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超級新上傳
❶ 國產手機怎麼上傳照片
可以上傳,手機有內存,然後連接到電腦。如果直接用手機傳到空間,這樣解決吧, 安裝個UBWEB軟體, 在上面登陸你的郵箱, 163或GMAIL, 這兩個我都試過, 然後發個郵件,將此照片發到你的郵箱里。 然後嘛,不用我說了, 你知道怎麼做的了哦。
麻煩採納,謝謝!
❷ 國產手機怎樣上傳圖片
能用UC嗎?支持MRP軟體嗎?
❸ 推薦10部好看的國產電視劇
目前,國產劇中分數最高的是2007版的《大明王朝1566》,豆瓣評分高達9.7分,這也是豆瓣上評價最高的一部國產電視劇。至於9.8分以上的國產電視劇,目前還沒有出現。
一直以來,電視劇市場有著這樣一條鄙視鏈:追英劇的瞧不起追美劇的,追美劇的瞧不起追日韓劇的,追日韓劇的瞧不起追港劇的,反正追國產劇的總處於鄙視鏈最底端。的確,如今越來越多粗製濫造的國劇充斥著電視熒幕,霸佔著影視網站首頁。但人們往往選擇性忽視真正屬於中國製造的精品之作。
事實上,如果以「9分神劇」的數量作對比,國產劇並不比英劇、日韓劇要差。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10部9分以上的經典國產電視劇。
1、《 大明王朝1566 》 評分9.7分
《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是由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主演的 歷史 題材電視劇。
明嘉靖年間,中國封建 歷史 上最為獨特的皇帝朱厚熜出現了。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練道修玄,卻始終牢牢掌控著整個大明朝政治、 財經 、軍事和民生大權。嚴嵩,明朝 歷史 上唯一一個二十年把持內閣的首輔,明史將其定為奸臣之首。他黨羽密布,權傾朝野,在家產被抄沒、兒子被砍頭之後,無家可歸。兩年後病卒,終年八十七歲。他死的時候,寄食於墓舍,既無棺木下葬,更沒有前去弔唁的人。
2、《 走向共和 》 評分9.6分
《走向共和》,是一部由中央電視台、北京同道影視節目製作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長沙電視台等聯合出品的中國近代史題材電視劇,該劇由張黎執導,盛和煜、張建偉編劇,王冰、呂中、孫淳、馬少驊、李光潔等主演。該劇以史詩般的藝術筆觸全景式地呈現了中華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這一波瀾壯闊的艱難歷程。
3、《 毛騙 終結篇 》 評分9.6分
4、《 武林外傳 》 評分9.4分
《武林外傳》是一部2006年的中國大陸章回體古裝情景喜劇,由尚敬導演執導,閆妮、沙溢、姚晨、喻恩泰、姜超、王莎莎等演員主演,2006年1月2日在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黃金檔首播,並陸續在中國大陸各地方電視台重播。
以掌櫃的佟湘玉(摳門至極的女店主,風情萬種但心地善良,婆婆媽媽又十分雞賊。)為首的一個客棧班底,這其中有跑堂的白展堂(會點穴、有武功,是個盜賊,想改過自新,其實膽小如鼠),有打雜的郭芙蓉(她自恃有武功,亂闖江湖,喜歡動手動腳,雖為大俠千金,其實武功不咋的,是個標準的野蠻女友),有廚子李大嘴(成天幻想學武功當大俠,就是不好好做飯。),會算賬的呂秀才(常常是子曰不離口,其實是個百無一用的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卻歪打正著地混來一個「關中大俠」的稱號),有寄宿客棧的祝無雙(雖為葵花派武林高手,其實是個常受欺負的弱女子,美麗卻沒有愛情光顧),有頑皮少女莫小貝(江湖上傳聞是個女魔頭,實際上是個愛逃學並且只想吃糖葫蘆的小丫頭片子),還有兩位捕快,一個老邢,一個小六,每天夢想著破大案子,一身正氣但卻沒有什麼本事,卻不知真正的大盜就在身旁……
5、《三國演義》 評分9.3分
84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改編,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製作,王扶林擔任總導演,蔡曉晴、張紹林、孫光明、張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導演,孫彥軍、唐國強、鮑國安、吳曉東、陸樹銘、李靖飛、洪宇宙、魏宗萬、張光北主演,總投資1.7億元人民幣。
該劇演述的是三國時代的故事,是魏、蜀、吳的興亡史,共分為《群雄逐鹿》(1—23集)、《赤壁鏖戰》(24—47集)、《三足鼎立》(48—64集)、《南征北戰》(65—77集)、《三分歸一》(78—84集)五大部分。著重表現的是亂世中多個政治集團間錯綜復雜、緊張尖銳的斗爭;這種斗爭發展成為連接不斷的對政治權力的爭奪和軍事沖突,造就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將近一個世紀中的風雲變幻。
