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勸學c語言

勸學c語言

發布時間: 2023-06-01 13:27:31

⑴ 《勸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勸學》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借鑒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2.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於、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於)」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從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

4.學習以喻代議、寓議於喻的設喻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習以喻代議、寓議於喻的設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虛詞和實詞。

教學難點

對荀子的學習觀的理解。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1.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2.介紹作者、解題;

3.正字正音;

4.理解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5.試譯漏備差難句。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於蘭陵。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注釋,藉助字典,正字正音

輮róu通煣有y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已是「曝」的古字生xìng通性

2.給本滾困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註,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結合「思考和練習」二,理解文言常用虛詞「於」、「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方。

七、布置作業。

1.認真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懂的句子。

2.書面作業:「思考和練習」二、三、四。

3.熟讀課文,初步自析課文,思考題:

(1)課文的三段各是從什麼角度論述的?

(2)課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麼意思?它們之間在意義上有什麼內在聯系?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1.每組比喻的意義和內在聯系;

2.論述中心的三個角度;

3.設喻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二、研讀課文。

《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度的論述。

2.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2.掌握「絕、強、假、望、聞」五個多義詞的義項,積累四個通假字,三個文言虛詞。

德育目標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返皮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系。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於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復論證的特點。

教學方法

1.提綱式教學法。以板書為提綱帶動各個教學環節,利於學生背誦、理解。

2.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合。分解比喻句含義,分析與中心論點的關系,教師示範分析第二段,用圖示法教會學生方法,然後以三人為一組用此方法解決其他句子的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推理能力,提高他們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設計一些探究性思考題目,如:「《勸學》到底勸人們學什麼?」「有人說,《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始終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進行論述。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等等,訓練學生探究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教具准備

錄音機、教學磁帶、投影儀、多媒體CAI。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提綱

1.朗讀課文,結合注釋,藉助工具書,掌握重要詞語的音、形、義。

2.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解題。熟讀課文,把握文意。師生共同研習第1、2、3段,背誦1、2、3段。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那麼,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應有的方法、態度,是一篇鞭辟入裡、膾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板書文題)

二、荀子簡介

學生讀注釋①,教師補充(多媒體顯示):

荀子,名況,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到齊國、秦國、楚國游學,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同早於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他對儒家的復古保守傾向有所揚棄,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注意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教育的作用,強調教育功能的重要,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進步。

荀子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朴,句法簡練綿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

三、解題

《勸學》中的「勸」起統領全篇的作用。「勸」是「勸勉」的意思。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數有「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的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四、熟讀課文,把握文意

1.聽錄音或教師范讀

2.檢查學生字詞積累情況

投影: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請註明。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2)吾嘗跂而望矣

(3)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4)其曲中規

五、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3)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它們是平行並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分兩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煉才幹,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非平行並列的,而是延伸拓展的。

(4)學生齊讀第2段,以詞語提綱為線索背誦第2段。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②有③就④中。

2.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提問:作者選哪些比喻來論證這一觀點的?在段落提綱的基礎上擴展增附詞語提綱。

明確:跂而望 登高博見

登高招 見者遠

順風呼 聞者彰

假輿馬 致千里

假舟輯 絕江河

(3)要求學生模仿第2段的思維推理模式,前後桌四人為一組討論分析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

教師引申: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每個同學都具有一定的外在環境和條件,有順境,有逆境。關鍵在於每個人自身的努力,發揚主觀能動精神,不但會利用現有的條件,而且要學會創造條件改造環境。英國首相丘吉爾本來口吃,後來成為演說家,就是把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的一個典型例子。

(4)學生齊讀第3段,對照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教師強調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跂②致③絕④假

3.學生朗讀2、3段,背誦1、2、3段。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背誦第4段;歸納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進行探究性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分類歸納文言知識,小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學生齊背一遍,再抽查兩名學生獨立背誦。

二、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

1.學生齊讀第4段。

2.請學生列出本段的詞語提綱,並用圖示法展示本段的推理過程。

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明確

3.藉助詞語提綱、思路推理圖示,學生按圖索驥,嘗試背誦。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跬②鏤③一④焉⑤至

對「至」作重點分析:下面兩個句子中的「至」和「致」有何區別?

①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至」在《說文解字》中本義是「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引申為「及,達到」,①句強調指出自身積累「跬步」達到的結果,用「至」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致」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送詣也,送而必至其處也。」含有「使……達到」的意思,②句強調「善假於物」的重要作用,用「致」恰當地表達了語意。

4.學生齊背第4段。

三、分析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提問:本文作為一篇議論文,寫作特點是什麼?

