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克ftp
『壹』 P2P,盜鏈的意思
盜鏈」的定義是:此內容不在自己伺服器上,而通過技術手段,繞過別人放廣告有利益的最終頁,直接在自己的有廣告有利益的頁面上向最終用戶提供此內容。 盜鏈導致被盜鏈站的直接經濟損失、伺服器外來壓力以及盜鏈網站非正當手段獲得其他利益(包括網友信任度以及廣告投資等)。
為什麼會產生盜鏈
一般瀏覽有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一個完整的頁面並不是一次全部傳送到客戶端的。如果請求的是一個帶有許多圖片和其它信息的頁面,那麼最先的一個Http請求被傳送回來的是這個頁面的文本,然後通過客戶端的瀏覽器對這段文本的解釋執行,發現其中還有圖片,那麼客戶端的瀏覽器會再發送一條Http請求,當這個請求被處理後那麼這個圖片文件會被傳送到客戶端,然後瀏覽器回將圖片安放到頁面的正確位置,就這樣一個完整的頁面也許要經過發送多條Http請求才能夠被完整的顯示。基於這樣的機制,就會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盜鏈問題:就是一個網站中如果沒有起頁面中所說的信息,例如圖片信息,那麼它完全可以將這個圖片的連接到別的網站。這樣沒有任何資源的網站利用了別的網站的資源來展示給瀏覽者,提高了自己的訪問量,而大部分瀏覽者又不會很容易地發現,這樣顯然,對於那個被利用了資源的網站是不公平的。一些不良網站為了不增加成本而擴充自己站點內容,經常盜用其他網站的鏈接。一方面損害了原網站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又加重了伺服器的負擔。
p2p
概述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P2P還是point to point 點對點下載的意思,它是下載術語,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載的同時,自己的電腦還要繼續做主機上傳,這種下載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點是對你的硬碟損傷比較大(在寫的同時還要讀),還有就是對你內存佔用較多,影響整機速度!
德國互聯網調研機構ipoque稱,P2P已經徹底統治了當今的互聯網,其中50-90%的總流量都來自P2P程序。
在P2P程序里,BitTorrent已經超過eDonkey(含eMule),佔了P2P流量的50~70%,而後者根據地區不同份額為5~50%,不過在某些地方,eDonkey仍是P2P首選。
另外有趣的是,雖然Skype對帶寬需求並不敏感,但在一些地方的帶寬佔用率最高也能達到2%。
Ellacoya Networks在6月份公布的統計數據則顯示,北美網路流量中只有37%來自P2P,HTTP依然高達46%,而這其中又有三分之一以上源於YouTube等視頻分享網站。
雖然統計數字有差異,但ipoque和Ellacoya Networks都認為視頻已經成為當今網民的一大需求,也正是各種各樣的分享視頻和高清視頻占據了大量的網路帶寬,ISP應當盡快部署新技術,滿足網民需求,而不是一味將P2P視為洪水猛獸.
簡單的說,P2P直接將人們聯系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P2P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改變互聯網現在的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 P2P看起來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將現實世界中很平常的東西移植到互聯網上一樣,P2P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對面地或者通過電話交流和溝通。
即使從網路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聯網整體架構的基礎。互聯網最基本的協議TCP/IP並沒有客戶機和伺服器的概念,所有的設備都是通訊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聯網上的系統都同時具有伺服器和客戶機的功能。當然,後來發展的那些架構在TCP/IP之上的軟體的確採用了客戶機/伺服器的結構:瀏覽器和Web伺服器,郵件客戶端和郵件伺服器。但是,對於伺服器來說,它們之間仍然是對等聯網的。以email為例,互聯網上並沒有一個巨大的、唯一的郵件伺服器來處理所有的email,而是對等聯網的郵件伺服器相互協作把email傳送到相應的伺服器上去。另外用戶之間email則一直對等的聯絡渠道。
事實上,網路上現有的許多服務可以歸入P2P的行列。即時訊息系統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軟的MSN Messenger以及國內的QQ是最流行的P2P應用。它們允許用戶互相溝通和交換信息、交換文件。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於中心的伺服器來協調。但這些系統並沒有諸如搜索這種對於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這個特徵的缺乏可能正為什麼即時訊息出現很久但是並沒有能夠產生如Napster這樣的影響的原因之一。
下面試圖用三句話來揭示P2P的影響:
對等聯網:是只讀的網路的終結(Peer-to-peer is the end of the read-only Web)
對等聯網:使你重新參與互聯網(Peer-to-peer allows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again)
對等聯網:使網路遠離電視(Peer-to-peer steering the Internet away from TV)如上文所言,P2P不是一個新思想,從某些角度看它甚至是整個最初創建互聯網的最基本的思想。我們不妨花時間作一點回顧。
橫空出世——P2P 身為何物?
互聯網能夠發展至今,根本原因在於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脈都是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設置的。而現在能夠引起互聯網震動的,無非也只有交流方式的變革本身。 如今,在基於網路的各種技術充斥於我們周圍之時,恐怕只有很少人不知道P2P的概念了,即便您沒有深入探究,但您每日在互聯網間進行的活動幾乎沒有不沾P2P技術的。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你使用QQ盡情聊天之時,實際上就享受著P2P技術給你帶來的快感與興奮。P2P技術究竟意味著什麼呢?關於P2P技術的兩種解釋或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一種解釋是,P2P即peer-to-peer。而peer在英語里是「(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的意思。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我甚至覺得解釋成為person-to-person更好一些。反正交流也都是人的交流。
而另一種解釋是,P2P就是一種思想,有著改變整個互聯網基礎的潛能的思想。客觀講,單從技術角度而言,P2P並未激發出任何重大的創新,而更多的是改變了人們對網際網路的理解與認識。正是由於這個原因,IBM早就宣稱P2P不是一個技術概念,而是一個社會和經濟現象。
不管是技術還是思想,P2P是直接將人們聯系了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流。它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地消除中間環節。這聽起來彷彿全新的概念,但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每天見面,或者通過電話直接交流都是P2P最直接的例子。而這個時候你有沒有從電話的發展的歷史中隱約感覺到,P2P必將在互聯網時代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因為他可以改變現在的Internet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讓我們的語言影像以最直接的方式傳遞到對方身邊。它最符合互聯網路設計者的初衷,給了人們一個完全自主的超級網路資源庫。現在在業界,比較認同的P2P計算應用系統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類:
1.信息、服務的共享與管理
2.協作
3.構建充當基層架構的互聯系統
生機勃勃——窺探P2P的發展歷程
如果說涉及此種特點便稱之為信息技術中的P2P的誕生,那麼它的歷史這可就遠了。P2P 本身的基本技術的存在時間和我們曾經熟悉的USENET、FidoNet 這兩種非常成功的分布式對等網路技術幾乎是一同的,甚至更長些。翻翻資料就可以知道,USENET 產生於 1979 年,FidoNet創建1984年,它們都是一個分散、分布的信息交換系統。在最初的 P2P 應用出現時,許多使用該技術的人們甚至不會使用計算機。然而正是這種孕育著思想的網路技術為P2P的出現搭建了溫床。
P2P正式步入發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7月,那幾乎就是互聯網在中國起步的階段。在一段介紹此時P2P技術的時間表中這樣寫著:「Hotline Communications is founded, giving consumers software that lets them offer files for download from their own computers.」(1997年7月,Hotline Communications公司成立,並且研製了一種可以使其用戶從別人電腦中直接下載東西的軟體)
或許有人還記得,早在1998年,美國東北波士頓大學的一年級新生、18歲的肖恩?范寧為了能夠解決他的室友的一個問題——如何在網上找到音樂而編寫的一個簡單的程序,這個程序能夠搜索音樂文件並提供檢索,把所有的音樂文件地址存放在一個集中的伺服器中,這樣使用者就能夠方便地過濾上百的地址而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文件。到了1999年,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叫做Napster的程序成為了人們爭相轉告的「殺手程序」——它令無數散布在互聯網上的音樂愛好者美夢成真,無數人在一夜之內開始使用Napster。在最高峰時Napster網路有8000萬的注冊用戶,這是一個讓其他所有網路望塵莫及的數字。這大概可以作為P2P軟體成功進入人們生活的一個標志。
時間表中這樣記錄著這一段歷史:
January 1999:
Shawn Fanning, 18, creates the Napster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while a freshman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1999年1月,18歲的美國東北波士頓大學的一年級新生肖恩?范寧開始了Napster程序的服務)
May 1999:
Napster Inc. is founded.
