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記者采訪問題

記者采訪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8-17 08:07:37

❶ 新聞采訪中,記者的提問技巧有哪些

  • 關於新聞采訪的五個提問技巧:

一、提前准備

記者基本功中有一項便是訪前准備。訪前准備是采訪中很重要的一環,被稱為「靜態采訪」。有人把采訪比作「面對面的短兵相接的戰斗」,這意指采訪是記者與采訪對象在思維上的交鋒。要想取勝必須知已知彼。這種「戰斗」往往在一兩小時,甚至幾十分鍾內結束,而為了這短暫的一瞬,記者往往准備了幾天、幾星期、幾個月,甚至更長。

義大利著名女記者、作家奧麗亞娜·法拉奇談到對鄧小平的采訪時說:「那次采訪很深入、很詳細,用了兩天時間,很有意思。對於記者來說,那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訪,不太難。對方合作得很好,應該說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訪。我想提的問題全都提了。」這次被法拉奇認為成功的采訪與她訪前的充分准備是分不開的。她在訪問鄧小平以前,看了好幾公斤的材料。從她的新聞稿中可以看到她對鄧小平、毛澤東、林彪、「四人幫」、中蘇、中越、中柬關系都有一定了解。

同樣的,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邁克·華萊士給自己定的規矩是在進行專訪前,至少准備好三十至四十個「扎實」的問題;而在通常情況下,他在紙上會記上一百個問題。

但有些記者采訪前根本不做任何准備,不對采訪對象進行了解,不對相關信息進行了解,也沒擬好問題,出門就向采訪單位要材料,然後匆忙上陣,往往不是提的問題沒擊中要害,就是所提問題有限,找不到話題,采訪中出現「冷場」。回來後只好抄材料了事,結果是寫出的新聞作品干癟無味。

二、問題具體

新聞作品生動處的來源之一是細節。就是說記者在采訪時要挖出那些細微的閃耀點,積累豐富具體的素材。新聞是用事實說話的,有了具體的東西,才能深入認識事物。沒有一個個具體的事實,具體的數據,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難以寫出好新聞的。因此記者提問要具體,不能漫無邊際,也不能大而不當。那種不分場合、時機,動不動舉起話筒就問:「你現在感想如何?」的采訪提問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的問題太寬泛,對方往往不知從何答起,只能說「我太高興」「太激動」之類。

我國高校擴招的頭一年,湖南日報社的一位記者去某所大學采訪,談到該校為擴招進行的保障工作時,接待的工作人員大談特談,但所說的都是些大政策方面的東西,偶然說起新修的一座澡堂,記者馬上追問,澡堂有幾層?有多少間?可以同時容納多少人洗澡?每周的開放時間是多少?還有沒有其他的新設施?那位負責人很快就將一些數據提供出來。如果當時記者不問具體,對方很可能就一語帶過,那麼就得不到具體的材料了,而只有概括性的東西。

三、針對性提問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記者采訪提問也應根據不同的人提不同的問題。反過來說,就是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采訪對象,或同一類問題根據不同的人而採取不同的問法。一般規則是問全局性的問題就找負責這方面的領導或工作人員。要問點上的情況就找基層普通幹部、群眾。要問知識性的事情就找專家學者。

一次,筆者到部隊采訪,想了解官兵關系方面的一些情況,於是問一名戰士:「你認為當前新形勢下,該如何處理好乾群關系?」結果那位戰士立在那兒,囁嚅半天也沒說出什麼東西來,後來,我改口問:」你認為要做一名受士兵歡迎的隊長,他應具有哪些素質?」這下,戰士反應過來了,馬上談了起來,而且講得還很生動。但如果當時是就這個問題詢問部隊某位高層領導,那麼第一種問法就比較合適了。

四、尊重被提問者

記者的言談舉止、對采訪對象的態度不僅深深影響采訪效果,而且也將影響到采訪對象對記者所代表的媒體的看法。因此,記者在采訪時,一定要注意禮貌,尊重對方。現在,人們的素質都有很大提高,注重自我價值,對媒體不再有以前那樣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也更懂得在媒體中如何充分發表自己的言論。這對記者來說既是有利的,但同時也要求記者更加要重視現代生活中人們交往時遵循的禮節禮貌。特別是被尊重的需要。自以為是、盛氣凌人、高高在上的記者往往會讓采訪對象避而遠之。

尊重采訪對象,一是尊重對方風俗習慣。記者在采訪時應該入鄉隨俗,以免引起對方不快

其次是注意對方的地位身份,提問得體,不唐突、不魯莽、不咄咄逼人,不要不合時宜地提問,也不要太讓對方難堪。特別對於一些敏感的、涉及他人隱私的話題,突如其來的提問會讓對方措手不及,有個性一點的采訪對象乾脆會拒絕回答。所以更要尊重采訪對象,在徵求對方意見後,再以對方所能接受的方式提出。

