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加密發卡
Ⅰ 發卡器園區碼怎麼改
1、通過USB線,將電腦和發卡器連接。
2、用PC機的發卡管理軟體,對IC卡進行加密和發卡管理。
3、上位機軟體可以製作管理卡,製作完成後就可以更改了。
Ⅱ 售飯機發卡 的時候提示 卡片未受權是什麼原因
卡片沒有初始化。
Ⅲ 快發卡解壓密碼
<strong>破解解壓密碼有以下方法:</strong><br>1.首先是要找到加密的文件,然後右擊「winrar_encrypt」這個文件,在右擊之後需要的操作就是找到菜單「添加到壓縮文件」,這個時候,大家就可以看到「壓縮文件名和參數」的對話框。<br>2.在對話框中間,找到高級選項卡,在高級選項卡中,點擊「重置密碼」,然後就會看到一個「帶密碼壓縮」的對話框。在這個中間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的選項卡,例如加密文件名,這也是比較的有用的。<br>3.輸入密碼單擊確定之後,壓縮包的密碼也就重新設置了,也就能打開了。
Ⅳ ID發卡和IC發卡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IC卡?什麼是ID卡?IC卡與ID卡的區別
目前,感應式IC/ID卡隨著生產成本的下降及技術的成熟,已應用於眾多管理系統中,應用面越來越廣,其優越性越來越讓社會接受,許多單位、公司、智能小區或樓宇的發展商都要上一卡通的項目,但對於是採用IC卡,還是採用ID卡做一卡通的問題上,還存在著很大的疑惑和誤區。這里就談一下這兩種卡的兩個重大區別,以幫助大家走出誤區。
一、IC卡與ID卡定義
IC卡全稱集成電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又稱智能卡(Smart Card)。可讀寫,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數據記錄可靠,使用更方便,如一卡通系統、消費系統、考勤系統等,目前主要有PHILIPS的Mifare系列卡。 ID卡全稱身份識別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種不可寫入的感應卡,含固定的編號,主要有台灣SYRIS的EM格式、美國HID、TI、MOTOROLA等各類ID卡。
二、為什麼IC卡要做初始化(即加密)工作,而ID卡不用?
1、 IC卡在使用時,必須要先通過IC卡與讀寫設備間特有的雙向密鑰認證後,才能進行相關工作,從而使整個系統具有極高的安全保障。所以,就必須對出廠的IC卡進行初始化(即加密),目的是在出廠後的IC卡內生成不可破解的一卡通系統密鑰,以保證一卡通系統的安全發放機制。
2、 IC卡初始化加密後,交給用戶使用時,客戶通過IC卡發行系統,又將各用戶卡生成自己系統的專用密鑰。這樣,就保證了在其它用戶系統發行的用戶卡不能在該系統使用,保證了系統的專一性,從而保證了系統的安全使用機制。
3、 ID卡與磁卡一樣,都僅僅使用了「卡的號碼」而已,卡內除了卡號外,無任何保密功能,其「卡號」是公開、裸露的。所以說ID卡就是「感應式磁卡」,也就根本談不上需要還是不需要初始化的問題。
4、 初始化過程為什麼不交由用戶自己做呢?這是因為:A 如果由用戶自己初始化,就不能防範用戶內部人員作弊。因為用戶在使用一卡通系統時,若有員工用社會上買來的卡隨意初始化,便可隨意發行成住戶才能使用的住戶卡,甚至可隨意給卡充值消費,這不僅將造成嚴重作弊後果,也將導致一卡通系統的安全出現使用機制上的嚴重漏洞。 B 另外,若用戶買到劣質出廠卡自己初始化,而在系統上不能使用,則會使系統使用性能不良或癱瘓,這將造成事故責任不清。 C 初始化過程在廠家執行,主要是IC卡安全密鑰認證機制的基本需要,也是IC卡系統集成商的行規。就像城市公共交通IC卡一樣,這些卡在交給公交系統使用前,每張卡的密鑰都要進行出廠加密控制。 D 如果因用戶缺乏專業性管理而萬一丟失了初始化授權用的密鑰卡,用戶和廠家將無法補用該卡。所以,初始化工作由廠家做,才有安全保障,當然也可依用戶的實際情況來處理。
