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訪問資料庫框架
㈠ java可以通過jdbc連接mysql,有spring, C/C++用什麼連接mysql有哪些
摘要 Java連接mysql資料庫方法及代碼(jdbc) 原創
㈡ 有哪些優秀的 C/C++ 開源代碼框架這些框架的設計思路是怎樣的
框架我的理解就是用一套類庫搭建出程序的方式。比較有名的當然就是mfc,是微軟的。還有boland的vcl,不過好像已經賣給別的公司了。還有trolltech公司的qt,這個支持跨平台。
有了基礎還需要一個RAD(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比如vc,delphi。如果你是手機方面的開發root吧,如不是請參考下面的
C++通用框架和庫:
Apache C++ Standard Library:是一系列演算法,容器,迭代器和其他基本組件的集合
ASL :Adobe源代碼庫提供了同行的評審和可移植的C++源代碼庫。
Boost :大量通用C++庫的集合。
BDE :來自於彭博資訊實驗室的開發環境。
Cinder:提供專業品質創造性編碼的開源開發社區。
Cxxomfort:輕量級的,只包含頭文件的庫,將C++ 11的一些新特性移植到C++03中。
Dlib:使用契約式編程和現代C++科技設計的通用的跨平台的C++庫。
EASTL :EA-STL公共部分。
ffead-cpp :企業應用程序開發框架。
Folly:由Facebook開發和使用的開源C++庫。
JUCE :包羅萬象的C++類庫,用於開發跨平台軟體。
libPhenom:用於構建高性能和高度可擴展性系統的事件框架。
LibSourcey :用於實時的視頻流和高性能網路應用程序的C++11 evented IO。
LibU : C語言寫的多平台工具庫。
Loki :C++庫的設計,包括常見的設計模式和習語的實現。
MiLi :只含頭文件的小型C++庫。
openFrameworks :開發C++工具包,用於創意性編碼。
Qt :跨平台的應用程序和用戶界面框架。
Reason :跨平台的框架,使開發者能夠更容易地使用Java,.Net和Python,同時也滿足了他們對C++性能和優勢的需求。
ROOT :具備所有功能的一系列面向對象的框架,能夠非常高效地處理和分析大量的數據,為歐洲原子能研究機構所用。
STLport:是STL具有代表性的版本。
STXXL:用於額外的大型數據集的標准模板庫。
Ultimate++ :C++跨平台快速應用程序開發框架。
Windows Template Library:用於開發Windows應用程序和UI組件的C++庫。
Yomm11 :C++11的開放multi-methods。
㈢ 怎樣用vc++ 6.0訪問SQL Server資料庫
從功能簡單的資料庫(如Jet Engine)到復雜的大型資料庫系統(如oracle),VC++6.0都提供了一些編程介面。本文主要介紹以下五種: 1.ODBC API;2.MFC ODBC類;3.MFC DAO類;(數據訪問對象)4.MFC的OLE/DB;5.ActiveX數據對象(ADO)。6.RDO遠程數據訪問
1.開放資料庫連接(ODBC API):提供了一個通用的編程介面,允許程序與多種不同的資料庫連接。它為Oracle,SQL Server,MS Excel等都提供了驅動程序,使得用戶可以使用SQL語句對資料庫進行直接的底層功能操作。在使用ODBC API時,用戶須引入的頭文件為 "sql.h ", "sqlext.h ", "sqltypes.h "。用ODBC API創建資料庫應用程序遵循一定的基本步驟:
第一步是分配ODBC環境,使一些內部結構初始化。完成這一步,須分配一個SQLHENV類型的變數在ODBC環境中做句柄使用。
第二步是為將要使用的每一個數據源分配一個連接句柄,由函數SQLALLocHandle()完成。
第三步是使用SQLConnect()把連接句柄與資料庫連接,可以先通過SQLSetConnectAttr()設置連接屬性。
然後就可以進行SQL語句的操作,限於篇幅,相關的函數就不具體介紹了,讀者可以參考相關書籍。
操作完成後,用戶取回相應的結果,就可以取消與資料庫的連接。
