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javacallback

javacallback

發布時間: 2023-03-02 06:43:10

java的回調函數和觀察者模式的區別

java的回調 叫listener 模式。
無論是listener模式,還是C++裡面的callback模式,本質是一樣的
他們都是觀察者模式的具體實現。

觀察者模式是設計模式中定義的一種思想,而具體到不同的語言環境,使用不同的語法表現出來就會有java的listener objc的 delegate,或者C++的 callback。

② java中怎麼控制事務的一致性

Java中為了控制事務的一致性,會使用插入回滾點、callback方法,保證數據不被篡改,示例如下:
public String delete(String id) {
String ID = id;
db = new getConnection();
Connection con = db.getConnection();
try {
con.setAutoCommit(false);
db.executeUpdate("delete from helloworld where ID=" + ID); //更新操作1
db.executeUpdate("delete from helloworld _book where ID=" + ID); //更新操作2
db.executeUpdate("delete from helloworld_user where ID=" + ID); //更新操作3
con.commit();//提交JDBC事務
con.setAutoCommit(true);
db.close();
return 「success」;
}
catch (Exception e) {
con.rollBack();//回滾JDBC事務
e.printStackTrace();
db.close();
return 「fail」;
}
}

③ java設計模式-回調、事件監聽器、觀察者模式

轉自( https://my.oschina.net/u/923324/blog/792857 )

背景
關於設計模式,之前筆者寫過工廠模式,最近在使用gava ListenableFuture時發現事件監聽模型特別有意思,於是就把事件監聽、觀察者之間比較了一番,發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設計模式,在很多框架里扮演關鍵的作用。

回調函數
為什麼首先會講回調函數呢?因為這個是理解監聽器、觀察者模式的關鍵。

什麼是回調函數
所謂的回調,用於回調的函數。 回調函數只是一個功能片段,由用戶按照回調函數調用約定來實現的一個函數。 有這么一句通俗的定義:就是程序員A寫了一段程序(程序a),其中預留有回調函數介面,並封裝好了該程序。程序員B要讓a調用自己的程序b中的一個方法,於是,他通過a中的介面回調自己b中的方法。

舉個例子:
這里有兩個實體:回調抽象介面、回調者(即程序a)

回調介面(ICallBack )
public interface ICallBack {
public void callBack();
}
回調者(用於調用回調函數的類)
public class Caller {

}
回調測試: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ler call = new Caller();
call.call(new ICallBack(){

控制台輸出:

start...

終於回調成功了!

end...

還有一種寫法

或實現這個ICallBack介面類

class CallBackC implements ICallBack{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Back() {
System.out.println("終於回調成功了!");
}
}
有沒有發現這個模型和執行一個線程,Thread很像。 沒錯,Thread就是回調者,Runnable就是一個回調介面。

new Thread(new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回調一個新線程!");
}}).start();
Callable也是一個回調介面,原來一直在用。 接下來我們開始講事件監聽器

事件監聽模式
什麼是事件監聽器
監聽器將監聽自己感興趣的事件一旦該事件被觸發或改變,立即得到通知,做出響應。例如:android程序中的Button事件。

java的事件監聽機制可概括為3點:

java的事件監聽機制涉及到 事件源,事件監聽器,事件對象 三個組件,監聽器一般是介面,用來約定調用方式
當事件源對象上發生操作時,它將會調用事件監聽器的一個方法,並在調用該方法時傳遞事件對象過去
事件監聽器實現類,通常是由開發人員編寫,開發人員通過事件對象拿到事件源,從而對事件源上的操作進行處理
舉個例子
這里我為了方便,直接使用jdk,EventListener 監聽器,感興趣的可以去研究下源碼,非常簡單。

監聽器介面
public interface EventListener extends java.util.EventListener {
//事件處理
public void handleEvent(EventObject event);
}

事件對象
public class EventObject extends java.util.EventObject{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public EventObject(Object source){
super(source);
}
public void doEvent(){
System.out.println("通知一個事件源 source :"+ this.getSource());
}

