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訪問肯亞視頻
Ⅰ 奧巴馬的成長歷程
在好萊塢大片里,未來的美國總統經常是個黑人,而不是白人。像近來火爆的美國電視劇《24小時》,帕爾默從一個黑人美國參議員到美國總統,再到因為國家危難而挺身而出的前總統,直到在第五季中被無辜殺害。這樣一些意象表達了美國人潛意識里對黑人總統的一種期待。而如今,貝拉克·奧巴馬成了最有可能實現這一期待的人。200多年來,美國43任總統清一色都是白皮膚的男性。在美國政治歷史上,非裔美國人競選總統並不算新聞。黑人民權領袖傑西·傑克遜、夏普頓等人都曾經做出嘗試,但都沒有能闖過初選。美國兩大政黨甚至從未提名過擁有非洲裔背景的黑人參加總統競選。
3年的國會參議員生涯,7年的伊 利諾伊州參議員生涯,民主黨內國會眾議員初選的一次敗北,民主黨全國大會上的一次精彩演說,兩本政治類暢銷書,這就是46歲的奧巴馬的政治履歷。這是否讓他具有足夠資格成為一名美國總統?黑皮膚帥氣笑臉,眾多年輕人、少數族裔和底層平民的支持,好萊塢明星出面力挺造聲勢,這是否能讓奧巴馬以黑馬的姿態問鼎美國第44任總統的寶座?
復雜身世 白人家庭長大的黑人孩子
奧巴馬出生於夏威夷。父親是肯亞一名黑人經濟學家,母親是美國一名白人女教師。父母在奧巴馬兩歲的時候分手,在聽說父親1982年在肯亞死於車禍前,奧巴馬只見過父親一次,奧巴馬跟著母親和姥姥姥爺長大。
父親貝拉克·奧巴馬是一名在夏威夷念書的肯亞留學生。母親安·鄧納姆是一個白人,原本來自肯薩斯州。當鄧納姆與老奧巴馬結婚時,她剛好18歲。這一段婚姻很短暫,老奧巴馬離家前往哈佛大學念經濟學的博士學位,就把年輕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巴里(那時他才兩歲)拋下了,他沒有錢帶上妻兒同去。畢業後,他更是帶著另一名美國女人露絲回到了肯亞,露絲成為他的第三任妻子,因為在家鄉他早已娶了一任妻子。
父親離開了,奧巴馬跟著母親長大。鄧納姆後來嫁給了一名印尼石油公司的經理羅羅·素托羅,素托羅由於工作的關系需要去雅加達,於是,鄧納姆帶著6歲的奧巴馬去了印尼。奧巴馬在印尼度過了四年的童年時光。
10歲時,母親與繼父離婚,奧巴馬回到了夏威夷,大部分的時間他和外祖父外祖母生活在一起。鄧納姆帶著她與素托羅生的女兒瑪亞又回到印尼。當時,鄧納姆生活十分困難,她自己在攻讀人類學博士學位,還省吃儉用供兒子讀書。奧巴馬老少一家擠在一個很小的公寓裡面。奧巴馬的外祖父換過多份工作,先做過傢具推銷員,還當過一名很失敗的保險經紀。外祖母在一家銀行工作。但奧巴馬竟然進了夏威夷普納後私立學校,這說明小傢伙很會念書,但家裡負擔不輕。夏威夷普納後私立學校是夏威夷乃至全美最優秀的私立學校,具有百年歷史,學費昂貴,但凡有點錢財地位的人無論如何都是要把孩子往裡塞的。一旦進去了,父母臉上有光,小孩前程似錦。
一談到這件事,鄧納姆總是半帶自豪地認為,奧巴馬繼承了他父親的智慧,沿著他父親成功的道路在走。
兩歲後只見過父親一次
這個偉大的父親經常給奧巴馬母子寫信,但是,卻只探望過他們母子一次。雖然由於在肯亞政府工作的需要,老奧巴馬經常全球各地到處跑,他卻只在奧巴馬10歲的時候看過他,那次倆父子相處了一個月。
老奧巴馬的成長經歷就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故事。老奧巴馬出生在肯亞西部一個貧窮的小村莊,當過放牛娃,後來因為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去美國讀書,經過哈佛的鍍金之後,老奧巴馬在肯亞政府擔任經濟學家。奧巴馬的祖母和許多親戚如今仍住在那個小村莊,老奧巴馬1982年因車禍去世後也埋在村內。
1992年時,奧巴馬初訪家鄉尋根,也把未婚妻米歇爾領進門。2006年,奧巴馬二度訪問家鄉,拜訪生活在鄉村的祖母。
奧巴馬的姥姥姥爺反對女兒與老奧巴馬的婚姻,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在奧巴馬的面前詆毀他的父親,反而,他們會向對父親沒太深記憶的奧巴馬談到他父親的軼事,例如談起老奧巴馬曾在國際音樂節上唱非洲歌曲,「你老爸唱得非常好,每個人都被他迷倒了。」
在念夏威夷普納後私立學校的時候,奧巴馬總是跟同學吹噓,生父是一個非洲「王子」。當父親真的來夏威夷看他時,奧巴馬意識到應該打破自己的幻想。站在自己前面的男人瘦瘦的並沒有偉岸的感覺。
血統不錯 竟和三任總統是血親
