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亞芬訪問
❶ 金采風的活動年表
1955年6月19日,農歷乙未年四月廿九日:中國越劇團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
由上海越劇院組成的中國越劇團,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團長許廣平,副團長張東川,秘書長王志成,副秘書長胡野檎,主要藝術人員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張桂鳳、呂瑞英、金采風和吳琛、劉如曾、顧振遐、蘇石風、幸熙等。
7月2日起,在柏林、德累斯頓等地演出《西廂記》和《梁山伯與祝英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總理格羅提渥觀看了《西廂記》的演出,並上台接見演職員。7月24日,為駐德蘇軍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鐲》、《樓台會》等劇目。
1955年7月30日,農歷乙未年六月十二日:中國越劇團赴蘇聯訪問演出
由上海越劇院組成的中國越劇團,離開柏林,赴蘇聯訪問演出,團長許廣平,副團長張東川,秘書長王志成,副秘書長胡野檎,主要藝術人員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張桂鳳、呂瑞英、金采風和吳琛、劉如曾、顧振遐、蘇石風、幸熙等。
中國越劇團在蘇聯明斯克、莫斯科演出《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劇目。8月15日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馬林科夫、米高揚、別爾烏辛等,觀看了《梁祝》的演出,觀後在劇場休息室接見了劇團的同志,伏羅希洛夫還親手把一束束鮮花分送給被接見的劇團同志。9月9日,在莫斯科演畢《西廂記》後,蘇方將「驚艷」一場攝成電影。9月10日,離開新西伯利亞回國。
1959年2月17日,農歷己亥年正月初十日:中國越劇團首次赴越南訪問演出
2月17日至4月3日,根據中越文化合作協定,由上海越劇院組建的中國越劇團赴越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在河內、海防等9個省市演出28場,觀眾逾20萬人次,演出劇目有《紅樓夢》、《追魚》、《黨員登記表》、《打金枝》、《斷橋》、《風雪擺渡》、《拾玉鐲》、《盤夫》、《評雪辨蹤》等。徐平羽任團長,吳琛任副團長兼藝術指導。主要演員有徐玉蘭、王文娟、吳小樓、金采風等。胡志明主席兩次接見全團人員並合影,授予劇團越南民主共和國一級勞動勛章和一面「團結和友誼」的錦旗。
1960年12月23日,農歷庚子年十一月初六日:上海越劇院首次赴香港演出
上海越劇院以上海越劇團的名義,首次赴香港演出。團長白彥、副團長袁雪芬,主要演員有:袁雪芬、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呂瑞英、金采風及男演員史濟華、劉覺、張國華等。
1961年1月26日,農歷庚子年十二月初十日:上海越劇院首次赴香港演出結束
上海越劇院以上海越劇團的名義,首次赴香港演出結束。團長白彥、副團長袁雪芬,主要演員有:袁雪芬、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呂瑞英、金采風及男演員史濟華、劉覺、張國華等。共演出劇目計有大戲《西廂記》、《紅樓夢》、《碧玉簪》、《金山戰鼓》、《追魚》,小戲《打金枝》、《陽告》、《行路》、《斷橋》、《拾玉鐲》、《做文章》、《評雪辨蹤》、《盤夫》等。
