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cpython通信

cpython通信

發布時間: 2022-04-26 20:50:37

⑴ 用python 去和c++程序交互,該看哪些知識點

從開始看Python到現在也有半個多月了,前後看了Python核心編程和Dive into
Python兩本書。話說半個月看兩本,是個人都知道有多囫圇吞棗,這也是因為我暫時沒有需求拿這個做大型開發,主要是平時的小程序test用一用。所以

我的策略是,整體瀏覽,用到時候現查。話說這核心編程第一版太古老了,老在講2.2之前的東西,我看的翻譯電子版,翻譯得也不好,很晦澀。看完這個後還有
點雲里霧里,看網上人家說DIP好,啄木鳥還有電子文檔,就找來看這個。怎麼說呢,講的比核心編程好,但不適合第一次看的初學者。我之所以覺得講得
好,是因為看核心編程,有些概念還有些模糊,看了這本書就明白不少了。要是初學者上來就看這本,保證不好理解。

下面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在翻閱資料的過程中,總結的一些C和python比較明顯的不同之處,有大方向的,也有細節的。肯定沒有總結完,比如動態

函數,lambda這些,我都懶得往上寫了。實際上,作為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下面這些差異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權當拋磚引玉吧,至少應該對和我有相同研究

興趣,正在考慮是否學習另一門語言的朋友有點幫助。此文也算是DIP的學習筆記吧。順帶說一句,要是有朋友了解,可以幫忙推薦一下實戰性強的Python
教材,語言這東西,不多練手,光比劃,是不可能學好的。

學習目的

我的以後的研究方向是嵌入式,顯然,c語言是我的主要語言。我不是一個語言愛好者,我以前覺得,對於做研究而不是應用的人來說,了解多門語言,不如

精通一門語言。之所以去看python,主要還是因為python更有利於快速開發一些程序,也是因為現在認識到,研究和應用是不能分離的。個人以為,要
想在計算機工程的競爭中立足,必須懂C語言。因為真正要做高性能編程,
不可能將機器的體系架構拋到腦後讓Python虛擬機(或Java虛擬機等)幫你搞定所有底層。越來越多的CPU
core,越來越恐怖的內存性能瓶頸,對於上層開發人員來說,無所謂,但是對高性能程序開發人員來說,這些是無法透明的。很多應用,還是自己掌控比較有
效。這些場合中,匯編和C還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光知道C是不夠的,掌握一門面向對象語言,相對更高層的語言,不僅對以後的個人發展有利,也會對自己的技
術認識產生幫助。

如果要問對我來說誰更重要,我覺得還是C更重要。C的學習曲線更陡,貌似簡單,實際上到處都是陷阱,看上去比較簡單低效的程序,也不是學1,2個月

就能搞定的。談到優化的深層次和難度嘛,需要的功底是按年算的。但是一旦你C語言的基礎打好了,對計算機的理解,對其他語言的理解都是大有裨益的。比如,

如果你有C基礎,可以說,學過1天python,就能寫的出來一些不短的程序。後面的優化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演算法,都是非常基本的語句換來換去。當然這里
不是說 Python不好,實際上,上層應用,Python比C方便的不是一個層次。

很多人覺得,既然懂C了,那麼進一步掌握C++應該是水到渠成,但C++不是C的超集,而我又不喜歡C++的繁瑣和巨大,所以才決定看一看Python。我很喜歡Python的優雅與快捷。

語言類型

和C不一樣,Python是一種動態類型語言,又是強類型語言。這個分類怎麼理解呢?大概是可以按照下列說明來分類的:

靜態類型語言

一種在編譯期間就確定數據類型的語言。大多數靜態類型語言是通過要求在使用任一變數之前聲明其數據類型來保證這一點的。Java和 C 是靜態類型語言。

動態類型語言

一種在運行期間才去確定數據類型的語言,與靜態類型相反。Python 是動態類型的,因為它們確定一個變數的類型是在您第一次給它賦值的時候。

強類型語言

一種總是強制類型定義的語言。Java 和 Python 是強制類型定義的。您有一個整數,如果不明確地進行轉換 ,不能將把它當成一個字元串。

弱類型語言

一種類型可以被忽略的語言,與強類型相反。VBScript 是弱類型的。在 VBScript 中,您可以將字元串 『12′ 和整數 3 進行連接得到字元串』123′,然後可以把它看成整數 123 ,所有這些都不需要任何的顯示轉換。

對象機制

具體怎麼來理解這個「動態確定變數類型」,就要從Python的Object對象機制說起了。Objects(以下稱對象)是Python對於數據

的抽象,Python中所有的數據,都是由對象或者對象之間的關系表示的,函數是對象,字元串是對象,每個東西都是對象的概念。每一個對象都有三種屬性:

實體,類型和值。理解實體是理解對象中很重要的一步,實體一旦被創建,那麼就一直不會改變,也不會被顯式摧毀,同時通常意義來講,決定對象所支持的操作方

式的類型(type,包括number,string,tuple及其他)也不會改變,改變的只可能是它的值。如果要找一個具體點的說明,實體就相當於對

象在內存中的地址,是本質存在。而類型和值都只是實體的外在呈現。然後Python提供一些介面讓使用者和對象交互,比如id()函數用來獲得對象實體的
整形表示(實際在這里就是地址),type()函數獲取其類型。

這個object機制,就是c所不具備的,主要體現在下面幾點:

1 剛才說了,c是一個靜態類型語言,我們可以定義int a, char
b等等,但必須是在源代碼裡面事先規定。比如我們可以在Python裡面任意一處直接規定a =
「lk」,這樣,a的類型就是string,這是在其賦值的時候才決定的,我們無須在代碼中明確寫出。而在C裡面,我們必須顯式規定char *a =
「lk」,也就是人工事先規定好a的類型

2 由於在C中,沒有對象這個概念,只有「數據的表示」,比如說,如果有兩個int變數a和b,我們想比較大小,可以用a ==
b來判斷,但是如果是兩個字元串變數a和b,我們就不得不用strcmp來比較了,因為此時,a和b本質上是指向字元串的指針,如果直接還是用==比較,
那比較的實際是指針中存儲的值——地址。

在Java中呢,我們通過使用 str1 == str2 可以確定兩個字元串變數是否指向同一塊物理內存位置,這叫做「對象同一性」。在 Java 中要比較兩個字元串值,你要使用 str1.equals(str2)。

然後在Python中,和前兩者都不一樣,由於對象的引入,我們可以用「is」這個運算符來比較兩個對象的實體,和具體對象的type就沒有關系
了,比如你的對象是tuple也好,string也好,甚至class也好,都可以用」is」來比較,本質上就是「對象同一性」的比較,和Java中
的==類似,和 C中的pointer比較類似。Python中也有==比較,這個就是值比較了。

3
由於對象機制的引入,讓Python的使用非常靈活,比如我們可以用自省方法來查看內存中以對象形式存在的其它模塊和函數,獲取它們的信息,並對它們進行
操作。用這種方法,你可以定義沒有名稱的函數,不按函數聲明的參數順序調用函數,甚至引用事先並不知道名稱的函數。 這些操作在C中都是不可想像的。

4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就是類型對對象行為的影響是各方面的,比如說,a = 1; b =
1這個語句中,在Python裡面引發的,可能是a,b同時指向一個值為1的對象,也可能是分別指向兩個值為1的對象。而例如這個語句,c = []; d
= [],那麼c和d是肯定指向不同的,新創建的空list的。沒完,如果是」c = d =
[]「這個語句呢?此時,c和d又指向了相同的list對象了。這些區別,都是在c中沒有的。

最後,我們來說說為什麼python慢。主要原因就是function call
overhead比較大。因為所有東西現在都是對象了,contruct 和destroy 花費也大。連1 + 1 都是 function
call,像』12′+』45′ 這樣的要 create a third string object, then calls the string
obj』s __add。可想而知,速度如何能快起來?

列表和數組

分析Python中的list和C中的數組總是很有趣的。相信可能一些朋友和一樣,初學列表的時候,都是把它當作是數組來學的。最初對於list和數組區別的定性,主要是集中在兩點。首先,list可以包含很多不同的數據類型,比如

["this", 1, "is", "an", "array"]

這個List,如果放在C中,其實是一個字元串數組,相當於二維的了。

其次呢,list有很多方法,其本身就是一個對象,這個和C的單純數組是不同的。對於List的操作很多樣,因為有方法也有重載的運算符。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加入我們要產生一個多維列表,用下面這個語句

A = [[None] * 2] * 3

結果,A的值會是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初一看沒問題,典型的二維數組形式的列表。好,現在我們想修改第一個None的值,用語句

A[0][0] = 5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A的值:

[[5, None], [5, None], [5, None]]

發現問題沒有?這是因為用 * 來復制時,只是創建了對這個對象的引用,而不是真正的創建了它。 *3 創建了一個包含三個引用的列表,這三個引用都指向同一個長度為2的列表。其中一個行的改變會顯示在所有行中,這當然不是你想要的。解決方法當然有,我們這樣來創建

A = [None]*3
for i in range(3):
A[i] = [None] * 2

這樣創建了一個包含三個不同的長度為2的列表。

所以,還是一直強調的,越復雜的東西,越靈活,也越容易出錯。

代碼優化

C是一個很簡單的語言,當我們考慮優化的時候,通常想得也很簡單,比如系統級調用越少越好(緩沖區機制),消除循環的低效率和不必要的系統引用,等
等,其實主要都是基於系統和硬體細節考慮的。而Python就完全不一樣了,當然上面說的這些優化形式,對於Python仍然是實用的,但由於
Python的語法形式千差萬別,庫和模塊多種多樣,所以對於語言本身而言,就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優化要點,舉幾個例子吧。

比如我們有一個list L1,想要構建一個新的list L2,L2包括L1的頭4個元素。按照最直接的想法,代碼應該是

L2 = []
for i in range[3]:
L2.append(L1[i])