東漢末年,山河動盪,劉漢王朝氣數將盡。內有十常侍顛倒黑白,禍亂朝綱。外有張氏兄弟高呼「蒼天已死,黃巾當立」的口號,掀起浩大的農民起義。一時間狼煙四起,劉家朝廷宛如大廈將傾,岌岌可危。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曹操(鮑國安 飾)、公孫瓚、袁術、袁紹、呂布(張光北 飾)、劉備、孫策、關羽、張飛、諸葛亮(唐國強 飾)等各路豪傑不斷涌現,從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戰,從魏蜀吳三國鼎立到三分歸一統,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的大幕緩緩拉開……
6、《大宅門》 評分9.3分
《大宅門》是中央電視台影視部、無錫中視股份公司聯合出品的家族劇,由郭寶昌執導,斯琴高娃、陳寶國、劉佩琦、蔣雯麗、杜雨露等主演。該劇講述了中國百年老字型大小「百草廳」葯鋪的興衰史以及醫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
2001年4月15日該劇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時段首播,並以17.74點的收視率奪得2001年央視年度收視冠軍 。
7、《 琅琊榜 》 評分9.2分
《琅琊榜》是由山東影視傳媒集團、山東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北京儒意欣欣影業、北京和頌天地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聖基影業有限公司、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古裝劇,由孔笙、李雪執導,胡歌、劉濤、王凱、黃維德、陳龍、吳磊、高鑫等主演。
該劇根據海宴同名網路小說改編,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興山河為主線,講述了「麒麟才子」梅長蘇才冠絕倫、以病弱之軀撥開重重迷霧、智博奸佞,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進行的一系列斗爭。
8、《潛伏》 評分9.2分
《潛伏》,是由東陽青雨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廣東南方電視台聯合出品,孫紅雷、姚晨、祖峰、沈傲君領銜主演,姜偉、付瑋執導的民國題材諜戰劇,改編自作家龍一的同名短篇小說。
《潛伏》主要講述1945年初,國民黨軍統總部情報處的余則成(孫紅雷扮演)棄暗投明成為潛伏在軍統處地下黨的故事。
9、《士兵突擊》 評分9.2分
《士兵突擊》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北京華誼兄弟影視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由康紅雷執導、蘭曉龍編劇,王寶強、陳思成、段奕宏、張譯、邢佳棟、張國強、李晨等主演的軍事動作劇。
該劇改編自蘭曉龍小說《士兵突擊》,講述了一個農村出身的普通士兵許三多的成長歷程,不拋棄、不放棄,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偵察兵的故事。
2008年,該劇獲得第27屆飛天獎、第24屆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2013年,《士兵突擊》被列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決定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100部優秀影視片。
10、《 紅色 》 評分9.2分
《紅色》由楊磊執導,徐兵、孫強編劇,張魯一、陶虹、周一圍、李天柱等主演。
該劇以淞滬會戰後淪為孤島的上海為背景,講述了身懷絕技卻隱居做小會計的徐天,因幫共產黨運送物資和保護戀人田丹而身不由己捲入了腥風血雨的廝殺,最終與日本人展開生死對決的故事。該劇於2014年9月18日登陸山東衛視、北京衛視、重慶衛視、湖北衛視黃金檔播出。
1937年冬天,淞滬之戰落幕,上海淪陷。為了幫助幾個我黨游擊隊員炸毀日軍的軍火船,運出被扣押的醫葯物資,會計師徐天被裹入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廝殺。共產黨人前仆後繼的精神感染了徐天。原本只想過普通人平凡生活的他,想要嘗試著幫助這些革命者完成未完的心願,將這批醫葯物資和一本記載黨員名單的紅色小冊子轉交到黨組織手中。從此,徐天開始了與日本軍官影佐、總華捕老料、黑 社會 金爺等幾方勢力的幾番較量,一次次險象環生。雖然環境艱難,但徐天並未放棄,想到那些勇敢犧牲的共產黨員,就給了孤軍奮戰的徐天戰斗的勇氣。在黨組織的幫助下,最後徐天打敗了影佐,成功將醫葯物資和紅色小冊子交給黨組織。同時,在行動中提高了自己的覺悟,最終光榮地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成就了一段浪漫的紅色傳奇。
❹ 國產新能源好車推薦:准備年前購車這幾款車型值得入手!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11月份國內新能源車型零售滲透率達到了36.3%,創下歷史新高,一年的時間里提升了15個百分點,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型的接受度大幅提升,汽車市場的整體格局正在被迅速改寫,屬於新能源汽車廠商的「盛世」已經來臨。