1961年7月20日,農歷辛丑年六月初八日:周恩來、陳雲、陳毅觀看越劇《則天皇帝》
由上海市委招待處主辦,上海越劇院金采風主演的《則天皇帝》,在錦江小禮堂演出,周恩來總理和陳雲、陳毅副總理出席觀看。
1961年9月8日,農歷辛丑年七月廿九日:中國上海越劇團赴朝鮮訪問演出
9月8日至10月18日,應金日成首相邀請,上海越劇院二團以「中國上海越劇團」名義,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訪問演出。朱光任團長,袁雪芬任副團長,章力揮任秘書長。演出劇目有《紅樓夢》、《西廂記》、《春香傳》、《打金枝》、《盤夫》、《擋馬》等。主要演員有袁雪芬、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呂瑞英、金采風、陸錦花等。《紅樓夢》特為慶祝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大會作了演出。金日成、崔庸健等朝鮮黨政領導和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團、以科茲洛夫為首的蘇共中央代表團,觀看了演出。
1961年10月,農歷辛丑年,下旬:中國上海越劇團訪朝演出歸來受到接見
中國上海越劇團訪朝演出歸來,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全團人員,主要演員有袁雪芬、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呂瑞英、金采風、陸錦花等。又偕同齊燕銘、王昆侖,陪同劇團同志參觀北京清朝恭王府遺址。劉少奇、周總理均看了匯報演出,並上台接見演職員,合影留念。
1964年3月15日,農歷甲辰年二月初二日:上海越劇院演出現代小戲招待朝鮮貴賓
由上海警備區主辦,上海越劇院演出的現代小戲《櫃台》(丁賽君、金采風主演)和《打金枝》(范瑞娟、張桂鳳等主演),在錦江小禮堂招待朝鮮貴賓。
1964年7月15日,農歷甲辰年六月初七日:上海越劇院一團上演《不準出生的人》
上海越劇院一團在瑞金劇場上演《不準出生的人》,由吳兆芬、平梅芳改編,章琴導演,范瑞娟、金采風、丁賽君、金艷芳主演。該劇連演5個多月。2005年8月29日,農歷乙酉年七月廿五日:慶祝上海越劇院建院50周年慶專場演出舉辦
「同唱一台戲——慶祝上海越劇院建院50周年慶專場演出」在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世紀廣場上演,就此拉開上海越劇院建院50周年系列演出的序幕。而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傅全香和金采風的到來更是讓現場氣氛到達高潮。金采風當即為觀眾演唱了自己拿手的選段——《紅樓夢》中的《黛玉進府》,風采神韻都不減當年,而傅全香更是帶著大家唱起了生日歌,為越劇慶生。專場齊集了越壇名家名角,趙志剛、錢惠麗、單仰萍、方亞芬、章瑞虹、陳穎、華怡青、王志萍、張詠梅、許傑等逐一亮相。整個演出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戲迷,其中還有從深圳特意趕來的,整個廣場座無虛席。
2005年9月24日,農歷乙酉年八月廿一日,14時:越劇電視連續劇《西廂記》VCD簽售
