅位於機尾下部腹鰭之間。

除了機翼,殲-10與「幼獅」的另外一處重大不同在於進氣道。「幼獅」的進氣道與F-16類似,為固定幾何形狀。而殲-10採用的是帶中心激波錐的二維可調式進氣道,這種帶調節板的進氣道布局與F-4「鬼怪」Ⅱ有些類似。只是殲-10將「鬼怪」的進氣道平移至機腹下,由調節板(位置在邊界層分離板的後方)構成進氣道的前部,這為發動機提供了不同飛行狀態所需的氣流,更加適合高性能空空作戰。此外,可調節進氣道所增加的高效整流壓縮能力(在1.5馬赫時為5%,在1.8馬赫增加至15%,在2馬赫時為25~30%)極大地提高了飛機超音速飛行時的發動機推力,從而使飛機獲得更好的爬升和高速性能。這種進氣道布局的不足主要包括隱身效果欠佳(這也是所有機腹進氣道布局飛機的通病)、重量偏大且結構復雜(F-16為此增重80~100公斤)和生產費用增加,同時調節板的動力和調節系統還加大了飛機的維護負擔。

適合超音速飛行的氣動布局、強勁的發動機和可調節式進氣道使殲-10最大速度能夠達到2.2馬赫,大於「幼獅」宣稱的1.8馬赫。殲-10的高超性能集中於空空作戰,因此無論是執行空防還是截擊任務都將是一把利器。

考慮到中國明顯地將美國戰斗機視為其主要空中威脅,加之美國的戰斗機設計一直強調奪取空中優勢的能力,因此不難理解中國要將空空作戰能力(包括進攻和防禦)視為其戰斗機發展的主要需求。同理,殲-10在結構設計上強調機動過載要達到9G(所有最新型戰斗機都追求的目標),這無疑體現出中國空軍要求這款新型多功能戰斗機要在制空作戰中技壓群芳,至少要達到F-16最新型號的性能。

殲-10為放寬靜穩度設計,並採用四餘度線傳飛行控制系統。這是中國戰斗機首次採用這種當前最先進的飛行控制系統。中國空軍使用一架經過特殊改制的殲-8Ⅱ技術驗證機測試經過重新設計的線傳飛控系統,這顯示出殲-10的線傳飛控系統應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產物。

推進系統

至少殲-10的首批生產型將採用久經考驗的俄制AL-31FN渦扇發動機。蘇-27家族也採用了AL-31系列發動機,不過FN型增加了一個經完全重新設計的檢修艙。這一檢修艙的設置是標準的俄式風格,在最初的AL-31型號中位於發動機上方,還包括部分壓氣機上部機殼的外側位置,但FN型的檢修艙則調整到與西方戰斗機發動機檢修艙同樣的位置,位於發動機和壓氣機下部機殼外側的位置。

除了殲-10原型機和預生產型使用的發動機外,據稱俄羅斯於2001年一次性向中國提供了54台AL-31FN(另有渠道報道說是100台)。這些發動機用於首批生產型殲-10。但俄羅斯拒絕向中國提供該型發動機的生產許可證。基於這個原因,中國正在研製可以替代AL-31FN的國產發動機。不過,即使所有的殲-10都將使用AL-31FN,中國也將尋求一種更加先進的改型,其最重要的技術要求當是配備軸向360度矢量噴管,以提升飛機的機動性能和發動機與機身有效配合帶來的推進效能。這種發動機曾經在1998年的珠海航展上首次露面,俄羅斯明顯是領會到了中國對發動機的潛在興趣。實際上,被西方奇怪地忽視了的發動機矢量控制技術卻在亞洲得到了廣泛歡迎,它首先被印度空軍裝備的戰斗機採用,接著是馬來西亞,而現在可能是中國。

把目光投向未來,中國可能最終採用「土星」公司的AL-41型發動機。目前,該型發動機正在為俄羅斯下一代的戰斗機進行研製。AL-41的體積可能與AL-31相同,但推力要增大30~40%。因此,AL-41可能成為未來殲-10型號的潛在選擇,並使其具備與同在概念驗證階段的F-16Block60相同的作戰能力。

