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加密5要素

加密5要素

發布時間: 2022-06-21 21:10:04

加密數字貨幣的六太要素

加密數字貨幣的六大要素如下:
1、源代碼是公開的;
2、開發運營維護團隊的信息是公開透明的;
3、數量是恆定的,不可以隨意增加;
4、存在可以時時交易的平台;
5、是去中心化的;
6、流通是不受限制的。
比特幣、瑞泰幣、萊特幣等主流的數字加密貨幣都具備這些因素。

㈡ 現代密碼系統的五個組成部分是哪些

–消息空間M(又稱明文空間):所有可能明文m的集合;
–密文空間C:所有可能密文c的集合;
–密鑰空間K:所有可能密鑰k的集合,其中每一密鑰k由加密密鑰ke和解密密鑰kd組成,即k=(ke,kd);
–加密演算法E:一簇由加密密鑰控制的、從M到C的加密變換;
–解密演算法D: 一簇由解密密鑰控制的、從C到M的解密變換。

㈢ 嚴格的口令策略應當包含哪些要素

對於這些口令策略確實包含了很多的要素,首先彼此一定要有一定的默契,能夠理解,能夠知道是我們自身的口令,要不然就容易產生誤解,就達不到自己要的目的。

㈣ 加密技術的兩個元素

加密技術包括兩個元素:演算法和密鑰。演算法是將普通的文本(或者可以理解的信息)與一串數字(密鑰)的結合,產生不可理解的密文的步驟,密鑰是用來對數據進行編碼和解碼的一種演算法。在安全保密中,可通過適當的密鑰加密技術和管理機制來保證網路的信息通訊安全。密鑰加密技術的密碼體制分為對稱密鑰體制和非對稱密鑰體制兩種。相應地,對數據加密的技術分為兩類,即對稱加密(私人密鑰加密)和非對稱加密(公開密鑰加密)。對稱加密以數據加密標准(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演算法為典型代表,非對稱加密通常以RSA(Rivest Shamir Adleman)演算法為代表。對稱加密的加密密鑰和解密密鑰相同,而非對稱加密的加密密鑰和解密密鑰不同,加密密鑰可以公開而解密密鑰需要保密。

㈤ 嚴格的口令策略應當包含哪些要素

1、嚴格的口令策略應包含的要素:

(1)滿足一定的長度,比如8位以上;

(2)同時包含數字,字母和特殊字元 C)系統強制要求定期更改口令;

(3)用戶可以設臵空口令。

2、所有囗令,包括初始囗令,都必須依據部門規定的下列規則建立和執行:

(1)必須定期更改;

(2)必須符合部門規定的最小長度6位;

7、如果懷疑口令的安全性,應立即進行更改;

8、管理員不能為了使用信息資源規避口令;

9、用戶不能通過自動登錄的方式繞過口令登錄程序。

·計算機設備如果無人值守必須啟動口令保護屏保或注銷;

㈥ 簡述計算機信息安全的五個基本要素

信息安全的五個基本要素,即需保證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認性。

1、保密性

要求保護數據內容不被泄漏,加密是實現機密性要求的常用手段。

它是信息安全一誕生就具有的特性,也是信息安全主要的研究內容之一。更通俗地講,就是說未授權的用戶不能夠獲取敏感信息。

對紙質文檔信息,我們只需要保護好文件,不被非授權者接觸即可。而對計算機及網路環境中的信息,不僅要制止非授權者對信息的閱讀。也要阻止授權者將其訪問的信息傳遞給非授權者,以致信息被泄漏。

2、真實性

對信息的來源進行判斷,能對偽造來源的信息予以鑒別。

3、完整性

要求保護的數據內容是完整的、沒有被篡改的。常見的保證一致性的技術手段是數字簽名。

它是保護信息保持原始的狀態,使信息保持其真實性。如果這些信息被蓄意地修改、插入、刪除等,形成虛假信息將帶來嚴重的後果。

4、可用性

是指授權主體在需要信息時能及時得到服務的能力。可用性是在信息安全保護階段對信息安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在網路化空間中必須滿足的一項信息安全要求。