《西廂記》和《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祥林嫂》並稱為上海越劇院的四大經典劇目,深受戲迷喜愛,屢演不衰。為配合上海越劇院建院五十周年慶賀活動,中唱上海公司重新製作了拍攝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越劇電視連續劇《西廂記》,並出版發行了該節目的VCD。9月24日下午2點,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金采風、呂瑞英、劉覺在福州路上海書城六樓戲曲音像館進行《西廂記》VCD的簽名銷售活動。
2006年3月27日,農歷丙戌年二月廿八日:百年流聲——紀念中國越劇誕辰100周年電視文藝晚會上演
時值中國越劇誕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聲——紀念中國越劇誕辰100周年電視文藝晚會》上演,特別選擇越劇的發源地嵊州和越劇的發祥地上海進行雙向傳送異地直播。這台晚會開創兩個「第一次」,即首次以雙向傳送異地直播的現代電視傳媒手段來運作戲曲節目;首次讓藝術家們以「走紅地毯」的方式拉開晚會的序幕。
名家薈萃共襄盛舉此次晚會可謂名家薈萃,不但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周寶奎、畢春芳、張小巧、呂瑞英、金采風等悉數到場,越劇中堅力量錢惠麗、單仰萍、方亞芬、章瑞虹、王志萍、韓婷婷等也共同參與這台晚會的表演。同時全國其他越劇院團的領軍人物茅威濤、吳鳳花、陳飛、張小君等也以訪談、再現表演等多樣形式祝賀演出。名家新秀會聚兩地,共同演繹各個流派代表唱段,展現越劇發展百年華彩。
此外,晚會現場還邀請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尚長榮、紹劇名家六齡童父子、電影表演藝術家謝芳、嚴順開、音樂家何占豪、影視明星李玲玉等傾情參與,共襄盛舉。上海本地其它劇種的藝術家們更是當仁不讓,粉墨登場,淮劇名家馬秀英、昆劇名家梁谷音、滬劇名家馬莉莉、茅善玉、影視明星楊昆等都將反串越劇流派大聯唱,祝賀越劇百歲。見證了越劇百年發展的老藝人——94歲的「小歌班」藝人張榮標老先生還親臨晚會現場為觀眾們獻唱一段。
2006年7月1日,農歷丙戌年六月初六日:百年越劇名家名曲演唱會(中)舉辦
為紀念中國越劇誕生100周年,「百年越劇名家名曲演唱會(中)」於紅星劇院上演。這次演唱會是將越劇百年來所有的精華唱段集中。參加演出的有周寶奎、金采風、張小巧、金艷芳、方亞芬、趙志剛、單仰萍等。
2006年12月6日,農歷丙戌年十月十六日,上午:杭州越劇二團建團56周年座談會舉行
杭州越劇二團(原桐廬越劇團)迎來傅全香、金采風,杭州越劇院國家一級編劇包朝贊,桐廬籍越劇演員單仰萍、謝群英和陳雪萍。在越劇百年華誕、杭越二團建團56周年之際,這些越劇界名人重回故土,與縣委宣傳部、縣文廣新局有關領導及杭越二團演員們齊聚一堂,討論關於如何建設、發展杭越二團的話題。
傅全香首先發話。她看了桐廬縣紀念越劇百年專場晚會後,激動得一夜未眠。「因為我看見的都是一朵朵『梅花』朵兒,真的非常高興。」浙江是越劇的發源地,傅老師聲稱自己是浙江的女兒。她以自己從藝70多年的心得勉勵桐廬的年輕越劇演員們,不要心浮氣躁,下個百年要走奉獻之路。只有真正熱愛這門藝術,才能不求回報、不求名譽,獻身這門藝術,也只有這樣,越劇之花才能開得更美、更燦爛。金采風說:「青年就是未來,希望越劇界年輕的『花兒』越開越鮮艷,越開越燦爛,越開越茂盛。但是要做到這三點,既要自身努力、干一行愛一行,還要堅定不移,同時也要有澆花人,這樣花兒才能培育得好。我早年到桐廬越劇團時,劇團朴實的藝術風格、嚴謹的舞台作風、執著的探索精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演越劇不但要有基礎,還要揚長避短,發揮越劇的長處。」