三、IC卡系統與ID卡系統的比較
1、安全性:IC卡的安全性遠大於ID卡。ID卡內的卡號讀取無任何許可權,易於仿製。
IC卡內所記錄數據的讀取、寫入均需相應的密碼認證,甚至卡片內每個區均有不同的密碼保護,全面保護數據安全,IC卡寫數據的密碼與讀出數據的密碼可設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級管理方式,確保系統安全。
2、可記錄性:ID卡不可寫入數據,其記錄內容(卡號)只可由晶元生產廠一次性寫入,開發商只可讀出卡號加以利用,無法根據系統的實際需要制訂新的號碼管理制度。
IC卡不僅可由授權用戶讀出大量數據,而且亦可由授權用戶寫入大量數據(如新的卡號、用戶的許可權、用戶資料等),IC卡所記錄內容可反復擦寫。
3、存儲容量:ID卡僅僅記錄卡號;而IC卡(比如Philips mifare1卡)可以記錄約1000個字元的內容。
4、離線與聯網運行:由於ID卡卡內無內容,故其卡片持有者的許可權、系統功能操作要完全依賴於計算機網路平台資料庫的支持。而IC卡本身已記錄了大量用戶相關內容(卡號、用戶資料、許可權、消費余額等大量信息),完全可以脫離計算機平台運行,實現聯網與離線自動轉換的運行方式,能夠達到大范圍使用、少布線的需求。
5、一卡通擴展應用: ID卡由於無記錄、無分區,只能依賴網路軟體來處理各子系統的信息,這就大大增加對網路的依賴;如果在ID卡系統完成後,用戶欲增加功能點,則需要另外布線,這不僅增加了工程施工難度,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投資。所以說,使用ID卡來做系統,難以進行系統擴展,難以實現真正的一卡通。 而IC卡存儲區自身分為16個分區,每個分區有不同的密碼,具有多個子系統獨立管理功能,如第一分區實現門禁、第二分區實現消費、第三分區實現員工考勤等等。充分實現一卡通的目的,並且可以做到完全模塊化設計,用戶即使要增加功能點,也無需再布線,只需增加硬體和軟體模塊,這便於IC卡系統以後的隨時升級擴展,實現平穩升級,減少重復投資。
6、智能化系統的維護和運行:比如:電腦發行了一張新的用戶ID卡,就必須通過ID卡系統的網路,用人工方式將所有ID卡號一個個下載到各ID卡讀卡控制器中,否則ID卡被作為無效卡而不能使用;若要更改用戶許可權,則需在每個ID卡控制器上輸入有許可權的ID卡號。又比如:在系統投入使用後經常要新增ID卡,則每新增一張卡或修改了某一張卡片的許可權,就必需在該卡可用的所有控制器上輸入該卡片號碼,這就大大增加了人工操作和維護的工作量和時間。另外,如果多幾個一卡通子系統,或子系統稍大一點時,系統維護管理的復雜程度將是呈幾何級數增,將直接導致系統不能正常運行。 而採用IC卡的一卡通系統,IC卡發行後,卡本身就是一個數據信息載體,即使通訊網路不通,讀寫控制器照常實現離線讀寫卡運行。若更改用戶許可權,可將用戶的許可權直接寫在IC卡內,新增用戶更改許可權只需修改卡片即可,完全不必對各個控制器進行修改,從技術機制上避免了管理者到處更改控制器卡片使用許可權的問題,達到了提高管理效率、實現智能化管理的目地。
7、性價比:雖然ID卡片及ID卡讀卡器較IC卡卡片及讀卡器便宜,但從整個一卡通系統的構成(布線成本、結構組成)上看,兩個系統的價格相當,而只有IC卡系統運行才能穩定、可靠,因而IC卡系統的性價比要遠高於ID卡系統。
另外,考慮到當今各實施單位硬體環境不很成熟,系統維護人員對電腦知識不很熟悉的現實情況,不可能建立或維護一套完備的網路系統,來支持ID卡一卡通系統的24小時不斷網運轉。所以,滿足聯網和離線運行互相適應的智能IC卡一卡通系統,是當今用戶的唯一選擇。
8、一卡通行業有兩個定論:ID卡不可能做成一卡通(如上所述),ID卡不可能做消費,除非能接受其不足之處(如上下所述):