奧巴馬是一個黑人小孩,但他熟識的家人——母親和外祖父母都是白人。奧巴馬復雜的身世是他的魅力之源,盡管有人對此也不以為然。但奧巴馬對自己身世的認知無疑吸引到了很多人對他產生「理解之同情」。
2004年7月,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做「基調演講」時,他就提到了自己的身世:「我站在這里,清楚地意識到我的故事只是大量美國故事中的一個部分,我感激所有賦予我生命的人。我的故事興許也發生在全球的各個地方。」主動坦白復雜的身世讓許多人與奧巴馬產生了感情上的共鳴。
而有美國研究者更研究了奧巴馬的家譜,發現奧巴馬父母的多次婚姻給奧巴馬帶來了7個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而他的祖先更是來自肯亞、英格蘭、德國、愛爾蘭等地。研究者最後更驚奇地發現從血統上而言,奧巴馬絕對是做總統的料,他們追溯到奧巴馬竟和美國三位總統都有血緣關系,杜魯門、老布希和小布希都是奧巴馬的遠親!奧巴馬和布希的親緣關系可以上溯到17世紀,他們往上數10代就能找到同一個祖先。而奧巴馬和副總裁切尼也有親緣關系,兩人是同一個祖先的第9代子孫。
不過,系譜學家稱,這對不少美國人而言都不是稀奇的事,畢竟,許多美國人的祖先都來自英格蘭。布希父子更是和16任美國總統是血親。
從政長路 從底層爬起的窮人代理人
盡管與父親相處時間不長,但遺傳自父親的膚色,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成為一面旗幟。1995年,奧巴馬出版了自傳《源自父親的夢想》,賣得很差,因為那時沒人知道奧巴馬是誰,但這本自傳意味著奧巴馬堅定了自己的身份認同。從政後,奧巴馬借用了父親的名字貝拉克,在別人對他的稱呼中,感受父親留下的烙印。而奧巴馬從政的道路就是書寫了一部從社會底層奮斗出頭的個人成長史。
做過混混吸過大麻
奧巴馬也曾深深困惑於自己的身份。「我在十幾歲的時候是個癮君子。當時,我與任何一個絕望的黑人青年一樣,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奧巴馬在自傳《源自父親的夢想》中這樣寫道,「煙酒、大麻……我希望這些東西能夠驅散困擾我的那些問題,把那些過於鋒利的記憶磨到模糊。我發現我了解兩個世界,卻不屬於其中任何一個。」
奧巴馬坦言,由於對復雜家庭的不理解,自己在恣意放縱中度過了少年時代。他經常逃學,游盪在夏威夷海灘和印尼的街頭,嘗試用大麻和酒精麻醉自己的失落。
好在這段「街頭混混」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上世紀70年代末,他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國際關系。大學畢業後,奧巴馬到芝加哥的一個窮人社區做起了社區工作者,年薪只有1.3萬美元。
3年社區工作者的經歷讓奧巴馬決心要從事公共事業,為下層民眾爭取權益。在這種信念的驅使下,奧巴馬來到哈佛大學學習法律。就讀期間,他成為《哈佛法律評論》月刊首位黑人社長。這個位置通常被視為法律專業學生畢業後進入美國最高法院當法官秘書、進而步步高升的敲門磚,但奧巴馬畢業後,卻選擇了芝加哥一家專門受理民權訴訟的小型律師事務所工作,並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兼職教起了憲法學。
最窮參議員曾抵押房子籌錢
奧巴馬之後選擇從政,連任3屆伊 利諾伊州州參議員,2004年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脫穎而出,將知名度擴大到全美。當年,他贏得國會參議員選舉,成為目前國會中唯一一位黑人參議員,也成為美國歷史上第5位黑人聯邦參議員。
復雜坎坷的成長經歷,讓奧巴馬特別關注美國社會底層的生存狀態。從政以來,他喊出了很多社會下層民眾的呼聲。奧巴馬一家是所有美國參議員中最窮的。2004年,為了獲得競選國會參議員的經費,奧巴馬一家甚至把公寓拿出去抵押了。奧巴馬還自稱是惟一一名要自己報稅的參議員。
當了多年「窮人的代理人」,奧巴馬積攢起雄厚的民意資本。奧巴馬成功地樹立起清廉、為百姓著想的形象。從社會底層依靠一己之力奮斗出頭的個人成長史,加上他雄辯的口才,燦爛的笑容,俘獲了眾多美國人的心。奧巴馬在年輕人、少數族裔、底層平民和自由派中都有不少支持者。
Ⅱ 尋奧巴馬競選總統全過程!從初選開始,要具體的,每一個程序。在線等!!!