學生從課文中選擇相關句子作答。

明確:①比喻說理,形象透徹;②正反對比論證,靈活而富於變化;③氣勢充沛,說理流暢,多用對偶、排比句式。

要求學生在朗讀中反復體會。

四、探究性閱讀訓練

1.提問: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人們學習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學習文化知識。

教師否定,點撥並引申:課文中,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從上句的「故」字看,這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論。從這一點看,荀子勸學是「勸」人們首先要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德,聖心備焉」這一句同樣著眼於品德的養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所以,學習的對象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勸學》中未選入本文的語句有「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這些語句也可以證明荀子勸勉人們學習就是讓人們完善自己,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歷史和現實無數的事實證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時至今日,先賢的宏聲巨音仍回響在現代都市和鄉村的上空,引領著人們求美、求善。以德治國,公民道德規范的實施不正印證了這一點嗎?劉海洋傷熊事件確實值得我們深思,讓我們深刻地領悟到現代教育的些許缺憾。

當然,荀子講學習要積累、堅持、專一的方法和態度,對我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也具有啟發意義和指導作用。

2. 提問:有人說,《勸學》是一篇具有濃厚人文特色的,從開篇到結尾始終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進行論述,「人」實質上是本文反復詠唱的主旋律,透過文字,我們可以發現文中寫了哪些人呢?

學生明確:「君子」「吾」。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知明而行無過」「善假於物」;吾「嘗終日而思」「跂而望」,知道「不如須臾之所學」「登高之博見」,知道「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的效果,是「知假物」的人。但「吾」比「君子」低一個境界。

教師適當引申: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主張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抑「惡」揚「善」,避「惡」就「善」,所以文中向我們展示了兩種不同境界的人,突出學習的重要性。

3.請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兩句插到本文各自最適合的段落中去,並簡要說明理由。

學生思考。

教師略作解釋:冥冥:精誠專一,埋頭苦幹。昭昭:明顯的樣子。惛惛:同「冥冥」。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

應從詞語的照應關系來著手解答問題。「蓬生麻中」點出外部環境,與「善假於物」的「物」是合拍的,而且《勸學》第3段論述「善假於物」的作用,故應放在第3段末尾。第4段中的「積」「鍥而不舍」「用心一也」同「惛惛」相呼應,故第2句應放在第4段段尾。

(這樣分析,把課文內容的理解上升到哲理美的層次,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

五、分類歸納文言知識

1.多媒體逐題顯示:

(1)選出古今義相同的一項( )

A.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B.蚓無爪牙之利

C.用心一也

D.先帝不以臣卑鄙

(2)從下列四句中,找出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 )

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B.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C.求人可使報秦者

D.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選三名學生回答。

明確:(1)B(A.寄託:託身、寄居,今義多指把理想感情託付於具體的人或物。C.用心:指思想意識的活動,今義指讀書用功,遇事肯動腦筋。D.卑鄙:指地位卑賤,見識短淺,今義多指品質、道德敗壞)

(2)B(4句都是變式句,A、C、D都是定語後置句,B為狀語後置句)

2.選五個學生完成課後練習二,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

六、課堂小結

本文是先秦時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荀子的一篇名作,連用20個比喻,反復論證學習的意義、作用。妙語連篇,具有激盪人心的力量,不愧是語言大師。春秋戰國五霸七雄迭起,諸子百家活躍於政壇、文壇,不但留下了他們光耀千古的思想理論,也同時留下了他們語言藝術的名篇精萃。同學們要發揚好學不倦的精神,把視野投向古今中外,從大千世界中吸收豐富的營養滋潤自己。

在學生的背誦聲中結束全文。

七、布置作業

1.結合荀子的《勸學》,寫一篇讀後感,題目是:學貴有恆——讀《荀子勸學》有感。

2.完成課後思考練習三。

《勸學》教案 篇3

教學背景

嘗試把文言文教學和議論文寫作教學相結合,摸索讀寫結合的新方法。

實施策略

本節課設計通過對課文的講解,給學生傳授三大方面的知識

(1)文中幾個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道理;

(3)學習議論文的寫作,掌握其中的一種論證方法和運用分論點的方法構思的技巧。

教學努力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

主要是以教師講解和學生閱讀歸納以及讀背相結合,通過學生的朗讀熟悉課文內容,通過幻燈片展示引導學生背誦課文,並且直觀學習分論點對中心的論證所起的積極作用;掌握議論文要講清的三大內容(講清「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實施過程:

一、作者簡介:

荀況(約公元前313年~前238年),趙國人。戰國後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晚年到楚國,春申君任他為蘭陵令,以後居於蘭陵著書,死後葬於蘭陵。