新能源汽車能夠在兩年多的時間里迅速躥紅,一方面是由於相關政策的刺激,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新能源車型本身的性能和用車體驗也的確超過了同價位的燃油車。無論是比亞迪這種傳統廠商轉型而來的行業巨頭,還是理想這樣的造車新勢力,都能夠為用戶提供各種可以滿足需求的新能源車型,目前正是年前購車旺季,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在年前再沖一波。
車型:比亞迪宋PLUS新能源
價格:15.28-21.68萬元
點評:勢不可擋的全行業銷量冠軍
動力方面,零跑C01百公里加速時間最低只有3.66秒,續航里程最大可達717km,都可以稱得上是優秀。這款車最大的問題是零跑的品牌影響力不足,如果不太在乎品牌的話,這款車其實還是比較劃算的。
小結:11月份國產品牌中的新能源車型滲透率已經達到56.5%,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說明新能源時代正在加速到來。新能源車型無論是性價比還是用車體驗都在迅速提升,消費者也是時候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愛車了。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車聯號,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❺ 「面向新一代國產E級超級計算系統的十大應用挑戰」發布
12月8日,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和國防 科技 大學,聯合數十家合作團隊,共同發布「面向新一代國產E級超級計算系統的十大應用挑戰」,支撐解決世界 科技 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 健康 領域的重大挑戰性問題。
據介紹,新一代百億億次(E級)高性能計算機的研發,是國家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重要部署,將有力驅動國家信息技術產業創新發展,其自主化程度遠高於其他超算平台,同時規模與性能更是大幅提升。此次十大應用挑戰的發布,其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揮新一代E級高性能計算機強大計算能力,研發適配國產超級計算系統的關鍵技術和應用軟體,構建新的國產E級超級計算應用生態。
挑戰一:磁約束聚變堆全裝置聚變模擬(人造小太陽)
可控聚變能源被認為是人類未來應對能源和環境挑戰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在磁約束聚變裝置設計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用更低的成本約束住更高密度、溫度的等離子體。
目前被廣泛認可的一個主要限制約束性能的機制是邊界和芯部產生的所謂微觀不穩定性。在先前的研究中由於多時間尺度的問題,這些不穩定性通常採用迴旋動理學或磁流體力學等簡化模型來描述,並且等離子體芯部和邊界需要分別建模。
在新一代國產E級計算機上,將可以直接採用電磁全動理學這一經典等離子體最基本的模型來直接模擬可分辨離子迴旋半徑的磁約束聚變堆全裝置等離子體,並且不用區分邊界與芯部。藉助幾何演算法,使系統長期演化模擬結果的可靠性可以得到保證,更准確而自洽地再現其內部所發生的不穩定性過程,尋求提升磁約束聚變裝置約束性能的機制。
此外,全裝置等離子體動理學模擬還能得到對裝置尺度的等離子體演化更加保真的模型,更好地指導未來磁約束聚變堆等離子體的設計,將為可控聚變研究和聚變能源開發提供強力支撐。
挑戰二:全尺寸航空航天飛行器超百億網格計算流體力學模擬
近年來的臨近空間飛行器復雜流動問題數值研究對認識高空高速下的流動機理起到了重要作用。臨近空間飛行器飛行包絡覆蓋連續流域、滑移流域和過渡流域,存在復雜的氣動力熱、稀薄非平衡效應、大動壓下的多體分離、化學反應、等離子體等跨流域非定常多場耦合現象。
上一代超級計算機在計算能力和架構設計上無法進行滿足精度和效率要求的臨近空間飛行器跨流域非定常多場耦合模擬,而新一代國產E級超級計算機在理論上有望突破計算瓶頸,從而實現超百億網格高精度全尺寸這一模擬。
臨近空間飛行器跨流域非定常多場耦合模擬研究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全面認識飛行器在高空高速飛行狀態下的復雜耦合流動現象,並辨識流動機制及其對飛行器的影響,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新一代超級計算機上的數值風洞構建能力,為航天各類運載飛行器和航空國產大飛機等設計提供載體,使其更好地服務於我國戰略發展和建設。
挑戰三:數字細胞超億級原子體系動力學模擬
在解讀生命奧秘特別是細胞生物機理方面,全原子分子動力學模擬的虛擬實驗作用日益凸顯。
