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java的內存泄露

java的內存泄露

發布時間: 2022-08-28 18:19:19

java內存泄漏怎麼處理

一、Java內存回收機制
不論哪種語言的內存分配方式,都需要返回所分配內存的真實地址,也就是返回一個指針到內存塊的首地址。Java中對象是採用new或者反射的方法創建的,這些對象的創建都是在堆(Heap)中分配的,所有對象的回收都是由Java虛擬機通過垃圾回收機制完成的。GC為了能夠正確釋放對象,會監控每個對象的運行狀況,對他們的申請、引用、被引用、賦值等狀況進行監控,Java會使用有向圖的方法進行管理內存,實時監控對象是否可以達到,如果不可到達,則就將其回收,這樣也可以消除引用循環的問題。在Java語言中,判斷一個內存空間是否符合垃圾收集標准有兩個:一個是給對象賦予了空值null,以下再沒有調用過,另一個是給對象賦予了新值,這樣重新分配了內存空間。
二、Java內存泄露引起原因
首先,什麼是內存泄露看經常聽人談起內存泄露,但要問什麼是內存泄露,沒幾個說得清楚。內存泄露是指無用對象(不再使用的對象)持續佔有內存或無用對象的內存得不到及時釋放,從而造成的內存空間的浪費稱為內存泄露。內存泄露有時不嚴重且不易察覺,這樣開發者就不知道存在內存泄露,但有時也會很嚴重,會提示你Out of memory。
那麼,Java內存泄露根本原因是什麼呢看長生命周期的對象持有短生命周期對象的引用就很可能發生內存泄露,盡管短生命周期對象已經不再需要,但是因為長生命周期對象持有它的引用而導致不能被回收,這就是java中內存泄露的發生場景。具體主要有如下幾大類:
1、靜態集合類引起內存泄露:
像HashMap、Vector等的使用最容易出現內存泄露,這些靜態變數的生命周期和應用程序一致,他們所引用的所有的對象Object也不能被釋放,因為他們也將一直被Vector等引用著。
例:
Static Vector v = new Vector(10);
for (int i = 1; i<100; i++)
{
Object o = new Object();
v.add(o);
o = null;
}//
在這個例子中,循環申請Object 對象,並將所申請的對象放入一個Vector 中,如果僅僅釋放引用本身(o=null),那麼Vector 仍然引用該對象,所以這個對象對GC 來說是不可回收的。因此,如果對象加入到Vector 後,還必須從Vector 中刪除,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Vector對象設置為null。
2、當集合裡面的對象屬性被修改後,再調用remove()方法時不起作用。
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t<Person> set = new HashSet<Person>();
Person p1 = new Person("唐僧","pwd1",25);
Person p2 = new Person("孫悟空","pwd2",26);
Person p3 = new Person("豬八戒","pwd3",27);
set.add(p1);
set.add(p2);
set.add(p3);
System.out.println("總共有:"+set.size()+" 個元素!"); //結果:總共有:3 個元素!
p3.setAge(2); //修改p3的年齡,此時p3元素對應的hashcode值發生改變