5、不可否認性

指在網路環境中,信息交換的雙方不能否認其在交換過程中發送信息或接收信息的行為。

(6)加密5要素擴展閱讀:

信息安全行業中的主流技術如下:

1、病毒檢測與清除技術

2、安全防護技術

包含網路防護技術(防火牆、UTM、入侵檢測防禦等);應用防護技術(如應用程序介面安全技術等);系統防護技術(如防篡改、系統備份與恢復技術等),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相關技術。

3、安全審計技術

包含日誌審計和行為審計,通過日誌審計協助管理員在受到攻擊後察看網路日誌,從而評估網路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策略的有效性,追溯分析安全攻擊軌跡,並能為實時防禦提供手段。通過對員工或用戶的網路行為審計,確認行為的合規性,確保信息及網路使用的合規性。

4、安全檢測與監控技術

對信息系統中的流量以及應用內容進行二至七層的檢測並適度監管和控制,避免網路流量的濫用、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傳播。

5、解密、加密技術

6、身份認證技術

用來確定訪問或介入信息系統用戶或者設備身份的合法性的技術,典型的手段有用戶名口令、身份識別、PKI 證書和生物認證等。

㈦ 對稱密碼體制根據對明文加密方式的不同分為分組密碼和序列密碼

最熱門的話題是INTERNET與非同步傳輸模式ATM技術。信息技術與網路的應用已經成為衡量21世界國力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計劃,NII被稱為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Intranet與Extranet和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企業網研究與應用的熱點。計算機網路建立的主要目標是實現計算機資源的共享。計算機資源主要是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數據。我們判斷計算機是或互連成計算機網路,主要是看它們是不是獨立的「自治計算機」。分布式操作系統是以全局方式管理系統資源,它能自動為用戶任務調度網路資源。分布式系統與計算機網路的主要是區別不在他們的物理結構,而是在高層軟體上。按傳輸技術分為:1。廣播式網路。2。點--點式網路。採用分組存儲轉發與路由選擇是點-點式網路與廣播網路的重要區別之一。按規模分類:區域網,城域網與廣域網。廣域網(遠程網)以下特點:1適應大容量與突發性通信的要求。2適應綜合業務服務的要求。3開放的設備介面與規范化的協議。4完善的通信服務與網路管理。X.25網是一種典型的公用分組交換網,也是早期廣域網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通信子網。變化主要是以下3個方面:1傳輸介質由原來的電纜走向光纖。2多個區域網之間告訴互連的要求越來越強烈。3用戶設備大大提高。在數據傳輸率高,誤碼率低的光纖上,使用簡單的協議,以減少網路的延遲,而必要的差錯控制功能將由用戶設備來完成。這就是幀中續FR,FrameRelay技術產生的背景。決定區域網特性的主要技術要素為網路拓撲,傳輸介質與介質訪問控制方法。從區域網介質控制方法的角度,區域網分為共享式區域網與交換式區域網。城域網MAN介於廣域網與區域網之間的一種高速網路。FDDI是一種以光纖作為傳輸介質的高速主幹網,它可以用來互連區域網與計算機。各種城域網建設方案有幾個相同點:傳輸介質採用光纖,交換接點採用基於IP交換的高速路由交換機或ATM交換機,在體系結構上採用核心交換層,業務匯聚層與接入層三層模式。計算機網路的拓撲主要是通信子網的拓撲構型。網路拓撲可以根據通信子網中通信信道類型分為:4點-點線路通信子網的拓撲。星型,環型,樹型,網狀型。5廣播式通信子網的拓撲。匯流排型,樹型,環型,無線通信與衛星通信型。傳輸介質是網路中連接收發雙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實際傳送信息的載體。常用的傳輸介質為: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電纜和無線通信與衛星通信信道。