荀況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三十二篇。《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它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古代論述學習問題的一篇重要。全文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長期積累,堅持不懈、用心專一的道理。

二、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師趁此在「勸」字後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麼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三、學生試譯全文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此內容略)

四、講解設喻的運用,並分析

說明:設喻是一種說明事理的方法,用於論證,稱為「設喻論證」。(通常又稱為「比喻論證」)其基本原則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現象來說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設喻的一種,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劍」等。)

(一)、誦讀分析第l段並分析。

1、 誦讀的准備。先給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學生試劃,教師糾正):

2、 學生練習誦讀。

先自讀兩遍,再由教師領讀一遍,然後檢查學生試背,指出關鍵在於要理清文理。

3、第一段: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觀點

1、 提問:這段話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觀點的?(起句和結句)

2、提問:開頭說:「學不可以已」,下面接著有一連串的設喻,這些設喻是證明這個觀點的嗎?(不是直接證明這個觀點,而是用來證明結句這個觀點的。)

3、提問:起句和結句所表述的觀點又是怎樣的關系呢?

(後者用來證明前者——「博學而日參乎己」有「知明而行無過」的功效,所以「學不可以已」。)

4、提問:在「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這句話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

(要「博」則「不可以已」;「日」亦有「不已」之意。)

第二步:弄清設喻的內涵

1、提問:這段話中的設喻可分幾組?

2、提問:這三組設喻是否可以認為這是簡單的重復?(不是,因為三者的角度不同。)

3、再問:角度不同表現在什麼地方?

熟練地誦讀這一段。

學生參照幻燈片齊背一遍,先自查、互查,後由教師檢查。

(二)、誦讀第二段並分析。

第二段文理分析,教師提出幾個問題,以學生小組討論分析為主。

1、提問:本段有哪些設喻,先列舉出來。

2、 問:這些設喻各有什麼作用?

3、 問:結句中「善假於物」是指上文四組設喻,它們是不是簡單的重復?所假之物的性質是否相同?

學生熟讀、背誦這一段。

(三)、誦讀第3段並分析。

第三段文理分析,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五、總結全文,結合議論文的寫作,輔導學生議論文的寫作。

1、 中心內容。

學不可以已(中心論點)(講清「什麼」)

「不已」才能「知明而行無過」——意義(分論點之一);「不已」才能「善假於物」——作用(分論點之二)(講清「為什麼」)

「不已」才能做到積累、堅持、專一——態度、方法(分論點之三)(講清「怎麼做」)

教師點撥分析:

作者在本文中所論述的觀點,跟他的「性惡」說是分不開的。因為「性惡」,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後即可為善,而改造的方法就是進行教育,這種教育改造,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又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2、 設喻的運用。

本文的設喻有兩大特點:一是方式靈活,正面用同類事物並列設喻以加強效果;有時從正反兩面設喻說明同一道理,如「騏驥一躍……功在不舍」。二是反復設喻,使內容逐步加深。

3、 對舉(對比)的運用。

說明:對舉是一種行文方式,就是將有關的兩個事物(包括同類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時舉出,其句子構造也相同或大體相同。

讓學生舉例(同類事物對舉,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等;相反事物對舉,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蚓無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六、布置作業

1、 熟練背誦全文

2、 完成作業「思考與練習」三、四、五

教學反思

這節課對文言文和作文教學相結合的教法作了一次新的嘗試,讀、析、講的能力有所提高,可惜一課時的學習時間,無法從文言文的新課教學過渡到寫的能力的訓練,這是最大的不足。擬在今後的教學中,再次嘗試這種結合,希望達到游刃有餘的境界。

熱點內容
內置存儲卡可以拆嗎 發布:2025-05-18 04:16:35 瀏覽:333
編譯原理課時設置 發布:2025-05-18 04:13:28 瀏覽:374
linux中進入ip地址伺服器 發布:2025-05-18 04:11:21 瀏覽:609
java用什麼軟體寫 發布:2025-05-18 03:56:19 瀏覽:29
linux配置vim編譯c 發布:2025-05-18 03:55:07 瀏覽:104
砸百鬼腳本 發布:2025-05-18 03:53:34 瀏覽:940
安卓手機如何拍視頻和蘋果一樣 發布:2025-05-18 03:40:47 瀏覽:736
為什麼安卓手機連不上蘋果7熱點 發布:2025-05-18 03:40:13 瀏覽:800
網卡訪問 發布:2025-05-18 03:35:04 瀏覽:507
接收和發送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5-18 03:33:48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