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訪問印度理由

訪問印度理由

發布時間: 2022-09-20 17:32:45

『壹』 日本首相訪印到底談了什麼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開始赴印度訪問,14日將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會談。此行是安倍自2012年底第2次上台執政以來第3次訪問印度。日本媒體報道說,包括國際會議等場合在內,安倍與印度總理莫迪的會談已達到第10次,重視印度的姿態十分鮮明。

據日媒報道,安倍2016年提出了名為「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的新海洋戰略。把從太平洋到印度洋、橫跨亞洲和非洲的海域定位為「受海洋法支配的范圍」,希望確保海上通道的安全。中國在這一海域提出了「一帶一路」構想,正在積極進軍海洋。因此,安倍要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必須加強與亞洲和印度洋沿岸各國的聯系。

魏東旭說,日本和印度已就加強聯合訓練共推防衛合作達成一致。據了解,在明年舉行的美、印、日「馬拉巴爾」海上聯合軍演中,日本海上自衛隊的P-1反潛巡邏機將高調亮相。未來,在印度洋,日本海上自衛隊會與印度海軍舉行更多的多邊或雙邊演習。同時,推動日印針對中國海軍尤其是潛艇部隊的情報搜集合作,向印度推銷「蒼龍」級AIP潛艇,傳授反潛作戰技能。日本就是打算把針對中國海軍潛艇的「情報圈」從西太平洋海域拓展到印度洋。

『貳』 1953年周恩來會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系統提出了

1954年4月29日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問世。
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五項原則經歷四十多年國際政治風雲的考驗,已經成為舉世公認的當代處理國際關系應該遵循的基本准則。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1954年4月29日簽署的《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中首先正式提出的。1953年12月31日,中國和印度兩國政府代表團就歷史遺留下來的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的關系問題開始在北京舉行會談。當天,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說:「新中國成立後就確定了處理中印兩國關系的准則,那就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的原則」。印度方面對周恩來的主張表示贊同。在1954年4月29日簽署的《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的序言中就列入了這五項原則。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首先在亞洲提出絕非偶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民族獨立運動的風暴席捲全世界。從40年代後期到50年代,亞洲是這個風暴的中心。帝國主義想在亞洲卷土重來的掙扎,在亞洲各國人民的堅決斗爭面前失敗了。獲得獨立的國家迫切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建立新型平等的國際關系,同所有國家和平共處,以維護國家主權,振興民族經濟,建設自己的國家。「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它一問世便在國際上受到廣泛的支持與歡迎。
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應邀訪問印度和緬甸,先後同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舉行會談。6月27日,尼赫魯在歡迎周恩來的宴會上談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時說:「這些原則不但對我們兩國適用,而且對其他國家也適用,對其他國家來說,這些原則很可以作為一個榜樣。」隨後,在6月28日發表的《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和6月29日發表的《中緬兩國總理聯合聲明》,都正式宣布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兩國關系的原則。1955年4日,周恩來參加了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有29個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又稱萬隆會議),會議最後公報所提出的十項國際關系原則,就包括五項原則的全部內容。在這之後,中國先後同緬甸、尼泊爾、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在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解決了歷史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
1963年底到1964年春,周恩來出訪亞洲、非洲和歐洲14國,發表了中國對外經濟技術援助的八項原則,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擴展到經濟合作領域,擴大了它的影響范圍。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期間發表的《中美聯合公報》和1978年12月《中美建交聯合公報》中也包含了五項原則的內容。1978年8月,中日兩國簽訂的《和平友好條約》的第一條明確規定,締約雙方應在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兩國間持久的和平友好關系」。
我國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倡導者之一,又是其忠實的奉行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被作為我國外交的基本准則而載入憲法。我國與一百多個國家的建交文件中也都確認了這五項原則。實踐證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根本的國際關系准則。

摘自人民網

『叄』 中印關系的交往史

中、印二國均為世界文明古國,兩國人民之間的交往有幾千年歷史。

1、漢代及以前

印度和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幾乎沒有政治接觸。但是,自1世紀起這兩個國家就已經進行了廣泛而密切的歷史文化聯系,特別是伴隨著佛教從印度傳播到中國的過程。絲綢之路上的貿易關系承擔著兩個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