ID卡不能做消費的最大原因是「信用」問題。因ID卡無密鑰安全認證機制,且不能寫卡,所以消費數據和金額只能全部存在電腦的資料庫內,而電腦是靠物管人員來管理的,從道理上及機制上完全存在作弊空間,另外,萬一因電腦問題而導致消費數據崩潰,則將出現災難性後果。
因此,要使消費者認同管理中的ID卡的權威性(即信用)是不可能的,太多的金錢糾紛只能使ID卡消費系統無法使用,尤其是公用系統中,如小區管理系統。 而IC卡消費系統,因為它的高可靠性、不可被破解的符合ISO9001國際安全認證機制,更主要因為 「電子錢包」即IC卡就在用戶手中,每筆消費金額都由用戶自已「掌握」在手中,所以說IC卡消費系統是極有「信用」的消費系統。當然,聯網狀態下,電腦內還存有與用戶IC卡內一致的數據,對系統而言,這也是實現了雙安全數據備份。
9、IC卡當成ID卡用的「奇怪」現象:有些ID卡設備、系統廠商,迫於IC卡的強大優勢,對外也宣稱它的系統可用IC卡,但其實與使用ID卡一樣,僅用了IC卡公共區的卡號,並無更改其ID卡的系統結構,更不具有IC卡所擁有的密鑰認證、讀寫的安全機制。所以從實質上推斷出其仍是ID卡一卡通系統,與傳統的ID卡系統相比只是更浪費資源,更具有期騙性而已,同樣無法具有IC卡一卡通系統的優勢,而我司的消費系統則不存在此問題。
四、結論
IC卡能集成復雜的密鑰認證與身份鑒別邏輯,必將取代以前的磁卡、ID卡(即感應式「磁卡」)。
由於ID卡系統固有的無密鑰認證、可讀不可寫、需完全依賴網路運行的缺陷,所以,它已不適應當今實施單位對智能一卡通日益增長的需求,必然只能作為過渡性產品會像眾所周知的磁卡一樣被逐步淘汰。 ID卡不斷被淘汰的過程,伴隨的必然是智能IC卡一卡通蓬勃發展的過程!目前,IC卡已處於主流,ID卡僅應於部分特定的管理系統中。
什麼是COB
來自www.fundfund.cn 詳文參考:http://www.fundfund.cn/news_2008719_25485.htm
COB: (Cache on board,板上集成緩存)在處理器卡上集成的緩存,通常指的是二級緩存,例:奔騰II
COB(邦定):邦定是英文「bonding」的音譯,是晶元生產工藝中一種打線的方式,一般用於封裝前將晶元內部電路用金線與封裝管腳連接。一般bonding後(即電路與管腳連接後)用黑色膠體將晶元封裝,同時採用先進的外封裝技術COB,這種工藝的流程是將已經測試好的晶圓植入到特製的電路板上,然後用金線將晶圓電路連接到電路板上,再將融化後具有特殊保護功能的有機材料覆蓋到晶圓上來完成晶元的後期封裝。
COB工藝流程及基本要求
清潔PCB---滴粘接膠---晶元粘貼---測試---封黑膠加熱固化---測試---入庫
1. 清潔PCB
清洗後的PCB板仍有油污或氧化層等不潔部分用皮擦試幫定位或測試針位對擦拭的PCB板要用毛刷刷干凈或用氣槍吹凈方可流入下一工序。對於防靜電嚴的產品要用離子吹塵機。清潔的目的的為了把PCB板邦線焊盤上的灰塵和油污等清除干凈以提高邦定的品質。
2. 滴粘接膠
滴粘接膠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產品在傳遞和邦線過程中DIE脫落
在COB工序中通常採用針式轉移和壓力注射法
針式轉移法:用針從容器里取一小滴粘劑點塗在PCB上,這是一種非常迅速的點膠方法
壓力注射法:將膠裝入注射器內,施加一定的氣壓將膠擠出來,膠點的大小由注射器噴口口徑的大小及加壓時間和壓力大小決定與與粘度有關。此工藝一般用在滴粘機或DIE BOND自動設備上
膠滴的尺寸與高度取決於晶元(DIE)的類型,尺寸,與PAD位的距離,重量而定。尺寸和重量大的晶元膠滴量大一些,也不宜過大以保證足夠的粘度為准,同時粘接膠不能污染邦線焊盤。如要一定說是有什麼標準的話,那也只能按不同的產品來定。硬把什麼不能超過晶元的1/3高度不能露膠多少作為標準的話,實沒有這個必要。
3. 晶元粘貼
