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如何製作軍事密碼

如何製作軍事密碼

發布時間: 2023-02-13 04:13:06

㈠ 古代的密碼鎖也使用數字作為密碼嗎

我國使用鎖的歷史已經有5000多年了。起初,鎖並沒有安裝機關,而是做成豹子、獅子等兇猛動物的形狀,達到震懾的目的。後來,鎖的結構越來越復雜,開始運用各種安全防範的技巧。明清時期,出現了結構復雜的密碼鎖,復雜程度一點也不比現在的密碼鎖差。

總結:

這些漢字密碼鎖造型優美,儼然是一種藝術作品,它們既美觀又實用,體現了我國古人的聰明才智。

㈡ 什麼是軍用密碼

北宋時代我國出現了第一本真正的軍用通信密碼表。它保存在曾公亮編纂的《武經總要》中。曾公亮指出了以往常規軍事通訊的嚴重缺點,想出了一種高明的辦法:先收羅當時軍中必用的40個短語,給它們分別編上相應的代碼數字。

例如:1、請刀;2、請箭;……14、請添兵;……18、請固守;……當大將率兵出征時,先發給他一個密碼本,並和兵部事先約定好,利用某一首五言詩,作為解碼密鑰。例如,約定下面這首詩作為解碼之用:「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廳籟此俱寂,惟聞鍾磬音。」戰斗進行後,統兵將領請求固守陣地。這時,他查出「請固守」是第18號密語,而詩中的第18個字是「花」字,於是,馬上編發一道嵌有「花」字的普通公文,並在「花」字上加蓋印章,以表示此字是個關鍵。公文到達後,主帥馬上就可破譯出來。如果他同意下屬的請示,就重新寫下這個字,把它夾雜在文章中,加蓋印章發回;如不同意,就什麼也不寫,只蓋上一個空印。

這種通信保密方法,不僅敵人看不懂,就連送信人與偏裨將領也不知道。

㈢ 古代的官方文書是怎麼防偽的

從古至今,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如何去偽存真,是每個時代都需要解決的問題。就算在科技文化相對落後的古代,老祖宗們也是想盡了妙招來防偽。正是這漫漫歷史長河裡,人類智慧的不斷積淀和發展,才有了當下發達的防偽技術。

不妨,我們來看一下,古人是如何防偽的。

虎符相合

秦未統一天下前,四處割據,戰亂不堪,掌握軍權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可以發號施令,調兵遣將。為了防止有人假傳軍令,古人發明了「虎符」,銅鑄虎形,背刻銘文,分左右各半。帝王派兵之前將完整的虎符一分為二,其中一半交由主帥。

精巧之處在於,兩半專門設計了「子母扣」,驗證時必須完全吻合,成為第一層防偽。虎符上面,製作有不規則的凸起、凹點和紋路,如同密碼,成為第二層防偽。此外,虎符上還有錯金銘文,就是先在上面刻好陰文,再將金絲嵌在陰文之中,最終將整體打磨光亮,形成銘文。有了這幾重防偽措施,別人想要偽造虎符,就沒那麼容易了!


虎符

簽字畫押

通訊不發達的古代,書信是傳遞信息的重要渠道。每個人字跡差異,特徵不同,古人日常生活中採用簡單的字跡防偽,而在商業貿易和法律中,又上升到簽字畫押防偽術。

雖然,彼時沒有現代高超的指紋識別技術,聰明的人們卻已發現,每個人的指紋和掌紋不一樣,於是成為身份的一種標識。古人商品交易的字據、認罪伏法的罪狀,都要簽字、摁手印。這種方式,我們現在也還在延用呢,無非就是,資料庫從紙上演變到了網上。

書畫防偽

唐代文人墨客眾多,詩詞書畫藝術獨領風騷。為了證明「原創」,許多書法家、畫家會在作品上做一些暗記或者蓋上專屬印章。據傳,唐代畫家戴嵩擅於畫牛,一次在水塘邊觀察牛時,發現牛的眼睛中有一個牧童的影子,於是後來他畫的牛眼中都有不易察覺的小牧童,和當今的微縮技術十分相似。


戴嵩畫的牛

用這種方法的藝術家,不止戴嵩一人。許多書法家也會雕刻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印章,在完成作品時蓋上。

古人的「身份證」

最早的「身份證」出現在秦國,商鞅發明了「照身帖」,竹板上寫有持證人的姓名、職業、畫像和公章。據說,商鞅逃亡時也正因為拿不出自己的「照身帖」,遭人舉報被抓。

到了唐代,「身份證」式樣豐富起來,免符、魚符、龜符、龍符等。其中,魚符最為流行。魚符分左右,左符放在內廷,作為存根,右符由持有人隨身帶著,作為身份證明。宋代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中曾有記載。