}
事件源
事件源是事件對象的入口,包含監聽器的注冊、撤銷、通知

public class EventSource {
//監聽器列表,監聽器的注冊則加入此列表
private Vector<EventListener> ListenerList = new Vector<EventListener>();
//注冊監聽器
public void addListener(EventListener eventListener){
ListenerList.add(eventListener);
}
//撤銷注冊
public void removeListener(EventListener eventListener){
ListenerList.remove(eventListener);
}
//接受外部事件
public void notifyListenerEvents(EventObject event){
for(EventListener eventListener:ListenerList){
eventListener.handleEvent(event);
}
}

}

測試執行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ventSource eventSource = new EventSource();

}
控制台顯示:

通知一個事件源 source :openWindows

通知一個事件源 source :openWindows

doOpen something...

到這里你應該非常清楚的了解,什麼是事件監聽器模式了吧。 那麼哪裡是回調介面,哪裡是回調者,對!EventListener是一個回調介面類,handleEvent是一個回調函數介面,通過回調模型,EventSource 事件源便可回調具體監聽器動作。

有了了解後,這里還可以做一些變動。 對特定的事件提供特定的關注方法和事件觸發

public class EventSource {
...
public void onCloseWindows(EventListener eventListener){
System.out.println("關注關閉窗口事件");
ListenerList.add(eventListener);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ventSource windows = new EventSource();
/**
* 另一種實現方式
*/
//關注關閉事件,實現回調介面
windows.onCloseWindows(new EventListener(){

}
這種就類似於,我們的窗口程序,Button監聽器了。我們還可以為單擊、雙擊事件定製監聽器。

觀察者模式
什麼是觀察者模式
觀察者模式其實原理和監聽器是一樣的,使用的關鍵在搞清楚什麼是觀察者、什麼是被觀察者。

觀察者(Observer)相當於事件監器。有個微博模型比較好理解,A用戶關注B用戶,則A是B的觀察者,B是一個被觀察者,一旦B發表任何言論,A便可以獲得。
被觀察者(Observable)相當於事件源和事件,執行事件源通知邏輯時,將會回調observer的回調方法update。
舉個例子
為了方便,同樣我直接使用jdk自帶的Observer。

一個觀察者
public class WatcherDemo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 Object arg) {
if(arg.toString().equals("openWindows")){
System.out.println("已經打開窗口");
}
}
}
被觀察者
Observable 是jdk自帶的被觀察者,具體可以自行看源碼和之前的監聽器事件源類似。

主要方法有

addObserver() 添加觀察者,與監聽器模式類似
notifyObservers() 通知所有觀察者
類Watched.java的實現描述:被觀察者,相當於事件監聽的事件源和事件對象。又理解為訂閱的對象 主要職責:注冊/撤銷觀察者(監聽器),接收主題對象(事件對象)傳遞給觀察者(監聽器),具體由感興趣的觀察者(監聽器)執行

/**

}
測試執行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atched watched = new Watched();
WatcherDemo watcherDemo = new WatcherDemo();
watched.addObserver(watcherDemo);
watched.addObserver(new Observer(){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 Object arg) {
if(arg.toString().equals("closeWindows")){
System.out.println("已經關閉窗口");
}
}
});
//觸發打開窗口事件,通知觀察者
watched.notifyObservers("openWindows");
//觸發關閉窗口事件,通知觀察者
watched.notifyObservers("closeWindows");

控制台輸出:

已經打開窗口

已經關閉窗口

總結
從整個實現和調用過程來看,觀察者和監聽器模式基本一樣。

有興趣的你可以基於這個模型,實現一個簡單微博加關注和取消的功能。 說到底,就是事件驅動模型,將調用者和被調用者通過一個鏈表、回調函數來解耦掉,相互獨立。

「你別來找我,有了我會找你」。

整個設計模式的初衷也就是要做到低耦合,低依賴。

再延伸下,消息中間件是什麼一個模型? 將生產者+服務中心(事件源)和消費者(監聽器)通過消息隊列解耦掉. 消息這相當於具體的事件對象,只是存儲在一個隊列里(有消峰填谷的作用),服務中心回調消費者介面通過拉或取的模型響應。 想必基於這個模型,實現一個簡單的消息中間件也是可以的。