晶元粘貼也叫DIE BOND(固晶)粘DIE邦DIE 邦IC等各公司叫法不一。在晶元粘貼中,要求真空吸筆(吸咀)材質硬度要小(也些公司採用棉簽粘貼)。吸咀直徑視晶元大小而定,咀尖必須平整以免刮傷DIE表面。在粘貼時須檢查DIE與PCB型號,粘貼方向是否正確,DIE巾到PCB必須做到「平穩正」「平」就是指DIE與PCB平行貼緊無虛位「穩」是批DIE與PCB在整個流程中不易脫落「正」是指DIE與PCB預留位正貼,不可偏扭。一定要注意晶元(DIE)方向不得有貼反向之現象。
4. 邦線(引線鍵合)
邦線(引線鍵合)Wire Bond 邦定 連線叫法不一這里以邦定為例
邦定依BONDING圖所定位置把各邦線的兩個焊點連接起來,使其達到電氣與機械連接。邦定的PCB做邦定拉力測試時要求其拉力符合公司所訂標准(參考1.0線大於或等於3.5G 1.25線大於或等於4.5G)鋁線焊點形狀為橢圓形,金線焊點形狀為球形。
邦定熔點的標准
鋁線:
線尾大於或等於0.3倍線徑小於或等於1.5倍線徑
焊點的長度 大於或等於1.5倍線徑 小於或等於5.0倍線徑
焊點的寬度 大於或等於1.2倍線徑 小於或等於3.0倍線徑
線弧的高度等於圓劃的拋物線高度(不宜太高不宜太低具體依產品而定)
金線:
焊球一般在線徑的2.6—2.7倍左右
在邦線過程中應輕拿輕放,對點要准確,操任人員應用顯微鏡觀察邦線過程,看有無斷線,卷線,偏位,冷熱焊,起鋁等到不良現象,如有則立即通知管理工或技術人員。在正式生產之前一定得有專人首檢,檢查其有無邦錯,少邦,漏邦拉力等現象。每隔2個小時應有專人核查其正確性。
5. 封膠
封膠主要是對測試OK之PCB板進行點黑膠。在點膠時要注意黑膠應完全蓋住PCB太陽圈及邦定晶元 鋁線,不可有露絲現象,黑膠也不可封出太陽圈以外及別的地方有黑膠,如有漏膠應用布條即時擦拭掉。在整個滴膠過程中針咀或毛簽都不可碰到DIE及邦定好的線。烘乾後的黑膠表面不得有氣孔,及黑膠未固化現象。黑膠高度不超過1.8MM為宜,特別要求的應小於1.5MM點膠時預熱板溫度及烘乾溫度都應嚴格控制。(振其BE-08黑膠FR4PCB板為例:預熱溫度120±15度時間為1.5—3.0分鍾 烘乾溫度為140±15度時間為40—60分鍾)封膠方法通常也採用針式轉移法和壓力注射法。有些公司也用滴膠機,但其成本較高效率低下。通常都採用棉簽和針筒滴膠,但對操作人員要有熟練的操作能力及嚴格的工藝要求。如果碰壞晶元再返修就會非常困難。所以此工序管理人員和工程人員必須嚴格管控。
6. 測試
因在邦定過程中會有一些如斷線,卷線,假焊等不良現象而導致晶元故障,所以晶元級封裝都要進行性能檢測
根據檢測方式可分非接觸式檢測(檢查)和接觸式檢測(測試)兩大類,非接觸式檢測己從人工目測發展到自動光學圖象分析(AOI)X射分析,從外觀電路圖形檢查發展到內層焊點質量檢查,並從單獨的檢查向質量監控和缺陷修補相結合的方向發展。
雖然邦定機裝有自動焊線質量檢測功能(BQM)因邦定機自動焊線質量檢測主要採用設計規則檢測(DRC)和圖形識別兩種方法。DRC是按照一些給定的規則如熔點小於線徑的多少或大於多少一些設定標准來檢查焊線質量。圖形識別法是將儲存的數字化圖象與實際工作進行比較。但這都受工藝控制,工藝規程,參數更改等方面影響。具體採用哪一種方法應根據各單位生產線具體條件,以及產品而定。但無論具備什麼條件,目視檢驗是基本檢測方法,是COB工藝人員和檢測人員必須掌握的內容之一。兩者之間應該互補,不能相互替代。
Cob(Chip-on-Board ),也稱之為晶元直接貼裝技術,是採用粘接劑或自動帶焊、絲焊、倒裝焊等方法,將集成電路晶元裸die直接綁定貼裝在電路板上。
COB技術的優點:
1、性能更優越:採用cob技術,將晶元裸die直接綁定在pcb板上,消除了對引線鍵合連接的要求,增加了輸入/輸出(I/O)的連接密度,產品性能更加可靠和穩定。
2、集成度更高:採用cob技術,消除了晶元與應用電路板之間的鏈接管腳,提高了產品的集成度。
3、體積更小:採用cob技術,由於可以在pcb雙面進行綁定貼裝,相應減小了cob應用模塊的體積,擴大了cob模塊的應用空間。