雙絞線由按規則螺旋結構排列的兩根,四根或八根絕緣導線組成。屏蔽雙絞線STP和非屏蔽雙絞線UTP。屏蔽雙絞線由外部保護層,屏蔽層與多對雙絞線組成。非屏蔽雙絞線由外部保護層,多對雙絞線組成。三類線,四類線,五類線。雙絞線用做遠程中續線,最大距離可達15公里;用於100Mbps區域網時,與集線器最大距離為100米。同軸電纜由內導體,外屏蔽層,絕緣層,外部保護層。分為:基帶同軸電纜和寬頻同軸電纜。單信道寬頻:寬頻同軸電纜也可以只用於一條通信信道的高速數字通信。光纖電纜簡稱為光纜。由光纖芯,光層與外部保護層組成。在光纖發射端,主要是採用兩種光源:發光二極體LED與注入型激光二極體ILD。光纖傳輸分為單模和多模。區別在與光釺軸成的角度是或分單與多光線傳播。單模光纖優與多模光纖。電磁波的傳播有兩種方式:1。是在空間自由傳播,既通過無線方式。2。在有限的空間,既有線方式傳播。移動通信:移動與固定,移動與移動物體之間的通信。移動通信手段:1無線通信系統。2微波通信系統。頻率在100MHz-10GHz的信號叫做微波信號,它們對應的信號波長為3m-3cm。3蜂窩移動通信系統。多址接入方法主要是有:頻分多址接入FDMA,時分多址接入TDMA與碼分多址接入CDMA。4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商用通信衛星一般是被發射在赤道上方35900km的同步軌道上描述數據通信的基本技術參數有兩個:數據傳輸率與誤碼率。數據傳輸率是描述數據傳輸系統的重要指標之一。S=1/T。對於二進制信號的最大數據傳輸率Rmax與通信信道帶寬B(B=f,單位是Hz)的關系可以寫為:Rmax=2*f(bps)在有隨機熱雜訊的信道上傳輸數據信號時,數據傳輸率Rmax與信道帶寬B,信噪比S/N關系為:Rmax=B*LOG⒉(1+S/N)誤碼率是二進制碼元在數據傳輸系統中被傳錯的概率,它在數值上近似等於:Pe=Ne/N(傳錯的除以總的)對於實際數據傳輸系統,如果傳輸的不是二進制碼元,要摺合為二進制碼元來計算。這些為網路數據傳遞交換而指定的規則,約定與標准被稱為網路協議。協議分為三部分:語法。語義。時序。將計算機網路層次模型和各層協議的集合定義為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中採用層次結構,可以有以下好處:1各層之間相互獨立。2靈活性好。3各層都可以採用最合適的技術來實現,各層實現技術的改變不影響其他各層。4易於實現和維護。5有利於促進標准化。該體系結構標準定義了網路互連的七層框架,既ISO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在這一框架中進一步詳細規定了每一層的功能,以實現開放系統環境中的互連性,互操作性與應用的可移植性。OSI標准制定過程中採用的方法是將整個龐大而復雜的問題劃分為若干個容易處理的小問題,這就是分層的體系結構法。在OSI中,採用了三級抽象,既體系結構,服務定義,協議規格說明。OSI七層:2物理層:主要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便透明的傳遞比特流。3數據鏈路層。在通信實體之間建立數據鏈路連接,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採用差錯控制,流量控制方法。4網路層:通過路由演算法,為分組通過通信子網選擇最適當的路徑。5傳輸層:是向用戶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務,透明的傳送報文。6會話層:組織兩個會話進程之間的通信,並管理數據的交換。7表示層:處理在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8應用層: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最高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要。TCP/IP參考模型可以分為:應用層,傳輸層,互連層,主機-網路層。互連層主要是負責將源主機的報文分組發送到目的主機,源主機與目的主機可以在一個網上,也可以不在一個網上。傳輸層主要功能是負責應用進程之間的端到端的通信。