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訪問
⑴ 蒙古國是怎麼獨立的
1911年12月28日,外蒙古宣布「獨立」,沙俄以蒙古保護者自居。清帝退位後,北洋政府繼續與沙俄談判,於1915年6月7日簽訂《中俄蒙協約》,勉強保住了在法律意義上對外蒙古的主權。1919年夏,蒙古以哲布尊丹巴為首的封建上層,與中國北洋政府開始關於取消「自治」的談判。11月,外蒙古「自治」政府撤銷並呈請恢復舊制,中國政府同意這一請求,宣布中俄之間關於外蒙古自治的文件無效,冊封哲布尊丹巴為博格多汗,並派西北守邊使徐樹錚率軍進入外蒙古,恢復了領土主權。直皖戰爭發生後,徐軍主力從蒙古調回關內參加軍閥混戰,只在庫倫及其以北蒙俄邊境上的買賣城(今阿勒坦布拉格)留駐少量兵力。1921年2月3日,溫甘倫的部隊擊潰了中國駐軍,佔領了庫倫,扶植第八世哲布尊丹巴重新登上了「蒙古皇帝」的寶座,成立了所謂的「自治政府」。7月10日,在庫倫以哲布尊丹巴為皇帝的蒙古君主立憲政府正式成立並宣布獨立。第二天,後來被定為蒙古國慶日,而解放買賣城的日子(3月18日),則定為蒙古人民軍的建軍日。1924年,中國政府與蘇俄政府簽訂《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仍規定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享有領土主權。1924年5月,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病死。一個月後蒙古取消君主立憲政體,建立共和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⑵ 蘇聯當年既然非要中國的外蒙,為什麼最後不把外蒙變成它們自己的領土啊
在中華民國建立初期,外蒙古出現分離主義傾向,試圖獨立,但是在1919年宣布取消獨立,重歸中國版圖。直到1920年2月,白俄分子恩琴在外蒙古挾持活佛,佔領了庫倫,成立自治政府,恩琴被封為外蒙古的親王,再次准備脫離中國版圖。在外蒙古的革命力量在蘇赫巴托爾和喬巴山的領導下,開始了反對恩琴白俄的武裝斗爭,在蘇俄紅軍的支援下打敗了白俄,控制了整個外蒙古。1920年9月,列寧在蘇俄第一次對華宣言基礎上,發表第二次對華宣言,宣布放棄帝俄時期侵佔的中國領土,廢除帝俄同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列寧和他的忠實信徒斯大林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對中國人民的獨立和解放是支持的。可是我們不能脫離當時復雜的國際環境和中國、蘇俄兩國的國內矛盾看待中國外蒙古問題的發展,中國的外蒙古最終脫離中國獨立了。1921年11月蘇赫巴托爾訪問蘇聯,會見列寧,簽訂了第一個蘇蒙友好條約,當時的外蒙古政府還是中國國內的一個自治政府,在法律上還是中國的領土,也沒有獨立。列寧是主張歸還中國的被佔領土,應該是不支持外蒙古獨立,同時他幫助建立中國共產黨,支持孫中山的民族解放運動,可是在1921年底以後,他已經因病不常主持國務工作,政府由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布哈林、李可夫主導,列寧的忠實信徒斯大林集團此時還沒成為主流。列寧的革命路線被拋棄了,1922年,蘇俄政府開始和中國北洋軍閥政府接觸,開始了外交談判,同時對孫中山南方政府僅僅接觸對話。1923年外蒙古自治政府的蘇赫巴托爾被謀殺,以及列寧不再主持蘇聯政府工作是外蒙古獨立的重要轉折點。1924年5月背叛列寧路線的蘇聯政府同北洋政府簽訂建交兩文件,這些文件,盡管規定了外蒙古是中國的領土,但是不再提歸還帝俄侵佔的中國領土,僅僅籠統地保留了對華第二次宣言中廢除帝俄同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聲明,蘇聯在列寧的立場上有大幅度退步,尤其是實際上參與了中國外蒙古領土糾紛,當時中國軍閥割據,北洋政府無瑕、無力收復外蒙古。從此外蒙古成為蘇聯控制下的中國領土,1924年5月庫倫活佛卒,6月蒙古政府宣布實行共和制度。1924年11月宣布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外蒙古形成在法律上是中國領土,但實際上被蘇聯控制的局面,這是蘇聯政府中的列寧反對派背叛列寧支持中國民族解放政策的結果。在1928年斯大林徹底擊敗了托洛茨基集團、加季集團主要反對派後,開始施行社會主義改造,蘇維埃工業化發展運動,中東事件後對外蒙古也一度准備放棄,但是隨著後來九一八事變,日軍佔領東北,嚴重威脅蘇聯遠東地區,蘇聯加強了在外蒙古的軍事部署,外蒙古成為蘇聯對抗日本的前哨陣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雅爾塔會議中,美英又拿外蒙古作籌碼,換取蘇聯出兵對日作戰,可以說蘇聯國內反華的大俄羅斯主義者和外蒙古中的獨立分子也是最終造成外蒙古分裂的參與者。美英逼迫蔣介石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蘇聯的貝利亞親自到中亞策動新疆少數分裂者利用新疆人民革命的機會搞獨立運動,分裂中國領土,要挾、壓迫中國同意了外蒙古保持現狀,實行獨立。而蘇聯國內的反華勢力還支持外蒙古在內蒙古地區製造分裂,試圖利用中國戰亂時期,想把內蒙古也和外蒙古合並建立一個蒙古國,這個陰謀遭到斯大林的反對,因此沒有實行。