細胞內充斥了各種各樣的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始終處於一種動態的擁擠環境中,而擁擠環境對生物分子的擴散、聚集、構象變化和化學反應都會有顯著影響。因此,在細胞尺度上對生物體系進行全原子分子動力學模擬將是認知生命過程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的計算機很難提供足夠的算力來實現。
國產新一代的E級超級計算機理論上可以實現超億級甚至十億級原子數字細胞的分子動力學模擬,使得未來細胞水平上的精準模擬成為可能。對細胞進行全原子分子動力學模擬,將使我們可以在虛擬實驗中對整個細胞及其內外的生物大分子的微觀動態過程進行高時空分辨的觀察,幫助我們全面深刻地去認識新冠病毒等如何侵入細胞、細胞如何進行物質信息交換等生命科學重大挑戰性問題。
通過數字模擬獲得的知識,也將對未來的新葯研發、生命 健康 保障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挑戰四:對流尺度次公里級精細化數值天氣預報
對於尺度較小、發展劇烈的強對流天氣系統,往往難以預報,且容易造成破壞性災害,對於大城市的運行管理帶來很大的威脅。
隨著天氣系統時空尺度的縮小,大氣的混沌屬性越發明顯,預報的不確定性加劇,這為精細化天氣預報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目前基於探測技術的預警時效性和對系統演變的預測往往不足。
基於新一代國產E級超級計算機的強大計算能力,綜合超高解析度模擬、集合預報、快速循環等技術,提前0-6小時預報強對流天氣的觸發、演變、消亡,為單個對流系統提供連續、概率性的預測,改進強對流引發的局地強降水、冰雹、突發大風、龍卷的時空落區預報准確性。
挑戰五:百億級高效高通量虛擬葯物篩選
先導結構的發現和優化作為新葯發現階段的研究核心,往往需要花費數年時間以及高達數億美元的資金,是葯物研發的關鍵技術瓶頸。因此如何生成新分子及優化分子的關鍵屬性(如生物活性、成葯性、安全性和選擇性等)是影響葯物分子設計成敗的兩個關鍵問題。
據估計,目前可利用的化學空間大小范圍約為10^23至10^60,即便是某些成熟資料庫的小分子數量也達到十億級別。如何在如此巨大的化學空間內如何進行分子的智能生成、結構的快速演化搜索和性質預測是葯物篩選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目前,葯物篩選通常可以利用分子對接等相對粗略的方法,在之前的超級計算機上已經可以實現對十億級別的小分子進行快速的初篩,再利用更為精確的自由能擾動計算等方法進行更為准確的評價分析。
新一代E級超級計算機提供的強大算力能夠支撐百億級別葯物小分子的快速篩選,輔以更先進的演算法,可以實現虛擬葯物篩選效能幾十乃至上百倍的提升;同時高效的葯物篩選,還可以與中葯有效組分發現結合,推動中葯研發的現代化。
挑戰六:面向通用人工智慧的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
深度神經網路是新一代人工智慧的領航區,並且已經成功應用於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取得了突出成效。
隨著應用場景的豐富和發展,傳統基於有標注數據集的領域模型訓練和應用範式越來越無法適用人工智慧應用的開發和普及。基於無標注數據的自監督學習技術和綜合能力好、通用能力強的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的出現,將數據驅動的深度學習技術和通用人工智慧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近年來,計算機和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和企業已經在利用現有高性能計算機上完成了 1.75 萬億參數的多模態預訓練模型開發,而國產新一代 E 級超級計算機使得支撐參數規模更大、通用性更強的模型(十萬億甚至百萬億以上)的訓練和應用成為可能。
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的研發部署,一方面,將推動類人機器人加快落地;另一方面,有通用模型做基礎,將大幅降低細分領域數據向智能化模型轉化的難度,有效推動人工智慧應用基礎設施的構建,提升工業現代化、數字經濟發展、智能 社會 數字化治理能力。
挑戰七:FAST超大規模觀測數據的高解析度巡天圖像處理
中性氫巡天是 「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的重要科學目標之一,通過探測可觀測宇宙范圍內中性氫的分布情況,為宇宙起源與演化、暗物質與暗能量等前沿科學領域的研究提供支撐。
受視場所限,望遠鏡每次觀測只能覆蓋有限天區,中性氫巡天觀測持續時間可達數年,所積累的觀測數據需拼接融合才能獲得完整的高解析度巡天圖像。在中性氫巡天數據處理流程中,網格化(Gridding)是計算量最大且I/O最為密集的環節,是制約中性氫巡天數據處理與成果產出效率的瓶頸。
新一代E級超級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能力配合高性能網格化演算法,能夠應對PB量級的中性氫巡天觀測數據,從而為國之重器「中國天眼」能夠「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出好成果」提供強大助力,促生天文學基礎與前沿領域的重大發現。
挑戰八:全球尺度地震全波形反演