而更加優化和優美的版本是

L2 = L1[:3]

再比如,如果s1..s7是大字元串(10K+),那麼join([s1,s2,s3,s4,s5,s6,s7])就會比
s1+s2+s3+s4+s5+s6+s7快得多,因為後者會計算很多次子表達式,而join()則在一次過程中完成所有的復制。還有,對於字元串操作,
對字元串對象使用replace()方法。僅當在沒有固定字元串模式時才使用正則表達式。

所以說,以優化為評判標准,如果說C是短小精悍,Python就是博大精深。

include和import

在C語言中的include非常簡單,因為形式單一,意義明確,當你需要用到外部函數等資源時,就用include。而Python中有一個相似的
機制,就是import。乍一看,這兩個傢伙挺像的,不都是我們要用外部資源(最常見的就是函數或者模塊(Python))時就用這個來指明么?其實不

然,兩者的處理機制本質區別在於,C中的include是用於告訴預處理器,這個include指定的文件的內容,你都給我當作在本地源文件中出現過。而

import呢,不是簡單的將後面的內容*直接*插入到本地裡面去,這玩意更加靈活。事實上,幾乎所有類似的機制,Python都比C靈活。這里不是說C
不好,C很簡練,我其實更喜歡C。

簡單說說這個靈活性。import在python中有三種形式,import X, from X import *( or a,b,c……),
X = __import__(』x')。最常用的是第二種,因為比較方便,不像第一種那樣老是用X.mole來調用模塊。from X
import *只是import那些public的mole(一般都是不以__命名的模塊),也可以指定a,b,c來import。

什麼時候用哪一種形式呢?應該說,在大多數的模塊文檔里,都會明確告訴你應該用哪種形式。如果需要用到很多對象,那麼from X import
*可能更合適一些,但是,就目前來看,大多數第三方Python庫都不推薦使用from molename import *
這種格式。這樣做會使引入者的namespace混亂。很多人甚至對於那些專門設計用於這種模式的模塊(包括Tkinter,
threading和matplot)都不採用這種方式。而如果你僅僅需要某個對象類a,那麼用from X import a比用import
X.a更好,因為以後你調用a的函數直接用a.function()既可以了,不用加X。

如果你連自己希望import的模塊都不知道怎麼辦?請注意,此時Python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我們可以用
__import__(mole)來調用mole,其中這個mole是字元串,這樣,可以在運行時再決定,你到底要調用什麼mole。舉
個例子:

def classFromMole (mole, Name):
mod = __import__ (mole)
return getattr (mod, Name)

這里,定義了一個函數classFromMole,你可以在代碼的任何時候調用它,

o = classFromMole (MoleOfTheClass, NameOfTheAttribute)()

只需要傳入字元串形式的你希望import的模塊MoleOfTheClass和其中屬性的名字NameOfTheAttribute(當然可以是數據也可以是方法),就能調用了,這個名字字元串不用事先指定,而是根據當時運行的情況來判斷。

順帶說一句,Python中import的順序也有默認規定,這個和C中的include有點類似,因為我們一般都是先include系統文件,再
include自己的頭文件(而且還有<>和「」的區別)。Python中呢,一般應該按照以下順序import模塊:

1. 標准庫模塊 — 如 sys, os, getopt 等

2. 第三方模塊

3. 本地實現的模塊。

全局變數

這里談全局變數呢,倒不是說Python和c的全局變數概念不同,他們的概念是相同的。只是在使用機制上,是有一些差異的。舉個例子:

– mole.py –
globalvar = 1

def func():
print globalvar
# This makes someglobal readonly,
# any attempt to write to someglobal
# would create a new local variable.

def func2():
global globalvar
globalvar = 2
# this allows you to manipulate the global
# variable

在 func這個函數中,globalvar是只讀的。如果你使用了globalvar =
xxx這種賦值語句,Python會重新創造一個新的本地對象並將新值賦給它,原來的對象值不變。而在func2函數中,由於我們事先申明了
globalvar是global的,那麼此時的更改就直接在全局變數上生效。

⑵ 如何實現 C/C++ 與 Python 的通信

屬於混合編程的問題。較全面的介紹一下,不僅限於題主提出的問題。
以下討論中,Python指它的標准實現,即CPython(雖然不是很嚴格)

本文分4個部分

C/C++ 調用 Python (基礎篇)— 僅討論Python官方提供的實現方式
Python 調用 C/C++ (基礎篇)— 僅討論Python官方提供的實現方式
C/C++ 調用 Python (高級篇)— 使用 Cython
Python 調用 C/C++ (高級篇)— 使用 SWIG

練習本文中的例子,需要搭建Python擴展開發環境。具體細節見搭建Python擴展開發環境 - 蛇之魅惑 - 知乎專欄

1 C/C++ 調用 Python(基礎篇)
Python 本身就是一個C庫。你所看到的可執行體python只不過是個stub。真正的python實體在動態鏈接庫里實現,在Windows平台上,這個文件位於 %SystemRoot%\System32\python27.dll。

你也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調用Python,看起來非常容易:

//my_python.c
#include <Python.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Py_SetProgramName(argv[0]);
Py_Initialize();
PyRun_SimpleString("print 'Hello Python!'\n");
Py_Finalize();
return 0;
}

在Windows平台下,打開Visual Studio命令提示符,編譯命令為
cl my_python.c -IC:\Python27\include C:\Python27\libs\python27.lib

linux下編譯命令為
gcc my_python.c -o my_python -I/usr/include/python2.7/ -lpython2.7

在Mac OS X 下的編譯命令同上

產生可執行文件後,直接運行,結果為輸出
Hello Python!