直到1949年米高揚來華,毛澤東再次提出收復外蒙古問題,米高揚堅決反對,他表示應該把內蒙古和外蒙古合並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遭到任弼時駁斥。斯大林來電報表示,他反對外蒙古和蘇聯國內有些人試圖把內蒙古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作法,但是也無意強迫外蒙古同中國合並,主張由外蒙古政權決定自身命運,實際上斯大林是希望維持現狀,他對貝利亞和米高揚,甚至包括赫魯曉夫等蘇聯國內試圖分裂中國領土,削弱中國的企圖也進行了抵制。米高揚同斯大林關系不親密,艾森豪威爾傳記載:赫魯曉夫在美國說他和米高揚一起對付斯大林。外蒙古的獨立是一個長期歷史發展過程,是舊中國衰弱、落後、被欺壓的結果。
⑶ 請問外蒙古是什麼時候劃入中國版圖的,又怎麼獨立了
外蒙古並入中國版圖最早是在西漢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之後,現在蒙古共和國領取就被納入漢朝版圖,
二戰爆發後,作為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的條件,美英同意了蒙古國獨立(雅爾塔協定),蒙古國和中國正式脫離
⑷ 蒙古國是怎麼獨立的
1911年12月28日,外蒙古宣布「獨立」,沙俄以蒙古保護者自居。清帝退位後,北洋政府繼續與沙俄談判,於1915年6月7日簽訂《中俄蒙協約》,勉強保住了在法律意義上對外蒙古的主權。
1924年,中國政府與蘇俄政府簽訂《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仍規定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享有領土主權。1924年5月,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病死。一個月後蒙古取消君主立憲政體,建立共和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1945年,國民政府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根據條約原文,中華民國政府允許將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外蒙古是否獨立。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人民在外蒙當局與蘇聯的監視和控制下進行公民投票,結果顯示97.8%的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國民政府於1946年1月5日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
1949年1月,毛澤東曾非正式地試圖通過米高揚向蘇聯提出要求,希望外蒙古回歸中國,但遭到拒絕。由於蘇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主要的援助者,而外蒙古也已經在事實上脫離中國的統治近三十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後不久,1949年10月16日即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建交。
當時共產黨的政策是支持外蒙古獨立。1950年中國政府毛澤東主席出訪蘇聯,為爭取蘇聯外交支持,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以承認蒙古獨立,保證了蘇聯歸還旅順軍港、大連行政權和中國長春鐵路的管理權等蘇聯根據《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獲得的在中國東北的一切利益。
1994年兩國簽訂《中蒙友好互助條約》,表示互相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4)外蒙古訪問擴展閱讀:
蒙古國(蒙古語:Монголулс,英語:Mongolia),簡稱「蒙古」。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之間,被兩國包圍的一個內陸國家,蒙古雖然不與哈薩克邊境接壤,但其最西點到哈薩克的最東端只有38公里。首都及全國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佔全國總人口的45%。
蒙古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游牧或半游牧。
主要信仰藏傳佛教,主體民族是蒙古族,亦有哈薩克族、圖瓦人等少數民族分布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168美元(2014年)。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⑸ 外蒙古是什麼時間被分裂出中國的
外蒙古是1945年,國民政府被迫和蘇聯簽訂條約,換做蘇聯出兵東北的代價.