金老師特別指出:「越劇專場晚會讓我們這些越劇人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我很高興看到桐廬有這么多後起之秀,希望領導們要多多重視培養青年,劇團要出名、出戲、出明星,明星越多,劇團聲譽才會越高。」國家一級編劇包朝贊對紀念越劇百年專場晚會上青年演員們出色的表演感到非常振奮,他說:「桐廬是我的再生之地,雖然我不是桐廬人,但我把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留給了桐廬。不管我身在何處,我始終覺得我的根在桐廬。金獎銀獎不及觀眾誇獎,金杯銀杯不如觀眾口碑。一個戲的成功,不在於其中的演員得了什麼獎,劇目本身得了什麼獎,而在於觀眾喜不喜歡。讓觀眾看了掉眼淚,且對他們的生活有所啟發,就是好戲,就會經久不衰。杭越二團是個非常有希望、有朝氣的團隊,擁有天時、地利、人和各方優勢,今後應該多排一些群眾歡迎的好戲,這樣劇團才會越辦越好。」
2006年12月17日,農歷丙戌年十月廿七日:「越劇流芳香溢金陵——2006中國越劇名家名段南京演唱會
」舉行
在越劇百年誕辰之際,恰逢南京市越劇團建團50周年。由南京市文化局和南京市文聯等單位主辦、南京市戲劇家協會和南京市越劇團承辦的「越劇流芳香溢金陵——2006中國越劇名家名段南京演唱會」在南京電視台舉行。演唱會由央視戲曲頻道主持人白燕升主持。越劇「十姐妹」之一的傅全香、王文娟、金采風、畢春芳、周寶奎等曾經影響了越劇發展史的眾多老藝術家逐一亮相,深情地回憶起自己的越劇之路。而中青年越劇演員竺小招、錢惠麗、趙志剛、吳風花、陶琪等紛紛登台,為觀眾獻上了《碧玉簪》、《西廂記》、《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真假女駙馬》等劇目中的經典片段。澳大利亞悉尼越劇團團長秦夢等越劇名票也遠道而來,獻演了拿手節目。
2006年12月23日,農歷丙戌年十一月初四日,下午:《名家名段任你點》舉辦2006年歲末大聯歡
十幾位京昆越滬淮的戲曲名家在上海豫園戲苑古戲台匯聚一堂,與觀眾舉行了2006年歲末大聯歡。這一由滬上戲曲電視品牌節目《名家名段任你點》主辦的活動,同樣吸引了各個劇種的眾多戲迷,聯歡現場笑聲掌聲不斷。
由於《名家名段任你點》「戲曲名家與觀眾零距離」的一貫原則,聯歡中許多節目都是名家與戲迷的同台演出。趙志剛、華雯和汪華忠等都與戲迷一起表演了各自的代表作,李軍更是親自操琴為復旦大學的一位研究生票友伴奏,而徐標新與一位4歲的小戲迷合作的《送花樓會》,更是博得全場叫好。除此之外,許多德高望重的藝術家也來到現場並表演了節目。評話表演藝術家吳君玉就用評話的形式盤點了今年滬上的劇壇大喜事,久未登台的越劇表演藝術家金采風則演唱了《紅樓夢》的選段。楊飛飛、筱文艷等老藝術家還登台為一些觀眾頒發了劇組特別設立的獎項。
2007年12月19日,農歷丁亥年十一月初十日,19時15分:徐標新2007年越劇專場第一場
本日逸夫舞台舉辦「越苑青春風、舞台嘉年華」上海越劇院10位優秀青年演員專場之徐標新越劇專場。特邀嘉賓:畢春芳、金采風、趙志剛、錢惠麗、許傑、陳飛。
演出劇目
《盤夫索夫·盤夫》(徐標新,王志萍(嘉賓))
《啼笑因緣·約會》(徐標新,方亞芬(嘉賓))
《綵樓記·評雪辨蹤》(徐標新,樊婷婷)《真情無界》(徐標新,鄧華蔚)
2008年5月23日,農歷戊子年四月十九日,13時30分:四川汶川地震「上海越劇界聯合賑災義演」專場舉行