最後,記者在對方回答問題時要仔細傾聽,認真記錄,不要隨意打斷,也不要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打呵欠或玩手上的筆,或是手機響後,不徵求對方的同意就旁若無人的接聽,這都會引起對方的不滿。

五、營造和諧氣氛

記者要求在短時間內與采訪對象「一見如故」,傾心相談。這就要記者有一種特殊本領,能夠消除陌生,讓對方很快熟悉自己,適應自己,達到一種和諧的提問氣氛。

❷ 采訪時要問什麼問題

寫作思路及要點:以采訪晚會幕後工作人員為參考

正文:

1、你覺得晚會的節目咋樣?

2、你覺得那個節目最有意思?

3、你覺得這次晚會的亮點在哪裡?

4、你覺得這場晚會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5、你是否有興趣參加這樣的晚會並上台表演?

6、幕後做了哪些工作?

(2)記者采訪問題擴展閱讀:

1、采訪的目的

采訪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適於向大眾傳播的新聞事實。不論采訪的客體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現象,記者注意的只是為大眾所關心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

2、采訪的要求

新聞采訪要求采訪者具有新聞敏感、應變能力和采訪技巧,即能夠在縱橫交錯的客觀事物中敏銳地發現新聞,在稍縱即逝的機遇中迅速地捕捉新聞,在各種困難的條件下巧妙地挖掘新聞。

新聞采訪除突發事件的采訪外,新聞記者在平時還從事主動的、有目的的采訪。這種采訪事先有明確的報道思想,有充分的資料准備,有周密的采訪計劃。

❸ 關於中秋節的記者采訪問題

以2019年中秋節街頭采訪為例:

1、問:你好,現在才早上的八點鍾,請問你現在匆匆忙忙的是准備去做什麼啊?

答:你好,我這是准備回家的!時間真快,這一晃半年都過去了,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回家團聚去!你看這是我的車票!

2、問:那這位大哥,您匆匆忙忙是干什麼去呢?

問:我去檢修!中秋團圓多高興的時候,供電可馬虎不得!

3、問:看您笑的,大哥您這采購一波是為了回家走親戚?

問:你說對了,我這就是買東西去走親戚的,中秋節嘛,這月餅是給我母親的,這酒送我父親···

4、問:哎,這位大哥,我們剛剛看到您同事過去,你這匆匆忙忙的要去哪裡啊?

問:我也是去超市的,不過我是去排查線路隱患,保障用電的······

5、問:這位大姐,您買了這么多石榴啊?看來是家裡人多,用來一起分享的啊!

問:中秋團圓吃石榴多好啊,我們家侄子前段時間剛結婚,石榴給他帶一些,多子多福嘛!

(3)記者采訪問題擴展閱讀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

❹ 新聞采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和技巧

新聞采訪注意事項和技巧:

1、在交談中發現線索

在采訪中聽介紹的時候,一定要邊聽邊動腦分析,盡量啟發被采訪者多談一些與新聞有關的素材。一是要善於啟發交談者講話的願望;二是要善於抓住中心問題;三是要善於抓住細微的變化。

2、現場采訪觀察要仔細

直接到現場看,是采訪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是觀察要全面;二是觀察要入微;三是觀察要深入。

3、問情況要虛心

提問,是采訪成敗的關鍵。采訪提問是藝術新聞采訪,不可輕視。提問一定要看采訪對象、新聞事件性質和場合。如何掌握提問這門藝術呢一是分層次提問;二是問話要抓住對方心理;三是注意一些不該提問的問題。

4、盡量找一些看起來隨和,願意接受采訪的人來進行。

如果你經常參與采訪作業的話,你就會發現采訪中會遇到很多尷尬的情況,尤其是遭到別人的拒絕。很多人並不喜歡出鏡,所以不太可能接受你們的采訪。因此,在選取詢問人群時,你頭腦中要基本有數。你要盡量選取一些看起來比較隨和,熱情的人,這樣的人願意接受采訪的概率相對大一些。

5、掌握個別采訪的技巧

為了了解某個問題或細節,可以找當事人或知情人做細致調查。學會對采訪的材料進行剪裁

我們采訪後,做了記錄,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並不等於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還得對布料進行剪裁,加工。同樣我們要想將采訪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訪稿,也得學會對材料進行剪裁,加工。

❺ 古鎮采訪可以問什麼問題

如下:

1、古鎮有什麼特點。

2、古鎮的文化都有什麼。

3、古鎮的商業如何。

不論採取哪種形式,都需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一是要充分理解記者的采訪意圖,尊重記者的勞動。媒體記者總是希望通過采訪,來獲取他們需要的信息以寫出具有新聞價值的稿件,產生良好的宣傳效果。應該充分理解記者的需求,千方百計為采訪提供便利條件。

盡可能回答記者提出的所有問題,提供其所需的文字材料,甚至滿足攝影記者、電視采訪對鏡頭畫面的要求。絕不能嫌麻煩,也不要擺架子,更不能發脾氣。突發事件包括事故災難發生之後控制現場,並非一概排斥記者現場采訪。

可以在不影響應急處置、不危及記者安全、不破壞現場的情況下,盡量安排記者進行實地采訪。記者的親眼所見,更能增強其報道的感染力、公信力。將心比心,你尊重記者的勞動,他就會積極配合你的工作。

二是既要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又要善於引導記者報道的方向。記者的采訪不是找你閑聊天、侃大山,往往是針對某個重大事件、某起重大事故、某項重大舉措出台,了解相關的細節或背景,從中選取報道的視角或側重點。

這種情況下,有的記者開始並沒有成熟的思路,很需要得到你的啟發開導。所以你要盡可能為其提供相關的素材,並試圖提出一些新聞點,啟發記者的思路,開拓報道的空間。有時記者的提問超出了對外口徑的范圍,遇到這種情況。

也不必太介意,實事求是講清楚,哪些可以公開報道,哪些目前不宜對外報道,請記者把握好度。必要時可以保留審稿的權利。只要把問題講清楚,許多記者是通情達理的,千萬不要糊弄搪塞記者。

❻ 一般來說記者提問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代替廣大的民眾前往事情發生的現場,或是接觸新聞事件的當事人,並將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義,透過報導呈現於大眾媒體之上,協助媒體達成守望、教育、討論、娛樂等功能。

一般而言,記者主要在報社、電視台、廣播電台、雜志社、通訊社等機構工作。網路出現之後,也有部分記者替網路媒體(網路報)或專業網站工作。許多政府機關、社團內,也有編制內的記者。還有不在固定媒體工作的記者,一般稱為「自由撰稿」或「自由記者」,接受媒體委託或靠投稿維持生計。

記者的表現方式可以分為報導、專題、調查采訪、專訪、精確報導等等。但記者的稿件、照片、影帶等,通常還要經過編輯台的處理。

(6)記者采訪問題擴展閱讀:

新聞采訪需要注意技巧:

1、采訪前要做足准備工作

特別是進行一些重大策劃報道、技術性強的報道,以及名人訪談時,采訪前一定要做大量的准備工作。首先是查找相關資料,通過網上搜索等途徑,找到有關采訪對象的所有資料,並判斷哪些資料有價值。

2、深入采訪是記者抓到「活魚」的重要途徑

新華社資深記者王景和認為,「最優秀的報道往往來自記者的直接觀察」。為此,記者必須要堅持「四多」:多跑基層,多到現場,多接觸群眾,多用眼睛采訪。盡一切努力了解群眾的要求和興趣,捕捉有特色的新聞。

3、記者在采訪時應注意提問的技巧

提問是記者與被采訪者進行語言交流的一種方式,提問的技巧是對話能否順利進行下去的關鍵。提問得當會使采訪活動事半功倍,還可融洽雙方感情,創造一種良好的采訪氛圍。相反,如果記者東拉西扯,不著邊際,不僅令被采訪者無所適從,甚至可能產生反感。因此,采訪提問是對新聞記者理論水平、業務能力、知識儲備、社交能力的綜合體現。

❼ 采訪一名運動員記者應該問哪些問題

摘要 如果是在她剛剛比賽完,是一個簡短的采訪的話,問的問題就比較簡單:如:之前有沒有想過會打破紀錄,感受如何,最想說的是什麼,比賽完最想做的是什麼等等,都是些比較簡單、感性的問題。

❽ 采訪問題一般有哪些

1、生活中,或者(在目前的討論中)什麼時候你最開心,什麼時候你最沮喪?

2、什麼樣的事情、境況等等會令你感到生氣、悲傷、高興或害怕?

3、什麼讓你大笑或者大哭?

4、你還記得童年發生的大事嗎?什麼樣的童年經歷造就了今天的你ー一你的成功、你的失敗、你的信仰、你的觀念、你的個性、你的特點?

5、你最好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6、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能否列個單子出來?

7、你所擁有的物質財產都有哪些?這些財產對於你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你家著了火,你會盡力挽救什麼?

8、你經常閱讀什麼?(你書架上經常擺的是書還是雜志)?

9、誰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你「最景仰的十大人物」是誰?為什麼?

10、你工作和生活上最主要的目標是什麼?存在哪些主要問題?你目前正努力解決的是什麼?