在佛教傳入之前中國和印度也有一定接觸。在古印度文學中出現了一個被稱為「Chinas」的民族,現在被認為就是在指中國人。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約公元前5世紀)中有著「China」的記錄,這可能是在指秦國,也就是之後的秦朝。

孔雀帝國的首相,曾在塔克西拉大學擔任過教授的考底利耶(公元前350-283年)在他的作品《政事論》即用「cina」詞頭將中國絲綢稱為「cinamsuka」(「cina」絲綢服裝)和「cinapatta」(「cina」絲束)。

在《史記》中,張騫和司馬遷(使用了「身毒」來稱呼印度河流域地區(在現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這一詞應是來源於梵文中的「Sindhu」。當雲南在1世紀被漢朝吞並時,中國政府報告在那裡存在一個「身毒」社區。

2、唐朝至近代

在公元一世紀佛教開始從印度向中國傳輸後,許多印度的學者和僧人都前往中國,如早在401年,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中國,並將梵文佛經《修多羅》譯成中文;

少林寺的創始人佛陀跋陀羅(約464-495年)和5世紀南印度高僧菩提達摩成為禪宗的創辦人少林寺第一位禪師。

同時許多中國學者和僧侶也前往印度,如中國高僧法顯於402年,訪問印度並居住10年,之後他將許多梵文佛經譯成了中文,其《佛國記》成為中印友好交往史上一部極具歷史價值著作;

玄奘(602-664)和義凈(635-713)。他們都曾在比哈爾邦的那爛陀寺學習。

7世紀玄奘於戒日王時期訪問印度,在他的作品《大唐西域記》中記錄了他前往印度的旅程,這後來啟發了明朝小說家吳承恩創作了他的代表作,被譽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

(3)訪問印度理由擴展閱讀:

2000年印度總統納拉亞南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志中印兩國外交關系的逐步升溫。

2002年中國總理朱鎔基回訪印度,主要談論經濟話題。

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在對中國進行里程碑式的訪問,其後中印關系得到顯著提升。中國正式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同時兩國開始著手解決邊界爭端。

2004年,兩國還計劃開放錫金的乃堆拉山口和Jelepla通道,這對雙方都有好處。2004是中印雙邊貿易的一個里程碑,雙方貿易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

2005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班加羅爾以推動中印兩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在演講中,溫指出「合作就像兩座寶塔,一個硬體和一個軟體。中印合作起來,我們就能在世界上占據領導地位。」溫家寶表示21世紀將是「IT產業的亞洲世紀」。

在這次高層訪問期間,還簽訂了幾項協議以加深兩國間的政治、文化和經濟關系。關於印度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這件事,溫家寶起初似乎支持,但是在回國後又回到中立的位置。

2006年7月6日,中印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這是古代貿易路線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越過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個通道。兩國官員表示邊界貿易的重新開放將幫助緩和該地區的經濟孤立。

2007年5月,中國拒絕了一名來自阿魯納恰爾邦的印度行政官員的簽證申請。

2008年1月,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訪問中國,會見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並討論了貿易、商業、國防、軍事等雙邊議題。2008年7月,在第34屆日本G8峰會上,胡錦濤和辛格友好會見。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印度向地震受害者提供了幫助。2008年是中印雙邊貿易的一個里程碑,貿易額超過了370億美元。中印貿易額在2012年達到700億美元。

2009年中國海軍和印度海軍在索馬裏海域一同執行一項反海盜任務。

2017年6月18日,印度與中國發生洞朗對峙事件,兩國關系開始惡化,中印關系或陷20年最低谷 。

並且印度不斷開始向邊境增兵:4萬印軍集結中印邊境 最近距中國僅500米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印關系

『肆』 都說印度危險,在你看來有沒有非去不可的理由

關於冒著危險必去印度的理由那就是這里是個充滿人文的國度,是喜歡人文的人最不應該錯過的一個國家,來了這里絕對會有物超所值的驚喜。就我們知道的印度的紙幣上的官方語言就有很多種,而且城邦與城邦之間的文化差異可是要比我們國家還要大。還有就是印度的發展比起許多國家都比較緩慢,所以不管是印度人的人民素質還是這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它都好像是依舊停留在我們國家的八十年代。