TCP/IP參考模型的傳輸層定義了兩種協議,既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TCP協議是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協議。UDP協議是無連接的不可靠協議。主機-網路層負責通過網路發送和接受IP數據報。按照層次結構思想,對計算機網路模塊化的研究結果是形成了一組從上到下單向依賴關系的協議棧,也叫協議族。應用層協議分為:1。一類依賴於面向連接的TCP。2.一類是依賴於面向連接的UDP協議。10另一類既依賴於TCP協議,也可以依賴於UDP協議。NSFNET採用的是一種層次結構,可以分為主幹網,地區網與校園網。作為信息高速公路主要技術基礎的數據通信網具有以下特點:1適應大容量與突發性通信的要求。2適應綜合業務服務的要求。3開放的設備介面與規范化的協議。4完善的通信服務與網路管理。人們將採用X。25建議所規定的DTE與DCE介面標準的公用分組交換網叫做X。25網。幀中繼是一種減少接點處理時間的技術。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B-ISDN與N-ISDN的區別主要在:2N是以目前正在使用的公用電話交換網為基礎,而B是以光纖作為干線和用戶環路傳輸介質。3N採用同步時分多路復用技術,B採用非同步傳輸模式ATM技術。4N各通路速率是預定的,B使用通路概念,速率不預定。非同步傳輸模式ATM是新一代的數據傳輸與分組交換技術,是當前網路技術研究與應用的熱點問題。ATM技術的主要特點是:3ATM是一種面向連接的技術,採用小的,固定長度的數據傳輸單元。4各類信息均採用信元為單位進行傳送,ATM能夠支持多媒體通信。5ATM以統計時分多路復用方式動態的分配網路,網路傳輸延遲小,適應實時通信的要求。6ATM沒有鏈路對鏈路的糾錯與流量控制,協議簡單,數據交換率高。7ATM的數據傳輸率在155Mbps-2。4Gbps。促進ATM發展的要素:2人們對網路帶寬要求的不斷增長。3用戶對寬頻智能使用靈活性的要求。4用戶對實時應用的需求。5網路的設計與組建進一步走向標准化的需求。一個國家的信息高速路分為:國家寬頻主幹網,地區寬頻主幹網與連接最終用戶的接入網。解決接入問題的技術叫做接入技術。可以作為用戶接入網三類:郵電通信網,計算機網路(最有前途),廣播電視網。網路管理包括五個功能: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計費管理和安全管理。代理位於被管理的設備內部,它把來自管理者的命令或信息請求轉換為本設備特有的指令,完成管理者的指示,或返回它所在設備的信息。管理者和代理之間的信息交換可以分為兩種:從管理者到代理的管理操作;從代理到管理者的事件通知。配置管理的目標是掌握和控制網路和系統的配置信息以及網路各設備的狀態和連接管理。現代網路設備由硬體和設備驅動組成。配置管理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增強網路管理者對網路配置的控制,它是通過對設備的配置數據提供快速的訪問來實現的。故障就是出現大量或嚴重錯誤需要修復的異常情況。故障管理是對計算機網路中的問題或故障進行定位的過程。故障管理最主要的作用是通過提供網路管理者快速的檢查問題並啟動恢復過程的工具,使網路的可靠性得到增強。故障標簽就是一個監視網路問題的前端進程。性能管理的目標是衡量和呈現網路特性的各個方面,使網路的性能維持在一個可以接受的水平上。性能管理包括監視和調整兩大功能。記費管理的目標是跟蹤個人和團體用戶對網路資源的使用情況,對其收取合理的費用。記費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網路管理者能測量和報告基於個人或團體用戶的記費信息,分配資源並計算用戶通過網路傳輸數據的費用,然後給用戶開出帳單。安全管理的目標是按照一定的方法控制對網路的訪問,以保證網路不被侵害,並保證重要的信息不被未授權用戶訪問。安全管理是對網路資源以及重要信息訪問進行約束和控制。在網路管理模型中,網路管理者和代理之間需要交換大量的管理信息,這一過程必須遵循統一的通信規范,我們把這個通信規范稱為網路管理協議。網路管理協議是高層網路應用協議,它建立在具體物理網路及其基礎通信協議基礎上,為網路管理平台服務。目前使用的標准網路管理協議包括: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公共管理信息服務/協議CMIS/CMIP,和區域網個人管理協議LMMP等。