4、更強的易用性、更簡化的產品工藝流程:採用了獨創的集束匯流排技術,cob板和應用板之間採用插針方便互連,免除了使用晶元必須經過的焊接等工藝流程,降低了產品使用難度,簡化了產品流程,同時使得產品更易更換,增強了產品易用性。
5、更低的成本:cob技術是直接在pcb板上進行綁定封裝,免除了晶元需要植球、焊接等加工過程的成本,且用戶板的設計更加簡單,只需要單層板就可實現,有效降低了嵌入式產品的成本。
Ⅳ IC卡和ID卡發卡器有什麼區別,各自工作原理是什麼
IC卡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電路卡),有些國家和地區也稱智能卡(smart card)、智慧卡(intelligent card)、微電路卡(microcircuit card)或微晶元卡等。它是將一個微電子晶元嵌入符合ISO 7816標準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 IC卡讀寫器是IC卡與應用系統間的橋梁,在ISO國際標准中稱之為介面設備IFD(Interface Device)。IFD內CPU通過一個介面電路與IC卡相連並進行通信。IC卡介面電路是IC卡讀寫器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根據實際應用系統的不同,可選擇並行通信、半雙工串列通信和I2C通信等不同的IC卡讀寫晶元。非接觸式IC卡又稱射頻卡。
ID卡全稱為身份識別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種不可寫入的感應卡,含固定的編號,主要有台灣SYRIS的EM格式、美國HIDMOTOROLA等各類ID卡。ID卡與磁卡一樣,都僅僅使用了「卡的號碼」而已,卡內除了卡號外,無任何保密功能,其「卡號」是公開、裸露的。所以說ID卡就是「感應式磁卡」。 ISO標准ID卡的規格為:85.6x54x0.80±0.04mm(高/寬/厚),市場上也存在一些厚、薄卡或異型卡。
ID卡與IC卡的比較
一、IC卡與ID卡定義
IC卡全稱集成電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又稱智能卡(Smart Card)。可讀寫,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數據記錄可靠,使用更方便,如一卡通系統,消費系統等,目前主要有PHILIPS的Mifare系列卡。 ID卡全稱身份識別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種不可寫入的感應卡,含固定的編號,主要有台灣SYRIS的EM格式、美國HID、TI、MOTOROLA等各類ID卡。
二、IC卡要做初始化(即加密)工作
1.IC卡在使用時,必須要先通過IC卡與讀寫設備間特有的雙向密鑰認證後,才能進行相關工作,從而使整個系統具有極高的安全保障。所以,就必須對出廠的IC卡進行初始化(即加密),目的是在出廠後的IC卡內生成不可破解的一卡通系統密鑰,以保證一卡通系統的安全發放機制。而ID卡不用。 2.IC卡初始化加密後,交給用戶使用時,客戶通過IC卡發行系統,又將各用戶卡生成自己系統的專用密鑰.這樣,就保證了在其它用戶系統發行的用戶卡不能在該系統使用,保證了系統的專一性,從而保證了系統的安全使用機制。 3,ID卡與磁卡一樣,都僅僅使用了「卡的號碼」而已,卡內除了卡號外,無任何保密功能,其「卡號」是公開,裸露的。所以說ID卡就是「感應式磁卡」,也就根本談不上需要還是不需要初始化的問題。 4.初始化過程為什麼不交由用戶自己做呢?這是因為: 1)如果由用戶自己初始化,就不能防範用戶內部人員作弊。因為用戶在使用一卡通系統時,若有員工用社會上買來的卡隨意初始化,便可隨意發行成住戶才能使用的住戶卡,甚至可隨意給卡充值消費,這不僅將造成嚴重作弊後果,也將導致一卡通系統的安全出現使用機制上的嚴重漏洞。 2)另外,若用戶買到劣質出廠卡自己初始化,而在系統上不能使用,則會使系統使用性能不良或癱瘓,這將造成事故責任不清。 3)初始化過程在廠家執行,主要是IC卡安全密鑰認證機制的基本需要,也是IC卡系統集成商的行規。就像城市公共交通IC卡一樣,這些卡在交給公交系統使用前,每張卡的密鑰都要進行出廠加密控制。 4)如果因用戶缺乏專業性管理而萬一丟失了初始化授權用的密鑰卡,用戶和廠家將無法補用該卡。所以,初始化工作由廠家做,才有安全保障。