最後需要釋放ODBC環境。
ODBC API的特點是功能強大豐富,提供了非同步操作,事務處理等高級功能,但相應的編程復雜,工作量大。
2.MFC ODBC類:MFC1.5後的版本里引入封裝了ODBC功能的類。通過這些類提供與ODBC的介面,使得用戶可以不須處理ODBC API中的繁雜處理就可以進行資料庫操作。主要的MFC ODBC類如下。
CDatabase類:一個CDatabase對象表示一個到數據源的連接,通過它可以操作數據源。應用程序可使用多個CDatabase對象:構造一個對象並調用OpenEx()成員函數打開一個連接。接著構造CRecordSet對象以操作連接的數據源,並向CDatabase對象傳遞記錄集構造程序指針。完成使用後用Close()成員函數銷毀CDatabase對象。一般情況下並不需要直接使用CDatabase對象,因為CRecordSet對象可以實現大多數的功能。但是在進行事務處理時,CDatabase就起到關鍵作用。事務(Transaction)指的是將一系列對數據源的更新放在一起,同時提交或一個也不提交,為的是確保多用戶對數據源同時操作時的數據正確性。
CRecordSet類:一個CRecordSet對象代表一個從數據源選擇的一組記錄的集合-記錄集。記錄集有兩種形式:snapshot和dynaset。前者表示數據的靜態視圖,後者表示記錄集與其他用戶對資料庫的更新保持同步。通過CRecordSet對象,用戶可以對資料庫中的記錄進行各種操作。
CRecordView類:CRecordView對象是在空間中顯示資料庫記錄的視圖。這種視圖是一種直接連到一個CRecordSet對象的格式視圖,它從一個對話框模板資源創建,並將CRecordSet對象的欄位顯示在對話框模板的控制項里。對象利用DDX和RFX機制,使格式上的控制項和記錄集的欄位之間數據移動自動化,也就是說,用戶甚至不要編寫一行代碼就可以實現簡單的資料庫記錄查看程序。
CDBException類:由Cexception類派生,以三個繼承的成員變數反映對資料庫操作時的異常:
m_nRetCode:以ODBC返回代碼(SQL_RETURN)的形式表明造成異常的原因。
m_strError:字元串,描述造成拋出異常的錯誤原因。
m_strStateNativeOrigin:字元串,用以描述以ODBC錯誤代碼表示的異常錯誤。
MFC資料庫類成員函數都能拋出CDBException類型的異常,所以在代碼對資料庫進行操作後監測異常是正確做法。
MFC ODBC類在實際開發中應用最廣,因為它功能豐富,操作相對簡便。
3.MFC DAO(數據訪問對象)編程:DAO用於和微軟的Access資料庫介面。在資料庫應用程序如果只需與Access資料庫介面時,使用DAO編程較方便。其主要類如下。
CDaoWorkspace:CDaoWorkspace對象可以讓一個用戶管理從登陸到離開期間,指定的密碼保護的資料庫會話全過程。大多數情況下不要多個工作區也不要創建明確的工作區對象。因為在打開資料庫和記錄集對象時,它們可以使用DAO預設工作區。
CDaoDatabase:代表一個連接,類似上述CDatabase類。
CDaoRecordSet:用來選擇記錄集並操作,類似上述CRecordSet類。
CDaoRecordView:類似上述CRecordView類。
CDaoException:類似上述CDBException類。
CDaoTableDef:表示基本表或附加表的定義。每個DAO資料庫對象包括一個稱為TableDef的收集,包含所有存儲的DAO表定義對象。CDaoTableDef對象可以用來控製表定義。
CDaoQueryDef:CDaoQueryDef對象表示了一個查詢定義(querydef)。
CDaoFieldExchange:支持資料庫類使用的DAO欄位交換(DFX)常式。也可處理事務,類似MFC ODBC類。
MFC DAO僅用來支持Access資料庫,應用范圍相對固定。
4.OLE DB:OLE DB在數據提供程序和用戶之間提供了靈活的組件對象模型(COM)介面,這種靈活性有時會使得操作復雜化。OLE DB框架定義了應用的三個基本類。
數據提供程序Data Provider:擁有自己的數據並以表格形式顯示數據的應用程序。提供OLE DB的行集COM介面,期顯示範圍可以從單一數據表格的簡單提供者知道更復雜的分布式資料庫系統。