SNMP採用輪循監控方式。代理/管理站模式。管理節點一般是面向工程應用的工作站級計算機,擁有很強的處理能力。代理節點可以是網路上任何類型的節點。SNMP是一個應用層協議,在TCP/IP網路中,它應用傳輸層和網路層的服務向其對等層傳輸信息。CMIP的優點是安全性高,功能強大,不僅可用於傳輸管理數據,還可以執行一定的任務。信息安全包括5個基本要素: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與可審查性。3D1級。D1級計算機系統標准規定對用戶沒有驗證。例如DOS。WINDOS3。X及WINDOW95(不在工作組方式中)。Apple的System7。X。4C1級提供自主式安全保護,它通過將用戶和數據分離,滿足自主需求。C1級又稱為選擇安全保護系統,它描述了一種典型的用在Unix系統上的安全級別。C1級要求硬體有一定的安全級別,用戶在使用前必須登陸到系統。C1級的防護的不足之處在與用戶直接訪問操作系統的根。9C2級提供比C1級系統更細微的自主式訪問控制。為處理敏感信息所需要的最底安全級別。C2級別還包含有受控訪問環境,該環境具有進一步限制用戶執行一些命令或訪問某些文件的許可權,而且還加入了身份驗證級別。例如UNIX系統。XENIX。Novell3。0或更高版本。WINDOWSNT。10B1級稱為標記安全防護,B1級支持多級安全。標記是指網上的一個對象在安全保護計劃中是可識別且受保護的。B1級是第一種需要大量訪問控制支持的級別。安全級別存在保密,絕密級別。11B2又稱為結構化保護,他要求計算機系統中的所有對象都要加上標簽,而且給設備分配安全級別。B2級系統的關鍵安全硬體/軟體部件必須建立在一個形式的安全方法模式上。12B3級又叫安全域,要求用戶工作站或終端通過可信任途徑連接到網路系統。而且這一級採用硬體來保護安全系統的存儲區。B3級系統的關鍵安全部件必須理解所有客體到主體的訪問,必須是防竄擾的,而且必須足夠小以便分析與測試。30A1最高安全級別,表明系統提供了最全面的安全,又叫做驗證設計。所有來自構成系統的部件來源必須有安全保證,以此保證系統的完善和安全,安全措施還必須擔保在銷售過程中,系統部件不受傷害。網路安全從本質上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凡是涉及到網路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安全策約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里,為保證提供一定級別的安全保護所必須遵守的規則。安全策約模型包括了建立安全環境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威嚴的法律,先進的技術和嚴格的管理。網路安全是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以及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會由於偶然或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能連續,可靠和正常的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保證安全性的所有機制包括以下兩部分:1對被傳送的信息進行與安全相關的轉換。2兩個主體共享不希望對手得知的保密信息。安全威脅是某個人,物,事或概念對某個資源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性所造成的危害。某種攻擊就是某種威脅的具體實現。安全威脅分為故意的和偶然的兩類。故意威脅又可以分為被動和主動兩類。中斷是系統資源遭到破壞或變的不能使用。這是對可用性的攻擊。截取是未授權的實體得到了資源的訪問權。這是對保密性的攻擊。修改是未授權的實體不僅得到了訪問權,而且還篡改了資源。這是對完整性的攻擊。捏造是未授權的實體向系統中插入偽造的對象。這是對真實性的攻擊。被動攻擊的特點是偷聽或監視傳送。其目的是獲得正在傳送的信息。被動攻擊有:泄露信息內容和通信量分析等。主動攻擊涉及修改數據流或創建錯誤的數據流,它包括假冒,重放,修改信息和拒絕服務等。假冒是一個實體假裝成另一個實體。假冒攻擊通常包括一種其他形式的主動攻擊。