其實每一個地方都有值得人們去的景點,印度也是有它自己的魅力的。

『伍』 上合組織為什麼讓印度加入

此次中國在印度加入上合問題上鬆了口,一個重要的考慮或許就是向俄羅斯及印度表明,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種雙贏模式,不尋求霸權,不尋求在該地區獲得一家獨大的影響力。在藉此打消俄、印——主要是俄羅斯——的疑慮後,進而利用上合這一平台,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落實,使上合的經濟輪子轉起來。現在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俄羅斯和印度是否會對此產生積極回應,這是未來進一步觀察的重點。

『陸』 和平共處

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印度駐華大使、代表團團長賴嘉文表示完全同意。經過4個月的協商,雙方於1954年4月29日簽訂《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及交通協定》。周總理提出的五項原則寫進了該協定的前言,成為指導兩國關系的准則。這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一次寫進國家與國家之間簽署的正式文件。

同年6月,周總理在出席日內瓦會議回國途中訪問了印度、緬甸。6月24日至28日,周總理應印度總理尼赫魯的邀請訪問印度。其間和尼赫魯總理進行了6次正式會談。會談中周總理提出:「我們應該以我們共信的原則給世界建立一個範例,證明各國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尼赫魯欣然贊同。

6月28日,中印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聲明指出:「最近中國和印度曾經達成一項協議。在這一協議中,它們規定了指導兩國之間關系的某些原則,這些原則是:甲、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幹涉內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處。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並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各國之間,而且適用於一般國際關系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堅固基礎。而現時存在的恐懼和疑慮,則將為信任感所代替。」

緊接著,周總理應緬甸總理吳努的邀請於6月28日至29日訪問緬甸。會談時,周總理對吳努說:「世界上的國家,不分大小強弱,不論社會制度如何,只要以五項原則來處理相互間的關系,是可以和平相處的。」「新中國的政策是和平政策,我們願意按照五項原則與世界上一切國家友好相處,何況緬甸和中國還是有親戚關系的國家。」周總理建議就此發表一個聲明,吳努深表贊同。6月29日,《中緬兩國總理聯合聲明》發表。宣布五項原則「也應該是指導中國和緬甸之間關系的原則」,「如果這些原則能為一切國家所遵守,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的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而侵略和干涉內政的威脅和對於侵略和干涉內政的恐懼就將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印、中緬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立即受到國際輿論的重視和贊揚,得到許多國家特別是亞非拉國家的支持和贊同。

參考資料: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hpgcwxyzgjyth/t139380.htm

『柒』 老朋友、老莊家、老冤家全來幫忙了!為什麼全球都來支援印度抗疫

最近由於印度的新款疫情不斷的嚴重,再加上印度抗疫物資和醫療系統極度短缺,防疫管理也不是非常完善,這樣的情況也導致印度的疫情已經陷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泥潭,同時,在印度疫情逐漸嚴重的時候,印度還爆發了其他有突變的新冠疫情病毒,就給我們全世界的防禦工作都造成了一個很大的潛在威脅。

印度現在的醫療設施非常不完備,而且缺少很多葯品,尤其是氧氣,印度現在的氧氣勝過任何葯物,充足的氧氣可以降低年輕病人的死亡,最近這些天我們也經常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國家,像印度捐獻氧氣的新聞,對印度提供抗疫援助的有很多國家,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剛剛取消訪問印度的英國,很多國家都表示近期將會向印度提供各種各樣的援助,這也是我們全世界的人類共同度過新冠疫情的一個新的開始。

熱點內容
內置存儲卡可以拆嗎 發布:2025-05-18 04:16:35 瀏覽:334
編譯原理課時設置 發布:2025-05-18 04:13:28 瀏覽:377
linux中進入ip地址伺服器 發布:2025-05-18 04:11:21 瀏覽:611
java用什麼軟體寫 發布:2025-05-18 03:56:19 瀏覽:31
linux配置vim編譯c 發布:2025-05-18 03:55:07 瀏覽:107
砸百鬼腳本 發布:2025-05-18 03:53:34 瀏覽:942
安卓手機如何拍視頻和蘋果一樣 發布:2025-05-18 03:40:47 瀏覽:739
為什麼安卓手機連不上蘋果7熱點 發布:2025-05-18 03:40:13 瀏覽:802
網卡訪問 發布:2025-05-18 03:35:04 瀏覽:510
接收和發送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5-18 03:33:48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