(1999年5月,Napster公司宣告成立)
之所以我們注重開端,是因為這是一個非同意義上的起始,也正是從這天起,P2P開始了它曲折但極富生命力的發展。
到了2000年,P2P技術的發展就得使用月甚至日來記載了。直到現在使用P2P技術的軟體比比皆是,人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P2P作為高科技發展載體的快樂。平常我們使用的QQ 、MSN就不提了,其他軟體更是鋪天蓋地,讓人目不暇接。簡單羅列一下,以饗讀者。
軟體名稱 簡介
eMule eMule 是以 eDonkey2000 網路為基礎的新型 P2P 文件分享工具。
OPENEXT 一款P2P軟體。通過它,Internet用戶之間可以直接建立點對點的連接。
迅雷Thunder 一款智能下載軟體——迅雷(thunder)。迅雷它擁有比目前用戶常用的下載軟體快數倍的下載速度。
易載ezpeer 易載ezPeer簡體中文版,免費注冊使用!ezPeer 是一個革命性的P2P(點對點)文件共享軟體。
Kuro M3 Kuro-全球第一款全中文界面的MP3抓歌軟體!
酷狗(KuGoo) 「KuGoo」是酷狗的簡稱,是基於中文平台專業的P2P音樂及文件傳輸軟體。通過KuGoo,用戶可以方便、快捷、安全地實現國內最大的音樂搜索查找。
APIA APIA 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 P2P 網路系統,如同目前熟知的 eDonkey、Gnutella 與 Kazaa 等軟體。
iMesh 能夠讓你設定分享文件的類型,音樂、影片或其他文件;也能夠讓你搜尋並且下載你想要的文件。
BearShare BearShare 是一個非常好的文件分享軟體,它讓你、你的朋友、在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分享文件。
珠聯璧合——P2P和BT
說到P2P,就不能不提BT,這個被人戲稱為「變態」的詞幾乎在大多數人感覺中與P2P成了對等的一組概念,而它也將P2P技術發展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實際上BitTorrent(中文全稱比特流,簡稱BT)原先是指是一個多點下載的P2P軟體。它不象ftp那樣只有一個發送源,BT有多個發送點,當你在下載時,同時也在上傳,使大家都處在同步傳送的狀態。應該說,BT是當今P2P最為成功的一個應用。
如果解釋一下的話,BT首先在上傳者端把一個文件分成了多個部分,客戶端甲在伺服器隨機下載了第N部分,客戶端乙在伺服器隨機下載了第M部分。這樣甲的BT就會根據情況到乙的電腦上去拿乙已經下載好的第M部分,乙的BT就會根據情況去到甲的電腦上去拿甲已經下載好的第N部分。
有一句話可以作為BT最為形象的解釋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而最初聽到此概念時,有人對我說,別用BT,會壞你的硬碟的!大概指的就是前一句。現在看來,沒有貢獻怎麼會有獲取?這大概最可以概括BT下載傳輸的精髓。工具軟體BTJoy,將這一技術以軟體的形式完美起來,這個誕生僅有一年的軟體已經迅速熱遍了整個網路——對於BT下載的愛好者來說,120G的硬碟都可以被迅速塞滿!我的同學在不長的時間里竟然用他的刻錄機完成了一百來部的電視劇的保存,拿他的話來說,可以開一個小店面了!
風生水起——P2P是盜版者最好的溫床?
在我們盡在說P2P的好時,也不得不想到,就如同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進,任何新事物的發展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來看下面的日程表:
1999 年 5 月,由范寧和帕克共同創辦的文件共享社區網站—Napster正式成立,他們面臨的麻煩就由此而起。
12 月 7 日,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代表環宇音樂、索尼音樂、華納音樂、百代唱片、BMG等七大唱片公司以違反版權保護法為由把Napster公司推向法庭。他們稱Napster向網民提供MP3文件共享軟體侵犯了音樂版權,要求法院關閉該公司並賠償損失1億美元。
2000 年 4 月 13 日,重金屬樂隊Metallica起訴 Napster,稱其侵犯了自己的版權,並涉嫌詐騙。
6 月 12 日,美國唱片協會(RIAA)和美國音樂出版協會(NMPA)向加利福尼亞州北地區聯邦地方法院起訴Napster公司,請求法院禁止在社會上流通Napster公司的MP3文件交換軟體「Napster」。
7 月 11 日,參議院就圍繞Napster展開的訴訟召開聽證會,無果而終。一些議員敦促國會立法,以澄清Napster公司是否違反了知識產權法;而支持Napster一方的人卻認為國會不應該現在介入雙方的爭端,以免影響新技術的發展。
7 月 26 日,Patel同意美國RIAA的要求,作出初步判決,命令Napster立即停止服務。
2001 年 2 月 12 日,美國第九巡迴上訴庭作出決定,Napster必須終止其免費互聯網服務,並不再向音樂迷提供共享版權保護音樂的服務。
3 月 6 日,美國地區法官Marilyn Hall Patel做出判決, 責令Napster在五個工作日內刪除所有存在爭議的歌曲。
……
就在今天,就在此時,爭議仍然不絕於耳。國外有關於P2P技術的糾紛一發而不可收拾,這種全新的極富生命力的傳輸方式從一誕生就和音樂,和版權聯系在一起。為什麼會引起音樂製作商們這么大恐慌?顯然是其前所未有的傳輸速度挑起了他們的不安。在他們極力攔截還沒有來得及開始的時候,一首歌曲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遍了整個互聯網,而更加確切的說應該是全球,這顯然是傳統的盜版方式所不能比擬的。
風景這邊獨好——P2P在中國
同樣,在傳統的方法不能奏效的情況下,出版商們便只有從源頭上遏制了。不知道國外關於此的爭鬧還會繼續多久,然而在中國卻又是另一種風景。眾所周知,現階段中國的版權保護制度和國外還有實質上的差距,這實際上使P2P技術的運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可以規避版權問題的困擾。按照國內我們的理解,P2P軟體提供的只是一個資源共享平台,並不需要對其中傳播的內容負主要責任,只要適當地監督引導當然可以大膽運作。從這方面來說,國內的P2P軟體廠商處境要比國外的同行幸福很多,路已經有前人開好,又不必像國外的先行者如Napster一樣面臨官司的壓力。而我們面對現狀,一個形象的比喻是:你願意揮汗如雨在天橋淘碟,還是願意輕松候意在家享受寬頻視頻下載? 網路傳輸這種傳播方式遲早有一天會取代傳統的以磁帶、光碟為載體的影視音樂發行渠道,從而成為人們獲取影音資源的主要渠道,這似乎已經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看看國外已經進行了多少年的爭端,能不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在中國這樣一個走進任何一家音像店,你都可以用低廉的價格獲取幾乎與正版沒有任何區別的音像製品的情況下,利用新技術的無窮魅力與優勢建立一個全新的發行渠道,打破以往那種發行模式才有可能避免切膚之痛。或許,國內的P2P行業有可能比國外的同行更有優勢率先實現成熟的商業模式。
『貳』 p2p是什麼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P2P還是point to point 點對點下載的意思,它是下載術語,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載的同時,自己的電腦還要繼續做主機上傳,這種下載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點是對你的硬碟損傷比較大(在寫的同時還要讀),還有就是對你內存佔用較多,影響整機速度!