Python庫函數PyRun_SimpleString可以執行字元串形式的Python代碼。

雖然非常簡單,但這段代碼除了能用C語言動態生成一些Python代碼之外,並沒有什麼用處。我們需要的是C語言的數據結構能夠和Python交互。

下面舉個例子,比如說,有一天我們用Python寫了一個功能特別強大的函數:

def great_function(a):
return a + 1

接下來要把它包裝成C語言的函數。我們期待的C語言的對應函數應該是這樣的:

int great_function_from_python(int a) {
int res;
// some magic
return res;
}

首先,復用Python模塊得做『import』,這里也不例外。所以我們把great_function放到一個mole里,比如說,這個mole名字叫 great_mole.py

接下來就要用C來調用Python了,完整的代碼如下:
#include <Python.h>

int great_function_from_python(int a) {
int res;
PyObject *pMole,*pFunc;
PyObject *pArgs, *pValue;

/* import */
pMole = PyImport_Import(PyString_FromString("great_mole"));

/* great_mole.great_function */
pFunc = PyObject_GetAttrString(pMole, "great_function");

/* build args */
pArgs = PyTuple_New(1);
PyTuple_SetItem(pArgs,0, PyInt_FromLong(a));

/* call */
pValue = PyObject_CallObject(pFunc, pArgs);

res = PyInt_AsLong(pValue);
return res;
}

從上述代碼可以窺見Python內部運行的方式:

所有Python元素,mole、function、tuple、string等等,實際上都是PyObject。C語言里操縱它們,一律使用PyObject *。
Python的類型與C語言類型可以相互轉換。Python類型XXX轉換為C語言類型YYY要使用PyXXX_AsYYY函數;C類型YYY轉換為Python類型XXX要使用PyXXX_FromYYY函數。
也可以創建Python類型的變數,使用PyXXX_New可以創建類型為XXX的變數。
若a是Tuple,則a[i] = b對應於 PyTuple_SetItem(a,i,b),有理由相信還有一個函數PyTuple_GetItem完成取得某一項的值。
不僅Python語言很優雅,Python的庫函數API也非常優雅。

現在我們得到了一個C語言的函數了,可以寫一個main測試它
#include <Python.h>

int great_function_from_python(int a);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Py_Initialize();
printf("%d",great_function_from_python(2));
Py_Finalize();
}

編譯的方式就用本節開頭使用的方法。
在Linux/Mac OSX運行此示例之前,可能先需要設置環境變數:
bash:
export PYTHONPATH=.:$PYTHONPATH

csh:
setenv PYTHONPATH .:$PYTHONPATH

2 Python 調用 C/C++(基礎篇)
這種做法稱為Python擴展。
比如說,我們有一個功能強大的C函數:
int great_function(int a) {
return a + 1;
}

期望在Python里這樣使用:
>>> from great_mole import great_function
>>> great_function(2)
3

考慮最簡單的情況。我們把功能強大的函數放入C文件 great_mole.c 中。
#include <Python.h>

int great_function(int a) {
return a + 1;
}

static PyObject * _great_function(PyObject *self, PyObject *args)
{
int _a;
int res;

if (!PyArg_ParseTuple(args, "i", &_a))
return NULL;
res = great_function(_a);
return PyLong_FromLong(res);
}

static PyMethodDef GreateMoleMethods[] = {
{
"great_function",
_great_function,
METH_VARARGS,
""
},
{NULL, NULL, 0, NULL}
};

PyMODINIT_FUNC initgreat_mole(void) {
(void) Py_InitMole("great_mole", GreateMoleMethods);
}

除了功能強大的函數great_function外,這個文件中還有以下部分:

包裹函數_great_function。它負責將Python的參數轉化為C的參數(PyArg_ParseTuple),調用實際的great_function,並處理great_function的返回值,最終返回給Python環境。

出表GreateMoleMethods。它負責告訴Python這個模塊里有哪些函數可以被Python調用。導出表的名字可以隨便起,每一項有4
個參數:第一個參數是提供給Python環境的函數名稱,第二個參數是_great_function,即包裹函數。第三個參數的含義是參數變長,第四個
參數是一個說明性的字元串。導出表總是以{NULL, NULL, 0, NULL}結束。
導出函數initgreat_mole。這個的名字不是任取的,是你的mole名稱添加前綴init。導出函數中將模塊名稱與導出表進行連接。