重放涉及被動捕獲數據單元以及後來的重新發送,以產生未經授權的效果。修改消息意味著改變了真實消息的部分內容,或將消息延遲或重新排序,導致未授權的操作。拒絕服務的禁止對通信工具的正常使用或管理。這種攻擊擁有特定的目標。另一種拒絕服務的形式是整個網路的中斷,這可以通過使網路失效而實現,或通過消息過載使網路性能降低。防止主動攻擊的做法是對攻擊進行檢測,並從它引起的中斷或延遲中恢復過來。從網路高層協議角度看,攻擊方法可以概括為:服務攻擊與非服務攻擊。服務攻擊是針對某種特定網路服務的攻擊。非服務攻擊不針對某項具體應用服務,而是基於網路層等低層協議進行的。非服務攻擊利用協議或操作系統實現協議時的漏洞來達到攻擊的目的,是一種更有效的攻擊手段。網路安全的基本目標是實現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合法性。主要的可實現威脅:3滲入威脅:假冒,旁路控制,授權侵犯。4植入威脅:特洛伊木馬,陷門。病毒是能夠通過修改其他程序而感染它們的一種程序,修改後的程序裡麵包含了病毒程序的一個副本,這樣它們就能繼續感染其他程序。網路反病毒技術包括預防病毒,檢測病毒和消毒三種技術。1預防病毒技術。它通過自身長駐系統內存,優先獲得系統的控制權,監視和判斷系統中是或有病毒存在,進而阻止計算機病毒進入計算機系統對系統進行破壞。這類技術有:加密可執行程序,引導區保護,系統監控與讀寫控制。2.檢測病毒技術。通過對計算機病毒的特徵來進行判斷的技術。如自身效驗,關鍵字,文件長度的變化等。3.消毒技術。通過對計算機病毒的分析,開發出具有刪除病毒程序並恢復原元件的軟體。網路反病毒技術的具體實現方法包括對網路伺服器中的文件進行頻繁地掃描和檢測,在工作站上用防病毒晶元和對網路目錄以及文件設置訪問許可權等。網路信息系統安全管理三個原則:1多人負責原則。2任期有限原則。3職責分離原則。保密學是研究密碼系統或通信安全的科學,它包含兩個分支:密碼學和密碼分析學。需要隱藏的消息叫做明文。明文被變換成另一種隱藏形式被稱為密文。這種變換叫做加密。加密的逆過程叫組解密。對明文進行加密所採用的一組規則稱為加密演算法。對密文解密時採用的一組規則稱為解密演算法。加密演算法和解密演算法通常是在一組密鑰控制下進行的,加密演算法所採用的密鑰成為加密密鑰,解密演算法所使用的密鑰叫做解密密鑰。密碼系統通常從3個獨立的方面進行分類:1按將明文轉化為密文的操作類型分為:置換密碼和易位密碼。所有加密演算法都是建立在兩個通用原則之上:置換和易位。2按明文的處理方法可分為:分組密碼(塊密碼)和序列密碼(流密碼)。3按密鑰的使用個數分為:對稱密碼體制和非對稱密碼體制。如果發送方使用的加密密鑰和接受方使用的解密密鑰相同,或從其中一個密鑰易於的出另一個密鑰,這樣的系統叫做對稱的,但密鑰或常規加密系統。如果發送放使用的加密密鑰和接受方使用的解密密鑰不相同,從其中一個密鑰難以推出另一個密鑰,這樣的系統就叫做不對稱的,雙密鑰或公鑰加密系統。分組密碼的加密方式是首先將明文序列以固定長度進行分組,每一組明文用相同的密鑰和加密函數進行運算。分組密碼設計的核心上構造既具有可逆性又有很強的線性的演算法。序列密碼的加密過程是將報文,話音,圖象,數據等原始信息轉化成明文數據序列,然後將它同密鑰序列進行異或運算。生成密文序列發送給接受者。數據加密技術可以分為3類:對稱型加密,不對稱型加密和不可逆加密。對稱加密使用單個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或解密。不對稱加密演算法也稱為公開加密演算法,其特點是有兩個密鑰,只有兩者搭配使用才能完成加密和解密的全過程。不對稱加密的另一用法稱為「數字簽名」,既數據源使用其私有密鑰對數據的效驗和或其他與數據內容有關的變數進行加密,而數據接受方則用相應的公用密鑰解讀「數字簽名」,並將解讀結果用於對數據完整性的檢驗。不可逆加密演算法的特徵是加密過程不需要密鑰,並且經過加密的數據無法被解密,只有同樣輸入的輸入數據經過同樣的不可逆演算法才能得到同樣的加密數據。加密技術應用於網路安全通常有兩種形式,既面向網路和面向應用程序服務。面向網路服務的加密技術通常工作在網路層或傳輸層,使用經過加密的數據包傳送,認證網路路由及其其他網路協議所需的信息,從而保證網路的連通性和可用性不受侵害。面向網路應用程序服務的加密技術使用則是目前較為流行的加密技術的使用方法。從通信網路的傳輸方面,數據加密技術可以分為3類:鏈路加密方式,節點到節點方式和端到端方式。鏈路加密方式是一般網路通信安全主要採用的方式。