當時國民政府的最高談判代表是蔣經國,但是民國政府始終不承認外蒙獨立..
說是被迫的也沒辦法,實際上,國民政府在外蒙古沒有一點管轄權,外蒙古實際上由蘇聯扶持的蒙古人民軍統治,簽個正式協議只是個形式而已,弱國無外交,就算不簽,外蒙實際上已經獨立出去.
毛 在 1949年訪問蘇聯的時候,建立中蘇同盟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承認外蒙獨立.
⑹ 去外蒙古需要哪些手續
去外蒙古需要辦理蒙古國簽證,具體辦理流程如下:
1. 簽證申請人確定赴蒙目的和行程計劃。
2. 登陸蒙古駐華大使館官方網站,瀏覽有關簽證信息和要求,下載簽證申請表。
3. 根據不同簽證類型著手准備所需材料。
4. 到蒙古駐華使領館辦理簽證手續。
5. 等候簽證申請審核。
6. 領取簽證。拿到簽證後,應及時仔細核對簽證上的各項信息是否正確,尤其是簽證有效期的起止時間及停留天數是否與所申請的相符,簽證上的個人信息如姓名拼寫是否正確,如發現任何錯誤,應及時與簽證處聯系。
⑺ 為什麼不把蒙古收回
新中國成立後不收回蒙古國的原因:1、外蒙古已經變成獨立的國家很長時間,他們國家的東西跟中國的文化差異太大了,法律也是不相同的,要是強行收回來,他們就會改變成我們,這樣做就會讓他們產生抵觸,很容易導致叛亂出現,結果就不敢想像了,全世界都在關注著我們國家,要是很強硬的收回來,會受到很多國家的不滿出現。2、外蒙古的地理環境跟位置,他處在我國跟俄羅斯交界處,要是強行收了回來,就會在與俄羅斯的邊境問題上發生不愉快,要是沒有好的方案處理,我們國家在世界上的形象會大打折扣,也很容易和俄羅斯鬧僵。相關歷史1949年1月,毛澤東曾非正式地試圖通過米高揚向蘇聯提出要求,希望外蒙古回歸中國,但遭到拒絕。由於蘇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主要的援助者,而外蒙古也已經在事實上脫離中國的統治近三十年,並且於1946年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所承認,故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後不久,1949年10月16日即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建交。新中國的政策是承認外蒙古的獨立地位。1949年3月5日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表示: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任何外國外交機關和外交人員的合法地位,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一切條約。但中蘇後來發表公告稱:「1945年8月14日中蘇簽訂的條約約定均已失去效力,但雙方政府確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地位已因1945年的公民投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業已與其建立外交關系而獲得了充分保證。」1950年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蘇聯,本打算與斯大林討論對新中國的援助和外蒙古問題,卻受盡了斯大林的冷落。為爭取蘇聯外交支持,雙方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保證了蘇聯歸還旅順軍港、大連行政權和中國長春鐵路的管理權等蘇聯根據舊條約獲得的在中國東北的一切利益。1950年7月3日,毛澤東接受蒙古人民共和國首任駐華特命全權大使呈遞的國書,中蒙兩國正式成立大使級外交關系。在1950年代,中國向蒙古輸送了工人幫助其建設。1953年斯大林去世,蘇聯歸還了旅大軍港(旅順、大連)和東北鐵路的管理權,但拒絕討論外蒙古問題。赫魯曉夫上台後,1956年周恩來非正式地向後來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提出了外蒙古主權問題,再次遭到拒絕。