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存關鍵詞
❶ i7 4790K雙超4.5 緩存電壓設置問題
想在網路知道碰上「專業的人」,難如登天,尤其是這種相對比較冷門的問題。
我來消滅一下零回復吧,我用的華碩Z97-AR主板配4790K,這主板有個TPU自動一鍵超頻功能,配合華碩的這個AI suite 3挺好用的,我自己不用設置,這個是它的一檔超頻情況下設置的電壓,可以看到緩存電壓並沒有動,單核睿頻拉到了4.6,核心電壓最高是1.325v
如果啟用二檔超頻的話它是會超外頻和緩存的,頻率拉到了4.7,然而比較不穩定,我最高特效玩巫師3一段時間之後有可能會自動重啟Orz。
後來我發現,TMD根本沒有游戲能讓4790K的CPU佔用率超過70%,我超頻個蛋啊純粹是閑著蛋疼,所以我現在回到默頻用了,CPU工作溫度降低了10度,簡直了。
補充:你看,果然沒專業的人回答你吧……
http://bbs.nga.cn/read.php?tid=9249991
另外我發現真正專業的人普遍會說,其實教程什麼都沒啥用,因為每顆CPU體質不同,都得自己試。
❷ 不存在緩存關鍵字怎麼解決
向緩存中插入該組key-value。不存在緩存關鍵字可以向緩存中插入該組key-value,緩存,原始意義是指訪問速度比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快的一種高虧握速存儲器,通常它喚帶不像系統主存那樣使用DRAM技術和空蘆,而使用昂貴但較快速的SRAM技術。
❸ b站怎麼下載或緩存視頻(手機端)
通過視頻播放器上的控制端來找到緩存按鈕,然後緩存。
具體步驟如下:
1,打開B站即bilibili的APP
❹ Mysql緩存
mysql 開啟查詢緩存可以有兩種方法來開啟一種是使用set命令來進行開啟,另一種是直接修改my.ini文件來直接設置都是非常的簡單的哦。
開啟緩存,設置緩存大小,具體實施如下:
windows下是my.ini,linux下是my.cnf;
在配置文件的最後追加上:
需要重啟mysql生效;
b) 開啟緩存,兩種方式:
a)使用mysql命令:
如果報錯:
Query cache is disabled; restart the server with query_cache_type=1 to enable it,還是老老實實的該配置文件,然後重啟吧,原因如下:
查看是否設置成功
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 查看是否設置成功:
當然如果你的數據表有更新怎麼辦,沒關系mysql默認會和這個表有關系的緩存刪掉,下次查詢的時候會直接讀表然後再緩存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以上的相關內容就是對mysql緩存查詢和設置的介紹,望你能有所收獲。
一般,我們會把 query_cache_type 設置為 ON,默認情況下應該是ON
query_cache_type有3個值 0代表關閉查詢緩存OFF,1代表開啟ON,2(DEMAND)代表當sql語句中有SQL_CACHE關鍵詞時才緩存,如:
這樣 當我們執行 select id,name from tableName; 這樣就會用到查詢緩存。
①在 query_cache_type 打開的情況下,如果你不想使用緩存,需要指明
select sql_no_cache id,name from tableName;
②當sql中用到mysql函數,也不會緩存
當然也可以禁用查詢緩存: mysql> set session query_cache_type=off;
上面的顯示,表示設置查詢緩存是可用的。
表示查詢緩存大小,也就是分配內存大小給查詢緩存,如果你分配大小為0,
那麼 第一步 和 第二步 起不到作用,還是沒有任何效果。
上面是 mysql6.0設置默認的,之前的版本好像默認是0的,那麼就要自己設置下。
設置
這里是設置1M左右,900多K。
再次查看下:
顯示我們設置新的大小,表示設置成功。
例如: 如果查詢結果很大, 也緩存????這個明顯是不可能的。
MySql 可以設置一個最大的緩存值,當你查詢緩存數結果數據超過這個值就不會
進行緩存。預設為1M,也就是超過了1M查詢結果就不會緩存。
這個是默認的數值,如果需要修改,就像設置緩存大小一樣設置,使用set
