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員工訪問
① 華為員工越權訪問機密數據被判刑,法律中對此是如何定責的
這件事情其實可大可小,如果華為真的要嚴肅處理的話,這個員工的所作所為可能是涉及侵犯商業秘密罪,或者直接是商業間諜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處罰將會非常的嚴重,畢竟對於一些科技類型的企業,他們對於信息數據的安全是非常重視的。不過好在該名員工在多次的越權處理過程當中,並沒有謀取更多的福利。只是聯合外部的企業進行串標和投標,而他本人所獲得的經濟利益也不過16437.6元。
法院在二審的過程當中堅持了原判。這件事情最有看點的地方就在於,雖然華為公司已經原諒了這名員工,但是按照我國的法律他依舊要被以非法行為而處罰,畢竟這已經是屬於刑事行為,而不是簡單的民事行為,所以雖然該名員工在之後希望能夠讓法院撤銷原判決。但是因為它的違法所得超過5000元,屬於情節嚴重,因此最後還是維持了原判。
② 企業如何對待老員工問題
管理智慧:人事管理的兩大難題,一是沒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深入了解,二是持續可變性,老員工的管理更甚,不是完全否定老員工的價值,只是建議各位老闆理性的看待老員工,不要總是按照自己的一些主觀想法來看待老員工,更別自己的單方面判斷來取代員工自己的想法,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些感情感性的因素,而多一些客觀理性的分析角度。 道理一:對老員工有感情 人與人在一起相處的時間長了,自然有感情,別說人和人的相處了,就是家裡養個小貓小狗,時間長了還有感情呢。但是,這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個雙積累效應,所謂雙積累效益,就是人際之間在長期相處的過程中,一邊在積累感情,一邊在積累抱怨,畢竟,老闆給員工發工資發獎金,給員工帶來利益,這自然有感情,另外一方面,任何一個老闆有些時候也會侵害到員工的利益,例如罰錢,批評,不給員工面子等等,這也會帶來抱怨,感情和抱怨同時都在積累,有多少年的感情就會有多少年的抱怨,所以叫雙積累效應,也就是說,老員工對老闆有多少年的感情,就會有多少年的抱怨,所謂感情,往往是老闆單方面對老員工的認為,而老員工對老闆的,不但有感情,還有同樣多的抱怨。 道理二:對老員工負責 在老闆的創業初期,有些員工就一起加入,共同奮斗到今天,這些老員工在公司里度過了人生最寶貴的青春時光,也放棄了很多東西和機會。管理智慧:所以,在有些老闆心裡,總覺得有點對不起這些老員工,所以這些老員工即便今天的工作能力和業績產出有限,仍然對他們很寬容,並且認為自己是在對員工負責任,甚至可以幫員工養老。 幼稚!什麼對員工負責任,不是給員工一碗飯吃,而是確保員工擁有足夠的自立和發展能力,不但在你的公司有發展,出了你的公司門,到處都能有飯吃,而且能吃的好,這才是對員工負責,具體的來說,對老員工負責任,不是把這些老員工都留在公司里,你給他們發些工資養著他們才叫負責任,而是讓自己有足夠的成長,其個人價值在某個區域內獲得廣義的認可,甚至要提升到為社會培養人的高度,這才是對員工負責。 道理三:老員工熟悉公司情況 按說是沒錯,天天就待在這里,三五年下來,對公司情況一定很熟悉,可是,這有什麼價值?讓員工熟悉公司情況,而且是快速熟悉情況,應該是老闆要考慮的事情,按說,員工在進入公司後,應該有相應的崗位說明,公司內外情況介紹,作業流程,工作執行標准,這些工具和體系,可以讓新進員工對公司情況進行快速熟悉,不能讓員工自己去慢慢摸索和熟悉,這浪費的不僅僅是員工的時間,更是公司的時間資產。 道理四:老員工熟悉市場 與熟悉公司一樣,天天在市場跑,那有不熟悉的道理,不過,這也會帶來兩個問題,第一,作為老闆,是否有必要把市場情況形成詳細的介紹資料,通過提供資料或是召開專題說明會,更加快速和有效的告訴員工,省得讓員工自己去慢慢熟悉情況。第二,既然市場都這么熟悉了,會不會隨之而來產生一定的市場感覺麻木?這一旦產生麻木之後,對創新意識會不會在一定程度的下降?為什麼公司里很多問題很多創新機會點,多年的老員工一直沒有發覺,往往是一些剛進入公司的新員工卻能發現出來,往往就是因為新員工不熟悉市場,反而能有些新的創意出來。