set.remove(p3); //此時remove不掉,造成內存泄漏
set.add(p3); //重新添加,居然添加成功
System.out.println("總共有:"+set.size()+" 個元素!"); //結果:總共有:4 個元素!
for (Person person : set)
{
System.out.println(person);
}
}
3、監聽器
在java 編程中,我們都需要和監聽器打交道,通常一個應用當中會用到很多監聽器,我們會調用一個控制項的諸如addXXXListener()等方法來增加監聽器,但往往在釋放對象的時候卻沒有記住去刪除這些監聽器,從而增加了內存泄漏的機會。
4、各種連接
比如資料庫連接(dataSourse.getConnection()),網路連接(socket)和io連接,除非其顯式的調用了其close()方法將其連接關閉,否則是不會自動被GC 回收的。對於Resultset 和Statement 對象可以不進行顯式回收,但Connection 一定要顯式回收,因為Connection 在任何時候都無法自動回收,而Connection一旦回收,Resultset 和Statement 對象就會立即為NULL。但是如果使用連接池,情況就不一樣了,除了要顯式地關閉連接,還必須顯式地關閉Resultset Statement 對象(關閉其中一個,另外一個也會關閉),否則就會造成大量的Statement 對象無法釋放,從而引起內存泄漏。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會在try裡面去的連接,在finally裡面釋放連接。
5、內部類和外部模塊等的引用
內部類的引用是比較容易遺忘的一種,而且一旦沒釋放可能導致一系列的後繼類對象沒有釋放。此外程序員還要小心外部模塊不經意的引用,例如程序員A 負責A 模塊,調用了B 模塊的一個方法如:
public void registerMsg(Object b);
這種調用就要非常小心了,傳入了一個對象,很可能模塊B就保持了對該對象的引用,這時候就需要注意模塊B 是否提供相應的操作去除引用。
6、單例模式
不正確使用單例模式是引起內存泄露的一個常見問題,單例對象在被初始化後將在JVM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存在(以靜態變數的方式),如果單例對象持有外部對象的引用,那麼這個外部對象將不能被jvm正常回收,導致內存泄露,考慮下面的例子:
class A{
public A(){
B.getInstance().setA(this);
}
....
}
//B類採用單例模式
class B{
private A a;
private static B instance=new B();
public B(){}
public static B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public void setA(A a){
this.a=a;
}
//getter...
}
顯然B採用singleton模式,它持有一個A對象的引用,而這個A類的對象將不能被回收。想像下如果A是個比較復雜的對象或者集合類型會發生什麼情況

Ⅱ java是否有內存泄露和內存溢出

java中的內存溢出和內存泄漏

內存溢出:
對於整個應用程序來說,JVM內存空間,已經沒有多餘的空間分配給新的對象。所以就發生內存溢出。

內存泄露:
在應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某個對象一直存在,且對象佔用的內存空間越來越大,最終導致JVM內存泄露,
比如:緩存的應用,如果不設置上限的話,緩存的容量可能會一直增長。
靜態集合引用,如果該集合存放了無數個對象,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有可能使容量無限制的增長,最終導致JVM內存泄露。

內存泄露,是應用程序中的某個對象長時間的存活,並且佔用空間不斷增長,最終導致內存泄露。
是對象分配後,長時間的容量增長。

內存溢出,是針對整個應用程序的所有對象的分配空間不足,會造成內存溢出。

內存泄漏
內存泄漏指由於疏忽或錯誤造成程序未能釋放已經不再使用的內存的情況。內存泄漏並非指內存在物理上的消失,而是應用程序分配某段內存後,由於設
計錯誤,失去了對該段內存的控制,因而造成了內存的浪費。內存泄漏與許多其他問題有著相似的症狀,並且通常情況下只能由那些可以獲得程序源代碼的程序員才
可以分析出來。然而,有不少人習慣於把任何不需要的內存使用的增加描述為內存泄漏,即使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不準確的。
一般我們常說的內存泄漏
是指堆內存的泄漏。堆內存是指程序從堆中分配的,大小任意的(內存塊的大小可以在程序運行期決定),使用完後必須顯示釋放的內存。應用程序一般使用
malloc,realloc,new等函數從堆中分配到一塊內存,使用完後,程序必須負責相應的調用free或delete釋放該內存塊,否則,這塊內
存就不能被再次使用,我們就說這塊內存泄漏了。
內存泄漏可以分為4類:
1.
常發性內存泄漏。發生內存泄漏的代碼會被多次執行到,每次被執行的時候都會導致一塊內存泄漏。
2.
偶發性內存泄漏。發生內存泄漏的代碼只有在某些特定環境或操作過程下才會發生。常發性和偶發性是相對的。對於特定的環境,偶發性的也許就變成了常發性的。所以測試環境和測試方法對檢測內存泄漏至關重要。
3.
一次性內存泄漏。發生內存泄漏的代碼只會被執行一次,或者由於演算法上的缺陷,導致總會有一塊僅且一塊內存發生泄漏。比如,在類的構造函數中分配內存,在析構函數中卻沒有釋放該內存,所以內存泄漏只會發生一次。