還比如gava ListenableFuture,採用監聽器模式就解決了future.get()一直阻塞等待返回結果的問題。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思考下觀察者和責任鏈之間的關系, 我是這樣看的。

同樣會存在一個鏈表,被觀察者會通知所有觀察者,觀察者自行處理,觀察者之間互不影響。 而責任鏈,講究的是擊鼓傳花,也就是每一個節點只需記錄繼任節點,由當前節點決定是否往下傳。 常用於工作流,過濾器web filter。

④ Java 什麼是回調

  1. 所謂回調,就是客戶程序Client調用服務程序Service中的某個方法A,然後Service又在某個時候反過來調用Client中的某個方法B,對於Client來說,這個B便叫做回調函數

  2. 回調實現的步驟
    1、定義回調介面和回調方法
    2、Client實現回調介面和回調方法,並在Client中包含Service引用,通過引用調用Servie中的方法並且必須傳入一個當前對象Client(因為當前對象實現了CallBack介面所以也屬於介面對象)
    3、在Service中定義一個介面對象並在方法中對初始化(將Client傳過來的當前對象賦值給介面對象),通過介面對象調用介面中方法(調用的Client實現的介面方法)
    4、測試

⑤ java 非同步調用方法

asynchronous call(非同步調用)
一個可以無需等待被調用函數的返回值就讓操作繼續進行的方法
中文名
非同步調用
外文名
asynchronous call
領域
函數
傑作
線程


快速
導航
實戰用法非同步調用使用方法
舉例
非同步調用就是你 喊 你朋友吃飯 ,你朋友說知道了 ,待會忙完去找你 ,你就去做別的了。
同步調用就是你 喊 你朋友吃飯 ,你朋友在忙 ,你就一直在那等,等你朋友忙完了 ,你們一起去。
實戰用法
操作系統發展到今天已經十分精巧,線程就是其中一個傑作。操作系統把 CPU 處理時間劃分成許多短暫時間片,在時間 T1 執行一個線程的指令,到時間 T2又執行下一線程的指令,各線程輪流執行,結果好象是所有線程在並肩前進。這樣,編程時可以創建多個線程,在同一期間執行,各線程可以「並行」完成不同的任務。
在單線程方式下,計算機是一台嚴格意義上的馮·諾依曼式機器,一段代碼調用另一段代碼時,只能採用同步調用,必須等待這段代碼執行完返回結果後,調用方才能繼續往下執行。有了多線程的支持,可以採用非同步調用,調用方和被調方可以屬於兩個不同的線程,調用方啟動被調方線程後,不等對方返回結果就繼續執行後續代碼。被調方執行完畢後,通過某種手段通知調用方:結果已經出來,請酌情處理。

熱點內容
95美女秀加密房間 發布:2024-11-01 09:00:55 瀏覽:754
java讀取xlsx 發布:2024-11-01 08:54:47 瀏覽:724
蘋果安卓系統英文叫什麼 發布:2024-11-01 08:54:37 瀏覽:761
php日期計算 發布:2024-11-01 08:52:18 瀏覽:443
怎麼壓縮rar 發布:2024-11-01 08:45:50 瀏覽:660
按位與java 發布:2024-11-01 08:39:44 瀏覽:55
鳥哥linux私房菜伺服器 發布:2024-11-01 08:26:19 瀏覽:943
tomcat在linux下配置 發布:2024-11-01 08:09:57 瀏覽:95
工行密碼器怎麼買東西 發布:2024-11-01 08:00:02 瀏覽:712
查找子串的演算法 發布:2024-11-01 07:58:25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