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誰訪問羅馬尼亞
㈠ 1978年,1980年訪問羅馬尼亞的副總理是誰
陳慕華副總理85年5月 78年4月出訪羅馬尼亞
㈡ 李登瀛的人物簡介
李登瀛,1914年生於陝西神木,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師經理處處長、西北紅軍幹校經濟部主任、中共中央黨校總務處處長。1938年春任雁北六支隊三團政委。1939年5月任中共右山懷縣委書記、中共朔縣縣委書記,晉察冀邊區五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參加了陝甘寧根據地的創建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共川北區委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西南局農村工作部副部長。1954年至1960年底任中央農村工作部副秘書長、國務院農村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第七辦公室副主任。1960年底至1966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西北局農村工作部部長。
恢復工作後,任中共渭南地委書記。1977年4月起任陝西省革委會副主任。1978年4月起任中共甘肅省委常委、書記。期間,曾作為中國羅馬尼亞友好訪問團團長,率團訪問羅馬尼亞。1979年12月兼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81年2月任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甘肅省省長(1981年1月起)省政府黨組書記,為甘肅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1983年5月至1986年5月任甘肅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1986年5月後任中共甘肅省委黨校名譽校長。1996年3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㈢ 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世界各國互訪的資料,快,急用!!
新華網烏蘭巴托11月30日電(記者呂國棟)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周坤仁上將為團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友好代表團一行6人於30日結束對蒙古的友好訪問,乘飛機回國。
代表團在訪問期間拜會了蒙古國總統兼武裝力量總司令巴嘎班迪,分別會見了蒙古國防部長古爾拉格查和蒙古武裝力量總參謀長達希澤貝格中將,並同蒙古武裝力量副總參謀長兼後勤局局長瑪格薩爾扎布少將就共同關心的問題舉行了會談。
代表團離開烏蘭巴托時,瑪格薩爾扎布少將、中國駐蒙古大使黃家(睽去目加馬)和中國駐蒙古大使館武官汪華堂大校到機場送行。
中國人民解放軍友好代表團是應蒙古國防部的邀請,於26日前來蒙古進行友好訪問的
新華社東京12月1日電(記者吳谷豐 張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深圳」號導彈驅逐艦1日上午結束對日本為期4天的友好訪問,從東京晴海碼頭起航回國。中國海軍軍艦此次訪日取得了圓滿成功,掀開了中日兩國防務交流的新篇章。
上午10時許,「深圳」號導彈驅逐艦緩緩駛離碼頭,身著07式海軍服的海軍官兵在甲板上列隊站坡。中國海軍軍樂隊和日本海上自衛隊軍樂隊交叉奏樂,歡送人群揮動花束,手持「熱烈祝賀中國海軍艦艇訪問成功」和「向中國海軍官兵致敬」的橫幅,祝願中國海軍官兵一路平安。
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政委劉冬冬上將率領的中國高級軍事友好代表團,2007年7月20日至23日訪問柬埔寨,代表團受到柬埔寨國防部、王家軍的熱情接待。柬國防大臣迪班上將、王家軍副總司令貢金上將分別會見了中國代表團,雙方就兩軍友好關系與合作等問題,進行了親切交談。
捷克國防部第一副部長菲列30日在此間表示,目前捷中兩軍關系發展良好。捷方願進一步發展兩國和兩軍之間的友好交往與合作。
菲列是在會見由蘭州軍區政委劉冬冬中將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友好參觀團時作上述表示的。
菲列說,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尤其對地區安全與穩定更是發揮著重要作用。捷方贊同中國關於國家不論大小一律平等的政策,主張不同制度的國家應加強交流,發展合作。
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團訪問敘利亞
新華社大馬士革4月20日電(記者顧康、賈小華)敘利亞武裝部隊副總司令、國防部長塔拉斯上將20日在大馬士革會見了由濟南軍區政委劉冬冬中將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團。雙方就加強兩國軍事合作與交流進行了會談。