地震全波形反演是當前解析度最高的成像方法,是研究地球內部結構和動力學演化過程的強有力工具,還可為礦產資源和油氣勘查提供關鍵支撐。
在過去十年裡,地震科學領域專家已經在上一代超級計算機上實現了區域尺度的低頻帶彈性波全波形反演研究。
國產新一代的E級超級計算機將可以實現全球尺度的、包括地震波衰減特徵在內的高頻帶粘彈性地震波場傳播模擬和波形成像研究。全球尺度高頻帶粘彈性地震波形反演一方面可以獲得地球內部高精度成像結果,加深我們對板塊構造、俯沖帶和造山帶形成和演化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地球內部各圈層(中下地殼、岩石圈、軟流圈等)物質和能量交換的地震學證據,為研究地球深部成礦作用和火山/地震活動提供依據,幫助人類更全面的認知地質演化,理解類地行星的形成發展。
挑戰九:全腦千億神經元動力學模擬
近年來的神經科學研究獲取了大量的大腦結構和活動的數據,以此來理解大腦的工作機制。對於大腦的高級功能,如運動控制和思考等功能的解析和再現,迫切需要建立起人類全腦規模的模擬神經網路平台。
人類的大腦有860億神經元,在過去的十年裡,計算神經科學領域的專家在上一代的超級計算機上已經進行了人腦百分之一大小規模的腦迴路模擬。而新一代的E級超級計算機在理論可以實現包括大腦皮層、小腦和基底神經節在內的全腦神經迴路的模擬。
人類全腦迴路的模擬和研究,一方面在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大腦的思考等高級功能,開發類腦人工智慧演算法。另一方面,帕金森症,亨廷頓舞蹈症等大腦疾病的發病機理也將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分析和驗證。此外,使用模擬腦模型構建基於脈沖神經網路的神經模態機器人,能夠提升現有機器人系統的感知與決策水平。
挑戰十:完全解析度的全球次中尺度海洋數值模擬
氣候變化是全球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也是科學界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之一,海洋則是控制氣候系統季節內、季節、年際、年代際變率的重要分量。
近年來,隨著海洋觀測的飛速發展,海洋中尺度、次中尺度過程的許多機理被不斷揭示,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的特徵更加清晰,對海洋環流數值模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析度中尺度、次中尺度過程及其與大氣的相互作用成為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過去的10年期間,全球的科學家在此方向作出了不懈努力,將全球的海洋模擬提高到部分解析度次中尺度渦(2km)的解析度,而我國的科學家也自主開發了全球3-5km的海洋模式,基本可以完全分辨開闊大洋的中尺度過程。新一代的E級超級計算機可以實現完全解析度次中尺度過程的模擬,幫助科學家全面理解海洋內部多尺度相互作用過程,以及海洋能量串級過程,並進一步提高對海洋環流以及整個氣候系統的模擬能力。
編輯/范輝
❻ 怎樣用國產機上傳照片
你好!可直接連接電腦上傳,如果沒有軟體支持可當作U盤連接到電腦上,復制照片即可。手機相機均可適用。
❼ 為何國產超級計算機已經領先全世界了,而國產cpu卻依然落後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首先,超級計算機的算力大小並不依賴狹義上的CPU,超級計算機需要的是浮點算力,而目前市售CPU先天就有不足。在天河一號和天河二號中,真正為超級計算機提供算力的是gpu和協處理器,就像你的pc,CPU調度,顯卡幹活一樣。天河一號和二號的時候,硬體都是直接買的,天河一號和天河二號基本都用到了Intel xeon E5 xeon phi ,甚至還有AMD的顯卡(真正的顯卡hd4870x2,連計算卡都不是)。之後美國開始對華限制出口,主要是禁運xeon phi,nvidia Tesla這樣的產品,CPU倒是沒那麼嚴。太湖之光就開始使用自研處理器了。sw26010本質上和Intel lga介面的xeon phi的設計思路是相似的,眾核堆算力,至於工藝方面,是28nm,這個工藝放在2015年,可以說得上是主流工藝了,絕不算落後,而且能效絲還比Intel強好幾個檔次。當然,這種處理器給PC用毫無意義。
更有趣的是,與sw26010設計思路相似的xeon phi 7200系列,今年才上市。所以啊,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中國的CPU當然行,還很行。
那為啥民用為什麼不行?沒專利,沒授權,適應不了市場。
我國要生產CPU除了要向國外支付相關專利費外,就只剩下建立一套專屬於自己通訊專利和協議。關鍵是你這兩樣東西必須讓其它的電腦供應廠承認。否則沒用。