重新指定大小。
好了,通過4個步驟就可以 打開了查詢緩存,具體值的大小和查詢的方式 這個因不同
的情況來指定了。
mysql查詢緩存相關變數
MySQL 提供了一系列的 Global Status 來記錄 Query Cache 的當前狀態,具體如下:
Qcache_free_blocks:目前還處於空閑狀態的 Query Cache 中內存 Block 數目
Qcache_free_memory:目前還處於空閑狀態的 Query Cache 內存總量
Qcache_hits:Query Cache 命中次數
Qcache_inserts:向 Query Cache 中插入新的 Query Cache 的次數,也就是沒有命中的次數
Qcache_lowmem_prunes:當 Query Cache 內存容量不夠,需要從中刪除老的 Query Cache 以給新的 Cache 對象使用的次數
Qcache_not_cached:沒有被 Cache 的 SQL 數,包括無法被 Cache 的 SQL 以及由於 query_cache_type 設置的不會被 Cache 的 SQL
Qcache_queries_in_cache:目前在 Query Cache 中的 SQL 數量
Qcache_total_blocks:Query Cache 中總的 Block 數量
檢查是否從查詢緩存中受益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檢查緩存命中率
當伺服器收到SELECT 語句的時候,Qcache_hits 和Com_select 這兩個變數會根據查詢緩存
的情況進行遞增
查詢緩存命中率的計算公式是:Qcache_hits/(Qcache_hits + Com_select)。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的配置是一柄」雙刃劍」,默認是4KB,設置值大對大數據查詢有好處,但如果你的查詢都是小數據 查詢,就容易造成內存碎片和浪費。
查詢緩存碎片率 = Qcache_free_blocks / Qcache_total_blocks * 100%
如果查詢緩存碎片率超過20%,可以用FLUSH QUERY CACHE整理緩存碎片,或者試試減小query_cache_min_res_unit,如果你的查詢都是小數據量的話。
查詢緩存利用率 = (query_cache_size - Qcache_free_memory) / query_cache_size * 100%
查詢緩存利用率在25%以下的話說明query_cache_size設置的過大,可適當減小;查詢緩存利用率在80%以上而且 Qcache_lowmem_prunes > 50的話說明query_cache_size可能有點小,要不就是碎片太多。
查詢緩存命中率 = (Qcache_hits - Qcache_inserts) / Qcache_hits * 100%
示例伺服器 查詢緩存碎片率 = 20.46%,查詢緩存利用率 = 62.26%,查詢緩存命中率 = 1.94%,命中率很差,可能寫操作比較頻繁吧,而且可能有些碎片。
查詢緩存可以看做是SQL文本和查詢結果的映射。如果第二次查詢的SQL和第一次查詢的SQL完全相同(注意必須是完全相同,即使多一個空格或者大小寫不同都認為不同)且開啟了查詢緩存,那麼第二次查詢就直接從查詢緩存中取結果,可以通過下面的SQL來查看緩存命中次數(是個累加值):
另外即使完全相同的SQL,如果使用不同的字元集、不同的協議等也會被認為是不同的查詢而分別進行緩存。
在表的結構或數據發生改變時,查詢緩存中的數據不再有效。有這些INSERT、UPDATE、 DELETE、TRUNCATE、ALTER TABLE、DROP TABLE或DROP DATABASE會導致緩存數據失效。所以查詢緩存適合有大量相同查詢的應用,不適合有大量數據更新的應用。
可以使用下面三個SQL來清理查詢緩存:
1、FLUSH QUERY CACHE; // 清理查詢緩存內存碎片。
2、RESET QUERY CACHE; // 從查詢緩存中移出所有查詢。
3、FLUSH TABLES; //關閉所有打開的表,同時該操作將會清空查詢緩存中的內容。
Query Cache是MySQL Server層的一個非常好的特性,對於小數據集或訪問量非常集中的應用場景,有非常好的性能提升,但是Query Cache引入了一些新的問題,而且大部分場景下比較雞肋,官方打算棄用了