中國軍事代表團19日晚抵達大馬士革,對敘利亞進行為期5天的友好訪問
新華社巴西利亞2月17日電(記者楊立民)中共中央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唐天標上將17日在巴西利亞會見了巴西國防參謀長畢尼·佩雷拉上將,雙方就進一步加強中巴兩國軍隊的交流與合作進行了熱情友好的會談。
中國人民解放軍友好參觀團訪問斯洛伐克
新華網 2003-08-29 13:18
新華社布拉格8月28日電 斯洛伐克軍隊第一副總參謀長諾沃特尼亞克少將28日會見了由總裝備部政委遲萬春中將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友好參觀團。雙方一致表示,要進一步發展兩國和兩軍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抵達新加坡訪問
05月23日 18:27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環球航行訪問艦艇編隊23日上午抵達新加坡樟宜軍港,開始對新加坡進行為期4天的友好訪問。
編隊由中國自行研製的導彈驅逐艦「青島」號和綜合補給艦「太倉」號組成。編隊艦載官兵506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員丁一平少將任編隊總指揮。
中國人民解放軍友好參觀團結束訪問羅馬尼亞回國
--------------------------------------------------------------------------------
2002年6月19日19:42 新華網
新華網布加勒斯特6月19日電(記者 周榮子)蘭州軍區政治委員劉冬冬中將及其率領的友好參觀團在圓滿結束對羅馬尼亞的友好訪問後,19日下午離開布加勒斯特回國。
㈣ 著名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的簡介
約翰·施特勞斯,英文名是Johann Strauss。奧地利非常有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鋼琴家。出生於音樂世家,不僅音樂基因非常強大,當然也和他後天的努力有著很大的聯系。
約翰施特勞斯一生的音樂作品有很多,《藍色多瑙河》鞏固了他「華爾茲王」的地位,以創作圓舞曲見長,約翰•施特勞斯一生追隨父親的足跡,為奧地利的音樂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㈤ 1978年率中國代表團訪問羅馬尼亞的副總理是誰
1978年率中國代表團訪問羅馬尼亞的副總理是陳慕華。
㈥ 約翰·施特勞斯的人物經歷
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作曲家。1825年10月25日出生於維也納。施特勞斯自幼愛好音樂,夢想成為職業音樂家。他19歲時就舉辦了一系列音樂會,並在各地巡迴演出,獲得的成就使他很快就與父親齊名。1848年,他訪問羅馬尼亞並舉辦音樂會,這期間他在當地居民的鼓動下推翻了奧地利領事。在維也納發生革命的時日里,他是國民軍樂隊的隊長,指揮了《馬賽曲》和他自己創作的革命進行曲和革命圓舞曲。他的名聲在革命以後愈益提高。1851年開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國外的第一次巡迴演出。自1853年起,施特勞斯擔任宮廷舞會音樂指揮;1863—1870年,擔任奧匈帝國皇室和王室的宮廷舞會樂隊隊長之職。1870年,作為圓舞曲和舞曲作曲家處於榮譽高峰的施特勞斯(他當時已經寫作了大約340首圓舞曲和其他舞曲)轉向舞台樂的創作。他寫了17部輕歌劇、一部歌劇和一部芭蕾舞曲,在這些作品中,絕大部分都由於其低劣的歌劇腳本而宣告失敗,或很快以半失敗而煙消雲散。1872年,施特勞斯的美國之行轟動一時。在1894年舉行慶祝斯特勞斯從事藝術活動50周年慶祝會時,他收到了來自全世界的祝賀和授予他名譽會員稱號的證書,這一切顯示出這是一次真正勝利的盛會。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時期卧病以後於維也納去世。
斯特勞斯的創作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斯特勞斯雖然又寫出了著名的《南國玫瑰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皇帝圓舞曲》等,
1844年10月,年僅十九歲的約翰·施特勞斯率領自己的樂隊在維也納一流的飯店進行首演,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一場圓舞曲的「父子之戰」就此展開。老約翰動用自己的關系阻止各娛樂場所聘請兒子的樂隊演出,但聰明的約翰開始逐步培養有別於父親的觀眾,他把目光轉向年輕人和民族主義者,創作了《維也納的年輕人》、《塞爾維亞進行曲》、《捷克波爾卡》等早期音樂作品。1873年奧地利維也納世博會上,小約翰·施特勞斯演奏了風靡全球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作品第314號)。