相反,看看這些對市場非常非常熟悉的老員工,這些年又提了多少新的創意出來? 道理五:老員工熟悉客戶有客戶關系 做生意就是做人,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從業務工作的角度來說,員工與客戶之間也的確保持一定的客情關系,不過,老闆得想明白一個問題,這些客戶關系最終是建立在誰身上的,是維系在公司上,還是維系在員工個人身上?實際情況是,當員工長期與客戶相處之後,自然建立能一定的私人關系,這時候,有些員工往往就能產生一種想法:「這都是我個人的客戶,是我的私人關系在維系,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才和公司合作的,是我在給公司帶來生意~~」。管理智慧:客戶是公司的客戶,員工只是其中的具體經辦和執行人,客戶關系從根本上來看要維系在誰身上?員工的客戶關系與公司的客戶關系如何進行分離和分別定位?員工與客戶之間的私人關系如何進行引導?這應該是老闆要重新思考的問題了。 道理六:老員工積累有足夠多的工作經驗 法國有位叫羅曼羅蘭的作家曾經說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說絕大多數人只活到三十歲就死了,因為後來他就一直在重復自己。十年的老員工,看起來似乎有十年的經驗,那麼,究竟是連續十年的經驗,還是十個一年經驗? 長松咨詢管理智慧:每一個企業都會面臨員工老化的問題,如何更好的處理好老員工的問題很重要,點擊了解更多
③ 要采訪一位在公司工作了20年的老員工,都有哪些要點
現在都是合同制的,合同到期,再加上員工表現不佳,不再續簽合同也有可能的,胚體還要看情況的,不服可以到勞動仲裁機構去申訴
④ 怎樣與老員工交流
知道你要交流什麼
如果是工作上的問題,那就嚴肅的交流。
如果是私人問題,最好少說一些私人的隱私東西,問候一下就可以了。
⑤ 如何和老員工溝通
態度:大家都是友好的朋友、合作的夥伴,並始終如一。
溝通策略:
A.合作雙贏。
1.把他們說的每一條理由都記下來、假設他們不是說謊,分析下情況真是這樣怎麼辦才能不較大的影響這些人的工作;
2.你要的結果對他們有好處嗎?怎麼變動或是從哪個角度看對他們有好處,如果能讓他們感到這么做對大家都有利,誰能不去做呢。
B.利用老闆
把一個工作項目各個程序列上一張清單,各個步驟的相關負責人都要在各個程序完成後簽字,把最後結果(包括簽字的清單)在規定的日期內上交給老闆,老員工也就會認真對待了。這麽做要先設計好再請示好老闆,再這樣做,需要慎重的是不要引起大家的反感。
C.有作為才有地位。
新人遇到老員工都這樣,你也別著急,如果你本職工作很出色,大家都欣賞你,情況就會好起來的,慢慢來。
⑥ 論「新老員工如何進行有效地溝通」
很多公司針對新員工的離職,提出了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那就是新老員工的和諧發展問題,這就必不可少的要面對一個問題:「新老員工如何進行有效地溝通」。在來公司之前,我也曾做過多年的中高層管理工作,並兼過兩年的人事經理。這個問題在各個公司都是存在的,情況各不相同,對這個問題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今天我們就針對這個話題展開一些討論。 無論在任何公司,不論是層一線的基層新員工還是空降的中高層新員工,他們都是一個弱式群體,老員工對公司人員信息的了解要多於新員工,對公司資源的了解也要多於新員工,因此新員工在工作中的壓力會明顯大於老員工,在新員工需要用公司的信息來解決工作上的問題或推進工作進度時,總希望能得到老員工一些必要的幫助。而老員工在幫助新員工的過程中,又有利於加強新員工對自己的信任感,從而使部門內部團結,提高團隊凝聚力,進而提高整體工作效率!當然這只是我們理想中的狀態,而實際情況往往不盡如人意。 新員工與老同事由於成長的環境和經歷不同,在某些方面相互不理解是正常的。而且,每個人的性格脾氣都不會完全一樣。因此,即使你的適應能力很強,也要注意跟老同事的溝通,以避免無謂的摩擦和誤會。 歸納起來,讓人頭疼的老同事一般有以下幾類: 症狀一:對新來的員工行使一下支配權,以顯示自己在這個地盤上的重要地位。他們不是對你一個人,而是帶「新」字頭的一類人。 