4.
隱式內存泄漏。程序在運行過程中不停的分配內存,但是直到結束的時候才釋放內存。嚴格的說這里並沒有發生內存泄漏,因為最終程序釋放了所有申請的內存。但
是對於一個伺服器程序,需要運行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不及時釋放內存也可能導致最終耗盡系統的所有內存。所以,我們稱這類內存泄漏為隱式內存泄漏。

簡單點:
內存泄漏就是忘記釋放使用完畢的內存,讓下次使用有一定風險。

內存溢出就是一定的內存空間不能裝下所有的需要存放的數據,造成內存數據溢出。

主要從以下幾部分來說明,關於內存和內存泄露、溢出的概念,區分內存泄露和內存溢出;內存的區域劃分,了解GC回收機制;重點關注如何去監控和發現內存問題;此外分析出問題還要如何解決內存問題。

下面就開始本篇的內容:

第一部分 概念

眾所周知,java中的內存由java虛擬機自己去管理的,他不像C++需要自己去釋放。籠統地
去講,java的內存分配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數據堆,一個是棧。程序在運行的時候一般分配數據堆,把局部的臨時的變數都放進去,生命周期和進程有關系。
但是如果程序員聲明了static的變數,就直接在棧中運行的,進程銷毀了,不一定會銷毀static變數。

另外為了保證java內存不會溢出,java中有垃圾回收機制。
System.gc()即垃圾收集機制是指jvm用於釋放那些不再使用的對象所佔用的內存。java語言並不要求jvm有gc,也沒有規定gc如何工作。垃圾收集的目的在於清除不再使用的對象。gc通過確定對象是否被活動對象引用來確定是否收集該對象。

而其中,內存溢出就是你要求分配的java虛擬機內存超出了系統能給你的,系統不能滿足需求,於是產生溢出。

內存泄漏是指你向系統申請分配內存進行使用(new),可是使用完了以後卻不歸還(delete),結果你申請到的那塊內存你自己也不能再訪
問,該塊已分配出來的內存也無法再使用,隨著伺服器內存的不斷消耗,而無法使用的內存越來越多,系統也不能再次將它分配給需要的程序,產生泄露。一直下
去,程序也逐漸無內存使用,就會溢出。

第二部分 原理

JAVA垃圾回收及對內存區劃分

在Java虛擬機規范中,提及了如下幾種類型的內存空間:

◇ 棧內存(Stack):每個線程私有的。

◇ 堆內存(Heap):所有線程公用的。

◇ 方法區(Method Area):有點像以前常說的「進程代碼段」,這裡面存放了每個載入類的反射信息、類函數的代碼、編譯時常量等信息。

◇ 原生方法棧(Native Method Stack):主要用於JNI中的原生代碼,平時很少涉及。

而Java的使用的是堆內存,java堆是一個運行時數據區,類的實例(對象)從中分配空間。Java虛擬機(JVM)的堆中儲存著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序所建立的所有對象,「垃圾回收」也是主要是和堆內存(Heap)有關。

垃圾回收的概念就是JAVA虛擬機(JVM)回收那些不再被引用的對象內存的過程。一般我們認為正在被引用的對象狀態為「alive」,而沒有
被應用或者取不到引用屬性的對象狀態為「dead」。垃圾回收是一個釋放處於」dead」狀態的對象的內存的過程。而垃圾回收的規則和演算法被動態的作用於
應用運行當中,自動回收。

JVM的垃圾回收器採用的是一種分代(generational )回收策略,用較高的頻率對年輕的對象(young
generation)進行掃描和回收,這種叫做minor collection,而對老對象(old generation)的檢查回收頻率要低很多,稱為major
collection。這樣就不需要每次GC都將內存中所有對象都檢查一遍,這種策略有利於實時觀察和回收。

(Sun JVM 1.3
有兩種最基本的內存收集方式:一種稱為ing或scavenge,將所有仍然生存的對象搬到另外一塊內存後,整塊內存就可回收。這種方法有效率,但需要有一定的空閑內存,拷貝也有開銷。這種方法用於minor
collection。另外一種稱為mark-compact,將活著的對象標記出來,然後搬遷到一起連成大塊的內存,其他內存就可以回收了。這種方法不需要佔用額外的空間,但速度相對慢一些。這種方法用於major collection.