三、IC卡系統與ID卡系統的比較
1.安全性: IC卡的安全性遠大於ID卡.ID卡內的卡號讀取無任何許可權,易於仿製.IC卡內所記錄數據的讀取,寫入均需相應的密碼認證,甚至卡片內每個區均有不同的密碼保護,全面保護數據安全,IC卡寫數據的密碼與讀出數據的密碼可設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級管理方式,確保系統安全. 2.可記錄性: ID卡不可寫入數據,其記錄內容(卡號)只可由晶元生產廠一次性寫入,開發商只可讀出卡號加以利用,無法根據系統的實際需要制訂新的號碼管理制度. IC卡不僅可由授權用戶讀出大量數據,而且亦可由授權用戶寫入大量數據(如新的卡號,用戶的許可權,用戶資料等),IC卡所記錄內容可反復擦寫. 3.存儲容量: ID卡僅僅記錄卡號;而IC卡(比如Philips mifare1卡)可以記錄約1000個字元的內容. 4.離線與聯網運行: 由於ID卡卡內無內容,故其卡片持有者的許可權,系統功能操作要完全依賴於計算機網路平台資料庫的支持. 而IC卡本身已記錄了大量用戶相關內容(卡號,用戶資料,許可權,消費余額等大量信息),完全可以脫離計算機平台運行,實現聯網與離線自動轉換的運行方式,能夠達到大范圍使用,少布線的需求. 5.一卡通擴展應用: ID卡由於無記錄,無分區,只能依賴網路軟體來處理各子系統的信息,這就大大增加對網路的依賴;如果在ID卡系統完成後,用戶欲增加功能點,則需要另外布線,這不僅增加了工程施工難度,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投資.所以說,使用ID卡來做系統,難以進行系統擴展,難以實現真正的一卡通. 而IC卡存儲區自身分為16個分區,每個分區有不同的密碼,具有多個子系統獨立管理功能,如第一分區實現門禁,第二分區實現消費,第三分區實現員工考勤等等.充分實現一卡通的目的,並且可以做到完全模塊化設計,用戶即使要增加功能點,也無需再布線,只需增加硬體和軟體模塊,這便於IC卡系統以後的隨時升級擴展,實現平穩升級,減少重復投資. 比如:某小區曾建立了ID卡一卡通系統,但由於ID卡系統的上述弊端,系統無法投入日常使用,因而只能將該系統完全作廢,後改採用IC卡一卡通系統。
IC工作原理
IC卡
IC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射頻讀寫器向IC卡發一組固定頻率的電磁波,卡片內有一個LC串聯諧振電路,其頻率與讀寫器發射的頻率相同,這樣在電磁波激勵下,LC諧振電路產生共振,從而使電容內有了電荷;在這個電荷的另一端,接有一個單向導通的電子泵,將電容內的電荷送到另一個電容內存儲,當所積累的電荷達到2V時,此電容可作為電源為其它電路提供工作電壓,將卡內數據發射出去或接受讀寫器的數據。
ID卡的工作原理
系統由卡、讀卡器和後台控制器組成。工作過程如下:1、讀卡器將載波信號經天線向外發送,載波頻率為125KHZ(THRC12)2、ID卡進入讀卡器的工作區域後,由卡中電感線圈和電容組成的諧振迴路接收讀卡器發射的載波信號,卡中晶元的射頻介面模塊由此信號產生出電源電壓、復位信號及系統時鍾,使晶元「激活」;3、晶元讀取控制模塊將存儲器中的數據經調相編碼後調制在載波上,經卡內天線回送給讀卡器;4、讀卡器對接收到的卡回送信號進行解調、解碼後送至後台計算機;5、後台計算機根據卡號的合法性,針對不同應用做出相應的處理和控制。
Ⅵ Vivox20的發卡模式是什麼意思
一、交易驗證過程
(1)在終端已經加密的密碼(PIN上傳至終端接入系統(如 POSP;
(2)終端接入系統進行轉加密機後上傳至核心系統;