參考:
https://www.cnblogs.com/wangzhuxing/p/5223881.html
https://www.cnblogs.com/lixiuran/archive/2014/03/08/3588654.html
❺ 硬碟中的緩存容量是什麼意思
緩存容量是提供一個數據緩沖,先將讀出的數據暫存起來,然後進行一次性傳送。解決與其它設備的速度匹配差距。在處理數據時,數據的臨時存放點。
當硬碟受到CPU指令控制開始讀取數據時,硬碟上的控制晶元會控制磁頭把正在讀取的簇的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讀到緩存中(由於硬碟上數據存儲時是比較連續的,所以讀取命中率較高),
當需要讀取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的時候,硬碟則不需要再次讀取數據,直接把緩存中的數據傳輸到內存中就可以了,由於緩存的速度遠遠高於磁頭讀寫的速度,所以能夠達到明顯改善性能的目的。
(5)緩存關鍵詞擴展閱讀:
磁碟緩存分為讀緩存和寫緩存。寫緩存實際上就是將要寫入磁碟的數據先保存於系統為寫緩存分配的內存空間中,當保存到內存池中的數據達到一個程度時,便將數據保存到硬碟中。這樣可以減少實際的磁碟操作,有效的保護磁碟免於重復的讀寫操作而導致的損壞,也能減少寫入所需的時間。
根據寫入方式的不同,有寫通式和回寫式兩種。寫通式在讀硬碟數據時,系統先檢查請求指令,看看所要的數據是否在緩存中,在的話就由緩存送出響應的數據。這樣系統就不必訪問硬碟中的數據,由於SDRAM的速率比磁介質快很多,因此也就加快了數據傳輸的速率。
在寫入硬碟數據時也在緩存中找,找到就由緩存就數據寫入盤中,多數硬碟都是採用的回寫式緩存,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性能。CPU 緩存也是內存的一種,其數據交換速率快且運算頻率高。磁碟緩存則是操作系統為磁碟輸入輸出而在普通物理內存中分配的一塊內存區域。
硬碟的讀數據的過程是將磁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後,通過緩沖區一次次地填充與清空,再填充,再清空,一步步按照PCI匯流排的周期送出,可見,緩沖區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
它的作用也是提高性能,但是它與緩存的不同之處在於:
一、它是容量固定的硬體,而不像緩存是可以由操作系統在內存中動態分配的。
二、它對性能的影響大大超過磁碟緩存對性能的影響,因為沒有緩沖區,就會要求每傳一個字(通常是4位元組)就需要讀一次磁碟或寫一次磁碟。
❻ 設置no-cache之後為什麼還是會緩存
HTML的HTTP協議頭信息中控制著頁面在幾個地方的緩存信息,包括瀏覽器端,中間緩前慶存伺服器端(如:squid等),Web伺服器端。本文討論頭信息 中帶緩存控制信息的HTML頁面(JSP/Servlet生成好出來的也是HTML頁面)在中間緩存伺服器中的緩存情況.HTTP協議中關於緩存的信息頭關鍵字包括Cache-Control(HTTP1.1),Pragma(HTTP1.0),last-Modified,Expires等。
HTTP1.0中通過Pragma 控制頁面緩存,可以設置:Pragma或no-cache。網上有非常多的文章說明如何控制不讓瀏覽器或中間緩存伺服器緩存頁面,通常設置的值為no- cache,不過這個慧輪握值不這么保險,通常還加上Expires置為0來達到目的。但是如我們刻意需要瀏覽器或緩存伺服器緩存住我們的頁面這個值則要設置為 Pragma。
HTTP1.1中啟用Cache-Control 來控制頁面的緩存與否,這里介紹幾個常用的參數:
1,no-cache,瀏覽器和緩存伺服器都不應該緩存頁面信息.
2,public,瀏覽器和緩存伺服器都可以緩存頁面信息.
3,no-store,請求和響應的信息都不應該被存儲在對方的磁碟系統中.
4,must-revalidate,對於客戶機的每次請求代理服桐悉務器必須想伺服器驗證緩存是否過.
5,Last-Modified只頁面的最後生成時間,GM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