為防止「身份證」被盜用,還發明了個防偽標記——給魚符配個魚袋或製作不同質地的「身份證」來代表不同的人,有符的同時,還必須有袋才能證明身份。後來,武則天改魚符為龜符,唐詩中有: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這裡面的金龜婿就是指拿著金龜符的人。

紙幣防偽

古代沒有安全線、水印等防偽技術,錢幣是如何防偽的呢?宋代商品經濟發達,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交子」在四川發行。為了防止假鈔,宋代選用 「楮皮」川紙專門用於印鈔,不準民間采購——這就是特殊紙張防偽法。

交子圖案「用屋木人物」組成,外做花紋邊框,圖形復雜,造假者不易摹仿。後來,又用紅、藍、黑等色,套印花紋圖案及官方印章,這大約就是雙色及多色套印的開始——圖案防偽法。

到了元代,紙幣不僅採用特殊材質、特殊圖案和管理機構的印章,還在中央明顯位置印上了「偽造者斬」的警示語,起到震懾作用。


交子圖案

商標防偽法

隨著商品經濟的萌芽和發展,一些初級的「商標」也出現了。據傳,宋代有個名叫任一郎的鞋匠,技術高超,生意紅火。但是,很快就出現了假貨擾亂市場,為了打擊假冒偽劣,任一郎在製作的鞋子裡面藏了一塊布條,布條上不僅寫著鞋子的製造時間,還有相應的編號,簡直就是現代的防偽商標啊。這一「商標防偽法」,也被商界模仿。

在古代,也陸續出現了一些立法打擊假冒偽劣。比如唐朝,對食品安全監管就有較為全面的監管,對造假者制定了詳細的懲罰措施,甚至還有「退貨」制度。

水印

明清時代,防偽技術就更高端了,尤其是對「聖旨」的防偽。聖旨的布料十分考究,均為上好絲錦,綉法精妙,聖旨兩端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志。絹布上印滿祥雲圖案,就像今天的防偽水印一樣。而且,所有的聖旨開頭的第一個字,必須是印在右上角第一朵祥雲上。為了表明聖旨的真實性,還會加蓋皇帝的印章。印章的材質、印文篆法、布局都極為精細,除非盜用,一般難以偽造。


明代聖旨

密押

清代的晉商採用了密押技術以防偽。密押,簡單說就是一種漢字代表數字的密碼法。設定一套看似不相關的語言體系,外人看來是不知所雲的天書,實則暗藏玄機,可以通過一定規律讀出日期、銀兩數量等等隱秘情報。隔一段時間,密押還會變更,增加破譯難度,從而達到「防偽」效果。

例如,日升昌票號自1826年至1921年的九十五年間總共換了三百套密押,據史料記載,沒有發生過一起被冒領的現象。

現代防偽

古人運用豐富的智慧和縝密的思維,不斷完善防偽技術。到了現代,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商品批量大規模生產,防偽技術也就顯得更為重要。

與古代相比,現代的防偽技術更是豐富,更新迭代速度更快,並與溯源「硬綁定」,大大提升了品牌保護和防偽能力。比如,出現了激游標簽、溫變標簽防偽,還有查詢式數碼防偽標簽,消費者可以通過電話、簡訊、網路查詢數碼標簽的防偽,以及現在市面上普遍使用的二維碼標簽防偽。

從這些歷史防偽故事上,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所有技術都在設立「門檻」,防止被復制和模仿。然而實際上,哪怕是如今,大多數防偽技術仍舊沒有真正實現「易於識別,難以模仿」的效果

㈣ 溫州的地方方言,為什麼能在戰爭中成為軍事密碼

因為太難懂了,太難學習了,而且沒有什麼規律!且使用起來極其方便!眾所周知,軍事密碼使用起來極其復雜,但再復雜其核心都是為了兩個字“安全”!可以這么說,只要能夠把所傳達的信息更加安全的保密,那就是一個合格的軍事密碼。但是特製出來的密碼,因為是專門設計的,所以都會有著一種內在的規律,也就有了一種方便他人破解的可能性。然而方言卻不會,方言往往是一個地區的人民,千百年來說話形成的習慣,讓人去找裡面的規律,只能說是強人所難,若真的能夠找得出一個合理的規律,那麼中國的方言也就不會那麼難學了。