由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主辦,SMG綜藝部、SMG廣播文藝中心、上海蘭生越劇發展基金、上海越劇藝術研究中心協辦,上海越劇院、天蟾京劇中心逸夫舞台聯合承辦的「上海越劇界聯合賑災義演」專場在上海逸夫舞台舉行,義演專場的票房全部收入和現場募集捐款送達災區。此次義演,活躍在越劇舞台上的一批知名的中青年明星演員如章瑞虹、許傑、張承好、孫智君、王志萍、鄭國鳳、金靜、韓婷婷、傅幸文參演;浙、閩在滬的越劇演員如王君安、趙海英等加盟登台;老一輩藝術家王文娟、金采風、畢春芳、周寶奎、孟莉英、范瑞娟、徐玉蘭、尹小芳等獲悉消息後也上台與大家一起表達老一輩藝術家們抗震救災的情懷。在整台演出的最後,這些老藝術家和所有演員一起,共同進行配樂朗誦《坐標》。
演出在盛舒楊演唱的歌曲《祈禱》中開場,何賽飛演唱一段評彈開篇《蝶戀花》,趙志剛清唱《一封來自災區前線的信》。
義演活動得到了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的大力支持,SMG文藝中心將義演作為「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星期廣播音樂會」特別節目直播。
❷ 虹口越劇團的劇團簡史
1978年10月,「飛鳴」、「東風」的骨幹被召集進行籌建虹口的工作。
1979年2月,虹口區越劇演出隊成立,在區工人俱樂部和區文化館劇場排演《珍珠塔》(《見姑》、《贈塔》等選場)和《九斤姑娘》等摺子戲,主演為朱惠芳,沈愛蓮。
接著,由60年代畢業於虹口區專業劇團學館的中年演員排演《盤夫索夫》,演出於國光劇場。
1979年5月,特邀「青山」的筱一峰和筱麟童,上海越劇院的吳天芳會同原有骨幹,於6月在解放劇場演出《狸貓換太子》,此劇有薄膜唱片存世。之後,演出《雲中落綉鞋》。
1979年10月,定名為虹口越劇團,屬國營性質,初任團長為李明。虹口越劇團正式成立。
1980年初,在虹口區委一位副書記的同情和支持下,陸錦娟歸隊加入虹口越劇團。
1980年2月16日起,虹口越劇團在徐匯劇場演出《山河戀》,劇本由南薇、韓義等改編,導演南薇、鳳鳴,陸錦娟、朱惠芳主演,很受觀眾歡迎。尤其是其《送信》一折,陸設計之動作別具一格,風流而又雅緻,極為動人心魄。
1980年5月,虹口越劇團在上海共舞台演出《盤妻索妻》,陸錦娟飾梁玉書,受到追捧。「由陸錦娟領銜演出傳統劇《盤妻索妻》,其時僅在共舞台上演日場,居然場場暴滿,連演兩個月上座率不衰,甚至出現通宵排隊購票、每人限購張數的熱潮,其受到觀眾的青睞程度於此可見。」 5月底,虹口越劇團在延安劇場連演《盤妻索妻》三十場,均由陸錦娟主演,其因疲勞過度和飲食不當而致病,請假未果,區文化課副科長強令其隨團同去金山,陸錦娟遂抱病演出,回來後又在解放劇場堅持演出。
1980年7月1日,虹口越劇團在解放劇場演出《盤妻索妻》,亦由陸錦娟主演,又有觀眾獻花,此前也一直有觀眾向陸錦娟獻花,群眾獻花的事情被區文化課副科長認為是不正之風,而要求團長做陸錦娟的工作,讓其向觀眾呼籲不要獻花。
1980年7月11日,虹口越劇團《盤妻索妻》演出60餘場,陸錦娟因過度疲勞而失音,由備角尹美娣頂替其角色繼續演出,陸隨團壓陣。7月15日,陸錦娟病情好轉,要求演出,但被拒絕,後只允其演後半場。當晚,因劇團事先未與劇場講明陸只演後半場,也未能像原先一樣打出通告,再加演出前打幻燈,在陸錦娟名字上停留時間過長,尹美娣的名字一晃而過,使不少觀眾認為此場為陸錦娟主演,故而在尹美娣出場後,觀眾倍覺受騙而嘩然起鬨,在團長廣播說明情況後,劇場恢復平靜。之後,陸錦娟被禁演。
尹桂芳因尹小芳閑賦在家,而虹口頭肩小生位置空懸,遂託人向虹口越劇團引薦尹小芳,後者於1982年進虹口越劇團。
1982年,尹派傳人尹小芳和編劇陳曼受邀加盟「虹口」,區政府為劇團特聘尹桂芳作藝術顧問,又特請了昆劇前輩鄭傳鑒、上海戲劇學院舞美教授徐渠作藝術指導。