目前,強勁且省油的AL-31FN為殲-10在空戰中發揮高超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無論是在高速、大爬升率飛行,還是在大過載機動時都勿須擔心發動機停車。該型發動機由於油效比極高,因此使戰機在執行遠程滲透任務時同樣表現不凡。加之殲-10具有容積達5000升的內置油箱,這雖然比加兩個保形油箱的F-16要少700升,但戰機仍能夠在攜帶較大載荷的情況上達到一個理想的作戰半徑。殲-10還能攜帶三個副油箱,雖然目前尚不具備空中受油能力,但據悉中國已有開發殲-10空中受油能力的遠期計劃。

由於俄羅斯拒絕提供AL-31FN的生產許可證,而且考慮到中國一直在努力實現裝備采購的國產化率,因此殲-10極有可能將在未來採用一種國產發動機,如黎明發動機公司生產的WS-10A。但目前知道的信息僅包括WS-10A的推力水平(與AL-31相近)和布局(雙軸小涵道比並帶加力燃燒室的渦扇發動機),並且黎明公司已計劃在該發動機上加裝矢量噴管。

座艙和航電設備

殲-10的單座座艙為飛行員提供了良好的全向視野,這比以往繼承前蘇聯設計風格的中國戰機進步了不少。飛機的航電設備採用了符合西方機工程原理的設計組合:大屏幕抬頭顯示儀、三台液晶多功能平顯,油門和推桿控制系統、數據存儲系統、先進的自動航行和氣象數據計算機和頭盔瞄準具。雖然這些產品的提供商目前還不能確定,但頭盔瞄準具已經基本能夠確定將採用國產型號,由洛陽航空設計所設計生產。

殲-10採用一種多模「邊掃描邊跟蹤」雷達。為獲得訂單,以色列埃爾塔公司推出了其EL/M-2035型雷達,而俄羅斯公司則為中國空軍提供了一系列選擇,其中包括他們正在使用的部分雷達(如同相加速器公司的「珍珠」,這種雷達是裝備殲-8ⅡC的甲蟲-M型雷達的改進型)。中國國產JL-10A型雷達也是一種選擇,但目前不知道它的研製進度是否能跟上殲-10的服役時間。由於殲-10的生產已陸續展開,因此它的雷達應當已經選擇完畢,但目前仍沒有與雷達具體型號相關的報道。

中國的殲-11(蘇-27和蘇-30)裝備了一種高性能的紅外搜索跟蹤和激光測距一體化系統,這為戰機提供了完全被動搜索和跟蹤能力。殲-10自然也有可能裝備一種同樣或者類似的系統。但在殲-10的原型機和預生產型機上看不到用於容納紅外搜索跟蹤系統的球狀結構,似乎也沒有其他的機身窗口顯示有內置的該類系統。

武器裝備

殲-10裝備了一門半埋入式雙管23毫米機炮(俄制Gsh-23型機炮的中國版),位置在進氣口下方前起落架左側。殲-10的機身下設計了11個掛架:六個在機翼下、一個在機腹下中軸線上、其餘四個為機腹下方兩側半共開工的串聯掛架(與幻影-2000、「陣風」和F-15E的機腹掛架配置類似)。中國官方尚未公布殲-10的外掛載荷能力,但估計為5500公斤。

根據照片可以看出,殲-10的原型和預生產型機大多掛載兩枚PL-8(以制「怪蛇」Ⅲ)近程紅外製導導彈。殲-10的武器系統還將包括已經在殲-11上使用的俄制空空導彈(R-73近程和R-77中程主動制導導彈),以及中國的PL-12中程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殲-10也可以攜帶國產和俄制的空地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包括鷹擊-8K反艦導彈和新型鷹擊-9反輻射導彈),以及非制導炸彈和航空火箭彈。