德國互聯網調研機構ipoque稱,P2P已經徹底統治了當今的互聯網,其中50-90%的總流量都來自P2P程序。
在P2P程序里,BitTorrent已經超過eDonkey(含eMule),佔了P2P流量的50~70%,而後者根據地區不同份額為5~50%,不過在某些地方,eDonkey仍是P2P首選。
另外有趣的是,雖然Skype對帶寬需求並不敏感,但在一些地方的帶寬佔用率最高也能達到2%。
Ellacoya Networks在6月份公布的統計數據則顯示,北美網路流量中只有37%來自P2P,HTTP依然高達46%,而這其中又有三分之一以上源於YouTube等視頻分享網站。
雖然統計數字有差異,但ipoque和Ellacoya Networks都認為視頻已經成為當今網民的一大需求,也正是各種各樣的分享視頻和高清視頻占據了大量的網路帶寬,ISP應當盡快部署新技術,滿足網民需求,而不是一味將P2P視為洪水猛獸.
簡單的說,P2P直接將人們聯系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P2P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改變互聯網現在的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 P2P看起來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將現實世界中很平常的東西移植到互聯網上一樣,P2P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對面地或者通過電話交流和溝通。
即使從網路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聯網整體架構的基礎。互聯網最基本的協議TCP/IP並沒有客戶機和伺服器的概念,所有的設備都是通訊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聯網上的系統都同時具有伺服器和客戶機的功能。當然,後來發展的那些架構在TCP/IP之上的軟體的確採用了客戶機/伺服器的結構:瀏覽器和Web伺服器,郵件客戶端和郵件伺服器。但是,對於伺服器來說,它們之間仍然是對等聯網的。以email為例,互聯網上並沒有一個巨大的、唯一的郵件伺服器來處理所有的email,而是對等聯網的郵件伺服器相互協作把email傳送到相應的伺服器上去。另外用戶之間email則一直對等的聯絡渠道。
事實上,網路上現有的許多服務可以歸入P2P的行列。即時訊息系統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軟的MSN Messenger以及國內的QQ是最流行的P2P應用。它們允許用戶互相溝通和交換信息、交換文件。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於中心的伺服器來協調。但這些系統並沒有諸如搜索這種對於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這個特徵的缺乏可能正為什麼即時訊息出現很久但是並沒有能夠產生如Napster這樣的影響的原因之一。
下面試圖用三句話來揭示P2P的影響:
對等聯網:是只讀的網路的終結(Peer-to-peer is the end of the read-only Web)
對等聯網:使你重新參與互聯網(Peer-to-peer allows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again)
對等聯網:使網路遠離電視(Peer-to-peer steering the Internet away from TV)如上文所言,P2P不是一個新思想,從某些角度看它甚至是整個最初創建互聯網的最基本的思想。我們不妨花時間作一點回顧。
橫空出世——P2P 身為何物?
互聯網能夠發展至今,根本原因在於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脈都是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設置的。而現在能夠引起互聯網震動的,無非也只有交流方式的變革本身。 如今,在基於網路的各種技術充斥於我們周圍之時,恐怕只有很少人不知道P2P的概念了,即便您沒有深入探究,但您每日在互聯網間進行的活動幾乎沒有不沾P2P技術的。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你使用QQ盡情聊天之時,實際上就享受著P2P技術給你帶來的快感與興奮。P2P技術究竟意味著什麼呢?關於P2P技術的兩種解釋或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一種解釋是,P2P即peer-to-peer。而peer在英語里是「(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的意思。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我甚至覺得解釋成為person-to-person更好一些。反正交流也都是人的交流。
而另一種解釋是,P2P就是一種思想,有著改變整個互聯網基礎的潛能的思想。客觀講,單從技術角度而言,P2P並未激發出任何重大的創新,而更多的是改變了人們對網際網路的理解與認識。正是由於這個原因,IBM早就宣稱P2P不是一個技術概念,而是一個社會和經濟現象。
不管是技術還是思想,P2P是直接將人們聯系了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流。它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地消除中間環節。這聽起來彷彿全新的概念,但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每天見面,或者通過電話直接交流都是P2P最直接的例子。而這個時候你有沒有從電話的發展的歷史中隱約感覺到,P2P必將在互聯網時代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因為他可以改變現在的Internet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讓我們的語言影像以最直接的方式傳遞到對方身邊。它最符合互聯網路設計者的初衷,給了人們一個完全自主的超級網路資源庫。現在在業界,比較認同的P2P計算應用系統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類:
1.信息、服務的共享與管理
2.協作
3.構建充當基層架構的互聯系統
生機勃勃——窺探P2P的發展歷程
如果說涉及此種特點便稱之為信息技術中的P2P的誕生,那麼它的歷史這可就遠了。P2P 本身的基本技術的存在時間和我們曾經熟悉的USENET、FidoNet 這兩種非常成功的分布式對等網路技術幾乎是一同的,甚至更長些。翻翻資料就可以知道,USENET 產生於 1979 年,FidoNet創建1984年,它們都是一個分散、分布的信息交換系統。在最初的 P2P 應用出現時,許多使用該技術的人們甚至不會使用計算機。然而正是這種孕育著思想的網路技術為P2P的出現搭建了搖籃。
P2P正式步入發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7月,那幾乎就是互聯網在中國起步的階段。在一段介紹此時P2P技術的時間表中這樣寫著:「Hotline Communications is founded, giving consumers software that lets them offer files for download from their own computers.」(1997年7月,Hotline Communications公司成立,並且研製了一種可以使其用戶從別人電腦中直接下載東西的軟體)
或許有人還記得,早在1998年,美國東北波士頓大學的一年級新生、18歲的肖恩?范寧為了能夠解決他的室友的一個問題——如何在網上找到音樂而編寫的一個簡單的程序,這個程序能夠搜索音樂文件並提供檢索,把所有的音樂文件地址存放在一個集中的伺服器中,這樣使用者就能夠方便地過濾上百的地址而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文件。到了1999年,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叫做Napster的程序成為了人們爭相轉告的「殺手程序」——它令無數散布在互聯網上的音樂愛好者美夢成真,無數人在一夜之內開始使用Napster。在最高峰時Napster網路有8000萬的注冊用戶,這是一個讓其他所有網路望塵莫及的數字。這大概可以作為P2P軟體成功進入人們生活的一個標志。
時間表中這樣記錄著這一段歷史:
January 1999:
Shawn Fanning, 18, creates the Napster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while a freshman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1999年1月,18歲的美國東北波士頓大學的一年級新生肖恩?范寧開始了Napster程序的服務)
May 1999:
Napster Inc. is founded.