對症下葯: 對待這類人,我們要堅忍執著。這些人喜歡支使新人做這個做那個,其實也沒什麼惡意。只要對集體有利而且不以完不成本職工作為代價,你不妨去做一下,可以熟悉一下環境並打開自己的交際圈。如果他說的話可行,就去試一試;如果毫無道理,也不必和他斤斤計較,只管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工作成績是誰也抹殺不掉的。當你逐漸融入這個大環境時,這類人就會轉移目標。 症狀二:他們並不是專門與新來者作對,只是在性格、行為上與常人有些不同,或許缺乏熱情,或許不善交流,或許愛發脾氣,但本身並無惡意。 對症下葯: 對待這類人,我們要機智應變。對待這樣的老同事,首先應做到尊重對方,千萬不要有任何的偏見。更重要的是你要在交往中了解他的內心世界,應對他特殊的性格採取不一樣的交往方式,機智靈活,沉著應付,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他被你的誠心感動,或許他會比別人更容易成為你事業上的好幫手。 症狀三:這類人自以為是,總認為自己在某方面比別人強,因此總是高高在上,目中無人,可一旦新人工作有成績,就會擔心取代自己的地位,從而進行打壓。 對症下葯: 對待這樣的人,我們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工作就可以了。如果你受到這類人物的攻擊,與他們爭辯毫無意義,你不妨一笑而過,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腳踏實地地作出成績,用事實說明一切。其實領導心裡也有一個小算盤,誰的能力強,誰的功勞大,自然會看得八九不離十。 當然也會有讓人頭痛的新員工,職場新人往往也是「麻煩的製造者」,同時,他們自己也會遇到一些溝通上的麻煩。新老之間,如何互動? 新員工在換工作的成本是很巨大:學習新業務和熟悉新行業,平均大概只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但是如果要適應新公司的文化,以及和新同事打成一片,可能要等上一年。而得不到同事的支持和協作,是絕難在公司里有好的發展的。新人剛進公司,未摸清狀況就直言不諱地跟領導投訴老員工,是一種很不明智的做法。首先,這等於撕破臉直接向老員工宣戰了。同樣也讓公司領導很為難,還沒見做出什麼成績,光會興風作浪。且不管孰是孰非,起碼就說明這位新人待人處世的能力很差。 每項工作的各個環節都有很多訣竅,由經驗豐富的老員工來做就得心應手,事半功倍,新手無論多聰明都難免會走彎路。老員工也因此成為公司寶貴財富。正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老員工出於對新人的不信任,略為保守藏私也是很正常的。人家越不情願教你,你態度越得謙和,要有個徒弟請教師傅的樣子,多多尊敬對方,也許他一高興,就不吝賜教幾招。 到一個新崗位,若想盡快上手,光有專業技能是沒用的,必須全面熟悉公司的工作流程,與其怪老員工不教你,不如自己主動找到各協作部門的同事了解情況。遇到問題自己先查閱資料摸索方法,實在不行再找人探討,大家的時間都是寶貴的,這樣即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 公司應尊重個性發展,但更應推崇集體奮斗。企業應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各部門乃至各員工都要形成整體意識和大局觀,堅持團體整體效益優先於個人效益,部門利益服從公司整體利益。企業又是一個責任共同體,「見到球往下掉時,先把它接住,再去討論該誰負責」。 傳統上,我們的用人觀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在企業,這是一種誤解。我們提出『在崗要受控』,控制是正常的,而不是不正常的。員工想通了,就不會委屈;管理人員想通了,才能令行禁止。不願受控的人才,無論多麼出色,都堅決不用。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也許會對自己的處境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也可能在新老員工的溝通上有一些新的認識和幫助。