成長道路
童年時期
奧巴馬的父母在位於檀香山瑪諾亞之夏威夷大學相識,當時他的父親以國際學生身份在校求學。在奧巴馬2歲時,父母分居,隨後離婚。他的父親便前往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最終返回肯亞。而他的母親則嫁給了一位印度尼西亞籍的學生Lolo Soetoro,並誕下一個女兒。奧巴馬六歲時,與母親一家遷居到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四年後,奧巴馬回到夏威夷,與外祖父母住在一起。從五年級起,奧巴馬就讀於位於檀香山的大型私立學校Punahou學校,且於當地讀到12年級,於1979年畢業。
高校時期
1983年,奧巴馬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1985年到芝加哥工作主持了一個非營利計劃,以協助當地教堂為窮困的居民組織好職業訓練。
奧巴馬1991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的法學院,獲得了「極優等」法學博士的學位,也是第一個擔任哈佛法學評論主編的非洲裔美國人,並在此期間獲得了全國范圍的認可。回到芝加哥後,奧巴馬主持了一次選民登記運動,且為民權律師事務所Miner,Barnhill & Galland工作。後來,自1993年至2005年競選聯邦參議員的12年中,奧巴馬一直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任職憲法講師。
從政之路
1995年,奧巴馬從芝加哥當選為伊利諾伊州國會參議員並在之後的3年中連任;2000年,在競選美國眾議院議員席位失敗後,奧巴馬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工作中。
2004年7月,美國民主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奧巴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調演講」。(所謂「基調演講」,就是民主黨人闡述本黨的綱領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黨極有前途的政治新星來發表,1988年做「基調演講」的人就是時任阿肯色州州長的柯林頓。)奧巴馬不負眾望,他親自撰寫演講稿,並發表了題為「無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Hope)慷慨激昂的演講。在演說中他提出消除黨派分歧和種族分歧、實現「一個美國」的夢想。該演講後,奧巴馬成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同年11月,奧巴馬順利的以高達70%的選票當選,成為美國歷史上第5位非洲裔聯邦參議員。
2007年2月10日,奧巴馬在伊利諾伊州斯普林菲爾德市正式宣布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並提出了重點在「完結伊拉克戰爭以及實施全民醫療保險制度」的競選綱領。2008年1月4日,在俄亥俄州民主黨初選大會上,奧巴馬贏得了38%的支持率,領先於知名度高於自己的約翰·愛德華茲以及希拉里·柯林頓,在民主黨諸位候選人中領跑。2008年6月3日,奧巴馬票數領先於希拉里·柯林頓,被定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同年8月23日,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奧巴馬被正式提名,從而成為了美國歷史上首個非洲裔總統大選候選人。
2008年11月5日,奧巴馬擊敗共和黨候選人約翰·麥凱恩,正式當選為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
競選理念
經濟
奧巴馬:反對布希政府對年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上富裕階層的減稅政策。
麥凱恩:支持延續布希政府的減少收入稅政策,並打算將企業稅的稅率從35%減至25%。
貿易