在Windows下面,在Visual Studio命令提示符下編譯這個文件的命令是
cl /LD great_mole.c /o great_mole.pyd -IC:\Python27\include C:\Python27\libs\python27.lib

/LD 即生成動態鏈接庫。編譯成功後在當前目錄可以得到 great_mole.pyd(實際上是dll)。這個pyd可以在Python環境下直接當作mole使用。

在Linux下面,則用gcc編譯:
gcc -fPIC -shared great_mole.c -o great_mole.so -I/usr/include/python2.7/ -lpython2.7

在當前目錄下得到great_mole.so,同理可以在Python中直接使用。

本部分參考資料

《Python源碼剖析-深度探索動態語言核心技術》是系統介紹CPython實現以及運行原理的優秀教程。
Python 官方文檔的這一章詳細介紹了C/C++與Python的雙向互動Extending and Embedding the Python Interpreter
關於編譯環境,本文所述方法僅為出示原理所用。規范的方式如下:3. Building C and C++ Extensions with distutils
作為字典使用的官方參考文檔 Python/C API Reference Manual

用以上的方法實現C/C++與Python的混合編程,需要對Python的內部實現有相當的了解。接下來介紹當前較為成熟的技術Cython和SWIG。

3 C/C++ 調用 Python(使用Cython)


前面的小節中談到,Python的數據類型和C的數據類型貌似是有某種「一一對應」的關系的,此外,由於Python(確切的說是CPython)本身是
由C語言實現的,故Python數據類型之間的函數運算也必然與C語言有對應關系。那麼,有沒有可能「自動」的做替換,把Python代碼直接變成C代碼
呢?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Cython主要解決的問題。

安裝Cython非常簡單。Python 2.7.9以上的版本已經自帶easy_install:
easy_install -U cython

在Windows環境下依然需要Visual
Studio,由於安裝的過程需要編譯Cython的源代碼,故上述命令需要在Visual
Studio命令提示符下完成。一會兒使用Cython的時候,也需要在Visual
Studio命令提示符下進行操作,這一點和第一部分的要求是一樣的。

繼續以例子說明:
#great_mole.pyx
cdef public great_function(a,index):
return a[index]

這其中有非Python關鍵字cdef和public。這些關鍵字屬於Cython。由於我們需要在C語言中使用
「編譯好的Python代碼」,所以得讓great_function從外面變得可見,方法就是以「public」修飾。而cdef類似於Python的
def,只有使用cdef才可以使用Cython的關鍵字public。

這個函數中其他的部分與正常的Python代碼是一樣的。

接下來編譯 great_mole.pyx
cython great_mole.pyx

得到great_mole.h和great_mole.c。打開great_mole.h可以找到這樣一句聲明:
__PYX_EXTERN_C DL_IMPORT(PyObject) *great_function(PyObject *, PyObject *)

寫一個main使用great_function。注意great_function並不規定a是何種類型,它的
功能只是提取a的第index的成員而已,故使用great_function的時候,a可以傳入Python
String,也可以傳入tuple之類的其他可迭代類型。仍然使用之前提到的類型轉換函數PyXXX_FromYYY和PyXXX_AsYYY。

//main.c
#include <Python.h>
#include "great_mole.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PyObject *tuple;
Py_Initialize();
initgreat_mole();
printf("%s\n",PyString_AsString(
great_function(
PyString_FromString("hello"),
PyInt_FromLong(1)
)
));
tuple = Py_BuildValue("(iis)", 1, 2, "three");
printf("%d\n",PyInt_AsLong(
great_function(
tuple,
PyInt_FromLong(1)
)
));
printf("%s\n",PyString_AsString(
great_function(
tuple,
PyInt_FromLong(2)
)
));
Py_Finalize();
}

編譯命令和第一部分相同:
在Windows下編譯命令為
cl main.c great_mole.c -IC:\Python27\include C:\Python27\libs\python27.lib

在Linux下編譯命令為
gcc main.c great_mole.c -o main -I/usr/include/python2.7/ -lpython2.7

這個例子中我們使用了Python的動態類型特性。如果你想指定類型,可以利用Cython的靜態類型關鍵字。例子如下:

#great_mole.pyx
cdef public char great_function(const char * a,int index):
return a[index]

cython編譯後得到的.h里,great_function的聲明是這樣的:
__PYX_EXTERN_C DL_IMPORT(char) great_function(char const *, int);

很開心對不對!
這樣的話,我們的main函數已經幾乎看不到Python的痕跡了:
//main.c
#include <Python.h>
#include "great_mole.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Py_Initialize();
initgreat_mole();
printf("%c",great_function("Hello",2));
Py_Finalize();
}

在這一部分的最後我們給一個看似實用的應用(僅限於Windows):
還是利用剛才的great_mole.pyx,准備一個dllmain.c:
#include <Python.h>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great_mole.h"

extern __declspec(dllexport) int __stdcall _great_function(const char * a, int b) {
return great_function(a,b);
}