但做為企業,我們又要為大家做些什麼,來促進新老員工的快速融合。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供參考:1、新員工進來的時候要有個正式的歡迎儀式,互相簡單介紹,增進了解。 2、我基本上不認可讓新員工在第一個月就獨立進行工作,指定一個老員工為新員工的輔導老師,並且讓老員工的考核和新員工的工作業績掛鉤,這樣老員工會主動幫助新員工。3、如果新員工比較多,可舉行一些新老搭配的競賽活動或者組合PK,評選黃金搭檔,激勵新老員工團結協作4、多為員工創造一些溝通機會,比如每月一次部門聚會,每季一次戶外活動等 5、正式培訓和私下交流結合,老員工要加快對新人培養,這樣自己才有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而不要認為培養出新人,會對自己造成威脅,這是一種極不自信的表現,這只能說明你的能力有限。新員工要多向老員工學習,能獨擋一面才會乘風破浪;我們一定要牢記,攘外必先安內,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團結對外是很重要的。6、如果情況特別糟糕,我會艱難地作出一個決定,調整或淘汰一個大多數同事不看好的人,雖然我也不希望有這一步,但有舍才有得。
⑦ 面對退休的老員工,向你打聽事情,你該怎麼說呢
面對退休的老員工,向你打聽事情,你該怎麼說呢?
可以實話實說,但是如果涉及到公司機密的問題,我們應該遵守職業道德,說自己不清楚,拒絕泄露公司機密,在職場上,很多人真的是身不由己,例如,當公司的老員工退休,老員工可能不適應角色的轉變,或者公司中仍有一些相關和未解決的事情。無論出於何種原因,老員工可能經常詢問和了解一些公司事務,包括一些重大問題。
最後,所有涉及公司機密的與退休老員工的重要談話,都應盡可能多地記錄下來,或保留其他溝通和溝通的書面憑證。此外,在溝通過程中注意自己的措辭。這可以看作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應該更加謹慎地處理。總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堅持總的原則:遵守職業規范和道德規范,堅決不做任何損害公司現有利益的事情。同時,我們應該盡力維護老員工的面子,真誠、真誠、友好地對待他們。
⑧ 采訪企業老員工和公司的一些故事需要怎樣的流程
采訪企業老員工和公司的一些故事,必須要准備的一個流程是把前提的資料准備好,然後針對性的提出一些精簡的問題,做好記錄,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效果。
⑨ 采訪老員工提什麼問題
他們是公司的老人 對公司的發展最有感觸 可以談談 還有對後輩有什麼經驗之談 當然還要對他們的貢獻做出肯定
⑩ 在職場上,與老員工相處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職場中如果一個人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而只是為了完成,沒有時間去成長,那麼他就會陷入一個又一個完成,花時間和精力,沒有時間提升自己,讓自己成長的循環中。老員工職場經驗總結,不要把時間都花在工作上,忘記自己的成長,逐步提高工作效率。有些人經常工作到很晚,不是因為工作多,也不是因為難,而是因為工作效率低,經常拖延。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要學會積極思考,樹立自己的價值觀。無論做什麼,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做工作最忌諱的就是聽別人的指示,而不是去想,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所以要培養自己堅定的信念,無論做什麼都會成為世界上極少數的人。認識自己,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你有時間,如果你長時間做同樣的事情,你會失去新鮮感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