一些對象被創建出來只是擁有短暫的生命周期,比如 iterators 和本地變數。另外一些對象被創建是擁有很長的生命周期,比如持久化對象等。

垃圾回收器的分代策略是把內存區劃分為幾個代,然後為每個代分配一到多個內存區塊。當其中一個代用完了分配給他的內存後,JVM會在分配的內存區內執行一個局部的GC(也可以叫minor
collection)操作,為了回收處於「dead」狀態的對象所佔用的內存。局部GC通常要比Full GC快很多。

JVM定義了兩個代,年輕代(yong generation)(有時稱為「nursery」托兒所)和老年代(old generation)。年輕代包括
「Eden space(伊甸園)」和兩個「survivor spaces」。虛擬內存初始化的時候會把所有對象都分配到 Eden
space,並且大部分對象也會在該區域被釋放。 當進行 minor GC的時候,VM會把剩下的沒有釋放的對象從Eden space移動到其中一個survivor
spaces當中。此外,VM也會把那些長期存活在survivor spaces 里的對象移動到 老生代的「tenured」 space中。當 tenured
generation 被填滿後,就會產生Full GC,Full GC會相對比較慢因為回收的內容包括了所有的 live狀態的對象。pemanet
generation這個代包括了所有java虛擬機自身使用的相對比較穩定的數據對象,比如類和對象方法等。

關於代的劃分,可以從下圖中獲得一個概況:

第三部分 總結

內存溢出主要是由於代碼編寫時對某些方法、類應用不合理,或者沒有預估到臨時對象會佔用很大內存量,或者把過多的數據放入JVM緩存,或者性能
壓力大導致消息堆積而佔用內存,以至於在性能測試時,生成龐大數量的臨時對象,GC時沒有做出有效回收甚至根本就不能回收,造成內存空間不足,內存溢出。

如果編碼之前,對內存使用量進行預估,對放在內存中的數據進行評估,保證有用的信息盡快釋放,無用的信息能夠被GC回收,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內存溢出問題的。

Ⅲ 什麼是Java的內存泄露

內存泄漏的定義:對象已經沒有被應用程序使用,但是垃圾回收器沒辦法移除它們,因為還在被引用著。

Ⅳ 怎樣解決Java中內存泄露

一旦知道確實發生了內存泄漏,就需要更專業的工具來查明為什麼會發生泄漏。JVM自己是不會告訴您的。這些專業工具從JVM獲得內存系統信息的方法基本上有兩種:JVMTI和位元組碼技術(byte code instrumentation)。Java虛擬機工具介面(Java Virtual Machine Tools Interface,JVMTI)及其前身Java虛擬機監視程序介面(Java Virtual Machine Profiling Interface,JVMPI)是外部工具與JVM通信並從JVM收集信息的標准化介面。位元組碼技術是指使用探測器處理位元組碼以獲得工具所需的信息的技術。
Optimizeit是Borland公司的產品,主要用於協助對軟體系統進行代碼優化和故障診斷,其中的Optimizeit Profiler主要用於內存泄漏的分析。Profiler的堆視圖就是用來觀察系統運行使用的內存大小和各個類的實例分配的個數的。
首先,Profiler會進行趨勢分析,找出是哪個類的對象在泄漏。系統運行長時間後可以得到四個內存快照。對這四個內存快照進行綜合分析,如果每一次快照的內存使用都比上一次有增長,可以認定系統存在內存泄漏,找出在四個快照中實例個數都保持增長的類,這些類可以初步被認定為存在泄漏。通過數據收集和初步分析,可以得出初步結論:系統是否存在內存泄漏和哪些對象存在泄漏(被泄漏)。
接下來,看看有哪些其他的類與泄漏的類的對象相關聯。前面已經談到Java中的內存泄漏就是無用的對象保持,簡單地說就是因為編碼的錯誤導致了一條本來不應該存在的引用鏈的存在(從而導致了被引用的對象無法釋放),因此內存泄漏分析的任務就是找出這條多餘的引用鏈,並找到其形成的原因。查看對象分配到哪裡是很有用的。同時只知道它們如何與其他對象相關聯(即哪些對象引用了它們)是不夠的,關於它們在何處創建的信息也很有用。
最後,進一步研究單個對象,看看它們是如何互相關聯的。藉助於Profiler工具,應用程序中的代碼可以在分配時進行動態添加,以創建堆棧跟蹤。也有可以對系統中所有對象分配進行動態的堆棧跟蹤。這些堆棧跟蹤可以在工具中進行累積和分析。對每個被泄漏的實例對象,必然存在一條從某個牽引對象出發到達該對象的引用鏈。處於堆棧空間的牽引對象在被從棧中彈出後就失去其牽引的能力,變為非牽引對象。因此,在長時間的運行後,被泄露的對象基本上都是被作為類的靜態變數的牽引對象牽引。
總而言之, Java雖然有自動回收管理內存的功能,但內存泄漏也是不容忽視,它往往是破壞系統穩定性的重要因素。