(3)核心系統通過密碼服務平台調用加密機完成校驗;
(4)然後核心的加密 PIN 與第(3)步傳來的加密 PIN 進行比對;
(5)把第(4)步比對結果加密返回至終端(YES 交易成功,NO 交易失敗),完成交易過程。 註: 表示密碼服務系統提供開發 API 介面
二、發卡過程 發卡過程有兩種模式:
(一)直接發卡
1、密鑰管理系統直接發卡,直接把密鑰信息寫入到卡片中;
2、完成發卡。
(二)發卡系統模式發卡
1、數據准備系統提取核心系統的用戶信息;
2、數據准備系統提取密鑰管理系統的密鑰信息;
3、第 1 步與第 2 步的數據信息在數據准備系統形成制卡文件提供給發卡系統;
4、由發卡系統然後寫入卡片;
5、完成發卡。 註: 表示密鑰管理系統提供開發 API 介面
三、密鑰管理系統與密碼服務平台建設
1、密鑰管理系統主要對密鑰進行安全管理,完成卡發行管理系統和 CA 密鑰的驗證,確保其安全性;
2、密碼服務平台與核心進行安全認證,與 POST 系統進行安全認證,與其他信息平台進行安全認證。
3、密鑰管理系統和密碼服務平台共同完成設備管理需求、應用開發介面需求、密鑰管理需求。
四、密鑰管理系統與密碼服務平台安全體系構架
1、密鑰管理系統主要進行證書管理,例如對交易密鑰、設備密鑰、用戶卡密鑰、PASM 卡密鑰進行管理,保證其安全性。
2、密碼服務平台主要進行證書驗證,例如私密信息、信息傳輸安全、密碼保護、交易安全驗證等,保證其安全性、完整性、真實性。
3、密鑰管理系統和密碼服務平台共同完成加密機的分組管理、分組應用,實現加密機的雙機人備份和負載均衡和系統本身的自我維護管理功能。
Ⅶ 如何給自己的IC卡加密
使用軟體公司或系統提供商提供發卡機就可以給自己的IC卡加密。
ic卡加密需要知道原來的晶元密碼,把ic卡密碼通過讀寫器來修改成你設定的密碼的過程就是加密。這個過程一般有軟體公司或系統提供商提供發卡機即可。需要加密的話又兩種方式,一個用ic讀寫卡器人工一張張去加密,另外還有一種就是用加密機一張張去刷。
IC卡加密的好處:
非接觸CPU卡的特點(與存儲器卡相比較) 晶元和COS的安全技術為CPU卡提供了雙重的安全保證自帶操作系統的CPU卡對計算機網路系統要求較低,可實現離線操作;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卡多應用,每個應用之間相互獨立,並受控於各自的密鑰管理系統。存儲容量大,可提供1K-64K位元組的數據存儲。
Ⅷ 我有一批IC卡需要加密 有加密程序如何加密有密碼 讀卡器 有操作方法
要通過
發卡器
,或者
讀寫器
才能對卡進行加密。
發卡器,讀寫器的發卡軟體要帶加密程序,然後對卡進行發卡,這樣加密程序就自動寫到卡裡面去了
Ⅸ 門禁系統IC卡加密原理是什麼
門禁系統簡介門禁,又稱出入管理控制系統。是一種管理人員進出的數字化管理系統。隨著智能化、數字化信息社會的到來「, 卡」已逐漸深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正在一步步地適應著卡,也漸漸地離不開卡,毫不誇張地說,人類將走向「卡」的世界。卡是實現智能化管理和自動化管理工作的一種重要手段。在需要控制人員出入情況的場所,比如人員階段性流動的實驗室,賓館的客房,有特殊需求的保密部門等等,如果使用卡開啟門,代替傳統的出入證和鑰匙,就能使管理工作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不但用者方便,管理者也方便,而且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都可以大大地提高。下面介紹的環保型IC卡門禁系統就是一個安全、可靠的電子門鎖系統。使用該系統,可以方便地管理和控制應用場所的人員進出情況,驗明出入人員的身份和出入許可權。無線通信(感應式)IC 卡門禁系統工作原理感應式技術,或稱作無線頻率辨識(RFID)技術,是一種在卡片與讀卡裝置之間無需直接接觸的情況下就可讀取卡上信息的方法。