其作品包括圓舞曲168首,波爾卡舞曲117首,卡得累爾舞曲73首,進行曲43首及輕歌劇16部。施特勞斯的創作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為1863年以前。在這一時期里,他基本遵循維也納圓舞曲模式,但已在作品中增加了音樂的表現力。第二時期為1864—1870年。這時,他的創作已趨於成熟,創作了大批至今仍廣為流傳的著名圓舞曲,如《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第三時期為1871—1899年。施特勞斯雖然又寫出了著名的《南國玫瑰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皇帝圓舞曲》等,但主要從事輕歌劇創作。自1871年後的近30年中,他陸續寫了16部輕歌劇。在J.奧芬巴赫和F.von蘇佩影響下,他充分運用維也納圓舞曲及其他舞曲體裁,使維也納輕歌劇別開生面。其中《蝙蝠》(1874)和《吉卜賽男爵》(1885)尤為突出。
逝世
1899年6月3日 ,小約翰·施特勞斯在奧匈帝國維也納與世長辭,享年73歲。維也納人民舉行了十萬人的盛大葬禮。
㈦ 1978年訪問羅馬尼亞的不讓中國體育代表團乘專機回國的國務院副總理(女)是誰
陳慕華副總理
㈧ 一九七八年國務院副總理出訪羅馬尼亞是哪一位
陳慕華副總理78年4月出訪羅馬尼亞
㈨ 周恩來訪問過的國家有哪些
1963年12月14日—1964年2月29日,周恩來總理訪問亞非14國。陪同周恩來出訪的有陳毅、孔原、黃鎮 、童小鵬、喬冠華等。周恩來一行先後訪問了埃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迦納、 馬里、幾內亞、蘇丹、衣索比亞、索馬里等10個非洲國家和阿爾巴尼亞,以及緬甸、巴基斯坦、錫蘭(今斯里蘭卡)3個亞洲國家,共歷時72天,行程10.8萬里
【1950年】
·1月10日至3月4日 訪問蘇聯。
10日,乘火車離開北京前往蘇聯,參加中蘇會談,1月20日到達莫斯科。2月17日,與毛澤東主席等人乘火車離開莫斯科回國,3月4日抵京。
·10月8日至18日 訪問蘇聯
去蘇聯克里米亞會見斯大林,告之中國決定以志願軍形式出兵朝鮮。
【1952年】
·8月17日至9月24日 訪問蘇聯
就朝鮮停戰談判情況與我國「一五」計劃等問題與蘇方會商。回國途中,在烏蘭巴托短暫停留。
【1953年】
·3月7日至26日 訪問蘇聯
前往莫斯科弔唁斯大林逝世。3月17日抵布拉格,參加哥特瓦爾德的葬禮。3月24日由莫斯科乘專機回國,3月26日抵京。
【1954年】
·4月20日至8月1日 參加日內瓦會議,訪問蘇聯、印度、緬甸、德國、波蘭、蒙古
20日,率代表團離開北京出席日內瓦會議。4月21日抵莫斯科,4月24日經柏林抵日內瓦。6月24日離開日內瓦去印度、緬甸訪問,6月25日抵新德里,6月28日抵仰光。6月29日回國。7月9日離開北京前往日內瓦。7月23日離開日內瓦回國,途中訪問民主德國、波蘭和蒙古。8月1日返回北京。
【1955年】
·4月7日至29日 訪問緬甸、印度尼西亞,參加亞非會議
【1956年】
·11月17日至1957年1月1日 訪問越南、柬埔寨、印度、緬甸、巴基斯坦
【1957年】
·1月7日至2月6日 訪問蘇聯、波蘭、匈牙利、阿富汗、尼泊爾、錫蘭
【1958年】
·2月14日至21日,訪問朝鮮。
【1959年】
·1月24日至2月9日,訪問蘇聯
率中共代表團抵莫斯科,出席蘇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會。
【1960年】
·4月15日至29日 訪問緬甸、印度、尼泊爾
·5月5日至14日 訪問柬埔寨、越南
·5月27日至6月1日 訪問蒙古
【1961年】
·1月2日至9日,訪問緬甸。
·10月15日至24日 訪問蘇聯
參加蘇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會。
【1962年】
·10月11日至13日 訪問朝鮮
【1963年】
·12月13日至2月5日 訪問非洲十一國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摩洛哥王國、阿爾巴尼亞、突尼西亞、迦納、馬里、幾內亞、蘇丹、衣索比亞、索馬里。
·2月14日至3月1日 訪問緬甸、巴基斯坦、錫蘭
【1964年】
·7月5日至12日,在越南出席中國、越南、寮國三黨會議。並訪問緬甸。
·7月21日至22日,訪問朝鮮
·11月5日至14日,訪問蘇聯
率黨政代表團抵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7周年慶典。
【1965年】
·3月22日至4月6日,訪問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巴基斯坦、緬甸。
·4月16日至28日,赴印度尼西亞參加第一次亞非會議10周年慶祝活動,並訪問緬甸。
·6月1日至10日,訪問巴基斯坦、坦尚尼亞
·6月19日至7月3日,訪問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1965年】
·6月16日至30日,訪問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巴基斯坦
【1969年】
·9月4日至5日,前往越南,弔唁胡志明逝世。
【1970年】
·4月5日至7日,訪問朝鮮
【1971年】
·3月5日至8日,訪問越南
·7月13日至14日,赴越南、朝鮮
【1972年】
·3月4日,赴越南
·3月7日至9日,赴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