使用者Consumers:使用OLE DB介面對存儲在數據提供程序中的數據進行控制的應用程序。用戶應用程序歸為使用類。
服務提供程序Service Provider:是數據提供程序和使用者的組合。服務提供程序沒有自己的數據,但使用
OLE DB使用者介面來訪問存儲在數據提供程序中的數據。然後,服務提供程序通過打開數據提供程序介面使得數據對使用者有效。服務提供程序常用於向應用程序提供高層次服務,比如高級分布式查詢。
OLE DB編程時,用戶使用組件對象開發應用程序。這些組件有:
枚舉器:用於列出可用的數據源;
數據源:代表單獨的數據和服務提供程序,用於創建對話;
對話:用於創建事務和命令;
事務:用於將多個操作歸並為單一事務處理;
命令:用於向數據源發送文本命令(SQL),返回行集;
錯誤:用於獲得錯誤信息。
5.ActiveX數據對象(ADO):是微軟提供的面向對象的介面,與OLE DB類似,但介面更簡單,具有更廣泛的特徵數組和更高程度的靈活性。ADO基於COM,提供編程語言可利用的對象,除了面向VC++,還提供面向其他各種開發工具的應用,如VB,VJ等。ADO在伺服器應用方面非常有用,特別是對於動態伺服器頁面ASP(Active Server Page)。
ADO對象結構類似於OLE DB,但並不依靠對象層次。大多數情況下,用戶只需要創建並只使用需要處理的對象。下面的對象類組成了ADO介面。
Connection:用於表示與資料庫的連接,以及處理一些命令和事務。
Command:用於處理傳送給數據源的命令。
Recordset:用於處理數據的表格集,包括獲取和修改數據。
Field:用於表示記錄集中的列信息,包括列值和其他信息。
Parameter:用於對傳送給數據源的命令之間來回傳送數據。
Property:用與操作在ADO中使用的其他對象的詳細屬性。
Error:用於獲得可能發生的錯誤的詳細信息。
在VC++使用ADO需要進行COM操作,詳細方法在此就不贅述了。
在當今流行的分布式開發環境下,VC++6.0在資料庫開發方面有較強的優勢,學會
在不同的場合選用不同的技術,對開發人員來說是必要的技術。
㈣ C語言基本框架,詳細!
這個沒框架一說,你想問的可能是C語言的學習方向和內容上的話題。 C語言主要學習:數據類型、關鍵字、控制語句、函數、指針、結構體和數組,文件,編譯方法,操作系統的API等等。 銳英源教C語言非常好,全面能力綜合教材海量源碼因人施教,保證掌握工作能力,打開成為項目經理或系統分析員之門。
希望採納
㈤ php,Java,Python,C,C++ 這幾種編程語言都各有什麼特點或優點
來自:http://blog.csdn.net/singit/article/details/54919132
以下是其中提及的各種語言的優點,文章中還列舉了缺點分析。
(1)PHP的優點:
1. 跨平台,性能優越,跟linux/Unix結合別跟Windows結合性能強45%,開發成本低,
PHP最經典的組合就是:Linux + Apache + MySQL + PHP。非常適合開發中小型的web應用,因為上手容易,所以開發的速度比較快。而且所有的軟體都是開源免費的,可以減少投入。
比如LAMP(Linux /Apache/Mysql/PHP)或者FAMP(FreeBSD/Apache/Mysql/PHP)結合,或者數據應用夠大可以考慮換 PostgreSQL或者Oracle,支持N種資料庫。(N >= 10)
2. 語法簡單,入門快,如果有其它語言基礎的程序員二周左右的時間基本可以入門,並且跟ASP有部分類似。有成熟的開發工具,比如NuPHPed,或者Zend Studio等等,再Linux平台下可以使用Eclipse等等。
3. 目前主流技術都支持,比如WebService、Ajax、XML等等,足夠應用。
4. 有比較完整的支持,比如使用ADODB或者PEAR::DB做資料庫抽象層,用Smarty或者smart template做模板層,如果是PHP 5.1的話,還能夠使用PDO(PHP Data Object)來訪問資料庫。
5. 有很多成熟的框架,比如支持MVC的框架:phpMVC,支持類似ASP.NET的事件驅動的框架:Prado,支持類似Ruby On Rails的快速開發的框架:Cake等等,足夠滿足你的應用需求。