所以綜合而言,溫州方言就符合了軍事密碼的一切要求,而且又不必浪費精力和時間去專門創造和學習,對於當時的緊急情況,是特別適用的。

㈤ 軍事密碼的原理和發展

軍事密碼的原理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本質上是一樣的,就是軍事上能夠使通信雙方按事先約定方式正確解讀傳送信息,而敵人即使從中截獲也無法或很難正確解讀的技術和方法都可叫軍事密碼,比如陽台擺不同數量的花就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老公不在一盆,今天不行兩盆,人不在家三盆...囧。
為什麼要軍事密碼?既然是軍事密碼,當然戰爭的需要了。樓主舉一兩例子引入話題,怎麼著也得兩三百字。明末清初,兩方的對戰就是很好的例子。再說發展,為什麼會不斷發展,一個通信技術不斷進步有了更好的選擇,二是破解技術的不斷提高,三是在戰爭中的重要性增加。傳送手段跟通信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從古時候的狼煙到近代密碼電台再到現代的量子通信。對應破解技術也相應提高,理論化和系統化甚至學科化,都對軍事密碼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再說加密方式的演變,從簡單到復雜,原則上是往難破譯或無法破譯的方向發展,前提是用特定方式可解密,否則毫無意義,這也密碼總能被破譯的根本原因。這里可以重點說下量子通信方式,這是世界發展的前沿保密性超好,我也不懂,網上N多資料。最後可以說下,軍事密碼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也是隨著應用的增加,被破解的危害也越來越大。二戰德國的恩格尼瑪、中途島海戰日本的紫式密碼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㈥ 阿拉伯數字在抗戰時期作為軍事電文密碼是怎樣翻譯的

按事先設定好的規則翻譯的 類似於摩斯密碼

㈦ 歷朝歷代有什麼間諜活動,為啥要進行「化妝」

西方學者認為,間諜鼻祖是公元前10 世紀名叫娣萊拉的菲利斯女人,事實上,中國在公元前16 世紀的夏末就出現了間諜,其名字叫伊尹。間諜出現這么早,間諜工具自然不會落後,其中有四種為國際情報界人士矚目,可謂間諜史上「四大發明」。

最原始的竊聽器:聽瓮

竊聽是間諜搜集情報最古老的手段,也是現代間諜必學課程。中國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發明了人類最早的「竊聽器」——聽瓮。聽瓮,是一種口小腹大的罐子。

將聽瓮埋在地下,在瓮口蒙上一層薄薄的皮革,偵測時,側耳伏在上面,聽周邊的動靜。如果需要,可直接讓專業情報人員坐於瓮中,聽辨聲響,這叫「罌聽」。



間諜能搞到情報是本事,如何將情報傳遞出去也是功夫。郵驛、烽火台都可以傳遞情報,但這並不能滿足所有間諜活動。為此,古人想了很多法子,如利用鴿子來傳遞情報。但鴿子要馴養,一般間諜也用不了。於是,古人發明了紙鳶。

紙鳶就是風箏,相當於最原始的無人機,其發明人是西漢韓信。當時列侯陳豨造漢高祖劉邦的反,韓信與陳豨勾結,製作紙鳶作為里應外合的信號。

這也是最早用紙鳶來傳遞情報的實例。

㈧ 古代軍事通訊密碼的運用方式有哪些,涉及到戰爭的成敗以及國家安全

我們都知道軍事戰爭的成敗可以關乎到國家的安全,所以軍事秘密就特別的重要,是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的絕密,並且要趕在一定的時間里告訴到自己的頭領防止泄密,這樣才能保護國家的安全,所以大家都會使用各種密碼來保護自己的機密。


用數字作為編碼代表不同的物體與事件。在出去打仗之前,指揮部門會和將領說好用一首詩作為密碼,到時候用來破譯軍事機密。除了密碼還會有口令。最早的口令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在吳國和楚國兩個國家打仗的時候,吳王做的戰船被敵軍給截到,於是吳國就派成三個士兵,辦成他們的士兵藏在楚軍的隊伍之中,他們事先約定余皇作為口號聯系,最後成功的把船搶了回來並且吳王也救了回來。


熱點內容
壓縮和r 發布:2025-08-22 22:30:42 瀏覽:15
sql獲取小時 發布:2025-08-22 22:10:58 瀏覽:670
大同網通dns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8-22 22:02:22 瀏覽:591
javarsa的是 發布:2025-08-22 21:51:58 瀏覽:712
ftp解析域名解析 發布:2025-08-22 21:48:30 瀏覽:538
與佛論道加密 發布:2025-08-22 21:41:42 瀏覽:345
cs架構語言 發布:2025-08-22 21:34:35 瀏覽:883
安防監控存儲 發布:2025-08-22 21:20:38 瀏覽:800
java高級培訓哪裡好 發布:2025-08-22 21:16:56 瀏覽:170
套杯演算法 發布:2025-08-22 21:15:20 瀏覽:253