Ⅳ java內存泄露是什麼意思

Java內存泄露
一般來說內存泄漏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如在C/C++語言中的,在堆中的分配的內存,在沒有將其釋放掉的時候,就將所有能訪問這塊內存的方式都刪掉(如指針重新賦值);另一種情況則是在內存對象明明已經不需要的時候,還仍然保留著這塊內存和它的訪問方式(引用)。第一種情況,在Java中已經由於垃圾回收機制的引入,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所以,Java中的內存泄漏,主要指的是第二種情況。
可能光說概念太抽象了,大家可以看一下這樣的例子:
1 Vector v=new Vector(10);
2 for (int i=1;i<100; i++){
3 Object o=new Object();
4 v.add(o);
5 o=null;
6 }
在這個例子中,代碼棧中存在Vector對象的引用v和Object對象的引用o。在For循環中,不斷的生成新的對象,然後將其添加到Vector對象中,之後將o引用置空。問題是當o引用被置空後,如果發生GC,創建的Object對象是否能夠被GC回收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GC在跟蹤代碼棧中的引用時,會發現v引用,而繼續往下跟蹤,就會發現v引用指向的內存空間中又存在指向Object對象的引用。也就是說盡管o引用已經被置空,但是Object對象仍然存在其他的引用,是可以被訪問到的,所以GC無法將其釋放掉。如果在此循環之後,Object對象對程序已經沒有任何作用,那麼就認為此Java程序發生了內存泄漏。
盡管對於C/C++中的內存泄露情況來說,Java內存泄露導致的破壞性小,除了少數情況會出現程序崩潰的情況外,大多數情況下程序仍然能正常運行。但是,在移動設備對於內存和CPU都有較嚴格的限制的情況下,Java的內存溢出會導致程序效率低下、佔用大量不需要的內存等問題。這將導致整個機器性能變差,嚴重的也會引起拋出OutOfMemoryError,導致程序崩潰。
一般情況下內存泄漏的避免
在不涉及復雜數據結構的一般情況下,Java的內存泄露表現為一個內存對象的生命周期超出了程序需要它的時間長度。有時也將其稱為「對象游離」。
例如:
1 public class FileSearch{
2
3 private byte[] content;
4 private File mFile;
5
6 public FileSearch(File file){
7 mFile = file;
8 }
9
10 public boolean hasString(String str){
11 int size = getFileSize(mFile);
12 content = new byte[size];
13 loadFile(mFile, content);
14
15 String s = new String(content);
16 return s.contains(str);
17 }
18 }
在這段代碼中,FileSearch類中有一個函數hasString,用來判斷文檔中是否含有指定的字元串。流程是先將mFile載入到內存中,然後進行判斷。但是,這里的問題是,將content聲明為了實例變數,而不是本地變數。於是,在此函數返回之後,內存中仍然存在整個文件的數據。而很明顯,這些數據後續是不再需要的,這就造成了內存的無故浪費。
要避免這種情況下的內存泄露,要求以C/C++的內存管理思維來管理自己分配的內存。第一,是在聲明對象引用之前,明確內存對象的有效作用域。在一個函數內有效的內存對象,應該聲明為local變數,與類實例生命周期相同的要聲明為實例變數……以此類推。第二,在內存對象不再需要時,記得手動將其引用置空。
復雜數據結構中的內存泄露問題
在實際的項目中,經常用到一些較為復雜的數據結構用於緩存程序運行過程中需要的數據信息。有時,由於數據結構過於復雜,或者存在一些特殊的需求(例如,在內存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的緩存信息來提高程序的運行速度等情況),很難對數據結構中數據的生命周期作出明確的界定。這個時候,可以使用Java中一種特殊的機制來達到防止內存泄露的目的。
之前介紹過,Java的GC機制是建立在跟蹤內存的引用機制上的。而在此之前,所使用的引用都只是定義一個「Object o;」這樣形式的。事實上,這只是Java引用機制中的一種默認情況,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引用方式。通過使用這些特殊的引用機制,配合GC機制,就可以達到一些需要的效果。