(1999年5月,Napster公司宣告成立)
之所以我們注重開端,是因為這是一個非同意義上的起始,也正是從這天起,P2P開始了它曲折但極富生命力的發展。
到了2000年,P2P技術的發展就得使用月甚至日來記載了。直到現在使用P2P技術的軟體比比皆是,人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P2P作為高科技發展載體的快樂。平常我們使用的QQ 、MSN就不提了,其他軟體更是鋪天蓋地,讓人目不暇接。簡單羅列一下,以饗讀者。
軟體名稱 簡介
eMule eMule 是以 eDonkey2000 網路為基礎的新型 P2P 文件分享工具。
OPENEXT 一款P2P軟體。通過它,Internet用戶之間可以直接建立點對點的連接。
迅雷Thunder 一款智能下載軟體——迅雷(thunder)。迅雷它擁有比目前用戶常用的下載軟體快數倍的下載速度。
易載ezpeer 易載ezPeer簡體中文版,免費注冊使用!ezPeer 是一個革命性的P2P(點對點)文件共享軟體。
Kuro M3 Kuro-全球第一款全中文界面的MP3抓歌軟體!
酷狗(KuGoo) 「KuGoo」是酷狗的簡稱,是基於中文平台專業的P2P音樂及文件傳輸軟體。通過KuGoo,用戶可以方便、快捷、安全地實現國內最大的音樂搜索查找。
APIA APIA 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 P2P 網路系統,如同目前熟知的 eDonkey、Gnutella 與 Kazaa 等軟體。
iMesh 能夠讓你設定分享文件的類型,音樂、影片或其他文件;也能夠讓你搜尋並且下載你想要的文件。
BearShare BearShare 是一個非常好的文件分享軟體,它讓你、你的朋友、在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分享文件。
珠聯璧合——P2P和BT
說到P2P,就不能不提BT,這個被人戲稱為「變態」的詞幾乎在大多數人感覺中與P2P成了對等的一組概念,而它也將P2P技術發展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實際上BitTorrent(中文全稱比特流,簡稱BT)原先是指是一個多點下載的P2P軟體。它不象FTP那樣只有一個發送源,BT有多個發送點,當你在下載時,同時也在上傳,使大家都處在同步傳送的狀態。應該說,BT是當今P2P最為成功的一個應用。
如果解釋一下的話,BT首先在上傳者端把一個文件分成了多個部分,客戶端甲在伺服器隨機下載了第N部分,客戶端乙在伺服器隨機下載了第M部分。這樣甲的BT就會根據情況到乙的電腦上去拿乙已經下載好的第M部分,乙的BT就會根據情況去到甲的電腦上去拿甲已經下載好的第N部分。
有一句話可以作為BT最為形象的解釋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而最初聽到此概念時,有人對我說,別用BT,會壞你的硬碟的!大概指的就是前一句。現在看來,沒有貢獻怎麼會有獲取?這大概最可以概括BT下載傳輸的精髓。工具軟體BTJoy,將這一技術以軟體的形式完美起來,這個誕生僅有一年的軟體已經迅速熱遍了整個網路——對於BT下載的愛好者來說,120G的硬碟都可以被迅速塞滿!我的同學在不長的時間里竟然用他的刻錄機完成了一百來部的電視劇的保存,拿他的話來說,可以開一個小店面了!
風生水起——P2P是盜版者最好的溫床?
在我們盡在說P2P的好時,也不得不想到,就如同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進,任何新事物的發展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來看下面的日程表:
1999 年 5 月,由范寧和帕克共同創辦的文件共享社區網站—Napster正式成立,他們面臨的麻煩就由此而起。
12 月 7 日,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代表環宇音樂、索尼音樂、華納音樂、百代唱片、BMG等七大唱片公司以違反版權保護法為由把Napster公司推向法庭。他們稱Napster向網民提供MP3文件共享軟體侵犯了音樂版權,要求法院關閉該公司並賠償損失1億美元。
2000 年 4 月 13 日,重金屬樂隊Metallica起訴 Napster,稱其侵犯了自己的版權,並涉嫌詐騙。
6 月 12 日,美國唱片協會(RIAA)和美國音樂出版協會(NMPA)向加利福尼亞州北地區聯邦地方法院起訴Napster公司,請求法院禁止在社會上流通Napster公司的MP3文件交換軟體「Napster」。
7 月 11 日,參議院就圍繞Napster展開的訴訟召開聽證會,無果而終。一些議員敦促國會立法,以澄清Napster公司是否違反了知識產權法;而支持Napster一方的人卻認為國會不應該現在介入雙方的爭端,以免影響新技術的發展。
7 月 26 日,Patel同意美國RIAA的要求,作出初步判決,命令Napster立即停止服務。
2001 年 2 月 12 日,美國第九巡迴上訴庭作出決定,Napster必須終止其免費互聯網服務,並不再向音樂迷提供共享版權保護音樂的服務。
3 月 6 日,美國地區法官Marilyn Hall Patel做出判決, 責令Napster在五個工作日內刪除所有存在爭議的歌曲。
……
就在今天,就在此時,爭議仍然不絕於耳。國外有關於P2P技術的糾紛一發而不可收拾,這種全新的極富生命力的傳輸方式從一誕生就和音樂,和版權聯系在一起。為什麼會引起音樂製作商們這么大恐慌?顯然是其前所未有的傳輸速度挑起了他們的不安。在他們極力攔截還沒有來得及開始的時候,一首歌曲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遍了整個互聯網,而更加確切的說應該是全球,這顯然是傳統的盜版方式所不能比擬的。
風景這邊獨好——P2P在中國
同樣,在傳統的方法不能奏效的情況下,出版商們便只有從源頭上遏制了。不知道國外關於此的爭鬧還會繼續多久,然而在中國卻又是另一種風景。眾所周知,現階段中國的版權保護制度和國外還有實質上的差距,這實際上使P2P技術的運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可以規避版權問題的困擾。按照國內我們的理解,P2P軟體提供的只是一個資源共享平台,並不需要對其中傳播的內容負主要責任,只要適當地監督引導當然可以大膽運作。從這方面來說,國內的P2P軟體廠商處境要比國外的同行幸福很多,路已經有前人開好,又不必像國外的先行者如Napster一樣面臨官司的壓力。而我們面對現狀,一個形象的比喻是:你願意揮汗如雨在天橋淘碟,還是願意輕松候意在家享受寬頻視頻下載? 網路傳輸這種傳播方式遲早有一天會取代傳統的以磁帶、光碟為載體的影視音樂發行渠道,從而成為人們獲取影音資源的主要渠道,這似乎已經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看看國外已經進行了多少年的爭端,能不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在中國這樣一個走進任何一家音像店,你都可以用低廉的價格獲取幾乎與正版沒有任何區別的音像製品的情況下,利用新技術的無窮魅力與優勢建立一個全新的發行渠道,打破以往那種發行模式才有可能避免切膚之痛。或許,國內的P2P行業有可能比國外的同行更有優勢率先實現成熟的商業模式。