據報道,用於殲-10的導航和目標指示吊艙正在研發之中,這些設備可能與機炮對稱安置在進氣道的右側。

技術和作戰考慮

當獲得有關殲-10的首批情報時,雖然西方國家知道它先進的氣動布局和技術直接來自以色列「幼獅」戰斗機,但還是認為它是一種輕型戰斗機。實際上直到最近,大部分西方媒體在提供殲-10的評估數據時仍是基於「幼獅」戰斗機的重量、尺寸和技術性能。

但在獲得了准確的數據後,顯露在人們面前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殲-10實際上是一種中型戰斗機,在作戰性能上類似於F-16C Block 50和幻影2000-5,或者更准確點說,就像單發的歐洲戰斗機或「陣風」。因此,說殲-10與最新的F-16型號具有相當的作戰能力一點也不為過,只是它的機身更大,並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殲-10最初的設計選擇中,與當前西方戰斗機設計思路不謀而合的地方得到了加強,特別是採用可調節式進氣道。

殲-10與其他亞洲國家的國產戰斗機一樣,當前最現實的問題是其航電設備和制導武器的發展進程和可靠性。另外一個需要關注的是數字線傳飛控系統,它不僅存在著可靠性問題,而且在與滿載現代航電系統的戰斗機結合以後,它是否能夠全面發揮潛能也將令人拭目以待

② 黑匣子的歷史概況

「黑匣子」是一位墨爾本工程師在1958年發明的。1908年,美國發生了第一起軍用飛機事故。此後,隨著飛行事故不斷發生,需要有一種追憶事故發生過程原因的儀器。二戰期間,飛行記錄裝備儀器在軍用飛機上應用,後來又用到民航飛機上。飛行記錄儀之所以被稱為「黑匣子」可追溯到1954年,當時飛機內所有的電子儀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狀都統一的黑色方盒裡 。
由於現代電子技術飛速發展,對於飛機而言,人們開始主張直接通過向地面無線傳輸數據信號並記錄,而不再使用飛行記錄儀,因此今後黑匣子的名字將回到地面。例如汽車數據黑匣子。1987年,挪威上空一架軍用飛機發生爆炸,飛機墜毀,飛行員身亡。挪威當局趕到出事現場,從飛機殘骸和飛行員的屍體中,辨認出這是一架前蘇聯的軍用偵察機。挪威向前蘇聯提出抗議,前蘇聯矢口否認。後來,挪威找到了飛機上的黑匣子,從黑匣子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揭露了真相。前蘇聯在鐵的證據面前只好認錯。
飛機上飛行數據記錄系統(FDRS,Flight Data Recorder System)和座艙音頻記錄系統(CVR,Cockpit Voice Recorder)簡稱為「飛參」,主要是由採集器和記錄器組成。「黑匣子」是飛參記錄器的俗稱。一般民航客機上會同時安裝一個記錄數據、一個記錄語音的兩個黑匣子。
黑匣子的外表不是黑色的,而是醒目的橙色,表面還貼有方便夜間搜尋的反游標識。因為飛參記錄器記錄的數據必須通過專用的下載設備和回放軟體才能解讀和分析,加上事故的記錄器存儲的數據非常關鍵和神秘,再加上在一些事故中記錄器經過火燒後變成了黑色,所以人們將飛參記錄器稱為「黑匣子」。
黑匣子作為一種事關飛行安全的重要航空電子設備,具有抗強沖擊、抗穿透、抗高溫火燒、抗深海壓力、耐海水浸泡、耐腐蝕性液體浸泡等特種防護能力,能在各種飛機事故中保存其內部存儲的信息(一些試驗見附圖)。
飛機通電後,黑匣子將自動啟動工作,記錄飛機相關系統運行和狀態信息、飛行人員操作信息以及機上相關音視頻信息,不受人員控制。根據民航要求,黑匣子的數據信息是實時採集於飛機感測器和相關系統,必須保留斷電前至少25小時的飛行數據和2小時的音頻數據,記錄的數據不可更改。
一般來說,飛行數據黑匣子安裝在飛機尾部,使飛機墜毀時對其的破壞降到最低;座艙音頻黑匣子安裝在飛機前部,有利於語音信號的採集和記錄。黑匣子連接飛機應急供電電源,確保能工作到最後時刻。
作為飛機數據客觀、真實、全面的記錄者,黑匣子是飛機失事後查明事故原因的最可靠、最科學、最有效的手段。伴隨著航空事業的發展,黑匣子在飛機日常安全維護、飛行狀態監測、消除事故隱患以及故障定位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充當著飛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最早利用黑匣子的是軍用飛機。1908年,美國發生了第一起軍用飛機事故。以後,隨著飛行事故增加,迫切需要有一種研究事故原因的儀器。二戰時,飛行記錄儀正式在軍用飛機上使用。戰後,開始用到民航飛機上。早期的記錄方式比較落後,用的是機械記錄的方法,記錄在照相紙上。磁記錄方式發明後,才變得方便可靠了。