蒙古人民共和國於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換地圖,劃定邊界。20世紀60年代中蘇決裂初期,蒙古人民共和國試圖保持中立。中蘇關系緊張後,蒙古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系也隨之冷卻。後來倒向蘇聯一邊,把大約7000名中國的援建人員驅逐回國。蒙古獨立後,蘇俄在蒙古對中國的70年的醜化宣傳,1960年代蘇聯開始在外蒙古駐扎20多萬軍隊和部署大量導彈,嚴重威脅中國,配合蘇聯從東北、華北、西北8000多公里邊界線上威脅中國,加上美國在中國南方邊界進行越南戰爭,中國政府,被迫積極備戰,保家衛國。後來鄧小平曾對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說過,「雅爾塔協議把外蒙古從中國分割出去,……陷我們於極其不利的戰略位置。」鄧又在1989年5月16日對戈爾巴喬夫說:「六十年代,在整個中蘇、中蒙邊界上蘇聯加強軍事設施,導彈不斷增加,相當於蘇聯全部導彈的三分之一,軍隊不斷增加,包括派軍隊到蒙古,總數達到了一百萬人。……真正的實質問題是不平等,中國人感到受屈辱。」直到1980年中期,兩國關系得以緩和改善。1990年,一個蒙古代表團28年來第一次正式訪問中國,兩國元首首次實現互訪。1994年兩國簽訂《中蒙友好互助條約》,表示互相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⑻ 蒙古國和中國的關系怎麼樣
蒙古國經濟幾乎完全依賴中國,然而,卻對中國十分不友好,甚至仇視。
主要原因是蒙古國獨立之後,長期受到蘇聯的奴化教育,其實際權力也長期操縱在蘇聯手裡,蒙古國不過是蘇聯對付中國的一顆前沿棋子。
現在,蒙古國已經嚴重俄化,甚至其文字也經過了俄化改造,文化上與國內的蒙古族差別越來越大,蒙古夾在中俄之間,現在俄國已經嚴重衰落,但蒙古國卻企圖謀求第三國支持,積極向美日靠攏。但歷史告訴我們,夾在大國之間的小國企圖玩轉大國,下場一般會很慘。
⑼ 元朝中外交流頻繁,典型事例是
元朝中外交流頻繁,典型事例是馬可·波羅與國際大海港泉州。
1、 馬可·波羅和他的《馬可·波羅游記》給歐洲開辟了一個新時代。馬可·波羅,13世紀來自義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途經中東,歷時四年多到達蒙古帝國。他在中國游歷了17年,曾訪問當時中國的許多古城,到過西南部的雲南和東南地區。回到威尼斯之後,寫下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馬可·波羅游記》打開了歐洲的地理和心靈視野,掀起了一股東方熱、中國流,激發了歐洲人此後幾個世紀的東方情結。許多人開始湧向東方,學習東方,以致歐洲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革。《馬可·波羅游記》直接或間接地開辟了中西方直接聯系和接觸的新時代,也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了新世紀的曙光。
2、 國際大海港泉州。當時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Mar。。polo)在他的《馬可·波羅游記》中認為,泉州港是當時世界兩個最大的貿易港之一。泉州在當時成為世界著名的通商大港,是不容置疑的。泉州灣位於泉州城的東南隅,是泉州港的主體部分,它和鄰近的安海灣、圍頭灣、深滬灣、洛陽港一起組成了著名的泉州港。泉州東臨大海、港灣曲折,水i首深邃,可泊巨輪百艘,小船千數。 泉州超過亞歷山大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口。
⑽ 外蒙古收不收的回來
放心,至少在不發生世界級的大戰前是收不回來的,因為外蒙獨立不像香港,澳門那樣的!外蒙的獨立是收國家承認的,外蒙現在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了,不是說像釣魚島什麼似得是領土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