1982年1月25日,開排了《沙漠王子》,並公演於中國劇場和群眾劇場,連滿60場,觀眾達84079人次。為讓尹小芳邊演邊傳,此後又演出《何文秀》、《張羽煮海》、《浪子成龍》、《毛遂自薦》等劇目。
1982年,徐派小生丁育之主演《玉觀音》,尹派小生尹美娣主演《芙蓉屏》、《三鬧喜堂》、《盤妻索妻》、及學習原飛鳴時期陸錦娟常演劇目《靈堂成親》。
1982年7月,上海越劇院和靜安、盧灣、虹口三區的越劇團,委託上海市戲曲學校培訓的演員訓練班,經過1年半的訓練後結業,俞振飛校長向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虹口越劇團的結業學員有肖雅、韓婷婷等。他們結業回團後排演《沉香扇》。
1984年8月,江浙滬越劇電視大獎賽及上海市文化局舉辦的戲曲青年演員會演,蕭雅和韓婷婷分獲三等獎和新苗獎,自1985年夏起,她們挑起大梁,成為劇團的台柱。
1985年5月,虹口區文化局和福建省莆田市僑友實業總公司聯合攝制2集越劇電視劇《毛遂自薦》,由尹小芳、李金鳳等主演。
1985年在尹小芳拍攝《毛遂自薦》電視劇期間,肖雅、韓嬸嬸排練和主演了《畫龍點睛》,在上海各主要劇場及郊縣連演近百場。報紙傳媒不斷發表評論文章,兩佐青年演員迅速成長,挑起了劇團演出大梁。接著又主演了《沙漠王子》、《天長地久》等大型劇目。
1986年6月,陸錦娟受邀回「虹口」在共舞台演出《盤妻索妻》,觀眾踴躍,座無虛席,獻花觀眾絡繹不絕,袁雪芬到場觀看演出,並至後台予以誇贊。
1986年7月,全國越劇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舉行,上海虹口越劇團肖雅獲演唱獎。
1986年9月,江浙滬電視大獎賽再次舉行,蕭雅獲二等獎,韓婷婷和王曉瑩獲三等獎。蕭雅還多次在歌曲比賽中獲獎,成為戲曲、歌曲兩棲演員。
1986年,國光劇場劃歸劇團,經營錄像放印業務,實行「以副養文」,用創收彌補經費的不足。
1988年7月,越劇摺子戲寶靈杯大獎賽舉辦,上海虹口越劇團以《一枝梅》參賽,由於決賽的9個摺子戲都未達到95分的標准線,從而使「三新」大獎空缺。參加決賽的9個摺子戲,均獲優秀獎,《一枝梅》列於其中。
1988年10月9日,虹口越劇團青年演員「肖雅演唱專場」在中國劇場舉行,肖雅演唱了《沙漠王子》、《流浪王子》、《一枝梅》等唱腔選段及歌曲《月亮走,我也走》等。上海市副市長劉振元致信祝賀,傅全香、戚雅仙等前輩演員出席觀賞。
1988年2月20日,劇團與合資企業上海東南對外房產發展公司掛鉤,實行「文聯姻」,劇團更名為東南虹口越劇團。
1989年11月,應邀赴香港參加葵青區第二屆藝術節交流演出,劇團帶《盤妻索妻》和《天長地久》(此劇目至1989年以來,3年中演出200多場。 )訪問香港。蕭雅專攻尹派,韓婷婷師承范派。除她們各自繼承流派藝術而先後搬演《沙漠王子》、《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優秀劇目外,又排演了根據莎士比亞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改編的《天長地久》和根據瓊瑤原著改編的《一枝梅》等劇目,使她們在觀眾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劇團深受香港地區觀眾歡迎,被譽為最受歡迎的表演團體之一。
1989年3月華東六省一市紅燈杯戲曲演員歌曲大賽舉行,上海虹口越劇團青年演員肖雅名列第一,獲特等獎。
1990年1月12日至14日,由虹口區文化局、《新民晚報》文藝部等聯合主辦的「韓婷婷演唱藝術專場」,在中國劇場舉行。
1990年8月,霞飛杯越劇演員電視大賽舉辦,虹口越劇團參賽,蕭雅與韓婷婷被授予「越劇之星」稱號。