③ 飛機裡面飛參(黑匣子)的性能,材質

飛行記錄器,俗稱黑匣子,是安裝在航空器上,用於幫助航空器事故的調查或是維修和飛行試驗。裝設的位置在空難時最常被完整保留下來的機尾上。1953年,世界上第一個飛行記錄器由澳大利亞研究實驗室的Dave Warren博士發明。 很多時空難發生後只有飛行記錄器能夠向調查人員提供飛機出事故前各系統的運作情況,因為空難通常發生在一瞬間,飛行員和全部乘客都同時遇難,調查事故的原因會有很大困難,而飛行記錄器則可以向人們提供飛機失事瞬間和失事前一段時間里,飛機的飛行狀況、機上設備的工作情況等;駕駛艙話音記錄器能幫助人們根據機上人員的各種對話分析事故原因,以便對事故作出正確的結論。

④ 飛機黑匣子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黑匣子」是一位墨爾本工程師在1958年發明的。1908年,美國發生了第一起軍用飛機事故。此後,隨著飛行事故不斷發生,需要有一種追憶事故發生過程原因的儀器。二戰期間,飛行記錄裝備儀器在軍用飛機上應用,後來又用到民航飛機上。飛行記錄儀之所以被稱為「黑匣子」可追溯到1954年,當時飛機內所有的電子儀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狀都統一的黑色方盒裡。

飛機上飛行數據記錄系統和座艙音頻記錄系統簡稱為「飛參」,主要是由採集器和記錄器組成。「黑匣子」是飛參記錄器的俗稱。一般民航客機上會同時安裝一個記錄數據、一個記錄語音的兩個黑匣子。

黑匣子的外表不是黑色的,而是醒目的橙色,表面還貼有方便夜間搜尋的反游標識。因為飛參記錄器記錄的數據必須通過專用的下載設備和回放軟體才能解讀和分析,加上事故的記錄器存儲的數據非常關鍵和神秘,再加上在一些事故中記錄器經過火燒後變成了黑色,所以人們將飛參記錄器稱為「黑匣子」。

黑匣子作為一種事關飛行安全的重要航空電子設備,具有抗強沖擊、抗穿透、抗高溫火燒、抗深海壓力、耐海水浸泡、耐腐蝕性液體浸泡等特種防護能力,能在各種飛機事故中保存其內部存儲的信息。

飛機通電後,黑匣子將自動啟動工作,記錄飛機相關系統運行和狀態信息、飛行人員操作信息以及機上相關音視頻信息,不受人員控制。根據民航要求,黑匣子的數據信息是實時採集於飛機感測器和相關系統,必須保留斷電前至少25小時的飛行數據和2小時的音頻數據,記錄的數據不可更改。

一般來說,飛行數據黑匣子安裝在飛機尾部,使飛機墜毀時對其的破壞降到最低;座艙音頻黑匣子安裝在飛機前部,有利於語音信號的採集和記錄。黑匣子連接飛機應急供電電源,確保能工作到最後時刻。