BOOL WINAPI DllMain(HINSTANCE hinstDLL,DWORD fdwReason,LPVOID lpReserved) {
switch( fdwReason ) {
case DLL_PROCESS_ATTACH:
Py_Initialize();
initgreat_mole();
break;
case DLL_PROCESS_DETACH:
Py_Finalize();
break;
}
return TRUE;
}

在Visual Studio命令提示符下編譯:
cl /LD dllmain.c great_mole.c -IC:\Python27\include C:\Python27\libs\python27.lib

會得到一個dllmain.dll。我們在Excel裡面使用它,沒錯,傳說中的Excel與Python混合編程:

參考資料:Cython的官方文檔,質量非常高:
Welcome to Cython』s Documentation

4 Python調用C/C++(使用SWIG)


C/C++對腳本語言的功能擴展是非常常見的事情,Python也不例外。除了SWIG,市面上還有若干用於Python擴展的工具包,比較知名的還有
Boost.Python、SIP等,此外,Cython由於可以直接集成C/C++代碼,並方便的生成Python模塊,故也可以完成擴展Python
的任務。

答主在這里選用SWIG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不僅可以用於Python,也可以用於其他語言。如今SWIG已經支持C/C++的
好基友Java,主流腳本語言Python、Perl、Ruby、PHP、JavaScript、tcl、Lua,還有Go、C#,以及R。SWIG是基
於配置的,也就是說,原則上一套配置改變不同的編譯方法就能適用各種語言(當然,這是理想情況了……)

SWIG的安裝方便,有Windows的預編譯包,解壓即用,綠色健康。主流Linux通常集成swig的包,也可以下載源代碼自己編譯,SWIG非常小巧,通常安裝不會出什麼問題。

用SWIG擴展Python,你需要有一個待擴展的C/C++庫。這個庫有可能是你自己寫的,也有可能是某個項目提供的。這里舉一個不浮誇的例子:希望在Python中用到SSE4指令集的CRC32指令。

首先打開指令集的文檔:https://software.intel.com/en-us/node/514245
可以看到有6個函數。分析6個函數的原型,其參數和返回值都是簡單的整數。於是書寫SWIG的配置文件(為了簡化起見,未包含2個64位函數):

/* File: mymole.i */
%mole mymole

%{
#include "nmmintrin.h"
%}

int _mm_popcnt_u32(unsigned int v);
unsigned int _mm_crc32_u8 (unsigned int crc, unsigned char v);
unsigned int _mm_crc32_u16(unsigned int crc, unsigned short v);
unsigned int _mm_crc32_u32(unsigned int crc, unsigned int v);

接下來使用SWIG將這個配置文件編譯為所謂Python Mole Wrapper

swig -python mymole.i

得到一個 mymole_wrap.c和一個mymole.py。把它編譯為Python擴展:

Windows:
cl /LD mymole_wrap.c /o _mymole.pyd -IC:\Python27\include C:\Python27\libs\python27.lib

Linux:
gcc -fPIC -shared mymole_wrap.c -o _mymole.so -I/usr/include/python2.7/ -lpython2.7

注意輸出文件名前面要加一個下劃線。
現在可以立即在Python下使用這個mole了:

>>> import mymole
>>> mymole._mm_popcnt_u32(10)

⑶ Python RPyC如何實現客戶端與服務端通信

rpyc是我用過的最容易,也最強大的遠程進程通訊了。當然如果你自己編寫框架,可以比它更強大也可能。


你搜索一下官網或者是任意一個教程都可以找到一個解決方案,然後你變化一下就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因為不太理解你的問題,所以先解釋一下,rpyc實現的是將客戶端代碼,復制到服務端,並在服務端執行後將結果包裝後返回服務端。當然如果服務端已經有這個代碼了,就可以直接執行,然後結果返回。


所以原則上講,不可能在客戶端沒有連接服務端的情形下,從服務端返回消息的。 所以你試驗的應該是連接到服務端,然後獲得響應。這個是可以的。


如果你想發消息到服務端直接通過函數的參數就可以啦。

importrpyc
c=rpyc.connect('localhost',服務端埠)
printc.root.服務端exposed的函數(你要傳遞的參數放在這里)
c.close()

⑷ 如何實現C/C++與Python的通信

這個可以稱之為兩個軟體(進程)之間的通信。

進程間通信主要包括管道, 系統IPC(包括消息隊列,信號量,共享存儲), SOCKET.