『叄』 Core FTP LE version, LE是什麼的縮寫
評論 ┆ 舉報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問者自己選擇,並不代表網路知道知識人的觀點
回答:luigi2
新手
4月14日 09:30 經有人問我:「VS」究竟是什麼意思?由於以前也沒有學過這個詞,所以也解釋不清楚確切的含義。最近在網上查到對「VS」這個詞的解釋。貼在這里,供大家參考。
一如OK和WC,VS也漸漸成為咱們中國老百姓熟悉的英語縮寫,無論是NBA籃球大戰,還是英超足球聯賽,電視屏幕上VS總是最先出現在觀眾的視野里,什麼「馬刺」對「湖人」,什麼「阿森納」對「利物浦」,VS就是那洋汁洋味的「對」字。
VS的原形是VERSUS,V首當其沖,按英語乃至大多數語言字母縮略的習慣,「老大」肯定是要保留的,而一個單詞里有兩個S,再怎麼也不能把它略去。VERSUS的同義詞是AGAINST(對抗),因此我們就可以對這個英語的「對」字有更確切的了解了。
「VS」從球場到公堂,「對抗」的含義就成了「訴訟」,但在老外的眼裡意思依舊,反正球場如公堂,公堂如球場,勝負難說,生死未卜,對抗(抗辯)雙方總要你死我活一爭雄雌,只不過球場上那你爭我奪的肢體語言變成了公堂的舌槍唇劍罷了。「訴訟」一詞中國老百姓更喜歡說「打官司」,所以在特定的司法場合,VS就是「打官司」,「打官司」就是VS,在海外的華文報刊上,有時出現《張三VS約翰》的大標題,華洋雜處的中文讀者就知道是張三和約翰打官司了。現在國內有些時尚報刊把VS作為「遇上」以及「與」的意思,略顯牽強,有時甚至有點荒腔走板,比如「成龍VS梅麗爾」,一看標題,我還以為是成龍「叫板」梅里爾,其實是兩人在一起演戲罷了。編輯可能對VS的來龍去脈不是特別的清楚,進而「模糊使用」。但萬一成龍先生認真起來,要與你VS——打官司的話,那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曾蒙冤入獄的美國華裔科學家李文和,年前寫了一本書,中文書名為《我的國家和我對簿公堂》,2002年1月15日首發,個中鏗鏘有力的四個字「對簿公堂」在英文原著中僅僅一個單詞就一目瞭然了,它就是VS的原型VERSUS,何等簡潔!書名原文為《MY COUNTRY VERSUSME》別小看這個的VERSUS,它的語言分量一點兒也不比「對簿公堂」弱,在「VS———打官司」的語言含義後面,還隱含著「對壘」、「對陣」乃至「抗爭」的意思,體現出李文和這個身單力薄的老人向著「不公」與「種族歧視」叫板。「美利堅合眾國VS李文和」的結果:被囚禁了278個日夜後的李文和無罪獲釋!美國聯邦法官帕克用他深沉而權威的語調承認,他被美國政府所誤導。而跨出監獄大門的李文和則平靜而堅定地說:「美國總統應向我道歉」,他那一頭白發在午後的陽光下閃動著銀色的光澤……
參考文獻:http://..com
揪錯 ┆ 評論 ┆ 儔?/a>
『肆』 NBA全明星nike廣告片歌曲
歌名:The Second Coming
唱歌的是大名鼎鼎的Juelz Santana
音樂製作更是響當當的Just Blaze
歌詞
They say a family that prays together stays together
人們都說一個大家庭住在一起,大家一起祈禱
And one that walks apart just falls apart而一個脫離家庭的人必將隕落
So together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所以說我們肩並肩必定勝利,而分道揚鑣必將失敗
United we form voltron and take on all 我們聯合起來就能組成堅不可摧的力量並擊倒一切
Yes, The birds left the nest是啊,鳥兒終將離巢
I'm all grown up but gotta fly with the rest我已經長大,但我不準備一個人,我要和大家一起飛走
Best of the best is what we strive to be我們努力是為了成為最強中的最強
A legacy is what we trying to leave我們要為後人留下豐厚遺產
Ya dig?你明白了嗎?
Now say goodbye to the past
現在讓我們對過去說再見
The future's here at last未來就在你的腳下
The second coming第二波
The new beginning是新的開始
The truth is speaking
而"真理"正在說
You should listen
你應該好好給我聽著
http://mp3..com/m?tn=mp3&ct=134217728&lm=-1&word=The+Second+Coming
廣告地址:http://wblogo.com/show.aspx?id=1386&cid=137
廣告視頻:http://dv.ouou.com/play/v_38d7f81592e06.html
『伍』 QQ音樂在離線模式的時候每首歌都有緩存,聯網就沒了緩存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P2P還是point to point 點對點下載的意思,它是下載術語,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載的同時,自己的電腦還要繼續做主機上傳,這種下載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點是對你的硬碟損傷比較大(在寫的同時還要讀),還有就是對你內存佔用較多,影響整機速度!
德國互聯網調研機構ipoque稱,P2P已經徹底統治了當今的互聯網,其中50-90%的總流量都來自P2P程序。
在P2P程序里,BitTorrent已經超過eDonkey(含eMule),佔了P2P流量的50~70%,而後者根據地區不同份額為5~50%,不過在某些地方,eDonkey仍是P2P首選。
另外有趣的是,雖然Skype對帶寬需求並不敏感,但在一些地方的帶寬佔用率最高也能達到2%。
Ellacoya Networks在6月份公布的統計數據則顯示,北美網路流量中只有37%來自P2P,HTTP依然高達46%,而這其中又有三分之一以上源於YouTube等視頻分享網站。
雖然統計數字有差異,但ipoque和Ellacoya Networks都認為視頻已經成為當今網民的一大需求,也正是各種各樣的分享視頻和高清視頻占據了大量的網路帶寬,ISP應當盡快部署新技術,滿足網民需求,而不是一味將P2P視為洪水猛獸.