6. PHP 5已經有成熟的面向對象體系,能夠適應基本的面向對象要求。適合開發大型項目。
7. 有成熟的社區來支持PHP的開發。
8. 目前已經很多大型應用都是使用PHP,比如淘寶網、Yahoo、163、Sina等等大型門戶,很多選用PHP來作為他們的開發語言,所以大型門戶都能夠選用它,我想足夠能夠你的使用了。(據了解現在內部都在逐漸轉向JAVA)
9. 有很多開源的框架或開源的系統可以使用,比如比較知名的開源框架有Zend Framework、CakePHP、CodeIgniter、symfony等,開源論壇有Discuz!、Phpwind等,開源博客 WordPress,開源網店系統如Ecshop、ShopEx等,開源的SNS系統如UCHome、ThinkSNS等。
PHP是解釋性的腳本語言,寫完代碼以後即可以執行,不像c,java,c++等語言還需要去編譯執行,相對來說比較節省時間。
10.相對來說,PHP程序員的薪水的平均工資要比c,c++,java程序員的平均工資要低一些,特別是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可以節約一些成本。
11.配置及部署相對簡單一些,對比JAVA開發來說,JAVA開發的配置就復雜多了,什麼Structs、Spring、Hibernate、Tomcat等等很多地方都需要配置,甚至你在程序中每寫一個SQL語句都需要先在Hibernate中配置一下,有時重新部署一個class文件或jar文件還可能需要重啟Web伺服器(Tomcat或Resin或其它的Web伺服器)使新部署的庫文件生效。PHP開發中主要是PHP自身的配置文件及Web伺服器的配置(如Apache或Nginx或Lighttpd等),相對於JAVA來說還是簡單一些,而且新修改了文件以後不需要重新啟動Web即可以立即生效。
12.有很多開源的框架或開源的系統可以使用,比如比較知名的開源框架有Zend Framework、CakePHP、CodeIgniter、symfony等,開源論壇有Discuz!、Phpwind等,開源博客WordPress,開源網店系統如Ecshop、ShopEx等,開源的SNS系統如UCHome、ThinkSNS等。
(2)JAVA的優點:
1.簡單性
2.面向對象性(面向對象的程度可以達到95%)
3.健壯性
4.跨平台性
5.高性能(自動垃圾回收機制)
6.多線程
7.動態性
8.安全性
(3)Python的優點:
1.簡單————Python是一種代表簡單主義思想的語言。閱讀一個良好的Python程序就感覺像是在讀英語一樣,盡管這個英語的要求非常嚴格!Python的這種偽代碼本質是它最大的優點之一。它使你能夠專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去搞明白語言本身。
2.易學————就如同你即將看到的一樣,Python極其容易上手。前面已經提到了,Python有極其簡單的語法。
3.免費、開源————Python是FLOSS(自由/開放源碼軟體)之一。簡單地說,你可以自由地發布這個軟體的拷貝、閱讀它的源代碼、對它做改動、把它的一部分用於新的自由軟體中。FLOSS是基於一個團體分享知識的概念。這是為什麼Python如此優秀的原因之一——它是由一群希望看到一個更加優秀的Python的人創造並經常改進著的。
4.高層語言————當你用Python語言編寫程序的時候,你無需考慮諸如如何管理你的程序使用的內存一類的底層細節。
5.可移植性————由於它的開源本質,Python已經被移植在許多平台上(經過改動使它能夠工作在不同平台上)。如果你小心地避免使用依賴於系統的特性,那麼你的所有Python程序無需修改就可以在下述任何平台上面運行。這些平台包括Linux、Windows、FreeBSD、Macintosh、Solaris、OS/2、Amiga、AROS、AS/400、BeOS、OS/390、z/OS、Palm OS、QNX、VMS、Psion、Acom RISC OS、VxWorks、PlayStation、Sharp Zaurus、Windows CE甚至還有PocketPC、Symbian以及Google基於linux開發的Android平台!