比如:你可以共同訪問計算機上的一個txt文件
也可以使用socket通信
也可以使用資料庫
等等
都能達到通信的目的

⑸ python調用c語言編譯器

如何讓python調用C和C++代碼

安裝python後,會有一個chm格式的python手冊。要搞明白如何讓python調用C/C++代碼(也就是寫python的 extension),你需要征服手冊中的
<<Extending && embedding>>厚厚的一章。在昨天花了一個小時看地頭暈腦脹,仍然不知道如何寫python的extension後,查閱了一些其他 書籍,最終在<<Python Programming On Win32>>書中找到了教程。
下面記錄一下如何在visual studio 2005中,寫一段C/C++的MessageBox代碼,然後提供後python調用,最後的結果當然是顯示一個MessageBox.
1. 首先要明白的是,所謂的python擴展(也就是你提供給python的c/c++代碼,不一定是c/c++代碼,可以是其他語言寫的代碼)是一個 dll,並且這個dll放在本機python安裝目錄下的DLLs目錄下(譬如我機器上的路徑是:F:\Program Files\Python25\DLLs),假如我們接下來要寫的擴展mole名為mb,python調用的代碼為: import mb
mb.showMsg("Python's really amazing, I kindda love it!")
python怎麼找到我們的mb模塊呢?就是上面說的,我們要生成一個mb.dll,然後拷貝到Dlls目錄下面,為了區別普通的dll和python專用擴展的dll,我們的 mb.dll修改成mb.pyd(python dll)
2. 搭建環境,我們要使用python提供的c頭文件和lib庫來進行擴展的開發。 在vs 2005下點擊菜單 "工具"->"選項", 打開選項對話框,選擇"項目和解決方案->VC++目錄", 然後在右邊"顯示以下內容的目錄"得comboBox上選擇"包含文件」,添加python的include目錄(我的機器上是"F:\Program
Files\Python25\include"),然後選擇庫文件,添加python的libs目錄(我的機器上是"F:\Program Files\Python25\libs")。
既然擴展是一個dll,接下來我們要建立一個「動態鏈接庫」工程,然後開始寫代碼:
#include <python.h> //python.h是包含python一些定義的頭文件,在python的include目錄下 /*
我的python版本是2.5, 因為安裝python後它沒提供debug下的lib庫文件,因此你必須生成release版的dll,
想要生成dll版本的,你要到python官網上自己去下載python源代碼,當然你可以繼續生成release版本的dll,但dll中包含調試信息

⑹ 用python 怎麼和硬體進行鏈接,通信,交互

本文介紹了用python與文件進行交互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具體如下:
一.文件處理
1.介紹
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硬體,操作系統,應用程序
應用程序無法直接操作硬體,通過操作系統來操作文件,進而讀/寫硬體中的文件。
python打開文件過程:
#打開
f=open('a.txt','r')
#通過句柄對文件進行操作
read_f=f.read()
#關閉文件
f.close()
with open('a.txt','r') as f: #不需要關閉
f.close() #回收操作系統打開的文件
del f #回收應用程序級的變數
2.打開文件的模式
a.打開文本文件
#r,只讀模式【默認模式,文件必須存在,不存在則拋出異常】
f=open('a.txt',encoding='utf-8')
data1=f.read()
print(f.readline(),end='')
print(f.readlines())
#w,只寫模式【不可讀;不存在則創建;存在則清空內容】
f=open('a.txt','w',encoding='utf-8')
f.write('werf')
#a,只追加寫模式【不可讀;不存在則創建;存在則只追加內容】
f=open('a.txt','a',encoding='utf-8')
f.write('werf\n')
b.對於非文本文件,只能使用b模式,"b"表示以位元組的方式操作(而所有文件也都是以位元組的形式存儲的,使用這種模式無需考慮文本文件的字元編碼、圖片文件的jgp格式、視頻文件的avi格式
with open('1.jpg','rb') as f_read:
data=f_read.read()
print(data)
with open('a.txt','rb') as f_read:
data=f_read.read().decode('utf-8') #解碼
print(data)
with open('a.txt','wb')as f_write:
f_write.write('adsf'.encode('utf-8'))
'''
練習,利用b模式,編寫一個cp工具,要求如下:
1. 既可以拷貝文本又可以拷貝視頻,圖片等文件
2. 用戶一旦參數錯誤,列印命令的正確使用方法,如usage: cp source_file target_file
'''
import sys
if len(sys.argv)!=3:
print('usage:cp source_file target_file')
sys.exit()
source_file,target_file=sys.argv[1],sys.argv[2]
print()
with open(source_file,'rb')as f_read,open(target_file,'wb')as f_write:
for line in f_read:
f_write.write(line)
3.文件內游標的移動
#以文本模式讀文件,n代表的是字元的個數
with open('a.txt','r')as f_read:
data=f_read.read(6)
print(data)
#以b模式讀文件,n代表的是位元組的個數
with open('a.txt','rb')as f_read:
data=f_read.read(6)
print(data)
# tell:告訴當前游標的位置
with open('a.txt','r',encoding='utf-8')as f_read:
data=f_read.read(4)
data1=f_read.tell()
print(data,data1)
# seek:移動游標(0:文件開頭默認;1:文件當前游標;2:文件末尾)
with open('a.txt', 'r', encoding='utf-8')as f_read:
data = f_read.seek(3)
data1 = f_read.read()
print(data, data1)
# 實現tail功能
import time
with open('access.log', 'rb')as f_read:
f_read.seek(0,2)
while True:
line = f_read.readline()
if line:
print(line.decode('utf-8'),end='')
else:
time.sleep(1)
4.文件的修改
import os
with open('a.txt') as read_f,open('.a.txt.swap','w') as write_f:
for line in read_f:
line=line.replace('alex','SB')
write_f.write(line)
os.remove('a.txt')
os.rename('.a.txt.swap','a.txt')