簡單的說,P2P直接將人們聯系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P2P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改變互聯網現在的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 P2P看起來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將現實世界中很平常的東西移植到互聯網上一樣,P2P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對面地或者通過電話交流和溝通。
即使從網路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聯網整體架構的基礎。互聯網最基本的協議TCP/IP並沒有客戶機和伺服器的概念,所有的設備都是通訊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聯網上的系統都同時具有伺服器和客戶機的功能。當然,後來發展的那些架構在TCP/IP之上的軟體的確採用了客戶機/伺服器的結構:瀏覽器和Web伺服器,郵件客戶端和郵件伺服器。但是,對於伺服器來說,它們之間仍然是對等聯網的。以email為例,互聯網上並沒有一個巨大的、唯一的郵件伺服器來處理所有的email,而是對等聯網的郵件伺服器相互協作把email傳送到相應的伺服器上去。另外用戶之間email則一直對等的聯絡渠道。
事實上,網路上現有的許多服務可以歸入P2P的行列。即時訊息系統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軟的MSN Messenger以及國內的QQ是最流行的P2P應用。它們允許用戶互相溝通和交換信息、交換文件。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於中心的伺服器來協調。但這些系統並沒有諸如搜索這種對於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這個特徵的缺乏可能正為什麼即時訊息出現很久但是並沒有能夠產生如Napster這樣的影響的原因之一。
下面試圖用三句話來揭示P2P的影響:
對等聯網:是只讀的網路的終結(Peer-to-peer is the end of the read-only Web)
對等聯網:使你重新參與互聯網(Peer-to-peer allows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again)
對等聯網:使網路遠離電視(Peer-to-peer steering the Internet away from TV)如上文所言,P2P不是一個新思想,從某些角度看它甚至是整個最初創建互聯網的最基本的思想。我們不妨花時間作一點回顧。
[編輯本段]橫空出世——P2P 身為何物?
互聯網能夠發展至今,根本原因在於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脈都是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設置的。而現在能夠引起互聯網震動的,無非也只有交流方式的變革本身。 如今,在基於網路的各種技術充斥於我們周圍之時,恐怕只有很少人不知道P2P的概念了,即便您沒有深入探究,但您每日在互聯網間進行的活動幾乎沒有不沾P2P技術的。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你使用QQ盡情聊天之時,實際上就享受著P2P技術給你帶來的快感與興奮。P2P技術究竟意味著什麼呢?關於P2P技術的兩種解釋或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一種解釋是,P2P即peer-to-peer。而peer在英語里是「(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的意思。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我甚至覺得解釋成為person-to-person更好一些。反正交流也都是人的交流。
而另一種解釋是,P2P就是一種思想,有著改變整個互聯網基礎的潛能的思想。客觀講,單從技術角度而言,P2P並未激發出任何重大的創新,而更多的是改變了人們對網際網路的理解與認識。正是由於這個原因,IBM早就宣稱P2P不是一個技術概念,而是一個社會和經濟現象。
不管是技術還是思想,P2P是直接將人們聯系了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流。它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地消除中間環節。這聽起來彷彿全新的概念,但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每天見面,或者通過電話直接交流都是P2P最直接的例子。而這個時候你有沒有從電話的發展的歷史中隱約感覺到,P2P必將在互聯網時代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因為他可以改變現在的Internet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讓我們的語言影像以最直接的方式傳遞到對方身邊。它最符合互聯網路設計者的初衷,給了人們一個完全自主的超級網路資源庫。現在在業界,比較認同的P2P計算應用系統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類:
1.信息、服務的共享與管理
2.協作
3.構建充當基層架構的互聯系統
P2P,即person to person.
[編輯本段]分類
依中央化程度
純P2P:
* 節點同時作為客戶端和伺服器端。
* 沒有中心伺服器。
* 沒有中心路由器。
* 如Gnutella。
雜P2P:
* 有一個中心伺服器保存節點的信息並對請求這些信息的要求做出響應。
* 節點負責發布這些信息(因為中心伺服器並不保存文件),讓中心伺服器知道它們想共享什麼文件,讓需要它的節點下載其可共享的資源。
* 路由終端使用地址,通過被一組索引引用來取得絕對地址。
* 如最原始的Napster。
混合P2P:
* 同時含有純P2P和雜P2P的特點。
* 如Skype。
依網路拓撲結構
結構P2P:
* 點對點之間互有連結資訊,彼此形成特定規則拓撲結構。
* 需要請求某資源時,依該拓撲結構規則尋找,若存在則一定找得到。
* 如Chord、CAN。
無結構P2P:
* 點對點之間互有連結資訊,彼此形成無規則網狀拓撲結構。
* 需要請求某資源點時,以廣播方式尋找,通常會設TTL,即使存在也不一定找得到。
* 如Gnutella。
鬆散結構P2P:
* 點對點之間互有連結資訊,彼此形成無規則網狀拓撲結構。
* 需要請求某資源時,依現有資訊推測尋找,介於結構P2P和無結構P2P之間。
* 如Freenet。
[編輯本段]生機勃勃——窺探P2P的發展歷程
如果說涉及此種特點便稱之為信息技術中的P2P的誕生,那麼它的歷史這可就遠了。P2P 本身的基本技術的存在時間和我們曾經熟悉的USENET、FidoNet 這兩種非常成功的分布式對等網路技術幾乎是一同的,甚至更長些。翻翻資料就可以知道,USENET 產生於 1979 年,FidoNet創建1984年,它們都是一個分散、分布的信息交換系統。在最初的 P2P 應用出現時,許多使用該技術的人們甚至不會使用計算機。然而正是這種孕育著思想的網路技術為P2P的出現搭建了搖籃。
P2P正式步入發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7月,那幾乎就是互聯網在中國起步的階段。在一段介紹此時P2P技術的時間表中這樣寫著:「Hotline Communications is founded, giving consumers software that lets them offer files for download from their own computers.」(1997年7月,Hotline Communications公司成立,並且研製了一種可以使其用戶從別人電腦中直接下載東西的軟體)
或許有人還記得,早在1998年,美國東北波士頓大學的一年級新生、18歲的肖恩?范寧為了能夠解決他的室友的一個問題——如何在網上找到音樂而編寫的一個簡單的程序,這個程序能夠搜索音樂文件並提供檢索,把所有的音樂文件地址存放在一個集中的伺服器中,這樣使用者就能夠方便地過濾上百的地址而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文件。到了1999年,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叫做Napster的程序成為了人們爭相轉告的「殺手程序」——它令無數散布在互聯網上的音樂愛好者美夢成真,無數人在一夜之內開始使用Napster。在最高峰時Napster網路有8000萬的注冊用戶,這是一個讓其他所有網路望塵莫及的數字。這大概可以作為P2P軟體成功進入人們生活的一個標志。
時間表中這樣記錄著這一段歷史:
January 1999:
Shawn Fanning, 18, creates the Napster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while a freshman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1999年1月,18歲的美國東北波士頓大學的一年級新生肖恩?范寧開始了Napster程序的服務)
May 1999:
Napster Inc. is founded.