1990年9月至10月,東南虹口越劇團的《顛倒姻緣》參加「1989上海文化藝術節」的演出。
1991年,虹口越劇團《再度鵲橋》的演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991年,蕭雅赴美定居。
1993年3月12日,韓婷婷主演《三世奇緣》獲上海市第四屆白玉蘭戲劇表演主角獎。
1993年3月30日,上海東南虹口越劇團學習陸錦娟演出劇目《靈堂成親》,在大眾劇場獻演《火燒鳳樓》,尹派新人肖晨曦飾演姜斌。
1993年10月17日,「 '93上海新劇目展演」頒獎儀式,在上海戲劇學院實驗劇場舉行,虹口越劇團的《沈園絕唱》獲紀念獎。
1993年,超達杯越劇雙十佳青年演員大賽舉行,虹口越劇團蔣士英獲專業組十佳稱號。
1994年4月8日至11日,由東方電視台和上海弘韻文化娛樂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東方弘韻--'94越劇精英大會演」,在人民大舞台舉行,虹口越劇團的韓婷婷名列主演者。
1994年8月9月,上海虹口越劇團首演《沈園絕唱》於曲陽文化館劇場。9月參加1994年上海新劇目展演獲紀念獎。導演彭安娜,作曲何占豪,舞美設計崔可迪,燈光設計潘家瑜,服裝設計張豫美。韓嬸嬸領銜主演飾陸游,蔣仕英飾唐蕙仙,該劇作者應范瑞娟所願,先改成電視劇,於1993年春由上海電視台、上海越劇院聯合攝成4集越劇電視劇播放。許諾導演,范瑞娟飾陸游,呂瑞英飾演唐蕙仙。
1995年2月6日,上海電視台與虹口越劇團,聯合攝制的4集越劇電視連續劇《蝴蝶的傳說》,由上海電視台播出。該劇由楊銳編劇,張佩俐、龐茂忠導演,韓婷婷飾梁山伯、方亞芬飾祝英台。
1995年10月27日,虹口越劇團在無錫唐城開拍電視劇《金縷衣》,該劇1996年2-3月間分別在上海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播放。後獲第11屆全國戲曲電視劇「STV獎」三等獎。
1995年上海電視台攝制播映了由蕭雅主演的越劇電視劇《玉蜻蜓》,該劇榮獲第15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
1995年,韓婷婷任虹口越劇團副團長。
1996年1月,由上海電視台與虹口越劇團聯合攝制的3集越劇電視劇《金縷曲》開拍。傅駿編劇,張佩俐、顧建中導演。韓婷婷一飾兩角,以范派表演東宮太子、書生崔真,以尹派表演西宮太子、皇帝李純;傅幸文以戚派飾演杜秋娘。
1996年9月14至16日,日發杯全國越劇青年演員大獎賽舉辦,虹口越劇團青年演員瀋海冰以《楊開慧》中的《忠魂曲》獲得一等獎,劇中毛岸英扮演者陶卉獲三等獎。
1996年6月9日,虹口越劇團在逸夫舞台推出一台大戲《三世奇緣》,及一台摺子戲精品專場。摺子戲由韓婷婷、方雪雯、華怡青、陳嵐、謝群英、周艷、陶卉等滬、浙、黔的青年演員演出,劇目為《樓台會》、《十八相送》、《黛玉焚稿》、《歸寧》等。
1996年以來,韓嬸嬸新編越劇《三世奇緣》,她一人塑造了秦遜、孫芹兩個人物,並採用彈琵琶、舞劍揚其所長,得到了專家的好評:「奇緣奇人奇事,范派新生別開一面。」憑此劇中的出色演出。她榮獲了第四屆白玉蘭表演藝術獎主角獎。
1997年2月12日,上海虹口越劇團首演《顛倒姻緣》於江蘇靖江市工人文化宮,編劇陳曼,導演謝文芳,主演韓婷婷、瀋海冰。
2000年,韓婷婷創意策劃並主演了新戲《梅花魂》,飾演了忠良之子梅良玉。
2001年,韓婷婷自籌資金聯合靜安越劇團、盧灣越劇團和她所在的虹口越劇團舉辦了「越劇--情緣未了」系列演出。
2004年.虹口越劇團改制。2005年成立韓婷婷文化藝術傳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