6.解釋性————這一點需要一些解釋。一個用編譯性語言比如C或C++寫的程序可以從源文件(即C或C++語言)轉換到一個你的計算機使用的語言(二進制代碼,即0和1)。這個過程通過編譯器和不同的標記、選項完成。當你運行你的程序的時候,連接/轉載器軟體把你的程序從硬碟復制到內存中並且運行。而Python語言寫的程序不需要編譯成二進制代碼。你可以直接從源代碼 運行 程序。在計算機內部,Python解釋器把源代碼轉換成稱為位元組碼的中間形式,然後再把它翻譯成計算機使用的機器語言並運行。事實上,由於你不再需要擔心如何編譯程序,如何確保連接轉載正確的庫等等,所有這一切使得使用Python更加簡單。由於你只需要把你的Python程序拷貝到另外一台計算機上,它就可以工作了,這也使得你的Python程序更加易於移植。
7.面向對象————Python既支持面向過程的編程也支持面向對象的編程。在「面向過程」的語言中,程序是由過程或僅僅是可重用代碼的函數構建起來的。在「面向對象」的語言中,程序是由數據和功能組合而成的對象構建起來的。與其他主要的語言如C++和Java相比,Python以一種非常強大又簡單的方式實現面向對象編程。
8.可擴展性————如果你需要你的一段關鍵代碼運行得更快或者希望某些演算法不公開,你可以把你的部分程序用C或C++編寫,然後在你的Python程序中使用它們。
9.可嵌入性————你可以把Python嵌入你的C/C++程序,從而向你的程序用戶提供腳本功能。
10.豐富的庫————Python標准庫確實很龐大。它可以幫助你處理各種工作,包括正則表達式、文檔生成、單元測試、線程、資料庫、網頁瀏覽器、CGI、FTP、電子郵件、XML、XML-RPC、HTML、WAV文件、密碼系統、GUI(圖形用戶界面)、Tk和其他與系統有關的操作。記住,只要安裝了Python,所有這些功能都是可用的。這被稱作Python的「功能齊全」理念。除了標准庫以外,還有許多其他高質量的庫,如wxPython、Twisted和Python圖像庫等等。
概括————Python確實是一種十分精彩又強大的語言。它合理地結合了高性能與使得編寫程序簡單有趣的特色。
規范的代碼————Python採用強制縮進的方式使得代碼具有極佳的可讀性。
(4)C語言的優點:
1.簡潔緊湊、靈活方便
2.運算符豐富
3.數據結構豐富
4. C是結構式語言
5. C語法限制不太嚴格,程序設計自由度大
6. C語言允許直接訪問物理地址,可以直接對硬體進行操作
7. C語言程序生成代碼質量高,程序執行效率高
8. C語言適用范圍大,可移植性好
9. C語言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適合於多種操作系統,如DOS、UNIX,也適用於多種機型
10.有效地將一個較復雜的程序系統設計任務分解成許多易於控制和處理的子任務,便於開發和維護
(5)C++的優點:
1.可擴展性強
2.高效 簡潔 快速
3.可移植性
4.面向對象的特性
5.強大而靈活的表達能力和不輸於C的效率
6.支持硬體開發
7.程序模塊間的關系更為簡單,程序模塊的獨立性、數據的安全性就有了良好的保障
8.通過繼承與多態性,可以大大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使得軟體的開發和維護都更為方便
㈥ 有關c/s架構的簡單問題 謝謝
C/S Client/Server
B/S Browser/Server
區別其實還是挺大的。
找篇文章給你看看,寫的不錯--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尤其以通信、計算機、網路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更是日新月異,令人眼花燎亂,目不睱接。 由於計算機互聯網在政治、經濟、生活等各個領域的發展、運用以及網路的迅速普及和全社會對網路的依賴程度,計算機網路已經成為國家的經濟基礎和命脈,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強大動力,其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是,由於主流技術研發企業和用戶對「B/S」和「C/S」技術誰優誰劣、誰代表技術潮流發展等等問題的爭論不休,已經給檢察機關使用「OA(辦公)」和「案件管理」軟體工作開展帶來困惑,本文就此兩項技術發展變化和應用前景做些探討,供同行參考。
一、什麼是C/S和B/S