(1999年5月,Napster公司宣告成立)
之所以我們注重開端,是因為這是一個非同意義上的起始,也正是從這天起,P2P開始了它曲折但極富生命力的發展。
到了2000年,P2P技術的發展就得使用月甚至日來記載了。直到現在使用P2P技術的軟體比比皆是,人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P2P作為高科技發展載體的快樂。平常我們使用的QQ 、MSN就不提了,其他軟體更是鋪天蓋地,讓人目不暇接。簡單羅列一下,以饗讀者。
軟體名稱 簡介
eMule eMule 是以 eDonkey2000 網路為基礎的新型 P2P 文件分享工具。
OPENEXT 一款P2P軟體。通過它,Internet用戶之間可以直接建立點對點的連接。
迅雷Thunder 一款智能下載軟體——迅雷(thunder)。迅雷它擁有比目前用戶常用的下載軟體快數倍的下載速度。
易載ezpeer 易載ezPeer簡體中文版,免費注冊使用!ezPeer 是一個革命性的P2P(點對點)文件共享軟體。
Kuro M3 Kuro-全球第一款全中文界面的MP3抓歌軟體!
酷狗(KuGoo) 「KuGoo」是酷狗的簡稱,是基於中文平台專業的P2P音樂及文件傳輸軟體。通過KuGoo,用戶可以方便、快捷、安全地實現國內最大的音樂搜索查找。
APIA APIA 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 P2P 網路系統,如同目前熟知的 eDonkey、Gnutella 與 Kazaa 等軟體。
iMesh 能夠讓你設定分享文件的類型,音樂、影片或其他文件;也能夠讓你搜尋並且下載你想要的文件。
BearShare BearShare 是一個非常好的文件分享軟體,它讓你、你的朋友、在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分享文件。
[編輯本段]p2p-作用在互聯網
互聯網能夠發展至今,根本原因在於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脈都是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設置的。而現在能夠引起互聯網震動的,無非也只有交流方式的變革本身。 如今,在基於網路的各種技術充斥於我們周圍之時,恐怕只有很少人不知道P2P的概念了,即便您沒有深入探究,但您每日在互聯網間進行的活動幾乎沒有不沾P2P技術的。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你使用QQ盡情聊天之時,實際上就享受著P2P技術給你帶來的快感與興奮。P2P技術究竟意味著什麼呢?關於P2P技術的兩種解釋或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一種解釋是,P2P即peer-to-peer。而peer在英語里是「(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的意思。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我甚至覺得解釋成為person-to-person更好一些。反正交流也都是人的交流。
而另一種解釋是,P2P就是一種思想,有著改變整個互聯網基礎的潛能的思想。客觀講,單從技術角度而言,P2P並未激發出任何重大的創新,而更多的是改變了人們對網際網路的理解與認識。正是由於這個原因,IBM早就宣稱P2P不是一個技術概念,而是一個社會和經濟現象。
不管是技術還是思想,P2P是直接將人們聯系了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流。它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地消除中間環節。這聽起來彷彿全新的概念,但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每天見面,或者通過電話直接交流都是P2P最直接的例子。而這個時候你有沒有從電話的發展的歷史中隱約感覺到,P2P必將在互聯網時代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因為他可以改變現在的Internet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讓我們的語言影像以最直接的方式傳遞到對方身邊。它最符合互聯網路設計者的初衷,給了人們一個完全自主的超級網路資源庫。現在在業界,比較認同的P2P計算應用系統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類:
1.信息、服務的共享與管理
2.協作
3.構建充當基層架構的互聯系統[1][2][3]
[編輯本段]珠聯璧合——P2P,BT,Usenet
說到P2P,就不能不提BT,這個被人戲稱為「變態」的詞幾乎在大多數人感覺中與P2P成了對等的一組概念,而它也將P2P技術發展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實際上BitTorrent(中文全稱比特流,簡稱BT)原先是指是一個多點下載的P2P軟體。它不象FTP那樣只有一個發送源,BT有多個發送點,當你在下載時,同時也在上傳,使大家都處在同步傳送的狀態。應該說,BT是當今P2P最為成功的一個應用。
如果解釋一下的話,BT首先在上傳者端把一個文件分成了多個部分,客戶端甲在伺服器隨機下載了第N部分,客戶端乙在伺服器隨機下載了第M部分。這樣甲的BT就會根據情況到乙的電腦上去拿乙已經下載好的第M部分,乙的BT就會根據情況去到甲的電腦上去拿甲已經下載好的第N部分。
有一句話可以作為BT最為形象的解釋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而最初聽到此概念時,有人對我說,別用BT,會壞你的硬碟的!大概指的就是前一句。現在看來,沒有貢獻怎麼會有獲取?這大概最可以概括BT下載傳輸的精髓。工具軟體BTJoy,將這一技術以軟體的形式完美起來,這個誕生僅有一年的軟體已經迅速熱遍了整個網路——對於BT下載的愛好者來說,120G的硬碟都可以被迅速塞滿!我的同學在不長的時間里竟然用他的刻錄機完成了一百來部的電視劇的保存,拿他的話來說,可以開一個小店面了!
除了BT下載,另外一種下載方式就是利用Usenet上的資源。有人把他理解成p2p,其實並不正確。這種下載方式在國內並不為人所知,但在國外非常流行。主要原因是Usenet上的資源大多數是英文的或者其他語言,所以要求用戶具有一定的英文水平。Usenet上的資源可以說是全球性的,而且下載速度極快,IP匿名,因此在西方國家是最受歡迎的網路下載工具。在新浪上可以下載到Usenet的工具,是非常好用的一款Usenet軟體。
[編輯本段]風生水起——P2P是盜版者最好的溫床?