奧巴馬:敦促就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重新談判,以加強有關勞工和環境方面的條款;支持與秘魯之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麥凱恩:支持與哥倫比亞、韓國和巴拿馬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並與27個歐盟成員國展開有關新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反對改變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支持開放新貿易市場。
反對伊拉克戰爭
奧巴馬:一直反對伊拉克戰爭,並在競選中承諾,如果當選總統,會在上任後16個月內從伊撤出美軍作戰部隊。
麥凱恩:在參議院投票支持對伊開戰,反對在戰爭撥款議案中附加撤軍時間表。他最近表示,如果當選總統,會在2013年實現在伊拉克設定的目標,並撤離駐伊美軍作戰部隊。
健康保險
奧巴馬:支持延續目前以僱主支付為主的健康保險制度;支持聯邦政府強制推行兒童全民健康保險計劃;設立國家健康保險項目。
麥凱恩:反對聯邦政府強制推行全民健康保險計劃,支持將目前以僱主支付為主的健康保險制度轉變為自由市場體系,並給低收入階層提供一定的稅務減免。
外交
奧巴馬:強調談判比軍事行動更重要,表示會與伊朗、敘利亞、朝鮮和委內瑞拉等國領導人談判。
麥凱恩:呼籲美國在國際外交舞台上發揮更積極有力的作用,承諾會推動重建美國與盟國之間的關系。
[編輯本段]成功當選
2008年11月4日,美國各大電視網公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利諾伊州國會參議員貝拉克·奧巴馬在2008年11月4日舉行的總統選舉中擊敗共和黨對手、亞利桑那州國會參議員麥凱恩,當選第56屆美國總統已成定局。據初步統計結果,奧巴馬已獲得297張選舉人票,超過當選總統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麥凱恩僅獲得145張選舉人票。
成功當選美國第44任總統後的奧巴馬在芝加哥發表講話,表示「這是屬於大家的勝利(this is your victory),美國即將開始改變(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同時,他還感謝了自己的家庭和團隊,並且向對手麥凱恩表示敬意。麥凱恩也在隨後致電奧巴馬表示祝賀,奧巴馬也表示非常期待麥凱恩能夠加入未來的美國政府一起共事。
Ⅲ 奧巴馬為什麼重返肯亞
據7月16日報道,奧巴馬此行是為了周一(16日)參加他同父異母的姐姐烏瑪·奧巴馬所籌建的運動與職業中心的落成儀式,該中心旨在給予當地年輕人受教育和改善經濟狀況的機會。之後,他將前往南非參加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百年誕辰。肯亞總統烏胡魯·肯亞塔(Uhuru Kenyatta)接待了奧巴馬。
烏瑪·奧巴馬在上個月談及奧巴馬重返肯亞時表示,「他在奧巴馬基金會下的使命是激勵大家和賦予人們改變世界的能力。因此,他回到咱們父輩的家鄉來參加這一活動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周一晚些時候,奧巴馬將前往南非會見南非總統拉馬福薩,並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的曼德拉百年誕辰活動中發表講話。同時,他還將同200名非洲奧巴馬基金會的新領導成員展開交流活動,探討他們在非洲展開的工作。
奧巴馬的父親是肯亞人。早在2015年,奧巴馬就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對肯亞進行了訪問,盡管被廣泛形容為「省親之旅」,但奧巴馬訪問背後的經濟文化政策還是被認為充滿了政治色彩。
Ⅳ 奧巴馬選上總統的最直接原因
從嚴格意義上講,奧巴馬只是一個混血兒,並非黑人。奧巴馬1961年8月出生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父親是來自肯亞的留學生,母親是堪薩斯州白人。
個人魅力是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不可或缺的因素,奧巴馬是這方面的絕佳代言人。
很多人把奧巴馬比作肯尼迪第二,他也有意識地向這個形象靠攏。兩人同樣年輕英俊,同樣哈佛畢業,同樣參議員出身,同樣一講成名、口才卓絕。奧巴馬曾刻意模仿肯尼迪,其努力得到了肯尼迪家族的認可:肯尼迪弟弟稱他為肯尼迪最佳政治繼承人,肯尼迪女兒則毫不猶豫地表示:「等了半輩子才等到和父親如此相似的人。」於是,「第一家族」的榮耀溫暖了奧巴馬。