節點到節點加密方式是為了解決在節點中數據是明文的缺點,在中間節點里裝有加,解密的保護裝置,由這個裝置來完成一個密鑰向另一個密鑰的變換。在端到端機密方式中,由發送方加密的數據在沒有到達最終目的節點之前是不被解密的。試圖發現明文或密鑰的過程叫做密碼分析。演算法實際進行的置換和轉換由保密密鑰決定。密文由保密密鑰和明文決定。對稱加密有兩個安全要求:1需要強大的加密演算法。2發送方和接受方必須用安全的方式來獲得保密密鑰的副本。常規機密的安全性取決於密鑰的保密性,而不是演算法的保密性。IDEA演算法被認為是當今最好最安全的分組密碼演算法。公開密鑰加密又叫做非對稱加密。公鑰密碼體制有兩個基本的模型,一種是加密模型,一種是認證模型。通常公鑰加密時候使用一個密鑰,在解密時使用不同但相關的密鑰。常規加密使用的密鑰叫做保密密鑰。公鑰加密使用的密鑰對叫做公鑰或私鑰。RSA體制被認為是現在理論上最為成熟完善的一種公鑰密碼體制。密鑰的生存周期是指授權使用該密鑰的周期。在實際中,存儲密鑰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將其放在物理上安全的地方。密鑰登記包括將產生的密鑰與特定的應用綁定在一起。密鑰管理的重要內容就是解決密鑰的分發問題。密鑰銷毀包括清除一個密鑰的所有蹤跡。密鑰分發技術是將密鑰發送到數據交換的兩方,而其他人無法看到的地方。數字證書是一條數字簽名的消息,它通常用與證明某個實體的公鑰的有效性。數字證書是一個數字結構,具有一種公共的格式,它將某一個成員的識別符和一個公鑰值綁定在一起。人們採用數字證書來分發公鑰。序列號:由證書頒發者分配的本證書的唯一標示符。認證是防止主動攻擊的重要技術,它對於開放環境中的各種信息系統的安全有重要作用。認證是驗證一個最終用戶或設備的聲明身份的過程。主要目的為:4驗證信息的發送者是真正的,而不是冒充的,這稱為信源識別。5驗證信息的完整性,保證信息在傳送過程中未被竄改,重放或延遲等。認證過程通常涉及加密和密鑰交換。帳戶名和口令認證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種認證方式。授權是把訪問權授予某一個用戶,用戶組或指定系統的過程。訪問控制是限制系統中的信息只能流到網路中的授權個人或系統。有關認證使用的技術主要有:消息認證,身份認證和數字簽名。消息認證的內容包括為:1證實消息的信源和信宿。2消息內容是或曾受到偶然或有意的篡改。3消息的序號和時間性。消息認證的一般方法為:產生一個附件。身份認證大致分為3類:1個人知道的某種事物。2個人持證3個人特徵。口令或個人識別碼機制是被廣泛研究和使用的一種身份驗證方法,也是最實用的認證系統所依賴的一種機制。為了使口令更加安全,可以通過加密口令或修改加密方法來提供更強健的方法,這就是一次性口令方案,常見的有S/KEY和令牌口令認證方案。持證為個人持有物。數字簽名的兩種格式:2經過密碼變換的被簽名信息整體。3附加在被簽消息之後或某個特定位置上的一段簽名圖樣。對與一個連接來說,維持認證的唯一法是同時使用連接完整性服務。防火牆總體上分為包過濾,應用級網關和代理服務等幾大類型。數據包過濾技術是在網路層對數據包進行選擇。應用級網關是在網路應用層上建立協議過濾和轉發功能。代理服務也稱鏈路級網關或TCP通道,也有人將它歸於應用級網關一類。防火牆是設置在不同網路或網路安全域之間的一系列不見的組合。它可以通過檢測,限制,更改跨越防火牆的數據流,盡可能的對外部屏蔽網路內部的消息,結構和運行情況,以此來實現網路的安全保護。防火牆的設計目標是:1進出內部網的通信量必須通過防火牆。2隻有那些在內部網安全策約中定義了的合法的通信量才能進出防火牆。3防火牆自身應該防止滲透。防火牆能有效的防止外來的入侵,它在網路系統中的作用是:1控制進出網路的信息流向和信息包。2提供使用和流量的日誌和審記。3隱藏內部IP以及網路結構細節。4提供虛擬專用網功能。通常有兩種設計策約:允許所有服務除非被明確禁止;禁止所有服務除非被明確允許。防火牆實現站點安全策約的技術:3服務控制。確定在圍牆外面和裡面可以訪問的INTERNET服務類型。4方向控制。啟動特定的服務請求並允許它通過防火牆,這些操作具有方向性。5用戶控制。根據請求訪問的用戶來確定是或提供該服務。6行為控制。控制如何使用某種特定的服務。影響防火牆系統設計,安裝和使用的網路策約可以分為兩級:高級的網路策約定義允許和禁止的服務以及如何使用服務。低級的網路策約描述了防火牆如何限制和過濾在高級策約中定義的服務。