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科學與工程院主任彼得·貝克曼曾經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這樣的話,「這些年來,中國對超算的投入和努力巨大,發展速度和成就令人驚嘆」。並且,來自國外的同行也開始羨慕起中國來,稱贊中國是「國家在辦事」(意同中國辦事效率相當高)。中國超算系統,即「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在最新一期的TOP500榜單中依然霸佔頭兩名的位置。某種程度上說,中國在超算領域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也與本國工業、學術和軍事能力高度相關。令國人們感到自豪的,不僅因為「神威·太湖之光」在TOP500榜單中再一次且毫無壓力地霸佔冠軍的寶座,以及高於美國最快的超算系統「泰坦」大約五倍的速度,還因為「神威·太湖之光」採用的是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晶元。而且,「神威·太湖之光」在體系結構、高速互聯和系統軟體等關鍵性技術上均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天河二號」則採用了英特爾的晶元。
神威藍光計算機系統裝配的國產「申威1600」中央處理器。
國內有不少的業者們看來,中國在超算領域所取得的成績,國人們不應該據此沾沾自喜。當前,美國能源部正支持建造兩台新的超算系統「Summit」和「Sierra」。位於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超級計算機「Summit」預計是在2018年開始投入使用,「Summit」的計算性能將會是「神威·太湖之光」的兩倍左右。換言之,美國在2018年裡會重新搶回超算領域的霸主之位。況且,美國公司如英特爾等仍然主導著晶元行業。舉例來說,在最新一期的TOP500榜單中,有471台超算系統採用英特爾的晶元,有14台超算系統採用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晶元。
就此話題,之前有媒體直接引述了中國曙光公司高性能計算機產品事業部副總經理吉青的話稱,「E級超級計算機是全球各國爭奪的皇冠上的明珠,佔領戰略制高點至關重要,但從業界來講,我們更本質的初衷,則是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多選擇和可能」。憑心而論,吉青說得就很好。中國發展超算系統,並不是為了要碾壓國外同行,而是要為全世界的人服務。
中國在晶元領域比起美國等同行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至於原因是什麼?我在國內、外好些網站上找了找,終於找到了龍芯中科胡偉武在2018年初接受媒體采訪時講出的一些話,具體包括了三點。
第一,如果用賽跑作比喻各國在晶元領域的競爭,過去中國連國外同行的背影都看不到,今天至少能看清國外同行的背影了,等到2020年就能看清國外同行的後腦勺和頭發了。中國在後面努力地追,但國外同行也在前面奮力地跑。中國要追上國外同行,必然是得有個過程的。第二,中國改革開放至今差不多有四十年。在這四十年裡,中國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就。然而,之前中國是直接繞開了通用晶元CPU、操作系統、發動機和高端儀器等高精尖技術而發展的。而今,中國要從大變強,必須回過頭來攻克這些高精尖技術。中國要攻下這些高精尖技術,便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這些高精尖技術非常復雜,影響這些高 科技 產品的因素非常多。中國要研發這些復雜的系統,只能是一步一步地進行。第三,中國在研發通用晶元、操作系統、發動機和高端儀器等復雜系統的過程中,並不是因為缺錢,也不是因為體制機制上有大的問題,最主要的是缺了時間。況且,中國要研發出可規模化量產並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晶元、操作系統、發動機等產品,必須得在應用的過程中才能不斷地發現問題,進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改進產品。
如果用最簡單的一句話說便是,中國在晶元等高技術領域的底子比國外同行薄弱了很多,才導致了中國在晶元領域落後於國外同行。實際上,在今天,在很多高 科技 領域,中國就是追趕者的角色。要我說的話,如果中國當初沒有錯過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 科技 革命,中國今天在高 科技 領域的成就肯定會比目前大得多,輝煌得多。對於新中國成立之前那一百多年的 歷史 ,我們也不要再去追究了。何況,以中國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取得的發展速度,再等上二、三十年,中國一定會成為全球主要的高 科技 創新中心之一,並造福全人類。
國產CPU並不落後。落後的是國產知識產權體系下,CPU的生態。
中國超算,尤其是天河系的出彩,來自於中國設計師團隊世界范圍內首次提出的異構計算,即CPU和GPU的聯合工作。當然天河系列之前主要使用英特爾的晶元,後來在美國商務部限令出口後,國產申威晶元第一時間頂上,在神威·太湖之光超算上繼續維護了中國超算在全世界范圍內的領先地位。
大家現在看到的落後,來自於用戶體驗差。這種差並不來自於分散的硬體,而來自於整個體系的磨合不夠成熟。
就好比我們現在拿勞斯萊斯的發動機,拿蘭博基尼的氣動外形,拿創馳藍天變速箱,拿賓士大G的底盤,拼出一輛車,這車是否就碾壓全球了?