⑺ python和c++之間使用管道建立通信連接

你這個做法呢。 表面上看沒有問題。實際執行中會因為操作系統對於標准輸入輸出的設計不同而出現問題。


簡單的說。在linux可能是對的。在windows下不穩定。


通常使用標准輸入輸出的情形是,都是單向的。一方輸入 ,另一方輸出。 或者是建立兩個管道,一個管道輸入,一個管道輸出。


你要想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可以單獨做一個管道測試。 性能與穩定性,傳輸速率都可以。 以前我試過,在linux下管道的速度與網卡的速度基本相當,略慢。很穩定。 但是只限於單向傳輸。


如果你要使用python與C++通訊。 通常會有幾個辦法:

  1. 文件方式 (簡易,穩定)

  2. SOCKET方式(麻煩)

  3. 單向的管道,最好在shell狀態下,用|來實現。

  4. 信號方式(簡易)

  5. 共享內存方式(復雜些,主要是數據結構由C++提供,PYTHON用ctype, pack等解析。

  6. 直接將C++封裝,然後用python調用(建議用cython方式)


python與C和C++有良好的融合性。這方面從來不是障礙。

⑻ python怎麼實現tcp通信

伺服器端:
#!/usr/bin/envpython
importsocket
host="localhost"
port=10000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bind((host,port))
s.listen(5)
while1:
sock,addr=s.accept()
print"gotconnectionform",sock.getpeername()
data=sock.recv(1024)
ifnotdata:
break
else:
printdata
客戶端:
#!/usr/bin/envpython
importsocket
host="localhost"
port=10000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connect((host,port))
s.send("hellofromclient")
s.close()

⑼ 如何用python實現串口通信

Python非常適合寫一些測試的腳本,如快速的串口通信測試等。如果使用VC++ QT開發,可能用時較多,使用python,如果掌握使用方法,可以直接讀寫測試,配合設備或是串口助手,很快驗證與實現。
Python有沒有現成的串口API直接調用呢?經過實踐驗證,需要安裝一個叫 Pyserial的組件即可。這個可以在github上下載。

在windows 7 64bit 上可以使用嗎?當然可以使用,我安裝的python3.5為64位的。把下載後的文件,其中有一個serial的文件夾,拷貝到python35安裝路徑, C:\Python35\Lib\site-packages\serial
網上可以搜一下windows的安裝包,安裝完也是:C:\Python35\Lib\site-packages\serial ,可以用最新的版本,替換即可。
測試的方法:在python IDE里測試:
>>> import serial
這里如果報錯,是python版本與pyserial版本沒有配合好。如果正常,不返回,即可以導入serial模塊。
>>> ser=serial.Serial("COM5",115200)
這里為COM5,115200的波特率。如果打不開,請檢查安裝環境。
>>> ser.write('hello,serial test'.encode())
17
發送測試(如果返回位元組數,說明返回成功),這里需要轉換一個編碼為位元組。
以上測試,可以使用現在的設備或是串口助手,如安裝Virtual Serial Port Driver 7.2 虛擬串口軟體,設置一對串口,進行自發自收的測試。
>>> print(ser.readline())
b'abcdefg\r\n'
這里是串口接收,有接收的超時。設備或是串口助手發送一個字元串,以回車換行結束,這里就可以收到列印出來。
也可以用ser.read(),這里只接收一個字元來實現。
上面已經實現了基本的串口操作。
關閉串口為:
>>> ser.close()
如果使用python,一般寫個py文件,就像windows bat 批處理一樣,這是python強大的地方。如果寫一個py腳本呢?其實只要把上面的命令,一條條寫下來,就是一個腳本,測試如下:
import serialser=serial.Serial("COM5",115200,timeout=0.5)for i in range(0,100-1):ser.write('hello\r\n'.encode())print(ser.readline());ser.close()

⑽ linux C語言調用Python腳本

比如什麼變數呢?
可以用命令行參數啊
system("python xxx.py arg1 arg2 ...")
如果讓python接收參數自己查一下

熱點內容
編程說明書 發布:2025-07-15 08:16:39 瀏覽:759
android請求超時 發布:2025-07-15 07:56:57 瀏覽:528
修改linux的主機名 發布:2025-07-15 07:52:46 瀏覽:905
天龍八部自動挖礦腳本怎麼寫 發布:2025-07-15 07:42:01 瀏覽:648
本地編譯器怎麼運行 發布:2025-07-15 07:42:00 瀏覽:995
加密狗會壞嗎 發布:2025-07-15 07:38:32 瀏覽:563
jdbc讀取資料庫 發布:2025-07-15 07:38:23 瀏覽:322
華為手機如何設置隱私密碼鎖 發布:2025-07-15 07:36:09 瀏覽:980
java怎麼導入jar 發布:2025-07-15 07:22:02 瀏覽:397
雷蛇鍵盤配置文件怎麼設置完整視頻 發布:2025-07-15 07:20:31 瀏覽: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