使用感應式讀卡器,不再會因為接觸磨擦而引起卡片和讀卡設備的磨損, 再也無需將卡塞入孔內或在磁槽內刷卡,卡片只需在讀卡器的讀卡范圍內晃動即可。在感應式技術應用中,讀卡器不斷通過其內部的線圈發出一個125kHz的電磁場,這個磁場稱為「激發信號」。當一個感應卡放在讀卡器的讀卡范圍內時,卡內的線圈在「 激發信號」的感應下產生出微弱的電流,作為卡內一個小集成電路的電源,而該卡內的集成電路存貯有製造時輸入的唯一的數字瓣識號碼(ID),該號碼從卡中通過一個62.5kHz的調制信號傳輸回讀卡器,該信號稱為「接收信號」。讀卡器將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傳回給控制器,由控制器處理、檢錯和轉換成數字信號,控制器然後把這個數字瓣識號碼(ID)送給控制器上的微處理器,由它作出通行決策。3 無線通信 IC 卡門禁的加密射頻IC卡與讀卡機之間是非機械接觸的,所以射頻IC卡特別適用於大流量通過的門禁系統。射頻IC卡與讀卡機之間採用無線電通信技術進行通信,而無線電波在空間上是開放的,很容易被外部截獲,因此普通不含CPU的邏輯加密射頻IC卡抵抗不了最簡單的密碼攻擊,通信內容很容易被竊取、篡改和假冒復制等,其安全性甚至不如普通邏輯加密的接觸式IC卡。 DES 演算法加密技術DES演算法加密技術選擇了對稱密碼體系,大多數對稱演算法的加/解密密鑰相同,程序設計簡單可靠,資源開銷較公約密碼小,運算速度高。缺點是密鑰分發、交換和管理的工作量大。管理伺服器里的偽隨機序列發生器產生長56位的密鑰。弱密鑰、半弱密鑰被自動剔除。整個系統中所有卡和讀卡機都編有產品序列號,管理伺服器自動給每個產品序列號配以相應不同的密鑰,製成密鑰表待用,完成密鑰分配。對稱密碼體系中的分組密碼演算法經常用在IC卡上, DES演算法雖然老舊,但用匯編語言實現很方便,因此很多安全性要求不是很強的系統還是優先採用它。DES演算法使用時沒有任何專利和許可證方面的限制。DES演算法加密和解密可用同一個程序,只要在迭代末尾加個小變化,因此編程方便簡單。加強了正確性執行。如果鑒別與被鑒別雙方有一個沒有正確執行該協議,協議都將終止工作。每一次發送的數據均有隨機數編入,當發送相同數據時,每次所傳送的密文不會重復。抵抗重放攻擊有很好的效果。選一個好的偽隨機數生成演算法,能進一步提高安全性。DES演算法最大的弱點是密鑰長度過短,並且超期服役,抵抗窮舉搜索攻擊已逐漸力不從心,若採用三重DES演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完整的16輪 DES演算法抵抗差分分析能力較強,抵抗線性分析能力相對弱一些。可能有一些未曾公開的分析方法對DES演算法構成威脅,但破譯DES演算法加密的消息需付出一定代價。國家密碼局密碼演算法支持國家密碼局密碼演算法的非接觸式晶元卡風靡全球、各行各業爭相採用的普及程度是該晶元廠家始料未及的。盡管晶元廠家推出了有關升級晶元,但由於價格、技術普及等因素沒有被大部分市場接受。為了保證我國智能卡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在國家密碼管理局的支持和組織下,該密碼演算法也得到我國眾多集成電路晶元廠商的極力推崇和遵循,成功推出了相關產品。國密卡發卡流程大體可分為三個步驟:卡結構建立;密鑰寫入;個人化處理。應對卡片結構進行統一規劃,包括主文件、密鑰文件、公共信息基本信息文件、個人基本信息文件、應用文件、記錄文件、目錄文件等。密鑰寫入包括發卡單位主密鑰、專項應用子密鑰、管理性密鑰等。密鑰發卡中心集中寫入後的初始化卡分發給各發卡單位。發卡單位根據自己的發卡單位主密鑰,進行本單位個人基本信息文件、應用文件裝入,並且表面列印照片、姓名等,這樣完成個人化處理的卡片,就可發給持卡人。最後,採用國密演算法的非接觸IC卡門禁系統已成功使用與有關部委的新建與改造門禁一卡通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