作為飛機數據客觀、真實、全面的記錄者,黑匣子是飛機失事後查明事故原因的最可靠、最科學、最有效的手段。伴隨著航空事業的發展,黑匣子在飛機日常安全維護、飛行狀態監測、消除事故隱患以及故障定位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充當著飛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最早利用黑匣子的是軍用飛機。1908年,美國發生了第一起軍用飛機事故。以後,隨著飛行事故增加,迫切需要有一種研究事故原因的儀器。二戰時,飛行記錄儀正式在軍用飛機上使用。戰後,開始用到民航飛機上。早期的記錄方式比較落後,用的是機械記錄的方法,記錄在照相紙上。磁記錄方式發明後,才變得方便可靠了。

⑤ 戰斗機的黑匣子是做什麼的

戰斗機有黑匣子
「黑匣子」(英文:black
box),是飛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備之一。黑匣子有兩個,為駕駛艙話音記錄器(Cockpit
Voice
Recorder)和飛行數據記錄器(Flight
Data
Recorder)。飛機各機械部位和電子儀器儀表都裝有感測器與之相連。它能把飛機停止工作或失事墜毀前半小時的語音對話和兩小時的飛行高度、速度、航向、爬升率、下降率、加速情況、耗油量、起落架放收、格林尼治時間,還有飛機系統工作狀況和發動機工作參數等飛行參數都記錄下來,需要時把所記錄的內容解碼,供飛行實驗、事故分析之用。
黑匣子的外殼具有很厚的鋼板和許多層絕熱防沖擊抗壓保護材料,通常安裝在飛機尾部最安全的部位。記錄介質也從磁帶式改進成為能承受更大沖擊的靜態存儲記錄儀,類似於計算機里的存儲晶元,防止黑匣子在空難中遭到損壞。
戰斗機,用於在空中消滅敵機和其他飛航式空襲兵器的軍用飛機,又稱戰斗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廣泛稱為驅逐機。殲擊機的主要任務是與敵方殲擊機進行空戰,奪取空中優勢(制空權)。其次是攔截敵方轟炸機、強擊機和巡航導彈,還可攜帶一定數量的對地攻擊武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殲擊機還包括要地防空用的截擊機。但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雷達、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的完善,專用截擊戰斗機的任務已由制空戰斗機完成,截擊機不再發展。是航空兵空中作戰的主要機種,也可用於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⑥ 飛機失事後,為什麼一定要找到「黑匣子」

找到黑匣子就可以判斷或者知道飛機失事的真正原因。然後
中國民用航空局曾做出科普——「黑匣子」是判斷飛行事故原因最重要及最直接的證據。

「黑匣子」的正式名稱是飛行信息記錄系統,包括兩套儀器:

一個是駕駛艙話音記錄器,從飛行開始後不停地記錄駕駛艙內的各種聲音(包括談話、發報及其他各種聲音響動),但只保留停止錄音前30分鍾內的聲音。
另一個是飛行數據記錄器,將飛機上的各種數據即時記錄在磁帶上,現在「黑匣子」記錄的數據已可達到60種,包括飛機的加速度、姿態、推力、油量、操縱面的位置等重要數據,記錄的時間范圍是最近的25小時。


黑匣子」並非在航空事故調查中才起作用。平時,飛機飛行一段時間過後,回放記錄也可重現飛機已被發現的失誤或故障,讓機務維修工程師比較容易地找到故障發生的位置。

⑦ 飛參數據為什麼不能衛星傳回

主要障礙在於經濟與安全層面。
如果要向地面實時傳輸數據,首先要在飛機上安裝可靠的衛星通信設備,意味著買飛機的價格更貴。更重要的是航空公司得向衛星通信公司租帶寬,這是很大一筆錢,並且每架飛機每一天都需要支付流量費用。這還沒完,龐大的數據量只是通過衛星中轉,你還得在地面建設一個數據中心(或者租用雲伺服器)來存儲和處理這些數據;需要額外的數據分析師來解讀這些數據。
飛行數據的同步傳輸與雲存儲的第二個障礙是安全與隱私。