11、你經常接觸什麼樣的人?

12、你常去哪裡,以及怎樣度過你的閑段時間?

13、在事業上以及在生活中,什麼樣的問題、觀念、哲學問題對於你最重要?你願意為何而戰?為何而死?為什麼?你採取了(或即將採取什麼措施)來維護你的信仰?

14、你的一天一般怎樣度過?

15、你的夢想或勻想是什麼?


采訪中的提問技巧:

1、抓住核心問題,開門見山,切中要害。

這種方法是一開始就提出硬性的、緊扣主題的問題,然後擴展為比較籠統的問題。

它適用於采訪那些善於言辭、敏於思考、感覺自信的對象。

開門見山會讓對方覺得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對方覺得懂行,值得交談。

2、善於觀察與傾聽,捕捉采訪問答中所不能顯現的事實。

強調觀察和傾聽是因為深度報道采訪需要記者全身心地投入,許多鮮為人知的原因和珍貴的新聞事實,都是記者調動所有感官包括心靈去感知到的。

3、誘導性的提問,引出生動活潑、論點鮮明的談話。

在誘導性提問中,采訪對象得有較好的敏感性,並肯於爭辯,而記者則需要掌握好談話的時機,運用語氣、聲調或措辭來引誘對方作肯定性回答。

❾ 采訪問題有哪些

如下:

一、要通過提問營造一種融洽的氣氛,從而拉近同被采訪對象的距離。被采訪對象千差萬別,有的很容易調動情緒,有的卻很拘謹,這時可以用拉家常的辦法來拉近距離。

二、提出的問題要具體細致,不要泛泛而談。有的記者在采訪中經常會問這樣的問題:「您遇到了哪些困難?」「您的感受是什麼?」「您的願望是什麼?」「您的打算是什麼?」等等。

這些問題就像簡單的公式,缺乏個性。泛泛地提問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麼,怎樣避免泛泛提問呢?經驗是:記者提出的問題要具體。

三、要善於運用層層追問的辦法來挖掘故事的細節、深入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采訪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被采訪對象往往對自己做過的事情當中的好多細節不以為然,蜻蜓點水、淺嘗輒止。這時記者就要以敏銳的眼光迅速捕捉住、追問下去。

采訪前的准備 :

(一)了解和采訪有關的情況,掌握必要的資料。大到大政方針,小到新聞背景、事件的來龍去脈等等。

(二)了解采訪對象。通過第二手材料,對采訪對象進行充分了解,並善於分析掌握其心理。對一些即興式的采訪,應根據現場的氣氛環境、人們對節目的反應,選擇有代表性的采訪對象,這對采訪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設計采訪提綱。根據節目的主題,確定最佳的采訪角度,擬定一個與采訪對象談話的提綱。

(四)精心設計采訪的第一句話。節目主持人現場采訪的第一句話是十分重要的,甚至關繫到采訪能否順利地進行下去。采訪的第一句話,應盡量具體一些,提出的問題小一些,最好不提「有什麼感想」之類的「開放式」問題。要抓住采訪對象和受眾感興趣的「焦點」做突破口,引發開去,使采訪不斷深入、展開。

❿ 一般記者采訪些什麼問題

采訪是一門比較綜合的業務,采訪人物整體而言大致包含三部分:他是什麼人,他是什麼樣的人,他怎樣成為這樣的人/為什麼要成為這樣的人。「人」是「不一樣」的,同樣的一個「能談談您對某件事(您的工作/作品/行業)的看法嗎?」,有的人侃侃而談、句句要點、面面俱到,有的人左右言他、語無倫次、規避重點,有的人是心裡有想法卻苦於表達,有的人是學識不精,實在沒有什麼好說的。所以人物專訪很難寫,你不能用同樣的提綱去采訪所有的人。

熱點內容
java任務管理 發布:2025-05-16 22:17:02 瀏覽:571
安卓如何修改cpu 發布:2025-05-16 21:58:20 瀏覽:364
pythonainb 發布:2025-05-16 21:45:56 瀏覽:855
淘汰伺服器可以做家用電腦嗎 發布:2025-05-16 21:41:31 瀏覽:842
遊程編碼c語言 發布:2025-05-16 21:26:51 瀏覽:586
帝來哪個配置值得購買 發布:2025-05-16 21:12:29 瀏覽:463
什麼是nodejs前端伺服器 發布:2025-05-16 21:12:17 瀏覽:405
編譯選項立即綁定未定義符號 發布:2025-05-16 20:55:13 瀏覽:907
linuxmysql慢日誌 發布:2025-05-16 20:47:58 瀏覽:272
村兩委有哪些配置 發布:2025-05-16 20:34:47 瀏覽: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