在我們盡在說P2P的好時,也不得不想到,就如同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進,任何新事物的發展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來看下面的日程表:
1999 年 5 月,由范寧和帕克共同創辦的文件共享社區網站—Napster正式成立,他們面臨的麻煩就由此而起。
12 月 7 日,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代表環宇音樂、索尼音樂、華納音樂、百代唱片、BMG等七大唱片公司以違反版權保護法為由把Napster公司推向法庭。他們稱Napster向網民提供MP3文件共享軟體侵犯了音樂版權,要求法院關閉該公司並賠償損失1億美元。
2000 年 4 月 13 日,重金屬樂隊Metallica起訴 Napster,稱其侵犯了自己的版權,並涉嫌詐騙。
6 月 12 日,美國唱片協會(RIAA)和美國音樂出版協會(NMPA)向加利福尼亞州北地區聯邦地方法院起訴Napster公司,請求法院禁止在社會上流通Napster公司的MP3文件交換軟體「Napster」。
7 月 11 日,參議院就圍繞Napster展開的訴訟召開聽證會,無果而終。一些議員敦促國會立法,以澄清Napster公司是否違反了知識產權法;而支持Napster一方的人卻認為國會不應該現在介入雙方的爭端,以免影響新技術的發展。
7 月 26 日,Patel同意美國RIAA的要求,作出初步判決,命令Napster立即停止服務。
2001 年 2 月 12 日,美國第九巡迴上訴庭作出決定,Napster必須終止其免費互聯網服務,並不再向音樂迷提供共享版權保護音樂的服務。
3 月 6 日,美國地區法官Marilyn Hall Patel做出判決, 責令Napster在五個工作日內刪除所有存在爭議的歌曲。
……
就在今天,就在此時,爭議仍然不絕於耳。國外有關於P2P技術的糾紛一發而不可收拾,這種全新的極富生命力的傳輸方式從一誕生就和音樂,和版權聯系在一起。為什麼會引起音樂製作商們這么大恐慌?顯然是其前所未有的傳輸速度挑起了他們的不安。在他們極力攔截還沒有來得及開始的時候,一首歌曲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遍了整個互聯網,而更加確切的說應該是全球,這顯然是傳統的盜版方式所不能比擬的。
[編輯本段]因P2P普及帶來的安全問題
1)P2P軟體本身的漏洞P2P軟體的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編寫軟體的時候部分代碼或者軟體的工作原理上,例如eMule由於對Web頁錯誤地處理了畸形的請求,就可以通過此漏洞對應用程序進行攻擊。Web一般發送的請求方式就是Post數據或者Get數據,攻擊者基於這個原理發送一個畸形的Get請求,就可以造成eMule程序的崩潰,從而達到控制eMule主機的目的。
2)個人隱私泄露P2P軟體的個人隱私泄露問題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開放的共享目錄,無論你願不願意,使用P2P軟體用於保存下載的文件夾,都會被自動共享出來以方便其他網友下載,如果你把個人文件也放在這個文件夾,自然也就被共享出來了;二是來自網路管理機構或是軟體開發商的掃描和檢測,無論是網路管理機構還是P2P軟體開發商都希望掌握盡可能多的用戶信息,通過對P2P軟體開放埠的掃描是獲取信息的最好方法。
3)木馬和病毒目前P2P軟體是傳播病毒和木馬的一個主要途徑,木馬可以輕易地包含在電影和圖片中,一旦你下載了這些電影和圖片,電腦就會被種上木馬。[4]
似乎大多數強化Windows的建議都將幫助你在NT域名或者活動目錄中確保Windows的安全。如何確保P2P Windows網路的安全呢?[5]
1.必須有本地的安全策略 增強每一個個人的系統安全是重要的,因為在這種設置中沒有組策略,你必須要依賴Windows本地的安全策略。你可以通過Window控制面板或者通過運行secpol.msc或者secpol.msc來訪問你的本地安全策略設置。 要記住,你需要做的關鍵的設置包括:啟用審計失敗事件的記錄、要求使用Ctrl Alt Del鍵登錄、創建一個口令策略、啟用一項通知試圖登錄的用戶的文本消息,在用戶登錄時告知用戶可接受的使用策略、以及不顯示最後一個用戶的名字。
2.需要批准共享 在P2P環境中,你還需要向網路中的每一個人通報共享。如果沒有這樣做,要記住最低限度的規則並且設置共享許可,這樣用戶能夠瀏覽並看到允許他們看到的東西。
3.文件許可非常重要 按照共享批準的同一個原則,需要在本地的每一個系統建立文件許可,以保證只有得到授權的人才能打開、修改和刪除文件。
4.加密離線文件 在P2P環境中需要Windows離線文件加密功能是普通的,特別是對於移 動用戶來說更是如此。如果你使用這種功能,確保使用這些Windows指南加密你的文件。
5.使用網路防火牆 在P2P環境中最好使用網路防火牆,最新技術的防火牆加入了IP攻擊追蹤,使用戶在面對黑客攻擊時變為「主動出擊」。追蹤和鎖定攻擊的源頭。
[編輯本段]風景這邊獨好——P2P在中國
同樣,在傳統的方法不能奏效的情況下,出版商們便只有從源頭上遏制了。不知道國外關於此的爭鬧還會繼續多久,然而在中國卻又是另一種風景。眾所周知,現階段中國的版權保護制度和國外還有實質上的差距,這實際上使P2P技術的運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可以規避版權問題的困擾。按照國內我們的理解,P2P軟體提供的只是一個資源共享平台,並不需要對其中傳播的內容負主要責任,只要適當地監督引導當然可以大膽運作。從這方面來說,國內的P2P軟體廠商處境要比國外的同行幸福很多,路已經有前人開好,又不必像國外的先行者如Napster一樣面臨官司的壓力。而我們面對現狀,一個形象的比喻是:你願意揮汗如雨在天橋淘碟,還是願意輕松愜意在家享受寬頻視頻下載? 網路傳輸這種傳播方式遲早有一天會取代傳統的以磁帶、光碟為載體的影視音樂發行渠道,從而成為人們獲取影音資源的主要渠道,這似乎已經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看看國外已經進行了多少年的爭端,能不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在中國這樣一個走進任何一家音像店,你都可以用低廉的價格獲取幾乎與正版沒有任何區別的音像製品的情況下,利用新技術的無窮魅力與優勢建立一個全新的發行渠道,打破以往那種發行模式才有可能避免切膚之痛。或許,國內的P2P行業有可能比國外的同行更有優勢率先實現成熟的商業模式。
[編輯本段]國內p2p研究網站
艾瑞p2p
無線p2p
p2p研究園地
p4p與p2p
一.系統的基本配置及要求:
1.電腦內存 128M 以上,寬頻網路 512k 以上(推薦 1M 以上)即可使用; 2.系統需要安裝 Windows Media Player 9 和 realplayer10 及以上版本播放器; 3.系統不要安裝江民防黑客防火牆、東方衛士、NetLimiter、3721 上網助手、雅虎助手等限制流量的軟體; 4.Windows XP SP2 系統用戶,請到下載並安裝 XP SP2 連接數破解補丁,並將連接數修改至256或更高。
二.什麼是P2P及P2P的優勢
P2P 是"peer-to-peer" 的縮寫,P2P 也就可以理解為「點對點」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 它使得用戶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 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P2P 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打破了傳統的Client/Server 模式,改變Internet 現在的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將權力交還給用戶。 P2P 流媒體通俗的講,就是看的人越多越流暢。
三.P2P和BT的區別
播放器和BT都屬於P2P軟體,PPLive和BT同樣利用了P2P的原理。但是BT下載會瘋狂的搶占帶寬,將數據以文件的格式寫進用戶的硬碟保存;PPLive則只會利用有限的帶寬,如碼率為380kbps,佔用的帶寬也只有稍高於380k。P2P只佔用用戶的帶寬,不佔用硬碟,而且只用於視頻直播流,不會復制、傳輸、修改用戶電腦的文件,直播流緩存在內存中,所以不會對用戶的硬碟造成危害,也不會威脅到用戶的安全。
播放器嘛 很多的 你自己去搜吧
『陸』 NBALIVE 09在哪下載(帕克代言的)我不要NBA2K9
ftp://ftp6.tg777.com//PSP/ISO/psy-nl09[levelup].rar這是P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