⑧ 黑匣子是什麼

「黑匣子」是一位墨爾本工程師在1958年發明的。1908年,美國發生了第一起軍用飛機事故。此後,隨著飛行事故不斷發生,需要有一種追憶事故發生過程原因的儀器。二戰期間,飛行記錄裝備儀器在軍用飛機上應用,後來又用到民航飛機上。飛行記錄儀之所以被稱為「黑匣子」可追溯到1954年,當時飛機內所有的電子儀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狀都統一的黑色方盒裡。
由於現代電子技術飛速發展,對於飛機而言,人們開始主張直接通過向地面無線傳輸數據信號並記錄,而不再使用飛行記錄儀,因此今後黑匣子的名字將回到地面。例如汽車數據黑匣子。1987年,挪威上空一架軍用飛機發生爆炸,飛機墜毀,飛行員身亡。挪威當局趕到出事現場,從飛機殘骸和飛行員的屍體中,辨認出這是一架前蘇聯的軍用偵察機。挪威向前蘇聯提出抗議,前蘇聯矢口否認。後來,挪威找到了飛機上的黑匣子,從黑匣子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揭露了真相。前蘇聯在鐵的證據面前只好認錯。
飛機上飛行數據記錄系統(FDRS,Flight Data Recorder System)和座艙音頻記錄系統(CVR,Cockpit Voice Recorder)簡稱為「飛參」,主要是由採集器和記錄器組成。「黑匣子」是飛參記錄器的俗稱。一般民航客機上會同時安裝一個記錄數據、一個記錄語音的兩個黑匣子。
黑匣子的外表不是黑色的,而是醒目的橙色,表面還貼有方便夜間搜尋的反游標識。因為飛參記錄器記錄的數據必須通過專用的下載設備和回放軟體才能解讀和分析,加上事故的記錄器存儲的數據非常關鍵和神秘,再加上在一些事故中記錄器經過火燒後變成了黑色,所以人們將飛參記錄器稱為「黑匣子」。
黑匣子作為一種事關飛行安全的重要航空電子設備,具有抗強沖擊、抗穿透、抗高溫火燒、抗深海壓力、耐海水浸泡、耐腐蝕性液體浸泡等特種防護能力,能在各種飛機事故中保存其內部存儲的信息
飛機通電後,黑匣子將自動啟動工作,記錄飛機相關系統運行一般來說,飛行數據黑匣子安裝在飛機尾部,使飛機墜毀時對其的破壞降到最低;座艙音頻黑匣子安裝在飛機前部,有利於語音信號的採集和記錄。黑匣子連接飛機應急供電電源,確保能工作到最後時刻。和狀態信息、飛行人員操作信息以及機上相關音視頻信息,不受人員控制。根據民航要求,黑匣子的數據信息是實時採集於飛機感測器和相關系統,必須保留斷電前至少25小時的飛行數據和2小時的音頻數據,記錄的數據不可更改