Ⅵ java的內存泄露是錯誤還是異常

java中內存泄漏有兩種情況。

一是在堆中的分配的內存,在沒有將其釋放掉的時候,就將所有能訪問這塊內存的方式都刪掉;另一種情況則是在內存對象明明已經不需要的時候,還仍然保留著這塊內存和它的訪問方式(引用)。在Java中已經由於垃圾回收機制的引入,第一種情況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所以,Java中的內存泄漏,主要指的是第二種情況。



Java的內存泄漏會導致程序效率低下、佔用大量不需要的內存等問題。這將導致整個機器性能變差,內存泄露不是錯誤也不是異常,但是嚴重的話也會引起拋出OutOfMemoryError,導致程序崩潰。

Ⅶ JAVA中存不存在內存泄露為什麼

答案是肯定的,但不能拿這一句回答面試官的問題。

分析:JAVA是支持垃圾回收機制的,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內存泄露又被稱為「無意識的對象保持」。如果一個對象引用被無意識地保留下來,那麼垃圾回收器不僅不會處理這個對象,而且也不處理被這個對象引用的其它對象。「內存泄露」就是內存中某些內存不可被回收。

舉個例子:如果對一個棧(Stack類)先是進行入棧操作,之後再進行出棧操作,那麼彈出來的對象將不會被當做垃圾回收,即使使用棧的客戶程序不再引用這些對象,因為棧內部存在著對這些已彈出對象的引用,這是Stack類自己管理內存的機制所決定的。

Ⅷ java會內存泄露么

會的。
java中的內存泄露的情況:長生命周期的對象持有短生命周期對象的引用就很可能發生內存泄露,盡管短生命周期對象已經不再需要,但是因為長生命周期對象持有它的引用而導致不能被回收,這就是java中內存泄露的發生場景,通俗地說,就是程序員可能創建了一個對象,以後一直不再使用這個對象,這個對象卻一直被引用,即這個對象無用但是卻無法被垃圾回收器回收的,這就是java中可能出現內存泄露的情況,例如,緩存系統,我們載入了一個對象放在緩存中(例如放在一個全局map對象中),然後一直不再使用它,這個對象一直被緩存引用,但卻不再被使用。
檢查java中的內存泄露,一定要讓程序將各種分支情況都完整執行到程序結束,然後看某個對象是否被使用過,如果沒有,則才能判定這個對象屬於內存泄露。

如果一個外部類的實例對象的方法返回了一個內部類的實例對象,這個內部類對象被長期引用了,即使那個外部類實例對象不再被使用,但由於內部類持久外部類的實例對象,這個外部類對象將不會被垃圾回收,這也會造成內存泄露。

Ⅸ 什麼原因可導致java內存泄漏

Java內存泄露

一般來說內存泄漏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如在C/C++語言中的,在堆中的分配的內存,在沒有將其釋放掉的時候,就將所有能訪問這塊內存的方式都刪掉(如指針重新賦值);另一種情況則是在內存對象明明已經不需要的時候,還仍然保留著這塊內存和它的訪問方式(引用)。第一種情況,在Java中已經由於垃圾回收機制的引入,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所以,Java中的內存泄漏,主要指的是第二種情況。
可能光說概念太抽象了,大家可以看一下這樣的例子:

1 Vector v=new Vector(10);
2 for (int i=1;i<100; i++){
3 Object o=new Object();
4 v.add(o);
5 o=null;
6 }

在這個例子中,代碼棧中存在Vector對象的引用v和Object對象的引用o。在For循環中,我們不斷的生成新的對象,然後將其添加到Vector對象中,之後將o引用置空。問題是當o引用被置空後,如果發生GC,我們創建的Object對象是否能夠被GC回收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GC在跟蹤代碼棧中的引用時,會發現v引用,而繼續往下跟蹤,就會發現v引用指向的內存空間中又存在指向Object對象的引用。也就是說盡管o引用已經被置空,但是Object對象仍然存在其他的引用,是可以被訪問到的,所以GC無法將其釋放掉。如果在此循環之後,Object對象對程序已經沒有任何作用,那麼我們就認為此Java程序發生了內存泄漏。
盡管對於C/C++中的內存泄露情況來說,Java內存泄露導致的破壞性小,除了少數情況會出現程序崩潰的情況外,大多數情況下程序仍然能正常運行。但是,在移動設備對於內存和CPU都有較嚴格的限制的情況下,Java的內存溢出會導致程序效率低下、佔用大量不需要的內存等問題。這將導致整個機器性能變差,嚴重的也會引起拋出OutOfMemoryError,導致程序崩潰。

一般情況下內存泄漏的避免

在不涉及復雜數據結構的一般情況下,Java的內存泄露表現為一個內存對象的生命周期超出了程序需要它的時間長度。我們有時也將其稱為「對象游離」。
例如:

1 public class FileSearch{
2
3 private byte[] content;
4 private File mFile;
5
6 public FileSearch(File file){
7 mFile = file;
8 }
9
10 public boolean hasString(String str){
11 int size = getFileSize(mFile);
12 content = new byte[size];
13 loadFile(mFile, content);
14
15 String s = new String(content);
16 return s.contains(str);
17 }
18 }

在這段代碼中,FileSearch類中有一個函數hasString,用來判斷文檔中是否含有指定的字元串。流程是先將mFile載入到內存中,然後進行判斷。但是,這里的問題是,將content聲明為了實例變數,而不是本地變數。於是,在此函數返回之後,內存中仍然存在整個文件的數據。而很明顯,這些數據我們後續是不再需要的,這就造成了內存的無故浪費。
要避免這種情況下的內存泄露,要求我們以C/C++的內存管理思維來管理自己分配的內存。第一,是在聲明對象引用之前,明確內存對象的有效作用域。在一個函數內有效的內存對象,應該聲明為local變數,與類實例生命周期相同的要聲明為實例變數……以此類推。第二,在內存對象不再需要時,記得手動將其引用置空。

復雜數據結構中的內存泄露問題

在實際的項目中,我們經常用到一些較為復雜的數據結構用於緩存程序運行過程中需要的數據信息。有時,由於數據結構過於復雜,或者我們存在一些特殊的需求(例如,在內存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的緩存信息來提高程序的運行速度等情況),我們很難對數據結構中數據的生命周期作出明確的界定。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使用Java中一種特殊的機制來達到防止內存泄露的目的。
之前我們介紹過,Java的GC機制是建立在跟蹤內存的引用機制上的。而在此之前,我們所使用的引用都只是定義一個「Object o;」這樣形式的。事實上,這只是Java引用機制中的一種默認情況,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引用方式。通過使用這些特殊的引用機制,配合GC機制,就可以達到一些我們需要的效果。

熱點內容
安卓平板有什麼可以畫對稱的 發布:2024-07-27 09:36:03 瀏覽:132
羊創意腳本 發布:2024-07-27 09:29:30 瀏覽:894
榮耀v20升級存儲 發布:2024-07-27 09:20:19 瀏覽:485
安卓用什麼和電腦傳圖片 發布:2024-07-27 09:02:07 瀏覽:288
存儲過程就是 發布:2024-07-27 08:56:51 瀏覽:131
c語言高級試題 發布:2024-07-27 08:48:30 瀏覽:282
ip伺服器世界上有幾台 發布:2024-07-27 08:46:18 瀏覽:394
金立手機怎麼清理緩存 發布:2024-07-27 08:38:50 瀏覽:311
iphone文件夾不顯示 發布:2024-07-27 08:18:05 瀏覽:774
y510p固態硬碟做緩存 發布:2024-07-27 07:59:34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