並不能。因為這些體系並不兼容。整出這么一台奇美拉轎車可能甚至還跑不過滿大街叫囂的新思域。
國產CPU當初就是一顆孤懸的 健康 心臟。但是這顆心臟放不到任何一個活人的身體里。想要用它,你只能自己造一個人。
好了我們造一個出來也沒多難。結果這個人還沒站起來,因為腿部肌肉不響應,咣當摔倒了。
大家都說:國產心臟好爛啊。
沒關系繼續調整,接著來。
調整好了之後人站起來了!大家一片激動,結果走了兩步,動態穩定性不行,啪嘰又摔倒了。
大家都說:國產心臟好爛啊。
沒關系我們接著搞!
調整好了這一次!我們造的小人走起來了!跑起來了!太振奮了!這時候正在訓練百米跑的英特爾平台主機從旁邊風一樣掠過,像看傻子一樣看著我們的小人。
大家都說:國產心臟好爛啊。
沒關系……我們還可以堅持下去。
在完成了所有的調整之後,我們的小人和英特爾平台的win系統、蘋果平台的OSX系統,站在了一起,他們必須無視成長時間鴻溝一般的差距,至少給用戶相同級別的感受。
這步,我們到今天還沒做到。
但是這之前的,我們耗費了30多年的心血,已經完成了。
題主,國產CPU並不垃圾。時間會告訴你一切。
國產CPU並不落後。CPU分很多種,比如手機的麒麟970是世界第一梯隊的CPU。答主估計問的是桌面通用CPU,這個主要和市場有關,而不是中國不能研發生產這樣的CPU。說白了,後來者很難把差不多的桌面電腦CPU賣出去。
這話問的,就好比問一個廚子,你茄子炒的這么好吃,為什種茄子的技術不怎樣啊?
生產計算機的並不生產CPU,就像廚子只管炒菜,不管種菜是一個道理。
記得在一次工程機械展會上,一位媒體人問一家知名工程機械製造商 你們生產的起重機既然這么厲害,為什麼還要用進口的柱塞泵?為什麼不把這個關聯器件攻克? 當時廠家的回答是 我們是做整機的,不是每個零部件都得自己生產。工科液壓泵的不應該是我們總裝廠,而是應該由專業生產液壓器件的廠家研發。
超算是一個巨型的礦機,計算能力主要由GPU實現。天河二號用的是至強CPU和N卡。太湖用的自研申威CPU聽說有260個核。
看太湖的數據,其實國產cpu技術沒那麼落後。但通用CPU確實是個空白,因為通用CPU基本都是X86架構的,你要研製,就必須得問別人買授權。華為自研的ARM晶元麒麟大家都知道,是買斷了人家的公版,做出來的。不買授權自己做可以不可以,可以,但你自己創造個通訊協議做個指令集出來,別人也要給你做配套才行。否則主板不認內存不認硬碟不認,那還是空的。現在的配件都只認X86,你的U必須做這個架構,就必須看美帝的臉色。
而我們都要買版,買專利,看臉色,做出來的還是正宗國產CPU么?
超級計算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神秘,它也只是一個計算工具。
當有人輸入計算條件後,超級計算機就會輸出計算的結果。和買菜用的計算器是一樣一樣的,僅僅只是規模上的區別而已。
我們常用的家用電腦一般只有一個CPU,每個CPU內一般只有2~8個物理核心,這樣就能玩 游戲 、看視頻、瀏覽網頁,因為這些程序的背後只需要少量的浮點運算。假如要模擬飛機附近空氣的流動,以及飛機本身的受力情況,就需要擁有成千上萬顆CPU的超算來完成,需要把空氣、機體分割成一個一個的小塊塊,分別計算每個小塊的運動和受力,再整合起來得到整體的運動和受力情況。超算可以將一個大的任務切分成並行計算,這樣就可以快速地完成繁重的計算任務。
如果把飛機模型中的一個1立方米的立方體分成1立方毫米的小方塊,那麼就會得到10億個小方塊。普通一個家用CPU需要連續做10億次運算,算完整個過程可能需要花上一整天,而如果有10個CPU,就可以把10億個小方塊分成10分,每個CPU只需要計算1億個方塊,再把所有CPU計算的結果整合起來,兩小時就能算完了。
如今超級計算機已經廣泛的應用於氣象氣候、石油勘探、大氣海洋環境、航空航天、宇宙模擬、密碼研究、核爆模擬、武器研製、材料科學、工業設計、地震模擬、動漫渲染、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生物醫葯、基因工程、數據挖掘、過程式控制制、金融分析、人類組織系統研究、公共服務等各個方面。所以超級計算機成為了強國必爭之地,可以說未來想要打破科幻片里所謂的「質子鎖」就需要用到超算。
「超級計算機」一詞並沒有明確的定義,隨著計算機行業的發展而發生變化。早期的控制數據公司機器可達十倍速於競爭對手,但也僅是原始的標量處理器。到了1970年代,大部分的超級計算機已經是向量處理器了。1980年代初期,超級計算機朝著大規模並行計算系統發展,這時的超級計算機由成千上萬的普通處理所組成。1980年代中葉,將8個到16個不等的向量處理器聯合起來進行並行計算成為了通用的方法。1990年代到21世紀初期,超級計算機互聯主要基於精簡指令集的張量處理器(如:PowerPC、PA-RISC或DEC Alpha)來進行並行計算。