更重要的是,奧巴馬小心翼翼地使用自己的背景。他不打少數民族的牌,堅持強調不同種族的團結與融合,這個一貫立場使他大受歡迎。他的非洲血統,他帶有濃郁亞洲風情的夏威夷和印尼歲月,他做混混吸大麻的年少輕狂,他的哈佛法學院的精英教育背景等等,讓他可以在面對不同人群時都能找到相通點,從而吸引了少數族裔,贏得了很多白人精英的支持,還調動了一向對政治漠不關心的年輕人。
大選日,奧巴馬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魅力:美國媒體稱此次大選大約有1.3億選民投票,達到1960年以來最高水平。有評論指出,「奧巴馬一代」(18歲至30歲的年輕人)是奧巴馬獲勝的關鍵因素。在參與今年美國大選投票的選民中,每10人中有1人是首次參與投票,他們大部分都是年輕和非白人選民,其中大約有2/3的新選民年齡在30歲以下。據悉,每5個新選民中就有1名黑人和1名西班牙裔美國人,而奧巴馬成功吸引了2/3的西班牙裔選民以及幾乎所有參與投票的黑人選民。此外,奧巴馬還成功地吸引到女性選民過半數的選票。
網路時代 新興媒體威力凸顯
奧巴馬的競選口號是「我們能」!抓住人心思變的現狀展示自己的朝氣蓬勃。有人說,網路對於奧巴馬正如電視對於肯尼迪、廣播對於羅斯福。奧巴馬團隊在整個競選過程中對網路、手機等新興媒體的充分利用不僅為他成功奠定了雄厚基礎,也成為奧巴馬之「新」的最好注腳。
在美國大選這場最燒錢的馬拉松中,出色的籌款能力無疑是制勝法寶之一。據報道,奧巴馬籌款總額達6.2億美元。奧巴馬團隊在廣告宣傳上的花費就高達2.92億美元,超過其對手麥凱恩的籌款總額——2.3億美元。這其中網路的作用不容小覷。網路被比作奧巴馬源源不絕的「提款機」,其網路籌款屢次刷新紀錄。有報道稱奧巴馬籌款總額中超過85%來自互聯網,而且絕大部分是不足100美元的小額捐款。也有報道指出,奧巴馬競選經費中1/4來自捐款額200美元以下的小額資助者。無論哪種說法是真,奧巴馬多樣化的籌款方式不容置疑。
網路對於奧巴馬的意義遠不止於「提款機」。奧巴馬在競選之初就推出了自己的網站。其設計大量利用了社交網路和互動元素,用戶可以在網站上開展討論、自己舉辦籌款,觀看視頻等等。其中一個名為「奧巴馬女孩」的視頻在YouTube的瀏覽次數超過400萬次,並且多次出現在電視新聞和訪談節目中。此外,奧巴馬數百萬美元買下的搜索引擎Google中的關鍵字廣告,成功地將瀏覽用戶引導到了自己的競選網站,或者成為自己的支持者,或者捐錢。網路無疑是奧巴馬吸引選民以及與選民交流的最好平台。
大選之路 時勢造英雄
「選不逢時」或許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的支持者的嘆息。專家指出,縱觀美國大選歷史,除了1988年大選共和黨連續第三次贏得總統選舉勝利外,美國選民很少投票支持同一個政黨連續執政12年。更重要的是,經歷了阿富汗與伊拉克的兩場戰爭,遭遇了無情颶風的蹂躪後,共和黨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可謂千瘡百孔。麥凱恩的競選從一開始就壓力無限。
不過,憑借在國家安全和外交領域的豐富經驗和出生入死、為國效力的英雄形象,麥凱恩曾一度在與奧巴馬的較量中領先。然而,一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碾碎了他最後的希望。經濟政策一向是民主黨的強項,而麥凱恩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與當前的布希政府劃清界限。於是,民意調查中,奧巴馬的支持率一路攀升。
天時當然不是麥凱恩失利的唯一原因。競選用款的捉襟見肘使麥凱恩團隊不得不棄車保帥,喪失進攻銳氣;副手美女佩林給選民帶來最初的新鮮後逐漸演變為麥凱恩團隊的包袱,甚至一度引發內訌;金融危機爆發後,麥凱恩棋行險招宣布「暫停競選」以全力應對危機,結果救市方案的首次投票受阻不僅使他博取選民好感的努力成為泡影,還嚴重影響了自己在選民心目中的誠信;而之後通過攻擊奧巴馬與恐怖分子的關系等「抹黑」企圖讓選民看到了他的氣急敗壞,反而抹黑了自己的形象。
資歷尚淺的奧巴馬在與經驗豐富的希拉里的拉鋸戰中逐漸成長,在共和黨留下的爛攤子面前用「變革牌」擊敗了麥凱恩的「經驗牌」。非裔美國人奧巴馬的當選本身的確是奇跡,不過奇跡的背後是有力的號召、有效的策略與有利的時機。
可見,美國選民的大力支持與選擇,加上奧巴馬採用正確的選舉策略是其當選總統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