⑨ 為什麼飛機失事要找黑匣子

"黑匣子",是飛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備之一。黑匣子有兩個,為駕駛艙話音記錄器和飛行數據記錄器。飛機各機械部位和電子儀器儀表都裝有感測器與之相連。它能把飛機停止工作或失事墜毀前半小時的語音對話和兩小時的飛行高度、速度、航向、爬升率、下降率、加速情況、耗油量、起落架放收、格林尼治時間,還有飛機系統工作狀況和發動機工作參數等飛行參數都記錄下來,需要時把所記錄的內容解碼,供飛行實驗、事故分析之用。
黑匣子的外殼具有很厚的鋼板和許多層絕熱防沖擊抗壓保護材料,通常安裝在飛機尾部最安全的部位。記錄介質也從磁帶式改進成為能承受更大沖擊的靜態存儲記錄儀,類似於計算機里的存儲晶元,防止黑匣子在空難中遭到損壞。
空難事故發生後,飛機往往解體,甚至被烈火燒黑匣子毀。人們到現場救援的時候,總是會尋找一個東西,它的名字就是被譽為空難「見證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給調查人員提供證據,幫助他們了解事故的真相。實際上,黑匣子是飛機上的記錄儀器,是一種飛行數據記錄儀。它能將飛機的高度、速度、航向、爬升率、下降率、加速情況、耗油量、起落架放收、格林尼治時間,還有飛機系統工作狀況和發動機工作參數等飛行參數都記錄下來。[1]
另一種是座艙話音記錄儀。它實際上就是一個無線電通話記錄器。為了承受飛機墜毀時的猛烈撞擊和高溫烈焰,黑匣子的外殼具有很厚的鋼板和許多層絕熱防沖擊保護材料。而且為了盡可能的安全,黑匣子通常安裝在飛機尾部最安全的部位,也就是失事時最不易損壞的部位,在飛機墜毀時,黑匣子在1100℃的火焰中能經受30分鍾的燒烤,能承受2噸重的物體擠壓5分鍾,能夠在汽油、機油、油精、電池、酸液、海水中浸泡幾個月,總之,它能在許多惡劣的條件安然無恙。就算這樣的保護,仍然在有些空難中黑匣子遭到了損壞,所以國際航空機構又規定了更加嚴格的標准,而且記錄介質也從磁帶式改進成為能承受更大沖擊的靜態存儲記錄儀,類似於計算機里的存儲晶元。
黑匣子的外表不是黑色的,而是醒目的橙色,表面還貼有方便夜間搜尋的反游標識。因為飛參記錄器記錄的數據必須通過專用的下載設備和回放軟體才能解讀和分析,加上事故的記錄器存儲的數據非常關鍵和神秘,再加上在一些事故中記錄器經過火燒後變成了黑色,所以人們將飛參記錄器稱為「黑匣子」。
黑匣子作為一種事關飛行安全的重要航空電子設備,具有抗強沖擊、抗穿透、抗高溫火燒、抗深海壓力、耐海水浸泡、耐腐蝕性液體浸泡等特種防護能力,能在各種飛機事故中保存其內部存儲的信息。

⑩ 飛機上的黑匣子是什麼顏色的為什麼會是這種顏色

是橙色的。塗上這種顏色為了便於人們搜尋。

黑匣子:

黑匣子的外表不是黑色的,而是醒目的橙色,表面還貼有方便夜間搜尋的反游標識。因為飛參記錄器記錄的數據必須通過專用的下載設備和回放軟體才能解讀和分析,加上事故的記錄器存儲的數據非常關鍵和神秘,再加上在一些事故中記錄器經過火燒後變成了黑色,所以人們將飛機記錄器稱為「黑匣子」。

(10)飛參存儲時間擴展閱讀

功能應用:

按照黑匣子的用途,它被形象地稱為「法官」、「教官」和「醫生」。

所謂法官。是基於飛行事故調查的用途,事故發生後通過找回黑匣子,對數據解碼分析,可以判定事故真正原因,避免同類事故再次發生。

所謂教官。是指在飛行員監控方面的功能,通過日常分析黑匣子的數據,糾正飛行員不良駕駛習慣,預防事故發生。

所謂醫生。則是在飛機故障診斷與維護方面的作用,通過對黑匣子數據進行日常分析,監控、預測飛機主要部件的健康狀態,排查故障隱患,防止故障發展為事故。

熱點內容
玩戰地5配置不行怎麼辦 發布:2024-03-29 22:10:28 瀏覽:981
javaice 發布:2024-03-29 21:56:37 瀏覽:355
編譯圖書 發布:2024-03-29 21:56:36 瀏覽:332
linux全選vi 發布:2024-03-29 21:55:11 瀏覽:774
艾譜保險箱初始密碼一般是什麼 發布:2024-03-29 21:48:11 瀏覽:825
商家粉腳本 發布:2024-03-29 21:34:57 瀏覽:151
我的世界ec伺服器怎麼獲得 發布:2024-03-29 21:21:44 瀏覽:709
小米4設置限制的訪問 發布:2024-03-29 21:21:10 瀏覽:406
linux向伺服器上傳文件 發布:2024-03-29 21:17:20 瀏覽:929
腳本健康cpu佔用率報警 發布:2024-03-29 21:16:42 瀏覽: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