要想對「C/S」和「B/S」技術發展變化有所了解,首先必須搞清楚三個問題。
第一、什麼是C/S結構。
C/S (Client/Server)結構,即大家熟知的客戶機和伺服器結構。它是軟體系統體系結構,通過它可以充分利用兩端硬體環境的優勢,將任務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來實現,降低了系統的通訊開銷。目前大多數應用軟體系統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兩層結構,由於現在的軟體應用系統正在向分布式的Web應用發展,Web和Client/Server 應用都可以進行同樣的業務處理,應用不同的模塊共享邏輯組件;因此,內部的和外部的用戶都可以訪問新的和現有的應用系統,通過現有應用系統中的邏輯可以擴展出新的應用系統。這也就是目前應用系統的發展方向。
傳統的C/S體系結構雖然採用的是開放模式,但這只是系統開發一級的開放性,在特定的應用中無論是Client端還是Server端都還需要特定的軟體支持。由於沒能提供用戶真正期望的開放環境,C/S結構的軟體需要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系統開發不同版本的軟體, 加之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快,已經很難適應百台電腦以上區域網用戶同時使用。而且代價高, 效率低。
第二、什麼是B/S結構。
B/S(Browser/Server)結構即瀏覽器和伺服器結構。它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結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下,用戶工作界面是通過WWW瀏覽器來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但是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端(Server)實現,形成所謂三層3-tier結構。這樣就大大簡化了客戶端電腦載荷,減輕了系統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戶的總體成本(TCO)。
以目前的技術看,區域網建立B/S結構的網路應用,並通過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資料庫應用,相對易於把握、成本也是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開發,能實現不同的人員,從不同的地點,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 Internet/Intranet等)訪問和操作共同的資料庫;它能有效地保護數據平台和管理訪問許可權,伺服器資料庫也很安全 。特別是在JAVA這樣的跨平台語言出現之後,B/S架構管理軟體更是方便、快捷、高效。
第三、管理軟體主流技術。
管理軟體技術的主流技術與管理思想一樣,也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首先,界面技術從上世紀DOS字元界面到Windows圖形界面(或圖形用戶界面GUI),直至Browser瀏覽器界面三個不同的發展時期。其次,今天所有電腦的瀏覽器界面,不僅直觀和易於使用,更主要的是基於瀏覽器平台的任何應用軟體其風格都是一樣的,使用人對操作培訓的要求不高,而且軟體可操作性強,易於識別;再者,平台體系結構也從過去單用戶發展到今天的文件/伺服器(F/S)體系、客戶機/伺服器(C/S)體系和瀏覽器/伺服器(B/S)體系。
二、C/S和B/S 之比較
C/S和B/S是當今世界開發模式技術架構的兩大主流技術。C/S是美國 Borland公司最早研發,B/S是美國微軟公司研發。目前,這兩項技術以被世界各國所掌握,國內公司以C/S和B/S技術開發出產品也很多。這兩種技術都有自己一定的市場份額和客戶群,各家企業都說自己的管理軟體架構技術功能強大、先進、方便,都能舉出各自的客戶群體,都有一大群文人墨客為自己搖旗吶喊,廣告滿天飛,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1、C/S架構軟體的優勢與劣勢