㈧ 網路安全有五大要素,分別是什麼

網路安全有五大要素:

1、保密性

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2、完整性

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3、可用性

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4、可控性

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5、可審查性

出現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在計算機上處理的業務也由基於單機的數學運算、文件處理,基於簡單連接的內部網路的內部業務處理、辦公自動化等發展到基於復雜的內部網(Intranet)、企業外部網(Extranet)、全球互聯網(Internet)的企業級計算機處理系統和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和業務處理。

在系統處理能力提高的同時,系統的連接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但在連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時,基於網路連接的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整體的網路安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的物理安全;

2、網路拓撲結構安全;

3、網路系統安全;

4、應用系統安全;

5、網路管理的安全等。

(8)加密5要素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由於不同的環境和應用而產生了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四種: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演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路安全

㈨ 密碼體制包含哪些要素分別表示什麼含義

1)M可能明文的有限集,稱為明文空間。
2)C可能密文的有限集,稱為密文空間。
3)K一切可能密鑰的有限集,稱為密鑰空間。
4)E加密函數
5)D解密函數

㈩ 密碼系統五要素

M C K E D 也就是明文 密文 秘鑰的有限集 還有加密 解密演算法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手機版伺服器冷知識 發布:2024-04-27 14:11:10 瀏覽:789
文件橫向加密 發布:2024-04-27 14:06:38 瀏覽:496
python列表推導 發布:2024-04-27 14:01:46 瀏覽:356
尋仙乾坤腳本 發布:2024-04-27 13:56:44 瀏覽:333
idalinux 發布:2024-04-27 13:23:41 瀏覽:28
浙江稅務登陸密碼是多少 發布:2024-04-27 13:22:55 瀏覽:494
動感單車哪個配置好 發布:2024-04-27 13:09:49 瀏覽:832
vb開文件夾 發布:2024-04-27 13:09:46 瀏覽:779
美團商家新增的技術伺服器是什麼 發布:2024-04-27 12:12:35 瀏覽:343
得到腳本 發布:2024-04-27 12:06:25 瀏覽: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