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碟訪問時間例題
『壹』 關於平均訪問磁碟次數的計算
查找某個文件就是依次查找,3200個FCB保存到200個盤塊中
想像成一個長度為200的數組順序查找的平均查找長度
設訪問某一個盤塊概率相等
『貳』 問一下這道題的數據傳輸時間怎麼計算那個16.7和0.5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磁碟訪問時間=尋道時間+旋轉延遲時間+傳輸時間
尋道時間已知,為20ms
兩種情況下
旋轉延遲時間相同=磁碟旋轉一周所需時間的一半
一個扇區上數據的傳輸時間相同
文件放在8個相鄰磁軌上
只需要尋道一次
第一次的時間=尋道+旋轉延遲+傳輸
剩下7次方的時間=旋轉延遲+傳輸
文件放在隨機的256個扇區上
需要尋道256次
每一次的時間=尋道+旋轉延遲+傳輸
過程如下:
『叄』 磁碟訪問時間由哪幾部分組成每部分時間應如何計算
磁碟訪問時間由尋道時間 Ts、旋轉延遲時間 Tr、傳輸時間 Tt 三部分組成。 (1)Ts 是啟動磁臂時間 s 與磁頭移動 n 條磁軌的時間和,即 Ts = m × n + s。 (2) Tr 是指定扇區移動到磁頭下面所經歷的時間。 硬碟 15000r/min 時 Tr 為 2ms;軟盤 300 或 600r/min 時 Tr 為 50~100ms。 (3)Tt 是指數據從磁碟讀出或向磁碟寫入經歷的時間。Tt 的大小與每次讀/寫的位元組 數 b 和旋轉速度有關:Tt = b/rN。
『肆』 怎麼計算磁碟訪問時間
1.尋道時間,啟動磁臂的時間s與磁頭移動n條磁軌所花費的時間之和
t=m*n+s(一般磁碟,m=0.2,高速磁碟,m<=0.1)
2.旋轉延遲時間,是指定扇區移動到磁頭下面所經歷的時間
3.傳輸時間 ,指把數據從磁碟讀出或向磁碟寫入數據所經歷的時間
若每次讀/寫的位元組數為b,磁碟每秒鍾的轉速為r,一條磁軌上的位元組數為N
t=b/(rN)
『伍』 一道磁碟計算的題目
擴充一下:如果原題改為 存放在該硬碟,花費時間.
在一次磁軌上的訪問時間為
尋道時間➕旋轉延遲時間➕磁軌上數據傳輸時間(磁軌上傳輸的位元組數/磁碟轉速*磁軌上存儲的位元組數)
如題
這要分情況的:
一 若 文件連續的存放在硬碟的8個相鄰的磁軌上,那麼所花費時間為
只需要一次尋道時間,因為連續所以剩下7個不用耗費尋道時間
(20+8.3+16.7)+(8.3+16.7)✖️7=220ms
若隨機存放在硬碟的256個扇區上,那麼時間為
在一個扇區上一次的訪問時間為
尋道時間➕旋轉延遲時間➕每個扇區上的傳輸時間 (每個扇區上傳輸的位元組數/磁碟轉速*一個磁軌上存放的位元組數)
(20➕8.3➕0.5)✖️256=7373ms
『陸』 磁碟訪問時間由哪幾部分組成每部分時間應如何計算
1.尋道時間,啟動磁臂的時間s與磁頭移動n條磁軌所花費的時間之和
t=m*n+s(一般磁碟,m=0.2,高速磁碟,m<=0.1)
2.旋轉延遲時間,是指定扇區移動到磁頭下面所經歷的時間
3.傳輸時間 ,指把數據從磁碟讀出或向磁碟寫入數據所經歷的時間
若每次讀/寫的位元組數為b,磁碟每秒鍾的轉速為r,一條磁軌上的位元組數為N
t=b/(rN)
『柒』 訪問磁碟除尋道時間還有什麼時間
外道的尋道時間比內道的要慢!因為硬碟的分區是由內向外的,就是從物理磁碟的中間開始,無論內扇區還是外扇區,所能存儲的數據量是一樣的,也許你不能理解,但事實就是這樣,所有磁頭在讀取數據的時候,內磁軌的數據要讀取的快些;
再次:主系統當然要安裝在第一個盤,如果你要安裝雙系統,那第二個系統也要盡量靠前;
再再次:前面的分區和後面的分區在物理上是一樣的,所以不存在哪個更容易出問題的區別,只是由於一些軟體的安裝(包括病毒)都是以C盤為目標的,所以裡面的文件可能更容易被感染,但是也不存在物理磁碟的損壞危險。如果說有什麼情況可以讓磁碟損壞的話,也只有物理操作了,譬如開著機挪動機箱或者振動;
最後:品牌機的系統是經過他們從新編寫過的,出於一些應用或者利益考慮,可能會做出一些違反以上規則的事情。
還有一點要說明,因為現在的硬碟速度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最低也都7200轉了,所以就前後磁碟的速度而言,人的感覺是很模糊的,所以也不分的不是那麼硬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