我國超級計算機的現狀在近期發布的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榜中我國有214台超算上榜,在數量蟬聯第一,而曾多次登榜首的神威太湖之光、天河2A分別位於第4名和第6名。日本繼超算「京」的失敗基礎上推出後續「富岳」時隔9年再度登頂,而美國的超算「Summit」、「Sierra」被擠到了2、3名。
雖然我們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CPU仍然是我們的短板。比如過去天河二號用英特爾Xeon Phi(至強融核)的CPU連續4次在超算界Top500榜上榮登寶座。但自從2015年4月美國禁止英特爾向廣州超算中心出售至強融核CPU後,明顯有些跟不上腳步了。
雖然可以用2~3顆國產的申威晶元替代,但用一張Tesla V100就能解決問題只會增加復雜程度,晶元越多,調度就越困難。這就好比5個人的團隊好管理,而500人的團隊管理難度幾何級數增加。
總結我國的超算之路想要有長足的發展,依然需要補齊半導體產業鏈的短板。假如神威的CPU也能採用7nm的工藝製程和HBM2的內存,也不見得會比日本的「富岳」矮一截,誰勝誰負會是一個未知數。但恰恰這個前提是我們很欠缺的。
你說的落後的是桌面CPU,影響桌面CPU的是軟體生態(根本上是指令集生態),舉個簡單的例子,國產CPU再強,不能運行Windows你會買么?道理就是這么簡單,因為軟體生態好的指令集專利被美國捏的死死的,所以已經沒有了其他市場,自然不會去做。
我們的cpu已經世界領先了,比如華為的海思。但是通用處理器,比如電腦上常用的X86系列cpu,因為專利原因,不是我們想做就能做的。所以我們做的很好的處理器,普通日常我們用不到,也就是買華為的手機才能接觸到,甚至買了都不一定知道。
縱觀近幾年,近十幾年我國在發展,哪項技術不是靠巨資堆積的?
高鐵,大飛機,載人航天,航母……這也得益於我們優越的 社會 制度,就是花錢辦大事。要是在西方,花大錢是要爭取各個州,納稅人同意的,效率低。比方說美國修個高鐵,納稅人一想這東西短時間內沒有利益回報就會反對。
那麼超級計算機同樣也是用錢堆的,只要有大錢,整出來只是時間問題。而關鍵是那些大國不捨得花錢,才顯示出我們超級計算機的厲害!
而民用CPU就不是簡單的堆錢的問題了,它的成本要低很多,回報要高很多,畢竟是量產嘛。我們也能造CPU,關鍵問題是現有技術成本太高,成本高售價就高,售價高就沒有幾個人買,沒人買就形不成生態系統。所謂生態系統就是要全世界成千上萬的開發者在這款CPU上做開發,一起發揚光大。這就像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一樣,本身技術很好,但是生態差,沒有程序員在上面做手機APP,APP少連微信都沒有從而買的人少……自然就惡性循環了,成長不起來。
超級計算機室是不依賴生態系統的,反正自己玩自己的,不計成本,只針對高端用戶,也不需要考慮用戶體驗,甚至可以用政策規定某些企事業單位必須使用。這是和普通民用CPU最大的區別。
❽ 雪佛蘭首款國產奧特能平台車型消息曝光 將於廣州車展發布
易車訊 日前,從雪佛蘭官方渠道獲悉,品牌首款國產奧特能平台車型最新消息曝光,該車將於廣州車展正式發布。
易車App提供銷量、熱度、點評、降價、新能源、實測、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單數據。如需更多數據,請到易車App查看。
❾ 國產手機如何上傳照片到QQ空間
HTC也是國產的。功能相當強大。
別的手機系統不說,話說WM系統和電腦系統是一樣的。將照片傳到QQ上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方法。
❿ 國產新能源汽車都有哪些品牌
國內新能源品牌有比亞迪,吉利,長安,長城,奇瑞,東南汽車,東風風行,上汽榮威等。以下是其相關介紹:新能源汽車介紹:以非常規車用燃料為動力源(或使用常規車用燃料和新型車載動力裝置),融合汽車動力控制和驅動的先進技術,形成技術原理先進、工藝新、結構新的汽車。汽車類型:混合動力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級電容、飛輪等高效儲能裝置)汽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