(1)、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輕。
最簡單的C/S體系結構的資料庫應用由兩部分組成,即客戶應用程序和資料庫伺服器程序。二者可分別稱為前台程序與後台程序。運行資料庫伺服器程序的機器,也稱為應用伺服器。一旦伺服器程序被啟動,就隨時等待響應客戶程序發來的請求;客戶應用程序運行在用戶自己的電腦上,對應於資料庫伺服器,可稱為客戶電腦,當需要對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任何操作時,客戶程序就自動地尋找伺服器程序,並向其發出請求,伺服器程序根據預定的規則作出應答,送回結果,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輕。
(2)、數據的儲存管理功能較為透明。
在資料庫應用中,數據的儲存管理功能,是由伺服器程序和客戶應用程序分別獨立進行的,前台應用可以違反的規則,並且通常把那些不同的(不管是已知還是未知的)運行數據,在伺服器程序中不集中實現,例如訪問者的許可權,編號可以重復、必須有客戶才能建立定單這樣的規則。所有這些,對於工作在前台程序上的最終用戶,是「透明」的,他們無須過問(通常也無法干涉)背後的過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在客戶伺服器架構的應用中,前台程序不是非常「瘦小」,麻煩的事情都交給了伺服器和網路。在C/S體系的下,資料庫不能真正成為公共、專業化的倉庫,它受到獨立的專門管理。
(3)、C/S架構的劣勢是高昂的維護成本且投資大。
首先,採用C/S架構,要選擇適當的資料庫平台來實現資料庫數據的真正「統一」,使分布於兩地的數據同步完全交由資料庫系統去管理,但邏輯上兩地的操作者要直接訪問同一個資料庫才能有效實現,有這樣一些問題,如果需要建立「實時」的數據同步,就必須在兩地間建立實時的通訊連接,保持兩地的資料庫伺服器在線運行,網路管理工作人員既要對伺服器維護管理,又要對客戶端維護和管理,這需要高昂的投資和復雜的技術支持,維護成本很高,維護任務量大。
其次,傳統的C/S結構的軟體需要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系統開發不同版本的軟體,由於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快,代價高和低效率已經不適應工作需要。在JAVA這樣的跨平台語言出現之後,B/S架構更是猛烈沖擊C/S,並對其形成威脅和挑戰。
2、B/S架構軟體的優勢與劣勢
(1)、維護和升級方式簡單。
目前,軟體系統的改進和升級越來越頻繁,B/S架構的產品明顯體現著更為方便的特性。對一個稍微大一點單位來說,系統管理人員如果需要在幾百甚至上千部電腦之間來回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構的軟體只需要管理伺服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戶端只是瀏覽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維護。無論用戶的規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機構都不會增加任何維護升級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針對伺服器進行;如果是異地,只需要把伺服器連接專網即可,實現遠程維護、升級和共享。所以客戶機越來越「瘦」,而伺服器越來越「胖」是將來信息化發展的主流方向。今後,軟體升級和維護會越來越容易,而使用起來會越來越簡單,這對用戶人力、物力、時間、費用的節省是顯而易見的,驚人的。因此,維護和升級革命的方式是「瘦」客戶機,「胖」伺服器。
(2)、成本降低,選擇更多。
大家都知道windows在桌面電腦上幾乎一統天下,瀏覽器成為了標准配置,但在伺服器操作系統上windows並不是處於絕對的統治地位。現在的趨勢是凡使用B/S架構的應用管理軟體,只需安裝在Linux伺服器上即可,而且安全性高。所以伺服器操作系統的選擇是很多的,不管選用那種操作系統都可以讓大部分人使用windows作為桌面操作系統電腦不受影響,這就使的最流行免費的Linux操作系統快速發展起來,Linux除了操作系統是免費的以外,連資料庫也是免費的,這種選擇非常盛行。
比如說很多人每天上「網易」(原文為新浪)網,只要安裝了瀏覽器就可以了,並不需要了解「網易」的伺服器用的是什麼操作系統,而事實上大部分網站確實沒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但用戶的電腦本身安裝的大部分是windows操作系統。
(3)、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重。
由於B/S架構管理軟體只安裝在伺服器端(Server)上,網路管理人員只需要管理伺服器就行了,用戶界面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Server)端完全通過WWW瀏覽器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所有的客戶端只有瀏覽器,網路管理人員只需要做硬體維護。但是,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重,一旦發生伺服器「崩潰」等問題,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許多單位都備有資料庫存儲伺服器,以防萬一。
3,C/S 與 B/S 區別
Client/Server是建立在區域網的基礎上的,Browser/Server是建立在廣域網的基礎上的。
(1)、硬體環境不同:
C/S 一般建立在專用的網路上, 小范圍里的網路環境, 區域網之間再通過專門伺服器提供連接和數據交換服務。
B/S 建立在廣域網之上的, 不必是專門的網路硬體環境,例如電話上網, 租用設備, 信息自己管理, 有比C/S更強的適應范圍, 一般只要有操作系統和瀏覽器就行。
(2)、對安全要求不同
C/S 一般面向相對固定的用戶群, 對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強。 一般高度機密的信息系統採用C/S 結構適宜,可以通過B/S發布部分可公開信息。
B/S 建立在廣域網之上, 對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對弱, 面向是不可知的用戶群。
(3)、對程序架構不同
C/S 程序可以更加註重流程,可以對許可權多層次校驗,對系統運行速度可以較少考慮。
B/S 對安全以及訪問速度的多重的考慮, 建立在需要更加優化的基礎之上。 比C/S有更高的要求,B/S結構的程序架構是發展的趨勢,從MS的.Net系列的BizTalk 2000 Exchange 2000等,全面支持網路的構件搭建的系統。SUN和IBM推的JavaBean構件技術等,使B/S更加成熟。
(4)、軟體重用不同
C/S 程序可以不可避免的整體性考慮, 構件的重用性不如在B/S要求下的構件的重用性好。
B/S 對的多重結構,要求構件相對獨立的功能。 能夠相對較好的重用。就如買來的餐桌可以再利用,而不是做在牆上的石頭桌子。
(5)、系統維護不同
系統維護是軟體生存周期中,開銷大,相當重要
C/S 程序由於整體性,必須整體考察,處理出現的問題以及系統升級難, 可能是再做一個全新的系統。
B/S 構件組成方面構件個別的更換,實現系統的無縫升級。 系統維護開銷減到最小,用戶從網上自己下載安裝就可以實現升級。
(6)、處理問題不同
C/S 程序可以處理用戶面固定,並且在相同區域, 安全要求高的需求,與操作系統相關, 應該都是相同的系統。
B/S 建立在廣域網上, 面向不同的用戶群,分散地域, 這是C/S無法作到的,與操作系統平台關系最小。
(7)、用戶介面不同
C/S 多是建立在Window平台上,表現方法有限,對程序員普遍要求較高。
B/S 建立在瀏覽器上, 有更加豐富和生動的表現方式與用戶交流, 並且大部分難度減低,降低開發成本。
(8)、信息流不同
C/S 程序一般是典型的中央集權的機械式處理,交互性相對低。
B/S 信息流向可變化, B-B、 B-C、 B-G等信息流向的變化, 更象交易中心
㈦ 如何在Linux下用C語言操作資料庫sqlite3
sqlite3是跨平台的 只要能讀寫文件就能使用sqlite3.
這種高詞頻出現的第三方框架,各種例子一大堆,我以前領導經常對新手說一句話,一個新手能遇到的問題,那前面已經有無數個人遇到過了,所以資料肯定一大堆。如果你遇到了連資料都搜不到的問題,那你已經是高手了。
搜索 「sqlite3 例子」
㈧ C語言寫一個網路框架
請參考《windows網路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